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冰心代表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译者简介:刘萌萌(1988.11―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圈儿
《印度哲学概论》至:“太子作狮子吼:‘我若不断生、老、病、死、优悲、苦恼,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还此。’”有感而作。
我刚刚出了世,已经有了一个漆黑严密的圈儿,远远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觉得。
渐的我往外发展,就觉得有它限制阻抑着,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缩─―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恼悲伤。
它往里收缩一点,我便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结果呢?它依旧严严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声静气的,站在当中,不能再动。
它又往里收缩一点,我又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回数多了,我也疲乏了,─―
圈儿啊!难道我至终不能抵抗你?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么?
起来!忍耐!努力!
呀!严密的圈儿,终竟裂了一缝。─―往外看时,圈子外只有光明,快乐,自由。─―只要我能跳出圈儿外!
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远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了。努力!忍耐!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12月《燕大季刊》第l卷第4期,署名;婉莹。)
The Circle
Bing Xin
Introduction to Indian philosophy said: “The prince said loudly like a lion: ‘If I kept living in a circle of birth, growth, illness and death, and could not achieve the great wisdom...or I will be as yesterday.” Then I got some reflections to create this article.’”
When I was just go into the society, a tight dark circle had covered me, but I never noticed.
Gradually, I develop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felt limited by the circle. The circle also seemed to shrink inside. How scared! There were only darkness, sadness and trouble in the circle.
When the circle shrinks a little, I would get up and campaigned along the edges once. What’s the result? It still firmly covered me. I had to keep quiet there and couldn’t move.
It shrinks again. I got up and campaigned along the edges once more. After this circle was repeated several times, I felt tired…
Oh, Circle! Can’t I even resist you to the end? Will I have to limited to the circle forever?
Stand up! Be patient! Try hard!
Yeah! The tight circle finally should crack. ─when I looked outside, just light, happiness and freedom stand there. ─as long as I can jump out of the circle!
笔者感到类此评说浅薄而极不冷静。众所周知,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反映,代表作家的作品无论语言特质、语法结构、写作习惯乃至文风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翻开中外文学的历史,从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荷马史诗、英国的悲剧、法国的批判现实、俄罗斯的古典及红色革命,此种集群式的文学现象绝非偶然,而在语言与风格上又打着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烙印。河嫌泉太窄,无窄何以宽?峰笑山太矮,无山哪来峰?茅盾不懂“给力”,巴金不会“粘贴”,冰心没带过p4,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跨时代的评论“文笔”高下,不亚于“关公战秦琼”。用彪哥的话说“你觉得有意思吗?”
话又说回来,文学鉴赏各有所爱,文笔如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呦还是那个山……爹是爹,娘是娘”。文笔怎样?不是还在传唱?《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文笔难说好,艺术难说高,可老百姓买单。“寓教于乐”,“教”不敢说,“乐”肯定是有的。
当今文坛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热闹得很,文笔优劣何以标准?谁人又能评说?特别在网上悄然一“迷茫”倾向。一些作品或词藻华丽,或生造词语,或云波诡谲,或无病。华丽的铺张扬厉,满纸新词,大有汉赋之风,乍看顿感其才华横溢,令人肃然起敬,而掩卷咀嚼,质感缺失,通篇全是“美丽的废话”;生造的则独创语句,另辟蹊径,或将早已消亡、腐朽的词字晒出来,意念晦涩,讳莫如深,读者仿佛听了一首无词的天外来音;诡谲的扑朔迷离,情深深、雨蒙蒙,月朦胧、鸟朦胧,像雾像雨又像风,下定决心叫人读不懂,哪怕你是著名学者或考博的文科生;的更令人怜悯,天下本无事,庸者自烦忧,情自何来、痛之何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一色玩儿鱼流泪水知道。
