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设计“想清楚”

课例研究不是简单的听课评课过程,而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研究、行动跟进相结合的过程。为此,在课例教学设计阶段,我们抓好以下三步工作:

1. 确定研讨主题。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引导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组织共同研讨。如本学期,我们确定了三个研讨的主题,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明确的研讨主题,使上课的老师知道“上什么”,听课的老师知道“听什么评什么”,有效地克服了教研课组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组织理论学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行为的改进需要稳定的理念支撑。研讨主题确定后,学校教研组负责编撰《教育理论学习资料》在校园网上,要求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浏览网页,集中学习。承担授课任务的年级备课组还要上传基于该问题的专家理论或同类研究的实践成果、操作经验。专题牵引式的理论学习,扭转埋头记笔记和学用脱节等被动学习状况,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教师用理论去“透视”,为理论去举证,把理论“做出来”。

3. 开展交流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就研究主题和教学设计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教学设计,看是否体现研讨主题的主导思想及操作策略。

课例设计阶段的精心准备,使所有教师而不仅是授课者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和亲身体验者,组成一个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以共同的基础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研讨,共同把课例教学设计“想清楚”。

把教学行为“看透彻”

针对以往听课评课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方方面面,视角林林总总等随意空泛现象,我们提出要“带着观察量表进课堂,拿出事实证据来评课”的要求,务求真正读懂教师,读懂课堂,把教学行为看透彻。

1. 围绕主题设计观察量表。我们根据课例研讨主题,从关注知识传授(教师行为)和关注学生发展(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设计观察量表,采用课堂观察的研究方式,要求参与听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依据资料作出接近于事实的判断。例如基于“如何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研讨主题,我们设计了以下观察量表: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案例一]强化主题式——苏教版第四册课文《蜗牛的奖杯》

1.老蜗牛终于讲故事说完了,此时此刻,她的眼角留下了无声的泪,而恰在此时,她看到了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快乐无比!看着此情此景,老蜗牛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奶奶吃亏就吃在……”老蜗牛难过地说不出话来了,你知道她吃亏吃在什么地方吗?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4.揭示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评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仅只是听众,还是与讲者一起探究学习故事内容的合作者、探究者。结尾让学生补充老蜗牛告诫小蜗牛的话,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明理,从而强化主题。而听故事、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故事中,孩子们当然也会全神贯注,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火花迸溅了。

[案例二]迁移扩展式——苏教版第八册课文《苹果的五角星》

1.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创造力的独特魅力,那下面我们也来玩两个小游戏,看看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能创造出小小的惊喜来,好吗?

2.拿出一个洋桃,你看到了什么?

(从正面看,像水车轮;从侧面看,像个五角星……)

3.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并且也有自己的一些小创造。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答案可不是唯一的哦,看谁有新的创新。

在一片非常茂盛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草莓)

正当这群羊在这片草地上吃得正欢的时候,又来了一群狼。(杨梅、杨桃、喜之狼……)

4.教师总结:我们的同学真是聪明。有句成语叫“熟视无睹”,说的是虽然经常看到,还跟没看见一样。我们常常被老经验所束缚,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错过了发现的机会。面对一个苹果,换一种切法竟然会给你一个惊喜,这样的事在生活中还多着呢。只要我们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哪怕是在小事上也能运用求异的方法进行思维和实践,就可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就让我们把今天这节课作为一个起点,在今后的生活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好吗?

【评析】在教学的最后,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平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并让学生联想与之有关的谜语。这样把语文课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中,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迁移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同时,这样的结课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小事,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品质。

[案例三]课外延伸式——苏教版第十册课文《埃及的金字塔》

1.小结:四五千年前,在广袤的沙漠里,几十万埃及的劳动人民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此时,你有何感想呢?

(学生各抒己见)

2.是啊,埃及金字塔是由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血汗筑建起来的,它是这样宏伟壮观,它是这样巧妙精细,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埃及人民的敬佩之情,重新品味这象征着埃及的金字塔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课后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评析】在“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下,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课堂收获与更大的疑问,自由交流自己的“大问号”,从而突破“思维定式”,使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发挥,使课堂变成了“群言堂”,实现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场面。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合作继续探究,这样就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优化 更新观念 快乐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故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呢?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一、更新观念

1.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学会质疑,敢于向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结论提出挑战;要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培养创新的精神。

