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拟人句的例子

拟人句的例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1篇

所谓“投射”,简单说来,就是指客体刺激主体,促使主体能动地将客体纳入自己的主观认知经验,从而给客体打上主体的“主观烙印”。“投射”认知机制的存在,使得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模式会在人类语言的语法结构上有所体现,因为语法结构的形成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认知方式凝固化和提炼压缩后的结果。任何语言所包含语法结构和人的认知机制一样,都是有限和抽象的,在这点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语言学家已发现人类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呈现出不少普遍特征,像“一切语言都有办法将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等,这不能不说是和人类认知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有很大关系。

人的语言能力是和一般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比方说,如果夸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我们会说“她的脸蛋长得真精致”,而不会说“她的胳膊长得真精致”或“她的后背长得真精致”(除非是为了适应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初识一个人,总是喜欢先观察他的面部长相,而非身体的其它部位;平日里,我们能将此人与彼人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某人的面孔。[1]所以,当一对长相极其相似的孪生兄弟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依靠身体其它部位的某些特征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和区分。

二.关于比拟

根据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比拟”是指这样一种修辞格,即指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表现: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拟人)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物)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绳子。(把甲物拟作乙物)

比拟这一认知辞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像不仅汉语有比拟,英语也存在着大量的比拟句:

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拟人)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拟物)

拟人以人为源域,无生命的物体、非人生物为目标域。源域中人所独有的动作、情状、感情,通过投射,使目标域中的事物带上了源域的种种特征,表现出原本自己并不具备而为人具备的某些特征。于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非人生物就都能像人一样,发出只有人才能发出的动作,做出只有人才能做出的表情,感受到只有人才能感受的心情。如“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这一拟人句,无生命的浪花经过投射,被赋予了生命,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涛声是浪花美妙歌喉发出的声音。

拟物和把甲物当成乙物写这两类比拟与拟人的认知原理大同小异:拟物只是将拟人的源域和目标域对调了一下,拟人的源域成了拟物的目标域,其目标域则成了拟物的源域;把甲物当成乙物写,则甲物是源域,乙物是目标域。

