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画春天

儿童画春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画春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1篇

一、从游戏入手,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识字,如何使识字教学变得快乐而有意义,我们在传统课堂“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大量重复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启了趣味性识字教学。如有一种叫“大小声识字”的游戏,老师若大声领读,学生就必须小声朗读,若老师小声领读,学生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并大声朗读,虽然只是声音大与小的区别,但却充满情趣,孩子们非常喜欢。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不同的生字学习方法,比如该课文内容与恐龙有关,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恐龙先生给大家准备了礼物,所有的礼物都会从大屏幕中“飞”出来,现在同学们开始接收礼物。当一个个生字不断从屏幕的礼盒中呈现出来时,孩子们便可以做出接收礼物的动作,蹦着跳着朗读每一个生字。同样都是识字课,只是形式的改变,但孩子的精神状态却会发生很大变化,识字学习变成了一次次快乐的旅行。

二、从儿童画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话能力

近年来我们根据低年级课文短小精悍、儿童诗较多的特点,开启了“儿童画”学习法。课余时间,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儿童会通过画“儿童画”的方式填充自己的学习生活,虽然画面线条单一,也没有色彩,但一旦问起孩子所画的内容,孩子们都会乐于表达,且说得津津有味。鉴于此,我们在短小课文和儿童诗教学方面,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尝试。首先让学生利用拼音自由读短文或诗歌,一边读一边以儿童画的方式画出诗歌的内容,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儿童画,为了画准确,他们会反复品味课文或诗歌中的词句,这一方式在润物无声中代替了老师讲解句子和词语的方式,不仅压缩了教师讲课时间,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词句理解能力的形成。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们发现,当儿童画完成时,大部分学生也都熟悉了诗歌或短文的内容,甚至个别学生已经能背诵,朗读和背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从年龄特点入手,给孩子创设快乐的作业方式

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听说看做读讲画玩演”的作业布置方式可以使学生爱上作业。语文家庭作业中,可以引领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字卡,做字卡的过程就是再认字的过程,做完字卡可以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抽字卡,摆字卡,收字卡,一边操作一边认读,识字作业会变得非常有趣味。和家长一起排练课本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布置方式,这样不仅反复练习了课文,也促进了同学间、家长和孩子间友好而协调的关系。记得在进行一年级《亲情》一单元的课文时,我们布置了《胖乎乎的小手》《肉嘟嘟的小嘴》这两项选择性作业,即“胖乎乎的小手”可以为家长做些什么?“肉嘟嘟的小嘴”最想给父母表达什么?我们还要求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拍成视频,传送到班级QQ群中,让班级的所有孩子、家长相互分享孩子成长的乐趣。《寻找春天》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布置了两次亲子观察春天的作业,很多家长发来照片,孩子也在班级QQ群中谈自己的收获。《环保》单元中,我们倡导每一个孩子从家里拿来小盆栽,放置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养护,一段时间后我们进行口语交际和写话作业布置,作业质量明显高于同龄的孩子。暑假我们在布置每天阅读《小猪唏哩呼噜》时,还布置了“根据自己最喜欢的章节画一幅画”的作业,以丰富快乐的暑假生活,增强理解力。这些作业方式不仅得到了孩子的一致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同时教学质量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 创造性思维 教育活动

一、激发兴趣,为幼儿大胆表现提供支持

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敢于拿起笔大胆作画时关键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幼儿已能熟练画出的线条和图形,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这些线条、图形以意义,也就是说,要把幼儿画的线条与想象的形象或事物联系起来。3~4岁幼儿是波形涂鸦阶段,即最初画的是波形线。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生动的情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宽阔的场地和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大胆涂鸦。比如在一节绘画活动中,我先以游戏的方式让玩具小鱼在水里游,支持幼儿把波形线与水、鱼联系起来,形成一幅有意义的画面。然后拿着课前准备的小鱼图片,对孩子们说:“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我要找我快乐的家,哪里是我快乐的家呢?”孩子们都说水里、河里。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给小鱼画些水,当做他们的家。有的孩子拿起了笔,有的孩子似乎还有顾虑。于是,我在孩子们中间扮作小鱼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启发他们。发现有的孩子开始画水波纹了,我就赶快把准备好的小鱼贴在他们画的水波纹中间,并鼓励他们说:“快乐的小鱼住我家!”旁边的孩子羡慕极了,也央求着我说:“小鱼来我家吧。”我马上对孩子说:“你家有水了,小鱼就搬到你家去。”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赶快拿起笔画水波纹了。

这种做法符合幼儿特点的绘画水平,可以使他们觉得波形线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小鱼的家,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不再有顾虑、胆怯,会竞相为小鱼营造家园。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作画,就巧妙解决了他们不敢动笔的问题。

二、提高绘画技巧,增强幼儿创造力

幼儿善于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仍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即只能停留在涂鸦期、象征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增强表现力,使幼儿保持对绘画创作活动稳定兴趣的内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小班幼儿的创造欲望。

方法一:用写生画的方式突出主体形象,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帮幼儿抓住特征。例如,当幼儿画鸽子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带孩子去观察鸽子,引导孩子认识和描述鸽子身体结构的主要特征,以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勾画鸽子的形象。这样,孩子们就知道如何下笔了。

方法二:用描轮廓画的方式降低绘画难度,为幼儿围绕主体形象添画和自由表达提供支持。例如,当幼儿画“大恐龙”遇到困难时,我为孩子们准备恐龙模板,给他们的自由表达提供具体的支持。

