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必须跨过这道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草从缝隙中冲出,于是迎来生机;流水从山谷中冲出,于是融入大海。生命中,隐形的关卡不时地横在我们面前,无法逾越,使生命无法流光溢彩,因此要时时不忘;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8年05月12日——极为黑暗的一天。2;28分,在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顿时,这个消息惊动全国,惊动世界。汶川同胞们的命运也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
总理去了,将军去了,抢险人员去了,医护人员也去了。一个个奇迹正在出现,一个个感人的画面正在出现……
她是一个贫穷之家的小女孩,但她人穷志不穷。在放学的路上,她常常在微弱的手电光下,捧着书,边走边读。她也许没有见过大都市的繁华,也许不知道肯德鸡的滋味,也许没有吃过麦当劳,但是,她知道知识可以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地震来了,她虽没逃出教学楼,虽被压在了废墟下,但这丝毫没有阻止她渴求知识的脚步。在黑暗和死寂中,像往常一样,拿着手电筒,捧着书,静静地等待救援。好人有好报。最终,她得救了,她的事例传遍全国各地。她的感人事迹让多少天下人为之动容?她的事迹告诉我们;坚持,就是希望!
想到这些,我感到忍俊不禁,但是,一想到要做课题研究,我又没了刚才那份热情,要拍照,调查,采访,制作幻灯片,这些已经够我受的了,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做这些,但以往的经历告诉我,这会加重我的负担。
但是,我还是想说,路再长,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生活也是如此,它不会宽阔平坦,让人们随随便便成功,总会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挡着前进的步伐。我要带着热情与执着上路,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无论它有多困难,我坚信,跨过了它,理想的高地,因为只有跨过了它方能寻得光明与希望;我要带着信念与执着上路,我知道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绝望和黑暗时,跨过了它,等待前方那道迎接我们的黎明的曙光。
远足,这个不平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快乐,也感受到了艰辛。
可尽管如此,智能家居在很多人脑海中依然只是以一个概念的形态存在。或许目前这种智能生活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不可否认,该行业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家电商、电信运营商、房地产商以及智能家居企业等几股力量争夺的“焦点”。
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在这几股力量的推动下又能够取得新的发展。因此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笔者在此大胆进行猜测,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势必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前提是需要跨过技术、用户、市场这三道坎。
第一道坎:寻求技术突破
众所周知,现在所谓的智能家居,主要是依托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家居市场进行“质变”。所以技术则是决定着“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的根本因素,技术层面的突破才是2015年智能家居发展首先需要跨过一道坎。
2014年1月13日,谷歌宣布已3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设备公司Nest的消息让智能家居瞬间走红整个科技行业,而类似于谷歌这种巨头的收购目标也被科技界认为是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为什么一家才刚刚成立3年时间的企业会被谷歌这样的巨头看中?答案可想而知,谷歌看中的是Nest的技术以及其背后所衍生出的千亿级市场。
其实成立于2011年的Nest,到目前为止只推出过两款产品,分别是智能温控器和智能烟感器。收购之前,Nest就已正式宣布将在2014年初开放Nest API接口给所有开发者,让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能家居产品和Nest可智能学习的温度控制器连接起,实现更多像控制台灯、风扇、灯泡、洗衣机安全系统等家居智能化的可能。
随着谷歌收购Nest的推动,2014年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大幕也逐渐拉开。除了物联传感等智能家居初创企业,最活跃的就是智能家居“边缘”公司,例如以谷歌、苹果、微软、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西门子、三星、LG、海尔等为代表的电子电器大佬,以及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商等。
2015年,不管是初创型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电器大佬等依然会加大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投入,这点毋庸置疑。但如何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将更多的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智能家居行业中才是各家2015年应该要做的事情。
第二道坎:培养用户使用观念
除了技术方面的融合之外,培养用户的观念也是2015年智能家居行业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既然“智能家居”属于一个行业、某一款产品,那么这个行业或产品就一定要吸引到用户使用,这样的产品才算是成功的。
正如笔者此前所描述的那样,虽然“智能家居”很火,但目前在广大用户眼中,“智能家居”依然是处在一个概念形态。既然是概念形态,何来的发展之说。试问当前真正能够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生活又有多少呢?
