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职业认知

会计职业认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职业认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商;会计职业道德;德商教育

近年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从最初单一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较好的执业能力发展到现在必须兼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种执业要求的转变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德商教育应用于会计领域正是为了创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满足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的需求。

一、德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德商的概念

德商(Moral Quotient,缩写为MQ)理念源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继智商、情商后被人类所认可的又一智慧商数。道格・莱尼克与弗雷德・基尔(2005)在《德商:提高业绩,加强领导》一书中对德商做出了定义,即“一种精神和智力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人类如何将诸如正直、责任感、同情心和宽恕等人类普遍适用的一些原则应用于个人的价值观、目标和行动之中”。2011年,布鲁斯・温斯坦在其出版的《德商:比情商和智商都重要》一书中将德商阐释为五种原则,即不造成伤害,事情变得美好,尊重他人,公平和友爱。由此可以看出,德商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智慧形式,对人的事业与人生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导引作用。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德商的界定并未达成统一共识,故笔者认为德商是一种基于人类道德认知基础,反映人类道德修养水平并指导人类社会行为的能力。人的德商水平能反映出其对社会普遍道德现象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是其内心对社会公认道德的一种认同程度。所以,德商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造就符合社会公认德行品质人才的方式。

(二)德商、智商与情商

人类对德商的认知时间虽晚于智商和情商,但对其重视程度却高于智商与情商。智商作为一种逻辑型的理性思维主宰着人的智力水平,情商作为一种联想型的情感思维主宰着人的情绪变化,而德商则作为一种内化型的自律思维约束着人的社会行为。如果说智商决定了一个人能否生存于世,那么情商就决定了这个人在世生存时所能发展的空间,而德商则决定其被社会德性尺度所认可的程度。若智商和情商是推动人驶向成功的快车,那么德商就是这辆快车的方向盘。从智商到情商再到德商的认知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从追求最基本的生存目标,辗转到谋求高层次的生活目标,直到探求深层次的社会目标。这种诉求变化的过程正是人类认知与发展水平更进一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更加进步的展现。

(三)德商教育的重要性

德商主要通过人的道德品质和德行修养来体现,它将引导人塑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因而德商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教育,这种教育能够使人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正义感,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公认德性的要求。因此,对人才进行德商教育是时下的必行之举。德商教育的重要性可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德商教育使人收获“内在利益”。所谓的“内在利益”就是指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诸如诚实、勇敢、正义等品格。这种“内在利益”在本质上应归属于一种对善的美好追求,而这种对善的孜孜以求正符合了我国传统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朴素思想。由人对善的追求而不断收获“内在利益”,从而积累德性以提升自身的德商水平,最终使人成为秉持正确价值观和独立自我意识的完善的人。另一方面,德商教育使人在“德”与“利”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朴素传统观念,但现今社会物欲横流,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利益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德性自律作为约束,人很容易就会向利益倾斜。一旦出现这种背德择利的行为,人生的前行方向就会偏离正确的航线。因此,必须通过德商教育使人时刻以德性为自律,使自身无论处于何种道德冲突中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二、会计职业道德内涵与危机成因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者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的职业道德一般通过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等方面得以表现。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评价会计工作者是否合格的准绳,更是其职业素质的本质性体现。面对时下社会上的“诚信会计”危机,企业从保证其合法权益与经济利益的目的出发而对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要求是必然之举,而社会各界也应当对会计职业道德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会计职业道德危机及其成因

当前我国会计的职业道德已出现危机,而这些危机集中表现为部分会计从业者为了一时之利、一己之私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和执业精神的错误行径。这些行为主要表现为篡改、伪造财务数据躲避审计、税务检查,泄露企业财务机密换取个人私利,漠视或协助上层管理者隐匿财务资金等等。对于会计行业的这些职业道德危机,究其内在根由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会计从业者的自律意识薄弱。会计从业者的自律意识缺位问题已是老生常谈,鉴于“金钱至上”理念的回流,会计的价值观与利益观都发生了变化。当会计从业者每天面对的都是掘利逐益的画面时,许多人便放松、甚至是放弃了自律意识。由于会计从业者不能通过自律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致使自身的职业道德持续走向脱轨,最终滑向“”深渊。第二,会计从业者缺少正规的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尽管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对已就业的会计人才其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与培养上却有所放松。此外,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也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故此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第三,会计从业者缺少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在本质上只是一种道德约束而非法律约束,因此并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强制性。而且目前的会计从业者中文化程度与业务素质不高的人依然不在少数,这类人群非常容易无视会计职业道德约束,部分人甚至认为即便违背了职业道德但只要不踩到法律“底线”也无可厚非。

