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猫钓鱼课件

小猫钓鱼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猫钓鱼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1篇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__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__004005

0010020__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2篇

一、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激励、唤醒、鼓舞的艺术。

(1)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相关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课步骤:①出示算式:2+23+32+2+24+4+4+45+5让学生计算,学生很快算出了答案,个个得意洋洋。②出示算式:8+8+8+8+8+8,让学生和老师比一比谁算得快,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比赛了,当学生们还在辛辛苦苦一步一步加的时候,我很快说出了答案,学生们很奇怪,十分羡慕我的本领大,纷纷急切地追问:“老师,为什么你能这么快算出答案呢?”此刻,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急切地想知道我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们焦急的询问声中,我笑着告诉他们使用“乘法”这种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相机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来。

(2)创设童话情境,从“童趣”开始,给数学插上想象的翅膀。低年级学生最爱听童话故事,孩子们在听童话故事时,神情会特别专注,眼睛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我一边用课件演示小猫钓鱼的画面,一边讲故事:小猫一家四口一起去钓鱼,猫爸爸、猫妈妈和猫姐姐都特别专心地在钓鱼,不一会儿,猫爸爸钓到了3条鱼,猫妈妈钓到了2条鱼,猫姐姐也钓到了1条鱼。而小猫淘淘做事三心二意,一会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半天过去了,它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个结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猫为什么没钓上一条鱼呢?思考片刻后,许多学生大声喊:老师,老师,用‘0’来表示。事实证明:有趣的童话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也让他们明白:如果像小猫淘淘那样做事三心二意,就会一无所获。

(3)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0”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合作寻找生活中的“0”,然后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段,和学生一起寻找“0”的足迹。一阵忙碌之后,同学们有的发现了体温表、遥控器、电话、住房号码、计算机上面的“0”,还有的想到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上也有“0”。学生们越找越多,越说越高兴,兴奋得停不下来。学生们身临现实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兴趣盎然。教学收到“趣浓劳轻,乐此不疲”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参与探究新知,产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钻研教材、教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创设了操作的机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问题情境中学习,使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和掌握,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又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兴趣与数学学习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三、在游戏活动中保持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和好奇心都特别强,最喜欢玩。游戏是一种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保持他们学习的极大兴趣。

如:在帮助一年级学习10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两种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课间玩一玩,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1 拍手游戏。把10的组成编成拍手游戏。如:你拍3,我拍7,3和7组成10……

2 出数游戏。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9的数字卡片,然后告诉学生出数游戏的玩法:甲学生出一个小于10的数,乙学生要出一个合适的数,使他们俩出的数合起来正好是10,接着由学生自由选择玩伴,开开心心地玩。

这样,游戏成为活跃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寓知识学习于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数学课。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19-01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等特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却存在着问题,并归之如下:

一、内容功利化――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教材编制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事实上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正是化中心意识的表现。

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而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形式表演化――追求表面的热闹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三、知识灌输――缺少个性化的解读

成人世界与儿童有着很大差别和不同,成人有一定的作品阅读和生活经历,很容易吸收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知识,并通过再创造想象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真实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差距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作品中知识的学习有一定障碍,对文字的内涵往往把握不好,这就需要成人蹲下身子,缩短距离,用合理的方式唤醒儿童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知识的神奇。请看童话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1、初读课文:课文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2、再读课文,交流讨论:第一次,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后来的多次变化,用刚才的方法,自学交流。

很多童话的教学过程与上面的案例相同,教学中只注重故事情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知识与自己的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结语: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并渗透到童话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人文精神的阳光沐浴每一个学生的心。同时,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面对童话作品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保留一份童趣,“蹲下来”和儿童站在同一高度,和他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暂时抛开成人的理性化思考并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孩子视野里的童话世界。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低段教学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刚走进校园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一年级小学生,都很爱听大人们讲一些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新课改下也是要求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在情景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和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时自编这样一段故事:从前在天鹅湖里有一只很活泼好动的小天鹅,大人们常叫它小可爱,小可爱总喜欢到处游玩。有一天,它闯祸了,它把它们的天鹅王国的国宝给弄坏了,国王很生气,没办法原谅它,想把它处死,经过所有人的求情,最后决定,让它去完成一道数学题,如果它完成了就可以免去它的罪行,但是最后小可爱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国王就把它打入大牢。今天如果同学们能够帮助它完成这些数学问题,小可爱就能够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天鹅湖看看吧,到底国王给小可爱出了什么问题?这样说了孩子们很好奇,很想去帮助小天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活动中的游戏,轻松自如的学习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此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一元钱可以买:可以买三样一支铅笔2角,一个橡皮3角,一本本子5角,等等)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因地制宜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变“苦”学为“乐”学,由“无意注意”自然的转变为“有意注意”,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将让学生愉悦轻松地完成知识要点,而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动手实践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转移到学习上,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经常摸一摸、摆一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也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5篇

一、游戏导课:猜名片(5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猜名片的游

(师播放有课件,边说边洗名片,用最前面的一组名片)

师:我请一名同学从中摸出一张,不看内容马上交给老师,谁想试一下?

