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绝命诗

绝命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绝命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绝命诗范文第1篇

李嘉 之“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句,王维将其改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此为偷语,只在字面上玩花样。

韦应物之“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句,白居易将其换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此为偷意,有脱胎换骨的手段。

偷势是最难的,神而化之,不知不觉,所谓妙不可言也。比如坡《题西林壁》诗,其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其视角是由此超越趋势而上的,其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下比较,不难发现诗歌联系中的变化,并体味其中的妙趣。

唐代的皎然是著名诗僧,常有许多朋友去拜访他。一个夜晚,友人依依惜别竟至于泣下。皎然抬头望月:“千里万里心,只似眼前月。”宋代坡写下《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传世名句。殊不知东坡是脱胎于皎然的。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其后的白居易也有一样的胸怀,他的《新制布裘》咏叹:“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从“千间厦”到“万里裘”,可谓千古不朽的诗篇。

嵇康遭司马氏政权之害,在刑场奏出《广陵散》绝响,他的《琴赋》中曰“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这就是嵇康的遗言,他是无所畏惧的。千余年后的谭嗣同为变法献身,他在狱中留下绝命书,诗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视死如归,同嵇康是心心相印的。

范仲淹有《苏幕遮》一词,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王实甫写《西厢记》一剧中“长亭送别”,崔莺莺的唱词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司马迁《史记》中说道:“高岸为谷贤者退,深谷为陵小临大。”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与人物的命运,所以必须有远见。唐人张籍《北邙行》诗云:“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也是一样的道理,智者所见略同。

俞樾是清代朴学大师,书斋曰“春在堂”,其名来自他当年应试作文的一句诗“花落春仍在”。孰料此句为考官所青睐,遂得功名而传作佳话。俞平伯是其曾孙,从小受家学熏陶,故诗文亦佳,后来成为红学大师。他写过许多诗,最出名的一句是“空枝闻鸟啼”,真是祖孙心有灵犀,遥相呼应呀!

绝命诗范文第2篇

战国时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在明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普通宦官。所以,太监和宦官的关系可以这样界定:太监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

在中国,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阉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但未见有将他们作宫廷内侍的记述。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随着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

名句背后的意外故事 温固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句是龚自珍的最经典诗句之一,极具进步意义。不过可笑的是此诗是龚自珍受一道士邀请写的青词。所谓的青词就是道士上奏天神的表章。可以说是封建迷信的产物。

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杜甫的《赠花卿》中的千古名句。而《赠花卿》中的花卿是唐时猛将花敬定,此人恃功驿隋,曾让部下士兵对百姓肆行抢劫。

三、“城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裒’,是元稹悼念亡妻的。元稹与亡妻感情深厚,相濡以沫。其妻死后哀伤不已,写下不少著名的悼亡诗。但其妻死后不到一年半,元稹娶妾,不再写悼亡诗。

四、“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缸颜”,这是《圆圆曲》中最著名的一句,已经成为说明吴三桂为红颜背叛大明的铁证。而《圆圆曲》的作者吴梅村深受崇祯的恩惠,却最后在清朝做官。吴三桂成了铁杆汉奸,吴梅村倒没事。

五、“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十情”,这一句让郑板桥成为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好官。不过郑板桥当县令简直就是胡闹,他在审案时总是判富有的一方有罪,其他不管。仇富心理十分严重。

六、“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膏’,是文天祥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文天祥竟让自己的弟弟在元朝做官。

李鸿章的心事

绝命诗范文第3篇

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十多年,惶惶如丧家之犬,68岁回国整理《诗》、《书》、《礼》、《乐》、《易》等文化典籍。在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孔子居然活了73岁!孟子,生卒年月说法不一,但孟子活过80岁这一点却是大家一致认可的。民间认为孟子活了84岁,故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找自己去”的说法。

