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壁赋知识点

赤壁赋知识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赤壁赋知识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媒体教育;苏轼词赋;融合教学模式

“全媒体视域下教学”是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苏轼词赋是指部编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赋《赤壁赋》,需要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两篇词赋富含哲理思辨。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将全媒体视域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苏轼的词赋教学,将提升苏轼词赋的教学效果。

一.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媒介解析

1.课前微课录制媒介解析。微课视频的录制,需要依据授课内容全方位设计如何展开。本微课视频主要通过Flas构建苏轼的人生经历,加之趣味幽默语言配音使微课视频更具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期加工,运用了多款编辑制作软件,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AU音频降噪、ArctimePro跨平台字幕软件。如今,全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微课录制专用教室,根据所需随时切换场景,减轻了后期编辑制作的工作量。2.课堂知识教学媒介解析。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一体机有较强的云端记忆储存功能,依据往日同学习题练习易错点的汇总,能够对此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检测。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知识点教学效率。VR虚拟机、3D+720°全景图画①是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以便真实的带学生体验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环境描写,置身于景,领悟作者情思。例如本课采用“明月”、“江水”动态变化过程,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后蕴含的哲学思辨。3.课下拓展巩固媒介解析。随着学习任务量的增加,课下辅导的有效落实也至关重要,完善课下教学,加强家校联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再次运用QQ虚拟社交区平台,通过课上所悟苏轼精神境界,匿名交流分享对自我人生精神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吐露欣赏,促使知识的内化。同时智慧教育一体机的运用,家长端随时能收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引导。

二.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案例

现以部编版必修一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一赋《赤壁赋》与全媒体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做以解析,教案设计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三.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评析

现对以上苏轼词赋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具体分析。首先,课前预习。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文字呈现的形式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方式。在此,采用了Flas的制作,将苏轼一生重要的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加之滑稽幽默的语言重中之重介绍苏轼创作这两首词赋时的所处之况。并将此段视频放在课前预习部分,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视听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苏轼经历的有效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整体感知。作为复习课,涉及对词赋重点字词的巩固学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全媒体教育中的智慧一体机,将上次云记忆中每位同学的易错点进行检测巩固,使知识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巩固复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实践调查,强化巩固易错点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实效,所以,此环节借助智慧教学一体机的云记忆储备平台将有针对性的突破每位学生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点学习效果。另外,课堂教学。通过在线拓展儒释道思想的视频和苏轼儿时读书资料考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同时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情境展开教学,将上阙所绘万里长江壮美景象通过VR、3D之景展示给学生。在此景下,讲解英俊豪杰的战绩故事,便较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理解此时的爱国之情。随时引导学生化身苏轼未能建功立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照,忧愁思绪便油然而生。而在《赤壁赋》的教学中,则更偏向哲理性,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江水”、“明月”所蕴藉的哲理思辨。采用全媒体教育媒介,形象演示江水虽一直流逝但终究未曾减少,明月虽阴晴圆缺,但终究是那轮明月的虚拟实验。于此理解,在化解难点字词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形象化的理解自然万物“变与不变”之理。想必同时优化了传统逐句翻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意。

最后,巩固拓展。通过对两篇词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对比其中的异同。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家思想的雄壮豪情,于《赤壁赋》中的佛道思想的深沉蕴藉,“外儒内道”便是两者相通之处。课下便布置了借苏轼人生精神境界在班级群内匿名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借助QQ等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展开一方面化解了同学间平日交流分享“碍于面子”的局限;另一方面节省了课上时间,在课下娱乐之时也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身边的大众传媒,减少学生上网无效时间,增加虚拟社区学习交流时间,让无时无地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在本课例苏轼词赋的教学中,启发我们可接触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例如:720°全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切入点,同时能活泛同学们的思维。其次,从学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在领悟传统文化古韵文化知识中,不失古文韵味也不乏现代的时代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的看法。最后,无论本课词赋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学生将所悟的诗人思想情感内化于自身成长是每堂课的最高境界,全媒体教育媒介则可有效辅助学生将优秀精神文化内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媒介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纵观本堂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的探究,在变革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明确了全媒体视域下指引教学居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同时是指导今后语文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途径。理性审视全媒体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优势之处显而易见,激发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拓宽视野等。学生高效领悟苏轼雄壮之心,佛道超脱境界。但也存有局限性,教育政策、经济水平的不同,学生对于互联网合理使用的自控自辨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均衡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问题丞待完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合理适度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激发同学们注意力兴趣的基础上,深化所教授知识内涵性引导。全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媒介的使用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化,品味其内涵,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LeslieMoller,JasonBondHuett.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前景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3]邬雪洁.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2篇

