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功高震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功高震主范文第1篇

大名府是重要的地理位子,洗劫大名府必激起朝野的一致愤慨,也成为四大奸臣攻击梁山的最好口实。

2、放走高俅

高俅是梁山的死敌,也是阻梁山招安的最中坚力量。

3、代言人太单薄

宿元景和李师师便是梁山在朝廷和宫闱的代言人,只是宿太尉人单势孤,面对四大奸臣的轮番攻击,常常显得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4、对蔡太师不留余地

蔡太师朝中子弟众多,对皇帝影响大,梁山洗劫大名府使得其与蔡太师关系恶化。

5、没有在朝廷及时安插和培养自己的力量

若梁山将根基扎入朝廷之中,会省去很多后顾之忧。

6、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范文第2篇

忽然,从人遥指天外挂龙。青梅煮酒,操与玄得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得一惊,曰:“未知其详。”曹操历数龙之种种形态,进而比之英雄。故问玄德,何人可称英雄?玄德不知其意,推诿不答。然曹操催问再三,玄德乃问之以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锈、张鲁、韩隧等人。操一一否定,遂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同为英雄,我以为:曹操乃万古英雄!刘备一代奸雄!

先说曹操。干载以来,世人皆谓曹操为乱世奸雄,我以为不然。聂绀弩曾说:“奸雄曹操是篡贼曹丕的儿子。”确实如此,“奸雄”曹操为他的儿子曹丕扫清了篡汉之路。儿子做了皇帝,又追称父亲为“魏武帝”。如此一来,即使曹操从未想过称帝,篡汉的高帽也被堂而皇之地戴在了曹操的头上。岂非皇帝儿子曹丕产生“奸雄”老子曹操!

曹操曾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毋庸置疑,这几点,曹操是全占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自幼遍览古今典籍。许邵谓曹操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足见其志之高远。

《三国演义》载:“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手?’南阳何颐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果不其然,自二十岁,曹操被举为洛阳北部尉,棒责中常侍蹇硕之叔始,他从未停止实现其抱负的脚步。

作为大军事家,曹操剿黄巾、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败袁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20年之久的战乱。

作为政治家,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时,又“惟才是举”,使得北方万民得福,经济蒸蒸日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曹操非但不像一般封建军阀,是摧残文化的刽子手,反而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更有分香卖履之类风雅之事。这一点,封建两千年何人能及?也只有留给一千年后的苏轼狂涂一句“横槊赋诗”;两千年后的空叹一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了。

这样的人,岂乃奸雄?

这样的人,岂非英雄?

这样的人,是震烁寰宇的万世英雄啊!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英雄会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奸雄呢?究其根源,还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封建正统思想是儒学。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它为统治者服务。自然而然,封建思想的核心是忠君,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曹操为世人唾弃千载,可见其所犯“禁忌”着实不少。第一,功高震主。此乃所有为人臣的最大罪状,尤其叛国通敌数倍。不管有意无意,不管该还是不该,犯了这一条,嘿嘿,咱们定骂你个死也不休。第二,姓曹而不姓刘。把功高震主摆在一边,曹操不姓刘就成了大家攻击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军阀混战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姓什么不姓什么是诸侯们的自由。而到了三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实行,封建统治者建立起了自己固若金汤的思想武装。没有刘皇叔一样姓刘的命,哎,曹操,你真是生不逢时啊。第三,太有才太有能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曹操如此有才,自是遭人妒忌。然而,更糟糕的是,他很好地发挥了他的才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历史”,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学者、说书人说了又说,谈了又谈,终于造出了历史上最大奸雄的高帽并把它牢牢地戴在了曹操的头上。于是乎曹操在戏曲里被蒙上了大奸大恶的大白脸,在《聊斋》里被打入了阿鼻地狱,在文学里被戴上了“奸”的高帽。呜呼!曹操,你是一切功绩都成了过错,所有好事都成了坏事呀!

如今,抚卷重读曹操,长叹一句

哀哉,曹操!

悲哉,曹操!

壮哉,曹操!