至于老子的寿命,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60年),死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20年),活了80岁;庄子的生卒年无详载,据钱穆先生考证,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5年,卒于公元前290年,寿76岁。荀子的生卒年,据钱穆先生推算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245年,享年96岁。墨子,按郭沫若先生的考证,约生于公元前480年,死于公元前390年,享年90岁……这些文化大师在古代绝对属于老寿星了。

近世以来,梁漱溟、冯友兰、、任继愈、季羡林、钱学森、吴冠中、雷洁琼、吴阶平等大师级人物无一不是高寿。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界泰斗周有光老人已经106岁了,但他目前仍然思考不停,一年出一本新书……

与此相反,另外一些学人则不免叫人扼腕叹息。王国维以50岁盛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遂成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遗憾。章太炎的弟子黄侃对传统经籍用力极深,拟50岁以后著书,不想却在49岁病亡。现代学人当中,张荫麟仅得年37岁,却能治学多方,已可谓学林异数。然而有仪征刘师培、双流刘咸二人,天妒尤甚,皆绝命于36岁。傅斯年长期掌控历史语言研究所,堪称是一代学派掌门人,只因体胖久患高血压,遂脑溢血辞世,终年55岁。鲁迅同样也只活了55岁。陈梦家自杀时55岁,梁启超、吴梅得年仅56岁;而法国沙畹亦寿止52岁,高罗佩寿止57岁……

绝命诗范文第4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心为行役,不知己志、家用、国需。浑浑噩噩地哭着生哭着死,湮没成一粒粒小沙子,散于天地,而那些生来就心有抱负的人,则化为了一座座的丰碑。

彭泽县的大堂上,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叫陶潜的异类。是他,狠狠地把乌纱帽扔到了地上;是他,高傲地昂起头颅走出了门去;是他,在山上种满了以此明志。他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屈!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留给众人傲然的背影。他用他淡泊清高的心回答了世间的不公,用他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诠释了一代名士的风范。陶潜之心自有主,主在家也。

大明王朝的朝堂上,大家都忐忑地低着头,为那个叫方孝孺的臣子而担心。他是建文帝的旧臣,所以在面对狼子野心的篡位者时,为自己旧主的悲惨而痛斥,为天下黎民的不幸而责问,为皇室亲情的脆弱而扼腕,为旧臣生死的旨意而叹息。他用他的原则成功地惹怒了永乐帝。于是圣谕下,罪臣方孝孺,十恶不赦,诛十族,抄家产。于是亲人一个个在他面前被杀,他强忍着悲痛,指责着暴君的无情:“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由我。”他被杀后投入了井中,百姓称呼那口井为“义井”。方孝孺心自有主,主在国也。

天牢里或明或暗的烛火下,映着一张决然的脸。面对狱卒的严刑拷打,袁崇焕咬紧牙关不作回应,他内心还在期盼,期盼皇帝可以早点下旨再把自己派去战场。但他和他的皇不知道这只是金人的反间计而已,于是袁崇焕被崇祯帝送上了刑台,忍受着最残酷的刑罚――磔刑,看着自己拼命保护的百姓如恶虎般扑来争食着自己的肉,他的心碎了,留下了绝命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面对着让他失名失命的汉人,他仍是一心报国,守卫中原。袁崇焕之心自有主,主在天下也。

对于家、国、天下,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心有主,才可以置身于全局,真正做到不愧于己,不愧于人,真正立于生命之峰,享受心有主的自由。■

绝命诗范文第5篇

张炜这个名字似乎不属于眼前日益喧哗与骚动的文坛。上世纪80年表作品以来,他借助对故园土地的回忆和对农业文明的歌颂,竖立起一种近乎固执的,不厌其烦的,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文化姿态。很多人说,可为80年代树碑立传的理想主义早已划归了历史。不过,在他的《楚辞笔记》里,理想主义的纯净和激越仍顽强地投射在两位诗人相隔2300余年的对话中。我更愿意把向“巨人时代”不断追问生命本质的张炜看作一个普通人。这不仅是因为,直接而真诚的读诗体验正在现代传媒和经院传统的夹缝中变得越来越难能可贵;而且,最为普通的身份,也使每一个读者亲近《楚辞》进而理解屈原成为可能。