而这也是房地产公司纷纷开始涉足“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原因。除了抢夺这部分市场之外,改变用户观念,让智能家居生活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也是房地产企业,也是其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进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在所有的企业中,可以说没有谁比房地产企业更适合作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角色。作为房屋的建造商,房地产企业从最根本层面想用户灌输智能家居的概念。而这也是恒大地产在2014年最后两天与海尔达成在金融、家居等方面的合作后,又曝出万达与TCL集团联手的信息,而他们的目标同样是“跨界联合布局智能家居”。
为什么会智能家居如此受到那么企业待见,其实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大;二是很多企业能够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第三道坎:行业发展要回归市场
智能家居的盘子很大,这点毋庸置疑。但如何一起去把这个盘子做大?才是涉足该行业中其他企业,2015年应该面对的问题。而这道坎,也是笔者认为2015年智能家居行业应该跨过的第三道坎。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应用体现,而物联网的规模则是互联网规模的数十倍。据英国JuniperResearch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10亿美元,比2013年的330亿美元翻一番。同时据奥维咨询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的整体产值会突破万亿元,其中智能硬件的产值就会达到6000亿元。
不得不承认,智能家居市场是一片蓝海。而2014年,在各种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企业巨头的推动下,智能家居的火热程度达到一个高峰。但智能家居企业似乎不是主角,反倒像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与家电商的“二人转”。从单品,到智能家居入口,到智能家居平台,再到智能家居系统,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风儿经过断崖,对企鹅轻语:“你为何在此躲藏?”一阵颤抖的声音回道:“那外面的暴风雨多可怕呀!”风儿正要拂袖而去,猛抬头,只见一只海燕矫健的身姿在空中飞翔驰骋,搏击风浪……
一位智者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做事之初定下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前进过程中,在遇到挫折,心萌退意时,请坚持到底,摒弃那些令自己止步的借口。那借口至少可以找出一万条,但只要你找到了一条,成功的彼岸从此遥不可及。
给你五百美元,让你用它去创业,你可以吗?或许有人会说:“这区区五百美元,能做什么,简直是天方夜谭!”借口!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锁定目标,锲而不舍地去做,那一切皆有可能!“微软巨头”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肆学时,身上就只有五百美元,但他目光远大,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时代的脉搏,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还有李嘉诚、唐骏……他们白手起家,坚定理想,迈开步伐,一步步前进,从不懈怠,从不为自己的失败找任何借口,终于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
从美国西点军校出来的精英们有一句经典的回答:“报告长官,没有借口。”正是他们受到的这种教育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
成功的前面是一条路,借口是路中间的一道坎,要到达成功之门,就必须先跨过这道坎。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方唤不回。”“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摘取成功的果实,势必要经过崎岖的艰难。但是,你不可被艰难吓退,不可让险阻阻拦。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做你懦弱的理由,所以,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山泉的绕转,注定水断的命运;企鹅的躲避,来自软弱的性格。
水滴的不懈,写出石穿的传说;海燕的搏击,增添苍穹的风景。
为方便分析,将2004~2010年苏沪高考作文题列表如下:
一、江苏卷:诗性引领与唯美情结
无论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还是“凤头、猪肚、豹尾”,江苏作文题透露的完美主义生活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段2004年话题作文的华丽引语,将写作视点一下子就超拔出了庸常生活状态,引领写作走向诗性的探寻。该话题既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等警句格言所蕴涵的传统山水文化价值贯通,又与主流价值所倡导的人生的理想状态合拍。“沉稳”和“灵动”体现了自然物态的灵性,亦标志着人生状态的某种极致。做人做事要么孜孜以求山的沉稳,要么苦苦追慕水的灵动,要么沉稳、灵动兼备,这是人生理想的诗意实现,是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性情、气质、智慧、道德的巅峰。