生抽名片

师:你们猜猜这张名片上可能写着什么?

(是用手划划脑袋,做一休状)

生1:这张名片上可能写着某位同学的名字

生2: 马 羊

生3: 一定写着 年级 班

师表扬生3,他说一定写着 年级 班。他很善于思考,说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一定,可能,不可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

板书

二、新授:认识可能性大或小

1、猜测:

师:如果让你从你们组的名片中,任意摸出一张,只考虑属相问题,摸到什么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为什么?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组属马的人多,摸到属马的可能性会更的一些。

师:你也觉得摸到什么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生:我们组也是属马的人多,摸到数马的可能性会更的一些。

(师问其余的想研究属相问题的组)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同意

2、实验:

师:你们能有根据的大胆猜测很好,但怎样才能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犹豫:嗯

师:我们可以做实验呀。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摸名片游戏。请看游戏规则:

(师播放课件,一生大声读)

游戏规则:

注意:

(老师边读游戏规则,边说明动作)

师: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那请小组长赶紧做好分工

(课前分好工:洗牌员,记录员,汇报员)

师:游戏中需要思考什么?

(师出示课件)

思考:

3、师:今天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摸得次数最多?比赛开始(5分钟)

(生摸,是巡视指导)

4、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再次思考这两个问题,小组交流一下(5分钟)

师:小组交流完了,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组数马的 人,属蛇的 人,总共摸了 次,属马的摸到 次 ,属蛇摸到 次。属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生2:我们组数马的 人,属蛇的 人,总共摸了 次,属马的摸到 次 ,属蛇摸到 次。属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生3:我们组数马的 人,属蛇的 人,总共摸了 次,属马的摸到 次 ,属蛇摸到 次。属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师表扬:这几位同学说的非常完整,流利,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鼓掌

师:通过这几个小组的发现,我们明白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

板书:

数量 可能性

多 大

少 小

5、师小结:其实科学家在探究问题时,经常像大家一样由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你们刚努力完成了这一过程,很了不起!

三、探究:可能性相等

师:如果让你从你们组的名片中,任意摸出一张, 考虑性 问题,摸到什么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为什么?(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一下)

(师提前找准一组男女人数相等的组说)。(5分钟)

生1:我们组男生3人,女生3人,摸到的可能性一样大

(师提前找准一组男女人数不等的组)

师:同学们看这一组男4人,女生2人,要想摸可能性相等应该怎么办?

生1: 减去2个男生

生2:加上2个女生

生3:同其他组交换一下(课前安排好,不好控制)

师:赶紧用你的方法把你们组变成人数相同的组

(生去掉名片,或对调座位)(师课前安排)

师:现在男女生人数相等了,赶紧做试验验证一下吧

师:游戏规则与前面一样,思考的问题也一样

(生在摸名片验证,师参与指导)

(师找人数相等的组说)

生:我们组男生3人,女生3人,总共摸了 词,摸到男生 次,女生 次,摸到男女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师找没出现摸到男女生次数同样多的组说)

生:我们组男女生人数一样多,但摸到男生 次,女生 次,摸到男女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大

师:(故作惊讶状)唉?他们的发现却是虽然男女生人数同样多,但却摸到的男女生的可能性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师停顿)

师:原来法国的浦丰和英国的皮尔逊曾做过抛硬币试验,请看他们做的实验统计:

(师播放课件,熟悉数据及结论)

师: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证明:实验次数越多,两个数量越接近。因此,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我们可以课下接着做实验。

四:练习巩固

师:有几只钓鱼的小猫听说大家在研究可能性的问题,也赶来凑热闹。请大家翻到课本第84页,第三题(3分钟)

(生打开课本)

师:第一支小猫钓到什么鱼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钓到黑鱼的可能性大,因为黑鱼多

师:第二只小猫呢?

生::钓到红鱼的可能性大,因为红鱼多

师:第三只小猫呢?

生:一样大。红鱼和黑鱼一样多

师:第三只小猫想让自己钓到红鱼的可能性更大些?应该怎么办?