若说了曹操在这两千年里是始终如一地被贬够了,那刘备则更富有戏剧性得多。封建时代,他成了“仁”的化身。建国以后,又成了只会哭的庸主。

现在我要说:刘备才是真正的一代奸雄。

与美玉比,可见瑕疵;与英雄比,可现奸雄。

比较比较曹操与刘备。

曹操善笑,笑得鲜活酣畅。赤壁兵败,他一笑,笑出个常山赵子龙;二笑,笑出个燕人张翼德;到了华容道,他还敢再笑,于是又笑出个横到立马的关云长……然而,这笑,笑出了才气和傲气;这笑,笑出了智慧和勇气;这笑,笑出了军心和士气;这笑,笑出了铮铮大丈夫的永不言败;这笑,笑出了当受万世敬仰和回味的英雄――曹操。

刘备善哭,哭得感天动地。元直离去,刘备执手涕泣;携民渡江,刘备振臂痛哭;赵云救子,刘备摔儿嚎啕;东吴招亲,刘备屈膝垂泪……好家伙,就为这哭,“仁”满天下;就为这哭,被唾懦夫。然而,究竟他哭出了什么?元直之哭,哭来了孔明,哭来了天下士子之心;挟民之哭,哭来了江夏,哭来了四海百姓之心;摔儿之哭,哭来了子龙,哭来了九州武将之心;东吴之哭,哭来了孙夫人,哭了个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好个会哭的刘备,好个哭出的江山,好个心计颇深的乱世奸雄――刘备。

回到开篇所提的那个故事。

话说当时曹操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曹操多疑,那时居然不疑,足见曹操的自信和玄德的狡诈。英雄惜英雄,曹操早早看出了玄德的英雄气,却不仅没有听郭嘉之劝杀刘备,而且还荫覆过刘备和关羽,其大度与豪气可见一斑。曹操青梅煮酒,与刘共谈英雄之事,刘备不敢应声,勉强听完,转身就逃跑,躲出千里,养精蓄锐,可见其“奸”。

然而,刘备虽“奸”,他确也是一个雄才。

天下三分,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就拿挟民渡江一事来说,刘备明明是拿了十万民众做了自己的武器,一则敲开各城城门:你不开便是不仁。二则也做挡箭之用:伤我可以,莫伤百姓(伤了我便伤了百姓)。三则是在昭告天下:我刘皇叔是至仁君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收了民心,皇叔果然厉害。

刘备有知人之明,徐庶、卧龙、凤雏皆在其麾下。他甚至早已看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知人之命而论,诸葛亮显然不及刘备目光。

论气度,刘备更是不凡。白帝城托孤,刘备谓孔明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目光,这气度,这胸怀,足以令古今英雄黯然失色,足显刘备之雄才。

“忍”是刘备最可贵之处。打得赢,打;打不赢,跑!刘皇叔挂着黄叔之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处安生,到处招兵,终于势力慢慢壮大起来。有兵士,拼,没兵士,哭!哭来夫人,哭来手足,哭来人心,哭来江山,这不染血的宝剑帮助刘备夺来了天下。

功高震主范文第3篇

心理分析:职场犹如政界,首先需要的是对企业的忠诚、无二心,否则就是对领导的威胁。像小张那样还没被培养出太大能力的职员,为了自己的生存就需要学习,他们一般不会挑战领导的权威,不会损伤领导的自尊和自恋,而是会成为团队中不起眼的一分子,虽然不是最有能力但不会构成威胁;像小王那样的人则是现代职场中的干将,会为职场奉献出很多财富,个性虽强但没有私心杂念,虽然总有自己的见解但很忠诚,一般的领导都会包容。惟独像叶先生这样的人,他好像不归属于企业,有一种拿企业做跳板的劲头,其做法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样的人,再有能力,领导也只会把他看作对自己的威胁;再能干,领导也只会觉得他伤害了自己的权威,不裁他裁谁呢?

古代贤臣最怕一句俗语“功高震主”,企业也一样,怎样既为企业创造财富,又不至于让领导觉得你有二心、是个威胁,这里面有很多智慧。企业的领导一般都有些自恋,也就是控制欲比较强,希望别人听从自己的判断,而叶先生恰恰损伤了领导的自恋,不听从、不配合,总有自己的一套小九九,这样会使领导感到失控,感到“管不了他”,继而就会产生对他的愤怒,这种愤怒也预示着叶先生快要被开掉了。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职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职场生命之树常青呢?

