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1篇

日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很多,根据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分离[3]、气浮、铁碳微电解、芬顿试剂氧化、臭氧氧化、催化氧化等;生物法主要根据其微生物呼吸方式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此外,随着出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有关处理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开发与应用,如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波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

1.1物理化学方法

1.1.1混凝沉淀由于日化废水中含有甘油、烷基苯磺酸钠等复杂成分,通常带有颜色且乳化严重,所以混凝沉淀法通常只能用于多法联用中的预处理阶段。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采用铝盐或铁盐(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铁等)作为沉淀剂。混凝沉淀对日化废水中COD及油类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鉴于传统混凝工艺通常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污染物去除率较低,沉淀或浮渣的含水率高等,影响后续处理的效果,人们不断研发新型混凝剂。蒋贞贞等[6]分别以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和自制聚合硫酸铁铝(PAFS)为混凝剂,对印染废水脱色和COD的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混凝剂综合混凝效果顺序为PAFS>PAFC>PFS>PAC,再选取最佳混凝剂PAF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投加量及助凝剂投加量的混凝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值的条件下,PAFS投加量为0.3g/L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2.8%和86.6%。徐敏[7]使用硫酸铝、硫酸铁等传统混凝剂,结合硅酸钠和一些添加剂作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制备了氧化型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用以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结果显示该种混凝剂在100mg/L,pH值为7,慢搅20min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COD的去除率为29.3%,而传统混凝剂PAC仅有3.6%。混凝沉淀是日化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的化学方法,处理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当前的混凝剂向着高效、低毒、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无机复合材料将是发展的重点之一,它往往兼具铁、铝混凝剂的特点。

1.1.2气浮气浮法是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技术,最早见于选矿工艺[8]。它是设法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气泡粘附在水中的微粒及絮体上形成密度比水小的浮体上浮至水面,从而达到不同相分离的目的。根据其气泡产生方式的不同,气浮可分为电凝聚气浮、布气气浮和溶气气浮,其中加压溶气气浮是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技术。部分回流式压力溶气气浮运用最为广泛,在日化废水处理中可以代替混凝沉淀进行预处理。在日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气浮技术常用于预处理阶段,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LAS和无机悬浮物质等,避免了后续生物曝气时产生大量气泡而影响环境。于小俸等[9]在再生花炮纸废水处理的工程实例中,运用气浮法作为生物法的前处理方法。工艺投产后运行效果稳定,废水总排口SS、COD、BOD5最大日均浓度分别为64mg/L、80.7mg/L、26mg/L,处理效率分别为96.2%、96.2%、93.1%。董守旺[10]在屠宰废水处理中也采用气浮法去除了大部分动物油脂等悬浮物质,出水SS、COD、BOD5、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45mg/L、55mg/L、15mg/L、1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97%、98.5%、72%。尽管气浮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工艺设计等方面仍须作进一步研究与创新。张其殿等[11]等创新地将加压溶气气浮与加压曝气生物氧化技术结合起来,制备出一种可以快速处理生活污水的加压溶气生化气浮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4MPa,HRT为1.5h,气水比3∶1的条件下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工程应用中往往在气浮过程中加入混凝剂增强处理效果,混凝剂的投加方式对混凝气浮的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1.1.3铁碳微电解与芬顿氧化铁和碳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差较大,在废水中加入铁屑和碳粉末,即组成了腐蚀电池。具有一定比表面积且含有大量导电杂质的高价金属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电蚀反应,在金属与杂质间形成微电极,由微电极电解而产生大量活性H,可还原高分子量有机物。它兼具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电沉积及络合等作用。此法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B/C的值,有利于后续生物法的进行。刘发强[13]采用铁碳微电解-芬顿试剂法处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在铁碳法中考察了Fe/C值、进水pH值、反应时间和气水比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值为2∶1、进水pH值3~4、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气水比为12∶1时,废水中的LAS均值从2619mg/L降至1820mg/L。铁碳微电解工艺操作简单,运行流程短且成本较低,处理日化废水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拥有广阔的前景。而芬顿试剂氧化法兼具氧化和混凝的作用,可氧化废水中多种难降解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B/C值,利于后续生物反应的进行。Bautista等[14]采用芬顿试剂氧化法研究了化妆品生产废水有机物的去除,考察了温度、H2O2和Fe2+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混凝沉淀后,在pH=3、Fe2+浓度为200mg/L、H2O2浓度与初始COD之比为理论计量数的2.12倍时,TOC在25℃时降低超过45%,50℃时降低超过60%。因芬顿氧化与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有相似之处,目前将其与铁碳微电解联合去除废水COD的研究较多。陈晓刚等[16]采用芬顿氧化与铁碳微电解结合的方法处理含硝基苯的模拟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单独采用芬顿氧化或铁碳微电解技术时,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9.07%和50.5%,而二者联合运用后,COD去除率高达97.80%。

1.2生物法

在日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法是较为经济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它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对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进行去除。

1.2.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曝气,使废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生长与繁殖,同时降解水中有机物。好氧生物处理主要包含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法两大类,根据其供氧方式、运转条件及反应器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SBR法又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进,它的原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和传统污泥法相同,只是在操作运行上有所改变。SBR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各种不同操作,它兼具调节、曝气、沉淀的功能,无污泥回流。它集反应和沉淀两道工序于一体,增强了反应器的功能。SBR法具有很多明显优势,如操作简单灵活,运行费用低,相间分离效果好,脱氮除磷效果好,防止污泥膨胀,抗冲击负荷等。但当进水流量有较大波动时,须对系统进行调节,此时会增大投资。夏良树等[17]采用小规模的SBR生物反应器处理日化厂废水,分析了污泥体积指数、容积负荷、污泥负荷等微生物学的特性变化,并讨论了曝气时间、容积负荷、污泥负荷对各指标去除率的影响。表2列出了SBR生物反应器对各项指标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利用SBR工艺降解处理日化厂废水是可行的。当曝气时间为4.5h,污泥负荷为1.2kg/(kg•d)(以MLSS计的COD),容积负荷为2.1~2.3g/(L•d)时,COD、油脂、总磷、表面活性剂、SO2-4等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3%,99.1%,99.3%,99.3%,99.0%和98.9%。(2)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装置填料,池底曝气对废水进行充氧,使池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为CO2和H2O。该法去除效率高,周期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波动适应性强,同时也无污泥膨胀问题,方便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填料间的生物膜有时会出现堵塞,须及时清理。