2.更新知识观念。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摒弃学科中那些已被科学发展超越的东西,补充现代与未来科学中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创新未来生活、服务未来社会作技术上准备的知识信息。

3.更新学生观念。教师教学时要尊重学生,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只是听众;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化的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破除和改革妨碍或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旧观念,树立新的观念。

二、进行快乐教育

儿童学习英语,对一切都会感到好奇,而他的好奇心理是快乐教育的依据。快乐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通过生动、准确的情境教学,使学生由理性到感性地掌握所学语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情境,把语言恰当地运用出来,使教师及时地得到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快乐氛围,进行快乐教育。学生都是聪明的,尤其是在身心和谐的快乐气氛下,会更容易与教师共同完成教授内容。

总之,“快乐教育”的实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沉闷到愉快,教师也由昔日的教者成为快乐的使者,使枯燥的书本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的活生生的语言。

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要大力提倡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空间以大量运用小组活动的排行等活动形式来解决大班额学生实践量不够的问题。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主要方式。

2.以兴趣为突破口,引起对事物的关注。在转变课程观念后,我们可以认识到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发展个性的重要性。因此,应抓住兴趣作为创造力培养的切入点,把每一课的教学都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

3.启发创新。在语言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流,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创新、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4.启发联想。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不急于总结,而是留出时间,再多问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多的答案和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解决问题,任何方法、途径都可以。

5.启发预测。教师教学中应训练学生根据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来推测结果,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判断力。

6.启发质疑。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懂了再想新问题。

7.启发变通。教学中启发学生变通词句、语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精心设计“弹性”作业,发展创造思维

在教学后要精心设计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的作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完一系列有关动物名称的单词cat,dog,duck,bird,rabbit,monkey后,让学生画一幅画,标题为:“Welcome to the zoo”,再用英语看图说话,并积极与父母、同学、朋友等交流。又如在完成每天教学任务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句型,利用所学知识,自行组合创编对话,并于第二天课前表演,集体评价。再如每天安排一个主题活动,内容涉及找人、寻物、问路、游戏等,学生根据主题,分成二人或四人一组开展活动,自由发挥。每周开展一次课外活动,活动形式多种: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单词比赛、英语学习角等,内容主要取材于教材,适当拓宽知识面。这些“弹性”作业的布置,更广泛地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的场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吴水仙.浅谈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N].经济信息时报,2009.

[2]陈凤葵.试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育价值观念的更新与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乔宇.小学英语愉快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87-02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提高阅读效率,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等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语文水平提高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1.阅读的内容及理解。阅读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朱绍禹认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阅读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语文阅读的意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文本身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彩的阅读世界能够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灵魂的个体,强调本身的独立性。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处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是百科式的教学,极大的阅读积累量必定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

1.提高教师的学品和文品,塑造教师形象。教师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只有在老师真正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老师是教学的指南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老师的影响。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强化个人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语文的阅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里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要走进名家诗意的灵魂,感受文本诗意的旋律,体会到作者的胸怀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提高水平,而不是通过教学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的正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比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唯一的听众》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而不是直接说明,让他们自己静下心来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体会这种发自生命深处的人与人的关怀,感受这种爱。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阅读文章也正是在感受这种虚无的东西。

3.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实现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不少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比如《少年闰土》、《跨越百年的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桃花心木》、《草原》等,从客观上讲,这些名家的名作在无形之中为学生的阅读树立起标准化的规范,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这些佳作无论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是主要内容,或者是表现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在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学生阅读这些名篇佳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对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感悟能力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长篇的佳作,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提高阅读水平。

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阅读积淀。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应该来读一读,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自身的阅读积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各类的语文杂志,例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快乐童话》、《世界儿童》、《课外阅读》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类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阅读。高年级阶段正是情感发育、悟性熏陶的重要时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害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完全是正面的东西。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5.实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方式,激发阅读热情。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要想尽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在班里举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量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号召全班来进行阅读,到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心得。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范围,比如国外名著《呼啸山庄》、《飘》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比语文成绩更加重要,成绩是一时的,但是阅读给学生的力量却是长久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自己不断地对阅读产生浓烈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进行阅读,不仅仅丰富了知识,同时也荡涤了心灵,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的意义,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个人的修养。要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特色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要善于启发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延伸阅读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积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只有讲究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为其一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炳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2]杨照国.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

[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

1、知识观的更新。学习知识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最为宝贵的时光,学校、教室是学习知识最为理想的场所,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给学生积极健康的科学文化知识。

