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找春天仿写

找春天仿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找春天仿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1篇

我常常想,老鼠那么爱大米,除了因为那是它的温饱之物外,一定是美味吸引了它。结合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导致作文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故事帮忙,“爱上大米”

其实,故事就是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学生从小到大就是听着故事成长起来的,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是学生成长的伙伴,我们不妨将那些学生喜爱的故事作为引其“出洞”的“大米”。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给他们讲加拿大著名童书作家彼得·雷诺兹《点》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一个叫瓦斯蒂的学生,美术课结束了却没有画出任何东西,他认为自己根本画不出什么。老师走到他跟前说,随便画一笔吧。瓦斯蒂认为老师在瞎耽误工夫,就随意地甚至带着情绪狠狠地在纸上戳了一个点。老师仔细地看了看,然后郑重地请他签上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瓦斯蒂在美术教室发现了自己的那张画。它已经被老师用精美的相框装裱起来,挂在了墙上。瓦斯蒂看着那张画,认为自己还可以画得更好一点,他就拿来从没打开过的颜料,在各种纸上尝试用各种方式画点。两周以后,瓦斯蒂的个人画展《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时一个学生告诉他,我多想像你一样,做一个艺术家。瓦斯蒂递给学生一张纸:“随便画一笔吧!”学生认真地画了一条线,瓦斯蒂认真看过后,说:“请签上你的名字。”

我告诉学生,像小瓦斯缔一样,从做一件最简单的事开始并坚持下去,你就会一步一步做更多更好的事,一路上还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每周老师可以讲三个故事,让学生每天读一个故事,鼓励学生在故事中树立信心,开展“小故事大道理”的活动,让学生爱上听故事,爱上读故事。

二、“借米下炊”,三步走起来

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原因,一是“无米下锅”,二是不懂得用文字表达。我们不如来个“借米下炊”。如何借“米”?借什么“米”?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推介故事,教师分类筛选,巧设训练“陷阱”,慢慢引“鱼”上钩。

1.长故事缩写训练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原因是不愿意多写字。缩写故事、转述故事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我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一是用自己的话先说一说这个故事;二是写下记忆的内容;三是教给学生缩写和转述的方法。这样,三步走下来,学生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再加上我们挑选的都是学生喜欢的作品,学生写起来兴趣很高。

例如,学生缩写的《爱心树》:“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每天男孩都跑来和它一起玩,小男孩要什么,大树就满足他什么。他们很快乐。可是,小男孩慢慢长大了,有时很长时间才来看大树。每次来看望大树,小男孩都向大树索取他想要的东西,每次大树都愉快地答应他。从果实到树枝再到树干……最后,小男孩老了,他又回来了。大树说:‘非常抱歉,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他说:‘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他坐下了。大树很快乐。”就这样,学生在转述过程中学会了讲故事。

2.短故事扩写训练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脑海中的形象丰富起来,尤其是那些自己喜欢、印象深刻的形象,学生们甚至可以背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体悟到一些描写的方法。教师可先进行句子扩写训练,将短句扩展成长句,将一句扩展成两句,将三句扩展成一段。慢慢地,学生就会从简单记事发展到学会具体描述。长期训练下来,学生感觉自己的创作精彩多了。

3.听故事仿写训练

听故事仿写训练也是分两步走,先是训练片段仿写,然后仿写故事。

仿写要求有学生的创作,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写故事,或者发挥想象写故事。就拿《点》这故事来说,学生的仿写可谓内容丰富。有的学生回忆自己在第一次回答问题时得到老师的夸奖才有勇气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有的同学写自己因为数学老师的一句夸奖而成为班里的“数学大王”;有的同学因为语文老师的“你的语言有童趣,老师喜欢看你的作品”而备受鼓舞,成为班级的小诗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在仿写中,学生构思故事的框架、布局的方法,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一系列训练,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脑海中的故事多了,形象多了,思维被打开,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了,开始观察生活,开始创作了。

三、“找米下锅”,我的作文我做主

学生们的兴趣来了,老师更要用好“鼓励”这一利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我开展了“我的作文我做主”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爱的米”,题目由学生定,题材由学生定。学生得到了尊重,热情被激发起来,“下炊”指日可待。