1.2.2厌氧生物处理相比于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有能耗低、处理负荷高等优点,一般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18]。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大分子有机物无法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厌氧菌体内,在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再进一步分解成易降解的有机酸及甲烷,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发泡物质也被分解。厌氧生物处理可在去除部分COD的同时提高B/C值,利于后续好氧反应的进行。王永谦等[19]利用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再与氧化工艺组合,稳定运行后,厌氧单元COD去除率达37.8%,经接触氧化后和人工湿地联用后,出水COD达39.3mg/L,平均去除率86.2%。(1)水解酸化预处理水解酸化法是介于厌氧与好氧处理方法之间的方法,通常它作为好氧处理之前的预处理,可将难降解的生物大分子、非溶解性的有机物转变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酸等。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2)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床[20](UASB)UASB被应用于各种废水处理的工程中。其性能稳定、处理效率高,因此能够适应不同浓度与成份的多种有机废水。胡培靖[21]采用高效厌氧池处理日用化工产品企业的生产废水,它是一种类似UASB的反应器,内设新型生物填料与搅拌装置,停留时间为18.8h,COD与LA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和95%。

1.3新型水处理技术

1.3.1组合工艺技术为降低处理成本,增强处理效果,将生物法与混凝气浮等物化技术结合的组合工艺[22-23]是包括日化废水处理在内的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联用技术中,通常气浮等预处理阶段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LAS及悬浮颗粒等杂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同时保证微生物活性,为后续生化反应提供便利。研究表明可将高级氧化技术(AOP)[24]与光催化[25]等技术结合,深度处理经生化法处理后的废水,满足更高水质要求,相对单独氧化或催化处理可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李贞玉等[26]采用水解酸化-SBR-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结果表明:当生产废水COD为1100~1500mg/L,pH值为6.8~7.2,组合工艺COD,SS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1.8%,100%和91.4%。陈嘉祺[27]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结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洗涤剂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MBBR填料,实验得出该组合工艺处理该种废水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接触氧化段20h,曝气生物滤池段1.2h,组合工艺COD和LAS去除率分别为89.8%和96.3%。在连续运行中,组合工艺在较高污染物负荷下有负荷阶段分配的现象出现,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和污染物去除能力。秦伟杰等在处理木材蒸煮废水时,利用水解酸化池作为MBR膜生物反应的预处理,池中挂有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的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好氧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理。如表3所示,经酸化水解-MBR生化连续运行2个月后,COD平均去除率达98.6%,考察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实际木材蒸煮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1.3.2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游离的细胞定位在限定的空间,使其不悬浮于水中但仍保持生物活性,并可反复利用[29],包括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藻技术。在处理某些水相污染物[30]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已显示了明显优势,如难降解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生活污水等众多领域。李端林等[31]运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时,用海藻酸钠与活性污泥混合,再用CaCl2交联,将其制成固定化的微生物小球,以NaCl洗净即可使用。当pH值为7,进水浓度为300mg/L,停留时间为16h时,COD和色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90%和70%。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时间和废水浓度两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

1.3.3微波技术微波是一种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电磁能,且具有深层加热作用。利用它的加热特性用于有机物的去除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微波对流经微波场的废水中的吸波物质的物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同时可使固相颗粒迅速沉降,因此可以处理包括日化废水在内的各种工业废水。Chih等利用低能度的微波辐射,对污水中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二甲苯、三氯乙烯等进行解吸并消解,分解率达100%。Hamer等研制了一种微波加热解吸固定床装置,实现了从活性炭高分子和沸石中解吸回收乙醇和有机脂,验证了微波加热解吸回收高纯度有机物的可行性。刘宗瑜等[34]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考察了微波辐射处理酸性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微波辐射与水浴加热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辐射功率为800W,反应时间为6min时,400mg/L的酸性大红溶液去除率达98.25%。而在76℃水浴条件下,需要5h才能达到相同的去除效果。体现出了微波辐射的高效性能。

2结语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乙酸异丙酯;合成研究

乙酸异丙酯是在化学工业中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它的用途比较广泛,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的独特的属性,不仅能够与有机溶液进行混溶,也可以与水进行混溶,人们给予了它“万能溶溶剂”的美称。它广泛用于有机溶剂的生产。它是生产合成树脂的重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乙酸异丙酯的需求量生产越来越大。传统的乙酸异丙酯的的生产方法是由乙酸和异丙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这种方法既有利又有弊,同时不能满足现实生产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对乙酸异丙酯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乙酸异丙酯的合成方法。

一、乙酸异丙酯的合成技术

(一)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丙酯是一种早期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工艺是液相法酯化。这种方法是先让两种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成粗产品,粗产品再经精加工,包括精馏、脱水、中和等工艺,最后生产出成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都影响酯化反应的效果,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在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的基础上,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生产乙酸异丙酯。

