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1篇

简要介绍了益母草、桑寄生等6味常用中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合理使用这些中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药;益母草;白芍;桑寄生;妇科;作用

Abstract:It briefly introduces such 6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TCD),as Motherwort and Taxillus chinensis Danser,function in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offering definit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se TCDs.

Key words:TCDs;Motherwort;Paeonia lactiflora Pall.;Taxillus chinensis Danser;gynecology;function

我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为中医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药学资源,是一座天然的药物宝库。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利用常用的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具有积极的价值。

1 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地上部分。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肝、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妇科临床中主要治疗血滞闭经、通经、月经不调,可用益母草单味煎服,如益母草膏[1],也可如方剂使用如益母丸;治疗产后恶露不尽,或难产、死胎,可单味煎汤服用。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对子宫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张力增加,收缩幅度增加,节律加快。最新的资料[2]显示益母草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曲张,经期肿胀等妇科病症。其禁忌证:①对于具有痛经史患者经前经期应停用,其药理作用可诱发或加剧其痛经,②对部分妊娠病患者应忌用,在妊娠早期会增加流产的危险,妊娠晚期会引起早产[3]。总之,益母草是一味妇科经产要药,但要让每位女性都能从中受益,还需要辨证施治。

2 白芍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在妇科临床中主要治疗月经不调,如四物汤;治疗血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可用方剂保阴煎;治疗崩漏,可与阿胶、艾叶等合用。其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白芍能够抑制子宫收缩。白芍12g,配当归12g可以治疗胎动不安,如血虚明显者将当归加倍用之,但对月经先期患者应避免使用。白芍、枸杞子各12g可以滋阴补血,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血热崩漏后血去阴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3 桑寄生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在妇科临床中主要治疗:①胎动不安:方药可用桑寄生30g、菟丝子30g、阿胶12g(烊化)、续断30g,煎服,具有很好的疗效。②产后乳汁不足:方药用桑寄生15g炖猪蹄,去药渣,吃肉喝汤,有通乳汁的作用。

4 当归

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lica sinensis(Dliv)Diels.的根,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其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及其广泛,有“十方九归”之说,又有“妇科圣药”的赞誉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贫血、产后血虚,闭经以及产后血瘀腹痛、恶露不止等证。当归配黄芪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之证,如兼有心悸失眠可配伍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配桃仁、红花用于治疗血瘀闭经之证,如血虚寒滞,则可配阿胶、艾叶。当归的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并具有抗血栓,促进造血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此外还有报道当归可用于治疗早期的急性乳腺炎[4]。

5 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其在妇科临床应用也很广泛,主要应用有:①带下病,主要应用白芷的香燥的性状,故能治疗寒湿带下,如白带过多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同用;若有湿热,带下黄赤可与车前子、黄柏等配伍。此外施今墨[5]用白芷配伍僵蚕治疗带下也有很好的疗效;②缺乳,主要应用白芷气芳香的特性,故能通窍。缺乳患者可用白芷配伍当归、穿山甲、漏芦、通草、王不留行,并随征候加减。此外白芷还可用于乳痛及皲裂,卵巢囊肿等证[6]。由于白芷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患者忌服。

陈晓莹,等: 常用中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6 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干燥全草,性寒,味苦、甘,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在妇科中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为治疗乳痈要药,主要是应用其清热散结的功效,尚可配伍王不留行,路路通煎服起到行血通络、活血散结的功效,从而加快病愈。此外还可用于湿热带下,瘙痒,崩漏及诸多妇科炎症[7]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药品标准》编写组,上海市药品标准(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87.

[2]费桂芳.益母草与妇科[J].甘肃中医,1999,(6):3334.

[3]爱军.益母草:择时而用才“益母”[J].用药须知,1996,(7):38.

[4]陈华.妇科圣药当归[J].现代中医药,1994,(2):55.

[5]吕景山.施景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34.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黄连上清颗粒;药理;研究

黄连上清颗粒为内科实火证类非处方药药品,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个中成药。黄连上清颗粒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等功效。黄连上清颗粒由黄连、大黄、连翘、薄荷、旋复花、黄芩、荆芥穗、栀子、防风、石膏、桔梗、黄柏、蔓荆子(炒)、白芷、甘草、川穹、组成。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栀子、大黄共为君药,连翘、、荆芥穗、白芷、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共为臣药,桔梗、旋覆花共为使药,甘草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上通下行,使火热随之而解。黄连上清颗粒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本文对黄连上清颗粒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1.1 黄连的药理作用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常用于湿热痞满、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呕吐吞酸、泻痢、黄疸、消渴、痈肿疔疮等。《日华子本草》记载:“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原虫、抗癌、抗放射、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1.2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别称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大黄常用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积滞腹痛、泻痢不爽、瘀血经闭、跌打损伤。《药性论》记载:“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1.3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等功效。黄芩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痢疾、咳血、胎动不安、湿热黄胆、肺炎、目赤、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具有抗病原体、抗炎、镇静、保肝、利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免疫功能、解热、抗氧自由基损伤、降压等作用。