这种诗性价值取向在2005年江苏作文题的引语中被演绎得更为直露:“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然而,现实生活中谁的人生堪称“凤头、猪肚、豹尾”呢?对于那些刚刚打开生命卷轴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尽管比喻熨帖美妙,却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反问语气,不容置疑,武断定论,笼盖一切。可现实情况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调学习生活与还没有经历和体验的未来人生中,“凤头”既寥寥,“猪肚”又何在?更遑论“豹尾”?作文题自说自话的完美偏执与对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诗性定位,实际上促成了一次写作诱供与逼供,让绝大多数学生无奈地寻觅日常生活中稀缺的风花雪月,编织那些虚构虚假的完美人生,并用高调门完成了一次没心没肺的诗意抒情。
对人生理想状态的执着和痴迷,让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一直悬搁于现实的高空,俯察世界。2006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同样循着诗性领航的轨迹,并加重了择路的哲理色彩。“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这段引语让学生必须屏气凝神直面“路”的选择。“路”是典型的诗歌意象,在日常话语中,词频很高,其中的政治意味、哲理容量往往增添了中国语境下“路”的深意与凝重。因此,潜意识中,选择怎样的“路”从来就不是一件无关轻重、可以率性而为的小事情。兹事体大,择路就是选择方向,选择路线,选择是非曲直,选择价值意义。最终,富有诗意哲理的“路”引领大多数考生完成了一次关于择路的宏大叙事与诗性表达,高调门不绝如缕,绝对唱响。从评卷结果看,考生对种种寓意深刻的抽象的路(如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的偏爱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些具体的路(如乡间小路、高速公路);他们集体钟情于“路”的哲理发掘与诗情抒发,不屑于那些他们认为鸡零狗碎、不值一提的实有的路;他们热衷追求"走路"的普世价值与本体意义,口号式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雄辩地恣意挥霍,消解了思考的重量,淹没了自我的声音。
在居高临下俯视大地上的“路”后,2007年江苏作文题把诗性的目光引向天空,开始“怀想天空”。“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引语依旧是无需推导的定论,依旧是甜腻抒情的花腔,依旧诗意丰沛美不胜收,依旧高高在上无视当下。“明净”“辽阔”“深邃”就是江苏命题竭力标榜的写作领空和价值所在,让精神高蹈,让灵魂升华,让诗意照亮庸常,让梦想超越现实!――至此,江苏作文命题诗性唯美的浪漫情怀与价值期待臻于极致。
2008年的“好奇心”与2009年的“品味时尚”似乎没有延续诗性唯美的命题路径,但由于中国中学生好奇心的严重缺位与丧失,广大农村孩子对时尚生活的普遍无知与陌生,容易让人产生不怀好意的臆想:难道高考命题的高妙就在于与“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等命题原则背道而驰?其实,“好奇心”对应着人生的拍案惊奇与神奇奥秘,“时尚”魅影对接着光怪陆离与匪夷所思,本质上两者都是江苏2004~2007年一路走来的诗性唯美、拒绝世俗准则的另类表达。2010年的“绿色生活”则又一次体现了对诗意生活、本真心境与自然生态的执着与痴迷,依然是对现代生活和人性异化的抗拒与超越。
通过对2004~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梳理,似乎可以确认,江苏作文题并不关心当下的生活是怎样,而是关心生活应该怎样――一切依据诗性唯美的标准。
二、上海卷:理性精神与世俗情怀
只要匆匆浏览一下近几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世俗情怀和平和的理性精神。
无论是2003年的“杂”,还是2004年明显顺承上一年命题思路的“忙”,都是上海都市节奏与时代嬗变的鲜活写照,都是对当下社会状况和生存状态的精准提炼,显得干练利落,简单明快,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云遮雾罩,体现了海派命题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简的概括力。
“忙”既是城市特色的外部显现,也是世俗社会的真实情态,每一位考生都可以从自身、周围、社会等不同范围直观体验到种种“忙”的形态、心态、目的和意味等,“忙”是感性的,可以是加快的步履,匆匆的身影,无休止的追逐,不停歇的打拼;“忙”也是中性的,可以导向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亦可沦为消极的偏执与贪婪。“忙”为写作提供了一个着眼现实、踏实可靠的起点,让学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谈,有情可抒,有物可状。
2005年作文要求对武侠、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成长的影响。这显然是一道贴近学生阅读世界和文化生活的作文题,范围宽松,表述直接,意图明了。作文材料列举了中学生文化生活的种种表现,没有粉饰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与迷茫,持论客观公允。尽管文化生活内容可能富于诗情画意,但命题未作诗性引领,着眼点落在冷静审视与理性辨析上,体现了一贯的平易务实风格。
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广获赞誉的好题,温暖、细腻、委婉、亲切,充满了温情脉脉的现世关怀。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气度竟凭借一个简单的手势得以传达,令人叫绝。上海自开埠以来,握遍了全世界的手,“我”与“你”的握手,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拥有怎样巨大而迷人的群体意味和象征空间?题目的价值在于以一种平民化的对话态度和生活化的动作形式,释放善意,表达关怀,直抵心灵,唤醒人性,推进社会的和谐。在这个题目面前,任何人都会有冲动,都会有颤栗,都会有情感释放的强烈需求。当年众多作家都难耐技痒,客串下水,一试身手,而“我想握住你的手”也一夜走红,极具人气,成为盛极一时的街头流行语。