语文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过程,许多知识的学习要相互贯通,在不断的融通中慢慢掌握积累并有所发现。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某个知识点,我们可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扩充和拓展。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到重点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要注意联类引申,以学过的句子为例分析它的具体情况,印象深刻。老师可以提出例句,让学生自己补充更多的例子,做到举一反三。如讲解《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这一句,“左迁”是指贬官。文言文中经常遇到关于官职升迁及任免的情况,由此可以顺便将这一类词“拜、除、拔、擢、征、陟、谪、辟、迁”等作一个介绍。并可由汉代的征辟制引出古代的官制,及开科取士等,适当讲讲。这样的迁移既积累了相关知识,又会激起学生探索更多知识的兴趣,而且在学习相关的传记文章时也就不会出现盲点了。

中国文学史中的优秀篇目是非常多的,选入课本的毕竟有限。犹如四大名著,整个初中加高中阶段,也仅有数篇节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将与文本有关的知识有机地融于课堂,提高课堂的容量和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可以采用此法。例如在讲解《短歌行》时,可以结合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了解曹操诗歌的风格。结合《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描写以及苏轼《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论述的气势,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那么这首诗的内涵就显而易见了。长期进行这样有意识的穿插迁移,会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积累越来越丰厚,观点越来越深刻。

有益有趣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总是富有吸引力的,初中生也不例外,相机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兴味盎然,而且还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增加储备。如学习《窦娥冤》节选时,可迁移介绍明传记的《金锁记》,对两剧的不同结局做一比较,明确大团圆的结局固然人人盼望,但就主题的战斗性来说,还是《窦娥冤》的悲剧结局更胜一筹。 这样一来,举一反三,使积累更丰厚,写起作文来就不致于捉襟见肘了。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3篇

邻居家的大人们看到他,都摇头叹息:“这孩子真可怜。”这样的怜悯,在他心里,烙下一条一条深深的印迹,让他自卑。他听见人们窃窃私语,说这孩子废了,上学还有什么用。他听见父母深夜的叹息,零落如花瓣般,一瓣一瓣,疼痛地飘落。

父母试着跟他商量:“要不,咱不上学了吧?”

他紧咬着嘴唇,执拗地不肯点头。他想,他不能放弃,他喜欢上学,喜欢数学书上那一道道解析几何题;喜欢语文书上东坡的《赤壁赋》;喜欢历史书上的秦王一统天下……更重要的是,他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要上大学,他要学医,以后可以医治更多像他一样患眼疾的人。

书,继续念下来了。课堂上,他只能通过耳朵听,然后默记,因为他根本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看书则必须借助放大镜,一行一行,颇为吃力。纵使如此,他仍不放过书上每一个知识点,别人轻松就能学完的东西,他须花上5倍甚至10倍的精力和时间。他像只折了翅的鸟,或许再也飞不上高高的蓝天,可向往的心,不肯死去。他努力撑开自己受伤的翅膀,作飞翔的姿势。

于是,在教室里,在图书馆,在阅览室,在操场边,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瘦弱的男孩,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捧着书,像只沙漠里的鸵鸟,使劲伸长脖颈,恨不得把头埋到书里面―他在阅读。这样的画面,打动了他的同学,他们不出声地站在远处看他,看得眼睛湿润。每个人的身上,仿佛都被一种力量穿透,又被覆盖着。他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投入到各自的学习中去。

高考结束后,他几乎失明了。世界在他的眼前,只是一团蒙的光。然而,他却以总分超过本科线10分的好成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他所在的那个班,无一人落榜,全都上了大学,创下了那所中学从未有过的奇迹。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4篇

面对中职生语文基础和习惯都处于劣势的情况,如果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呢?我以为,根本还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自由选择方法

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学习方法的介绍,但以前使用的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四册教材分别有八个学习方法的知识专题,比如查辞书、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绘图表、加圈点、作批注、写心得等。这些学习方法,我认为对学生非常有好处,于是在学生刚进学校时,或者第一册开始教学之前,把以前旧版教材的这些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所了解并选择。