秋天来了,学生们推荐写《美味的水果》;学完老舍先生的《猫》,学生们就建议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冬天一来,我们就定下了“冬日之约”——等待第一场雪,后来一位同学建议来个“四季之约”,大家一起观察各具特色的季节之变。

看,他们笔下的冬天多有趣:“下雪了,雪飘到了树上和房子上,那上面都是白白的。树上的叶子都飘下来了,叶子在地上睡着了,雪花给叶子铺上了白白的棉被,叶子就不冷了。”

他们笔下的春天更美丽了:“花儿们都争奇斗艳,看谁最美。月季在枝头开出了很小很小的花骨朵儿,即将绽开自己美丽的笑脸。桃花开花了,杏花也开花了。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各自炫耀起自己的美丽。桃花像小姑娘抹了粉底,杏花像小姑娘抹了腮红。如果每两朵花是一对朋友,那不得有成千上万对朋友?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四、激励、赞美,让兴趣不减

学生都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当学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创作的兴趣,刚刚起步作文的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除了语言的鼓励,当堂宣读以外,管建刚老师用班级报激励他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利用班级园地、班级博客、校刊等形式,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郭子健的妈妈说:“学生喜欢写作文,是从你们的班级博客开始的。老师的鼓励、家长的重视,还有小读者的赞美,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整合;广度;厚度;高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153-01

正如崔峦老师所说的“理想的教学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这种大教学观启示:我们教学要拓宽教学时空,要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学科整合,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品德学科的综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探索语文课与品德课的渗透和整合,做了以下尝试

一、恰是未曾着墨处——拓宽学科的广度

《品德与生活》四册第二单元跟语文的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可以说是同步的,这两课的教学目标也大体相同,要求学生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去寻找春天,在春天里有更多的发现。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把语文课的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整合起来上。教学活动分为四个板块:游戏导入——播放歌曲,想象春天——找春天,话春天——颂春天,写春天。课的开始游戏导入,接着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然后汇报课前各小组以不同的途径寻找春天的结果,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春天?是怎样发现的?你发现的春天有什么特点?最后朗诵春姑娘的诗歌,仿写诗歌或用笔写下你眼中的春天。

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品德学科是和语文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感到陌生,不感到遥远。品德教学主题与语文学科相重合,共同构建广阔而深刻的德育情境创造了条件,并拓宽了品德学科的广度。

二、天光云影入画来——增加学科的厚度

品德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需要自定活动的主题,鼓励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再三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影子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模糊的概念,知道有影子这一现象,但影子如何发生前后左右的变化,由于平时观察不细,仍分辨不清,在课文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又感困惑之时,我告诉学生:常识就藏在生活体验中!让我们在游戏中领会其变化的奥妙。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堂活动课《影子和我捉迷藏》。活动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发现影子,影子怎样和我们捉迷藏;探讨影子形成的条件、如何随着光照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模拟语文情景,再现影子前后左右变化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做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兴味盎然地在大树下、操场上、庭院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尽情地找影子,和影子一起玩。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为之激荡,惊讶、疑惑、挫败、欣喜,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和影子做游戏时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三、映日荷花别样红——提升学科的高度

1、链接语文内容,激发兴趣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往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的《金色的秋天》与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金秋时节》联系更为紧密。一单元有这样三个内容:识字1金秋时节、课文: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为读者呈现出了秋天迷人的风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了解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老师导入“小朋友,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一起背背一单元诗句,学生在背诵中回忆并感悟到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并体会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有了浓浓的情感铺垫后,为小朋友学习《品德与生活》——“金色的秋天”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3篇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写童诗也是如此。再说,低年级孩子,言语储备不足,想象力有待激发和培养。只有通过对经典诗作的诵读、感悟、内化,真正理解和领会诗作的思想情感,才能写出同类和类似的诗作。因此,进行仿写训练能帮助孩子们有效积累诗的语言,积极感应诗的形式,启发丰富诗的意象,从而降低坡度,培养兴趣,使孩子们能积极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来。

