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拿破仑传记

拿破仑传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拿破仑传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1篇

今天,我无意中在书柜中翻到一本《中外名人传记》,那里面有疯子作家萧伯纳、军事奇才拿破仑、抗金英雄岳飞、才思敏捷的李清照,可最让我感动的是南丁格尔的传奇一生。

南丁格尔是一位信念坚定,被别人改变不了的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总喜欢帮助别人。她从小就有一个想当护士的梦,在当时护士这个职业是不被别人所尊重的,可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自己的护士梦、爱国梦,长大后她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她经常会带领她的护士们前往战场为伤员护理,在她们悉心照料下,士兵们很快就恢复了伤病,常常被士兵称作“提灯女神”。后来她创建了护士学校,慢慢地经过她的努力,最终护士这个职业倍受人们尊重。

然而,她追求梦想、舍身为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我将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有一天我是一名老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梦想我成为一名外交官,为祖国与世界和平尽职尽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实现它吧!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再乎别人说什么,追求梦想,让梦想相伴一生。

三年级:开心208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2篇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的差别

·思想在启发,不在教条

·"再结冻 "问题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的差别

认识错误有助于解决问题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有良好的职业习惯,而这种习惯是逐渐形成的。

【事例】-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将军,他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名言更为大家所熟知。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长得很瘦小, 11岁的时候读军校,有一天与一个学长发生了冲突,学长欺负他瘦小,把他打了一顿。这时候上课铃响了,下课的时候他去找这个学长,第二次被打了。又一次下课,他再去找那个学长,这时的拿破仑两只眼睛都黑了,嘴角还带点血。见到学长,他一下子就冲上去,准备打第三架。学长说: "等等,你今天到底打算怎么样? "拿破仑只讲了一句话: "学长,除非你今天跟我道歉,否则我准备打到死。 "学长被他这种精神折服,最终向他道了歉。

功过暂且不提,正是凭借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拿破仑由一个中尉,成长为一个将军,最后当上法兰西皇帝。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思想和习惯上的差别。在年轻时就养成了一个成功的习惯,注定未来的成功;一辈子都没有养成任何成功的习惯,即使再读什么伟人传记,也于事无补。这就需要强调思想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很多主管习惯说 "不要告诉我过程,我只要结果 ",可是,如果下属没有必要的思想培养,如何产生令主管满意的结果呢?

思想在启发,不在教条

思想如何建立?思想的建立在于启发而不是教条。

我国在教育问题上就存在教条的毛病,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方面落后于欧美国家。

【事例】- 一题多解

上图中左边那个小女孩是小学3年级,她读的那本数学课本,让人以为是清华、北大数学系的课本呢。数学课本里的定理或公理由中国人提出的很少,但是我们解题却是世界一流。

小学生的数学卷子交回去的时候,老师永远都是先看答案,答案对了,再去检查过程,如果作业和老师讲的不一样,错一个字扣一分。

美国的数学老师对同学说:"各位同学,明天考微积分,列式子就好,不要去算,计算是计算机的事。 "公共决策教授说: "各位同学,明天考公共决策,注意啊,答案写得跟老师一模一样,跟书上一模一样的零分。 "他们希望学生有自己的创意。

【事例】- 历史题

记得高中时学历史,有这样一道测试题: " 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中亚西亚获得了哪四大战果?最远打到哪里? "美国对学生的测试却是: "蒙古人当初如果没有西征,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 "这样的题目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可以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力。

教条往往限制了个人的想象力,使得个人多了条条框框,束缚了思想的发展,而适当的启发有利于良好思想的培养。 "再结冻 "问题

将习惯 "再结冻 "

总是有两种人,一种人习惯于 "努力地表现 ",而另一种人习惯于 "不停地辩解 "

【案例】- 再结冻

如何把一个方的冰块变成一个圆的冰球?