方法三:用投放纸型的方式做铺垫等活动,让孩子熟悉主体形象的轮廓动态和不同动态,为学画人物动态积累经验。

三、赏识教育,鼓励幼儿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幼儿怕自己的作品特殊,被同伴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提倡幼儿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孩子,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幼儿创造的源泉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直接的体验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发挥想象的基础,丰富幼儿的创作源泉是创造的关键。所以要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我们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旅游,使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春天到了,带幼儿去田间、公园找亲身的体验,故画出了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画面,有“柳树姐姐梳辫子”、“青蛙在田里歌唱”、“小草扭动着舞姿”、“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穿梭”等,诗一般的画面,充分表现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

秋天到了,让幼儿画“秋叶宝宝”,我们就带幼儿园去拾落叶,通过观察落叶不同的颜色,有黄色、枯黄色、褐色、褚红色等,再让幼儿抛一抛落叶,感受落叶从空中飘落下来时优美的姿态,从而得到经验:树叶总是斜斜飘落下来的。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在绘画时显得很自信、自如,画面上树叶飘落的方向各不同,倾斜角度不同,颜色不同,千姿百态、充满生气。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3篇

一、激发兴趣,鼓励大胆作画

幼儿随着年龄地增长,认知视野地拓展,情感的丰富,会产生表现自己成长、及周围活动的强烈欲望。他们用画笔来表达自我。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画画的特点,要有长期培养孩子的耐心。他们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绘画天地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孩子们绘画中做到多鼓励、多赞赏、多引导,激发兴趣帮助孩子们不受技法拘泥,不求横平竖直,色彩规矩,大胆作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趣的事,不仅能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可以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大胆画画,努力呵护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个性创造。让个性创造成为幼儿绘画的魂。

二、多材料、多手段作画,让幼儿进入绘画新天地

水彩笔、油画棒作画都是信手拿来的,随着幼儿色彩造型能力、审美意识的提高,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绘画中又为幼儿提供了多工具作画。如:塑料管、棉签玻璃球、木棍、毛笔、水粉??让幼儿随心所欲。如“缤纷的礼花”,我们选用玻璃球作为作画工具,沾有不同颜色的玻璃球在画纸上来来回回的滚动,线条时粗时细,时而平稳时而跳跃,五颜六色的礼花灿烂夺目。作品的风格也迥然不同、斑斓眩目。一条线一朵花,孩子们扎染得有板有眼。刮画“美丽的春天”开始了,孩子们先做粉刷匠,用水粉刷底。再做小泥匠用油画棒涂色。最后冲刺了,孩子们有的拿竹签、有的拿吸管、有的拿木刀,个个摩拳擦掌地开始工作了。不一会,黄色的迎春花朵朵开放,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争先开放,美丽的鸟儿歌唱着春天。孩子们专注得神情是来自于内心的流露,而不是教师意志的体现。多材料、多手段作画让幼儿畅游在绘画的新天地里,每一次都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和跃跃欲试。

三、欣赏作品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0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缺乏创造,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的能力的学生,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1.教师要树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观念

1.1 教师要坚信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他们都可由学习和训练获得创造才能,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面向全体,因入制宜,不要寄希望于统一的模式去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教师要懂得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画自己个性化的绘画,使学生养成坚持自己独特的想法,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创新的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创新。

2.1 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儿童画是刚刚步入校门的孩子最为熟悉的,因为他们从涂鸦期就喜欢涂涂画画,因此教师要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1 让学生养成绘画的创新习惯。每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儿童,都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创造设想。我在教学中坚持教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方法,形成创新的习惯。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形。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标本模型以及电教手段(打幻灯片、挂图、放录象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形。这样,学生都能创作独具特色、形状各异的画面。这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启发学生对照实物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色彩的独特感受。如画狮子,狮子本身的色彩是黄褐色或暗褐色,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韵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每个学生的创造思维便活跃起来,儿童从他们自己的审美心理出发,把他设想成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等各种各样的色彩。这样画出来的色彩比实物更漂亮、更艳丽。就这样,以儿童内心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为基础,抒发自己其童趣和对美的向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发挥和创作。由于学生不受过多的限制和约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他们都能创作出色彩丰富、充满活力的画面,也容易被儿童接受和掌握。

(3)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当学生对自己想画的作品的形状、色彩有了一定的想法以后,这 时,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引导特别关键,它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画狮子》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狮子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草原上”我又问:“狮子能不能生活在别的地方呢”有的学生就说:“我们可不可以让狮子生活在森林里、生活的太阳里?”我说“行,你想的很好。”我接着变化方式引导学生“你们都在什么地方看到狮子”,学生答“动物园里、电视里等”我紧接问:“我们可不可以在大家想象以外的地方看?”有的同学就说:“老师我可以在飞机上看一群狮子在散步吗,狮子显得特别小。”这样,教师多变化方式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使学生都画出了很多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环境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的教学,既避免了全班学生所画的画基本上是一样的现象,又让学生体会到绘画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不以临摹别人作品为满足的习惯,而养成了追求与众不同的画面,这对学生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2.1.2 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形成了创新的习惯以后,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善于“创新”的催化剂。

(1)营造浓郁的给画创新环境。学生的思维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教师创造有可能促进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绘画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画《寻找春天》,我首先用音乐《春天在哪里》刺激学生的创造灵感,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歌词都会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然后教师再用生动具有激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我这样引导学生“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溪边、芳草地、高山下、田野里……到处都是春的足迹。其实春天就在同学们的眼睛里、心灵里,同学们为什么不用手中的画笔去寻找,去挖掘呢?”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他们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用画笔寻找到的春天展示给大家,并比一比谁寻找到的春天更美丽?一种竞争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这样让学生时时置身于创新的氛围中,创新的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儿童的创造思维之火就会越燃越旺。

(2)进行形象组合。在学过各种动物的画法以后,教师可让学生画一幅动物综合画“动物园”或“马戏团”等,目的是让儿童把所学到的观察方法、表现技法、绘画规律等知识通过形象组合,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所学的知识变成创作的“语言”,自如地表达美的感受。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学生的创作能力很快就会得到提高。