三.制约源域的因素

基于拟人、拟物和把甲物当成乙物写这三类比拟的投射原理是一致的,下面就以拟人为代表,谈谈制约比拟其源域和目标域的因素。

由于受地域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的认知心理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待某一事物上会持不同看法。像狗这种动物,东西方人采取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迥异的态度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语言层面上。自古以来,农业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相对用于农耕和作战之用的牛、马来说,狗的作用比较小,只是用于看家护院。由于狗的地位相对低下,其对主人的顺从、依赖反成了骂柄,使“狗”这个词语附着了贬多褒少的文化内涵。汉语里有关“狗”的负面词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狗傍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反观西方文明史,因其最早是以渔猎和畜牧文化为主,在这种背景下,狗不仅受到重视,还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当成宠物来饲养。正因为如此,英语中的“dog”经常用来喻指人,多含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重要人物、胜利者)等。正因为人对同一事物观点看法存在着差异性,加上某些人认为显著的事物在他人看来未必显著,由此导致人们在填充源域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典型对象。如形容一个人长得壮实,生活在平原地带从事农业生产的汉族人多说“他壮得像头牛”;而生活在山区里的人,就不一定会这样说,像在《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就这样写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2篇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3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旧知学习中理解新知。在讲授《狼》“屠自后断其股”的“股”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这个字与勤学苦练有关,“悬梁刺股”这个词出来了,让学生更鲜明地记住文言句中“股”是“大腿”的意思。《社戏》里写月夜航船时的情景:“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两次写水声,为什么要强调声音呢?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夜的安静,当然也表现小伙伴驾船技术高,行船速度快。学习《老山界》时,那夜晚“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我问运用什么手法,一些孩子已经忘记以声衬静的手法,于是我趁势复习《社戏》里的例子,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在我引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时,学生对“以声衬静”手法的作用印象就大大加深了。《口技》的教学中,对“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一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判断出这是用老鼠活动的细微声音衬夜的宁静,衬口技者技术的高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能善于整合教材举出这些典型例子,学生的学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比较中拓宽思路。知识积累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通过一些不同的知识补充来强化理解,拓宽思路。在学过“裨益”“裨补阙漏”等词后,对“裨”的另一个音学生还是生疏的,我就提醒他们从形声字的角度分析,发现它的意义应该与衣服之类有关,但却与已经学过的两词间没什么联系。这时,冉提醒他们查阅字典,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明白这字从衣从卑,表示“帝王礼服的替代品”,即古代的次等礼服。冉引申出“副、偏、小”的意义,如“裨将”为副将。这时讲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实为“三个裨将”的误写,学生在这样的探求对比的反思中就对“裨”的音形义把握得较透了。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分析“闹”时,我点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要求比较同一个字有怎样不同的效果。同学发现一动物一植物,而后者更是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既理解了蜜蜂“闹”中带来的声响和喧闹的景象,还提醒学生们写春光灿烂的多角度多手法。虽是一题,“反三”的效果却是明显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词多义,更是让学生在不同知识的梳理中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郑人买履》中“履”为名词,鞋;而“如履薄冰”中却为动词,踩,踏。如《得道多助》里“亲戚”指内外亲属,而在今天词义已经缩小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的方法。在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可让学生指出和其他人不同的读书目的,然后启发他们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从而让学生懂得运用正反对比可以突出文章中心这一知识点。在议论文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论点的方法,让他们认识论点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总起句)、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等位置。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文言文学习时,可以告诉他们“译词、连句、顺意”的翻译方法……掌握了解题方法,那么学生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离闻一知十就不遥远了。

相信,经过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心举例分析,师生共同归纳方法,学生一定能娴熟地运用课内知识,举一反三去解答课外问题,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体育新闻 语料库 修辞 娱乐功能

一、引言

体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日益增强,体育在全社会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而体育新闻报道则是我们了解体育的最直接途径。

作为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体育新闻除了具备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娱乐功能,以达到吸引读者、取悦受众的目的。而体育新闻的娱乐功能则往往是通过大量使用修辞手段,提高新闻可读性和娱乐性来实现的。

二、语料的选取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英语体育新闻为研究对象,就体育新闻中使用的各类修辞手法及其娱乐功能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日报海外版》、《华盛顿邮报》、雅虎体育三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媒体上所刊登的体育报道。作者从三家媒体分别随机选取最近5年内的体育报道一百篇,组成一个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观察语料库,并且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语料库中运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此类文体的修辞特征。

三、语料的分析

基于对语料库语篇的具体分析,得出数据如表1:

(一)音韵修辞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语料库中音韵修辞使用得最多,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74篇使用了音韵修辞,总计达211次。

运用音韵修辞手法,可以凸显英语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音乐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英文体育报刊为了产生醒目入耳的效果,通常会追求词语之间音的押韵、形的一致和节奏的对称。正如英国现代作家毛姆(Maugham)在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词有其力、其音、其形;惟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句。”[3]音韵修辞又有头韵、腹韵和尾韵等不同形式,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都有所运用。

1.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音修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指由于相邻的一组词起着辅音的重复而产生的音韵。

(1)Celtic wins Battle of Britain

(China Daily,November 23,2006)

在这里,指称意义联系紧密(英伦大战),意指英国球队之间的较量,实乃传神之笔。

(2)Very Fancy,Very Fast

(Washington Post,June 21,2003)

这是对美国短跑明星Florence Griffith的报道,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形容其跑步是既俏又快,使得整个句子简明生动且富有节奏感。

(3)“This show is produced by one of my male producers who grew up in love with bats and balls and basses.”