第一个动作,先把方的冰块从冰箱拿出来解冻,把它变成水;第二个动作,把水装在一个圆的容器里;第三个动作,最后放进冰箱使之结冻。如果做了第二个动作就忘记了,出去看电影了,回来之后看到的还是水,如果这时我们将其放入冰箱再结冻,最终也能将方冰块变成圆冰球。再结冻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改变习惯的过程,首先要有所触动,再着手行动,持之以恒最终便可以达到目的。

思想教育有助于习惯的形成-思想教育往往防患于未然,避免结果出现时亡羊补牢。

【案例】 新加坡的公共秩序

新加坡的公共秩序良好,得益于不懈的管理。

新加坡的公厕。公共厕所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市政管理状态和成员素质。新加坡每一间公厕都有专职管理人员,对待不冲厕所、踩马桶、乱丢东西等,一切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都坚决予以制止,要求当事人改正,并提醒他们下次注意。

新加坡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里一般也有监管员,来往的人自觉分为左右两边通行,这样实现了人员有序流动,监管人员一般站在通道中间,身穿红色制服,提醒来往群众遵守规则。

新加坡正是将思想教育看得很重,加大了监管的力度,这样才逐步使人们养成了良好的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思想决定命运

【忠告】

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

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

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

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还是那句话,奉劝你放弃告诉下属 "别告诉我过程,我只想知道结果。 "因为如果没有思想培养,下属必然难以达到你所希望的结果。

【事例】-松下:传统方式造就接班人

早晨5:45,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已经开始晨操,这里像纪律严格的军事学院,学员们穿着整齐,训练有素,然而他们是松下销售管理培训学院的学员。他们要在这里参加一年的培训,其中一半的学员刚刚高中毕业。他们是松下1. 8万间特许经营店未来的接班人。

凡事都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基本行为规范做起,这种对思想的培养往往优于产生不良后果时的说教。思想源于对基本行为的塑造,培养员工的思想,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习惯。习惯改变命运。

【自检】

着手看看你的企业重视的结果,针对这个结果考虑需要建立哪些思想,谈谈你学过本讲的收获,制定相关方案。

【本讲总结】

·学过这一讲希望你能够记住以下几句话: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有良好的职业习惯。

·思想的建立在于启发而不是教条。

·思想教育有助于习惯的形成。

·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3篇

巴尔扎克几乎每一部作品也都有“题赠”。他在长篇小说《两个新娘的回忆》(“私人生活场景”之一)这部作品扉页上,也留下了一大段题赠献词,是献给女作家乔治・桑的:

亲爱的乔治,拙作的题赠诚不能给您的大名锦上添花,您的大名倒必将以其神奇的辉煌反照拙作;然而,我并非有意借光,也不是故作谦虚。我谨借以证明我们之间的真正的友谊。这友谊在我们外出旅行、天各一方时继续不断,更不因工作繁忙和世情刻薄而稍有淡漠。这种感情无疑是永不变质的。凡拙作所题赠的朋友们的大名,均使我在卷帙浩繁的著述所引起的痛苦中,得到一种愉快,因为拙作问世,无一不伴随痛苦,别的姑且不说,仅我咄咄逼人的多产,就招致多少非难,仿佛我眼前的世界并没有如此丰富似的。乔治,如果后世有哪位专事考证残本孤笈的行家,发现拙作所题赠的大名,尽是一代赫赫伟人,且襟怀高尚,友谊圣洁,堪称时代的英豪,不亦为一大美事么?我岂不能更为这种牢靠的幸福而骄傲,少为总有争议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么?对于认识您的人来说,能自称是您的朋友,实在是一种荣幸,正如敝人有幸,自称是您的朋友。特・巴尔扎克。1840年6月于巴黎。

撇开对乔治・桑的颂扬和致敬的感情且不说,巴尔扎克在这段献词里,其实还借机发了一点“牢骚”。那就是,许多同行,甚至包括我们这些读者,对他那“咄咄逼人的多产”的误解和非难,令他心中不爽,遂有“世情刻薄”的感慨,以至于他只好反唇相讥,说出“仿佛我眼前的世界并没有如此丰富似的”这样反驳的话语。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是一位异常多产的作家,他一生为人间留下了一百六十余种作品,仅《人间喜剧》就有91部,作品里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而且是在不到二十年的艰辛岁月里完成的。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全景式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各阶层的社会生活,被称为了解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且也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座罕见的、巍峨的文学丰碑。

但是,许多同行和评论家,往往只看到了他异于寻常的高产,甚至总是对他倚马可待般的写作速度能否保证作品的质量,心怀狐疑,却对他在这些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超常的劳动量、所付出的异于一般作家的耐心,视而不见。这对巴尔扎克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公平的。因此,他需要利用一些合适的机会为自己“辩解”一下,包括利用写给乔治・桑的献词。