通过这方面的教学,遵循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原则,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绘画创新由想创新一学会创新一主动创新。

2.2 在工艺制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艺制作教学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实践,尽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手脑双挥,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坚持自主性原则,开展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活动。重视学生作品的制作过程胜于重视作品的结果,把学生的学放到很高的位置上,使学生学会自主制作,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2.2.1 给学生提供发展潜在创造力的实践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工艺制作实践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学生只有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并在其中感到自由和快乐时,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才会感到有趣味。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童心; 品味; 自由;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99-001

一、随心所欲――还儿童国画一份自由的表达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绘画的表现是不同的。往往年龄小的孩子,在绘画上表现的比成人更大胆,更单纯,这样自由地表达,也是很多成年画家很难真正做到的。孩子自由地作画反而达到了成年画家很难达到的“率真、畅神”。这样大小的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世界。如果我们依旧拿《芥子园画谱》中的梅兰竹菊等作为摹本给他们,效果可想而知,他们的世界要丰富得多。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从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题材入手,孩子们喜欢什么,我就画什么。春天到了,我们农村的野外真的很美,我们会带孩子们到山上、田野、湖边写生,他们叽叽喳喳的汇报中,我会找到小蝌蚪、小鱼、绿绿的田野、盛开的桃花、杏花、茶花等,于是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习。克里斯多夫说过:“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运用于我们的水墨画教学中可谓大开灵感。“我们从春姑娘的手中接过一条绿绿的小绳,小绳走过草地,弯曲了,穿过森林,露水将小绳打得湿漉漉的,它快乐地打着卷,来到田野,小绿绳高兴地膨胀了,小绿绳走啊走,来到了小河边,变成了柳树姐姐的发辫,在风中飘飘的跳舞……”学生在老师的描述中,不断在动手蘸色、蘸墨、蘸水去画画。将一条小绿绳从直线变成弯弯的曲线,变成打着卷的树丛,从干干的小绳变成湿湿的小绳,来到田野,侧笔描画膨胀的小绳,直至最后小绳变成柳树姐姐的头发,有的弯曲,有的被风吹起……一根小绿线经过这个故事有了变化,变得有了人性。学生就在对这小绿绳的把玩中,体会到了线的不同弯曲的变化,浓淡的变化,干湿的变化,感受到了运笔方式等。整个过程是孩子在玩,用画具在玩,随心所欲,一切显得很自然,和谐。这种教学方式将带给儿童更多自由表达的快乐。教师在此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孩子审美情感的认同者。

二、尊重个性――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美国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教师让学生自己带苹果来画;而中国教师是出示一幅苹果的画作,并且演示给孩子看,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画绿……最后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然而也最缺乏个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望,可以说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画家”。我们不能把成人化的想法硬塞给孩子的,也不会亮出一些“范作”让孩子们去“复制”。因为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灵感乃至个性都会囿于教师先入为主的“框定”和那些“范作”之中。在上《花儿朵朵》一课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的画说:“老师,我这幅画不想涂颜色了,就用各种线条打扮一下它好吗?”我非常赞赏地说:“当然可以了,这种线条在宣纸上的晕化,很有韵味,我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你画线条的时候如果多一些点、线的变化就更好了!”显然,这是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孩子,如果我硬要他按我的方法先勾线,再涂上颜色,那一定会阻碍他个性的发展,影响他的创作热情。所以,教师在孩子国画教学中,不应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品质,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分析、理解他们的作品。这样才能走近童心、读懂童心,进而因势利导去启发、引导、培养孩子。

三、童心品味――用儿童的眼光评价儿童国画

为了让教师有一份童心,我需要和儿童一起谈谈他们的大作,让他们谈谈作画时的想法和创意。我曾经听到一些刚刚参加儿童国画比赛的家长反映,儿童画得“不好看,不漂亮”。而当问及这些小“画家”们本人的时候,则听到的是自信的声音:“画得挺好的,画得比平时画得好……”为什么儿童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与大人有如此不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读不懂孩子的作品,你没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品,因为你会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正如一位美术教育家所言:“欣赏儿童国画要用童眼去看,童心去品味”。那么“童眼”、“童心”又从哪里来呢?那就是要和孩子多交谈,谈他们的作品,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作品。如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到讲台前介绍他们的大作。在上《用彩墨画鱼》一课中,我让孩子到台前来自评自己的画,一个孩子拿着他的得意之作,跑到讲台前,我一看,有些不高兴了,画中的鱼奇形怪状,周围还有一些很乱的线条,背景颜色更是乱七八糟。正在我对他的大作苦思冥想时,他开口介绍:“我画的是海水被很多垃圾污染了,一条会吃垃圾的怪鱼来了,它能把海里的垃圾全吃掉,让大海变得更蓝更干净,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讲完之后一脸的兴奋与得意。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啊!这不是一幅很美的画,却是一件非常生动的、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作品,令我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难怪连毕加索也说“儿童们的画常让我感叹不已”。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年人所忽视,但只要你用儿童的视角来欣赏,就能发现他们的童真、童趣。

参考文献:

[1]永永.儿童水墨画教育随笔,少儿美术,2009,12(16)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6篇

石家庄长安区有一户姓韩的人家,户主是画家,户主的夫人也是画家,他们的女儿还是画家。古有一门三学士,他这里却是一户三画家。做学士不容易,当画家容易吗?在别人那里不容易,在韩家好像并不难。

三个人共有一个堂号:大圆堂。一说大圆堂,好多人就知道了,因为都知道大圆堂主韩拓之。韩拓之近年来名气渐升:有人专盯他的画,也是以尺论价;一些知名美术杂志辟有他的专栏,一些电视台来做他的专题。拓之呢,似乎也不大把这当回事,依然是很随便地说话,很随便地画画。正是因为随便,他的笔墨才放松,正是因为放松,他的画作才越来越有意思。