(Washington Post,August 22,2002)

上述几个例子中,头韵相押,重音和音节对仗工整,配合使用,使标题增添了音韵美和节奏感,给读者留下了过目不忘的印象。

2.辅音韵(consonance)

辅音韵指的是辅音或辅音模式的重复,尤指位于词尾的音节,如:

(4)Bowling masters to fight it out

(China Daily,May 17,2003)

这里三个“t”押辅音韵。这句话的意思是保龄球大师们进行激烈的比赛竞争。对于辅音韵的重复使用,生动地描述了竞争的激烈,同时也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3.同音异义(homophone)

同音异义词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异的词语。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同音异义词,将把两个读音相同意思不同的词有机联系起来,可以使体育新闻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5)Soul to Seoul

(The Scotsman,May 2,2002)

Soul和Seoul为同音异义词,在上文中用得恰到好处,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仗感,在语音上,又体现出了音韵美。

(二)比喻修辞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语料库中比喻修辞运用非常普遍,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65篇使用了比喻修辞,总计达205次。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方式,在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不仅会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贴切、逼真,而且也会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体育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英语体育新闻中常见的比喻有四类:明喻、隐喻、转喻和提喻。下面就以本文选取语料库中的具体例子进行逐类说明。

1.明喻(simile)

明喻(simile)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比较,用另一种事物作比方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事物。明喻的使用能够增强对事物刻画的鲜明性与形象性。明喻包括“本体”(subject或tenor)、“喻体”(reference或vehicle)和“比喻词”(indicator of resemblance或simile marker)。本体指被比喻的对象,喻体指用来做比喻的对象,比喻词用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起连接介绍作用。在这里,常用的比喻词有as,like,as like,as though等。

(6)the World Cup,as a gem on the crown

(China Daily,March 4,2006)

这里的比喻生动地刻画出大力神杯的权威与珍贵,使得语言更加形象与生动。

(7)Women soccer players smiled like roses for a win

(China Daily,March 27,2006)

这里以“玫瑰”比喻女足姑娘,生动地刻画出女足姑娘的美丽笑容。

上述两个例子中,因为恰当地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提高了体育新闻的阅读价值,使本来平淡的内容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悬念。

2.隐喻(metaphor)

隐喻也叫暗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正如束定芳所说:“只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一类事物用来谈论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就构成了隐喻。”[2]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使用隐喻更是能带来独特的效果。如:

(8)It will mean another European disappointment for the Red Devil.

(China Daily,November 23,2006)

“Red Devil”意为“红魔”,指的是曼彻斯特联队。因为曼彻斯特联队通常被记者和球迷们称为“红魔”,而在这句话中,直接使用曼彻斯特联队的喻体“Red Devil”,形象地体现了曼联队给对手带来的威摄力。

(9)In the pressure cooker atmosphere of the FA Cup Final

(China Daily,April 22,2006)

FA Cup Final(足总杯决赛)是英国人最重要的赛事之一,在这里被形容成了高压锅(pressure cooker),形象地表现出了赛场的激烈气氛,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感与刺激感。

上述几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隐喻的独特效果,即隐喻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意蕴优美,极大地发挥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明力,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与美的享受。

3.转喻(metonymy)

转喻也叫做换喻,即借用另一个与本事物有着附属或者是伴随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在转喻中,用于替代的事物的名称可以是被替代事物的属性或与被替代的事物密切相关。例如:

(10)The samba star,billed as the next big thing to come out of samba football,is an established star back in Brazil.

(China Daily,February 14,2005)

这里用samba(桑巴舞)代替巴西或巴西足球。因为桑巴舞是一种源出非洲的巴西交谊舞,在巴西非常普及,具有深刻的民族内涵,因此与巴西有着一定的附属关系,可以起到指代的作用。

(11)Didier has something in the ankle but nothing serious and he should in theory ready for Sunday.

(Sports.省略,January 9,2007)

因为欧洲的足球比赛大多在周末进行,所以在这里用周日代替了周日的比赛。

4.提喻(synecdoche)

提喻法,又叫做举隅法。主要的特点是以局部来代替整体,或者是用整体来代表局部。如:

(12)China won in the football match.