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同样体现了海派命题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的务实风格。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沟沟坎坎?城市、民族、国家、社会乃至人类都有形形的“坎”需要跨过。题目中“这道”限制了“坎”的数量――仅写一道坎而已,“必须”明确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决心――跨过去,没商量!上海人置身国际前台,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层出不穷,急速变化,畏缩退让哪怕是稍有迟疑都有可能坐失良机,功败垂成。在此情境下,上海人注重时间、效率,善于对实际效益作出精明估算,其他地区慢条斯理的商讨、谋划、等待,在上海人看来,纯粹多此一举,每每不屑一顾,“上海人历来比较讲究科学实效,看不惯慢吞木讷的傻样子”(余秋雨语)。可以说,“必须跨过这道坎”充分展示了上海人不争论、心动不如行动、快刀斩乱麻的干练作风和理性态度。
2008年的“他们”与1999年上海卷作文题“父辈”遥相呼应,提供了一种立足自我,静观他者的视角观照。和单纯的“他”或“你”相比,“他们”包孕着群体的共同胎记和属性特征,这对考生的生活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都是一种高强度的挑战。“他们”当然可以是父辈、老师们、同学们,可以是城市各阶层、各行业,也可以是农民工群体、其它驻沪外地人;“他们”既近在咫尺,又远隔天涯……同一片土地上,同一片阳光下,“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际遇与心绪?与“我”的生存状态有着怎样的差异与断裂?循着这样的追问,生长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孩子们有可能触摸到生活的疼痛与社会的暗角,进而体会到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所以说,“他们”是一个冷静而有棱角的词汇,引领你的目光穿越世俗表象的繁华去靠拢陌生的容颜,谛听别样的声息,经历另一个世界的美丽或忧伤,并重新审视自我,收获理解与慈悲的力量。“他们”培育的是世俗的关怀和善良的情怀。
2009年、201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个异数,延续数年的写实路线和一以贯之的世俗情怀突然中断,思辨取代了行动,务虚置换了务实。其究竟是意味着海派命题风格的一次转身还是主旋律中偶然的插曲,不得而知,亦不在本文分析之列。当然,打破某种命题定势、适当换换口味,沉稳中添几许灵动,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上海高考作文题挥之不去的世俗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海派命题的现实价值取向――生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诗性抒发和来世超越,而在于理性地对当下生存际遇的观察、感悟、融入、反思与表达。
三、合论:苏沪高考作文题背后文化特质的差异
苏沪两地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价值取向差异是显在的,但硬要说这种差异与两地的文化特质差异有什么必然关系,既显得突兀牵强,也有削足适履之嫌。在当今中国文化大语境背景中,命题风格的保持、延续、变异、趋同,可谓一切皆有可能。然而,把一段时间内不同风格的作文题分别嵌入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量,与所属文化内涵的表征与碎片作某种想当然的类比附会,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有趣味的品鉴方式。
苏沪两地的“十里秦淮”与“十里洋场”可以看成各自的文化原点与文化趣味标志。
“十里秦淮”积淀的六朝遗韵,“金陵王气”笼罩下的旧都迷梦,孕育了金陵文化崇尚风雅、推崇自然、向往革新的文化特质。江苏作文题诗性唯美的价值取向,力图推陈出新,重振六朝风雅与文化大省的雄心都与金陵文化的特质息息相关。缅怀与希冀,迷恋过往与眺望未来如此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却每每遗漏了当下。如果说秦淮河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预示着世易时移与文化的没落,那么,江苏作文题对后一诗句谶语意味的抗拒与规避,就异化为对超越庸常的终极价值的热望和崇尚,并期待建构一种引领时代的精神高标。因此,山水文化的高贵品性、人生价值的完美实现、终极之路的选择探寻、精神天空的怀想仰望……共同形成了江苏作文题的诗性气质与唯美形态,其本质是庄子哲学超越现实、崇尚审美生存的价值取向。甚至,为求新求美,标新立异,不惜因文害意。2004年的“灵动”与2007年的“怀想”皆是辞典不收录或语言交际中基本不使用的词语,2006年的“人与路”也是一种带有即兴意味、组合别扭的伪关系型作文。高考作文举足轻重,命题如此恣意,实在是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和唯美倾向的极端表现。
“十里洋场”则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近现代的上海得现代化风气之先,新奇怪异、“非我族类”的文化乱象你方唱罢我登台,早就见怪不怪。上海人用一双张爱玲式的眼睛看穿了一切浮云世相、怪力乱象,因此,他们不易因外物的沉浮而动心动情,而是精明地设计着人生的优化组合,精准地计算着生活的锱铢毫厘。他们宽容、自信,崇尚多元。他们不怀旧,因为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本;也不奢望未来,因为深信未来取决于当下。被江苏漠视的庸常现实,恰恰是海派文化视线的聚焦点和兴奋点。面对现实,上海人经营有度,得心应手。他们被“忙”包围,但善于“忙”,享受“忙”;他们渴望向外开拓,去握遍世界的“手”;他们不惧生活的沟沟坎坎,自信跨过去又是一番新天地;他们用善意与包容心接受并观察着周围人以及闯入本土的各色人等……上海人信奉儒家的“实践理性”精神,相信写作无需“仰望”“怀想”,只需着眼当下,执手现实;相信写作就是实现终极价值的世俗化,就是探寻并规划好合情合理的生存与生活。