从巴尔扎克的一些传记里,我看到过他有这样一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一直在写作;也就是说,他将在硬木椅子上一坐就是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纸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如此循环。他的传记作家说:“每过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巴尔扎克每创作一部作品,总是将原稿和修改稿保存起来,最后装订成一大厚本,作为珍贵的礼物,赠给知心朋友。他大量的手稿,也因此得以保存下来。这些修改稿的数量相当惊人,比如,他每创作一部两百页左右的小说,修改后的稿子就会相当于原稿的十倍以上。他的出版人都熟知,他每写一部,少则修改几遍,多则十五六遍。有时候,他会把出版社排出来的印刷校样修改得面目全非,几乎等于重新写出了一部新作。

这也正是巴尔扎克所说的“拙作问世,无一不伴随痛苦”的一个原因吧。从这个意义上讲,巴尔扎克不仅无愧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当得起是一位“敬业的作家”。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4篇

在法国中部的Bourgogne ,我偶然闯入了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这里的人们表面有着自己现实的社会身份:律师、银行家、音乐家等等,但除去那层外衣之后,他们还有着不同寻常的一面――侯爵、男爵、世袭贵族。他们身上流淌着那种千年传承的热血,崇尚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士精神。与昔日“狩猎女王”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曾经的贵族岁月遐想不已。

狩猎,踩着国王的足迹

寒风瑟瑟,小雨不时飘落,位于巴黎东北方80多公里的一处森林里,四下寂静,能听到小动物仓促逃窜时的脚步声,泥土气息混杂着树叶的味道,沁人心脾。远处的几声狗吠,是唯一能定位易思男爵狩猎位置的线索。我就是受易思男爵的邀请,亲身参与了这一场贵族狩猎。这位拥有着德国血统和意大利贵族妻子的男爵,在法国出生,是英国皇家牛津大学的博士,现在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中国。进行狩猎的这片五千公顷的森林是易思男爵的私人领地,曾留下过历任法国统治者(包括查理五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等等)的足迹。

入住易思男爵乡间城堡的那天,所有的人都在忙碌――虽然距离贵族们的集体狩猎还有一周时间,但是饮食的安排、马匹的分配、猎狗的训练等等,都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随后几天,西班牙的侯爵、卢森堡的伯爵、苏格兰的子爵、贵族钢琴家、贵族拉丁舞王……陆续到来,城堡日渐喧嚣。狩猎开始的前一天,贵族们在简单而欢快的宴会后早早睡去。

翌日狩猎队出发之前,盛装的神父和乐队整点到达。作为狩猎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沿袭着多年来的传统,唱诵着圣经上摘选的经文,作为对出征者的庇佑和鼓舞。随着乐队的奏鸣,车队开始向森林深处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易思男爵和亚瑟王的后裔阿特里斯停下车,仔细咨询了男爵家族里世袭的猎人,通过地上的痕迹、动物粪便的干湿状况和排列,开始寻觅狐狸、野兔等小动物的踪迹。

忽然,似乎是在一阵紧密的狗吠声中听到了某种特殊讯号,易思男爵跨马而去,有几个贵族也随之奔去,十几分钟后,一片喧闹的狗吠和人声渐近,我看到贵族们脸上难以抑制的兴奋表情――当他们冲进丛林时,十多只猎狗围住了一只野兔,野兔已经被猎狗撕咬得遍体鳞伤,男爵与众人合议了一下,喝住猎狗,放了野兔,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狩猎的快乐,野兔本身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狩猎女王”的传奇

在回城堡的路上,男爵和我聊起了他的偶像――莫妮卡・夏洛特,一位传奇的法国女狩猎人:“她是我母亲的远房亲戚,我小时候便听闻她的故事。有一次我参加由她带领的打猎,当我走近她时,为她身上独有的个人魅力所折服,那种柔美的体香,与夹带着刚毅气质的身躯,是那么令人着迷。或许,惯于狩猎的女贵族们天生就有这种中性的美。”

莫妮卡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骑马狩猎,长大后更是参与过多次大规模的皇家狩猎活动,大多都有斩获,甚至超过了众多优秀的男性猎手。她矫健的身手和优美的姿态,深得欧洲皇室的青睐和赞誉。她每每陪同王子和皇帝狩猎,无论表演赛还是森林捕猎,都能载誉而归。

而让皇室至今念念不忘的一次捕猎,是一次暴雪天,她和贵族们在狩猎途中遭遇恶熊,在万分紧急的状况下,莫妮卡巧妙周旋,最终成功引开了熊,帮助大家脱离险境。从此,人们为她冠上了“狩猎女王”的称号,皇室的大型活动都会有她的位置,其地位甚至高过了某些皇室成员。而易思男爵对她的崇敬更升了一级,那些与莫妮卡在一起的记忆,在他年少的心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崇拜之情,莫妮卡近乎是女神一般,引导他坚持狩猎的传统,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也取名为莫妮卡。“我一直想写一本她的传记,或许我们应该去看望她一下。不过她如今已经80多岁了。”