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磷铝硅分子筛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由水热法合成的,反应器要是固定床的,让两种原料在里面进行酯化反应。这种方法要注意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要注意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反复试验表明,要想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反应时的温度应该为514K到574K之间,反应时的压力应该为3.6MPa。一些学者提出了四丁基碘化铵来合成乙酸异丙酯,这是相转移催化剂的。四颈瓶上电热套加热搅拌, 经蒸馏等步骤最后收集87摄氏度到93摄氏度之间的馏分, 最后生产出乙酸异丙酯,这种产品的醇酸比是1比2,脂收率是百分之九十。一些学者提出用连续酯化反应来生产乙酸异丙酯,这种方法需要制备相应的装置,比如蒸馏柱、精馏塔和冷凝器等。同时蒸馏柱底部要有预反应区。进行生产时,在与反应区加入定量的异丙醇、酸性物质和冰醋酸,进行加热反应,m(冰醋酸)∶M(异丙醇)=(1~ 10)∶1 , 酸性物质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 1 %。在精馏柱的中部和预反应区,要分别加入冷醋酸和异丙醇,而且要连续的加入,进行连续的反应,在经过蒸馏程序就可以连续的生产乙酸异丙酯。这种方法的流程比较简单,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制备装置,可以进行循环操作,而且减少了催化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连续使用。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生产方法,可以同时生产乙酸乙酯和乙酸异丙酯,并且同时对他们进行纯化。这种生产方法把乙酸、乙醇和异丙醇的混在一起,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产生的粗成品,经过分离、蒸馏提纯等工艺,可以产出纯度很高的乙酸异丙酯。

(二)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合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来合成乙酸异丙酯,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合成方法。与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的方法比,它使生产工艺得到大大缩短,节省了原材料的消耗。这种方法的反应比较复杂,主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副反应。为了不影响乙酸异丙酯的产出效率,在生产中要控制好反应产生的条件,尽量限制副反应的发生。日本许多企业是用这种方法生产乙酸异丙酯的,我国在这方面应该像日本学习。同样在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的基础上,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生产乙酸异丙酯。

一些学者提出使用NSE01催化,让乙酸和丙烯进行直接反应,从而合成乙酸异丙酯。使用这种方法要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比如原料配比、温度、时间等,这些都会影响酯化反应。通过反复试验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11K,使用的原来乙酸和丙烯的配比为1比3,等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不会下降,乙酸异丙酯的产出率较高。采用硬玻腾床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加入10毫升的催化剂,这时候把乙酸加入净化器,当然要定量连续的加入,之后乙酸产生的蒸汽就会被丙烯带入到反应器。在出口收集产物时要用水进行了冷凝处理,这样反应产生的废气就会被水带走,排放到室外。收集到产物后,对产物进行分析,可以用碱滴法对产物的乙酸含量进行测定,可以用色谱法对乙酸异丙酯含量进行测定。测定完后对产物做蒸馏处理,然后在经过一系列的工艺程序,这样乙酸异丙酯纯度就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一些学者是提出用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这种催化剂的反应既有气化,也有液化。用他生产乙酸异丙酯,不仅可以改进工艺流程,还可以生产高纯度的乙酸异丙酯。一些学者研究了不同酸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就是升高时反应速度不断加快,在140摄氏度达到临界点,超过这个温度逆反应速度会大幅度加快,超过正反应速度。在反应中添加水会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乙酸转化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异丙醇升高,导致乙酸异丙酯纯度下降。

二、合成乙酸异丙酯使用的催化剂

用于合成乙酸异丙酯的的催化剂有许多种,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液体酸催化剂。在很早的时候,工业上用硫酸用作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乙酸异丙酯传统的生产方法中,即用乙酸和异丙醇合成,就是把液态硫酸作为催化剂,两种原料在硫酸的作用下进行直接反应。硫酸的优点是催化活性好,但它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进行分离的时候比较困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2)固体酸催化剂。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丙酯,固体算催化剂也是常用的一种催化剂。与液体酸相比,它的优点比较明显,比如容易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循环使用,催化活性比较高等。他被认为是比较理想催化剂,已经开始逐渐取代液体酸。把载体做干燥处理,然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长时间的泡浸,选择适合的温度对载体进行过滤,就可以制得乙酸异丙酯。吸附量对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影响比较大,而载体的体积大小和结构特征又影响了吸附量。所以,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酸的催化效率。(3)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丙酯,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是常用的一种催化剂,而且在各种化学工业品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催化效果比较好,在它的作用下生产的乙酸异丙酯,往往纯度比较高。如果交换树脂是强酸性阳离子的,那么生产的乙酸异丙酯也是比较廉价的。(4)杂多酸盐催化剂。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实现了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工业化生产,杂多酸盐催化剂就广泛的用于工业化学品的生产,包括乙酸异丙酯。它是新一代的催化剂,具有分子筛式的结构特征,它的选择性很大,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催化活性比较高,它的这些优点和特征,使得它是适合用于乙酸异丙酯的合成。杂多酸还有特性,综合合还原性和酸性,所以无论是在固态里还是在溶液中它的结构都非常稳定,是非常优良的催化剂。(5)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用于相转移催化剂反应,这种反应是有机合成的一种新方法,近些年在工业生产中用的比较多。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丙酯,相转移催化剂也是用的比较多的催化剂。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水相包含着盐,一个是有机相溶解需要反应。它的缺点就是,会污染产物,与酯类分离比较困难。

结语:综上所述,乙酸异丙酯是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学品,目前对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合成乙酸异丙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乙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一种是以乙酸和丙烯为原料合成。合成乙酸异丙酯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有液体酸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杂多酸盐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等。

参考文献: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豆包囊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黄萎病,有的地方俗称“火龙秧子”。该病属于世界性大豆病害,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都有大面积的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以及山东与河南等地。其中尤以东北三省西部较为干旱地区发病最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10%~15%,严重时可减产70%~80%,个别甚至绝产。可以说,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乃分布广、危害大、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休眠体存货时间长,是一种很难防治的土传病害。

1 危害症状

应该说,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能发生。由于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因而直接危害大豆根部。在大豆幼苗期,植株受害后生长变得迟缓,子叶和真叶开始发黄,重病的苗株生长停止,最后导致死亡。植株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植株变得矮小,花芽簇生,节间慢慢缩短,开花期延后,不能结荚或结荚很少,叶子发黄;严重的地块呈大面积枯黄,好像火烧状,因而又被称作“火龙秧子”。根部被线虫寄生后,主根及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整个根系看上去就像发状须根。须根上附着白色或黄白色比针尖稍大的小突起,大小约0.5 mm左右,也就是线虫的包囊。病根根瘤极少或根本不结瘤。植株地上部分明显矮小,节间短,叶片黄,叶柄与茎的顶部也变为浅黄色,很少结荚。