中职生从初中毕业后,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应该不同程度地接触过这些方法,在中职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这些学习方法做系统的了解,强化性地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前让学生接触旧版四册教材上的八种学习方法,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有效渗透,让学生自由选择,对某一种或几种方法有所侧重,是完全可行的。之后再随着新版教材的教学进度和文体特点,分册重点强化、提高。这种提前接触、分册强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有目标、有追求,而不是盲目,没有重点。

二、坚持一日常规

提供方法让学生接触、了解后,把对这些方法的自由选择、运用纳入语文教学的一日常规的要求之中,就是要求学生在每天的语文学习中,自由地尝试、选择运用。通过每天的学习,让学生频繁接触、试用这些方法,自由感受各种学习方法的优点,独立去摸索、领悟、细化,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特点来调整、创新。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也是围绕字词句篇展开的,与普通高中稍加不同的,就是要结合中职生的培养需要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我要求学生每天争取从字词句方面积累,个数不限,也许今天只有字词,没有句子,也许明天只有句子,没有字词,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每天有相关的积累就行。很明显,学生在字词的积累中,就要用到查辞书、制卡片的方法。为便于积累,不容易丢失,我建议学生把笔记本的某部分纸张设计成卡片的样式,专门收集。将教材或课外阅读中碰到的好句子摘抄下来,用彩笔加圈点,或者作批注,或者简洁地写写阅读心得,这也是鉴赏能力的自由训练。

每天坚持,自然容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知识的增进中掌握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中提高效率,互相促进,学生感受到了方法的好处,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有了信心、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三、课文分析实践

如果说前面是由学生对学习方法自己摸索扑腾的话,那么这里的课文分析实践,就是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对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做精细化的感悟。教师通过将学习方法用于新版教材的示范分析,引导学生剖析课文,走入文章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学会灵活地运用方法,高效地理解篇章,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如《赤壁战》《赤壁赋》《长亭送别》等文言文的教学,在疏通词句时,对生难字词、重点句式等,自然少不了加圈点、作批注的方法;阶段学习完成后,最好再投影、示范,通过制卡片来对活用、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当然,掌握这些知识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写心得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思想内容,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层次结构的梳理,列提纲,沟通文章的前后关联,然后才能深入发掘。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 文言文 学习方法

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即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应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揣摩、判断,并注意课上老师的讲解、说明。“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学习,无疑事半功倍。而课后复习则应注意归纳、积累。同学可以侧重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以期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知识理解。

两点建议:1、必须依托相应例句,以免知识点成为无本之木;2、尽量自己动手整理(可以参考、对照,但非依赖、照抄教辅,尽管其可能一应俱全),避免放开教辅就寸步难行。同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完成一定练习使知识点得以进一步落实。

二、强化熟读成诵

1、背诵时应遵循的原则

1)化“长”为“短”。

即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2)读懂文意。

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诗的意义是浑然不知的。背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对文章中的每一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

3)限时抢记,多次巩固。

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2、文言文背诵的方法

1)首字提示法。

学生背诵时常会碰到背到一个地方时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鉴于此,可用“首字提示法”来背诵,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还有“注释提示法”,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当然,像《离骚》这样的,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此方法。

2)翻译还原法。

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

3)边读边译法。

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这时可以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三、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达”,即文字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三是要做到“雅”,指文句流畅,具有文采,准确、鲜明、生动。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结构分析;句型归纳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和现代汉语语法构成不同,导致同学们理解、记忆相对比较困难。据调查,同学们普遍感觉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一词多用,难以详细把握,考试常常丢分。确实,虚词是学文言文躲不开的一道坎,然而它又不像实词那样有具体的指向和意义,它们在句子中或者起到一定的粘合、转折、语气缓冲等作用,或者就只是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总的来说,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用法各异,如不能以合理的方法给同学们捋顺和指导,他们可能就无法找到掌握文言虚词理解和运用的方法。所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用法不同,来引导同学们进行文言虚词归纳和理解,确切的语境中逐步体会虚词的意义和功能,这样才能对文言虚词形成系统的认知。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教学经验对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虚词进行几点分析和讨论。