有趣的是,上海的“命题作文”还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一般没有授人以柄的“引语”,不在题目之外强加命题人任何的额外意图;而江苏则唯恐题目引起误读,总爱添上漂亮的引语助阵解读,或自诩引语表述得更全面、高妙,往往好心做坏事,引语常与题目相抵牾,让考生左右为难。2006年引语中两段“有人说”的内容与题目“人与路”并不构成分合关系,引语除了炫示思想,限制考生思路外,并无价值;2007年引语中的“令人神往”(指向未来)与“怀想”(指向过去)相冲突,更干扰了考生的审题;2009年引语中"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一句本身无异议,但让大量考生在写作中,误把“经典”当“时尚”,导致审题偏差,满盘皆输,这种误导效应恐怕会让精心编撰引语者哭笑不得。
一位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数篇高考作文后,发现尽管各个考生叙述的对象和事件不同,但只要换几个关键词,便能“移花接木”,变成“一类美文”。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直率地说:“一个场景描写作为开头,当中归纳几个画面,然后提升或拔高,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结尾再来一句‘警句’,这似乎是不少高考作文的统一模式。这样的文章,说不上来是散文还是随笔,但却容易得高分。”
缘何时下考生写高考作文“如同一辙”?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指出,这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有关。不少高考作文题,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考生“有话可说”,于是题目的宽泛性增大,而临场考察的成分减少。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等,作文的外延较大,考生应对时的广度就宽。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作文题小,考生的准备量就要大,否则当场写不出来,而作文题大,考生的准备范围则会缩小。”
文体淡化:作文教学负面影响
高考作文题要让考生“有话可说”,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尤其是要与语文作文教学相关连。而现在高考作文题的宽泛,则会对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产生错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现在有些地方教作文,已把文体看得很轻,似乎只要表达意思就行。另外,加强学生随笔的训练,在一些学校似乎就是作文教学的全部。而高考作文的评判标准,也让“散文化”现象愈演愈烈。
一位语文教师指出,其实在作文教学上,对写作文体本应相当讲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随笔等,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要求。而现在考生的“同质化”作文,事实上对正规作文教学也会带来一些冲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初中主要训练写记叙文和一事一议,高中则以论说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让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写作,对他们将来运用语言、正确表达,无疑十分重要。
缺少个性:导致文风雷同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反映,也是思维的体现,更是表达的艺术。把作文仅当作获取语文高分的筹码,就可能使作文的内涵流失。一位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说:“现在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光从应对考试来做作文,那么学生的写作之路会越走越窄,而且作文考试排除了诗歌的样式,能用来作文的样式更少了。”
我是一个80后,成长在中等城市,各方面条件还算不错,从小到大都在传统模式下长大。由于父亲对我管教很严格,我一直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控力,大学毕业后没听父亲的话去事业单位,而是在外地找了工作,我不想一辈子窝在一个安稳却没前途的位置上。
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孤单,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恋爱后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很像个孩子,所以我谈不上很爱他,只是他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当时觉得他各方面还可以,人也好,就跟他谈了恋爱。
也是机缘巧合,为了跑赢飞涨的房价,他妈妈催着我们领了证买了房,我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自己年纪差不多了,他还可以,公婆也可以,各种还可以就把自己嫁了出去。
刚结婚时我很憧憬美好生活,三个月以后现实打碎了我的梦——父亲得了癌症已到晚期,只剩下半年时间。我把所有精力转移到了父亲身上,辞去工作,卖掉房子和丈夫回到我的家乡。后来的三年零八个月我完成了婚礼仪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生下了可爱的女儿,送走了我的父亲,我们付出很大代价只是延续了父亲三年零八个月的生命。
