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习氛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氛围范文第1篇

一、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欲望

学期开始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学生英语学不好,不是因为脑子笨、智商低,而是很大程度地取决于他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很懒,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要么不做,要么抄别人的。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拿“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听不会”为借口来搪塞过去。对于他们的辩解,我是这么做的:既然你说上课时听不懂、听不会,那我们就降低难度,降低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ABC开始教,开始学。我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上课认真、积极地配合我的教学,作业独立完成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注意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每周一,我都安排一个学生讲一个对他们有激励性的故事,可以是身边所发生的,也可以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比如“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嫦娥二号”,等等。我还把一些谚语,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Nothing is difficult for persons who set their minds to d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写成横幅并张贴在墙壁上,时刻激励学生。

二、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他们是“旁听者”、“过路者”,各种教学活动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地安排了各种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舞台上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即便装作漠不关心的学生。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努力的价值。只要看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鼓励和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我的表扬和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经常得到我的表扬,学生感到我对他们的爱,心情就愉快,学习就积极。

三、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大量的事实表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每天都在“书本-作业-考试-作业-书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挣扎。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枯燥无味,是一种痛苦,是一种折磨,他们体验不到丝毫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到活的语言,同时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我主要从下面三方面把身边的“情景”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便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1.用英语上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尽管我知道学生听不懂、不习惯,影响课堂效果,但我配合使用表情、动作或适当的解释,避免用汉语上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同时,我在讲解语言材料时,尽量用学生已学的英语进行解析,或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其意,从而为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情境,促使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

2.利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创设仿真语境。

利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弥补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不足。

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进课堂。课堂上,我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和谐关系。只有营造宽松、和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才会充满信心,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认识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后,我就开始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以真诚的情感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感化学生,用和蔼可亲、自然流畅的教态让学生在教学美的熏陶中认知,并始终保持微笑和关切、信任、期待的目光,使课堂上洋溢着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如沐浴春风雨露中,感到舒畅,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掌握情况,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学好英语。

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学习氛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轻松氛围 营造方法

古圣贤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对某样事物或行为或活动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时,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思考、去努力、去学习,整个过程是充实而快乐的。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要求较高的学科,是语言和文字的统称,更是影响人一辈子的重大课程。因此,为了让每个高中生都能成为符合祖国未来要求发展的栋梁之材,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在语文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趣味法――宽松、和谐、激情

语文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课堂是体现人性宽容、和谐的地方。处于15至18岁的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要想使他们学好语文,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才会愉快地互动、平等地交流,学生才能平和而轻松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精髓,从而自主学习、创新,焕发出语文课堂的独特活力,使语文教学得以顺利,充分体现新课标“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新主张。

二、鼓励法――赞扬、欣赏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话语对人的深刻影响,人的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著名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是说,数落孩子的种种过失,不如好好地褒奖孩子某一方面的长处。当孩子得到激励,这种长处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其他的种种过失也就很容易得到纠正或会自然消失。这就是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因此,面对即将成人的高中生们,教师需要细心地关注他们的学习进程,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人们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用心的赞赏是无声的动力,是我们生活别需要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以鼓励学生为主,可以搭配恰当的肢体语言,比如对做小动作的学生示以微笑的摇头、细微的摆手,对表现好的学生拍手鼓励、大声赞扬等,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让正能量的因子充满整个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与兴趣。这就是赞赏的魅力,这就是欣赏的力量,这就是鼓励的结果。

三、平等点评法――耐心倾听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协调学校新的素质教育观。高中生由于年龄、生理与心理的独特发展特性,对语言应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因此,要想传授好语文知识,教师就必须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所需所求,倾听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独特的见解,平等地评判他们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且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期望。在这个新兴语言层出不穷的科技时代,网络流行词语年年新出,体现了语言知识是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而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群体又是使用网络媒体的主力军。因此,语文老师就更需要去倾听学生的新想法,站在民主的角度去平等看待他们的新思想、新词汇。通过耐心的倾听、平等的点评,更能够促进语文课堂的和谐,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学生的成长。

四、榜样法――教师以身作则

学习氛围范文第3篇

[关键词]餐桌氛围;学习氛围;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07-02

[作者简介]单继荣,山东泗水人,硕士,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教体局教研中心,中学一级;田成良,山东泗水人,本科,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

