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卷有益的作文

开卷有益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1篇

甲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开卷有益。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我方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而且可以说读书之用大于天,不读书绝对不行。那么读书的作用究竟有些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1.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

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

2。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

书,不可不读。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

3。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4。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

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最好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动力,用新鲜的血液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

5。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

对方辩友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才华让凤凰佩服不已。这种才华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回答很简单:读书!正是因为对方辩友读书了,而且读了好书,这才培养了如此卓越的才华来参加辩论。因此,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让我们的辩论更有水平,更有素质!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我方观点——“读书有用”?

乙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尽管“开卷有益”是个成语,但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开卷是否有益,主要还是看谁看书,看什么书和年龄这些因素。

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看书,不管看什么书,他吸收的总是不好的语言和思想。相反,是一个素质极好的人看书,他就会有选择性地看书,而且还会去粗取精,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想吸收了,不好的语言和思想就会被他排斥。要是两个心理完全不同的人同样都是看一本警匪书,心术不正的人看了,就会学着做案的手法,而素质极好的人看了,就会学着破案的思:我们说[开卷未必有益“,并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你方只说[开卷有益”,可知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甚至有[毒书“,怎么能够不加选择地打开就看呢?况且,那些<乌龙院><爆笑西游><冬至之雪>之类的所谓漫画书,看上去特别对我们小学生的胃口,你想,眼睛盯着一动不动,内容不健康,视力又下降,怎么行?更不必说那些关于情杀,算命和恶意调侃历史人物的有不良倾向的书,对我们这些孩子影响极坏,实在是不开卷为妙

如果读坏书的话,那么也有益吗?我们之所以读好书,是想从好书里面学习一点东西,而读坏书,我们又可以学到些什么?是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现在有许多商贩,他们卖的书名字写得好象青少年可以看一样,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些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的东西,难道我们应该看这样的书吗?现在的我们并没有自控能力,控制不了自己,比如上网吧着迷的人,他们整日整夜的泡在网吧里,不仅对身体有害,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再说读书着迷的人,跟上网吧着迷的人是一样的,本来我们是想从网上和书上学习一点有用的东西,来开拓我们的视野,广泛地吸收一些知识,但是一些人却读坏书着迷,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还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有什么益处,一些高中生就是这样的,整天沉迷于一些无用的书籍,结果耽误了学习,成绩一路下降,最后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2篇

1、从学生的本人实际出发来批改。

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把“克服”写成“刻服”,把“刻苦”写成“克苦”等。为帮助这位学生加强对这些同音字、形似字的认识,我对每一个错别字都打了圆圈,并要求此学生以辨字组词的方式来自己改正。这样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对于纠正错别字,收到的效果就比较好。

2、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批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多样化:一是教师批改,总批、旁批、眉批,或者有选择地进行精批细改。二是课堂上教师批改和学生批改相结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修改,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经过集体修改好了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对照,加以自我修改和补充,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结合,尤其是对于一些内容离题较远、条理过乱的作文,我就需要和这些学生当面谈谈,给他们更具体的指导。

二、抓好作文评讲后的的消化提高工作

1、注重加强书写的联系。

比较多学生都不大重视书写字体,常常是比较潦草糊涂,包括字、词、句、段、章都有。因此,我把端正地书写字体当作是作文教学的最基础的最起码的要求,常常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并要求其重新抄正。

2、注重抓好标点符号的修正和运用。

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是“逗号”和“句号”到底,没有其他的标点符号;又或是该“逗”的作“句”,而该“句”的偏作“逗”。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重新订正自己作文中错误的标点之后,又把作文簿收上来,予以复查并改正其错漏。

3、注重加强改正错别字和辨字组词的训练。

对于一些学生写错了的比较生僻的错别字词,我给予改正,而对于一般的错别字,我都用红笔给其打上圆圈,要求学生自己改正,并把一些类似的字写上,以求加深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列一个错别字订正表,整理自己所写的错别字,分阶段进行自我检查,我则对学生进行抽查督促。注重加强学生辨字组词的训练。如有些学生常常把“辨别”写成“辩别”、把“气概”写成“气慨”等,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一些常用字词的的偏旁部首、读音或者字词的组合用法搞不清楚而写错的,所以我在改作文时就布置作业,如用“辩、辨”、“概、慨”各组三个词,允许学生查字典来完成。