此外,从外部分析原因,会计职业道德危机的出现也是由于缺乏对会计人员完备的监管。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依然薄弱,组织结构也并不健全,所以会计监督的实施仍然较为困难。而且现存的监管体系中,部分监管部门不能依法依则办事,甚至掺杂个人因素进行人为干预,降低了监督的严肃性,导致监督弱化,为会计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还存在缺乏可行性的问题。对会计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测评时,要求综合服务对象测评与自我测评两方面的结果,而这种测评方式存在着难以取得客观公正评判结果的弊端,因此可行性不高。

三、德商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

(一)德商教育对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会计从业者进行必要的德商教育对提升其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方面,德商教育有助于纠正会计从业者道德认知知行脱节的问题。德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使人置身于德性约束之中,但这种约束并非严苛的限制,而是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自然内化成人的自律意识。客观而言,目前的会计从业者中并不缺少职业道德认知较高的人才,但是这部分从业者却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恰恰会导致和缺少职业道德一样的结果。因此,对会计从业者,特别是存在这类问题的从业者进行必要的德商教育有助于促进其德性的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德商教育有助于会计从业者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活于世的意义主要是由其对价值观的选择来决定的。目前社会上充斥的各种价值观念,非常容易使会计从业者产生迷茫。如果不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会有职业道德缺位的问题更会引发人生道德危机。因此,对会计从业者进行德商教育,培养其价值选择的能力,使其在道德困境与冲突中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会计从业者德商水平的方法

提高会计从业者的德商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强化会计从业者对人性价值的认识。德商从本质上始于人类的智慧,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S多深刻的道理与博大的智慧,如果能从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入手,不仅可以使会计从业者重建其对高尚德行情操的理解,更能促进其对自我价值产生新认知。在重视物质与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文化精髓中对道德与自我的追求,正是一种统一自我与社会的和谐追求。当会计从业者的自我与社会认知实现统一时,个人价值也会同社会价值相协调,从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时刻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二是培养人文关怀,使会计从业者以追求人的真善美为目标,减少其对外在利益的过度重视。德商从本质上说属于一种助人获得真善美这类内在利益的能力,但是内在利益的获得有时是以损耗、甚至时牺牲外部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德商教育应当脱离冰冷的伦理道德说教,而是回归人文、回归生活。当德商教育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变成一种生活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时,才能真正使会计从业者形成正确的利益追求理念,富于社会公德心与责任心,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达到德商教育的根本目的。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01-02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家总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题词表明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并且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只是机械地讲授法律、法规。

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 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当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意识、管理知识薄弱缺乏决策组织能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但多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离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

由上可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管理素质教育偏向理论性知识介绍,忽视实践训练,使得理论教学显得空白虚无,影响了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需要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亲历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和领悟的教学形式。

通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可以训练和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轻松愉快、体验提高、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群体中激发智慧,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习得管理知识和能力,锻炼脑力,极大地提高管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达到“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旨在训练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个人层面:通过激发潜能、调适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2)团队层面: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培养冲突协调能力。(3)专业层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置以下训练项目(见表1),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与认知能力。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感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2)个人意志与潜能。通过一些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4)冲突协调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冲突情景和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交流与辨析,达成一致目标。(5)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快速组织和决策能力。

表1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项目明细表

注:①要求学生先修“管理学”、“基础会计”课程,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②教师可根据拟安排的训练项目自编“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师和学生手册,规范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要求;③训练最好集中于一周内完成,时间可以安排在在大二暑假开始一周或结束一周;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缺乏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项目,并按照学生情况、场地情况及天气情况做灵活调整。