但教育工作者不能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和死板的知识。从本质上讲,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扬弃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简单了解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教师是以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这里的知识绝不是那些被时代所超越了的旧知识、死知识,而是那些融基础性、前瞻性和再生功能为一体的新知识、活知识,是对明天有用,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知识;是关于获取、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开拓、求异、创新的知识。总言之,是一切关于方法的知识。这种知识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座宝库里的财富,更是一把能开启任何宝库的“万能钥匙”。

2、学生观的更新。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上正常的师生关系扭为人与工具的关系,不少教师把学生当成储纳知识的容器和消极被动的听众,错误地把学生视为标准化的个件,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要求、评价学生。由于对学生认识上的偏颇和不合理的定位,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学生主体品质和创造精神及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人看待,是真正赋予学生以“人”的涵义,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深切呼唤。笔者以为,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有其特殊的人的内涵与意义:(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情感,富于想象和活力的完完整整的人。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运作载体、运作核心和运作目的,切切实实还学生以“人权”归复学生属于自己的生存自由和生命角色。(2)学生是具有发展意义的人。在其身上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肉体、精神力量和较为丰富的潜在因素,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隐蕴智慧选择和高超把握,促进每一个可能素质转化为现实素质。(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有着较强的自觉能动性,有着鲜活的个别差异性,有着积极的自我创造性。教师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几年,外国教育机构老是说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学生的宝贵个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敏锐发觉、高度重视和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其自由健康的成长,生动活泼地发展。

3、价值观的更新。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在应试教育的畸形轨道上运行。它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原则,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操练,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只求得高分,不求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只求升学谋职,不求长远持续发展,表现出较浓重的功利色彩和明显的局限性。

二、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的革新

1、改革传统备课行为,实施全程备课。“全程备课”是一种贯穿于从学情分析,到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到教学检测这一教学全过程的全新的备课形式。它从整体出发,针对传统备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大胆设想和改进措施,使备课活动更具完备、完美。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初备(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整体把握单元智能结构、前单元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补偿训练),细备(课时教学目标的分解、学生预习题设计及预习指导、教学过程及策略),复备(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评估及归因分析、授课体会及改进措施)。它能有效克服传统备课局部化的弊端,实现整体备课与局部备课的有机结合;克服传统备课一次性完成的弊端,实现备课的一次性与反复性的有机结合。这种备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学生,顺应学情,充分估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周密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褒扬和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行为。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此次比赛是由某教育学会组织的,每两年一次,每省一名代表。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佳绩,我和其他几位教师已经奋战了将近一个学期。一堂小学阅读故事的英语教学,我们辗转各校试讲已达26次。明天就要比赛了,眼看不断地“口误”,突然出岔的课件,毫无把握的学生,我紧张、慌乱、焦虑,在一片指责声中,终于崩溃了。

可从前的我,开朗活泼,天天乐呵呵;而现在,我表情麻木,眼窝深陷。自从被选为省里唯一的代表参加赛课以来,我已有两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我现在嘴里的“孩子”,是自己所教的4个班的160名学生。

赛课究竟给老师带来了什么?我看,把课堂当做竞技场的做法,是对教师智慧和创造力最裸的挑战。

借班上课与课前“铺垫”

对明天的比赛,我没法不忧心忡忡。因为孩子是从来没见过面的。一堂好课,往往需要孩子把老师“烘托”起来。怎么烘托,我把希望寄托在“铺垫”上。

在正式比赛中,铺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铺垫,就是上课之前对陌生的学生进行统一摸底、辅导,对于个别课堂中无法掌握的词语或活动,先行积累和演练,为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扫清障碍。

铺垫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胜任。在这次比赛中,区教研室安排了6位教师帮助铺垫,谁巩固词汇、谁巩固句型、谁对学生摸底、谁对疑难进行预设,大家通力配合,有条不紊。

铺垫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铺垫”的课堂,能比正常的课堂积极、欢悦许多,能输出很多众望所归的答案。

赛课非要“铺垫”不可吗?