一、仿写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几种孩子们喜欢的仿写训练形式。

(一)找一找仿写儿童诗

学了某一首诗后,让孩子们到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寻找相似的情境来练仿写。如学了第一册《有礼貌》这首儿童诗后,我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谁也很有礼貌呢?请学着这首小诗编一编。一个小朋友首先站起来说:

小朋友,有礼貌,

见了老师就问好。

老师听了眯眯笑,

奖他一朵小红花。

(二)玩一玩仿写儿童诗

我们经常带孩子们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在玩中捕捉诗情,抒发诗意。在教学诗歌《影子》时,我让孩子们到太阳底下玩踩影子,追影子的游戏。看着孩子们玩得那么尽兴,我猛然醒悟,今天的作业何不让孩子们以此为内容写几句?于是,有了下面的诗作:《影子》太阳在我的左边,影子在我的右边/太阳在我的右边,影子在我的左边/太阳在我的前面,影子在我的后面/太阳在我的后面,影子在我的前面/影子是太阳送给我的礼物/影子是我亲密的朋友……这诗并没有经过教师过多的指导,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繁重作业,这是孩子活动的真实写照,这是孩子灵感的自然闪现。

(三)比一比仿写儿童诗

在学了《比尾巴》这首诗后,我这样引导孩子:比尾巴多有趣呀!小朋友们,在美丽的动物王国里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比赛呢,快来当当它们的裁判吧:

《比脖子》长颈鹿、小兔和孔雀来比脖子。____的脖子长,____的脖子短,____的脖子最好看。

《比本领》今天天气好,太阳当空照。森林里张灯结彩真热闹,一年一度的比本领大会开始了。树上____捉虫忙,枝头____把歌唱,____扛起长木头,____花间采蜜勤。亲爱的小裁判,请问,谁的本领真正大?

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动物们在比什么呢?快提笔写下来吧!孩子们就在当裁判的过程中跃跃欲试,也就在当裁判的过程中成就了一首首童诗。

经过几个学期的欣赏、仿写练习,孩子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与想象能力,从中也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诗歌写作的一些技巧,孩子的心中自然有了一种作诗的涌动。

二、独立创作儿童诗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天真的孩子天生就是诗人。”的确,小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是多情的,好奇的,他们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在他们眼里,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有感情的。这种天真的想法,其实就是童诗创作的起源。我认为,教师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

(一)想象创作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童诗也是一种创造,它的诞生也依赖于丰富的想象。而孩子们的想象,不同于成年人,它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可塑性大;他们异想天开,没有框框。我们的辅导应因势利导,努力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迷人的诗的形象中。让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当他们在思绪万千时动笔,才会碰击出童心、童真、童趣的火花。

请看下面的诗:《秋天的信》/秋天要给大家写信,/用叶子做信纸,/请风当邮差,/邮差想偷懒,/到一个地方/就把信一抛,/有的信,落在松鼠头上/有的信,落在青蛙身旁/赶路的大雁,也衔了一封回家/池塘里、草丛中/到处都是秋天的信/小动物们这才忙着过冬。

这首诗想象丰富且富有儿童特色。诗歌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有童趣和童话色彩的秋天落叶图。因此,我们的教师努力做到陈伯吹所说的:“要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这样,想象的天使会翩翩飞来。

(二)实地采风

孩子会为一只昆虫蹲上几小时,也会为一只飞鸟满地跑。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在孩子的眼里都是那么有趣,充满神奇。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潜意识中具有一种万物有灵的倾向,认为人以外的一切自然存在,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去寻找,去猜想。如诗歌:《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的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玩中激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儿童诗创作源于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有爱玩的天性,玩有时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玩的过程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展示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引导孩子在玩中悟诗,在兴趣中写诗,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诗意。请看诗歌:《打水漂》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4篇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句式学习一、低年段对句式的学习任其自我发展

一些高年级的作文中经常有一些幼稚的语法错误,竟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低年级就忽视对学生进行句式的教学,任其自由发展,我想这样完全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作为中国人说不明白中国话,这是一个可怕的事,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句式的简单知识,便于学生准确表达,规范语言。