18世纪的马场和孤独的木屋

驱车来到500多公里外的小城贡比涅。随着道路渐渐变得狭窄,我们的车拐到了一片仍旧保留着18世纪布局的陈旧马场。迎接我们的是一阵狗吠声,离马场不远的一个小屋里走出一个略微驼背的老妇人,很瘦,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笑容。易思男爵走上前亲热地与老妇人行了法国见面礼――她就是昔日的欧洲“狩猎女王”。

莫妮卡-夏洛特的小屋简直是一个小型的狩猎博物馆,墙上挂的、茶几上摆的、桌上放的东西,无一例外都与狩猎有关:鹿头骨架,鹿前蹄,还有各种比赛夺得的奖牌。窗边木柜上摆放的照片,像是个人历史的回顾,从儿时的可爱,到年轻时青涩的美丽,再到中年时指挥众人围猎的英姿飒爽,让人一帧帧重温“女王”不平凡的人生。

莫妮卡坐在浅色的沙发上为我们开启明悦香槟时,走进来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他叫杜比,是莫妮卡的一个长工,在帮这位贵族老太太打理马场。对杜比来说,“狩猎女王”虽然已经不再打猎,但她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其他老工人的言语交流中,不经意地透露出多年积累的狩猎和驯马经验,比如马的一些日常习性和需要喂食的干草与饲料的配置比例等等,这使他受益颇深。在这个平静的森林深处,18世纪的马场像一个世外桃源,除了工人身上的服装稍有现代感之外,几乎任何东西都带着一种历史的记忆。

莫妮卡喝着香槟,时常陷入沉思,对她来说,辉煌的历史已埋在记忆的深处,需要努力去回忆。谈及过去时,她总会夹杂对现状的不满,絮叨着比较孤独的后半生,犹如这间黄昏中的小屋,在寂静广阔的森林里显得那么形单影只。

Tips

贵族狩猎的历史

在罗马人统治英格兰时期,狩猎是王室独享的娱乐,猎场限于皇家森林。17世纪,拥有领地的英国贵族从王室获得许可狩猎。18世纪,狩猎发展成欧洲贵族文化的传统:身穿猩红的猎装,头戴黑毡帽,在名贵猎犬的引领下策马扬鞭,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证明。贵族在狩猎中制定规则,比如不能追逐或捕杀受伤的动物,将之视为上流社会和文明的象征。

依照传统,贵族狩猎并不是用猎枪去捕获猎物,而是通过血统纯正的猎狗找寻猎物,然后一起围捕,如果是大型猎物,则用佩刀直接刺中猎物的心脏,割下前蹄挂在居所的墙上,并且用特制的银牌或铜牌铭刻时间与随行人的身份,作为一种胜利的纪念。

那些打猎工具:铜质的号角,马鞭,头盔,狩猎服,打猎时喝的玫瑰酒,每一样都带着历史沿袭的影子,与“贵族”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

Tips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5篇

Theodore Dreiser5

The novelist, then 40, considered returning from his first European holiday aboard the Titanic; an English publisher talked him out of the plan, persuading the writer that taking another ship would be less expensive.

Dreiser was at sea aboard the liner6 Kroonland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e recalled his reaction the following year in his memoir, A Traveler at Forty: “To think of a ship as immense as the Titanic, new and bright, sinking in endless fathoms of water.7 And the two thousand passengers routed like rats from their berths8 only to float helplessly in miles of water, praying and crying!”

Guglielmo Marconi9

The Italian inventor, wireless telegraphy10 pioneer and winner of the 1909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as offered free passage on Titanic but had taken the Lusitania three days earlier. As his daughter Degna later explained, he had paperwork to do and preferred the public stenographer aboard that vessel.11

Three years later, Marconi would narrowly escape another famous maritime disaster.12 He was on board the Lusitania in April 1915 on the voyage immediately before it was sunk by a German U-boat in May.13

Milton Snavely Hershey14

The man behind the Hershey’s Milk Chocolate Bar, Hershey’s Kisses, Hershey’s Syrup had spent the winter in France and planned to sail home on the Titanic. Fortunately for Hershey, business back home apparently intervened15, and he and his wife instead caught a ship that was sailing earlier, the German liner Amerika. The Amerika would earn its own footnote16 in the disaster, as one of several ships to send the Titanic warnings of ice in its path.