首先,在面对领导的决策时,不要总站在领导的对立面,而是要认识到人家才是领导,你不过是领导手下的干将,不要总想当领导的领导。

其次,当自己和领导意见不同,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顾及领导的感受和面子。

第三,不要让自己的能力成为有二心的理由,起码在领导面前要表现得忠诚能干。

功高震主范文第4篇

历史上除了“汉初三杰”,还有“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的最终的下场出奇一致,被刘邦以各种名义杀死。

由此可见,刘邦杀功臣,杀的主要是武将,尤其是军事能力突出的武将。原因很简单,这些武将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无一不是立过大功,在军中有极大威望。一旦他们有异心,将会是非常大的威胁。

尤其是韩信,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后世称为“兵仙”。刘邦死的时候,韩信如果活着,此时35岁正值壮年。如果不杀韩信,他能放心把这么大的威胁留给子孙后代?

张良是谋士,没有当老大的实力和野心,对他而言,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已经实现人生抱负,没有再起兵造反的理由。

萧何在刘邦队伍中的角色负责后勤和行政。最初起兵时,萧何的官职高于刘邦,但他从始至终坚定拥护刘邦,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不具备当老大的能力,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很清晰。

换句话说,这两人都是一介书生,对刘邦没有实质的威胁。

2、韩信情商低

刘邦称帝后,张良进入了半归隐的状态,对国家朝政不闻不问,将精力用于求仙问道,用行动向刘邦证明了他没有政治野心。萧何虽然官至丞相,但做人行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即便如此,刘邦仍不时敲打萧何。

和他们两人相比,韩信的情商简直负分。楚汉之争时,刘邦陷入苦战,韩信向他索要齐王的封号。刘邦虽迫于形势同意,但内心却十分不满。刘邦称帝后,韩信还私自收留刘邦通缉的项羽旧部。刘邦本来就忌惮韩信,这不是明摆着有造反的意图吗?

由此可见,韩信的政治觉悟实在不合格。

3、功高震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伐齐击溃龙且二十万大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在垓下击败项羽。刘邦的天下可以说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件事刘邦清楚,天下人也清楚。司马迁称韩信为刘邦的周公,即是肯定了他的功劳。

正因如此,刘邦对韩信十分忌惮,称帝后征讨匈奴,为什么不敢派韩信?就是怕韩信和匈奴联手(韩王信就这么做过)。

功高震主范文第5篇

空中,几缕浓烟翻滚,太阳在昏暗中隐约,树梢上几声哀啼,半卷的锦旗已经烧得残破,血迹沾满兵器,血液汇流成河,浸入泥土的不仅是战士的血,还有内心的翻江倒海般的悔与痛。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何以怨。。。。。。前功尽弃,又奈何?

刀戈未止,坡头,大魏都督司马懿指挥若定,“肃清残敌”。

“都督!”郭淮策马而来,“末将刚刚得报,诸葛亮引兵向西城逃去!”司马懿点了点头,“知道了。”但并没有下达任何命令,“父亲!”司马昭催促道:“此乃天赐良机,何不速速追赶诸葛亮,机不可失啊!”“是啊,父亲,街亭之败,诸葛亮用兵也不过如此,今日,他性命已在我手,不以此活捉,更待何时?”司马师在一旁恳请父亲下达军令。

司马懿微微点头,略有所思,将士们都整装待发,信誓旦旦,郭淮着急万分:“请都督速速追赶!”

“向西城进发!”一声令下,马蹄声响,尘土飞扬。似乎一场暴风雨就要向西城逼近。

“报!”探子气喘吁吁“西城县城门。。。大开,每个。。城门都。。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在。。打扫大街,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

“再探”

“是!”

司马懿命令全军放缓行进,诸将都万分火急,请求急擒诸葛亮

到了南门口。。。

城楼上,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左右各一少年,左面少年,手持宝剑,右面少年,手持麈尾。城门内外,仅有二十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

“父亲,进攻吧,诸葛亮可活捉矣!”司马昭迫不及待地要建功,“我们刚刚打败马谡,拿下街亭,诸葛亮已经无兵可用了,现在杀进去,大事可成!”

