首页 > 文章中心 >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弘扬民族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1篇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的结晶,他们把各种思想精华播撒在黄河上下,长江两岸,成为了几千年来主导华夏民族思想的源泉.我们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它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民族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爱国精神.在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无数爱国人士相继登场.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国家的社稷,民族的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爱国,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难以忘记岳将军背上的"精忠报国",难以忘记的"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难以忘记枪炮轰鸣,烟火弥漫的战场上勇往直前的战士.就因为这一爱国精神,在上世纪大敌当前,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全体民族的同仇敌忾,团结对外的力量就爆发了出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与世界的东方,与一种爱国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民族精神,也表现为一种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遭遇坎坷,挫折时,也要坦然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拨开乌云,走想成功.在历史的轨道上,正式由于无数满怀希望的自信者,才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没有自信,大禹有怎能治水,诸葛亮的空城计又怎能胜利,魏征的谏书又怎能交到太宗手里,神州飞船又怎能发射成功?自信,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自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 民族精神,也是一种忠,真诚,知恩的精神.这种精神代代流传,辈辈传颂.我们记得仲卿与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记得元稹在听到白居易被贬后的"垂死病中惊坐起",记得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比桃花潭水......这种精神,使的我们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民族精神,还是一种团结的精神,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一种宽容的精神,是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勇猛的精神,是飞将军勇击匈奴的赫赫功勋;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是王柳先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民族精神的表现的何等的多,而我也只能是攫取了浩瀚长河中的几多浪花,截取了雄壮乐章中的几个片段,拾掇满地黄花中的几片花瓣而已.我们要高举我们的民族精神,将它发扬光大.

“一撮历史渣滓,玷污纯洁清白,留下铁的罪证,教育后人认识,江山如此多娇,原沃一腔碧血,善恶终已了报,勿忘过去岁月。”这首诗让我们知道历史给我们留下“铁一般的罪证”,让我们后人认识和了解史事,让我们知道关于更多的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华儿女们的传统美德的故事。

古代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圣洁之父。乞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抵苍穹中,作为你的荣耀见证,请照亮跑道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颁赠优胜者常青树编成的花冠,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辉映,有如一白色斑澜的岩石造成这巨大神殿,膜拜你,啊!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抗金民族英雄岳飞… …他们献出了自己的身躯,维护了民族尊严,我们以他们为榜样而自豪。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传统美德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现在我们身边依然存在着许多民族英雄,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难道说老师不是民族英雄吗?市,他们是的,老师默默的敬业奉献,发放出他们一生的青春年华,他们为了让我们的将来会更加美好每天都传授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学习,让我们长大后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精神 弘扬 培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给小学德育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让我们的下一代看到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坚韧顽强、无坚不摧的伟大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铸就民族不屈的崇高品格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较差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发展特点,把握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要素,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让民族精神在小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加强师德和党风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觉悟、价值取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应把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到学校的师德建设中,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师考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先进性,起好模范带动作用。

二、学科有机渗透,感悟精神境界

传统的观念认为,弘扬民族精神,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细究之,不难发现,我国之民族精神,是完整地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小学思品、语文、科学等学科的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挖掘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立足课堂活动,根据各科教学自身的性质特点,把培育民族精神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科教学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文道统一的教育。如思品教师可结合教学,讲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讲祖国雄伟壮丽的美好河山,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讲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科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可介绍中国历史上优秀科学家如詹天佑、王选、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教师则可以结合课文如《》、《延安,我把你追寻》、《向往奥运》、《詹天佑》、《一定要争气》等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和吃苦耐劳、仁爱宽容、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引导自主体验,内化精神品格

实践活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资源。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充分利用“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以及学雷锋纪念日、助残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纪念日、重大事件等,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影视,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征文等活动,举办纪念会、演讲会、座谈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

实践证明,几年来,我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途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用,重在行动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争做“学习小能手、道德小公民、环保小卫士、家庭小帮手、文明小使者、民族小精英”等“六小”活动,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化、生活化。我校组织学生按“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主题,开展爱国寻宝大行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捕捉新时代主流文化的片断。还召开主题班会,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在学习、教育和在社会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优秀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走访一位英模人物、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组织一次主题演讲,以弘扬进步思想,促进品德提升。举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既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氛围,使得民族精神在活动中逐步渗透、逐步形成。