2 病原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胞囊线虫浸染引起的。

2.1 形态特征 卵为长圆形,藏于胞囊内。幼虫分4期,2龄之前雌雄相近,3龄后雌雄可以分清。老熟雄虫为线形,两端钝园,多数朝腹部弯曲,体长约1.33 mm;老熟雌虫呈柠檬形,大小为0.8 mm×0.5 mm,呈白色或黄白色,体内充满卵粒,并可直接转化成胞囊。

2.2 寄主范围 大豆胞囊线虫的寄主很广。在我国的寄主植物有大豆、菜豆、饭豆、红小豆、野生大豆、豌豆、地黄等。

3 侵染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以卵的形式在胞囊内越冬。春季温度达到15℃以上,卵发育孵化成初龄幼虫,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并能用口针刺入寄主细胞内寄生活动。再次蜕皮后变为3龄幼虫,虫体开始膨大呈豆荚形。第三次蜕皮后变为4龄幼虫,再经过第五次蜕皮后成为成虫。雄成虫冲破根皮进入土壤中与雌成虫交尾。胞囊的卵成为当年再侵染源和翌年年初的侵染源。

4 发病条件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温湿度及耕作制度等因素有关。

4.1 温、湿度 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状况较好,线虫就会发育的快,其最适宜的温度为18℃~26℃,低于10℃以下,幼虫便会停止活动。线虫最适宜的土壤湿度约为70%左右,土壤过湿氧气不足,线虫很容易死亡。

4.2 土壤类型 通气良好的土壤,如轻壤土、砂壤土、草甸土等粗结构的土壤和老熟瘠薄地、沙岗地、坡地等胞囊密度大,线虫病发生早且发病重。

4.3 耕作制度 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内大豆耕层中呈垂直分布。因而,多年连作地的土壤内线虫数量逐年增多,危害自然也逐年加重。所以应采取与非寄主植物实行合理轮作,土壤内线虫数量就会逐年减少,其危害程度自然也相应减轻。

5 防治对策

5.1 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重要一环。大豆种子上往往会粘附线虫如泥花脸豆、种子间混杂带有线虫的土粒、农机具上残留有含线虫的泥土以及种子在调运过程中远距离的传播途径等等,都是引发线虫病的因素。因此,一定要认真做好种子的检验工作,彻底杜绝带有线虫的种子进入无病区。

5.2 合理轮作 从实践看,合理轮作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最有效的措施。实施合理轮作,采用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谷子等轮作,可以有效对线虫病进行防治。一般讲,轮作两年非寄主植物,就允许种植感病的大豆品种,假如线虫的虫口密度非常高,再轮作一年非寄主作物,可收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施足底肥,提高土壤的肥力,能有效增强植株的抗病力。而在田间作业中,一定要注意将残草和泥土彻底清除干净,并按要求先在无病田作业而后再到病田区作业。从总结以往的经验看,合理轮作是一种比较容易推广且经济有效的方法。一般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后,每年线虫数量平均下降20%~25%,而大豆则增加1.5~2.0倍。

5.3 抗病育种 应用抗病品种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如抗线1号、抗线2号、庆丰1号、嫩丰14、嫩丰15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线虫危害所造成的大豆减产,同时也能减少土壤内线虫的密度。不过,连续或经常使用抗病品种,会使生理小种发生改变,造成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多。因而,抗病育种应选择多种抗性基因品种轮换种植,或抗病与耐病品种、普通品种轮换种植,才可有效避免强毒力生理小种的出现。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4篇

P键词: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我国的水库数不胜数,不仅个社会创造出了许多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事物都是有利弊两方面的,水库也一样,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危险。有时会发生崩塌现象,为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我国开始加快对技术的研究创新,引入防渗墙的技术理念,并且广泛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一、 水库防渗墙技术

1. 水库防渗墙的工作原理

防渗墙是一种建筑在水层或者石坝上的地下墙,起着防渗的作用。其工作的具体原理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造孔准备是防渗墙工作原理的第一步,也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使用钻头的技术将其作成槽,同时对槽空的两边进行挤压、密实的工作;第二,就是凿孔成槽,在地基中挖出一条窄但是有很深的长槽,利用泥浆的作用,使槽孔保持稳定不坍塌;第三,固定泥浆和泥浆系统,防渗墙就要就是依靠泥浆之间的压力差和混泥土本身的流动性,不断地用泥浆填满空间,逐渐形成连续的防渗墙;第四,在造孔成槽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终孔验收和清孔换浆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清除落在孔低的沉渣,然后换上新的泥浆,保证混泥土和水层连接的质量;第五,就是墙体浇筑,防渗墙的浇筑工作与一般的浇筑工作不一样,它是在泥浆液面下进行的,所以需要一气呵成也要保持均衡;第六,防渗墙的质量检测工作,对防渗墙质量检测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2. 修建防渗墙的技术

2.1以混泥土为材料的防渗墙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专用机器,在已经建筑好的大坝上或者已经覆盖透水层地基中造孔成槽,用泥浆来巩固壁面;并且,利用高压将泥浆压入孔低,带着残渣,又从孔低流到地面,最后采用直升导管,想槽孔里浇筑混泥土,形成连续的防渗墙,并且起到防渗的作用。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适用性比较广、耐用性强、需要的施工条件比较宽松,而且最重要的是比较安全可靠。

2.2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他的工作原理就是按照设计布孔,利用机器进行钻孔,将喷射管安置在孔内,利用喷出的高压射流切坡土体,并且将喷射流导入泥浆液体中搅拌,喷嘴向上提,泥浆凝固,在地基中按照设计的方向。深度、厚度以及结构形式和地基结合成凝结体,从而起到防渗的作用。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对地基进行深度挖掘、施工速度快、机器设备少、消耗低等。