不过,现在到“大圆堂”去,一进大厅,先见到的不是“大圆堂”,而是教室,整个大厅是教室,教美术的,墙上、架子上都是素描呀摹作呀等等的成品、半成品,有时还有好多孩子在那里。教课的不是别人,而是韩拓之的女儿韩春子。在孩子们面前说韩老师,那不是指韩拓之,而是指韩春子。

还有一位画家,不用说那是韩拓之的夫人温俊玲了。温俊玲是个最没知名度的,好多人不知道她会画画,她也从来不说她会画画,她的画从不轻易示人。可是,恰是行家对这一家人的画做此评价:温俊玲第一,韩春子第二,韩拓之第三。

正在“转身”的韩拓之

韩拓之最不行,还得先说韩拓之,因为事从他这里开始。韩拓之自小喜欢画画,各处胡涂乱抹,比着葫芦画瓢。参加工作后,画趣不减,业余时间依然画这画那。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省花鸟画会举办首届花鸟画学习班,韩拓之参加了,不但参加了,三个月办班结束后,他又留下来多学了一个月。从此就算起步了。当然道路很曲折,但他矢志不移,为画画什么都舍得下。工作调了好几次,别人是哪儿好朝哪儿调,他是哪儿清闲朝哪儿调,没人去的地方他去,目的为画画。后来索性自由了,只在单位挂个空名,一心一意画起画来。

几年之后,画得不错了,他却不满意,于是变法,朝文人画这边变。在文人画这边有感觉,原来看山人看不懂,后来看山人看不够。看进去了,也画进去了,再加上学禅,一点点调整心境,心境一点点干净了,画境也有了大的变化。这样直到现在,他还在悟,朝高里悟,朝远里悟,甚至想着再来个大的转身。用他的说法是一要务虚,二要务实。虚处是,从心灵出发,安顿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画虽小技,也要看发心,发心要正、要纯粹,只有心纯粹起来,画才能纯粹起来。务实,则是让自己的技法处在自由的状态里。画画无非是处理笔、墨、纸之间的关系,就是靠这个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但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得好,使心里想的、手里做的一致起来。没有实,虚的是空的,漂浮着的;没有虚,实的往往是浅的,是没方向没意味的。要的是虚实相生,互得互契。什么是自由状态呢?比如线条,原来以为有对错,下笔之前先找规矩。现在认为没对没错,错了,再加一条,错上加错,恰是对了。我想,这大概也像写律诗,这一句平仄上错了,下一句救过来,险处见奇,险处见境界。还有唱戏的,下楼梯要记住几步,错一步也会让懂戏的笑,走着走着突然忘了,灵机一动,跌一脚滑下来,这一下赢得满堂彩。因此,无论做什么,没有一定,做活了是最好的,比做对了还好。韩拓之能说没对没错这样的话,就证明他不仅到了对了的状态,而且到了活的状态。因此他很放松,心态放松、线条放松,不跟别人较劲,也不跟自己较劲。有了这种心态,我相信他的“转身”定然是美丽的。

每一天都在春天里

韩拓之1981年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韩春子。由于韩拓之整天弄笔墨,韩春子从会拿笔就开始涂鸦。什么笔也用,什么纸上也画,见什么画什么,也不分题材,也没有规矩,人啊鸟啊花呀树呀大灰狼呀等等的,用笔用色出人意外,韩拓之见了暗暗称奇。于是有意培养她的绘画兴趣,想尽办法鼓励她。这样画到四五岁,就已经非常像样了,也已经非常自觉了。各种报刊上,小学生美术辅助教材上,到处都有韩春子的画,一片天真烂漫,一片童趣童真。大人学不了,大人没有那份纯净,没有那份天然,没有那份拙朴。画家们找来找去,费尽工夫也不见得能找到的东西,一回头,却发现在孩子这里。一些知名画家见了韩春子的画,非常惊喜,常常赞叹不已。好多画家曾在她的画上题跋。比如她画了一只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韩羽先生题:一目了然;黄绮先生在她的画上题:有才更须学;赵贵德题:神来神往;梅墨生题:平生羡煞儿童画,满纸情浓岂涂鸦。点红染绿轻松趣,老庄在世亦嗟呀。翟润书有大段的题跋,北鱼、李松、许鸿宾等都在春子的画上留有题签,有的人题跋还不止一次。

由于这份才情,小学毕业后师大附招,考大学时自然是考美术,清华考了第八名,鲁迅美术学院考了第十一名,河北省美术联考第四名,只因英语分数不够理想,最后屈就河北师大美术系。为了解决自己的学费及生活费,从大一开始,韩春子就在课余带学生了。大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聘入石家庄市一所中学任教。几年之后,回归大圆堂,继续教学生。

韩春子的教学像一条河,孩子们像鱼那样自由来去:周末来的,晚上来的,几年之后高考的,马上就要高考的,都有。他们在韩春子这里来领略色彩和造型,来领略美。因为这些孩子,韩春子这里总是春天,墙上地上都“开”着孩子们心灵上的“花儿”。教课太忙,太不规律,韩春子的时间都被孩子们占了,个人的创作似乎少了些。但是,我相信她当年的那份艺术感觉是真透彻、真清净、真本质,只要这些东西不丢,好的作品随时可现。在此我祝愿春子,愿她的事业像她的名字,每一天都在春天里,每一天都有美丽的花开。