一、审美情趣超然高绝
审美情趣常常表现在对题材、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选择上。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意象继承古人却又独出心裁
1.继承传统意象。古人送别多用杨柳、风月。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不乏选取月这个意象以表达别离之痛和分手之愁的。
2.不局限于古人诗歌中的意象。他从生活中挖掘了许多可用意象,其中可考物象有江、夜、山、水、春潮、松、蝉、云、海、舟、寺、溪、日、雨、酒、虫、烟等。这里江为寒江,夜为寒夜,水为流水,松为幽松,蝉为寒蝉,云为秋云为黄云,海为净海(海净月色真),舟为孤舟,寺为古寺,溪为石溪,日是暮日。雨是寒雨,酒为广陵洒,虫为悲鸣虫,烟是暮烟。每一种物象都附着了作者的感彩,成为流露情感的工具。
3.以情为线索组合意象。作者善于组合物象,把十分平常的物象或者是两个几乎没有联系的意象组合起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例如“海净月色真”,把“月”和“海”这两个不通的意象组合起来,以“海”的“净”衬“月”的“真”,同时“月色”更能衬托“海净”,这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让诗句有种交织的景象,又有一种微妙的情感转换的意味。
(二)情真意切,自然深厚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语言平直清淡,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精到简洁,作者借玉壶表明自己的情结,这样表达起来更能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1.抒情真挚朴实,不矫揉造作。王昌龄送别诗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前两句实笔绘景,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2.借送别以明志。代表作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前两句绘景点题,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真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二、艺术表现手法因情而变
(一)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送胡大》中“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直抒胸臆,没有丝毫隐晦。
王昌龄的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更多。如:《送郭司仓》中“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作者从环境人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
王昌龄喜欢以比喻抒写情怀。如《送李十五》《送窦七》《巴陵送李十二》等用比喻来写送别,以一些能够代表作者心境的外物来比较作者的心情和心理,取得一种高妙的结果。
(二)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
《重别李评事》:“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朋友即将远去长安,怎不令人伤感!可是,诗的首句却反起,反劝李评事不要为离别而悲伤。安慰朋友。也是安慰自己;强忍悲愁,不说离情。接着的第二句是顺承,说李评事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必将遇到新的朋友,又将获得新的友情。这些劝慰之词把眼前离别的悲痛表现得更加真挚。王昌龄喜欢景和情相融相生,以景衬情以情人景。
(三)打破常规,着意在写别后情景
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人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先实写当前的送别:江楼饯行,尽情醉饮。接着虚拟别后的思念:朋友离去之后,思念之情日深。此诗跳跃性比较大,写当前,又写未来;既写自己,又写朋友;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把相互间的友情,表现得异常深切。
(四)不重伤离重慰别
如:《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诗中全无生离死别的情绪,送别而不觉有离伤,反说青山明月无异,何分什么此乡他乡?山水不隔,如在一地。心怀宽广,旷达乐观。
三、整体风格慷慨旷达
王昌龄的送别诗沿用了他边塞诗的一贯风格,虽言送别但丝毫没有戚戚切切的伤感,依然那么豪迈、那么大气、那么慷慨。离别不言泪,遭贬不失志,没有低沉、没有哀伤,更没有呜咽。
(一)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整体感知王昌龄的送别诗,格调高昂,风格慷慨,不会让人垂泪低泣,爽朗大气,体现在诗句中便是旷达。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别朋友一点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我们虽然人分两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乡虽远却心心相通,这种遥而不远。离而不别的心意通过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盛唐气象的体现
关键词:小诗 《繁星》 爱的哲学 艺术探索
冰心是中国小诗的奠基人,《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收入诗人一九一九年冬至一九二一年秋所写小诗一百六十四首,最初发表于北京的《晨报》,后结集由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二三年出版。《繁星》是冰心小诗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小诗的拓荒之作。
一、仿用泰戈尔的形式收集零碎的思想