这些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使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于每一个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中,学生的心灵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得到熏陶而逐步深化,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意义。

四、深化传统教育。传承历史文化

我国一年有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学校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浓厚气息,通过展会、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例如妇女节,通过文化积累升华女性诗情。大队部充分利用唐诗、宋词的相关内容,通过调查妈妈、姥姥、奶奶的生活事例。讨论分析她们共有的优秀品质,筛选合适的3首诗词,让学生分别送给自己的这3位亲人,并充满感情地进行诵读。实践的理解,诗歌的解读,让学生的情感由外及内地得到升华。又如中秋节,秋高气爽,借助明镜般的皓月。托物言志,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机。中秋节之际。少先队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品月饼,知来历”、“观明月,听传说”、“吟诗歌,盼登月”的活动,巧妙地把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灿烂文化和开拓创新、崇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营造校园氛围。弘扬传统美德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熏陶之中。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警示标语及适于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每一环节都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个角落传情,每一个景点启智。让学生通过“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争光。伟人警句、伟人画像及雕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校园宣传栏。也担负起宣传时事,宣传美德的重要阵地,为学生营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我校的校园里,“古今中华民族文化长廊”是我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一。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装饰、每一个橱窗都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场所,使之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学生心田。每个课间,不少学生都在阅读数十块展板上那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记,了解文化传统、文明历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伟大成就,从中了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奋斗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六、巧用突发事件。维系情感纽带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3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累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才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要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并且格外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倡经典诵读。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多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一个人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百年大计靠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弘扬高尚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倡导经典诵读。通过经典诵读,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者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明确未来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

根据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大力倡导学生诵读经典,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 激发兴趣,激励学生乐读经典。

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经典版本。国学经典数量很多,既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推荐了多部经典,并作了概括介绍,学生最后选择了《杨家将故事》。《中学生课外读物宝典》中的《杨家将故事》是一部极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中选取了比较适宜青少年阅读的、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的章节和篇目加以改编。杨家将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忠烈家族,大破天门阵、血战金山、十二女将征西等。《杨家将故事》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如英勇老练的杨令公、智勇双全的杨六郎、深明大义的佘太君、一马当先的焦赞、粗中有细的孟良、巾帼英雄穆桂英等。

其次,我还运用悬念激趣的方法。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真研读了《杨家将故事》,并利用周末布置作业的时间朗诵了“精彩片断”: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与佘太君的儿子。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在一次战斗中,辽强我弱,但他“大摆牤牛阵”……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大摆牤牛阵”的内容成了悬念,学生听后,大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起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阅读兴趣。

再次,借用媒体激趣。当今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巧妙地指导,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名著诵读。如本学期正在热播由苗圃主演的电视剧《穆桂英挂帅》,我就利用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巧妙引导他们收看《杨家将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让学生将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原著的团结爱国主题、人物的智勇双全和机智御敌的精彩之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经典名著的又一途径,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看了电视剧后,产生了阅读原著的乐趣。

二、讲究方法,教会学生善读经典。

初中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较大。要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就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要求学生学会“美读”。比较熟悉的古文,高声诵读,可以领略其神理音节之妙,可以涵养性情,震荡血气,心头领会,舌底回甘,有许多享受。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读出作者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如此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还可以产生共鸣。此处选取《杨家将故事》中的一段: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

这一段总结性的文字,赞扬了杨家将一门忠烈,在大声的诵读过程中自然是会逐层领会的,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更好地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走进杨家将;分小组进行专题的知识竞赛,有必答和抢答,涉及作家、作品、人物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采取征文评奖、演讲比赛、分角色诵读等方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对所读经典的主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还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家长配合,营造良好的家庭诵读氛围,这对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大有裨益。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杨令公的英勇无敌、杨六郎的忍辱负重、四郎探母的拳拳亲情、佘太君的深明大义……学生也一定会津津乐道、受益匪浅,对增进亲情、提升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三、“三上三余”,鼓励学生挤读经典。

很多人担心,在学习压力大的今天,学生已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诵读经典。实际上,在正常的学习之外,仍有很多的闲暇,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利用好,同样可以有极大的收获。古时欧阳修有利用“三上”读书之说,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东汉董遇则有利用“三余”读书的习惯,即“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阴雨者,晴之余也”。同样的道理,周末为一周之余,节假日为学习之余,可引导学生挤出一些时间诵读经典。