1.4 荆芥穗的药理作用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有发汗解表、祛风的功效。荆芥穗主要治疗感冒风寒、无汗、头痛、发热恶寒、身痛等症。

1.5 防风的药理作用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防风常用于外感表证、风湿痹痛、破伤风正、风疹瘙痒、脾虚湿盛等。防风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凝血、抗过敏、抑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1-3]。

1.6 蔓荆子的药理作用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等功效。蔓荆子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等。《药品化义》记载:“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具有降血压、镇痛、抗炎作用。

1.7 的药理作用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鳞托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是中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降低血压、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血脂、抑菌、镇痛、免疫调节、抗疲劳等多种药理活性[4-5]。常用于头痛、心胸烦热、疔疮、眩晕、目赤、肿毒等症。

2 黄连上清颗粒的作用

黄连上清颗粒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个中成药。黄连上清颗粒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等功效。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石膏、栀子功偏上焦,清热泻火,去肺胃实热,大黄清热血解毒、泻热攻积,以上诸药共为君药。防风、荆芥穗、白芷、蔓荆子、连翘、、川芎、薄荷辛凉疏散风热,共为臣药。桔梗清热利咽排脓,载药上行,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二药升降结合,以复肺胃气机升降,共为使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上通下行,使火热随之而解。

参考文献

[1]李文,李丽,是元艳,殷小杰,肖永庆.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06).

[2]李世洋,张丽,刘丹.商品防风与野生防风的药理活性比较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7(05).

[3]朱惠京,张红英,姜美子,李丽波,徐佳亮.防风正丁醇萃取物对家兔血小板粘附功能及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01).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3篇

澡豆是什么?澡豆是古代洗养皮肤的一种粉剂,以豆粉为主,配合各种药物制成。澡豆的主要功效,是使皮肤光滑润泽和预防皮肤疾患。在唐代以前,澡豆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到了唐代,可以说进入了鼎盛阶段。当时的名医孙思邈说:“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千金翼方》),指出澡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按唐代的风俗,逢到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君长要赏赐臣下面脂、澡豆等护肤用品,地方也可以将澡豆进贡给皇家贵族。据《旧唐书》记载,州进贡的土产就是毕豆和澡豆。正因为州盛产优质毕豆(即豌豆),所以以毕豆为主要原料的澡豆也就成了与毕豆等同看待的贡品。

孙思邈认为澡豆是生活必需品,配制方法应该让家喻户晓,不应该保密居奇,因此他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作了详细介绍,并列举了多个澡豆配方。如《千金要方》中的一个典型澡豆方,原书记载:“治面黑不净。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方用白鲜皮、白僵蚕、芎、白芷、白附子、鹰屎白、甘松香、木香、白檀香、白术、丁子香、土瓜根、麝香、白梅肉、大枣、杏仁、鸡子白、猪胰、冬瓜仁、面、白豆屑,制成粉剂,每天早晨用来洗手洗脸。因为本方有较好的效果,所以说“神验”。这种澡豆的调制,以面与白豆屑为基础。面指大麦粉,据《食性本草》记载:“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食疗本草》更补充说:“久食头发不白”。白豆屑是饭豇豆粉,功能“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食疗本草》)。从以上介绍可知,这两种食品具有补益五脏、滋润肌肤的作用,外用也同样能发挥功效。再配上滋养肌肤的猪胰、鸡子白(鸡蛋清)、杏仁、冬瓜仁、大枣;改善肤色并治疗皮肤疾患的白鲜皮、白附子、白僵蚕、白梅肉、白术、白芷、芎(川芎)、土瓜根、鹰屎白;以及芳香而兼有皮肤保健作用的甘松香、白檀香、丁子香(母丁香)、木香、麝香,美容能力就能大大增强。方中的猪胰,十分滋润,《新修本草》说它可以“润五脏,去皴疱”,说明它具有治疗面黑的功效,因而是一种重要的美容药品。白梅是盐渍后晒干的青梅,因为颜色变白,所以叫作白梅。白梅有去痣、平胬肉的独特功效。鹰屎白即鹰粪,能“去面疱”(《本草纲目》),治“伤挞灭痕”(《神农本草经》)。本品祛除黑斑黑晕的力量比较大,消除疤痕疙瘩则需要配合白僵蚕、白附子之类,功效才会显著。

又如《千金翼方》的澡豆方,原书记载:“治面黑不净。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净润泽,臭气粉滓皆除;咽喉臂膊皆用洗之,悉得如意”。方用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桃花、花、梨花、李花、红莲花、樱桃花、旋覆花、白蜀葵花、麝香、大豆末,制成粉剂,经常擦洗脸面手臂。本方以十花为主,辅以四香、四末,选药别致,结构独特。花是自然界最为娇艳的东西,它是植物精华升发的表现,因此选用诸花,可以帮助人体的气血上荣,使容颜美好,浊垢尽除。十花中的花,即“柰花”。据明代学者杨慎考证,认为“《晋书》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丹铅杂录》)。“末利”现在写作“茉莉”。李时珍说:“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本草纲目》)。蜀水花是鸬鹚屎,“色紫如花”(《本草图经》),所以也就称之为花。它有良好的去瘢痕作用,是古代美容方中的常用药。四香不但可以使澡豆芳香宜人,而且兼有洁白肌肤的作用。至于四末的功效,真珠、大豆可以滋润肌肤;钟乳粉与玉屑可以泽颜除瘢。