当时受“五四”精神鼓舞的文学青年,冲破古典格律的羁绊,大胆吸收外国诗歌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努力探索,创造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迥然不同的新诗,有一种类似小杂感之类的“小诗”或“短诗”,而冰心就是最早写这类“小诗”的诗人。她的《繁星》和《春水》两部小诗集风靡一时,反响很大,给后来的新诗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冰心曾说:“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看着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1]当时,冰心正在大学读书,在“五四”新文化的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仅有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散文等。她就像一个欣喜若狂的孩子,贪婪地阅读着,而且“遇有什么特别的句子,就三言两语的写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的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的……写上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诗集中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几句的短诗。于是她心为之一动,觉得把笔记本上记的那些三言两语,加以整理,不也是诗吗?于是便有了《繁星》和其后的《春水》。[2]
从上面的自述中,可以明白三点,她写这些小诗,一是受文学新潮流的影响,是时代的产物;二是外国文学形式的直接启发和借鉴;三是内心感触的自然流露,字字句句饱含真情。
二、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
《繁星》共收短诗一节,因是作者“零碎的思想”的汇集,因此诗的内容非常宽广丰富,而其中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哲理的诗为最多。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在她纯洁欢悦的心灵里,自然是天之骄子,美丽而不妖冶,端庄而不矜持。那“深蓝的天空”,“闪烁着”的“繁星”,“飞溅的浪花”,“晚来的潮水”,“无声的树影”,“料峭的天风”,“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露珠,蜜蜂,流星,大海,山影,晚霞,等等,无不饱含温柔的情思,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诱人的芳香。在这丰富多彩、美丽神奇的大自然面前,诗人的“心弦”被重重敲响,引起万千思绪,为自然的美所陶醉。景是如此美,点点处处华光四射!人呢,也是美的。在诗人笔下,“母亲”就是大写的“人”,“母爱”就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是生的慰安、美的典范。因此,她热诚地赞美:“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对母亲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视“母爱”为神圣而至高无上的爱!
诗人歌颂自然,赞美“母爱”。这固然抒发了她内心的真情实感,但又不停留在事物表面和直接意义上,而更多地是寓情于景,努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言论的花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空中的鸟!何必与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等等,都显露出朴素而深邃的道理,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启迪。另外还有一些诗,如:“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我的朋友!起来罢,春光来了,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等等,热情鼓励青年珍惜青春,努力向上,面向未来,具有健康积极的意义。
三、《繁星》的艺术探索
(一)短小精悍,不拘一格,在随意的挥写里蕴藏着朴素的哲理
诗言志。冰心要抒写的是“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诗虽短,内容并不单薄、草率,是浓缩了的“短”,话短而意长。就像蜜蜂一样,身体虽小,却有敏锐的感官和尖利的针刺,或讽刺,或讲述道理,往往鞭辟透里,一针见血。三言两语的诗句,寄托点点滴滴的感想,景与情一致,情与理和谐。因其表现的是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常理”,浅显而不深奥,因此能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从中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相类似的种种真实而亲切的情景。
(二)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繁星》清新淡雅,诗人通过一系列特别的意象,建构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典文化传统对冰心小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绘画是表现精彩瞬间的空间艺术,冰心在小诗里抓住的就是一些精彩的瞬间。冰心选择一些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诗歌意象系统。在这个意象系统里,有父亲、母亲、弟弟和小孩子构成的家庭与人类系列,有大海、鲜花、鸟儿等构成的自然系列,有星星、月亮等构成的宇宙系列,童心把这三个系列中的意象紧紧地统一在一起。《繁星・八》写道:
残花缀在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鸟儿飞去时使缀在枝上的残花撒得满地,残花、树枝、鸟儿这些意象的组合有着特殊的意味。诗人从落红满地中获得生命意味的顿悟,诗作为流动的时间艺术于刹那间成为静止的空间艺术,诗于刹那间获得永恒的绘画之美。绘画抓住宇宙中的一个瞬间,而小诗正是诗人表现瞬间稍纵即逝的意绪。当诗人找到特殊的具象承载瞬间的意绪时,诗中的具象就转化为意象,同时具象也成为绘画中的具象,诗中有画便产生了特别的意蕴。
《繁星》色彩清丽,层次感强,而绘画非常讲究色彩的运用和层次的设计,所以《繁星》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容易在读者的视界里绘成一幅幅美的图画。玫瑰红、残花的落红、芽儿的嫩绿、花儿的淡白、果儿的深红,再加上落日与斜阳、月儿的朦胧、繁星的光明等,这些色彩已经带上诗人的感彩,成了创作主体的对象化存在。诗人同时讲究叙述的层次和构图的层次,使《繁星》的立体感很强。也就是说,《繁星》是色彩清丽的立体画卷。《繁星・一四四》写道:
塔边,
花底,
微风吹着发儿,
是冷也曾何冷!