J. Pierpont Morgan

The legendary 74-year-old financier, nicknamed the “Napoleon of Wall Street,” had helped create General Electric and U.S. Steel.17

Among his varied business interests was the 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the shipping combine that controlled Britain’s White Star Line, owner of the Titanic. Morgan attended the ship’s launching in 1911 and had a personal suite on board with his own private promenade deck and a bath equipped with specially designed cigar holders.18 He was reportedly booked on the maiden voyage but instead remained at the French resort of Aix to enjoy his morning massages and sulfur baths.19

“Monetary losses amount to nothing in life,”20 he told a visiting New York Times reporter days after the sinking. “It is the loss of life that counts. It is that frightful death.”

Henry Clay Frick

The Pittsburgh steel baron was a business associate of fellow non-passenger J.P. Morgan.21 He canceled his passage on the Titanic when his wife sprained her ankle and had to be hospitalized in Italy.22

Alfred Gwynne Vanderbilt

The 34-year-old multimillionaire sportsman, an heir to the Vanderbilt shipping and railroad empire, was returning from a trip to Europe and canceled his passage on the Titanic so late that some early newspaper accounts listed him as being on board.23 Vanderbilt lived on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casualties24 of the Lusitania sinking three years later.

John R. Mott

Though perhaps less well known today than the others on the list, Mott was an influential evangelist25, who shar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46. He and a colleague were supposedly offered free passage on the Titanic by a White Star Line official interested in their work but declined and instead took the more humble26 liner Lapland. According to a biography27, when they reached New York and heard about the disaster, “It is said that the two men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one voiced their common thought: ‘The Good Lord must have more work for us to do.’ ”

1. claim:(战争、事故等)夺取(生命);A-list:一流人物。

2. 工业巨头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和本杰明·古根海姆都与船俱殒,同遭不幸的还有梅西百货公司的共同所有人伊西多·施特劳斯及其妻子,她拒绝离开他(独自逃生)。Macy’s: 梅西百货公司,美国的著名连锁百货公司。

3. 深受欢迎的美国推理作家杰克·福翠尔、美国画家和雕塑家弗朗西斯·米勒以及时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朋友兼助手阿奇博尔德·布特少校也同时罹难。

4. boldface: 黑体字,此处指遇难者的名字用黑体字突出;vagaries:[复数](局面、行为等)不可捉摸(异常)的变化,变化莫测。

5. Theodore Dreiser: 西奥多·德莱赛(1871—1945),美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嘉莉妹妹》等。

6. liner: 邮轮,大客轮。

7. memoir: 回忆录;immense: 巨大的;fathom:英寻(测量水深的单位,等于6英尺或约1.8米)。

8. berth:(船或火车上的)铺位,舱位。

9. Guglielmo Marconi: 古列尔莫·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电气工程师,无线电之父。

10. wireless telegraphy: 无线电报。

11. paperwork: 文书工作;stenographer:速记员;vessel: 船。

12. 三年之后,马可尼又侥幸躲过另一起著名海难。

13. voyage: 航行;U-boat:(尤指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潜艇, U潜艇。

14. Milton Snavely Hershey: 弥尔顿·斯内夫利·赫尔希,美国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赫尔希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下文提到的Bar、Kisses和Syrup都是该公司生产的食品。

15. intervene: 干预。

16. footnote: 脚注。

17. 这位74岁的传奇金融家,绰号“华尔街的拿破仑”,曾协助创立了通用电气和美国钢铁。

18. suite: 套间;promenade deck:散步甲板。

19. maiden: 首次的;resort: 度假胜地;massage: 按摩;sulfur:硫磺。

20. monetary: 货币的,金钱的;amount to: 意味着。

21. 这位匹兹堡的钢铁大亨是(上文提到的)J.P. Morgan 的商业合作伙伴。Pittsburgh: 匹兹堡(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西南部城市,是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baron:大亨。

22. sprain: 扭伤(关节);hospitalize:送……住院。

23. multimillionaire: 大富豪,巨富;heir: 继承人;Vanderbilt shipping and railroad empire: (美国)范德比尔特航运铁路帝国。

24. casualty:(事故或战争中的)伤者,死者。

25. evangelist: 巡回布道者。

26. humble: 简陋的。

27. biography: 传记。

28. descendant: 后代。

29. villain: 恶棍,坏人。

30.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始建于1898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轮胎生产公司。

Famous Passengers Booked for the Ship’s Next Voyage

The Titanic’s return trip to England was scheduled to begin on April 20. Among the more famous names who had apparently booked passage:

Henry Adams, descendant28 of two presidents and author of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John Alden Dix, then governor of New York.