父亲离开后,我突然没了生活目标,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开始审视我的生活:有可爱的女儿,有很不错的工作,收入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算好的,可我并不觉得幸福。由于孩子由他母亲和我母亲带着,我又经常出差,他每天晚上只是打游戏,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我在家他也不会陪我说话或是陪我做点什么。
我们在一起五年,起初我俩收入相当,努力到现在,我的收入是他的十倍。家庭和孩子是我的动力,不管多辛苦我都能忍受,可他这五年来几乎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幼稚,一样自我,即使有了女儿。
如果换做以前,我可以忍受,但经过父亲的事之后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明天随时都会结束,而我却还没享受过它。
我对丈夫心存埋怨,还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我觉得他根本不能成为我的依靠,将来如果我病了或者有什么事,依靠不了他。我想重走青春,追求幸福,可我有家,有孩子,责任感告诉我不能随心所欲,于是我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中,每天都郁郁寡欢。如此生活非我所愿,却又不得不被各种牵绊捆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有时甚至想到轻生,虽然我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傻,必须照顾好母亲和女儿。
我试图很努力地改变这样的状态,但我和他沟通时他总是沉默,这么多年甚至没和我吵过架,无论如何他只是沉默,我情愿像其他家庭一样大吵大闹也比面对这种冷暴力好受。我试过和他一起去找婚姻指导师,可情况并没改善。他说会改,也的确改了很多,他会帮我母亲照顾女儿了,晚上不打游戏了,却变成了玩手机,也会开始做些家务。我知道他在努力,但我现在的状态是无论他多努力,我都无法再次相信他。
我该怎么办?是我心理有问题吗?我想要的是离婚,然后开始新的生活,可我担心他一个人过不好,因为是我把他丢在半路上的。我很矛盾,到底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回信】
你没有心理问题,也不该轻易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这种怀疑才是真正的问题。你面临的只是对琐碎和平淡的婚姻生活的厌倦。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尤其是在今天这样充满压力的生活环境中。之所以有些人看上去很幸福,只是因为他们更好地学会了沟通和排解,或者成长得比别人更快一些。
你现在之所以如此苦恼,根本原因是你想和丈夫离婚,却又不忍心开口,也不愿意成为一个为了追逐自己的幸福而没有责任感的女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或者是否承认,正是这个矛盾让你左右为难,不想放弃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又不想成为半路抛弃丈夫的人。
你可能在潜意识里想找一个和丈夫分开的理由,所以即使丈夫表现得比现在好,或者在努力改变自己,你也还是觉得不如所愿,所以一方面是他的确有问题,而另一方面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他的不足上,而忽略了他的好。
每一对夫妻结婚后几年都会遭遇到大同小异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那是彼此磨合适应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是有些夫妻能够跨过这道坎重新找回对彼此的吸引力,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和睦美满,有些夫妻则始终找不到彼此再度融洽恩爱的途径,所以最终只会将就着过不幸福的日子或者干脆分道扬镳。所有夫妻都要过这道坎,所谓的七年之痒,有的来得早一些,有的来得晚一些,而治好这个“痒”的根本办法不是一刀切断,而是学会挠。挠得好了非但不痒,还会变舒服;而一刀切掉,虽然可能不痒了,却会很痛,有时是痛一辈子。
你现在的注意力全都在丈夫的不成熟方面,而他的所谓不成熟并非品质问题,也不是你们俩感情不好,我看得出来你很善良,你们彼此的感情也没问题。所以,要解决你们的问题,一种方法就是你毅然决然离婚,不要犹豫,既然觉得不幸福,结束也是一种方法。第二种办法就是继续改变你丈夫的现状,换个视角看待他,多看到他的好处,不要总盯着他的不足,多理解、包容他,给他成熟起来的时间。
结束乏味的婚姻可能是你目前最期待的,只不过被一些顾虑束缚着。如果真的觉得过不到一起了,趁着年轻结束婚姻各自寻找各自的幸福,总好过一辈子在冷暴力中煎熬,这是理智而且人道的做法。但我觉得你们俩感情还在,所以这不是最好的方法。
再说改变丈夫的现状。他出现目前的情况,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还没有到足够成熟和有担当的年纪,属于晚成型,另一个原因是过于安逸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习惯了无所事事或者失去了斗志,只能用一些看起来孩子气的方式来消磨时间。从你的描述来看,他还是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在寻求改变,只是进度比较慢,你又期待立竿见影的变化,所以有了矛盾。离不离婚最重要的是看还有没有感情,如果感情还在,给他时间和机会,把你的矛盾和苦闷告诉他,希望他能快点成长起来。有了明显的改变,也许你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是过于安逸的工作消磨了他的斗志,让他辞职另创事业也是一个办法,可以激发他的斗志,也能改变你对他的成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成长过程,所以你要多给他机会和时间,多包容丈夫的不足,多看到他的优点,珍惜两个人的缘分,也珍惜完整的家,不要轻易离婚,因为换一个人同样会有生活变得平淡乏味的一天。如果你能多给他微笑和鼓励,多看到他的改变,不纠结于眼前看到的不足,家里的气氛就会变好许多,你想要的生活可能也就来了。
离婚再找良人是一场赌博,未必能够赌赢,而真正用心经营婚姻生活,幸福早晚会来。所有的幸福都是经营出来的,而不是赌赢的。真诚祝福你快乐、幸福。
责编/彭艺珂