这古院――
这黄昏――
这丝丝诗意――
绕住了斜阳和我。
斜阳、塔边、古院、花底和我构成从高到低的层次,塔边、古院、花底是静态的美,斜阳和我是动态的美。黄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诗意产生,画意产生,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正因为作者不是有意写诗,因此她不讲究格律,不雕琢辞藻,有韵固然好,无韵也很美,听任诗句从心中自由涌出,极其自然和谐。我们读《繁星》,不管是有韵或无韵,都感到十分朴素亲切,自然流畅,有着强烈的音乐感。如:“月明之夜的梦呵!远呢?近呢?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听――听,这微击心弦的声!眼前光雾万重,柔波如醉呵!沉――沉。”不仅文字优美,而且音乐性很强,像穿涧的山泉,悦耳中听;像抒情的小曲,委婉柔和,把读者带进诗的美妙境界。
(三)典雅与晓畅的语言
古文学的典雅与含蓄是现当代人所赞扬的语言风格,在明白晓畅的白话文中,运用典雅的语言,使语言更加清新隽永,从而形成了《繁星》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繁星》的许多小诗中,典雅的特色随处可见,冰心将古典诗文的神韵巧妙地运用于白话诗歌中,如“阶边,花底,微风吹着发儿,是冷也何曾冷!这古院,这黄昏,这丝丝诗意,绕住了斜阳和我。”这几句诗体现出她和谐的诗情,在这暮色笼照的古院旁,在只剩下一抹余晖的夕阳下,静穆中增添了些许苍凉的味道,有点“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略带有古典的语言中又不失雅致,古院和黄昏,是古诗词中最常用的字词,在这儿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带有古诗的深邃,却不似古诗一般含蓄,它通俗易懂。深蓝的太空中繁星闪烁着,是她们无心的对语和赞叹。童年是人生之始,纯洁无瑕,有一个绚丽的幻想天空,如幻似梦般美好。但童年又如梦一般短暂。因此,冰心感叹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她用二十多字写出甜美的童年,不难看出,这首小诗的文字是清新典雅的,是清新朴实的,又含一点淡淡的忧愁,就如同古典诗词般富有韵味。童年美好却极短暂,如梦一般短暂,白居易也曾在诗中说:“来如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就是童年,抓不着留不住,只能是内心深处的一点回忆。冰心用清新典雅的语言来描绘童年,尽管是温柔的,但还是掩不住淡淡的忧伤。在这首小诗中,文字典雅清丽,极富诗情,却又通俗明了,不似古诗词那般深邃难懂,带着一丝愁绪的温柔,却有着欲说还休的韵味,将童年与现实的差距和隔阂说得清晰明了,这就是典雅之美与晓畅的文风所达到的效果,让人在古与今之间漫游,既体会了古典的典雅之美,也享受到现代白话文的晓畅通俗。
冰心将古文学的典雅之风与现代白话文的通俗晓畅相结合,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做了完美的结合,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注释:
[1]引自冰心:《冰心全集 自序》,1932年。
[2]冰心:《我是怎样写和的》,诗刊,1959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江锡铨,曹金林.中国现代文学使用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一、常识
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背默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观沧海》•曹操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病句
1.看动词
①XX同学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②语文老师实现了不仅能使学生语文成绩提高,还能使学生数学、英语成绩提高。
2.看介词(通过、经过、由于、使、让、从、在)
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3.看否定
为了避免成绩不退步,他报了补习班。
4.看两面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看并列(和、且)
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②人们将反腐败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健全和建立反腐机制上。
四、名著阅读
《繁星》《春水》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
(2)作品简介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
①核心“爱的哲学”;
②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③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④语言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3)作品赏析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赏析: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赏析:最美的世界是充满纯真童趣的。
3.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赏析:这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冰心诗歌主题,把母爱,自然、童真之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4.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赏析: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5.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赏析: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是说“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
五、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创造者”就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秦文君是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1981年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而且不乏感人之处,非常富于感染力。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传》《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外文版,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
秦文君的小说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是鲜明的时代特点;二是鲜活的少年形象;三是浓郁的儿童文学特色。秦文君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临时户主(片段)――摘自《男生贾里》
初一男生想在校园内一举成名是多么困难,知名人士需要显示特点,但贾里没有任何特征,若脸上长个大疤倒也能醒目几分,后来贾里发现,较优秀的成为大家偶像的男生几乎都集中在篮球队。所以一看到海报说篮球队招考新队员,他立刻就热血沸腾。
入队考核实在简单,但出乎意外,不考弹跳,也不考反应,考官一脚把球踢得很远,让贾里去捡,又拿出一大堆杂物叫贾里抱着走几步,然后拍拍他痛说:“祝贺你。”
贾里进校队的消息不胫而走,妹妹贾梅更是热心的消息传播者,那些艺术团里搽惯洗面奶的女孩们也知道了,见了贾里就叫他:“篮球新星”,有几个还叽叽喳喳地叫道:“你该买糖请客!多荣幸呀,进了校队!”