J. Bruce Ismay,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White Star Line. A survivor of the Titanic disaster, Ismay was portrayed as a villain29 in many accounts in part for the ship’s shortage of lifeboats and for getting himself safely into one.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6篇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高老头》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札克《人间喜剧》中的一部,阐述法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伦悲剧。

  故事发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下阶层杂处的公寓里,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年轻时就鳏居并抚养两个女儿,为了女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慈爱和财产。让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还以价值不菲的陪嫁让她们嫁进豪门。女儿们像吸血鬼似的榨干他的钱财,却让高老头在破烂的小阁楼中孤苦伶仃地离开人世。

  公寓里还住着一位大学生拉斯蒂涅,一心只想攻入巴黎的上流社会,面对富贵荣华,他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埋葬了神圣情感、投入资本主义享乐生活的罪恶深渊!野心家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两者相互交织,刻画人生的自私和机微,丝丝入扣,从头到尾绝无冷场。

  在还没有读《高老头》这本名著之前,吸引我的是法国大文豪巴尔札克的传记,佩服他曾发下的豪语:"拿破仑的剑达不到的地方,我的笔办得到",他放弃了优渥的律师工作,宁愿饿着肚子写作致力以宏大的小说阵容征服世界。也莞尔他的处女作发表时,竟让聆听的人打起瞌睡来了。巴尔札克以生动而逼真的人物形象,批判贵族及资产阶级金钱势力的罪恶,描写阴险、虚伪的人性,试图唤醒人心中高贵的灵魂。

  毫无疑问的出身贫寒的高老头是真心疼爱两位女儿的,他让两个宝贝女儿学习上流社会的各式才艺,让她们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到上流社交场合攀附权贵,并以大笔嫁妆成为贵族夫人,成为高老头无上的安慰。但他却从全公寓中最好的套房,搬入三楼的普通房间,再搬入租金最便宜的小阁楼,冬天不敢生火,原有的镀金、镀银的餐具一件件典当,把自己的老本大方的送给女儿们去撑门面、穿金戴玉、养情夫!高老头的所有钱财被女儿榨光后,却因职业低贱让女儿及女婿不愿与其来往,为了看女儿须躲在马车经过之处,偷偷的看。

  "他的容貌被心底的忧愁折磨的日渐憔悴,成了饭桌上最阴郁的一张脸"当高老头的安慰成为折磨时,他应该醒悟到他忘了教导女儿最重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做人的道理。

  高老头临死前悟出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买到无价的亲情及女儿。养尊处优、心狠手辣的两位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外表下藏着丑陋的心灵。巴尔札克以他辛辣手笔,将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毫无人性的冰冷心长和高老头的善良、执着的父爱描写的淋漓尽致。跟现今社会上的"金钱万能"与"笑贫不笑"的错误思想真是不谋而合,也见证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而透过原充满着恻隐之心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所走过得道路和他的心理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类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也可以体会出巴尔札克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无声但有利的抨击。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高老头出殡时,在送葬的行列中里,并没有出现他所挚爱的女儿,出现的是两家"有爵徽的空车",读到这里不禁心头一酸,对高老头境遇唏嘘不已。

  巴尔札克一旦投入写作,每每夜以继日,就像一部印刷机不停地转动,每天工作18小时,一天得喝上50杯咖啡,真是个拼命三郎,但也看出他对写作的执着与热爱,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阅读作家的名著之前,先去了解作家本身的成长背景及所处的历史时代,更有助于阅读的进行与体悟,也了解妈咪要我先看巴尔札克小传的用心。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在一声声绝望的惨叫中,为女儿“奋斗”了一生的“伟大”父亲,离开了那个黑暗的世界,更确切地说是离开了他那两位贪得无厌的女儿。甚至没有看到女儿的最后一面。

  女儿的背叛,一无所有的下场,并不是谁使高里奥变成这样的,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他自己,连着他那“带有几分”的父爱。

  这种父爱实在有点可怕,为了能让女儿快乐,自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乍一听是有些令人感动,但这种付出若过了头,就有点乐极生悲了吧!为了能让女儿进入到上流社会,他不惜拿出全部财产作嫁妆,为了女儿能幸福,任由女儿搜刮自己的财产。为了女儿能快乐,不惜余力帮助女儿做些违反伦理道德的丑事。为了女儿,他可以不择手段为女儿铲除一切后患。他太爱自己的女儿了,爱得近于疯狂。