4、注重解释词语和用词造句的训练。

如学生在作文中写“他对人总是慷慨大方的”。改作文时布置学生:解释“慷慨大方”,并用此词造一句与原句意思不同的句子。

5、注重分析病句。

在改作文时,我注重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中的三四个病句,把之列出来,提示有关的病因,再要求学生自己去做作业。

6、注重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有一次题为“开卷有益”的作文,有个别学生竟把题目理解成“在做作业时或者考试时,我打开书本抄到了答案,就是有益的了。”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并给予启发性提示。

7、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经老师修改后的文章。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埃及人阿巴斯、阿长德说:“阅读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东西。”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的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倘若还有一个精神家园需要固守的话,那读书便是这个家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么如何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看卡通漫画书好象已不合时宜,看名著似乎又不感兴趣,所以慢慢的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尤为重要。首先,在实际教育中,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崇拜和学习的对象;其次,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并有意识的在课常上加以引导,和学生共同的体验感悟,要定期举行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指定书目的阅读成果,感受因为阅读而取得的成功体验,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第三是努力在班上创造一种“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力量,比如说在教室的后面开辟一块读书园地,贴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读书的瞬间等,还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书,在班上设立一个读书角,营造一份浓浓的读书氛围,再加上老师和学生对书的认识和评价,这种浓郁的书香必将引领着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二、加强阅读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因此不少学生盲目的认为“开卷有益”,不管什么书,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去阅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交汇的时代,我们常会发现很多学生书中捧着的是作文选编,通俗文学或是流行杂志,这种浅层次的、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占去了学生们的很多课余时间,尤其是家长们觉得作文用书对提高孩子作文成绩有用,而看其他的书则是“闲书”,导致了孩子们阅读观念的偏差。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反之,坏的书籍则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习惯的滋生。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但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易读懂,也没兴趣去读,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利用课余时间介绍一下推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重点赏析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中自觉地去尝试、体验,主动地与作者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实自己、提高素养,培养一种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同时这种价值观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那种“囫囵吞枣”的读书方法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要达到的要求是有“较丰富的积累”。俗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以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认知并赞同作品的观点,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或改变,随着阅读的深入,还可能产生一些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灵感的火花”,但这种感觉都常是零碎而飘忽的,如果不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组织,那么对阅读书籍的感想很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也就谈不上扩大知识面和知识的积累了,所以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点评,体验感受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课堂;阅读

一、课题研究背景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有这样一个普遍认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培养目标来衡量,差距还很大;与当前活跃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也不大适应。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呢?我们认为,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时代,促进他们学会学习,这无疑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正确选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现代科学也证明,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宽的人,智能就高。笔者最近从对小学生作文获奖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规律:众多在世界、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十分重视课外阅读。他们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逐渐明白事理,学会做人。读书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自由地与作者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充实思想、陶冶性情。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

二、读书生活指导实验的原则

1、注意针对性

编选或指定什么读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2 、加强目的性

阅读是主体认知心理过程,也是意志行动过程。没有意向的阅读多为无效阅读,意向活动在阅读中发动和保持作用,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3 、提倡自主性

读书应以疑为“媒”,以趣为“欲”,去组织学生自主性的接触“无限”广泛的信息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选读物、自定时间、自拟计划,积极主动地投入读书活动,设计并创造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4 、体现整体性

丰富学生读书生活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作,应认真讨论规划、实施;全体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做好“根在课堂,梢在外”,以促进学生构建较为丰富而完整的知识结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保持一致,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把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团日活动、节假日活动)都跟读书紧密联系起来。

三、读书指导策略

l 、搜寻读物,探究信息源

2 、保证时间

学生每天自由读书时间累计不少于1.5 小时。

3 、指导方法(1)结合学科教学指导读书

要使课外阅读制度化,应多组织学生每天轮流推荐好文章,组织学生按文体和内容写交流信息和阅读心得,进行对比阅读,推荐选中的受表扬,明确阅读各类文章的共同要求(理解各类文章的立意谋篇,表现方法和词语运用等)和不同要求(指根据各类文章的各自特点所表现的各自不同要求)。

(2)针对学科特点分别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自然类、科技类、社会类、文学类、艺术类等等。