我知道,不了解学生的教师,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的。不铺垫,我对学生一无所知,对课堂的互动也一无所措。

专家支持与“团队力量”

赛课比拼的不是个人力量,而是团队力量。这是比赛伊始领导们不停灌输的道理。为我准备赛课的队伍庞大而又缜密。其中,有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等,十几位专业人士。他们都是权威的身份和象征,每一位都比正式授课的我资历深厚,经验丰富。

赛课的前夜,学校领导召集所有人员开会,给每一位正式分工:“××负责PPT课件调配,××负责教具摆放,××负责教学反思撰写,××负责预答辩,××负责给学生预热……”大家一丝不苟地按照校领导的指示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正式比赛包括授课和反思答辩两部分。在练习教学反思时,我大胆地表示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我就想表达 Reading Is Fun这个主题。”话音未落,教研员李老师毫不留情就否了。他面含责备,“一堂全国展示课,你的定位太低了。”

我又小心翼翼地说起自己对“探究”的思考。“探究也不行,太深奥了,后面的答辩随便一个问题你都招架不住。”又一位老师质疑了我。

从此我偃旗息鼓,默不做声。

一堂全国赛课的费用清单

为准备这节课,我豁出去了。光是明天比赛用的课堂用具,就有打印机、备用墨盒、A4纸、硬卡纸、彩纸、订书机、钉子、糖、学生奖品、老师礼品、小音箱、剪刀、胶布等。

这只是一次的开销。我晒出一学期来的花费:给学生复印阅读读物,单色印刷9元一本,一次360元。彩色印刷16元一本,一次600元。前后试讲26次,为孩子印刷的故事书一共花费4000多元。还有各种教具,贴画、卡片、剪纸,给孩子们奖励的“棒棒糖”,共计1000余元。学校另几位骨干教师陪伴备课、说课、评课加班的餐费,也超过2000元。为赛课准备的衣服, 2000元。再加上夜晚打车回家,总数早已破万元了。

不仅如此,学校的花费更是一笔惊人的数目。自从入围名单确定开始,每一次试讲,学校必须请不同的专家会诊、把脉。试讲以来,十几位教育理论专家、语言学家、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先后走进学校指导,各种接待、劳务费等,数目之大,无法清算。

孩子们被迫参与

离比赛还有两个月,我所教的4个班级,每周18节课,怎么也支撑不下去了。心思根本无法集中在课堂,整天想的就是怎么修改设计,怎么准备赛课。

为了让我全心全意比赛,学校开了绿灯。4个班的教学,先是其他教师轮流代课。然而,时间一长,新课、作业、考试扑面而来,繁重的压力,额外的负担,其他老师也顶不住了。临比赛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学校为我请来一位专职代课教师。

我满怀歉疚。有一次,我匆匆从食堂经过,遇见自己班的孩子。他一字一顿地问:“老师,究竟谁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赛课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在正式比赛的铺垫环节,借班上课的孩子们兴奋中带着紧张。兴奋是因为有优秀的新老师上课,紧张是因为会被铺垫的老师“分配任务”。离比赛只有3分钟了,一位老师追着孩子的身影不停地跑,手中不时挥舞单词卡。孩子急了,边跑边摆手,说:“不行不行,老师,我真的记不住……”

赛课背后的“制度”与“人情”

比赛终于结束了。我超水平发挥,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被评委们一致认为“新意频出,表现卓越”,给自己、给学校、给省里的专家和领导,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我想,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忍耐。不过,我的同事和朋友,我的学校,半年多来,他们夜以继日,鼎力相助,这让我十分感动。

是的,尽管苦、尽管累,我对比赛的感情依旧复杂,爱恨参半。这是4年一次的全国赛事,有的教师,站在讲堂几十年,一辈子也碰不上这种机会。如果比赛获奖,老师的职称和荣誉,如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等,从此就青云直上了。在小学,“做课”、“赛课”都是一种异常重要的荣誉,因为这是职业发展中最公开、最重要的评定,是教师成长中必经的考验。

不过,赛课中无休止的修改和打磨,让我不堪回首。因为场面盛大,课堂艺术被迫变成了舞台艺术。众目睽睽之下,任何进入听众鼓膜和视野的信息都会左右评委的审美判断。视频、音响、舞美、化妆、道具、美术、课件、灯光等,所有这一切,选手们都要考虑。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教师,仅仅因为麦克风的位置太远了,课堂效果一落千丈。所有人都听不清她的声音。孩子们的情绪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我所在的小学,校长也对赛课心生怨气。“一堂课真的有必要备一学期吗?有必要一字一句地抠吗?这对学生来说到底有何意义?”但为了学校的荣誉,他忍了。“我没有办法超然。省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市里,市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区里,区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学校?”赛事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人情。“在这个链条中,学校和教师都处于专业声望的最低等级,学校没有发言权,教师更没有发言权。我们除了把握、珍惜,没有别的选择。”校长说。