学习氛围作为育人的学习环境,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想的学习氛围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我国是礼仪之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氛围构建的例子可以为学习氛围的构建提供借鉴。比如,餐桌氛围的构建就为学习氛围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一、“劝酒”中运用了哪些有效策略[SS]

很多山东人在待客之时,为突显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餐桌上的座次是有讲究的(如图1所示)。为能陪好客人,便于互动交流,主人和客人常交叉而坐,即主陪两侧是主、副客,副陪的两侧是三、四客。宴席开始后,首先由主陪提议喝第一杯,并分配任务,大家共同喝尽一杯(一般六次);然后副陪再提议喝第二杯,也分配任务,大家一起喝完第二杯(一般四次),若客人有困难不想喝,主人站立并示范先喝尽,以示尊重;第三杯,主人和客人之间互动交流;第四杯,副陪给主要客人单独敬,以示尊重。四杯过后,劝酒权往往会逆转,客人会主动回敬主人一杯,接下来主客之间还会再喝“认识的”“加深的”“巩固的”等……客人由“要我喝,变成了我要喝”的氛围,劝酒成功。其实,在整个劝的过程中,主人分别用了以下策略:劝客人喝,让客人由被动变成主动,最后皆大欢喜。

图1餐桌座位

图2教师座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仅关注自己所教的知识,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知识学生没有消化,学生还没弄明白知识的本质,一节课就过去了。如何让沉闷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交流、质疑争辩、充分展示的场所呢?受“劝酒”的启示,教师也可借鉴以上策略,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愿学的氛围,让智慧在交流中发散,让知识在互动中生成。

二、如何构建自主愿学的氛围[SS]

在班级中,按4―6人划分学习小组(可根据实际需求或学生特征进行划分),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组的学习讨论。学习中,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形或方形(见图2),教师不再固定在讲台上,而是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进行指导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教室周围的黑板上,供其他人学习交流。这样在形式上就构建了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但要真正做到内涵上的互动,还需注意下面的问题。

(一)任务分配激动力

在课堂中,学生常无动于衷,表现冷漠,不能形成气氛热烈的讨论场面。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分配任务的策略,给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小组内统一意见后,再由某位学生具体汇报展示。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就会积极思考,认真搜集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当各小组观点达成共识时,学生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设置问题启思维

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时,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较大、不具体,使学生无法开展深度的交流和讨论,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也不敢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问题要有层次性。抛出的问题不能太大、太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能获得顿悟后的喜悦。(2)问题要有指向性。当学生的认识和回答偏离了主题时,教师可巧妙地设置问题进行引导,此时给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回到主题。(3)问题要有启发性。针对比较复杂、需要发散的问题,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可以用更具体的小问题进行引导,以便使讨论的话题继续进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划定范围控发散

针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发言,难免会出现观点不一致的争辩。这种争辩很有价值,但往往比较散乱,很容易偏离讨论主题,造成课堂的低效或无效。所以,在学生辩论时,教师应注意及时调控:一是内容的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时间的可控,限定每人每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的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基本“趋同”,让学生越辩越清、越听越明,使争辩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学”的目的。只有在划定的范围内发散思维,才能使智慧碰撞的火花更明亮,辩证的观点更明确,学习更有效。

(四)及时评价促发展

学生在交流后的自主展示环节表达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价,且要以鼓励为原则,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以便进一步维持这种自由、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言,才能形成真正的自主互动。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一定要及时、具体,要对具体的环节和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评价是真实的。

(五)营造氛围促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要想实现自主互动,一定要营造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励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理解更透彻、更深入。

教育来自生活,又服务生活。学习氛围的构建有很多方式,教师应该借鉴生活,使之服务于教育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氛围范文第4篇

一、 借助生动的语言表达去激发兴趣

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不管是提一个问题,还是作一段小结,都应带着真情教、满怀深情说。这样,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1.多请求。教师要改变“家长制”作风,对学生少用一些命令的口吻,要注意说话方式,要温文尔雅,运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2.多表扬。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对正确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表扬,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词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3.多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冷落、懈怠后进生,让他们自暴自弃,多鼓励他们,如“Never mind. Next time you will make it!”。