中国赢了这场足球赛。“China”在这里是指中国足球队,用“China”来指代中国足球队,是一种用整体来代表局部的表现手法。

(三)拟人修辞

从表1中可以看出,拟人修辞是体育英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49篇使用了拟人修辞,总计达192次。

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1]在英语体育新闻中适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可以传播情感,增强感染力,展示竞技体育的魅力,使新闻更富有人情味。例如:

(13)A terrific free kick by Shunsuke Nakamura gave Celtic an historical place in the Championship League knockout stage on Tuesday.

(China Daily,November 23,2006)

此句用“A terrific free kick”作主语,赋予其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这个球的重要意义。

(14)Brazil,no cry to go home.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29,2006)

把巴西队赋予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巴西队失败之后的悲痛与无奈。

上述两个例子中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带有情感性的词语使得体育新闻的语言不再是枯燥的词语堆砌与平铺直叙,而是赋予语言以人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体育新闻的时候倍感亲切。

(四)对偶修辞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偶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26篇使用了对偶修辞,总计达152次。

对偶(complete antithesis)具有整齐和谐、抑扬顿挫的美感,对偶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体育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对偶修辞,可以强化新闻的形式美,增强体育新闻的对比特性。看下面几个新闻标题的实例:

(15)Chelsea lose but progress

(China Daily,November 24,2006)

(16)New year,old ranking:Mavericks still No.1

(Sports.省略,January 1,2007)

以上两则新闻标题整齐、简洁、对称。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题意鲜明。使人读来流畅自然,有身临其境之感。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对偶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凸现新闻的“对比性”因素,给读者带来一种差异美和节奏美。

(五)夸张修辞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夸张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主要的修辞手段之一,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95篇使用了夸张修辞,总计达122次。

运用夸张修辞,可以表达体育赛事的对抗性和激烈氛围。夸张(hyperbole)是从主观感觉出发,是用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将人或事的形象、特征、作用加以扩大或缩小、渲染,形象地突出人或事的特点,以达到突出事物本质,并且表达强烈的感情需要的一种修辞手法[1]。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夸张修辞的运用可以把简单的赛事进程表述得生动有趣,把纷繁复杂的现象表述得简洁明了。能够给读者或观众强烈的感觉冲击力。例如:

(17)Red card rain disgraces Real’s 3-2 hard win.

(China Daily,March 26,2005)

(18)Italian 3-point shoots bombed Chinese big guys

(China Daily,August 20,2006)

上述两个例子中,适当地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运动员全力拼杀的情景,而且表现出运动员战胜对手、争取获胜的强烈渴望。

除了上述五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外,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包括:双关、排比、反语、暗指、委婉语等,这些修辞手段的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体育新闻的娱乐性,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

五、结语

英语体育新闻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助于体育新闻娱乐性特征的凸显。从内容上看,适当地运用各种形式的修辞手法,有利于展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富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有利于渲染体育中的激烈对抗与竞争,有利于展示体育新闻的音乐性、形象性、情感性、刺激性等特征;从形式上看,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平铺直叙,代之以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使体育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异彩纷呈,给读者以愉悦感和阅读的享受,实现了体育新闻娱乐受众的目的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冯翠华.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张辉松.论英语语音的强调手段[J].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China Daily.2002-2007.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5篇

1.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春》)

比较两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句1是个“素面女子”,它没有采用任何化妆方式,直接写来,让人看不出它的美丽所在;而句2不同,它通过拟人的“化妆”方法,把百花盛开的情景用一句“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容,就使句子表达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不仅句子生动形象,还给人以联想,想象到“赶集”时人多热闹的场景。

这种方法在作文中经常运用。例如: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这段话采用了“补妆”的方法,即在“静”“清”“绿”三个词语的后面,分别补上一句“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不仅写出了漓江水静、水清、水绿的程度,还让人在脑子里产生出一幅水的静态画面:波澜不惊,清绿辉映,生动、具体,形象可感。如果作者不“补”这一笔,内容就会显得空洞无物。