(一)注意比喻、拟人等仿写训练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句式,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关键。对学生进行比喻、拟人的句式的训练不是单纯地鉴赏,而是要学生运用所感悟到的学法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生活实际中恰当运用。

例如,二年级《找春天》《笋芽儿》这两篇课文中,有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小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些优美的语句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比喻、拟人的句式,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点和学生语言的增长点。学习时,不仅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春天的可爱,我想更要让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美,发现、感受我们身边的美。王蒙说:“语文难道就仅仅是成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不,对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应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于是,结合课文内容,我让学生观察春天、秋天等,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把看到的美景用比喻、拟人的句式说出来。孩子们的句子也蛮有新意:玉米棒就像绿胡子老爷爷;高梁穗就像燃烧的火把;喜鹊在枝头叫嚷;月亮披着白色纱裙出场――孩子的小脑袋中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只要我们善于启发,乐于倾听。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再现生活的美好。

(二)忽视基本句式的学习

说到加标点,教师们并不陌生,但是隐藏在标点后的句式教师却很少谈及。这就是按语气种类来分的: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掌握这些句式常识孩子的语文素养是不是会有所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把眼光停留在应付考试中的试题:“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变陈述句,缩句与扩句,连词成句――小学阶段我们一般接触的是单句:包括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我们除了要和孩子学句子,还要追根源,深入地挖掘一下句式的相关知识,这样做对孩子的未来是有益的。语文是什么?它不是考试的工具,孩子们的枷锁。语文是上下五千年文明成果的承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足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点点语文常识,让孩子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忽视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相仿于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可具体分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等.要正确辨析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的是看句子意义的联系;同时像复句一样,关联词语也标示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过,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成对的,而句子之间的关联词往往是单用一个,并且不用前句,而用于后句的开头。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学习切忌程式化,演变成习题的形式,教师可以在一次考试后,一次活动中,一次考验前,根据当时的语境,发现总结这样的句子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因为同学们讲究学习方法,勤奋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我们只有发挥团队精神,互相配合,才能取得篮球比赛的胜利。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同学们都不要退缩。这样的句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我们善于“以小见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是能感觉到句子之间是有关联的,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中、作文中加以指导,相信学生将重视这部分的学习。

二、中年段忽视对段的学习

(一)中年段阅读教学现状

中年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低效”,第二课时负担过重。教师课堂唱“独角戏”或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应答,多数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教师阅读没有明确目标,随心所欲,学生阅读能力差,不能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文本教师不把阅读中体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阅读和写作脱节。

(二)把阅读体验与方法的学习有机融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什么是阅读,阅读有什么意义?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过程。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体验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积累,理解感受能力密切相关。下面根据文章体裁谈谈不同文章的阅读如何次体验与方法有机结合。

1.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小学阶段接触最多就是记叙文,但还有一些孩子写记叙文写不明白。我想教师把这六要素教给孩子,不仅阅读的时候能理清条理,连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有标准,有参考。最近三年级有一次作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在这之前学生已具备了记叙文的阅读体验及阅读方法,我再稍加点播,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学生写得轻松,文章也各有特色。

2.现代诗一是整体感知课文,要求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能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的体裁、中心。不过多顾及细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再有细部研读课文,要逐句逐段的精读,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分段,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段意进行归纳概括。由段到篇,理清句、段、篇的关系,从各段之间的联系中,体会作者的思路。最后是总体把握课文,达到理清全文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阅读行为看,经过对各部分的感知、辨认、理解,才有可能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更完整、深刻地理解文章全貌。《祖国的春天》是三年级下册很美的一首诗,在领学生欣赏着祖国的春天的过程中,和学生边理解,边总结阅读方法。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3.阅读童话、寓言故事。童话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怎样读懂童话要注意以下两点: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者教学;画中有话;形象思维

我们不妨在教学中把画与写结合起来,让孩子画中有话。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把画与写结合起来呢?我们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两方面来挖掘画写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话可写。

一、充分挖掘画写内容,积累画写资源

1.让“画写”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摘录、仿写、续写、创编,并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理解,配以相应的图画。