2.3挂井防渗墙技术

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土石坝和心墙坝的防渗体重用人工技术挖井造孔。首先在土石坝或者心墙坝的坝顶浇筑锁口梁,方便固定井口所在的位置,然后由上向下的方向逐渐挖掘,采用单井挖掘,先挖主要的井口,再挖其次的井口,互相搭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混凝土防渗墙。它的优点在于单井施工,土压力小,施工安全度较高。

2.4射水造孔浇注混凝土的防渗墙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压等机器设备将射流的冲击力破坏土层的结构,水土混合流到地面,同时利用卷扬机操纵成型器不断地上下搅动,进一步地破坏土层,造成有规格的孔槽,并且采用一定浓度的泥浆来巩固壁面,最后利用常规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防渗墙。

二、 防渗墙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1. 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施工的过程

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施工的主要程序为:坝基淤泥土层的加固;测量放线、划分区域;搭建施工平台、修筑导墙;造孔成槽;清理槽孔;导管放水;水下混凝土进行浇筑;防渗墙的质量检测。

2. 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防渗墙,需要注意的就是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搭配要有经济实惠的效益,使混凝土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规定要求,尽量提前做好混凝土的配备工作,避免施工时受不必要的限制。

然后,就是导墙建筑。先对防渗墙进行测量放线,根据规格划分槽段,确定槽段的数量和位置,然后在导墙边放线,固定导墙钢筋,调整经纬仪,最后搅拌混凝土、运输以及浇筑。建筑好了之后,就对防渗墙进行拆模、养护、回填、防止泥浆渗出等必要的修护工作。在此期间必须注意回填土的密实,防止碾压时出现不均匀或者沉陷的现象。

在制作泥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泥浆的配合比重,必须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将制作好的泥浆放入储备池中。为了避免泥浆的沉降,储备池中都会经常对泥浆进行抽排工作,为的就是保证泥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挖槽施工采用的是抓取发,为的就是保证槽的质量。该项施工的关键在于防止孔内坍塌。所以,经常需要注意清孔换浆,也就是将孔内含有其他杂志的泥浆换成质量合格的泥浆,还要将孔的两端清洗干净,保证墙体的质量。

最后的成槽验收工作,需要由终孔验收和清孔验收两部分完成。终孔验收就是对槽宽、槽深、孔的位置、是否垂直等进行检测;而清孔验收就是讲泥浆性能、孔低的淤泥厚度、孔壁的清洗质量的检验。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防渗墙施工的最重要的程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严格把控。其中包括:外形、尺寸、浇筑高度、技术等必须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墙体要求必须均匀和完整;不能有夹泥、断墙、孔洞等严重的质量缺陷。浇筑结束之后,应该及时地拔出导管,并且清理好导管等浇筑设备。

3. 防渗墙的质量控制要求

精确测量定位,造孔的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且定位的钢筋不要固定,不能移动。灌浆用的水泥窑保持流动性,水泥使用前要进行严格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搅拌泥浆时,要准确计量各种材料,做到匀速、均匀的搅拌。喷射注浆是,应该注意由下至上的顺序,不能中断。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记录施工的详细过程,对意外情况做好预防和紧急处理措施。

三、 结束语

我国水利工程的防渗墙技术,从没有到有,逐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大量的水利工程的实践,也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相信对以后的发展只会更有利。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对水利工程的开发以及防渗墙的建筑工程只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针对关键技术的发展,总结经验,找出方法,提高技术,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促进防渗墙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秋亮. 某水库除险加固总体施工方案分析[J].中外建筑. 2016(08)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即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的虚拟世界,让使用者及时、没有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内的事物。①VR技术的兴起推动了媒介的范式革命,也进一步推动了媒介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对传播学相关理论的重新建构。本文将简要叙述VR技术和“拟态环境”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基于VR创造的新的媒介样态以及环境对“拟态环境”理论的要点进行分析,探究VR对“拟态环境”理论的重新建构。

【关键词】VR 范式革命 拟态环境 建构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一)虚拟现实概念界定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即建立在沉浸式媒体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的虚拟世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由电脑产生的立体拟态,受众可以通过VR对他们现实中无法触及的环境(真实或者虚拟)进行模拟体现,甚至可以完全沉浸其中,与其交流并互相作用。

VR技术的核心特征为“3I”,即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虚拟现实提供模仿人们日常的现实,并扩展人们的虚拟活动范围。

(二)VR(虚拟现实)简史

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VR热潮:第一次源于1960年,这一时期确立了VR技术原理,以Sutherland《终极的显示》为标志;第二次发生在1990年,VR试图商业化但未成功,当时包括任天堂、索尼和世嘉等游戏硬软件公司都有VR设备;目前,VR正处于第三次热潮前期,以Facebook20亿美元收购VR设备厂商Oculus为标志,全球范围内掀起了VR商业化普及的浪潮。②

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③VR消费者版本于2016年下半年的陆续发货意味着虚拟现实市场即将迎来快速发展,并且会在可见的未来全面改变我们在通信、医疗、教育、军事、旅游、社交等各方面的生活。

(三)VR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美国作为VR技术的发源地,在VR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过程中均处在世界前列。除美国外,英国和日本在虚拟游戏环境等方面也有所建树,其他国家企业如韩国三星公司等也纷纷把目光瞄准VR市场。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华为的《2016年VR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VR相关周平均报道突破1000条,较2015年增长487%。在社交网络方面,微信VR相关公众号已达1109个,文章10W+,2016年谷歌趋势/百度搜索中“VR”关键字热度急剧攀升,较2015年同比增长709%。这表明VR的社会认知程度和用户基础在不断扩大。

《报告》对VR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五大判断。近期,媒体技术进步支撑感官体验升级,视觉提升至单眼2K分辨率/全视角8K分辨率,听觉具备立体、远近、方向的空间视频;中期,由于网络能力的进化促使更多VR应用由单机走向在线,同时由于交互技术的发展,将令VR由“只看勿动”的弱交互严禁为“打破边界”的强交互;而从中长期来看,基于媒体、交互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迭代,用户基数的不断增长,使Social VR替代Solo VR颠覆用户习惯,VR真正成为下一代通信平台;在更远的未来,VR可能与AR互相融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互相融合,完成人类生活革命。④