赛课失真,教育的理想渐行渐远

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赛课,其扭曲与异化正常教学的程度,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无一例外都不用粉笔书写,取而代之的是在黑板上贴字条。老师们呈现的PPT课件,其精美和高超的程度,堪比中央电教馆作品。而在所有失真的举动中,最令人忧心的,莫过于教师创造的泯灭。

赛课背后牵扯出多方力量。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声望的诱惑足以让全国赛课变成教师职业发展的“金字塔”,多少特级教师,都是这样过关斩将,被大大小小的赛课一路“孵化”出来的。对于学校来说,品牌就是生命线。教师职业荣誉是学校品牌荣誉的核心部分。为此,学校全力以赴,将全国赛课视为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大赛组委会来说,他们擎起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旗,寄望于通过新型课堂的引领,将学科教育改革推向深入。然而,偌大的赛场上,赞助商、广告商铺天盖地,高额资料费、会务费等,一场比赛也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各种收入,纷纷流入不同人的腰包。当然,除了这三方主体,还有一部分关键的“专家力量”,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把赛课的标准不断向形式倾斜、向技术倾斜、向过度设计的教学创新倾斜,引导着一堂好课的去向。专家、教师、学校、组委会四方构成了一个愈演愈烈的怪圈,共同把课堂推向了竞争、虚伪、形式。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实验;实验设计;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实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的中学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数学教材中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验材料。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3年在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教材数学的修订中新增了数学实验模块。新增模块的内容融入中职数学的各章节,结合了相应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在学习和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及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实验项目,开展了中职数学实验课程的尝试。

一、中职数学实验的界定

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或解决某类数学实际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究活动。因此数学实验应从教学设施、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典型性、针对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而其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进行数学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目标,不能盲目地、无选择地运用。实验的核心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而不能把实验当作一种形式,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探究而探究。

2.适度性原则

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补充和辅助,而不是替换和否定。它应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传统的教学手段虽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独到的优势。因此,实验设计中应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内容,适度开展数学实验。

3.适用性原则

数学实验应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学习内容和情境,设计中以“适用、能用、易用”为准则,不宜过分追求“高、精、尖”,避免“难、杂、烦”。

4.探究性原则

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一个直接参与者,培养了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从而主动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因此,实验的设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广度、互动频率和探究深度。

中职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中职数学实验的设计

如果从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实验任务为划分标准,可以将中职数学实验分为观察式、模拟式、操作式、探究式四种类型。四种类型中,学生的主观认识作用是不同的,呈顺次递增的特点。

1.针对概念的“观察式”实验

观察式数学实验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直观解析。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问题的认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圆锥曲线演示仪就是典型的观察式实验的工具,对于某些需将静态问题动态化的概念问题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作图能力或运算功能完成常规实验所难以呈现或表达的数学内容。其中较为常见的软件平台包括几何画板、Mathematics、MATLAB等。有些验证式数学实验需要机械地重复,这时候不厌其烦的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例如用几何画板模拟的投币实验和蒲丰投针实验。

就实验活动本身而言,这类实验操作结构比较简单,实验过程的变量较少,对主体的主观认识能力要求不高,而作为实验的中介,计算机的作用被扩大。因此此类实验活动常用于某概念的获取或者定义的理解上。

2.针对现象的“模拟式”实验

数学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往往无法在静观或想象中完成对它的刻画,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实验载体去描述或展现它,这类数学实验通常被称为模拟式数学实验。我们以圆锥曲线的生成开展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性地认识圆锥曲线,加深理解。

实验工具:手电筒、白色纸板

实验过程:

(1)在白色纸板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将其固定在墙上。

(2)将强光手电筒光束垂直照射在纸板上,此时,光束呈圆锥体形,观察光束垂直照射在纸板上所形成的图形。

(3)适当调整手电筒与纸板的夹角,观察光束在纸板上所形成的图形,并记下你的发现。

这种传统的操作教具或实物模型的实验教学,可以大大简化和纯化数学对象,有利于发现问题的实质。同样的实验也可借助数学软件去完成,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计算机模拟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弱化,但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备,优点体现在展现平面和母线平行(抛物线)和不平行(双曲线)上。

在模拟式数学实验中,主体的主观认识虽对实验的进程影响不大,但实验操作需对变量加以控制,只有主体参与才能实现这种控制。通过客体“可视化”的模拟,加快了学生的认识速度,缩短了认识进程。此类数学实验常用于较复杂现象的探究过程中。