“外感于物,内动于情”,一部《楚辞》,因其绮丽的比兴隐喻和诗人巨大的人格魅力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精神的典范。世人常把它与《诗经》并称中古诗赋的两大源头。在一个尊崇经典的社会心态下,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经典一时受到冷落无人愿读,而是读时不全身投入,不独立思考――形成对经典自以为是的简单化理解。譬如《离骚》,跑到中学的教科书里,无非浓缩成“忠君爱国”4字,外加几片艾叶几条龙舟。更不要说意识形态或陈规旧律对文学艺术的伤害。问题是,历朝历代如同汗牛充栋的楚辞研究,真的能帮助今天的人们读懂《离骚》,读懂《九歌》吗?

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张炜在自序中开篇即问。张炜说,真正的屈原需要自己从未来的精神跋涉中去寻找,而这种寻找又必须是独身之旅,目无旁顾。但,这已封存了两千多年的心灵密码真的能找到吗?找到了又有什么能作为证明呢?诗人闻一多在论及《离骚》时有一段话,绝不似现今大量论文考据那样面目可憎,读来叫人心生欢喜。他说:

“总之,我不相信《离骚》是什么绝命书,我每逢读到这篇奇文,总仿佛看见一个粉墨登场的神采奕奕,潇洒出尘的美男子,扮演着一个什么名正则,字灵均的神仙中人说话(毋宁是唱歌)。但说着说着,优伶丢掉了他剧中人的身份,说出自己的心事来,于是个人的身世,国家的命运,变成哀怨和愤怒,火浆似的喷向听众,炙灼着,燃烧着千百人的心。这时大概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演戏,还是在骂街吧!”

文字因何而生动?是因着背后敏锐的感受力和赤诚的心。灵魂的倾诉从来讲究棋逢对手,平等相契就可以成就一次伟大的相逢。这本无关悟性禀赋,只看你是否一样认同一些沉静的语汇,而且躬行不辍。比如质朴,比如淡泊,比如一身傲骨抗拒流俗,比如对钟情的人事忘我追求……

绝命诗范文第6篇

我们发现,两位老师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不一样。黄芳老师只安排了两次朗读,都是齐读,一是在学这首诗之前读,一是在学完后读,两次加起来大约2分钟。而杨敏老师则安排了四次诵读,而且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第一次是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第二次是个别诵读,之后学生点评,教师正音;第三次是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由课代表点评;第四次是听读,播放了一个音频文件,学生点评:读出了“忧”,但格调太低沉,没有读出应有的慷慨激昂。通过这四次诵读,从字音到思想情感,读的层次提升了,这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做法。课后杨老师说,本来她在课文内容讲完之后还安排有一个录音听读,是名家朗诵,感情把握非常准确,用以和第四次的听读作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更深入的领会,可惜后面没时间了,留下了遗憾。

两位老师都是从诗眼“忧”切入的。黄芳老师是让学生到诗中找感彩最浓的字眼(即“诗眼”),杨敏老师则是让学生从诵读中悟出“忧”的情感,可谓殊途同归。两位老师都让学生到诗歌中找出哪些句子写“忧”,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两位老师对于这一重点的处理是不相同的。黄芳老师采用填表格的方式(见下图),更加直观清晰,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老师将某学生的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书面展示与口头展示相结合。而杨敏老师采用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方式,显得有点零散,师生对话花了很长时间,其实内容全部都囊括在那个表格中了。虽然学生全部找出来了,无一遗漏,但花的时间大约是黄芳老师的两倍,正因为费时太久,导致课文没有上完。课堂还是要讲究效率的,所以我个人认为黄芳老师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效果更好。

诗眼 文中的诗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短歌行》这首诗的情感,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忧”,那它到底是消极悲观的“忧”还是积极昂扬的“忧”?对于这个问题,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不相同的。杨老师是让学生在听音频朗读后思考得出的,不仅明确了感情基调,而且提升了诵读的层次。而黄老师是让学生明确了作者“忧”的内容之后得出的,使学生对诗人的胸怀抱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深入的领会了诗歌的主题。两位老师的方法不同,收效都是很好的,可谓异曲同工,各得其妙。