一、对称推理法

文言文比较优美,其中的对偶和骈句比较常见,这样的句子上下意思表达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上下句相互推理其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和坡《前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两个例句都是对偶骈句,句型结构意义,处于相同语法结构位置上的“以”与“而”都是连词起到表达修饰的作用。还有一种虽然不是在对偶句中,但是虚词两边都是意思相似的名词或动词,这样才也是起到连词作用。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其中的“而”就是连接“六跪”和“二螯”……由此可见,文言虚词学习单拆开来让同学们死记每个词的意义,要能有效引入具体的语句情境进行分析。虚词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离开具体的语境它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因此,虚词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例句语境来对虚词进行条理的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体悟语境,摸索规律,逐渐养成观察和分析的良好习惯,进而对虚词有更为明确地认识。

二、结合语法模式分析

文言文和现行的白话文语法结构不同,而虚词往往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起着特定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法分析来认知虚词的对应意义。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平时就引导同学们积累文言特定句式,进而指导大家归纳出特定的文言虚词模型句式。这样一来,在以后遇到类似结构的语句时,就能很好地分析和理解其中文言虚词的作用了。

1.同词异意归纳

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虚词是18个,但是这18个虚词各自在不同的句子里又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详细掌握,我们可以抓住某个词,从横向例句它在不同语句中的用法,进而一一分析其作用。

就拿上文提到的“而”字来说。“蟹六跪而二螯”这样的句型中标连接并列;但是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是表递进关系;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句子中就表示承接关系;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转折关系……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同学们举出例子,然后引导他们针对每一种情况举出类似例子并加以分析。这样以来虚词固然散漫,但是只要我们抓住语法这个框架就能让同学们掌握分析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这样就能生成知识脉络进而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脉络,提升理解能力。

2.虚词特定句型归纳

文言文定的语言结构比较常见,而虚词往往充当重要作用。所以,要想让孩子们系统地掌握就得挠锓结构上进行概括性分析,这样同学们才能在以后看到虚词在句式中的位置就能判断虚词的意义。

我们常用虚词来表示的语句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其中倒装句子还分为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这些句子的特殊结构形式往往与虚词的用法存在关联。例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这句话省略了主语,“久”是个时间词,作谓语的补语,而补语之后的“之”就是句子中可有可无的存在了,因此可以通过句子结构的划分来确定,这句话之中的“之”字可以不译。再如,虚词在句子中作宾语前置的标识:如,“是”(如“马首是瞻”),“之”(如“夫晋,何厌之有?”)等。文言文别常见类似的句子,我们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理解虚词的意义和句子的含义,类似的句型有:唯利是图、如何是好;何陋之有,何罪之有……

从这些语言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虚词的用法总结和教学,教师必须要借助句子结构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进行句子结构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虚词理解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文言文的其它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虚词功能。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策略

一、引言

初中历史属于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知历史发展规律、了解民族兴衰与发展、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丰富学生智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现实性问题,这种“困境”的存在,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偏低。基于此,在认知其困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备发展性的应对策略,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实现其教育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实困境的理性分析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科重视程度低。无论是学生或老师,其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没有真正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教师在教师中重点介绍易考内容,缺乏对历史学科本身的介绍与梳理,没有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多认为历史学科不重要,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其二,应试教育影响仍较为突出。虽然当前进行了一定的教育体制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影响仍十分突出。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只能针对课本内相关知识作介绍,缺乏拓展与延伸,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第一要务;其三,教学与实际脱节。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仅对教材内容作相关介绍,没有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其四,教学方式落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的认识,教学活动不具备差异性与针对性。且教学方式十分单一,缺乏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破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发展性策略路径分析

在理性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基础上,为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学科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史实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了解民族发展历程,掌握一定的历史思维,从而完善学生历史观。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历史学科不重要的思维,积极做好课程内容安排与设计。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历史学科体系,打破以课本为局限的教学安排,提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如在讲述三国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引入语文课程中的《赤壁赋》,通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完善学科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2.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应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够极大提高课程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因历史学科存在着大量知识需要记忆,但分散的知识点与发展轴线很难被学生掌握,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印象,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如在讲述《中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切感知历史,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多媒体应用需要与历史课程进行充分结合,把握历史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其学习效率。

3.创新教学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此,教师需要切实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师方式,并充分调查与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具备针对性与差异性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方式,以互补性为原则进行小组划分,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也可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调查相关历史文献等,突破教室空间局限。也可采取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来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应创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摒弃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与课堂表现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切实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历史观塑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理性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存在着较多困境性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为实现历史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出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学科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创新教学策略等发展性对策,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6):168-168.