一、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要有中心论点,且中心论点是唯一的。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论证,《察今》运用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六国论》运用假设说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使论证充分。
三、结构清晰
议论文的开头提出问题(引论),主体部分分析论证(本论),结尾解决问题(结论),整体上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常采用的结构有:
(一)并列式。
即在主体部分把中心论点化为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3),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化为三个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二)递进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主体部分先论证小草、乌龟、小河等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再论证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在论证这一分论点时,先举古代仁人志士屈原、司马迁的例子,然后举现代社会任长霞、袁隆平的例子,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这样,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对照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来引导”,主体部分先举德意志民族的纪念,修建集中营纪念馆,他们的纪念是理性的纪念;再举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美化侵略罪行,他们的纪念脱离了理性的制约,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
四、对事实的叙述不能太详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从头到尾详细叙述,要根据观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叙述。
五、要通过分析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使二者相统一
相同的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的分析。如,同样是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创作《史记》的例子,在2007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作者写道:“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中,作者写道:“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华夏儿女精神。”
六、论据的选取
(一)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善于把课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庄子的《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都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中,作者写道:“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楚王不是因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就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理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难瞑目。”所选取的论据都是出自所学课文。
(二)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
屈原、荆轲、诸葛亮、项羽等是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人物,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三)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也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 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取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梁万俊、桂希恩、明正彬的事迹作为论据;2006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用爱雕刻心中的天使》,选取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丛飞、洪战辉的事迹作为论据。
七、语言要力求优美、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枯燥、乏味是不能得到高分的,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对语言加以修饰,使文章带有散文气息。
(1)善用排比,富有气势。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1)的开头。
(2)善于引用,内容充实。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2)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