二、“拟态环境”理论简述

(一)“拟态环境”概念界定

“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传播学者李普曼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实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⑤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他认为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由于媒介的作用它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基础。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⑥

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现实”的阐释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获得这种认识的主要渠道,是以媒体为中介搭建和选择的“象征性现实”。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由于大众媒介的覆盖率较广,加之其对事实的选择和加工往往发生在远离公众视野的地方,因此公众往往会欣然接受媒介为他们构建的世界的图景以及附着在图景后的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媒介常常成为操纵、劝服和制造舆论的工具。⑦

(二)“拟态环境”与客观环境

正如李普曼介绍的,“拟态环境”是以经过媒介加工和处理的“象征性”事实为基础的,因此它是一种虚拟的“环境”,是主观的环境,与客观的真实环境有着质的区别。“拟态环境”事实上并不存在,它是媒介建构出来的“环境”。它是人们通过主观认识对真实世界的信息进行描摹、加工和再造的结果。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拟态环境”作为主观映像会反过来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多体现在价值观念、认识视野等隐性部分。如果长期身处的“拟态环境”是非正面的、消极的,那受众本身就极有表现出消极的反应。反之,身处积极“拟态环境”中的受众就会表现的更加积极向上。

三、VR对“拟态环境”理论的建构――“更真实,也更虚假”

VR技术的长足进步虽然远远晚于“拟态环境”理论,但这种对于虚拟环境的极致建构与“拟态环境”理论不谋而合。“拟现实”和“拟态环境”两个名称中都有一个“拟”字,“拟”是两者的核心内容,也是两者的联系之处。VR的大行其道会对“拟态环境”理论进一步进行建构,这种建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更真实,也更虚假。”

(一)技术更新

VR技术在媒介领域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它的出现进一步扩展媒介的功能和覆盖范围。VR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媒介可以触及的范围,“泛媒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由于VR带来的技术变革,媒介可以为用户构建一个更大范围、更加“全景式”的“拟态环境”。可以预见,如果建构环境的媒介能够强化自身主体和责任意识、受众也拥有较高信息素养时,更加全景式的“拟态环境”能够表现为一种对真实环境更加真实的反映。

与此同时,VR技术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沉浸”(Immersion),这一特点对于“拟态环境”理论同样有新的诠释。当VR技术出现后,媒介原本就远离公众视野的加工过程会变得更加隐蔽。换言之,媒介建构“象征性事实”的能力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VR技术发展到足够成熟时,即使是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受众都会难分VR所建构的“拟态环境”的真假,这就使得“拟态环境”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并与现实世界相互混淆,进而影响受众。新建构的“拟态环境”看似更真实,实质上也由于高度的虚拟化而变得更加虚假。

(二)环境重混

凯文凯利在其著作《必然》中提到了“重混”概念,意指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和生存环境被颠覆重构,并在技术上进行深度融合。如上文所述,VR技术基础下的“拟态环境”范围更加广,真实性更强。其环境表现也更贴近真实环境,更加容易为公众接受。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VR的内容未来很有可能会变成新的行业入口。⑨VR“拟态环境”的建构在未来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也必然会导致多样化的环境重混表现。“拟态环境”的呈现既因VR技术的全景式特点变得更加客观,同时也因其沉浸式的特点而更加主观。总而言之,VR技术所建构的“拟态环境”相比之前的媒介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更高的环境表现力,而由于 “拟态环境”的呈现主动权更多的把握在媒介的手里,因此这对于媒介的主体意识和客观性是新的挑战。

如前文所述,VR技术的出现会推动“拟态环境”加速环境化。早期的电视和广播虽然也会让受众达到无法自拔的效果,但受众却只能够被动的参与,难以完全模拟。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构建的“拟态环境”让受众能够主动参与,实时互动。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与互联网的相互结合,让“拟态环境”加速环境化,受众不仅能够主动参与,还能沉浸其中。

在传统媒介时代,媒介可以掌控受众对环境认知的集中点。但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的流速加快和多点动态的传播模式都使得媒介难以像以前一样,给受众被动的“灌输”环境信息了。在VR技术出现后,随着受众主动性的进一步增强,这一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媒介掌控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弱化。

(三)观念冲突

由于“拟态环境”存在,李普曼对人们能否通过准确的信息沟通实现民主表示怀疑,面对宣传与公关的趁虚而入表示了忧虑,⑩并就媒介营造“拟态环境”会带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做出了警告。事实上,自“拟态环境”理论提出之日起,如何界定“真实”和“拟态”就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其经常陷入的困境。

常江老师认为,VR新闻并不仅仅是对原始新闻素材加以采集和呈现的方法,更是一种新的新闻叙事模式(narrative form)。由于 VR 新闻独特的制作方式,叙事者(如记者)的存在将会进一步被削弱,“现场”这一概念的内核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闻最终会演变为“导演”的产物。但这一过程由于在名义上仍宣称对“真实性”的坚持,故新闻业内对于“真实”的理解,以及“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也将发生较大改变。1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VR 新闻完全有可能创造另一种“真实”,而这种“真实”所能产生的强大力量是传统电视新闻望尘莫及的。对于这一点,坚守新闻学传统的人必然会保持足够的警醒。12

对于“拟态环境”理论而言,由于VR的“3I”特点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受众也越来越容易沉浸其中,媒介营造“拟态环境”的能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拟态环境”的逼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拟态环境”过于真实化、环境化给身处其中的用户带来的影响,却始终都会引起诸如操纵舆论和抑制自我表达等关于伦理和观念方面的讨论。

综上所述,VR技术对于“拟态环境”理论的建构让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深化了一些原有的矛盾和问题。可以预见的是,VR建构的“拟态环境”必然会越来越混淆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更真实,也更虚假”。

注释:

①郝影.偷窥未来:Oculus Rift和Google Glass[J].互联网周刊,2014(12):62-63.