(1)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摘抄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采花集》《采蜜集》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摘抄好词佳句这项活动倾注了浓厚的兴趣。书名、封面都是学生花了很多心思设计出来的,那意味深长的书名、精美的封面图案设计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去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为自己今后的习作积累各个方面的素材。让学生把从文章中读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并配上相应的图案。如,学习了第二册语文第一个专题“找春天”,我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发现春天,指导学生读读描写春天的美文,并在小册上摘录下好词佳句,再画上相应的景色,如,柳树、小草、桃花等。

这样“画中有文,文中有画”,在读读、划划、摘摘、画画的过程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扩大了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准备《小画本》,记录习作历程。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能力,绘画技巧也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摘摘抄抄,于是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画本》,进行专门训练。从一开始的剪贴画,到看图写话,再到片段练习和真情写作,都一一记录在小画本上,并配上精美的图案。想象添(贴)画编故事。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出示两个圆圈,让学生把它画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添上几笔,变成另外的东西,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搜集来的小图片经过组合,再加工粘贴成一幅画,然后进行想象,创编故事,或者写写自己添画贴画的过程。添(贴)画展示的是一个静态情景,而习作练笔就要赋予它们生命,展开合理的想象,创编故事情节,把静态引向动态过程,让画面活动起来。孩子们喜欢童话,有时只是简单地贴上一只蝴蝶,几只小蚂蚁,再画上几簇小草小花点缀一下,学生就可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了。

2.让“画写”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引导孩子们到生活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画写素材,让画写的内容变得丰富、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事实上,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画画写写。

(1)观察生活,摄取画写素材。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家乡的变化,留心周围环境的保护情况;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月星辰;观察形形的人们不同的神态语言,同学之间友爱帮助……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参与活动,丰富画写材料。我们要有目的、有组织地设计开展了一些思想性、趣味性强的活动,如,“寻找春天的脚步”“欣赏秋之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主题队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充分动口、动脑、动手,把一系列内容用生动的书画语言写下来,写成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3)体验生活,积累画写情感。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再用简笔画画下一个个场景。如,同学们放风筝,做游戏;自己得到表扬或受到批评等。可以非常简单,甚至可以是一个笑脸或哭脸来代表自己的心情,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描述当时的情形,是很有意思的。

二、丰富画写形式,激发画写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那么,该如何既能保持学生的画写热情,又能提高文章的质量呢?我们还应丰富画写的形式,以保持孩子们画写的热情。

1.看图说写。教师找到适合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说和写。

2.玩玩、画画、写写。通过让学生自己玩玩,进行喜闻乐见的游戏等,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画一画,写一写。

3.剪贴写写。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造性写话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爱,剪贴组合图画,让学生观察、想象、说话、写话,然后举办画展或讲解比赛,评出创造性设计和创造性解说奖。

4.想象绘画、写作竞赛。让每一个学生画自己想象中最喜爱的事物,然后进行说话、写话。由于这是学生画、说、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所以,他们都会高兴地去做,兴趣浓厚。

5.自编连环画。学生非常喜欢看卡通片,对片中的卡通人物情由独衷,让学生把改编的与自己写的童话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6.绘画演讲。绘画演讲指在一定的场合有条理地、绘声绘色地演讲美术作品,经常在班队活动时组织开展。

三、巧用评价艺术,保持画写热情

多元评价,尊重个性表达。在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承认学生个别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1.张扬个性,激活思维。我们应尊重学生,鼓励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张扬学生的个性。

2.尊重差异,分层指导。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绘画、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也就存在着差别。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优生,可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后,让他们主动动笔创作;对于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由扶到放,提供范例,让他们仿写。这样分层指导,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使人人有所提高。

画写结合,提前作文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感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懂得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作就是真情表达。基于儿童特点,从写话教学的角度,我们用绘画打开一条路,但更要铺设一条语文的跑道,让孩子的语言得到滋养,得到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6篇

一、利用课文内容改写

利用课文原有的内容,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达到锻炼写作、加强理解的双重目的。例如,研读了《蟋蟀的住宅》一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让学生对蟋蟀的住宅有更鲜明的印象。