生:多放几条红鱼

生:捉走几条黑鱼

师:如果它一定要钓到红鱼呢?

生:把黑鱼全部拿出来

师鼓励表扬:同学们太聪明了,这么多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师竖大拇指)

师:圣诞节快到了,银座商城想在我们班举行一次有奖促销。红色为一等奖,圣诞老人一个,黄色为二等奖,平安果一个,绿色为三等奖,圣诞风铃一个。想不想拿大奖?(5分钟)

生:想

师:那就赶快参与吧!

(让生参与抽奖,调动积极性)

师:大家思考一下,银座这样分配转盘,我们拿走大奖的可能性大吗?怎样才能使一。二。三等奖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大呢?快快开动脑筋,重新分配一下吧

(生重新分配)

师:这样是不是一,二,三等奖出现可能性就一样大了?。

生:是

师:我们再来抽一下

(声再次抽奖)

五:拓展延伸(看时间而定)(4分钟)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样分配?请你帮着设计一个分配方案。

(生口述)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课堂教学要始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制胜的法宝,有了学习的能力,教师才能轻松而高效地进行教学。有时候教师往往会抱怨学生素质不好,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殊不知这些问题仍然是教师自己应该慎重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6篇

2015~2016年上学期我执教过一节《狐狸和乌鸦》,通过宋道晔老师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关于“文本处理”的一个误区:“双重点”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远远重于理解内容和分析文章,这是对学生说的,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剖析文本的内涵。因为教师一旦没有“吃透”文章,就很容易把课上得扁平,带给学生的则是语言思维含量不高,造成学生在一堂课中语言学习是低水平认知。在备《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循着教参的思路走,一路把学生引到了“狐狸十分狡猾,就想着不劳而获……”其实,狐狸的狡猾就像是小孩子的恶作剧,只是想耍个小聪明得到乌鸦嘴里的肉而已,并没有多么恶劣。给学生建立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观念并不可取,学生需要从小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再一例是我们校长听过的一节《小鹰学飞》,课后她给了我这样的意见:小鹰三次学飞,一次比一次飞得高,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写作的结构上都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但你在课上没有点明这种“递进”,讲述的层次也没能很好地展开,学生记忆小鹰学飞过程的印象恐怕就没有那么深刻,也影响了复述故事的效率。

怎样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能说一句话绝不说成两句,不重复。除了这种心理暗示,我还设计了跟踪量化表,在试讲《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就用到了这张表,请听课的老师格外帮我注意这点。在什么程度上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复述语言来感知文本内涵?对于文本的处理,我则是通过在与师父的交流中,一步步知道给学生“点”到什么程度就足矣。点多了显得难、学生不易接受,没有必要;点少了则不能帮助学生建立文本的脉络。

2015~2016年第二学期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进入到了执教研究课的阶段。我选择了文本较长的《猴子种果树》一课作为执教研究课的题目,特意“为难”一下自己。长文本的故事带来的最大挑战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克服的难题: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在反复听、读和复述的基础上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同时还要让学生随文穿插识字并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新学的字。另外,我对倾听教学很有兴趣,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多种类型的听力游戏,很想在实际上课时检验一下这些设计是否有效。然而,在准备这节研究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第一稿“理想化”“大容量”的教案经过两次试讲后的确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如何在理念与实践经验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也就是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试讲了两次《猴子种果树》一课。第一次试讲时,诵读词串之前先做了有规律的听写:一共四组词语,每组四个。每组词语只读一遍,要求把一组词语听完、记清楚再默写,不是听一个词语写一个词语。训练的意图在于锻炼学生的短时记忆、有规律的记忆方法以及听的专注力。这次试讲,我发现听写词串进行得比较困难,一共16个词语,写出词语最多的学生也只写了12个,以前没接触过这种训练的学生显得很吃力。有些学生的情绪甚至受到影响,最明显的是,有一个学生因为听记不下来,当场就哭了。另外,听写加上修改的时间总计达到12分钟还要多,挤占了部分练写生字的时间。

所以,第二次试讲我就放弃了听写环节,直接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每一组词串都是同一类词语,因此,我引导学生归纳、说出这组词语都是“什么”。比如: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词语都叫“农谚”,顺势让学生说一说这几条农谚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出“农谚”就是……课后,听课的老师指出:从量表来看,读词串部分用时达到11分钟,然而却没点明读词串与记忆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反复读这些词串。学生分段讲故事时,能看出还是有学生对农谚的顺序和表示“没有耐心”的词语混淆不清,或是记错先后顺序,或是复述第二、第三次对话时还用第一次对话中的语句。也就是说,学生讲故事并不那么准确、流利。