②⑨王禹媚、严京.虚拟现实(VR):一场必胜的持久战[R].华泰证券研究报告,2015年10月.

③1112常江.虚拟现实新闻:范式革命与观念困境[J].中国出版,2016年5月,第十期.

④华为VR大数据:全面解读2C市场突破口和技术门槛[DB/OL].http:///a/124336853-115978.

⑤庄晓东、高云.少数民族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40-146.

⑥李艳.“拟态环境”与“刻板成见”――《公众舆论》阅读札记[J].东南传播,2010(5):88.

⑦周葆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5.

⑧隋雪、杜盼、李欢欢、李雪铭.“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回用;难题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ant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seriously damag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but also cause different degrees of obstacles for the city residents’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water pollution and water shortag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to manage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reuse planning, aiming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c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Keywords: city;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reuse; problem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厂所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城市严重的缺水,一方面城市工业大量污水的白白的流逝,污水的流失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还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如实际情况以及水资源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以为要想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处理及回用成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最有效的方法措施。

1、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

1.1 大型工业企业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

1.2 城市工业杂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

用。

1.3 河道受污染的水源

针对河流污染严重,且河流湖泊常出现缺水断流现象,影响城市美观与居民生活环境。回用水用于景观水体时要注意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回用水中存在的病原体和优先毒性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目前用于河道的回用水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如下:a.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砂滤消毒_排放;b.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回用;c.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回用;d.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淹没式生物滤池消毒回用;e.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过滤回用。

2、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2.1 离子交换树脂污水处理方法

在工业污水的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在交联聚合物结构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酸、碱溶液及各种有机溶剂,结构上属于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多孔性固体高分子物质。

(1) 用于含汞污水的处理

含汞污水是危害最大的工业污水之一,离子交换树脂法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排放量大、含有毒金属的污水。配合硫化钠明矾化学凝聚沉淀法作为二级处理对低浓度含汞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汞污水有以下特点:用树脂交换法除汞作为化学法的二级处理系统,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且能实现封闭循环、连续稳定的运行,排放的污水可作为冷却水加以回用,有效提高了生产能力,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应用树脂交换法还能对污水起到脱色作用,处理的水清晰透明失效后的树脂不再回收,作为汞废渣回收汞防止了二次污染。因此,应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低浓度含汞污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用于含铜污水的处理

工业排放污水如有色冶炼、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的污水中常含有铜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地除去污水中的CU2+以达到高度净化,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

(3)用于含钼污水的处理

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有关于采用离子交换法从工业污水中回收钼的报导。迄今为止,离子交换法仍然是治理含钼污水的最主要方法。

2.2 反渗透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从反渗透技术最初只用于海水淡化,后来逐步扩大到苦成水淡化、食品加工、医药卫生、饮料净化、超纯水制备等方面,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

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洳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树脂等)相比较,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等特点。膜分离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形成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包含微滤、超滤、渗析、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等。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耗电低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目前反渗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化工分离、浓缩、提纯等领域。工程遍布电力、电子、化工、轻工、煤炭、环保、医药、食品等行业。在美国,反渗透法曾作为生活污水是一种深度处理方法而进行研究。过去深度处理一般是将污水的二级处理的排水(活性污泥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再进行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处理等,但对除盐过程却一直未予考虑。

2.3 生物膜法工业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在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进下,如今已经有多种生物膜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上流式污泥床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荷兰开发的又一项新的颗粒型生物膜反应器,主要用于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它主要由配水系统、污泥床、三相分离器等组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将污泥和污水进行充分混合,三相分离器将颗粒污泥、气体和污水进行分离,污泥保留在反应器中,气体和处理后的出水排出反应器。20世纪80年代后,又出现了新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其中以污泥膨胀床和内循环反应器具有代表性,两者的结构类似,但其高径比更大,上升流速更快,颗粒污泥处于膨胀状态。

3、城市工业污水的回用规划

3.1 回用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将污水回用分为两种方式:污水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回用和污水的相对集中回用。污水的“分散回用”也即是在某个或某几个建筑物中设置中水系统,这一系统的设置实现了自身排出污水且经过相应的处理再次进行回收利用。其优点是根据不同水质的要求和不同的回用对象,灵活的选择处理工艺,从根本上节约了废水处理的费用;相对集中回用则是针对全市的区域,通过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再根据水质的污染程度做适当的深度处理后,送入中水管网,最后再将其分配给各用户。其优点就是便于宏观管理,提高规模效益。

3.2 污水“分散回用”的规划

污水处理的单体循环方式也即是在单体的建筑物中进行回收设施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这种污水处理方式相对容易实施,不需要建立污水管道,但污水处理费用相对较高。一般这种方式适合一些工厂或小区内。

3.3 污水“集中回用”规划

每个污水厂的污水来源,所在地区等不同,往往得到的中水也有不同的用途。除此之外,污水处理厂的一些工艺也会对水质产生直接影响。污水再生回用的相关处理工艺流程不仅受

处理厂规模、回用水水质标准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影响。由此可见,再生水用户和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其处理工艺流程也将不同。

结束语:

目前,国内在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的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加大政府对于该项目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以强有力的行政职权组织其具体实施,进而保证工业污水处理方法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7篇

明星小档案

姓名:孙子涵

英文名:Niko

星座:双子座

身高:178 cm

体重:60 KG

愿望:可以成为一个歌手兼音乐制作及舞者的全面艺人

配图/孙子涵《毕业声》专辑封套

你觉得音乐在你生命中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音乐就像作家手中的笔,是表达与记录的工具,也是我传播自己感受的途径。在我的成长中,音乐所带来正面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我喜欢音乐里永远不变的真诚属性。就好像是一种依靠,即使全世界都不安全,音乐也是安全的。