(三)实施程序

1.训练流程。(1)分组体验。对于每一个训练项目,由教师先讲解规则,并提供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学生分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并将感受随时记录于感悟条或感悟日志上。学生获得感受并对感受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自我认识形成观念和能力。由于这样的感受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2)分组反思。分组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和不足、团队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以及对多种不同的感受、认知和情感的讨论、分析和比较,形成对事物的新的认识。(3)组间分享。经过分组反思后,各个小组将组内成员的感受和见解进行整合汇总,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与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师在分组反思和组间分享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种潜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体验过程和产生的认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享,进行合理的总结,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相关特点和理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基本要求。(1)本训练是一种亲身体验式训练,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训练规则,全程参加,全身心投入。(2)训练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内人数过多会造成学生参与度下降以及教师观察不足等问题。建议每组以8―10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人。(3)教师指导内容:监督学生活动过程;对学生活动做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依据所做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学生的训练感悟日志,并与学生进行必要沟通。(4)训练的主训教师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以及顺序。(5)训练项目后的讨论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中进行。一般每两个小组需要配备一间有活动桌椅的30人教室。

3.注意事项。(1)该训练为集中封闭式训练,由每个教师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全程参加。由于训练强度极大,身体不适或体能较弱的学生和教师不宜参加。(2)训练项目需采用一些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训练器材需定期维修或更新。(3)有些训练项目(比如穿越电网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针,明确安全操作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实现安全监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过规定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对其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为30:30:40。

参考文献:

[1]邱吉福,高绍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会计学历

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财经,2005,(4).

[2]李广平.基于职业导向的拓展训练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

用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汪永兰.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J].商业会计,2011,(36).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专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285-03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涵盖了敬业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等内容。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一)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在课时的安排上,各校的差异也较大:如法制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两个学期,周课时为4,而有的开设一学期,周课时为2;又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多的共安排60课时,少的仅在考前安排几次集中辅导(不足20课时)。

(二)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二、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特别是廉洁自律观念)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二)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陈列学生作品、奖状等),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由于现在还未从事会计工作,“做假账”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离自己还很远。

(四)教学形式陈旧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收,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三、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讲诚信、高技能、精业务”的要求,并以“讲诚信”为首要目标,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校内实训设施改造成模拟会计工作的专业场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诚信档案;班费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平时开展的活动中加入会计元素,如举行会计技能大赛、设置模拟法庭、艺术节安排会计小品、对优秀毕业生进行校园电台访谈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五)改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和会计专题辩论,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去。教师应广泛调查搜集资料,设计一些含有道德困境的案例(如怎样辨别税务筹划和避税、如何恰当地进行检举揭发等),通过学生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最终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使学生掌握一些思考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以发展其职业道德思维,提高职业道德能力。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佳培育期。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法守法,在就业前就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

[4]王妍.浅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实现途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标准愈发严谨。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具备较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对经济秩序乃至财经法规的执行与维护具有较大的影响。高校成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会计专业教学而言,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还需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提高法律理念,建立坚定正确的目标,打造高品质的人才。

一、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定不正确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构成良好的教学系统,大多数高校财会专业在课程体系中,课程设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未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未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位置摆正,从而没有将其归成正式的课程进行讲解,不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大多数高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依旧沿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用的教材,内容偏向法律、法规方面,忽视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真实案例,令教学不符合实际。诸多高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过于注重学习法律法规,并未正确指导会计职业道德。

(二)老师不够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高校在会计专业方面大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老师通常也仅注重传授专业课程,往往会忽略传导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逐步递进的过程,由于老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忽略,从而并未将职业道德教育一直融汇于相应的教学当中,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不够注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大多源自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当中。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偏向应试教育,仅仅刻板地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应准则,而未考量准则涵盖的具体内容。诸多学生将会计职业道德当作乏味的说教,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涵盖的问题并不具有较强的思考动机。所以,学生通常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死板背诵的内容,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欠缺创新

在传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当中,仅通过机械的方式传授法律、法规。实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为了让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依照会计职业道德执行,以此判断会计职业,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是在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当中,并未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乃至不具备必备的案例教学。大多数学生均欠缺会计从业实践意识与风险意识,对学生未来的从业过程十分不利。