皇家贵族常常有澡豆秘方,效果往往比平民百姓的好。如唐德宗的女儿永和公主的药澡豆,就是她保养皮肤的秘方。据《太平圣惠方》记载,这种药澡豆的主要作用是“令人颜色悦泽”。方用白芷、白蔹、白及、白附子、白茯苓、白术、桃仁、杏仁、沉香、鹿角胶、麝香、大豆面、糯米、皂荚,制成粉剂。这个澡豆的配方与一般的澡豆配方有所不同,特别是它的调制方法,别具一格。调制这种澡豆,首先要制取浆水。浆水的制法是:用粟米煮成饭,乘热投入冷水中,浸泡五六日后,等生出白色泡沫时滤清备用。取浆水三大碗先煎,数沸之后,缓缓地溶入鹿角胶。再取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这胶浆煮成粥。将粥摊成极薄的饼,晒干。然后将这粥干与白芷、白蔹、白及、白附子、白茯苓、白术、桃仁、杏仁、沉香、皂荚一起捣为细末,过筛,和入大豆面拌匀。另用白酒与白蜜,加热后倒入上药中,拌匀,晒干。再加入麝香,密贮保存。经常用这澡豆擦洗脸面和双手,会使皮肤光滑润泽。这个澡豆选用的药物:白芷、白及、桃仁、杏仁、鹿角胶、白蜜、糯米粉、大豆面,都具有润泽肌肤的作用;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皂荚、浆水,都具有消退黑色斑块及粉刺等作用;麝香、沉香、白酒,则有增芳香、行药势等作用。以上药物配合,皮肤疾患既能得到预防,肌肤又能得到滋养,自然白嫩细腻,柔滑而富有弹性了。

又如唐代户部尚书崔知悌的澡豆方,他精于医术,可惜著作已经散佚,但《外台秘要》中还保留了部分内容,澡豆方即其中之一。据《外台秘要》记载,这种澡豆“悦面色,如桃花,光润如玉,急面皮,去粉刺”。方用白芷、芎、皂荚末、萎蕤、白术、蔓荆子、冬瓜仁、栀子仁、栝蒌仁、毕豆、猪脑、桃仁、鹰屎、商陆,制成丸剂。本方具有良好的营养皮肤,延缓衰老,祛除色素沉着的作用,能使人面色红润,艳如桃花,润如美玉。方中用冬瓜仁、栀子仁、栝蒌仁、桃仁、蔓荆子、毕豆润泽容颜,营养肌肤;白芷、芎、萎蕤(玉竹)、白术滑润肌肤,退黄除斑;皂荚与商陆能除垢去浊,使皮肤洁净;猪脑与鹰屎能防皴灭痕。至于配制方法,要求将药物分为三类处理:第一类是白芷、芎、皂荚、萎蕤、白术、蔓荆子、商陆、毕豆,先捣碎为细末;第二类是冬瓜仁、栀子仁、栝蒌仁、桃仁,另外捣烂如泥,栀子仁的取法是:挑选皮薄个小、完整饱满、内外色红的山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去外皮即得;第三类是猪脑与鹰屎,两者合捣如膏,然后汇合末、泥、膏,一起再捣,以又烂又匀为止,加入冬瓜瓢绞取的汁适量,做成丸子,如弹子大小,阴干保存。使用时先把丸药化开,以浆水洗脸,用化开的丸药擦洗面部,然后照常涂敷面脂之类。每天早晚各用一次。本方使用的猪脑,据《本草纲目》记载:主治“风眩脑鸣,冻疮(别录)。主痈肿,涂纸上贴之,干则易;治手足皴裂出血,以酒化洗并涂之(时珍)”,而猪脂条下的记载有:“生毛发(时珍)。……利血脉,散风热,润泽,入膏药,主诸疮(苏颂)。杀虫,治皮肤风,涂恶疮(日华)。治痈疽(苏恭)。悦皮肤,作手膏不皴裂(陶弘景)”。可见猪脂的应用范围远比猪脑为广,而润泽肌肤的作用也是猪脑不如猪脂。古书传抄中鲁鱼豕亥在所难免,也许“脂”讹为“脑”也说不定哩。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白芷 美白化妆品 均匀实验

【中图分类号】tq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皮肤美白机理

1.1 皮肤黑色素的形成机理

图1可见减少黑色素产生的必须抑制酪氨酸酶催化作用。

1.2 皮肤黑色素的抑制机理

本文重点介绍的白芷和当归中主要美白成分阿魏酸。

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是中医上常用的中草药。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有抗炎、解热阵痛、抗菌、抗辐射等作用。