第二次试讲结束后,我还是有些担心是否能够在40分钟内让学生学会准确地把故事完整讲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想,关键要抓住故事里出现的“农谚”,在读词串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记清楚这些农谚的先后顺序,越往后数字越小,种果树要花的时间越短。让我稍有信心的是,听课的老师反馈说,我的教学语言变得简洁了许多,不再有重复或者较难理解的话语了,而且讲故事的语言(包括范读的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我希望能够在研究课上完整地呈现自己对听、说、读、写教学的想法,看看这些想法是否能够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也设计了第二课时:(学生)完整讲故事――(教师)找出语言训练点,(学生)练习仿说――看动画片《小猫钓鱼》(56秒),用《猴子种果树》中重复出现的语言结构以及词语来改写动画片中的片段。第一次试讲时,我给学生介绍了用三个或多个对话回合展开故事的好处和方法,然后让学生为《小猫钓鱼》补写。但在学生实际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语言本身就不行。一是没有注意到《猴子种果树》里的句子可以迁移到自己的片段里;二是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每个对话回合里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没耐心”的意思,我们的学生在不同的对话中却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我发现这两点问题的根源在于我没有点明故事原文用词的丰富性,也没有引导学生注意仿照原文。

所以,我第二次试讲“写话”这一课时的时候,没有再讲解“三个来回的对话使故事更有趣、丰富,让小猫看来更没耐心”,而是放到了学生两次修改片段之后,让学生对比、发现自己补写后的故事跟原来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这次,我把习作指导的重点,放在“课内外迁移和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意思,避免语言重复、乏味”上。从学生当堂练笔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注意到了借用《猴子种果树》里面三只小鸟分别与猴子对话时的句子和词语来写屡次没有耐心钓鱼的小猫。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说着类似的话:“同学们可以把《猴子种果树》里的对话中的句子和词语搬到《小猫钓鱼》里。”第二课时上完,由于说话太多,我感到很累。听课的老师也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提了一个特别棒的建议,就是把《猴子种果树》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的同一语言结构排到同一页课件上,就像引导学生全文复述故事时一样,来引导学生仿照故事中的语言结构补写《小猫钓鱼》的片段。当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自己早先怎么就没想到呢!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7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我以前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用课件逐一呈现教材上小猫钓鱼的情景,当出示最后一只小猫时,就问学生:“这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学生说:“一个也没有。”然后,引导学生说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尽管小猫钓鱼的故事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一情境也很直观,但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爱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当我体会到新课标的理念后,在遵循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大胆摈弃了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应的数学学习情境:

情境一:(0的认识)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戴一个动物头饰(数量、种类可根据学生人数自定),围坐在教室四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布满鲜花,用5把小雨伞撑在地上做蘑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生:(脸上绽开了笑容)太漂亮了……

师:看地上种满了什么?

生:蘑菇!

师:谁最爱吃蘑菇?

生:小白兔!小白兔!…(喊声一声比一声高)

师:瞧!小白兔忍不住地蹦出来了。

(随着音乐声,老师和其他学生边唱边跳,“小白兔”也高兴的采蘑菇,才完蘑菇,“小白兔”回家了。)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1:小白兔看见有蘑菇,可高兴了!

生2:我看见有5只小白兔,5个蘑菇,小白兔的只数和蘑菇的个数一样多。

生3:小白兔把蘑菇采完了。

生4:采完了蘑菇,小白兔都回家了。

生5:现在草地上一个蘑菇也没有了,一只小白兔也没有了。

……

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刚才有几只小白兔采蘑菇?

生:5只

师:现在还有没有小白兔?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生:0

师:蘑菇也没有了,用几表示?

生:0

这样让他们在嬉戏玩耍中学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卡通小动物、爱好表演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好像不是在学习,而是走进了童话故事一般。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轻松的学会了知识,还全身心地体验数学,体验了轻松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二、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所以数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排斥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个性。

因此,在教学相同的数减相同的数等于0这一内容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这里这么热闹,“小鸟”们也情不自禁地飞上了枝头,(播放《小鸟飞》的音乐,4只戴小鸟头饰的同学“飞”了出来,在小鸟的带动下,老师和其他同学们也忍不住扇起翅膀“飞”了起来,音乐结束,小鸟又飞回去了。)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或者提出数学问题吗?