作文除了“补妆”的艺术外,还有“换妆”“涂色”等方法。所谓“换妆”,就是变换词句的说法,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例如: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洞穴里叫。

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蟋蟀的住宅》)

二个句子,采用二种不同的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效果却大相径庭。句4,采用的是原生态的写法,“洞穴”是指蟋蟀的巢穴,“叫”是说蟋蟀后腿摩擦翅膀发出的吱吱声响;句5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平台”是供人休闲娱乐、晒太阳和看风景的地方,“弹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声音比“唱歌”更优美,更动听。比较二种说法,我们不难发现句5,作者经过艺术“化妆”,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的时候,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6.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就都跑了。”

7.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夜莺的歌声》)

句7是小夜莺回答德国鬼子的问话。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采用隐晦含蓄的“换妆”方法,即把敌人比作“野兽”,把“敌人来了”说成“野兽来了”,这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是小夜莺的匠心独运,它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视线,又把敌人痛骂了一通,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表达效果。如果像句6那样,毫无掩饰地说“敌人来了”,试想,鬼子听了会觉得舒服吗?

8.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闻到香味。

9.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句8,是对事物的直接叙述;句9,则采用了“夸大其词”的说法,把桂花飘香的程度通过数量词“十里”来说明,可见其香之浓郁,范围之广泛。这远比一个“很”字要生动、具体得多。这种方法在课文中比比皆是,我们需要仔细体会、揣摩。

“涂色”是作文给描写的对象添加表示色彩的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色彩美。例如:

10.人行道两旁,排放着各种各样的名花异草,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蓝色的……这些花朵为春天增添了色彩,点缀了校园,让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花廊背后是草坪,里面的小草密密麻麻的。草坪中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面上排列着杂而不乱的卵石,间或排着彩砖,好看极了。

这段文字,是写眼前所看到的校园景色,涉及到花、草坪、小路等景物,写到了各种色彩,可以说“有彩”,也可以说“多彩”,但写色彩的词语不够“多彩”,如“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蓝色的”,太呆板了。在写“草坪”和“小路”时,应该是有色彩的,但是没有写色彩的词语,使文章也逊色不少。如果把这段文字这样改一下就好了:

人行道两旁,排放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蓝的如海,黄的若金……五色缤纷的花朵,为春天增添了色彩,点缀了校园,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花廊背后是碧绿如茵的草坪,里面的小草密密麻麻,翠绿横流……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6篇

提要:“马上”和“赶紧”这两个副词,都归属于时间副词中的短时类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的参照时间很短。两者同属一类副词,有同有异,总体说来“马上”无论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的使用背景上都比“赶紧”所受限制小。因此,在教学上要使学习者明确它们的使用范围,以免造成偏误。

关键词:马上;赶紧;句法;语义;教学

汉语中对于时间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时间副词,它是副词这个大类中书目比较多也比较重要的一个次类, “根据陆俭明、马真的统计,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大约有130个左右,几乎占到整个副词的30%”(陆俭明,马真,1999)。在时间副词中,短时类时间副词又是其中的一个次类,表示时间间隔短暂,其中就包括了“马上”和“赶紧”。对于教学来说,对于它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马上”属于甲级词汇,“赶紧”属于乙级词汇,学习者往往在学过“马上”之后就会接触到“赶紧”,由于这两者的共同点,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偏误,如:“趁她不注意,我马上从家里跑出去”(转引自李姝,2008)。本文将从句法层面和语义特征这两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个短时类时间副词。