当归(chinese angelica)也是中医上的中草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有保肝、抗肿瘤、抗血拴等作用。

阿魏酸的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异名为咖啡酸3-甲基醚,3-o甲基咖啡酸分子式为c10h10o4,溶点为174℃,溶于热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酚酸。

杨柳依等人的研究表明4—羟基—3甲氧基是在酪氨酸酶抑制活力上有重要作用[1]。shirota等人研究4—羟基的芳香肉桂酰和α,β不饱和羟基芳香化合物可能是重要的酪氨酸酶的抑制剂[1]。

2 化妆品配制方法

2.1 白芷、当归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2.2 微波辅助提取

首先把买完的当归和白芷先烘干,把中草药中的水分蒸发,然后分别研磨之粉状。然后根据舒茂等人的研究结果的条件来选取工艺条件。

当归和白芷各取一半后,放入总量为药材的10倍量65%的乙醇里浸泡后,功率调成480w放入微波炉里加热4分钟[2]。

3 均匀实验设计

3.1 挑因素、制定因素水平表

在本次试验中,根据化妆品的一般配方设计,白芷和当归为配方的主要原料,它们的质量百分比范围均参考相关资料的推荐使用量而确定,影响化妆品性能的因素比较多,选取主要的因素,假设其他原料因素不变,首先得出模糊配方。

因素的确定:初步选择白芷和当归的提取液、粗提取时间和透明质酸作为影响化妆品美白因素。a白芷和当归的提取物的溶液的体积,b为粗提取时加热时间。因素的变化范围在30-70min。c为透明质酸,质量分数变化从2%-10%

如u5(54)表示要做次5试验,每个因素有5个水平,该表有4列

3.2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护肤品的主要包括:外观评价,香气评价,使用效果评价等,它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常会因人而异出现判断上的误差,因此,对美白护肤品的性能评价应采用感观评价与试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而且用打分的方法在综合评价中,得出总评价分。在根据加权平均法得出总指数[3]。

3.2.1 感官评价

3.2.1.1 外观评价

取样品在非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目测,并利用评分法对样品进行评价。选择10位同学,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样品的特性,按照评分标准给每一个样品的外观评价并打分,得出分数。

3.2.1.2 色泽评价

此评价方法是指原来的5个试样某种特性的强弱或嗜好度按顺序记下的方法。因此取样品,让10位同学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目测,并对每个样品按其均匀程度,质地是否细腻,有无结块或出水等现象进行排序,最后得出5个样品中色泽效果进行满分为10分的打分,不扣分的原则。

3.2.1.3 香气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度量试样之间差异的大小。将已制备的样品瓶提交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将瓶打开并用手轻轻扇动,用鼻嗅其气味。

根据以上标准,分别选择10位同学分别对5个样品的外观、香气和色泽进行评价并得出评分结果,求出每个样品各项指标的平均分。

3.2.2 功能性评价

试用性测试。选择年龄在20-25周岁、皮肤健康无过敏或伤痕、也不涂抹任何外用药物和化妆品等其它外用制剂的皮肤发黑、发黄的女性10名。在产品试用过程中,要求受试者按正常习惯清洁手部后将试品涂于手部,左右手各涂抹一组。边涂敷边按摩3min-5min早晚各一次,两组样品试用一周,后停用一周,在试第三、四组样品,直到结束,连续追踪5周对比试用样品前后美白情况,在使用过程中以满分为10分为标准记录汇总成表。

通过对样品的评价,可以得到五组样品的最后得分分别为:所以第五组样品最好。

3.3 最佳工艺配方

3.3.1 均匀实验结果表

y代表最后得出的分值,a白芷和当归的提取物的溶液的体积(ml),b为粗提取时加热时间(min),c为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

实验的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第五组效果最好。根据已得出的实验数据来判定

3.3.2 建立回归方程

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对均匀实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得出:r=1,显著性水平数值为0.001。这些都表明该模型整体回归效果好。确定线形函数关系。

得出回归方程为y=11.947+2.906a+0.376b-274.318c

3.3.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查表得f5.1(0.05 ,f5.1(0.01),f5.1(0.001),都小于f值645831.666说明回归方程相关非常显著。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数值是0.001,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

又t0.05(1)=12.76,都小于各因素t的绝对值,所以选取的3个因素都是有效的。

标准回归系数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b>a>c。

3.3.4 求回归方程最优解

通过上述计算得知,在最优配方中,白芷和当归的提取液为10ml,粗提取的加热时间为70min,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2%时,评价分数最高,样品综合效果最佳,估计的评价分数为46.8034

从结果看出大于第5组实验中的结果,所以按照上述估计的各因素再重复做一次上述评价实验,最后实际结果得出的分数为40.6,从而达到了实验优化的目的。

结论最佳配方如3-8:

中草药粗提取最佳时间为70min。

存在的问题:首先,在实验设计方法上由于选取了均匀实验设计,因为实验次数不足导致,实验精度上可能有所误差,在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时,要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依据标准应需要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良好的评定环境和用专业用语打分。但是我们仅选择了身边的同学作为评价员,人为的打分法由于个人的偏好等原因,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且化妆品安全性的检验需要时间的验证。 整理