3.针对规律的“操作式”实验

操作式数学实验通常是指在人为干预控制实验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测算、归纳等,并从中发现数学事实,以深刻理解数学原理及其规律的实验。因此,它也是数学实验最常见的形式。现以正弦型曲线的操作实验为例分析其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选取实验主题

数学实验与传统意义的物理、化学等实验不相同,它的主要材料是思想,而不是物质。以学生动手操作、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方式,它的设计和开展是建立在主体主动体验诉求和具体行动基础上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验设计之初,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具有实验价值的因子,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实验主题。

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是中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潮汐等原型。而且它和电子电工、机械、数控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例如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的实验价值颇高,因此我们选取本节内容作为数学实验的主题。

实验主题的设计中要注重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给予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参加活动、增加体验、获得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统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创设实验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给他们提供的学习准备。数学实验的原材料大多不是物质,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半成品,而把实验的过程留给学生。

数学实验的主材料是思想而不是物质,因此大部分数学实验的情境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例如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的实验就可以借助Flash提供的控制性接口去完成。

(3)动手实验操作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是通过“做数学”来完成学习的,通过观察、实验去获得感性认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动手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努力去寻求实验数据反映出的规律性。探寻过程中可集思广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

在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输入A,?棕,?渍的值来观察图象的变化,在动手实验中完成知识的构建。

(4)提出实验猜想

提出猜想是数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密不可分,是实验的阶段。猜想是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提出依赖于直觉思维即灵感。而灵感的产生,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外,还应对所面临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且猜想是根据实验结论而提出的,不能凭主观随意乱猜,要合乎实际,接近事实。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初步理解了A,?棕,?渍的值对图象的影响,得出猜想:要得到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的图象,可以将正弦曲线y=sinx按横坐标伸长或缩短、沿x轴平移、纵坐标伸长或缩短的顺序完成。

(5)验证实验结论

验证猜想是数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科学发现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关键,也是对数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判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再通过实验方法、演绎的方法或者列举反例的方法加以验证,无论学生的猜想正确与否,都将会受益匪浅。

学生猜想出正弦型曲线y=Asin(?棕x+?渍)的图象变化方法后,可再次利用实验软件加以验证,并将变化的量予以确定。

学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学生对自己的猜想既不能给予肯定,也不能给予否定;学生凭直觉知道猜想是正确的,但却无法通过严格的逻辑加以证明;学生知道自己的猜想是不恰当的,但却不能举出反例予以否定。此时,教师要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证明猜想或帮助学生举出反例否定猜想。

操作理解类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经验建立内部联系的实践机会。这类实验进一步增强了实验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其价值体现在它既能使经验材料经过数学抽象得以升华,又可以使数学现象具有可操作化的现实背景。此类数学实验因其具备良好的利用价值,被作为数学实验的范式。

4.针对问题的“探索式”实验

如果说操作理解式数学实验是当今的主流,那么探索建构式数学实验则可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探索建构式的实验对象是对结论未知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实验素材对提供的实验课题进行探究,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数学理解以及自主探究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探索式实验的实施环节在操作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

探索建构式数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探索建构和交流分享。因此教师的指导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倾听学生在实验中的感受和体悟,引导学生在过程的不同阶段以任务为取向,探索相应的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实验的进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的三个步骤分为初始方案的实施、实验方案的修正、实验成果的展示。

这类实验设计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在各种认识水平上得到提升,对学习结果没有唯一的标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中真正通过“探索”达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

三、中职数学实验的实施策略

1.运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在数学实验组织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依托设计数学问题,或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设置实验课题,虽然数学实验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但是学生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却是具体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学生才会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到数学实验中来。

2.运用数学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数学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在实验情境的创设中、实验素材的准备中应给学生适当“留空”,通过精心设置的实验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和完善。

3.运用数学实验,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参加活动、增加体验、获得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统一。而数学实验恰好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注重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将重点、难点细化成一个个小小的任务,在攻克它们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建构。

4.运用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数学实验的规范动作是“做中学”,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练习书中现成的结论、定义和方法。在数学实验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关注学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将数学的思维方式铭记于心,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尽管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的表述方式、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却是生动多彩的。数学实验教学不是要取代其他教学方法,而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益补充,在中职学校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数学(拓展模块)(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1.

[2]李慧.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