  与其说拥有这样的一位父亲是一种幸福,不如说是一种不幸。原来清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熏陶下,变得污浊。原本简单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引导下变得自私;原本善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启发下变得可怕。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爱的力量吧。

  还有一种东西不能逃脱干系,那就是钱。钱是最有用的,但也是最无用的,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肮脏的。情节的大起大落都离不开钱,正中了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读完了《高老头》,有太多太多的情感直冲大脑,但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这种父爱有点可怕!

  2022关于优秀《高老头》读后感范文

  《高老头》这篇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作品中以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为主线,拉斯蒂涅的“奋斗史”为副线,彼此互相交织,互相呼应,刻画出高老头这个艺术形象。

  文中记述了高老头一生努力奋斗,为了两个女儿的幸福而不惜一切,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在女儿身上;到了晚年,财产几乎耗尽的高老头依然如此,而两个烂赌、贪慕虚荣的女儿却不思图报,反而更视父亲为包袱,有失她们的面子,为求自保,不愿搭理父亲,最后高老头在无人同情下寂寂死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互相算计的关系。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为高老头的遭遇感到同情,对他那种无私的父爱感到敬佩,亦十分鄙视他那两个忘恩负义的女儿,对她们的行径嗤之以鼻。与此同时,我联想起往日双亲对我的教导,其实这也是他们对我的爱的一种,而我却置之不理,有时更感到反感。但在看完这篇小说后,我仿佛受到了爱的洗礼,对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后,我定会对父母亲的爱倍加珍惜,不会像那两个掉了心肝的女儿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很多是因为子女不了解父母,不懂珍惜父母的爱而造成的。因此,我衷心希望天下间的儿女能学会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以及爱。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7篇

目前我们还很难找到一本本土完整系统阐述销售理论和实务训练的教材,大部分一些销售书籍要么是洋理论的直译本,要么就是一些本土学院派人士的“洋转本土”的著作,虽然冠了XX销售全书的名头,实质上起不到“立即充饥”的作用,不适合成人培训对功利、实效性追求的特征,即使学习完后感觉还是腹中空空,如果进一步具体到不同的销售行业其作用性或说可操作性则更不赶恭维;另一方面一些有着实战经验的一线营销人由于自身文笔和理论研究的限制,撰写的著作虽有较强的实用操作价值,但缺少理论指引,禁不起时间的筛选,由于个体差异,有经验主义之嫌。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现实的矛盾,我们销售人员在自身素质修炼中就会难免出现误区和方向偏移的现象。

误区一:成功学极端导向。

成功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原因和方式的学科,对于中国人来说,认识和熟悉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大概始于上世界80年代,实际上在上世纪,成功学著作在全世界范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也不断被引入中国,这些著作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追求成功的完整理论和方法,并先后形成了多种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按其理论基础,一般可简略分为6大派别:

1、品德成功论。最早期成功学著作的基础论调,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代表作有《富兰克林自传》;

2、素质成功论:素质成功论强调人必须具备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倡导和赞赏意志顽强,富于进取的精神,坚忍不拔,拯世救民的具有个人魅力的英雄或人物,代表作为一些历史著名人物的传记等;

3、人际关系成功论:人际关系成功论强调人不是孤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这类著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为了他人和自己的事情,不妨撒谎,是一种比较圆滑的处世技巧。主要代表人物有大家熟悉的:卡耐基

4、PMA积极心态成功论:积极心态成功论认为,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态度决定一切,积极心态成功论的经典之作是美国成功学研究者拿破仑·希尔博士的《人人都能成功》;

5、潜能成功论:潜能成功论的开创者是美国新一代成功学研究专家安东尼·罗宾,是建立在神经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研究成功因素的派别理论,潜能成功学强调,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特质,只要调整了既有的神经系统,成功乃是人生的必然,只是时间早晚不同罢了。人好比一座矿藏,目前只被开发了10%左右,掩藏了极大的潜在能“源”,有意识去开发潜在的能“源”,就可以创造巨大的能量。