二、借助精彩的文本内容去激发兴趣

教师应充分展示小学英语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巧妙加工、提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时候,受到情感上的感染,从而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因素。当今时代小学生衣食无忧、条件优越,可以通过阅读作品让他们感受曲折的事故情节、跌宕的人物命运,感受主人公克服困境的坚强意志;也可以让他们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感受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天文地理、风俗习惯,从而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三、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激发兴趣

教师要通过学校、班级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国家文化精髓的熏陶。在廊道、班级中布置英文的名人名言,如“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Today must borrow nothing of tomorrow.”“He that can have patience, can have what he will.”等等。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

四、借助巧妙的评价来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大多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缺乏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师的冷漠、同学的异议,导致后进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他们认知能力的积极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

1.确立评价内容。英语课堂的评价不仅包括综合语言技能与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其中情感态度包括兴趣、爱好、合作程度、学习毅力和探索精神;价值观包括社会责任感、爱国行为等。教师要记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发言、提问、讨论、交流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充满自信;是否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条理性和创造性。

2.选择评价方法。英语课堂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宗旨,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还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态度、合作方式、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学习氛围范文第5篇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不仅在学校中接受教育,而且还无形中受到校风、学校传统、学习气氛等的影响。无疑,优越的校园氛围,将对于学生的成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校园氛围 数学学习 影响

我们知道,一个家庭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样,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和学习行为的进行。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分班教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学校中,目前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班级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它的优势,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对于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只能确定一个教学目标,所以不可能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数学学习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学习,学生的原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目前的学习。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学习内容,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要求。

按照学生的现有水平分等级,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分班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种分班教学的益处除了为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供了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外,还在于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这种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习同伴,这就难免使他们产生自卑或骄傲情绪。而在分班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是与他们水平相似的学习同伴,这不仅有利于使他们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而且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既相对轻松又有一定压力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分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合作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合作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伙伴们一起解决问题,进行学习有着很多好处,它有助于借鉴他人的思考方法,放开思路,严密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良好的合作气氛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然而,合作的前提是个体对新知的自主探索,合作的核心则是对话交流。在数学教学中,无原则的一味合作,只会降低个体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合作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并注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使他们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学校中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所涉及的大多是基本计算问题,所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独立计算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并不适于使用合作学习。对于高年级,数学学习的难度有所增加,有一些内容需要学生相互启发探讨,这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三、班集体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对数学学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班级集体的学习气氛,会有形无形中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勤奋、刻苦、严谨和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的学风,将会使数学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可促进数学学习共同进步。班集体的学风是一种舆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促使形成和正确运用优良学风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同班同学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近,学习基础相似,思维方式方法相近,在进行相互帮助讨论时,就更切合实际,显得较有成效。数学学习有能力的学生,对同龄学生的帮助引导,往往起着数学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体现着班集体在学习上所特有的功能。

班集体中的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一面。后者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开展个人与个人、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等的数学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促使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同时也是发现数学人才的一种好方法。

无论班集体的学习风气,学习上的竞争,互相帮助和数学竞赛等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例如,学习上的竞争或个人间的竞赛,会引起学生的嫉妒心理或自卑感等;互助也会产生依赖思想。这些都需要掌握“火候”正确引导,及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帮助,提倡和鼓励多开展学习竞争,打破别人昨日的记录,获得成功的满足,实现自我超越。

同学关系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一些学生,经过了互相了解,发现共同对数学有兴趣,并且怀有相同的学习目标及具有相近的个性。因此,他们常常在一起学习数学或讨论数学问题,形成了学习中的伙伴。这样,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影响,不仅会对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会促进其智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由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目的一致,感情融洽,处于情投意合的友谊中,自然会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在学习上能够真诚相见,相互切磋,相互帮助合作,更有利于相互吸取对方学习上的优点和长处,而对问题产生的不同的看法,共同讨论后客观地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这种学习上产生的友谊,可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志向,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终身。

因此,良好的校园氛围会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学习氛围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正堂课的学习,好的导入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的催化剂。。

1.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激励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并在内容上切入丰富学生经验的情景,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性、深层次的体验,还能够给学生已足够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参加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自主的学习了。