(3)指导读书方法:感知、领悟、吟咏、融通、比较、做笔记(做摘记、编提纲、作比较、写心得)等。

4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式

四、读书评价活动

l 、民主集中

对每个学生每学期的读书量、读书态度及参加读书交流活动的成果进行定量定期的评价。

2 、定期评选“本月小书迷”标准为:

(1)爱读书。面广量大,有一定量的藏书,并主动与别人交流阅读。

(2)会读书。持之以恒,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3)读好书。有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能选择优秀的读物,优秀读物一是有益的,有益的读物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充实心灵、明辨是非;二是内容广泛,学生读书的范围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像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

(4) “活”读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从而乐意把从书中获得的认识运用于说话和习作,运用于做人做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于创新创作。

五、实验的效果及体会

通过短短一学年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尝试,我感到有4 点收获:

1、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很快

短短的一个学年下来,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从书里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思想更加敏锐,思考更加深刻。显示出较好的竞争能力,能自主地理解、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2、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了创造能力

由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文学作品的陶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逐渐体验到读书的欢乐,认识到人类的伟大,也更加喜欢起语文来。

最大最可观的收获就是学生写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读、写的兴趣强烈。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职业定向的开始。

3、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形成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块肥田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学生逐渐变得乐于耕耘,能主动热情地投入读书生活,能根据他人的推荐或自己的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阅读面广,能边读书边思考,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学 创新

一、要通过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是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实行三包”(包分析、包概括、包答案),尤其是对理解性较强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或出错而放弃或拒绝回答问题。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举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直线下降。鉴于此,必须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

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我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中,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他疾恶如仇;有的说他粗中有细;有的说他有勇有谋;有的说他脾气暴躁……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而且还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印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激发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合作、探讨、解疑。如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我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以发散思维,提出“愚公移山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移山浪费人力资源,不如搬家好”等不同观点。有的学生则更深入的指出我是以“人定胜天”的固定思维来分析现实问题,“愚公移山”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行不通的。通过这种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自主解决各种疑难,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之中,而应经常启发学生多思考、多琢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深刻、灵活。推而广之,学生在分析事物时,也就能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激起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二、要通过拓宽视野引领学生

在传统的课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的是“立足课本,向45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思想。而在现实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又过于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在考试的内容方面,又经常出现“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现象。因此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依据,可每学期订一次,中途做必要修改,保证切实可行;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学会熟练地使用工具书;阅读后要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巩固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创新阅读效果的目的。

写作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尤其重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积极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上网浏览搜索的方式收集材料,然后分门别类整理,建立起个人写作的文字材料库;立足学校及周边的人文资源,多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具有个性化的感性生活材料,为写作建立个人的情感材料库;应注重全面提高所有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反馈力度,增加交流次数,对学生的作文以鼓励为主,多进行面批,从而提高评析质量,直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要通过提高素质培养学生

开卷有益的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途径;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因而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广、领域之宽就可想而知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试卷的题目越来越贴近生活,更具生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就决定了语文试卷的变化将越来越大,考出学生真正的语文水平已成为语文考试的最根本目的。怎样适应新型的语文考试,怎样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途径有很多种,我认为自主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粉笔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何谓自主学习?概括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全程性。学生参与从最初的学习目标的制订到最终的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全部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②问题性。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问题的探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③体验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适应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⑤开放性。除了在学校学到知识外,家庭、社区、社会自然中的各种因素均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从某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是无课堂的、跨时空的学习。初中生经过了多年的学习、积累,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新课程实施纲要》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在教学中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学习。因此我们坚信,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不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还有诸多困难和阻力。表现在:

1.传统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

1.1“应试教学”推波助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生的应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中考、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只要是传授知识。在这种传统教师评价制度下,奋战在教学战线上的大多数教师们,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探究和动手,不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2教师长期疲命于“应试教育”,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被动接受了知识。老师觉得学生一天都离不开自己,老师也弄得身心疲惫。进修提高的机会较少,难以及时更新学科的知识,掌握学科前沿,更难以考虑教育教学方式的真正改进。

2.学生被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2.1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不少教师从竞争角度考虑,使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2.2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中学生掌知识面不广、思考问题不全面,让他们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2.3学生不会参与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需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达到什么目的,能不能进行一些摸拟练习加以巩固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

这些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但好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也只好“满堂灌”了。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