参考文献

[1] 杨柳依.14种中药提取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4 (5) 13~14.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5篇

“十三香”是否出自易牙之手未见考证,但“十三香”却作为我国古老的饮食文化继承下来。“十三香”是由花椒、大料、山奈、良姜、陈皮、肉桂、小茴香、木香、豆蔻、干姜、大茴香、白芷、丁香十三种芳香性植物香料组成。“十三香”作为传统的烹饪香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去除腥膻腻味和增香作用,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述。现代医学认为,大料、陈皮、茴香、肉桂、豆蔻等都含有丰富的香精油,具有防腐杀菌功能;花椒、丁香等对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30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花椒:含有挥发油及川椒素,既可作香料,又是麻辣味的重要佐料,具有除异味的作用。中医认为,花椒性热味辛,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和行气止痛的功能。主治脘腹冷痛、阳虚咳喘、呕吐泄泻、蛔虫腹痛。如常服花椒粉,能促进内分泌腺和生殖腺体的发育,还有温阳补肾的作用。

2、大料:含有挥发性芳香醛,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在炖肉、烧鱼时加入大料,不但可增香解腻,而且还能去膻除腥减少异味。大料有温中助气、补阳散寒及开胃止呕,止咳去痰的功效。其药性辛温,有扩散胃肠道血管,增强胃肠蠕动,排除积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作用。

3、山奈:含有挥发油和山奈素,有温中、消食、止痛之功,主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

4、良姜:又名高良姜,含挥发油和良姜素,味辛性温,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可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膈反胃等症。良姜汁对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5、陈皮:为干燥的橘皮,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甙,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功,可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咳嗽痰多之疾,亦可解鱼蟹之毒。

6、肉桂:肉桂树的外皮,常称桂皮。所含的桂皮油中,主要成分是桂皮醛,有幽雅清淡的芳香味,可作为烹制肉类的调料。肉桂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兴奋作用,因而有增强消化机能,排除腹中积气,缓解胃肠痉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7、小茴香:含有茴香醚、茴香酮,味辛性温,有温肾散寒、和胃理气之功,可治肾虚腰痛、胃痛、呕吐等症。

8、大茴香:功效与小茴香相同,但其药性大辛大温,食料不宜多用。

9、木香:含有挥发油及木香碱,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的功能,主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等。木香还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10、豆蔻:又名肉豆蔻,含有挥发油及豆蔻酸,味辛性温,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的功效,可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

11、干姜:为生姜干燥而成。具有特殊的辛辣芳香味,可去除腥膻之味,增强鱼肉的鲜美。干姜主要含有挥发油及姜辣素,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发表、散寒、止呕、除痰之功,可治风寒感冒、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症。干姜可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之毒。

12、白芷:又名香白芷,主要含有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味辛,性温,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牙痛、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搔痒等症。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十分重视川芎的应用,如朱丹溪认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但是,川芎治疗头痛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收集历代治疗头痛的方剂502首,对川芎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1川芎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

川芎在所收集的502首方剂中,使用频率高达48.8%,为诸药之冠。川芎经过适当的配伍,可以应用于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由于中医对头痛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因此按治疗头痛方剂的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按六经划分,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包括:一字散(《医方类聚》):天南星、全蝎、川芎、白芷、荆芥穗,治疗太阳头痛;石膏散(《卫生宝鉴》):川芎、石膏、白芷,治疗阳明风热头痛;千秋散(《普济方》):川芎、天南星、草乌头,治疗少阴病,头痛不可忍。川芎用于厥头痛的组方,轻金散(《鸡峰普济方》):甘、川芎、白芷、旋覆花、川乌、藿香、天南星,治疗太阳厥逆,加味二陈汤(《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蔓荆子、北细辛,治疗痰厥头痛。芎附饮(《丹溪心法》):川芎、香附,治疗气厥头痛。偏正头痛。芎辛汤(《张氏医通》):川芎、细辛、甘草、生姜,治疗热厥头痛。

由于妇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妇人头痛亦可以作为一类,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川芎散(《鸡峰普济方》):川芎、羌活、防风、细辛、旋覆花、藁本、蔓荆子、石膏、甘草,治疗妇人头眩痛,久不愈;彻清膏(《徐氏胎产方》):川芎、蔓荆子、细辛、生甘草、炙甘草、薄荷、藁本、当归,治疗妇人头痛;秦艽丸(《明医指掌》):川芎、当归、秦艽、荆芥,治疗产后气血大虚,风邪入于头脑作痛者。

按疼痛部位,川芎用于偏正头痛的治疗,川附散(《普济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治疗偏正头痛。川芎神功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亦治疗偏正头痛。