二、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添加职业道德内容

高校需要针对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的情况,创建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以此打造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应当与生活及课堂相融合。将会计职业道德与财务成本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相融合,将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延伸至课外,并且可以举办一些专家讲座或经验交流等有意义的活动,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强化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具有为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义务,所以,老师必须自身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才可以为学生进行传教,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敬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当持续创新并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不可一直重复教学方式。在当前时期,诸多高校老师均会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的方式令专业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处于职业道德的方向阐述理论化专业知识成为当前有效的一种方法。高校应当持续培训会计教师,不断强化教师的教学方式监督与审核,以此提升教师的总体水准。

(三)增加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课程的课时

职业道德课程在当前一些高校中归于公共课程,并未针对会计专业设定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所以在高校中应当将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归入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当中。对将要走向社会的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只有在教学中接受了充分的职业道德培训,才能够在社会中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不会受到违法事件的蛊惑,通过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处理问题。

(四)强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培养

生活与理论始终存在距离。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实践,仅通过他人的经验并不足以在社会中立足,无法在权利、利益、道德底线中进行选择,只有在亲自感受后才可以感受得到。因此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遇,让学生积攒到丰富的社会经验。比如高校可以和各大企业乃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尽早感受到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所在。会计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寒暑假去企事业为自己获得实习的机会,为未来迈向社会做好铺垫。企业通常更加注重拥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准给予提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并未注重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在提升职业道德方面为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真正注重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够处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当的问题,并且才可以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参考文献:

[1]郭盼红.浅谈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82-83.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 建议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掩盖不了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国际到国内的一些典型事件,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比会计职业技术更为重要。当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不够规范。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达到职业犯罪程度。各种会计违法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在源头上杜绝各种违法,会计类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谈谈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职业道德学习

会计专业虽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学习的目的仍然是围绕考证。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就达到效果 所以需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时,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原则一般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真正领会,甚至会反感。教师在讲授会计课程时有意识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这是培育学生快速思维的有效形式。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主要围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会计从业资格的班级时,针对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岗前培训”,因此选择的案例侧重于会计未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些案例除了涉及道德决策外,少不了涉及会计学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研讨不仅能使自己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怎样的决策,而且还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了已学过的会计知识,并且使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得到灵活运用。二是要对案例内容作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而且还要尽力收集其他辅助教学材料,如各类专业性报刊上有关论文、观点等。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使学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了道德观念。

四、重视会计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

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教师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为将来走人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不仅是会计专业技能上的良好素质,还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6篇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会计人员对自己职业行为的对照准绳和衡量标准,是确保尽职履责、遵规守法的行为底线。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准则体系尚未建立独立的会计道德准则。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职业道德作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树立良好职业品质、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律、实事求是、保守秘密等8条,是最权威、最全面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成为目前最通行的版本。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随着会计这种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也不断丰富、深化。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素质低下。会计工作服务于组织的经营发展,并应遵循国家统一的财经规定、会计制度和准则,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根据组织业务状况和会计管理制度的变化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但是,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责任心和求知欲较差,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新知识和新法规,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忽视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工作方法得不到改进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组织对会计职能的需要。 

(二)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一些会计人员不熟悉法律法规,会计法制意识较差,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认知度低,重业务技能轻法规学习,尤其是基层会计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低。还有一些会计人员为达到财务操纵的目标而不择手段,投机取巧、钻政策空子。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法制尚不健全,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惩戒问责手段较少,会计人员违法操作的成本低,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理念不够深入。 

(三)违反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会计岗位与金钱财物接触多,涉及经济利益较复杂,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选择方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会计人员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标准下降,经济利益追求超越了道德规范约束,将个人、小团伙利益放在了公众、全局利益之前,将短期收益放在了长期发展之前,以“技术处理”的方式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会计伪造。职业道德严重失范,不仅使组织和会计人员面临法律风险,也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可靠,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四)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大多数组织中的财务部门属于支持性、服务性职能部门,会计人员的任职、晋升、绩效由组织管理者决定,没有独立执业地位,部分组织管理者为达成财务数字目标,授意、要求会计人员篡改数据甚至做假账,而这种不利的从业环境和压力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考虑,顺应“长官意志”,违背规范要求,客观上助长了职业道德水准的滑坡。 