6、“综合”成功论:是目前成功销售培训中最推崇的一种成功学培训方式,它综合了以上5种派别的理论精髓,注重潜能和人脉的挖掘和优化。

通过对成功学的认识,我们很多的企业都意识到成功学对企业员工思维和素质训练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些培训机构也先后开发了许多相关的培训课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培训市场竞争激烈,鱼龙混杂,许多培训课件极端强调个人的的主观能动力,训练导向十分极端,我们很多人可能参加过这类的成功学培训课程,见过音乐震天、群雄激昻、血液沸腾的培训场面,不断的告诉你,“你是最好的!最棒的!最优秀的!”……,这样的场面尤其在目前一些知名的直销公司中普遍存在。长久地把人培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智模式,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世界惟我独尊争,目空一切,自私自利,极度敏感!一开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样的牛气等等!直让人生厌!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学训练极端导向现象!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对成功学课程要抱有正确的认识,在批判中吸取,不能光有激情没有了理性思考。

误区二、痞子化和职业化

汪中求先生有本书叫《营销人的自我营销》谈到一个问题,社会对营销人的鄙视和反感由来已久,君不见很多高档写字楼贴有“谢绝推销!”实际上作为营销人,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否被别人定格为“痞子化”,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当中还大量存在“痞子化”业务人员和业务行为,一个有志于营销行业工作的人,要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注意自身“短板”的修补,在行为细节上要注重和强调职业化的塑造。

拿破仑传记范文第8篇

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多少圣贤、先哲、学者都曾一再强调信心、勇气和意志力的重要。但除了极少数杰出人物历尽磨难、踏遍坎坷而终于百炼成钢之外,没有人能够明确指出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把信心和勇气修炼出来。直到20世纪初,美国的药剂师古尔发现了自我暗示这个了不起的法宝。有一次,一个急于治病的顾客来到古尔的药房要买一种处方药,但此人没有医生的处方,古尔当然不能将药卖给他,但他却软磨硬泡,非要买这种药不可。古尔拗不过他,却又不能违反规定,只好拿了一些没有任何药性的糖衣片谎称是那种药给了这个顾客。没想到数天后,此人又来到古尔的药房盛情感谢和称赞古尔的药治好了他的顽疾。这可把古尔弄糊涂了,按说糖衣片没有任何疗效,可此人用了它却痊愈了。到底是什么治好了他的病呢?惟一合理的推测是心理因素起了作用,是这个人自以为买到了“特效药”,从而有了实际的疗效。古尔觉得这里面大有学问,于是开始钻研心理学。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发现:人人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法宝,那就是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

什么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呢?就是一个人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对自己的知觉、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产生某种刺激和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也就是自动暗示,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自我暗示的典型例子。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经常进行自我暗示,但因为人们大都已习惯成自然,所以很少意识到罢了。比如,休假日你本来想与朋友外出郊游,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天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会产生什么意念,这就是自我暗示。如果你在心里对自己说:“糟糕!下雨了,哪儿也去不成了,这怎么办?闷在家里真没劲。”那么,很可能你半天甚至一天都感到烦闷,提不起精神。可如果你在心里自我暗示:哟,下雨了!也好,改天再去郊游吧,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如果能这样想问题,那么这个休假日你照样可以过得挺愉快,而且有收益。再如,一个出差的人为赶火车急忙跑了一段路,出现心跳过速、胸部发闷,导致昏厥。本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他却认为这是心脏病发作,从此再也不敢单独出门。之后他感觉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以至真的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了。你瞧,这就是“杯弓蛇影”般的消极自我暗示造成的恶果。相反,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邵道生先生身患癌症后,在与医生密切配合、积极治疗的前提下,靠着积极的自我暗示及想象疗法进行自救,后来终于恢复了健康。由此可见,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具有改变想法、导致行动的魔力。消极的暗示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而积极的暗示必然带来积极的选择和行动。本文开始谈到的罗斯福年轻时原本胆小怕事,就是经常在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后来他在读书中受到启发,决心假装勇敢,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习惯,从而使他真正变成了一个自信而勇敢的人。

两种暗示,两种结果,对待疾病如此,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亦应如此。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自我暗示必然会导致不同的选择与行动,不同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能经常地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坚信“我能行”,学会靠自己,你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这个意念就是心理上的积极自我暗示。”从长远来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暗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态度,有什么样的心理态度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选择与行动,有什么样的选择与行动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和性格,有什么样的习惯和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我们说:心理上的自我暗示真是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关键在于我们经常选择使用哪一面。

适度的哭有益健康

黄 懿

在现实生活中,哭泣通常被视为软弱的表现、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情绪反应。然而,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给了我们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哭可以缓解情绪、减轻压力,对身体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