“下次比赛我们给你当啦啦队!”
贾里很愿意大家奔走相告,特别是艺术团那些女孩的轰动,还有鲁智胜的热情鼓励:
“我这体重是没法玩球了,你好好练,将来当国手,我嘛,当你经纪人也行,当保镖也行!”
周六下午篮球队训练,贾里一身新运动服进场,不料,当即被人挡在场外,说:“今天捡球的人有了,你在场外看衣服。”
“什么!我是队员。”贾里报出名字。
“知道,你们是编外队员,专管捡球和看守正式队员的衣服。”
一个晴天霹雳,贾里没昏过去就算是坚强的,他当下就来个不告而辞――当这种零杂工吗?请另请高明。
关键词: 悲剧意识; 童年创伤; 人生磨难; 叔本华哲学; 时代因素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61-01
庐隐是“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作品涉猎多个领域,有小说、散文、书信等;代表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可作为那个时代的剪影。庐隐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五四”反封建反殖民地的主题,而且反映了“为人生”[1]80的创作宗旨。尽管她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大多数作品都以悲观绝望为感情基调;悲剧意识是贯穿她作品的情感主线。生长于“封建氛围”[2]却又被深深感召的庐隐,为什么作品中会有那么浓烈的悲剧意识?下面对此试作粗浅的分析。
一、童年创伤与经历坎坷的影响
据亲友们回忆,庐隐是一个悲郁气质很浓的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曾和庐隐同学两年的苏雪林在《青鸟集・关于庐隐的回忆》里说:“庐隐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常有抑郁无欢之色,与我们谈话时态度也很拘束。”庐隐的第二任丈夫李唯建也回忆说,他们初次见面时,庐隐满面愁容,神情抑郁,令李唯建讶异不已,不得不问她:“女士为什么这般深沉的悲哀?”[3]64而庐隐也在《自传》中说自己常常为了“人生不免要死,盛会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残,圆月不免要缺”[3]210而哀伤感叹。可见,庐隐的确是一个性格悲郁的人物,举动之间含愁弥恨,像极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俗话说,万事有果必有因。庐隐虽出生于福建闽侯的大户之家,但命途多舛。出生之际,外祖母不幸去世。于是这个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孩一下子成了母亲眼中“不祥的小生物”,从此难以“享受到母爱的甜蜜”。两岁时生了一身疥疮。三岁时还不会走路、说话,却养成了爱哭、爱闹的脾气。又因为总是啼哭,在随父亲赴任长沙的途中差点被他抛入滚滚江流……后来父亲去世,又随着寡母投奔远在北京的舅父。在舅父家里,虽然没有遭到厌弃,但依然缺乏母爱,母亲对她总是冷若冰霜,“她是从心里憎厌了我,而我也真怕了她”[3]177。后来,随着年龄渐长,母亲的态度有所改观。但童年这段灰色的记忆却无论如何都难以抹去,以至于她养成了倔强执拗的性格和悲观厌世的气质。而她成年后又接连遭受生离死别的打击,“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她死了母亲、丈夫、挚友石评梅和哥哥。他们的相继死亡,使悲哀像山一样压在她的心上……”“石评梅死后……她说:‘这时节我被浸在悲哀的海里,我但愿早点死去……我试作慢性的自杀。’”[1]73-74可见,庐隐的悲郁气质是培植其悲剧意识的沃土,而这种悲郁气质的形成,又与童年创伤和多舛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苦难的童年生活使庐隐心中生了悲观的芽,而不幸的人生经历让这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再也难以连根拔除。
二、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
庐隐曾在《自传》中探讨过自己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受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对于他的‘人世--苦海也’这句话服膺甚深……悲哀便成了我思想的骨子,无论什么东西,到了我这灰色的眼睛里便都染上悲哀的色调了”[3]210。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热潮的推动下,叔本华哲学来到中国,影响了一代学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创作观和研究观,也深深影响了自称为“悲哀的叹美者”[3]210的庐隐。庐隐用她诚挚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叔本华哲学的拥戴和膜拜:她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沉沦于琐碎生活,就是浪迹天涯逃避现实,或者选择以死亡来结束“生命本质的痛苦”。所以,沙侣屈服了,露沙远遁了,而亚侠死了,丽石死了,沁珠也死了……这一切都深刻地印证了叔本华的理论:“痛苦之为痛苦是生命上本质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4]432。
三、时代局限与理想破灭的影响