不经意间得真趣

三个人当中,最默默无闻的当属温俊玲了。温俊玲是田径运动员,年龄很小就参加全国比赛,曾得过全国少年跳远第六名。就因为这些,她从14岁就开始算工龄了。就这么一个跳得很远的姑娘,在1979年却被韩拓之给“拖”住了,“拖”到大圆堂里成了夫妻。她有她的工作,工作之余她也没想到画画。家里已经有了两个画画的,她在家里的任务是做主妇,给两位画家弄饭吃。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她的工作有了变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每天有很多时间可以在家。没事找事,既然你们都画,那我也试试,说不定这东西也没什么。于是就画了,没想到一画就迷住了。天天画,甚至连做饭时也画,为此把锅底烧穿了两个。一开始是临摹,喜欢谁就照着谁的画:韩羽、徐乐乐、聂鸥、卢沉、王孟奇、崔子范等等等等,画谁像谁。到后来,就似像不像了,有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再后来,就能自己出主意,自己动笔墨了。

一些来大圆堂的画家、评论家,不经意间见了温俊玲的画,觉得好,说比韩拓之的好。这里头也许有鼓励的成分,反正韩拓之也不怕打击。也许是真好。应该是真好,不然的话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她题辞。随便举几例:书画评论家陈传席题:余观俊玲仁嫂作画,平淡天真,隽味无穷,几疑管仲姬再世也。这评价也真是高。画家梅墨生题:俊玲嫂画才出于天然,一笔不苟,满纸真率,不假雕饰,令人艳羡。看罢命题,曷胜怅然。赵贵德题: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吴黎明题:心中无碍,笔下自闲。范硕题:迁想妙得。

温俊玲的画之所以有出人意外之趣意,关键是她从来没把画画当回事,没名利之想,没是非之念,心里一片潇然,纯净无染,淡然无私。艺术创作的真谛应该是在这里。她是恰于无意间得了真意,于流露自己的真情趣中得了艺术的真情趣。

最有名的,却是最不行的

石家庄长安区有一户姓韩的人家,户主是画家,户主的夫人也是画家,他们的女儿还是画家。古有一门三学士,他这里却是一户三画家。做学士不容易,当画家容易吗?在别人那里不容易,在韩家好像并不难。

三个人共有一个堂号:大圆堂。一说大圆堂,好多人就知道了,因为都知道大圆堂主韩拓之。韩拓之近年来名气渐升:有人专盯他的画,也是以尺论价;一些知名美术杂志辟有他的专栏,一些电视台来做他的专题。拓之呢,似乎也不大把这当回事,依然是很随便地说话,很随便地画画。正是因为随便,他的笔墨才放松,正是因为放松,他的画作才越来越有意思。

不过,现在到“大圆堂”去,一进大厅,先见到的不是“大圆堂”,而是教室,整个大厅是教室,教美术的,墙上、架子上都是素描呀摹作呀等等的成品、半成品,有时还有好多孩子在那里。教课的不是别人,而是韩拓之的女儿韩春子。在孩子们面前说韩老师,那不是指韩拓之,而是指韩春子。

还有一位画家,不用说那是韩拓之的夫人温俊玲了。温俊玲是个最没知名度的,好多人不知道她会画画,她也从来不说她会画画,她的画从不轻易示人。可是,恰是行家对这一家人的画做此评价:温俊玲第一,韩春子第二,韩拓之第三。

正在“转身”的韩拓之

韩拓之最不行,还得先说韩拓之,因为事从他这里开始。韩拓之自小喜欢画画,各处胡涂乱抹,比着葫芦画瓢。参加工作后,画趣不减,业余时间依然画这画那。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省花鸟画会举办首届花鸟画学习班,韩拓之参加了,不但参加了,三个月办班结束后,他又留下来多学了一个月。从此就算起步了。当然道路很曲折,但他矢志不移,为画画什么都舍得下。工作调了好几次,别人是哪儿好朝哪儿调,他是哪儿清闲朝哪儿调,没人去的地方他去,目的为画画。后来索性自由了,只在单位挂个空名,一心一意画起画来。

几年之后,画得不错了,他却不满意,于是变法,朝文人画这边变。在文人画这边有感觉,原来看山人看不懂,后来看山人看不够。看进去了,也画进去了,再加上学禅,一点点调整心境,心境一点点干净了,画境也有了大的变化。这样直到现在,他还在悟,朝高里悟,朝远里悟,甚至想着再来个大的转身。用他的说法是一要务虚,二要务实。虚处是,从心灵出发,安顿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画虽小技,也要看发心,发心要正、要纯粹,只有心纯粹起来,画才能纯粹起来。务实,则是让自己的技法处在自由的状态里。画画无非是处理笔、墨、纸之间的关系,就是靠这个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但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得好,使心里想的、手里做的一致起来。没有实,虚的是空的,漂浮着的;没有虚,实的往往是浅的,是没方向没意味的。要的是虚实相生,互得互契。什么是自由状态呢?比如线条,原来以为有对错,下笔之前先找规矩。现在认为没对没错,错了,再加一条,错上加错,恰是对了。我想,这大概也像写律诗,这一句平仄上错了,下一句救过来,险处见奇,险处见境界。还有唱戏的,下楼梯要记住几步,错一步也会让懂戏的笑,走着走着突然忘了,灵机一动,跌一脚滑下来,这一下赢得满堂彩。因此,无论做什么,没有一定,做活了是最好的,比做对了还好。韩拓之能说没对没错这样的话,就证明他不仅到了对了的状态,而且到了活的状态。因此他很放松,心态放松、线条放松,不跟别人较劲,也不跟自己较劲。有了这种心态,我相信他的“转身”定然是美丽的。