“黄口小儿,不得妄言,诸葛亮可是个细心人,从不会弄险的,专心听琴”

高昂的琴声传来,丝毫无消沉之音,城下诸将,唯有司马懿听得认真,并连连赞叹孔明琴声之美妙,犹若胸藏百万雄兵。半空中,一排南归的大雁,残阳在山头缓缓欲坠,司马懿和诸葛亮同时抬头,诸葛亮凝神,眼角滑落了两行泪水,眉宇间略显哀愁。司马懿长吁一口,转过马身,面带微笑,潇洒地下令撤军。

诸将听到撤军,很是不解,“父亲,我观诸葛亮故作此态,城,定是空城!”司马师一番话并没有打消司马懿撤军的念头。“都督,请让我们建功立业,活捉诸葛亮。”将士们个个呼吁。“城中定有伏兵,速速撤退,违令者斩!”司马懿一声令下。将士们不敢再言,大军很快撤回大寨。

片刻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前来西城,诸将见城楼空空,了然诸葛亮已经逃走,个个懊悔不已。司马懿却面带喜色,他命令下属进城安抚百姓,然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登上了城楼。

司马懿见琴还在,杯中酒尚温,不禁叹道:“妙!真个妙才!”司马昭在一旁嘀咕:“父亲若早下决策,今日诸葛亮也不至于逃走,我等也便成就千古功名。”

此时,司马懿长叹一声:“吾儿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垂钓几十年,怎么可能上了诸葛亮的钓饵?

“那,那父亲为何撤兵?”司马昭更是不解。

“自黄巾造乱以来,天下英雄纷争,可都已经成为过往云烟了,当今天下谁敌手,唯有诸葛亮,今日若我等擒了诸葛亮,便为大魏朝堂的功臣,但是,群臣的嫉妒,天子的疑虑,也就接踵而来了,功高震主,是件比刀枪拼杀还危险的事,朝野的勾心斗角远胜于战场的厮杀。相反,只要孔明一息尚存,他便会引兵出川,大魏就还存在危机,我等也就不断被天子重用,北伐是孔明的梦想,哎,我们是依靠敌人来保存自己啊。。。”

司马昭听后,长嗟一声,感慨万千,深感父亲的深谋远虑,司马师在一旁,受益匪浅,似乎感受了一场“空城对”。

面对大漠孤烟外的空城,长河落日处的边庭,司马懿也情不自禁地抚起了琴,时不时低头叹息,时不时远眺山河落日,似有一种“知音难寻”的苦涩,又似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信。

“孔明啊,就将这千古佳话留给你吧,我自孤独远去,放了你这条大鱼,我还有大海嘛!”司马懿流露出自信与坦然,然后率大军离开了西城。滚滚黄沙隐去了他的身影。。。。。。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笼罩着空城,给这座小城池蒙上了一成神秘的色彩

功高震主范文第6篇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部直取齐地,一举消灭了项羽20万军队,且对楚军形成了包围合歼之态势,天下所属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不可一世、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项羽,终于对对手产生了恐惧,遂差遣武涉前往游说韩信:南面称孤,三分天下。如何三分?刘邦一份,项羽一份,韩信一份是也。而当时的韩信确有雄视天下豪杰的本钱,不说是天下三分,尚若他有独吞天下的野心,也未尝不可得。韩信虽犹豫过,但最终没有拥兵自重,骨子里还装着的是“我主刘邦”的知遇之恩:我投靠项王当差的时,给我的官职不过是一个执枪站岗的郎中,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雄兵,我岂有背叛的理由?韩信的表白义薄云天,决非故作矫情,但由此也让他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机会。