如果将两位老师比较的话,杨老师更感性,黄老师更理性,杨老师更投入,黄老师更实在。杨老师娓娓道来的语调、不着痕迹的引导、与生俱来的亲和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黄老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点拨、删繁就简的智慧,也是可圈可点的。我想,如果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那一定会是比较完美的。

“同课异构”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则刚刚开始。诗歌教学,我们应该更感性还是应该更理性呢?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文学样式,是非功利的。“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中丰富的意象、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极富魅力的意境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这些都是诉诸感性的,要求学生去诵读,去想象,去感受,去品味。像李煜写的诗词,被评为“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他的绝命词《虞美人》更是被视为“泣血之作”,读者只有化身为词人,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抵达诗人的灵魂深处,才能真正地领会词人的心境。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教学,应该要更感性一些。

然而,中学教师不可能像大学教师一样,用一个月的时间讲一首诗,讲得沉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讲得声泪俱下,听者为之动容,唏嘘不已。因为课时不允许,最重要的,我们老师总忘不了高考的指挥棒,遵奉“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恨不得教一首诗,就能使学生掌握大量术语,恨不得学生的诗歌答题技巧迅速提升,成绩一下子提高几分。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太功利了一点?现实的经验是:不功利不行,考试的时候,会有诗歌鉴赏题,你不讲方法与技巧,那你班上的人平分就低,你的教学效果就差。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一首古典诗词,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之后,老师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就让学生思考问题一二三四五,而老师着重就这几个问题讲诗歌的规范答题,一堂课下来,诗味全无。诗歌教学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许学生卷面上的分数提高了,但一定要以牺牲诗歌的生命为代价吗?课堂呼唤原汁原味的艺术,而不是变了味的教学。

中学课堂的诗歌教学,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先走进去,再走出来。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诗境,我发现很多名师都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做足功夫。一是反复吟诵。很多名师都特别注重诵读,字音、节奏、情感,都要靠诵读来体现。二是想象画面。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然后把这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三是品味词句。要求学生找出最喜欢的诗句、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悟。四是体会情感。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诗人面对的此情此景,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入情―动情―唤情”,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带领学生一起去品意象、意境,品情感、语言,品人格、主题。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允许,最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来,总结方法与技巧,进行能力迁移,高考链接等等。

绝命诗范文第7篇

诗歌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也就是“景”。在一首好的诗歌中,总有一种或优雅或深邃的意境,但这种意境对知识面尚窄的小学生来说不易领会。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出充分的铺垫、积极的引导,如果能从“情”入手,对诗歌的整体基调做一定的渲染,相信会使学生更易体会它的意境美。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明显,即“思故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远离家乡游子的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在除夕夜赶回家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中怀有对家乡很深的牵挂,迫切希望回到家乡。一个人在外面漂泊流浪,当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这种思乡之情就会变得愈加强烈。”这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思乡的曲子,努力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读诗,充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我们再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那么一幅游人思乡图便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夜静难眠,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联想到家乡的明月,举头长叹,低头沉思。诗歌所绘的深邃、幽远的意境就在教师的渲染和铺垫中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理解了。再如,我在执教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根据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描写,在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上课时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一边吟诵,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由“情”入“景”,看似简单,但需要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具有较强的引导学生和创设情景的能力。只有这样,诗歌的意境才不会被学生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才会充分认识到诗歌的意境美。

二、即“景”生“情”

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或浓或淡,或浅露直白,或深蕴于诗句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送别孟浩然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景色很美,但诗人却只注意到“那只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水之间,只剩下长江水滚滚东去”。这种意境幽远缠绵,其中的景物虽在春季,但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体会送别友人时“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这一意境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以避免学生产生“赞美春光”的岐解,而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便会于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又如,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中“繁花似锦、蝴蝶飞舞、黄莺欢唱”的饱含春之气息的优美意境经教师的描绘和渲染之后,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春之美丽,能够体会到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即景生情”需要教师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充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情”“景”交融