一、句法层面

在句法层面上,“马上”和“赶紧”都是副词,具有唯状性,在句子中主要作用是修饰动词、动词性短语和部分形容词,充当状语,如:“他见状,马上就跑了出去”“天气太热了,咱们赶紧回去吧。”等。这两个词的句法作用是一样的,都能进入S+V+(O)的基本句式中,也都能用于“把”字或者“给”字句中(“赶紧”不能用于被动句)。但是具体说来,它们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总的来说,“马上”和“赶紧”比较起来,“马上”在句中的位置要灵活些;对于句首主语名词性质的要求也要少些;后面所修饰的谓语中心词范围也要广些;否定词不仅能用“不”也能用“没”。

第一,两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虽然“马上”和“赶紧”都是短时类时间副词,但是“马上”①可以进入S+马上+V+(O)的句式中,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如“我马上去学校”。马上后面也常常和“就”连用,“就”可以放在马上之后也可以放它之前。如“我吃完饭后马上就去。”也可以说成“我吃完饭后就马上去。”②也可以进入马上+S+V+(O)的句式中,放在句首主Z之前,如“马上我们就要胜利了。”在这个里,“马上”后的主语也可以省略不说,如“马上就要胜利了。”③还可以独立成句,如“你怎么还不来?”“马上!”然而,“赶紧”就没这么灵活的位置变动,和“马上”相比,“赶紧”是个典型的“不可移动副词(non-movable adverbs)”(沈敏,范开泰,2011),就是说它只能出现在句中谓语前,而不能出现在句首主语前,如:“谁说一声‘主任来了’,几个平常松松垮垮的工人赶紧紧张起来。”“赶紧”虽然不可移动,但是和“马上”一样,它也可以独立成句,如:“赶紧,要迟到了!”要说明的是,这两个词独立成句或独用现象的出现是有条件限制的,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成立,一般只有在对话体中才会出现,实际上是由于口语中句法成分的省略造成的,被省略的主语和谓语中心成分如果愿意都可以被补充出来,如:“你怎么还不来?”“马上!”和“赶紧,要迟到了!”可以说成:“我马上来!”和“你赶紧走,要迟到了!”

第二,两词对于句首主语名词性质要求的对比。“马上”对所能搭配的句首主语的名词种类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是①人名,如:“吴月琴马上开腔了”(路遥《平凡的世界》);②人称代词,如:“你、我、他/她/它、大家”等;③地点名词,如:“食堂马上就要开饭了。”“学校马上放学了。”;④事物名词,如:“听到妈妈的声音,小宝宝的眼睛马上就睁开了。”“收到消息以后,他的担心就马上消除了。”“马上”可以搭配的句首主语名词可以是有生命类名词,也可以是无生命类名词。但是“赶紧”却对于句首主语名词的类型有所要求,受限制较大,和它能搭配的名词一般必须有述人性,也就是说一般是①述人主语名词,即主语直接指称人(一般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如:②拟人主语名词,即主语指称非人的事物,但使用了拟人手法(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儿童文学和科幻作品之中)。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例子出现,如:“天气赶紧转暖吧。”、“这电视得赶紧拿去修理一下。”这两个句子都属于非现实句,Givon(1994)通过普遍的语言调查发现,现实句是无标记句,非现实句都是有标记句。“赶紧”的主语如果是不述人的,就只用于这类极少数有标记的非现实句中。

第三,两词后面可修饰的动词或者部分形容词范围的对比。“马上”后面可以修饰①动作,如:“走、看、听、批评、宣传”等;②心理动词,如:“意识、明白、领会”等;③部分状态形容词,如:“静悄悄、灰里吧唧”等,表示某种变化。“赶紧”后面一般只能修饰行为动词。“马上”和“赶紧”虽然都是短时动词,但是很少用来修饰瞬间动词,像“赶紧死!”“马上去死!”这类的话语一般是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效果的。

第四,两词否定句的对比。“汉语中最典型的否定方法是用否定标记‘不’或‘没(有)’进行否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频率最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从他们中总结出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否定手段。”(林华勇,2005)。对于“马上”来说,它既可以用“不”来否定,如:“上了药以后他马上不疼了。”也能用“没有”来否定,如:“他没有马上回答老师的问题。”然而“赶紧”的否定词一般只是“不”,“不”要放在它的前面,我们只能说“如果我们不赶紧走就赶不上车了。”不能说“*如果我们赶紧不走就赶不上车了。”而且,即使否定词“不”可以用于“赶紧”之前,这样的句子往往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句,是假设条件句。