项羽乌江自刎,大汉初立,韩信被加封为楚王。其时,项羽部将四处逃亡,刘邦即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一度名震四方的钟离昧自然是首当其中。走投无路时,他便投靠同乡韩信。韩信旧情难剪,收于帐下。岂料被人告密,刘邦便认定韩信有了谋反之心,决定以云梦泽游猎为名,在韩信前往迎驾时将他捉拿。而韩信也揣摩出了刘邦的用意,惶恐之余,却想到的是拿钟离昧的人头换得刘邦的信任。而钟离昧也看出了韩信的用心,便对他说:汉所以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于刘邦,那么,我今日死,你明日必亡。说罢,拔剑自刎而死。此时的韩信,若能醒悟,奋起一搏,可能他的人生结局又是一种境况,可惜他再次错过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他令人割下钟离昧的人头之后,前往云梦泽面谒刘邦,却被刘邦擒了个正着,此次虽未砍头,却由楚王降为了淮阴侯,且为日后亡命埋下了祸根。

此至,我们仅诅咒刘邦的残忍就片面了,韩信的愚忠与软弱才是他命运的劫数。他性格里裹上的那一层坚硬的壳,穷尽一生也没有将它凿破,直至吕后的屠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他才幡然醒悟,懊悔之余大呼道: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功高震主范文第7篇

1、基层是领导锻炼的最好舞台

我在某县级市场的工作时间很长,那里是乡里,民风纯朴,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我在那里形成了人生观和世界观。基层利益最重要,基层群众最可靠。这些对我后来的人生路和管理生涯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如果不能保证基层员工的利益,就会象王莽一样众叛亲离,也会象秦二世一样兵败如山。我们要每打一个市场都能对消费者负责,不要假货也不要假话,人心企业,良心工程,不管对员工还是对干部。

2、忍辱负重是领导一个必备素质

大家知道刘玄的故事,他与刘秀的哥哥一起为他工作,也都成了高级领导,但功高震主者身危,刘玄找机会一下把刘秀哥哥在除去,刘秀一下晕了,他想下一步怎么办?去留问题成了当时的唯一问题!去,还要从头再来,留,可能意味着被动地也要去。最后他决定忍辱负重,并向刘玄表明心意,留了下来,但权力被剥夺,利益被削减,他都坚持下来了。这样才有后来一个人建立河北根据地,成就伟大的事业。很多营销人员都是精英,只是一时气愤,慨叹不公平,挂印封金,最后没了平台,泯然众人矣!

3、用一个好的亲信决不是坏事

小张是我的同学,和我同苦共甘多年,是我事业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用同学,怕不好处理矛盾和平衡关系,其实一个好同学能帮你做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因为他更了解你,更能够沟通。是他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有勇气,有信心,有被支持感。只有最好的朋友的支持,最亲的亲人鼓励才能增添勇气,小张无疑扮演了这个角色!另外同学可以推心置腹,可以披肝沥胆,他会把你的事业当成他的来做,同舟共济的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人脉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你最信任的人。亲信,你觉得可亲可信,而不是什么帮派。

4、领导对部下要有指导力

很多人强调下属的执行力,我不这样看,我觉得领导的指导力是部属执行力的根本。如果你不能指导他如何去做,那么他执行的一定会变形,甚至事与愿违,执行的越好,结果越南辕北辙。大家知道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的事情,他们个个都为他和东汉的创立做了很大的贡献,但为什么他们没有人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后面总有汉武帝指导的影子。有的人乐于控制下属,乐于监督下属,成功者却乐于指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成长,成功!他们的成功才能成就我!成就企业!牛根生、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都是好老师。

一个人的指导力不是来源于他的天才,而是来源于他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结果一定很可怕!

5、光荣榜的作用别小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光荣榜制度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小学老师都明白上榜效果显著,上榜的他们更加珍惜名誉,别人从羡慕到学习。但是光荣榜不是平衡的结果,千万别把这个当成福利一样的乱来。有的只要搞一次,他们、我们、公司则受益一生,如果你太随便评比,人们就不重视了,他们会想,优秀也会褪色,卓越也会平凡,那就达不到效果了!现在今天一个十佳,明天一个三好,后天来个四大天王,人们都不认了,朝秦暮楚不好。

功高震主范文第8篇

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由于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16.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7.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18.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19.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21.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22.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3.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24.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2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6.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27.肝胆照人: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语出《史记o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28.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2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30.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