有的学生说现在有0只小鸟,有的根据这一情境编应用题:“枝头上飞来了4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还剩多少只?”我马上抓住这一点切入,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列算式(4―4=0)。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用学具摆一摆,自由结合表演等),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由于我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参与表演,亲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勇于大胆探索的能力。尤其是我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生1根据第一情境:“小白兔采蘑菇”创造了5 ― 5 = 0的算式。这说明这一情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学生所举的数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有个学生说500 ― 500 = 0,3000 ― 3000 = 0,我及时对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和表扬。这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说4万― 4万 = 0,有的说1亿― 1亿 = 0……学生的这种回答,是我没想到的。也许他们不会写这样的算式,但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过、接触过这样较大的数,更重要的一点说明了学生理解了算理,领悟到了相同的数减相同的数等于0这一规律。他们的回答,激活了我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热情,让他们很轻松地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小猫钓鱼课件范文第8篇

一、教具的使用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生理特点。3-6岁的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对于画面生动、情节丰富、声音逼真的故事、图片、影像兴趣浓厚,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具使用的重要地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使教具成为了语言活动中孩子兴趣的激发器,大胆表现的舞台和参与的线索。教具的选择和制作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典型性、实用性等原则。教具的呈现和收回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抓住有利的时机。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彩演绎才能充分发挥教具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习得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平时使用的教具一般是图片、课件、挂图、手偶、故事磁带等。在平时我们可以自己根据活动的需要自己制作教具,比如我们在学习《小船悠悠》的时候我们用废旧材料制作了木偶剧,孩子们也特别的喜欢。并且都很喜欢自己来操作讲述

故事。

听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爱幻想是孩子的特性,故事《春天的电话》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活动中我以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所以说课堂教具的准备不单单是我们平时用到的,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

二、情景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在故事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的注意,根据故事教育内容创设环境,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从枯燥无味变得直观形象,这种环境也利于孩子们产生兴趣,例如,中班语言《三只小猪》,这个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是,如果讲故事时,只是老师讲,幼儿听,那么,让幼儿感受到的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己,但是,我们根据故事内容设置上情境,如,用用稻草当草房子、积木当木头盖房子等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境,不但故事内容掌握得好,重要的是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深深感受到了故事所带来的寓意。比如我们在进行《噼,噼,小鸡出壳了》这节活动时我们设计了大自然的场景,幼儿带有小鸡的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蛋壳”中出来,边欣赏

一体机中展示的春天的场景边学习故事。使其活动的气氛更加的轻松自然,让幼儿参与进来比让幼儿单单坐在椅子上来听来说受到的效果要增加好几倍。并且幼儿很自然的学会了其中的对话并能够根据情境提示进行仿编。

三、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活动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接受水平以及对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幼儿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幼儿的兴趣得以保持。在活动进行时,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再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新授活动时,教师可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刺激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幼儿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针对中大班的幼儿)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口述,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

四、故事讲述要有技巧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

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时,我将故事中的角色

(如猫妈妈、小猫、蜻蜓、蝴蝶等)分别做成一些竖牌材料,在讲故事时,请幼儿上来自选一块牌子,要求讲到哪个角色,拿那块牌子的人就要举起牌子自转一圈。加入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拿牌子的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使下面坐着的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其实,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要想感受其中语言的韵味,就要讲故事人充分运用声音的表情。声音也有很多种表情,运用得当的话能带着听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不能像背书,一字一句念出来就好了,必须要有感情融入在内,讲出的故事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例如,该巫婆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小小蚂蚁的戏,则可以用纤细微弱的声音来表现。

除了声音的运用外,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候,某一种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故事讲述的过程之中。比如讲《狼来了》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讲到喊狼来了的时候请幼儿一起用手做喇叭状一起喊狼来了。如此重复,直到作品讲完,幼儿都会集中注意地去听。

五、环境与生活细节的渗透

在活动中进行的故事教学只是短短的二十到二十五分钟,所以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我们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通过环境的布置(情景再现)使幼儿耳须目染,对故事掌握的更加熟练,比如我们这个月进行了,《小猫钓鱼》《三只小猪》《三只蝴蝶》《老鼠嫁女》就可以把教室分为四个角,每个角里针对故事进行环境装饰,制作头饰等表演的道具,这样孩子们可以随时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做不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故事的掌握也更加的深

入了,在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对每个故事提出的表演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由易到难。也可以让幼儿对故事中的道理理解的更加透彻。

再者进行故事教学之前我们针对故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调查。调查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度、对故事中渗透的相关知识做一些铺垫。这样在活动进行的时候孩子们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就会特别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