二、语义特征

“马上”和“赶紧”这两个词不仅在句法上有所差异,它们的语义特征也有所不同。这两个词都有各自使用的语义背景。

第一,只是表示强调两个动作行为间隔的时间短,而非描写行为主体主观上很急切地去做某事,或很情愿做某事的语义时,就要用“马上”,不能换成“赶紧”。如:“等会儿我,我马上就去。”“我马上对这个事儿进行宣传。”

第二,如果是表示催促、劝说、威胁等语义时,那么就要用“赶紧”,而不能用“马上”。如:“赶紧吃饭,饭快凉了。”“你赶紧给我走,不然我报警了。”

第三“马上”和“赶紧”是短时类时间副词的同时,也是可控副词,进一步的说,还是可控副词之中的企望义副词。可控副词能修饰自主动词也能修饰非自主动词,但是因为“马上”的企盼度不如“赶紧”那么强烈,“赶紧”就只能修饰自主动词,不能修饰给自主动词,如:“*没有哪一个人能赶紧给她留下一个深刻映象。”“*他赶紧明白过来。”等说法都是不符合言语事实的,这和上文在句法中提到的表现是一致的。

第四,与第三点相关的是“赶紧”不能用于被动句中,因为被动句一般是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动词多为非自主动词,与“赶紧”[+催促][+急切][+自愿]的语义要求相矛盾。但是“马上”可以用于被动句中,如:“他马上就要被打死了。”不能说“*他赶紧就要被打死了。”

三、结论

“马上”和“赶紧”这两个短时类时间副词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诸多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仅要注意给学习者指明这两个词在句法形式上的不同,也要解释清楚它们深层语义特征的不同。像本文引言中的例子“趁她不注意,我马上从家里跑出去。”这样因为偏误而产生的句子就能避免了。

参考文献:

[1]李姝.“马上、赶紧”类短时副词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8.

[2]李顺军.现代汉语中时间副词“马上”的演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林华勇.可控副词和非可控副词[J].语言研究,2005(1).

[4]陆俭明,马 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1999:58-60.

[5]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7篇

“生动”是对于事物灵性的思考,就是指所描写的事物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你们可能要问,那怎样才能让作文“生动”呢?别急,咱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从这句话里,我们得到的信息只是一朵干巴巴的荷花,荷花的生命力完全没有展现出来,荷花的形象很死板。

那该怎么去写荷花呢?瞧瞧,我给你们带了什么!

哇,是不同时期、不同样子的荷花!请仔细观察照片,按生长顺序标上序号,再分别描述每一张照片中的荷花。

写好了吗?这儿有三位同学急切地要展示对荷花苞的描述呢。

A.花苞就要开放了。

B.鼓胀的花苞似乎就要裂开似的。

C.整个荷花苞就像一个被吹足了气的球,饱胀得就要爆裂似的。里面好像藏着一个可爱的精灵,马上就要从里面蹦出来……

你们认为( )句最生动,因为 。

和我的理由对比一下――

A句描写的就是眼睛看到的花苞的一个状态,我无法感受到它的生命力。B句显然加了联想,不仅写出了花苞鼓胀的状态,还预测了将要发生的事态,有了些许生命力。而C句不仅让我看到了饱胀的状态,还能感受到一种动态――吹足了气的球,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它在不断地往外膨胀;“藏”“精灵”“马上”“蹦”,完全是对花苞入神地关注之后的一种想象,充满了活力。所以,我觉得C句很生动。

同学们,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正在“舞动”的荷花呢?

可能你们要问,有些人把非常生动的形象写得很死板,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上面的各种荷花图片,你们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想到荷花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状态吗?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第8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