三、影响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组织文化及价值观。组织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选择长期稳健还是追求短期利益,倾向于诚实守信还是投机钻营,重视口碑形象还是物质实惠等,体现在其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上,是要求依法办事还是默许、纵容会计造假,是尊重会计岗位的客观独立性还是控制支配会计信息结果,直接影响了一个组织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二)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如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求、法规与责任、风险点与警示案例,明确会计职业道德危机的处置与报告路径等。完备的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是持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操守观念、提升行为合规性的重要途径。 

(三)组织内部控制状况。合理的内控制度能够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分工科学,相互制衡,避免管理和机制上的漏洞,减少会计作弊或贪污腐化、盗窃挪用的可能。对会计职能的内控方式通常包括信息质量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凭证控制、审计控制等,此外,当企业财务行为和经营活动与会计法规制度相抵触时,应有明确的内控措施确保依法办事。 

(四)外部监督力度和有效性。外部监督力量来源于政府监管单位、行业自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强大有效、高权威性的外部监督力量往往倒逼企业规范自身会计行为,自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反之,外部监督力量不足意味着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缺少支持,违规成本低,容易助长投机心理和造假行为。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在会计从业资格类考试或入职考试中加大对职业道德知识的考察,以此引导会计人员主动学习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相关法规要求,增强合规意识。二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行为示范的方式,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讲求原则,不做假账”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7篇

1、大学会计教育没有重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指的是从事与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在面对情况不确定的时候,可以根据会计职业规范和本身的职业素养,对所不确定的情况认真分析、合理判断、正确选择和做出最后决策的能力。从我国会计发展以来,与会计工作相关制度让会计人员几乎没有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如果在有会计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会计能力有限等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很多会计人员照猫画虎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发生环境改变的话,举例来说会计相关法律规范更加愈来愈灵活,会计从业工作人员所承担的会计职能更加广泛,再加上会计工作环境不确定等等情况,就会有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变得无法适应。传统大学会计教学方法大都忽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培养。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大都以教师讲课为中心,把教课本作为主要教辅工具。很大一部分大学会计教师一节一节的按照课本设置讲授会计知识,按照这种课程展开方式,有部分学生直到会计课程结束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有一个关于会计课程的总体概念。这种会计教育方式虽然在移动程度上让学生掌握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却是却造成了学生不会应用这些知识的局面,还是教学中忽视实践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大学课程对在会计课程的安排中,会计理论知识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容易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学生学会了学好了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的方法。但在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越开越复杂的企业会计问题方面的问题时仍有不足之处。

2、大学会计教育没有充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据调查,我国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的情况比较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关。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呢?这就需要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实现。现今,在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薄弱环节。很多大学高校几乎都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使得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严重缺乏认识。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较低,这于大学是否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会计很有必要在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是,在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尚没有开展系统全面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二、针对大学会计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适度改变大学会计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针对大学会计教育没有重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问题,各个大学可以采用适度改变大学会计教育方式的措施。大学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展开案例分析教学过程,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会计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资料,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共同 进步。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全面的案例分析资料准备,指导查阅一系列必要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准备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应当适度加深大学课程中现有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讲授一般性会计原理、理论,也要尽最大可能给学生讲解各个会计问题中体现的经济会计理念等等一系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会计问题没有一套固定的答案,只能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最妥善的方案。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的知识层面,在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中,更深一步的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达到知识融汇贯通的效果。同时,在高校进行会计教学时,会计教师还应当增加企业调查等实践训练内容,增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能力。

2、大学会计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准则

一、问题的提出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对很多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和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需要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等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做出恰当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变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普遍不高,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经常出现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现象,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针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本文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为研究对象,了解实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以期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较早,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丰富但比较零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在1985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名为“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该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首次对职业判断的质量以及缺乏引导等方面予以关注。此外,近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成果有:michael gibbins在1984年应用人、动因和责任3个组成要素模型研究职业判断过程中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心理。齐曼尔和瓦茨研究了职业判断的动机,他们认为影响企业会计选择(会计判断的一个方面)的因素有3个: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robert libby和marlys gascho lipe研究了执行判断任务时的认知过程如何决定与绩效有关的货币性激励。libby和luft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在会计环境中的决定因素是能力、知识、环境和动机。