简单介绍一下即将推出的新专辑《毕业声》的曲风·

这是一张用多变的曲风和音乐形态去表现毕业主题的专辑。既有像《那些学校没有教过的事》这样用R&B写校园生活的歌儿,也有像《人生下站见》有传统民谣感觉的励志歌。而《如果回忆能死》就是将古典钢琴和摇滚做结合,《一千个分手的理由》是比较抒情的R&B情歌。除了这些,还有一首是把电子舞曲和摇滚进行结合,来表现纯恋时强烈感受的《耳机分半》。每首歌的创作都是在寻求新的音乐形式和曲风的突破,不管什么曲风都是希望用音乐的诚恳给听众带来力量和同感。

子涵在新专辑中包揽了作词、作曲、演唱。身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创作中遇到过瓶颈吗·

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要花更多时间学习东西。对音乐的喜好与执着,也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产生的。随着成长就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在音乐里表达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遇到很大的瓶颈,但是每个月都会有几天看自己不顺眼是真的,总会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哪里差了点什么,但是只要过了情绪的低谷期,就慢慢地会进步。

爆料在专辑录制、MV拍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每次专辑录制的过程,我就像破茧的蝉蛹。要一直挑战自己的极限,尽力把东西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程度。所以经常会和制作人连续熬夜攻克一首歌。在《耳机分半》这首歌录制的过程里,为了寻求突破,配唱制作人吕忠训老师要求非常高,唱到最后人都瘫软了。结果他在帮我录和声的时候也是满身大汗。MV是在初春的时候拍的,北京的春天还是像冬天一样冷,整个团队要在早上6点开拍,我需要3点起来做化妆准备,又要穿得很少在外面拍夏天戏,把我和小师妹王熹蛮都快冻僵了,拍打戏的时候又误伤到武行。真的很感谢每一位帮忙完成专辑的工作人员们,这样一张用心的专辑是大家的功劳。

近期的活动安排·会有什么校园活动吗·

这一个月每天都在走宣传通告,间隙会写歌,同时在进行舞蹈训练。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满满的,每天都会有新的活动,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的最新动态。8月26日在北服装学院会有我的新专辑首唱会,也希望大家可以去玩。

大学时有参加过社团吗·

没有参加过社团。在大一就签约了唱片公司,做音乐和学习已经工作量很大,在生活里就尽量减少自己的娱乐和校园活动,其实还是蛮想多些社团方面的尝试。

大学时发生过最有意思的事情·

我觉得同学之间在一起随便说说话、开开玩笑都很开心和放松。所以,每次一段工作结束回到学校我都很开心。要说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其实也没有,只是打打扑克看看电影,就真的很幸福了。

上学时,你是乖宝宝还是不安分子·

一直都是不安分子,经常会和老师顶嘴。从另一角度说,我还算是个好学生,因为我为了考试可以通宵熬夜学习和背东西,成绩也都还不错。

混也是一种生活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塑料袋;优点;危害;治理

塑料袋的发明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然而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高温分解出毒害物质,毒害物质流入到食品当中会影响人体重要部位危害身体健康等问题,为了治理塑料袋的弊端,展开对废塑料的研究,同时全民要树立环保意识。

1.塑料袋的成分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的一系列大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由高分子材料吹塑而成,其在塑料袋中的含量一般在四成以上。因含量大,树脂的性质常常决定了塑料袋的性质。同时,为了改进塑料袋的性能,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剂、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袋。

2.塑料袋的优点

2.1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

塑料袋非常轻,轻的几乎没有重量,揉成团不过乒乓球大,携带极方便;不透水、气,可以盛装特殊的物品或食品(如水产品、肉类等等),塑料袋也可代替其他包装物料,如罐头、纸、玻璃等。如今,塑料袋已经悄悄地走进了人类生活,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2.2 使用经济

塑料袋亦无需要额外开采天然资源制造,故塑料袋可说物尽其用,塑料袋制作成本及其低廉,因而价格非常之低,市场上卖的塑料袋大的是2分钱一个,小的是0.7分钱一个,平均一个塑料袋不到1分钱,制作和使用都很方便。

3.塑料袋的危害

3.1不易回收

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这些废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3.2 环境污染

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深层次环境问题。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永久存在的污染物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会产生有毒烟雾,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也有很大危害。至于填埋,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塑料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酿成灾害。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制品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给工业生产和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

3.3 影响垃圾的综合利用

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要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废塑料,这样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废塑料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3.4 危害人体键康

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植的温床。实验证明,塑料袋中含有的聚乙烯单体对白鼠400毫克/公斤/日能抑制生育,肝脏及肾脏平均重量减轻;聚氯乙烯是氯乙烯单体的聚合物,在加工中由于其特性须添加增塑剂、稳定剂,故而使其向食物中迁徙的危害成分较多,尤其是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毒性较强,在体内与脱氧核糖结合,对肝脏产生毒性。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影响人类身体键康。

4.塑料袋的治理

4.1 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对废旧塑料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开发,该项目是集环保、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创新于一体的项目,既解决了废旧塑料的“白色污染”问题,同时也开辟了资源再生利用的途径,化害为利,利国利民,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利于发展多种能源,安排职工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降解塑料袋

降解塑料袋是在塑料袋中加入一种无害的金属离子分解剂,在塑料袋加工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将这种分解剂注入聚乙烯混合物中即可。这种新型塑料袋的外观、手感和坚韧程度,几乎与目前使用的一般塑料袋没有区别,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降解。

4.3 生物全降解技术

该技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快餐盒。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快餐盒降解性能极好,生物降解塑料是今后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4.4加强环保意识

造成塑料袋泛滥成灾的原因,其本身特性是一大因素,同时,我们毫无顾忌的使用,缺少环保意识,也是重要因素。我们也应该从自己做起,充分了解塑料袋的利弊,不在盲目使用塑料袋,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韩广文“白色污染”泛滥成灾怎么办?[M].中国石化报.2001(2)

[2]吕选忠.可降解塑料开发及废弃塑料处理与利用(续)[J].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B02):10

[3]陈蕾.英国研制出快速降解塑料袋[M].中国包装报.2003(T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