六导致头痛,以川芎为主组成的方剂,皆可治疗。奇效芎术汤(《医钞类编》):川芎、附子、白术、桂心、甘草,治疗寒湿头痛。石膏散(《症因脉治》):石膏、川芎、白芷、葛根,治疗外感头痛。羌活汤(《内经拾遗》):羌活、苍术、川芎、白茯苓、防风、枳壳、桔梗、甘草,治疗遇风头痛。芎术散(《圣济总录》):川芎、白术、天麻、防风、荆芥穗、细辛、甘草,治疗头面多汗,恶风头痛。在火热导致的头痛,配伍寒凉之品后,川芎也可应用。风热散(《仙拈集》):川芎、白芷、石膏、荆芥穗,治疗因风热而头痛者。龙脑芎辛丸(《圣济总录》):川芎、细辛、甘草、龙脑、天南星、秦艽、丹砂,治疗风热头痛。茶调散(《医学集成》):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治疗内热头痛。石膏散(《证治汇补》):川芎、石膏、黄芩、白芷,治疗痰火头痛。泻青丸(《症因脉治》):当归、龙胆草、川芎、山栀子、羌活、防风、黄芩,治疗肝火头痛。

川芎用于虚性头痛的组方。白归汤(《冯氏锦囊》):川芎、当归、白芍,治疗血虚头痛。生熟地黄汤(《证治汇补》):生地黄、熟地黄、天麻、川芎、茯苓、当归、黑豆、石斛、玄参、地骨皮,治疗肝虚头痛。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白芍、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治疗气虚头痛。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枸杞子、肉苁蓉、细辛、炙甘草、川芎,治疗肾虚头痛。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由其功效特点决定的。川芎辛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就其自身功效而言,可以应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内伤气血失调的头痛,若经过与寒凉之药配伍,可用于风热头痛。由于川芎善于上行头目,应用于虚性头痛,取其引药上行之功。最后需要强调,川芎善于上行头目而止痛的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头痛的主要原因。

2治疗头痛常用药对或药队

药对,又称对药,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组合;药队则指三味以上的固定组合。药对或药队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结晶,是中药配伍研究的中药内容。为此,本文将历代头痛方剂中,由川芎组成的药对或药队进行归纳。

2.1川芎-天麻此药对就是一方剂,如治疗偏正头痛、头风眩晕的大芎丸(《圣济总录》)。包含此药对的方剂较多,举例如下。温脑散(《传信适用方》):川芎、天麻、川乌,治疗头风。定风饼子(《袖珍》):草乌头、白芷、川芎、天麻、防风、细辛、甘草,治疗头风头痛。羌活丸(《博济》):羌活、川芎、天麻、旋覆花、青皮、天南星、藁本、牵牛子,治疗久患偏邪头痛。天麻丸(《杨氏家藏方》):天麻、川芎、防风、甘草,治疗风气壅盛,头痛目涩。香芎丸(《杨氏家藏方》):川芎、天麻、细辛、荜茇、甘草,治疗风气上攻,头目昏痛。藿香散(《脉因证治》):藿香、川芎、天麻、蔓荆子、槐花、白芷,治疗脑风头痛。八生散(《证治要诀类方》):天雄、大川乌、白附子、南星、天麻、川芎、半夏、木香、全蝎,治疗偏正头风作痛。

2.2川芎-二者配伍,即是散(《太平圣惠方》),治疗风头痛。由此药对组成的方剂还有香甲散(《圣济总录》):甘菊、川芎、甘草、青皮、檀香,治疗风热头目疼痛;芎菊汤(《圣济总录》):川芎、防风、麻黄、前胡、独活、、枳壳、甘草、细辛、石膏,治疗首风、目运头痛。

2.3川芎-白芷二者配伍,即是芷芎散(《普济方》)。含此药对的方剂还有金花一圣散(《魏氏家藏方》):川乌头、川芎、白芷,治疗头风;如圣饼子(《内经拾遗》):苍术、川芎、白芷、草乌,治疗头痛、头风因寒者;芷桂川芎汤(《辨证录》):川芎、白芷、桂枝,治疗头痛如破,无一定处。

2.4川芎-石膏石膏散(《圣济总录》):石膏、川芎、旋覆花、白附子、细辛、甘草,治疗风壅头痛;石膏散(《魏氏家藏方》):石膏、赤芍药、川芎,治疗偏正头风;太白散(《普济方》):川芎、石膏、甘草,治疗头痛。

2.5川芎-白芷-石膏此三者组成治疗头痛的药队,名石膏散(《卫生宝鉴》),用于治疗阳明风热头痛。川芎、石膏、白芷、葛根,组成的方剂,亦名石膏散(《症因脉治》),治疗外感头痛。茶调散(《医学集成》):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治疗内热头痛;风热散(《仙拈集》):川芎、白芷、石膏、荆芥穗,治疗因风热而头痛者。

2.6川芎-细辛清气香芎汤(《圣济总录》):川芎、细辛、人参、半夏曲、甘草,治疗头痛。芎辛丸(《普济方》):大川芎、细辛、甘草,治疗伤寒非时头痛;芎辛散(《证治汇补》):川芎、细辛、苍术、甘草、干姜,治疗寒湿头痛。