[2]官雄文.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以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需要[J].新课程・中旬,2015,(6):212-212.

赤壁赋知识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板块复习策略

高考语文的考查是非常具有条理性的,其考查的内容也是将一个个的内容板块进行了区分。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复习的时候完全可以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对语文的复习进行一个板块的划分,有目的地对有关的内容进行专项复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题复习。下面笔者将就几个专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多种方法搞好诗歌复习

1. 借助练字做好背诵工作

高中课本中的选录的不少诗歌是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背诵的。背诵的目的一是应对默写题,二则是要让学生在进行背诵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也为了减轻重压之下学生的负担,并且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书写卷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定期练字,抄写的对象就是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诗歌选文。这样通过抄写,学生的卷面书写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学生借助写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出诗词,更关键地是能够准确地无误地进行书写。

例如,通过练字,学生就能够牢固记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臧否”不是“藏否”。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进行写字训练,看似非常简单的一项作业,但是,却对学生非常有利,首先,通过练字,可以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给改卷老师一个好的书面印象,其次,可以通过练字让学生懂得诗词句子的正确书写方法。因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执笔忘字,只懂得怎么念,但是写不对词语。所以,通过练字,可以一举两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诵读和感悟相结合

让学生记牢诗词是重要的一点,同时在复习之中,进行古诗词的学习还是要注重诵读,并且将诵读和感悟结合起来进行复习。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起学生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接触到诗词的短时间内找到诗词的答题情感方向。

例如,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歌进行复习鉴赏,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次对诗歌进行诵读并且把自己重新诵读的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1:这首诗歌是一首送别友人之作,开篇点出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借助望这一个字眼表现出友人以后离自己很远。

学生2:这首诗歌写得最好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表达出作者以后和友人虽然要分隔两地,但是两人之间的友情会让两个人感觉到再远的距离都如同邻居一般一起生活着。

学生3:这首诗歌情感组后的升华是最后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诗歌在最后形象而生动地将我和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出来了。

所以将已经学习过的诗歌进行重新的复习,就是在“炒冷饭”。但是“冷饭”也要“炒”出新意,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新的想法就是成功的。

二、各个击破做好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是高中语文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的教学上。那么复习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如何开展呢?与平时又有何不同呢?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之中会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感悟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之上,而在复习阶段则应该要抓住关键的字词的释义和特殊的句式的运用。做好这些工作后,学生在面对高考卷中的文言文及相关题型时才会充满信心并且能够轻松完成有关的解答。

例如,在复习阶段,可以将具有某种关联性的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好比《劝学》《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这几篇就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复习。在复习之中,首先是要将这些篇目中出现的关键读音牢固,如:木直中(zhònɡ)绳、锲(qiè)而不舍等。其次,是要将这些篇目中出现的多义词进行归纳性总结,如“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最后是要将重要的虚词的用法搞懂,如“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最后,就是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的句式的用法要搞明白,如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逐点突破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完成好文言文的复习任务,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有效贯通诗文复习

在此处,我们讲到的都是将诗词和文言文的复习进行细化的板块复习。其实知识与知识之间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小板块进行合并的联合复习,并且培养起学生联系地看待问题的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掌握好局部的基础上做好整体的全局复习工作。

将这两者进行有效地贯通主要是要注意找寻这两者的共同点,或者是进行到某一个地方的复习时有效地合理联系。例如:复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宋词中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可以及时地把《廉颇蔺相如传》这篇文章联系起来开展复习教学。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词引出用典进而引出《廉颇蔺相如传》这篇古文的复习,这样就能有效地贯通相关知识点,并激活学生的思维。

进行高中语文的复习,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有一种全部下的部分意识,并且掌握联系地对待知识点的一种态度。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更轻松地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毛建铭.古诗词复习方法例谈[J].中文教育·文学教育,2011(6).

[2]郑小芳.审美性教学在高中语文复习课中的运用探究[J].现代

阅读,2011(2).

[3]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