每一天都在春天里

韩拓之1981年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韩春子。由于韩拓之整天弄笔墨,韩春子从会拿笔就开始涂鸦。什么笔也用,什么纸上也画,见什么画什么,也不分题材,也没有规矩,人啊鸟啊花呀树呀大灰狼呀等等的,用笔用色出人意外,韩拓之见了暗暗称奇。于是有意培养她的绘画兴趣,想尽办法鼓励她。这样画到四五岁,就已经非常像样了,也已经非常自觉了。各种报刊上,小学生美术辅助教材上,到处都有韩春子的画,一片天真烂漫,一片童趣童真。大人学不了,大人没有那份纯净,没有那份天然,没有那份拙朴。画家们找来找去,费尽工夫也不见得能找到的东西,一回头,却发现在孩子这里。一些知名画家见了韩春子的画,非常惊喜,常常赞叹不已。好多画家曾在她的画上题跋。比如她画了一只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韩羽先生题:一目了然;黄绮先生在她的画上题:有才更须学;赵贵德题:神来神往;梅墨生题:平生羡煞儿童画,满纸情浓岂涂鸦。点红染绿轻松趣,老庄在世亦嗟呀。翟润书有大段的题跋,北鱼、李松、许鸿宾等都在春子的画上留有题签,有的人题跋还不止一次。

由于这份才情,小学毕业后师大附招,考大学时自然是考美术,清华考了第八名,鲁迅美术学院考了第十一名,河北省美术联考第四名,只因英语分数不够理想,最后屈就河北师大美术系。为了解决自己的学费及生活费,从大一开始,韩春子就在课余带学生了。大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聘入石家庄市一所中学任教。几年之后,回归大圆堂,继续教学生。

韩春子的教学像一条河,孩子们像鱼那样自由来去:周末来的,晚上来的,几年之后高考的,马上就要高考的,都有。他们在韩春子这里来领略色彩和造型,来领略美。因为这些孩子,韩春子这里总是春天,墙上地上都“开”着孩子们心灵上的“花儿”。教课太忙,太不规律,韩春子的时间都被孩子们占了,个人的创作似乎少了些。但是,我相信她当年的那份艺术感觉是真透彻、真清净、真本质,只要这些东西不丢,好的作品随时可现。在此我祝愿春子,愿她的事业像她的名字,每一天都在春天里,每一天都有美丽的花开。

不经意间得真趣

三个人当中,最默默无闻的当属温俊玲了。温俊玲是田径运动员,年龄很小就参加全国比赛,曾得过全国少年跳远第六名。就因为这些,她从14岁就开始算工龄了。就这么一个跳得很远的姑娘,在1979年却被韩拓之给“拖”住了,“拖”到大圆堂里成了夫妻。她有她的工作,工作之余她也没想到画画。家里已经有了两个画画的,她在家里的任务是做主妇,给两位画家弄饭吃。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她的工作有了变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每天有很多时间可以在家。没事找事,既然你们都画,那我也试试,说不定这东西也没什么。于是就画了,没想到一画就迷住了。天天画,甚至连做饭时也画,为此把锅底烧穿了两个。一开始是临摹,喜欢谁就照着谁的画:韩羽、徐乐乐、聂鸥、卢沉、王孟奇、崔子范等等等等,画谁像谁。到后来,就似像不像了,有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再后来,就能自己出主意,自己动笔墨了。

一些来大圆堂的画家、评论家,不经意间见了温俊玲的画,觉得好,说比韩拓之的好。这里头也许有鼓励的成分,反正韩拓之也不怕打击。也许是真好。应该是真好,不然的话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她题辞。随便举几例:书画评论家陈传席题:余观俊玲仁嫂作画,平淡天真,隽味无穷,几疑管仲姬再世也。这评价也真是高。画家梅墨生题:俊玲嫂画才出于天然,一笔不苟,满纸真率,不假雕饰,令人艳羡。看罢命题,曷胜怅然。赵贵德题: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吴黎明题:心中无碍,笔下自闲。范硕题:迁想妙得。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7篇

一、对话

“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对话者都能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英国思想家戴维的这一句话,亦是对生成课堂的描述吧。

对话生成的起点可以是学生意料之外的回答。我从不要求学生的回答契合我的预设,我从来都是在期待学生给我意料之外的惊喜,这能与我碰撞出更美的火花。

《春天,我的春天》(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的第六段是作者记忆中的春天的画面,画面感特别强,我的强烈的感觉是一幅儿童蜡笔画。我想试一下学生们的感觉与我有几分类似,亦想训练他们构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于是我设置了这一个问题:春天,是作者记忆中的生动画面。如果这真的是一幅画,你觉得是一幅什么画?请从画面特点、色彩、构图元素来说说理由。对于他们回答是什么画,我作了如下的预备: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蜡笔画、儿童画、版画等。

陈涓铭:我觉得这是一幅沙画。沙画的特点是画一幅,抹去,再画一幅……而这一段的场景是不断更迭,便给人沙画之感。

师:这个回答令人惊艳。咱们回忆一下见过的沙画……第六段的画面更迭的节奏很快,而且每一幅的画面都简洁如沙画。沙画,真的很有意境。

这个回答的惊喜之处在于,沙画突出不断更迭,表明记忆的丰富。这是我没有预设过的。而这更能突出作者失明之后对色彩的鲜明记忆与对光明世界的留恋。

有时候,哪怕是学生恶作剧式的回答,亦是可采撷的生成资源。因为,恶作剧,恰是最真实的流露。

《合欢树》(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史铁生反复提到那个小孩。九班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大咖梁扬立大声说:“那是作者母亲的投胎!”我说,对,确实是投胎!学生们见我居然肯定这个答案,颇为惊异。

师:那些神话传说、故事中的投胎是怎么回事?

生:貌似是逝者生命的延续。

师:唯物论,真的是生命的延续么?

生:一厢情愿。

师:为什么有一厢情愿?