2.7川芎-细辛-白芷三味共用,组成救破汤(《辨证录》)。清香散(《普济方》):川芎、藁本、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甘草,治疗偏正头风并牙痛;清上至圣丸(《石室秘录》):川芎、细辛、白芷、柴胡、芍药、夏枯草、甘草,治疗风入太阳经头痛;清上蠲痛汤(《寿世保元》):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苍术、麦冬、黄芩、甘草,治疗一切头痛;开关散(《外科百效》):川芎、白芷、北细辛、薄荷叶,治疗一边头痛如破。

2.8川芎-香附二者共用,名芎附散(《丹溪心法》)。点头散(《是斋百一选方》):川芎、香附子、茶,治疗偏正头痛;香芎散(《中藏经》):香附子、川芎、甘草、石膏,治疗一切头风。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7篇

冠周炎即指牙萌出过程中因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临床以第三磨牙冠周炎多见(名智齿冠周炎),好发于18~25岁青年人,复发率较高。笔者以自制银黄丹芷液局部冲洗治疗本病243例,并设3%过氧化氢溶液局部冲洗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门诊部,有首次发病及多次发病者。治疗期间严格控制可变因素,采用随机分配、顺序选择的原则,分别完成观察组病例243例、对照组病例78例。观察组男91例,女152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3.9)岁;病程1~24 d,平均(4.6±3.1)d。对照组男29例,女49例;年龄19~41岁,平均(26.2±4.1)岁;病程1~24 d,平均(3.9±2.8)d。2组基线资料一致,经统计学检验,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及排除病例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1]中有关智齿冠周炎诊断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第三磨牙萌出受阻,远中龈瓣覆盖;③局部反复炎症,出现牙冠周围红肿、疼痛、摄食或咀嚼困难、溢脓或颌下淋巴结肿大;④X摄片示第三磨牙阻生或不全阻生。

中医诊断及辨证:根据症状,属中医学“牙咬痈”范畴,辨证为胃火炽盛、热毒上壅证。

排除标准:手术引流患者;已服用或注射用抗生素者。

3 用药方法及途径

观察组予银黄丹芷液局部冲洗。银黄丹芷液药物组成与制备:金银花30 g,大黄30 g,牡丹皮30 g,白芷20 g,生甘草6 g。水煎后滤过药渣,取药液500 mL,再加入冰片粉6 g于药液中摇匀,置放于10~20摄氏温度下备用(72 h内使用)。以带有弯形平头针的注射器插入龈瓣的间隙内,缓慢冲洗。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首先以带有弯形平头针的注射器插入龈瓣的间隙内予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然后再予生理盐水冲洗,再将碘甘油滴入龈瓣内。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程。

4 疗效标准

治愈:牙冠周围红肿、疼痛、溢脓等症状消失,无摄食及咀嚼困难;显效:牙冠周围红肿、疼痛、溢脓等症状明显减轻,摄食及咀嚼困难明显改善;有效:牙冠周围红肿、疼痛、溢脓等症状稍有减轻,摄食或咀嚼功能有改善;无效:牙冠周围红肿、疼痛、溢脓及摄食、咀嚼困难等症状无改变。全部病例均在1个疗程结束时由治疗者作出判断。

5 治疗结果

5.1 临床总体疗效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5.2 症状疗效

(见表2)表2 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略)

5.3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3)表3 2组患者疗效与病程的关系(略)

转贴于

5.4 不良反应

243例使用银黄丹芷液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78例使用3%过氧化氢液及碘甘油患者中,有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及刺激性疼痛感。

6 讨论

智齿冠周炎以智齿萌出困难为主要原因。在咬面的远中部或牙冠的远中面有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盲袋。食物残屑进入盲袋后难以清除,加之温度与湿度适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形成一个潜在的病灶。故临床发病率高,治疗后复发率亦高。且此病治疗不及时,炎证可直接蔓延或经由淋巴道扩散,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智齿冠周炎的初期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炎症初期以控制感染扩散、力争炎症消散为原则。一般采用局部治疗,临床多以3%过氧化氢溶液、1∶5 000高锰酸钾液、1∶1 000雷弗奴尔液冲洗局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此类药物对口腔黏膜刺激性大,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用后须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因而稀释或减低了原药的保留治疗作用。中药局部用药,可避免此类弊端,也简化了治疗程序,患者易于接受。

银黄丹芷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适用于胃火炽盛、热毒上壅之“牙咬痈(冠周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银花含黄铜类、肌醇、皂苷等,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大黄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其抗菌作用较强,对细菌的核酸及蛋白质合成有很大影响;牡丹皮含牡丹酚原苷、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白芷含有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及挥发油等,其对多种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芷毒素可促进唾液的增加;甘草含甘草酸及甘草苷,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冰片含左右旋龙脑,对部分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止痛防腐功效[2]。

从本组病例疗效观察分析,在同一疗程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对照组83.33%,用PEMS3.1统计软件,经样本与参照组比较的Ridit分析,P