茅盾先生在《庐隐论》中说:“庐隐与,有血统的关系。……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的确,“五四”运动对庐隐的影响是深刻的,在“五、四”精神的召唤下,庐隐曾对“反封建礼法”、“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问题做过积极的探索。
追溯庐隐平生,我们知道,对“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她可谓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她的大胆无畏直到如今都还令许多人不敢望其项背。她先是与有妇之夫郭梦良在上海结婚;郭不幸病逝后,她再次突破贞洁的桎梏,与小自己九岁的清华大学学生、青年诗人李唯建结为伉俪,并将自己与李恋爱期间往来的书信集结出版,名曰《云鸥情书集》……然而庐隐牺牲名节、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却没有换来自己向往的幸福,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婚后,她才发现,现实生活和她理想的婚姻生活实在相去甚远。在小说《前尘》中,她这样感叹道:“伊觉得向往结婚的乐趣,实在要比结婚实现的高的多……煤油多少钱一桶?牛肉多少钱一斤?如许琐碎的事情,伊向来不曾经心的,现在都要顾到了”[5]75。可见,庐隐对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结果非常失望,这并不是她所要的“妇女解放”。她所要的解放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5]279。可惜,她最终也没能“打破家庭的藩篱”,反而在家庭琐碎的生活中消磨了志气,最后竟然因为“生活拮据,为节省费用……”[1]78而花钱顾产婆来家帮助生产,结果手术失败、难产而死,年仅35岁。
庐隐的遭遇令人同情。尽管在别人看来,她是爱情、婚姻的胜利者;但正是这华而不实的爱情、婚姻摧毁了她的生命,摧垮了她的意志。因此,庐隐的爱情、婚姻归根结底是一场悲剧,而她的人生悲剧还不仅于此。庐隐也曾对人生出路做过探索,结果却只有陷入更深的迷惘和绝望中,《或人的悲哀》中亚侠就是她徘徊的影子,亚侠的死,正是庐隐的信仰发生危机的结果。“五四的怒潮”把庐隐从“封建氛围中”震醒,但她醒来后却发现无路可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6]。这一场信仰的悲剧使庐隐愈加沉沦于悲哀的情愫之中。不可否认,打破了几千年来桎梏人们的各种封建思想,但破坏之后却没有建设,迷惘的青年们依然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正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五四’时期最大的成就似乎仅仅是确立‘价值正负’。”“在短短十年时间未及建立一个在秩序和系统性上都如‘父’的文化那样完满而完整的‘子’的文化,也可以说,这一‘子’的文化由于缺少相应的政治、经济基础而难以存活”[7]。可惜,庐隐和其他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抑或认识到了,却又无能为力。这不能不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综观庐隐这一生,她所孜孜追求的“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等都无果而终;她积极探索人生出路却终于走投无路。她的人生演绎为一场场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信仰悲剧,这一切又共同构成了她整个人生的悲剧。而造成这场人生悲剧的,正是那个特殊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阎纯德.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庐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2] 茅盾.庐隐论[A].钱虹.庐隐选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林伟民.海滨故人庐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戴锦华.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生命”是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颇为抽象的字眼。关于生命,我们需要达成的共识是: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充满着神奇,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去发现人生的真谛;生命是一张白卷,需要我们精心点缀,使之变得五彩缤纷;生命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热情地去长期浇灌,使之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走过生命的长路,实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生命的价值包括奉献,包括奋斗,包括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