当然最好是保证学生在校时间诵读经典。首先是早读十分钟:听经典朗诵,感受声音之美。可将每天7:50—8:00设定为班级经典诵读的广播时间,播放语言大师们标准的经典诵读,如丁建华老师朗诵的《杨家将故事》感人肺腑、荡气回肠,让师生们感受到声音的悦耳、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丽。 其次可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如一打预备铃,同学们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诵读,一面等教师走进教室,这不仅挖掘了诵读时间,也可以帮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晚上一刻钟:情感可以维系兴趣,要求走读生每天给家长“大声诵读一刻钟”,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既是一项极好的亲子活动,也是维持学生诵读兴趣的好方法;住校生可以宿舍为单位,在同学面前“大声诵读一刻钟”,并指定同学负责记录,每周向教师反馈一次,教师及时归纳总结。

当代中学生生活的时代,各种信息爆棚,这就更加需要正确的阅读引导,只有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诵读空间,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核心价值观,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提升,才能增加学生自身涵养,增强对不良思想的抵抗力。杨家将的故事只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枚芥子,但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却是磅礴浩瀚的,读之令人慨叹,不禁对杨家将的精神心生感悟,潜移默化中在民族精神的激流中被洗礼。当然,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学生诵读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岳家军故事等经典作品,学生们会在这种诵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此逐渐积累,最终由量变达到质变,从思想深处坚毅起来、高尚起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群怀揣中华伟大民族精神、怀抱崇高远大理想的年轻人,会是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的强大助力!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4篇

例1: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4分)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会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_________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 。

我选_________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 。

活动二 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我选_________,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012福州市中考题)

【解题指津】这道围绕“龙年话龙”开展活动的综合性学习题由两项活动组成,第一项活动主要考查考生的材料探究能力。命题者提供了四则材料,并且提供了答题示例,降低了答题的难度。答题时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龙的传人”,由此可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材料二的信息都与“皇帝”有关,“龙”是皇帝所特有的待遇,因此“龙”象征着“皇权”或者“皇帝”。材料四里“龙具百兽之形态,会天地之灵气”,可见龙能够兼容并蓄,由“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可见其具有超凡的力量,由此可见,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或兼容并包的精神。第二项活动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命题者提供的都是一些富含哲理的谚语佳句,答题时可以先理解关键词的意思,然后再连起来理解句子中所蕴含的道理。比如第一句中的“大海”象征着艰难险阻,“蛟龙”代表着成功,因此这句的道理就很清楚了: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或者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

二、聚焦文化名人

例2: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⑵宋朝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

(2012年滨州市中考题)

【解题指津】这道综合实践题聚焦中国文化名人,由两小题组成。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情况,只要求考生分别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和《孟子》的成语即可,难度不大。比如出自《论语》的有“不耻下问、任重道远、见贤思齐”等;出自《孟子》的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第二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仿写时要结合《孟子》的内容或者作用等来写,句式要与示例相似。如“一部《孟子》耀中华,或一部《孟子》重民生”等均可。

三、弘扬传统文化

例3: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2分)

[(古文字“孝”)]

本义:_________

【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

【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了,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

(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2012温州市中考题)

【解题指津】命题人以“孝”为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题,由三小题组成,“猜‘孝’义” 主要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小男孩搀扶老太太的图片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孝的内涵,而古文字“孝”字,为子承老形,是一个会意字,有子负老之意,表示上一代与下一代本为一体,即晚辈要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感‘孝’心”主要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比较探究会发现,新时代的孝顺观与传统的不同。传统的孝等级分明,带有“愚孝”之嫌,而“90后”孝顺观则表现出民主意识更强,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是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说‘孝’理”主要考查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写出称呼,劝说时要引用提供的一条名言,语言要委婉得体,这样才能被朋友接受。如: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四、认识国粹京剧

例4: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

参考资料: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篮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有细密分工。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5篇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知道、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初祖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地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吗?这不就说明了“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但并非说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可光说不干了,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仍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动力。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6篇

大家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7篇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

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民族精神范文第8篇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的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再有的抗洪精神、胡主席的抗震精神,等等一切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后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培养祖国后代的教育工作者,时时渗透给孩子们要向先辈们那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校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向古人学习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和《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学会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告诉孩子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当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强调思想道德的培养。重视孩子的情商的培养。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放在第一位。这是人生成功的极为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