想象意境、体会诗情向来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在学习古诗之后让学生改写古诗,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进行了一次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如读了《游山西村》这首诗,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做客的情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二、利用文本空白扩写

引导学生把课文某些精练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比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写了鸟找树的故事,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么记挂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请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这样的训练意在以补白的方式,让学生从树这个角色出发,体会它对友谊的忠诚。

又如学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作者肖复兴那天在叶老先生家做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叶老先生是怎样热情招待这位小客人,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作者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补白,使叶老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三、利用精彩语段仿写

帮助学生加强内化课文词句,丰富语言积累,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围绕文本的精彩语言作一些仿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积淀、习得语言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抓住文中的特色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如学了《七月的天山》,可以让学生回忆《桂林山水》一文,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利用结尾空白续写

许多叙事性课文学生读完以后意犹未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想探寻事情的进一步发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或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让文本的空白得到填充,给课文画上一个更为圆满的句号。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让学生续写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激发想象,让美好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笔下衍生,同时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有孩子的花园才会生机勃发!幸福要与人一起分享!又如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小木偶经历了曲折之后,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请学生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之二》。通过抓结尾续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增加了习作训练的密度,减缓了习作训练的坡度,培养了全体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五、利用学习感受拓写

所谓“拓写”,就是以课文为依托,紧扣其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它们的基础上,在课后竭力搜集文字、图片等各种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料,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拓”,即拓宽,所以“拓写”既要紧扣课文又要走出课文――紧扣课文,就是“拓写”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课文内容作为“原始素材”;走出课文,就是不拘泥于课文内容,而且要据此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生动的创新,要尽力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查阅书刊、亲自实践,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努力让他们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短文来。例如,《触摸春天》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你一定遇到过或了解到一些身体有缺陷,却仍然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残疾人,请把你所了解到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例选择一二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用他们顽强生活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又如学了《圆明园的毁灭》,作为内容拓展,可以模仿课文写法,写一处古迹的毁灭或破坏(如:《敦煌莫高窟的破坏》),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完成仿写,达到技法的迁移。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时下农村初中,出现了语文学习兴趣危机,学生普遍不想朗读,不想写作,不想学习语文甚至厌恶语文。语文教师要注重课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美;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开展语文活动课,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三管齐下,努力打开一片农村语文教学的鲜活局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语文教学鲜活起来。

一、让学生大声地读起来,品会到课文的美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当以学生读为主,教师讲为辅。用学生的朗读熟悉课本的内容,用学生的朗读领悟课本的内涵与真谛,用学生的朗读体会出课本的意境与情感。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可以早上读,可以读报时读,也可以语文课堂上读;可以集体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还可以个人轮流分角色朗读;可以课前读,对课文进行预热,也可以在课后朗读,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可以组织朗读竞赛,也可以放手让学生随意大声朗读。诗歌教学,学生需要朗读,去悟它的意境;散文教学,学生需要朗读,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和作者的激情,甚至小说的教学也可让学生朗读,让学生在人物的对话中,在特定的环境描写中,体会主人公的性格、心理,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让学生主动地写起来,品尝到作文的甜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简单说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作为一个农村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作文训练,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主地写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走出课堂,让学生有话写。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的源泉。从生活中学习作文;指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农村原野,从大自然中得到写作的灵感;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图书室、网络室,从图书中,从网络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写人生感悟,写观察所得,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拘一格,做到日日写,持之以恒地练。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真实生活,写自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作文,有写不完的话,抒不完的情。

范文引路,让学生模仿写。语文教师还要针对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的情况,从课内外选取优秀文章,让学生朗读,体会,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写作起来有样本。还可以写下水作文,师生同写一题,由任课教师的作文直接引领学生学习写作,学生写作起来有向导,那效果肯定是很好的。