2.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不仅可以弄清事物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比较中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情境,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有效的、具有数学味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3.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如:“24时计时法”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先调查收集哪些地方会采用到24小时计时法?互相交流调查谈心得,再拿出生活中的钟表,拨一拨凌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是如何表示的?最后出示学生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表,得出自己最关心的一段时间,并说说你对这份作息时间表做出了怎样的行动,为什么?又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创设一个“文具商店、售货员”的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学生很快掌握了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教学效果甚为理想。

4.以疑激趣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氛围范文第7篇

1.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维护课堂纪律

学生在上手工课或合作式的美术课时,总会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有借工具的,有互相讨论的,有相互参观的,有的甚至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老师要想让学生快速回到座位或安静听讲时,不能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学生回到座位上,而是微笑地对学生说:“下一环节的比赛项目是,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座位上,管好自己的小嘴巴,最后一名要给大家表演节目。”相信学生会争先回到自己的位置,立刻坐得笔直,等待教师的评比。

2.用感情真挚的语言可以传递师生间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智力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文明、亲切、美好和规范,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而且要使其听后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受到感动。感情真挚的语言,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能引起共鸣。教师在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层关心,在涓涓的师语中渗透柔柔的师爱,就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的热情提高的幅度就会越大,对后进生更是如此。

3.用因势利导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呢?这就对教学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善于激疑,巧于解惑,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师对待学生应因势利导,用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口语启迪学生的心灵,而不应当用压制性的口吻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精心设计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4.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和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样就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5.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中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美的环境,如,教师在上《自然景色令人神往―风景画》这一课时,一边运用投影、范画给学生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指引下受到美的熏陶。在欣赏陈铁华的《醉蜻蜓》和胡承斌的《幽谷瀑声》时,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在欣赏戴伯乐的《山雨欲来》时播放《卡门序曲》,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6.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尤其是“主科”),过多的要求、作业、考试已经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当今中学生约有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当听到人们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时,我很心痛。为此,我希望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

在一节课上,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今天我收到一封信,是天才设计中心寄来的比赛通知,要请咱班最优秀的同学参加比赛,我也接受了你们班主任的建议,把最优秀的同学的照片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接着我请学生上来看照片,但是规定看完之后不能说出照片上是谁,就这样台下许多学生甚至着急紧张地跑上来想一看究竟。教师看时机差不多了,就说:“真的想知道谁最优秀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盒子上,我一打开,整个课堂一片惊哗,接着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原来盒子里是一面镜子。接着我便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画自己”,课堂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表现欲望随之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恰恰都是在无形中不自觉地产生的。

在有序地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有些词学生一听就会活跃起来,如小故事、小游戏、小魔术、玩一玩、赛一赛、猜一猜、做一做……在面对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时,他们会心情愉悦、舒畅地投入学习,不会认为被强硬的任务压制着,参与活动与实践已经内化为心理的需要,学生身心处在积极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学习氛围范文第8篇

    一、在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会有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需要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去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灵活、恰当、有的放矢地采用讨论、座谈、表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营造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从而来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开展辩论赛时,既要做到开放、创新,又要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辨论赛在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方面,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避免理论性太强,或过于抽象和专业化,以免学生望而生畏、无所适从。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力求内容和情节的生动、活泼,能够引发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时间的有意注意。在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史由证来”的“求实”、“求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热闹而流于形式。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历史学科所讲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因此,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综合性的特点。历史教师在设计史竞赛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劳技、美术、音乐和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三、多媒体在创设学习氛围中的应用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历史课堂要想获取学习主体--学生的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历史情境,优化学习环境,把学生带人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基于现代化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历史环境,营造深厚的历史氛围,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历史学习简单化,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在轻松活泼、和谐舒展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因此现代化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备受青睐,也成为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历史教学软件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室等,充分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如何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把这些知识生动、形象、鲜明地展现于他们的面前,勾画出一个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设计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利用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经过画面形象进入历史情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以轻快的心态融入历史学习,在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历史的真实,也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历史、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利用多媒体也应注意另一个误区: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创设生动的“情境”就是展示大量的图片、展示大量的音像资料。于是,往往从网上、从各种类型的素材库搜寻大量的资料不加选择地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学生看,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良莠不分的历史资料在学生眼前掠过,在学生脑中“水过鸭背”。这样,不但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连历史课的基本特色都丢掉了。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结合史实,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再现历史情境,创造历史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它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