其中,“奉献”是最重要,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奉献就是付出,就是投入,就是给予。我们奉献出的东西可以是时间,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精力,也可以是感情。奉献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事业或国家。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更是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美文在线一
树
冰 心
每年我坐在窗前看它发芽,每年都一样惊奇。
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有人曾告诉我,但我又忘了,我原不想刻意去记住什么。
冬天,它落尽了叶子,枯干得好像八十岁老人衰退的手臂,黧黑的皮肤下,只剩下筋和骨头,在冷风里颤个不停。可是一等风变暖和了,鸟开始啼了,总是在某一个你不注意的清晨,发了一树的嫩芽,嫩得好像小婴儿肥胖的小指头,恨不得咬一口。
我是从不为落叶感叹的,就像我也不为夕阳流泪,因为我知道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生死轮回,原是天地大法,没有什么可悲的。
年年我看它发芽,看秋去春来,生命的再生和成长于我是一种喜悦,一种感动。
生命真好,真的。
有个女孩问我,人生是否像战场,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勇战不懈?
我说不错,当我们在困境或是遇到难关时,我们是需要斗士一般的精神和勇气,但更多时候,神也要我们享受生命。如果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战斗,那该是多么残酷痛苦,也许我们早已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了。
在我生病的前一段岁月,我感觉自己有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充满了不屈的意志,向命运的挑战,而现在却越来越像一首《欢乐颂》,无尽的赞美和感谢。
贝多芬是在完全聋之后写的这首曲子,我也是在完全不能行动之后大彻悟。我们都已从苦难中把自己释放出来,不再承受生的艰难、挣扎和痛苦,只愿享受生命的欢愉和安宁。
是的,生命是需要享受,也应该享受的。就像山享受阳光,树享受清风,花朵享受露水,大地享受欣欣万物。
上帝原把伊甸园赐给了人,人却自己失去了它。
(选自《冰心散文选》)
阅读品鉴
作者从一棵树的落叶和来年的发芽,想到人的生死轮回。“生命的再生与成长”让作者喜悦和感动,并让她想到人生遭遇困境时应勇敢面对。病中的作者仍旧保持着对自然的挚爱和对人生的美好感受。“发了一树的嫩芽,嫩得好像小婴儿肥胖的小指头”的比喻新颖奇特,而“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满含哲理意蕴,启人深思。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闪耀着作者人生智慧的光芒,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练兵
1.冰心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使之变成一个排比句。
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 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4.“人生是否像战场,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勇战不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文中提到的贝多芬是生命的强者,享受到了抗争命运的乐趣,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美文在线二
能的力量有多大?
段慧群
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港湾,那晚明月高照,一片宁静。士兵巡视时发现不远处的水面上浮动着一个乌黑的大东西。他定睛一看,惊骇地发现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它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他抓起通讯电话机,全舰官兵立刻动员了起来。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内的弹药库;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并且也没有时间去拆水雷的雷管……怎么办?大家由愕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突然,一名水兵喊:“把消防水管拿来。”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水兵真了不起!
这位水兵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危急状况下冷静而正确地思考,在与自己的失望赛跑中他胜利了,他的潜能在一瞬间爆发了出来,zhěng( )救了全舰官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