生:因为太想那个人了。

师:那么,院儿里的这个小孩是作者母亲的投胎么?请扬立同学说说看。

梁扬立:不是,又是吧。不是,就不说了。说是吧。小孩意味着生命的轮回,母爱的延续。

师:精彩!

我还注意倾听。叶澜教授说过:“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凝神谛听,这样才能不错过学生回答时的一些稍纵即逝的亮光。

学习《李凭箜篌引》(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我设置的问题之一是:“诗中出现了那些意象?”设置问题的意图是探究李贺诗的瑰丽的神话色彩这一特点。

梁锦飞:(在列举的部分意象后)我觉得这就好像是开一场演唱会的感觉!(这句他说得飞快,大概拿不准大家会对他有何评价)

师:开演唱会的感觉!不愧是咱班的“流浪诗人”!感觉从何而来?

梁:乐师李凭开演唱会,动物、植物、人、神一起来听。

师:真的,这首诗难道不是在写一场演唱会么?主角是李凭,舞台的背景是“高秋”“空山凝云”“十二门前融冷光”,多么瑰丽!听众是各界的“名流”: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紫皇、神妪、吴刚、玉兔……这是一场充满神话色彩如梦如幻的演唱会!

演唱会,这个切入点真精彩!此时,教室里所有人的思路,都被“演唱会”打通了;诗中的先前在我们脑海中分散的画面此时集中到演唱会的现场了。而这个完整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贺诗作的瑰丽诡异风格。

对话生成的起点可以是“错误”。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我的原则是宽容、尊重,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学生未达到老师的要求,亦可作为对话生成的起点。

收假的第一节课,按照放假前的布置,是检查必修四宋词单元的背诵情况。柳永、李清照等人的词,在学习之前希望他们能先背下来。冼旺,女生心目中的“男神”,这回是自毁形象了。他坦率地承认,只能背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什么能背这一句,这句特别容易背。为什么容易背?因为是叠词。为什么叠词容易背?――其实,他们在被我一步一步地引进“圈套”,解这首词,就从叠词开始。这是预设之外,现场生成,颠覆了我原来的预设――我原来的预设是从对比《醉花阴》与《声声慢》的愁切入――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比预设更佳的切入点,突出了这首词最出色、最有特色的句子。

二、讨论

当课堂上存在疑点是,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讨论,一般不是直奔主题,结论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绽放的过程,意味着一个又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我跟学生的关系较好,在学生面前脸皮较厚,所以也不害怕不计较讨论的结果令我难堪。

三、合作

合作是学生之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互相配合的过程。在我的课堂中合作形式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相比之下,小组合作更多一些。因为,小组合作,组内的角色更丰富些,动态交流产生的思想火花更耀眼。小组合作的结论如何,亦是无法预料,特别是现场讨论,现场结论。那么在小组发言人发言时,如有必要的话,我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发言人一起走到问题的结论那一步。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8篇

这是一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学校,既有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强的教师队伍,又有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引领与指导。针对当前学校只有一年级的现状,学校以小幼衔接为主线,将各项工作贯穿其中,不断前行。

开展小幼衔接工作,关键点是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求。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大的转折。孩子对学校这一新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但环境的改变、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新要求、智力活动与文体活动的骤增等,都在考验着孩子的适应能力。因此,做好孩子的心理适应工作,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快乐与轻松,喜欢上学,爱上学校,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与目标。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通过培训、研讨、交流、学习等方式研究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变化特点,确立了从细节着手,通过全面的实施方案和立体的实施框架,帮助学生无痕融合、自然成长的工作内容。

一、教学空间贴近孩子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学校尤为看重教学空间对小幼学段无痕融合的影响。

开学第一天,老师们分别以“我上学了”和“我长大了”为主题布置了教室中的前后黑板,孩子们在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便看到了活泼的图案、鲜明的色彩,找到了幼儿园的影子,降低了对于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入学教育第二天,教室后面的展板上就贴好了孩子们第一天入校园和参加游艺课程的相关照片,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都开心地笑了。

开学一段时间后,学校将楼道布置的任务给了学生。学生上交了实践作业的照片、自己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工贴纸、手工拼装等作品,楼道成了展示学生个性成果的舞台,就连教师的书写展示区域,都以学生在儿童画课程中的“青花瓷”绘画作品为装饰背景。学生在布置楼道的过程中,就像在装饰自己的小家,在自己的“家”中学习与生活,不是很开心的事情吗?

二、衔接课程走进孩子的世界

学校遵循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推出了入学教育七大课程,包括出入校园课程、交际课程、认识场所课程、日常常规课程、游艺课程、家长会课程以及以“记录成长,梦想启航”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学校还为全体新生和家长制定了《启航扬梦》一年级新生入学手册,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全面地了解学校情况。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为此,学校将课堂时间缩减为35分钟,要求教师开展课中操研究,增强生活化与互动性,关注15分钟的学习质量。例如,语文学科设计了古诗接龙、对对子游戏、传话游戏、猜谜游戏和儿歌创编等课中操,数学学科则结合学习内容增加了数字歌、思维游戏等。

学校的小幼衔接课程研究主要在语文和体育两大学科上开展。语文学科主要以绘本阅读为主题来拓展内容,并有机融入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之中。绘本课程主要围绕“上学”和“爱父母”两大主题来进行。在“上学”主题中,通过阅读三本绘本故事,让孩子们理解要怎样做才是守规则,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经常会引用绘本故事中的话来互相教育。“爱父母”主题则是基于绘本故事,通过阅读和“我爱爸爸妈妈”绘画展等环节,引导孩子理解爸爸妈妈,产生感恩的朴素情感。

体育学科方面,教师在体育课上融入了舞蹈元素,创编了课前的预热操和课中的动物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字经》韵律操,这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对艺术美的觉知能力,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情趣。