【参考文献】

白芷的作用与功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疗法;痛风康

2008年1月~2010年10月, 我们采用痛风康内服方合痛风外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痹阻型60例, 并与安慰剂组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26例, 女4例; 年龄30-67岁, 平均(59.62±10.14)岁; 病程0.5~ 16年, 平均(5.26±1.71)年, 治疗前血尿酸( 551.35±65.32) umol /L。对照组30例, 男27例, 女3例; 年龄31-68岁, 平均(57.42±12.11)岁; 病程0.3-17年, 平均(6.,11±2.23)年, 治疗前血尿酸( 544.84±65.32)u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痛风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制定:①关节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②有痛风结节,结节含有以化学方法和偏光显微镜证明的尿酸盐结晶。③符合以下几项中6项:炎症于1天内达高峰;1次以上的关节炎发作;单关节炎;患处关节皮肤发红;第一趾关节肿痛;一侧的中趾关节炎发作;一侧的踝关节炎发作;可疑痛风结节;高尿酸血症;X线可见关节内的非对称肿胀;X线片见非侵蚀性的骨皮质下囊泡;发作期关节液细菌培养阴性。凡符合①、②、③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中医湿热痹阻型的诊断标准[1]:跖趾、踝、膝等处单个或多个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肿灼热,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难于行动,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于痹证范畴,湿热痹阻型。

2方法

2. 1药物组成

治疗组:痛风康颗粒:由毛冬青30g、萆20g、车前草20g、荆芥10g、山慈姑6g组成,各味中药按比例制成每包5.53g颗粒剂。痛风外敷方:由毛冬青30g,虎杖30g,白芷10g,石楠藤10g,冰片6g组成,将各味药物打成药粉,制成每包80g的外敷方。

对照组:痛风康颗粒安慰剂:由痛风康颗粒加赋形剂制成,药物和赋形剂比例为1:9,每包安慰剂只含十分之一的药物。痛风外敷方安慰剂:由痛风外敷方加赋形剂制成,药物和赋形剂比例为1:9,每包安慰剂只含十分之一的药物。

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痛风康颗粒, 1包/次,2次/日,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疗程5天。痛风外敷方加入蜜糖10g及开水适量调成膏状,加热至40℃~45℃,待温度降至可接受程度后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6h/次,1次/日,疗程5天。

对照组:服用痛风康颗粒安慰剂, 1包/次,2次/日,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疗程5天。痛风外敷方安慰剂加入蜜糖10g及开水适量调成膏状,加热至40℃~45℃,待温度降至可接受程度后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6h/次,1次/日,疗程5天。

卧床休息,提高患肢,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饮足够的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 3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木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木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3结果

3.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1 11 8 0 100

对照组 30 0 5 8 17 43

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岭南地区多湿多热的特点,南方地区痛风急性发作期病机多为湿热内蕴,下注关节,瘀血阻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具有抗炎、镇痛、利尿等作用的中药通过各种作用机制,对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症状起到了关键作用。从毛冬青提前并经结构改造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IA)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输卵管炎所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对抗粘膜上皮的坏死,抑制炎症的浸润,减轻炎症的发生[2-3]。荆芥所含的含d-薄荷酮及白芷所含的香豆素类成分,均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其提取液具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4-7]。车前草乙醇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尿量,促进输尿管的蠕动,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由于排尿的增加,可加速尿酸的排泄,起到了“利湿”的作用。

痛风康颗粒中萆祛风除湿、利尿通淋,车前草清热利湿,两者对湿热毒邪下注所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清利之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而起到清热祛湿之效; 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荆芥是常用的祛风之药,同时具有理血的作用,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品中酌加风药,能起到加强祛除流窜肢体关节之湿热浊毒的功效。山慈姑味甘,微辛,性寒,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有助于通畅经络,消散湿毒之邪,减轻关节肿胀。

痛风外敷方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之症状,经外敷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之效,主要由毛冬青、虎杖、白芷、石楠藤、冰片、组成。方中以毛冬青为君,取其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虎杖为臣,其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活血祛瘀,清热,利湿,解毒,对于湿热瘀阻经络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可谓对症下药之首选,可助毛冬青共凑清热利湿解毒之功。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消肿之功效;石楠藤味辛,性温,归肝、脾、小肠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痛。两者既可通络止痛,又兼祛风除湿,用于方中可加强消肿止痛之疗效,是以为使药。佐药冰片,味辛、苦,性凉,归心、肺脾经,具有较强的辛散之力。方中佐以少量冰片,是取其为芳香之品,散热止痛之效显著,《本草纲目》曰“其气先入肺,传于心脾,能走能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条达而惊热自平,疮毒能出”,利用其走散之力,除通经透毒外出之外,尚可将方中诸药之药气引经直达病所,疏散至肢体关节,以达药效。

本研究提示,痛风康颗粒剂和痛风外敷方能很好的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具有良好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友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第一版:662

[2]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 现代中药学大词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一版:421

[3] 乔宛虹.毛冬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5):104-105

[4] 周丽娜.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35-1936

[5] 吴婷.荆芥现代研究概况.江苏中医药,2004,25(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