赏识激励,让学生自主写。爱心批改,评语激励。对于习作的批改。当然是“严”字当头,严就是爱,松就是害。对每一个错别字,都要指出,要求更正,每一句病句都要争取把它改通顺,这样,红笔写在黑字上最为醒目,最能振撼学生的心灵;朗读习作,范文激励。篇篇作文,老师都要批阅,次次作文,老师都要讲评。在讲评中,选取同学们自己的好作文,或者习作中好的段落、句子甚至某个用得好的词语,当做典范,在全班进行朗读与讲评,激励学生作文,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有亮点,写作起来有甜头;互评互改,自我激励。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分两步走,在老师批改之前,可以让学生交换作文,互相修改,也可以分小组讨论,集体修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到班上大家共同议,共同改;让每个学生成为作文写作与批改中的主人,在作文修改中将作文的兴趣增加。

三、让学生自主地活动起来,品味到语文习的乐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教学,特别是精讲课文的教学,还是非常认真,非常严格,也是非常看重的。一本教材从头到尾,一课一课地讲下去,该写的要求学生去写,该背的要求学生去背,该默的也必须要默写出来。面对学生对语文课充满厌倦,对语文学习感到枯躁乏味,毫无兴趣。就要认真地挖掘语文活动课的潜力,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

多层次地开展语文活动。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文学社、校广播站等,还有班、团、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交往空间,更能把学生引领到语文学习与运用上。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笔者学校组织了庆国庆朗诵比赛,全校28班40余选手分三个年级进行了比赛,选手个个出色,初一新生也毫不怯场,朗诵的课文不论课内还是课的,感情把握得当,个个都进入了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多形式地开展语文活动。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手抄报比赛,作文竞赛;文艺式:将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

多渠道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不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以整个社会生活为活动平台。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设计了“找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的系列活动。这样的语文活动比平常的语文课、作文课,效果会好得多。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不仅得到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以上的做法与观点,只是笔者个人一种语文教学方面的尝试,只是一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一点点总结与反思,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找春天仿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探讨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扎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生的教育跟其他阶段的教育有所不同,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世界是美好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欢乐的。所以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想象,鼓励学生把他们所想的东西如何表述在书面上,通过文章,文字的形式表达出内心所想。这是需要教师能够良好的引导教学的。

一.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好文章的前提是要对写作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开放小学生阅读些积极向上的文章,书籍等,能够开阔小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涉及更多的知识领域,才能够在写作中有所创造。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来引导学生,更多写作方面的技巧,如何让普通的文字更加活现于作文中,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词语链接生成美妙的句子,使得学生在写作中变现更出色。最后,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来达到学生写出好的作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背影》、《我的故乡》、《少年闰土》、《找春天》等这些课文时,可以进行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资源的能力。以《找春天》为例,课前让学生寻找与春有关的诗句、优美语句等,课后要求学生对《找春天》进行缩写,训练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抓住行文的几幅图画进行描写。这样不但使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利于背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二.重视开展作文小活动

小学生是最喜欢玩耍和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进行作文相关知识的教学。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趣味游戏,猜谜语等有关文字词汇的积累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可以更加巩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完全可以在成语接龙阶段出一个成语作为下次作文的核心,来开展作文写作,不但让学生在游戏中接触到更多的词汇,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让他们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使得写作教学能够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启发学生开拓思维,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不知所云。

作文就是让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听,想,属认识活动,没有认识活动就没有表达内容,认识不真不深,表达也就言之无物,流于肤浅,也就不会感动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一句话,就是要丰富生活,勤于积累。

三.写作要从生活中出发

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语文学习的场所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字词的学习,更加容易获取。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如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字词,或带领学生共同欣赏歌曲、影视作品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积累词汇培养识字兴趣。词汇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写作自然也就会得心应手。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春游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通过身边的小动物,植物,溪流,河水来观察它们的特点,记录出学生们自己的所观所想,通过平时的词语积累,更完善的表达出他们的想法。所以说学会观察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教师理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的习惯。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四.总结

小学作文的写作,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是学生表达实物的基本训练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物从中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用写的方式表达出学生内心和脑海中的想法。如何将教师教导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写作文章中,是极其重要的。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学习的,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成长,不但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各个科目的表达。让学生全面的发展起来,作文就是学生得到更好发展的基础。让学生的作文创作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提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灵感和写作知识来源于生活,自己所学知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作文创作同样会起着重要作用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