三、立体课程架构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创设了丰富立体的课程结构,以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引领学生发现自己、体验世界,

学校开设了软硬笔书法、小足球、葫芦丝、儿童画与英语短剧的校本课程。其中,书法和小足球为必修课,葫芦丝、儿童画与英语短剧为选修课。

在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开设了舞蹈、跳绳、表演、小主持人、电子琴、国际象棋和机器人等课程,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提升了综合素养,并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学校十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天下午都安排了大课间思维益智课程,在活动教室或思维活动长廊摆放了各类益智玩具,包括九连环、孔明锁、华容道、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拼插模型等,这些思维益智游戏符合孩子爱玩、爱动手的天性,让孩子们每天的课间活动充满了快乐,做到了情感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学校还尝试了“主题课程”模式,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如“春天在哪里”主题课程,将语文、美术和音乐三门学科整合成“春天”的课程内容,将孩子们带进学校附近的念坛公园,在公园里朗诵描写春天的诗句,演唱关于春天的儿歌,最后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主题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助力孩子生命起跑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始终是学校坚持的重点工作之一,除了每周4课时的体育课,学校还在没有体育课的那一天安排了“足球课程”,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时间。此外,学校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孩子们进行健康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将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时间调整为45分钟,其中包含25分钟的课间操时间和20分钟班级特色体育活动的时间。通过开展跳绳、跳皮筋等体育活动,孩子们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增进了与同学的相互合作,并产生了自觉锻炼的意识。

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跳绳项目的测试工作,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坐位体前屈项目的测试,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还制定了《学生体质跟踪训练表》,在教师进行家访时下发给家长,并对相关内容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例如,将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教给家长,请家长引导学生加强练习,促进学生技能与体质的提升。

针对超重、肥胖群体的学生,学校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协助家长引导学生科学饮食、科学锻炼,健康成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开学初的测试中,会跳绳的学生不足5人,跳得最多的学生1分钟可以跳40个。在期末测试中,男生跳绳的平均成绩在120个,女生的平均成绩在140个,跳得最快的女生可以1分钟跳到180个,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5~10种花样跳绳的方式。在坐位体前屈的项目中,身体最硬的小男生已经从4厘米提升到了8厘米。我们相信,经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为快乐地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为生命的起跑助力。

五、教育创新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自开学以来,学校在有效作业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将研究重点放在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上,确定了以实践型作业为主要类型的作业模式,让作业尽量有温度、接地气、可选择。语文学科作业凸显文化韵味,数学学科作业体现实践应用,英语学科作业体现兴趣培养,美术学科作业强调学科整合,体育学科作业注重习惯养成。如2014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校为孩子们布置了以“快乐假期”为主题的实践性作业,语文作业包括熟记一副春联,进行“过年了”绘画创作及小短文书写;数学作业包括制定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和在购物中体验人民币的使用等。丰富多彩的作业也受到了家长的喜爱与好评,有的家长将学生的小组活动记录下来,做成了PPT给全班同学播放。开学后,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了展示。

有效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丰富、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也着力评价体系的创新,注重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为导向,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达到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在学期末进行的测试评价中,语文学科设计了朗读课内、课外美文、绘本故事、成语故事分享与古诗接龙背诵等环节,体现了对学生朗读、背诵积累与读书成果的评价。英语学科则以“A Happy English Journey”为主题,让学生以“通关”的形式进行了口语测试,让孩子入情入境,灵活使用语言,分别考查了学生对于字母、单词的认读能力,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测试过程中,考官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盖章认证,学生可以根据最终所得到的认证章的数量兑换相应的礼品。音乐学科考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演,美术学科考查作品的制作思路说明,品德与生活学科考查常识问答,体育学科考查技能展示,让每个孩子再次感受到了知识在运用中的乐趣,达到了做中学,玩中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不同级别的点赞与进步力的评价,使孩子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们也能够获得比较科学的数据,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实际教学效果,从而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调整。

六、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生命元素

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节、圣诞节、新年等节日契机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华。教师节时,刚刚入学的孩子们为老师们表演了拉丁舞、广场舞、街舞和《爸爸去哪儿》主题曲等节目;在圣诞节庆祝会上,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文歌曲的拉歌以及英文看图识词大赛,朗诵与表演社团的学生也表演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由体育教师排练的舞蹈《降落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看我72变》节目的录制,并获得了周冠军的好成绩。

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产生探索世界的兴趣,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自然博物馆和世界花卉大观园。自然博物馆引发了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美好愿望。在世界花卉大观园中,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植物类群,感受到植物世界的美丽与神奇。

在“11・9消防日”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能力和自救能力,确保校园消防安全,学校举行了以“关注消防安全,营造平安校园”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教育,并举行了消防演练活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正确掌握了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升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对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深化师生对交通安全、地震避险等知识的认识,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与文明同行”主题系列活动。各班分别召开了“认识交通标识,做守法小公民”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学生“小记者团”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进行交通安全调查,通过采访以及发放交通安全一封信,向行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学校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地震逃生避险应急疏散演练,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大大增强了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有效提升了师生紧急疏散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家校协同凝聚教育合力

为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建力度,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首届家长委员会共有10名家长成员,设置了户外活动部、健康教育部、课程部、宣传部四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活动内容。

2014年10月,学校全体教师开展了全员家访活动。通过深入沟通,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表现,教师也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从而形成协同教育的合力。之后,学校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汇总,进行个案研究,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月,学校开展了亲子运动会,设置了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活动。不仅向家长展示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如何与孩子做有效的交流和情感教育, 而且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收到了多重效果。

2015年春季学期,学校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探索自然奥秘之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邀请了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参加。家长委员会也组织了“热爱祖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小学生进社区活动,家委会成员认真制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流程、考察活动路线以及准备活动物料,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社区居民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