我国理论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也不多。我国最早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被认为是在“两则两制”之后出现的。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更多具体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布,经济环境变化,会计职业判断随之被提倡、运用和研究,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夏博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动机分析、原则和方法,内容较为深刻和全面。孙丹详细阐述了会计原则、会计标准和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三者的关系,并且指出我国的会计标准制定模式应以原则导向为主,以规则导向为辅。王越唐和赵子夜从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角度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重要性。许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一般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改善判断质量等问题。许道文研究了如何通过会计职业判断优化会计政策选择。柏春华和刘百灵探讨了会计职业判断在公允价值会计中的运用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与会计有关的个人判断和决策的研究,关注个体决策行为,即研究个人如何提高判断和决策的质量。国内理论界在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会计工作者的重视、拓展了会计的研究领域,但我们也看到,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范围偏窄且不够深入,通常研究会计职业判断的某个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调查访问法,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①问卷设计题目简单明了。②问卷的主体部分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法,题型直观,题意明确,方便作答。③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突出重点问题。

问卷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调查部分主要涉及5大类、38个项目。为了了解实务界对我国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具备能力的看法,对每个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等级及相应的评价值。按程度不同分别对每个项目从左到右逐项赋予0~5依次递增的分值,对“不需要”赋值0,对“不确定”赋值1,对“不重要”赋值2,对“比较重要”赋值3,对“重要”赋值4,对“很重要”赋值5。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实务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具备能力的要求。评价均值超过3的项目才是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判断能力。

考虑到研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遍及各个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问卷将行业分为13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栏“其他分类”,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被调查者覆盖多种行业、多种性质、多种规模的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选择的被调查者为各单位的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会计工作的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应具备的能力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从专业的角度对会计人员应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做出较为客观、可靠的评价,所以可以认为样本具有代表性。

调查访问一共发放问卷235份,收回问卷219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23%。无效问卷的判断原则为:如果评级题除“其他”项目外有未填项目,则认为该问卷无效。

(二)统计结果

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具体能力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剔除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重要的项目: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表达能力、财务与管理软件的应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人文知识、数量方法与统计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进一步将问卷结果按类别汇总进行描述性统计。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在上述38项能力中,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表达能力、财务与管理软件的应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人文知识、数量方法与统计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这10项的均值都在3以下,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不重要。其余28项的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重要。在这28项中,有5项的均值介于3~4,分别是管理与监督能力、终身学习的责任、风险管理、企业与环境和战略管理,是会计职业判断比较重要的能力;其余23项的均值介于4~5,说明它们是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的能力。

(2)在会计、财务相关知识中,管理学、贸易和外汇的标准差大于1,说明被调查者对这些项目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管理学、贸易和外汇的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对这类知识的重要性看法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以往职业界并未注意到这些非专业基础知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也反映了这种情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职业界所认识。

四、结论与建议

(1)社会已逐步认识到会计、财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会计、财务专业知识已经不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应具备的唯一知识,会计、财务相关知识已经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不可缺少的知识要素。法律、金融学、经济学、外汇、贸易、管理学的均值都在4以上,都属于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的能力。风险管理、企业与环境、战略管理的均值也在3以上,它们都是会计职业判断比较重要的能力。职业界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会计与报告、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会计人员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宏观地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后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2)职业界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我们设计了6项具体体现职业价值观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别是:遵循法律法规、正直、客观、关注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的责任和政策水平。这6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均值和按类汇总之后总体的均值都在4以上,可见职业界认为职业价值观对于会计职业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标准差都小于1,可见职业界的评价差异很小。

(3)职业技能非常重要,仅次于职业价值观,会计人员应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需要的职业技能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逻辑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与监督能力,并且除了管理与监督能力的均值为3.985之外,其他7项能力的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需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研究,2003(4)。

[2]汪永兰。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