3.1做好“自主学习”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是要使学生对“自主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兴趣,把“自主学习看成一件乐事,一件趣事来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及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首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二是由学生自主设立学习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自主性原则。在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设立学习目标。②民主性原则。即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③需要性原则。在学生自主设立学赠目标中,教师的行为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自主设立的学习目标符合所学课文的要求。④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所设立的学习目标。

3.2抓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师生双方互动、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语文系统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因而可以这样说,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学习的根本。所以要切实做到善听、敢说、会读、善思、能问、会写。善听,就是要以谦虚的学习态度,集中精力,课上听教师讲解,讨论听同学的主张、见解和看法。听时,要把握说的重点、关键点和实质,记录下说中的最关键的信息,用以不断纠正、补充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观点趋于完善。敢说,就是要敢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想法,即使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敢于说出来,然后由小组及是全班同学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达成某种共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会读,就是学生会研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研读是一种精心的揣摩、细心地品味的读书的方法。研读不仅能使学生在具体化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章的精蕴,而且能够在分析、比较、判断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研读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手、动口、动脑,无一置身度外,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也养成乐于读书,身不离书;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善思,就是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学习贵在思考,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思考,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问,就是提倡遇到问题多问个“为什么”。比如要问本文主要写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一些有质量的问题,以进一步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培养能力。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云:学贵知疑,少疑则少进,大疑而大进。也就是要求我们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毕竟,有疑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会写,就是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记录到笔记本或书上,以便复习;还要记写书本上一些知识,以供写作时能够随时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对所学到的知识实行迁移、运用,会写一些与课文相类似的片段练习,会写一些与课文类似的文章,会用一些课文提供的写作方法。课堂上真正做到这些,你就会深入理解课文,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3.3在语文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但并非是唯一场所。自主性学习的开放性原则要求开放学习途径学习语文,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通过检索计算机网络、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报刊杂志、观察大自然景观或社会生活现象以及写作实践等途径来学习语文。

一是通过阅读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也会吟。”可见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当然,教师应当规范学生阅读,但没有必要强求,尤其是已长大的中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阅读兴趣、爱好,以及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加以引导。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与所学课文相类似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书中的某些文章,在读这些文章时,要从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文章结构等方面与所学课文相比较,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文立意、主题、写作特色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等到方面的书籍,做到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报刊杂志,如《格言》、《青年时代》、《读者文摘》、《小小说》等都是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总之,我们要通过阅读这条途径来培养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是观察大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现象的途径。学习语文要特别重视留心观察。观察大自然景观,可以激感,激扬文字。如有条件,我们还应该远足游览,实地考察,那样你就会感慨万千,兴奋不已,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写出来的文字一定会优美、感人。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新奇的人、事、物,看其与众不同之处,看其特色之处。要特别留心“第一次”,善于挖掘“第一次”的内涵,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大道理。还要留意每日新闻,新闻是新人新事新物的综合体,它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时事性于一体,对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写作途径。写作,很多人认为那就是写作文,其实写作还包括摘录、日记、周记、随记等形式。

写作文:作文课是写作文的重要途径,作文时要突破条条框框,要张开想象的翅膀,紧紧围绕训练目标、重点,自我审题,自我选材,自我立意,自我写作自我修改,自我评价。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读、看、听时一些特别优美、特别深刻、富含哲理的语句(段)记下来,加以深刻理解,以备写作时使用。日记:将每天的见闻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要有重点,防止“流水帐”。周记与日记相似,时间范围要比日记大。随记:备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放在身边,随时记载一些认识独到的景、事、人、理、情以及一些含义丰富优美的句子。久而久之,你的作文就会有个性,真实而深刻。

3.4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展开积极的讨论和进行广泛的交流。自主学习不排斥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切实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主张和看法,要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在探究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自主学习也不排斥与他人合作学习,这个他人包括一切人,尤其是自己的才能师和同学。课堂上要积极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明辨事理,提高认识,增强才能,课后也应该如此。只有这样,个人的见解才能变得深刻,思想才会更丰富。

3.5提倡自主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开始实施阶段,难免面临诸多细节问题和困惑,甚至是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步,就裹足不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学习语文这门科学,但主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去做、去思考、去实践,将自主学习养成一种习惯,你的经验积累就会增多,你的阅历就会丰富,你的思想就会深刻,你实现自主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改进语文教学方式中,有效落实“自主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阵玉秋主编,《语文教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3]《新课程通识培训》(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学院资料,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