绝命诗范文第8篇

一首绝命诗打动女教师心扉

1998年3月,乌鲁木齐第19小学女教师依再提在家里听广播。当时,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天中午有一档15分钟的音乐节目,依再提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忽然,依再提听到一首小诗:“15分钟,在你的心里会稍纵即逝/对我,却意味着灿烂的阳光/我年轻的岁月里阴云密布/鲜花和雨露为何都离我而去……”诗写得优美流畅,却又十分沉重。

依再提心里一震,节目主持人说:“这首诗的作者叫米合拜,她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叶尔乡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沟里长大,家里共有弟妹5人,她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很早就死了,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米合拜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帮家里干活。17岁那年,为了挣钱供弟妹上学,米合拜坐拖拉机到邻乡拾棉花,车到半路翻了,米合拜被摔成了重伤,腰部以下都失去了知觉……

从此,那个爱笑爱写诗的姑娘不见了,如今,她已经卧床5年。她觉得拖累家庭,让本来已经很贫困的家庭无以为继。她度日如年,不知希望在哪里,只想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听到这里,泪水模糊了依再提的眼睛,她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晚上,依再提打开电视机正好看到关于张慕然的报道,身患白血病的张慕然生命垂危,可她依然微笑着面对死神,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依再提给米合拜写了一封信,给她讲述了张慕然的故事,激励她珍惜生命,还为她讲了卡耐基书中的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大公司倒闭了,老板心情沮丧想自杀,他开车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到一个没有腿的人用手撑着滑轮车过街,老板停住了车。残疾人一边过马路一边向老板打招呼说:“先生你好,今天的天气多么美好,我们应该感谢老天给我们美好的一天,谢谢你让路。”老板猛然醒悟:本来我没有鞋,哭得很悲伤,看到没有腿的人也很快乐,真惭愧。

依再提告诉米合拜: “像你这样的不是只一个人,你要热爱生命。如果你需要帮忙,我尽力而为……”

她足足写了12页,把信送到了电台。第三天,依再提的信通过电波,天山南北响彻那深情呼唤:“姑娘,别放弃生命,让我们来帮助你!”

米合拜听到依再提的信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紧紧抱住破旧的收音机,喊道:“一个老师给我回信啦!”全家人都围在收音机旁,听着这宛若天音的来信,母亲抹着眼泪说:“孩子,为了这个关心你的老师,你也要活下去啊!”米合拜含泪点点头,把压在枕头下准备自杀的刀等扔到了窗外。

81封信,使濒临绝境的女子站了起来

米合拜虽然只上过5年学,但她是一个聪慧的姑娘,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就一遍遍地看弟弟妹妹们的课本,家里仅有的几本书都被她翻烂了。她还写下了许多自励自强的诗。然而,孤独和寂寞像是戈壁上的风一样紧紧包围着她。依再提的来信为她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让她看到了希望。每隔20天,两人就通一封信。

在米合拜的第二封信中,依再提知道,米合拜所在的小山村还没有通电,也没有电话,每寄一封信,都得让弟弟坐车到180公里外的县城去买邮票寄信。从第三封信开始,依再提的去信中,都夹带上贴好邮票的信封,方便米合拜回信。

在依再提的安慰下,米合拜的心情明显好起来。她们约定,每次来信,都要讲一件高兴的事。但是她也很苦恼,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不知该干什么才好。依再提说:“你不是喜欢写诗吗?我每月给你寄书,你可以写写文章,也可以把自己看书后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和村子里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还可以绣花,减轻一下家里的经济负担。”

米合拜告诉依再提,她绣的花手巾、枕头、电视机罩、冰箱罩等手工艺品弟弟拿到县城卖了,家里吃上了羊肉。依再提寄去了一张全家福,米合拜收到后激动地说,“天使姐姐”长得这么美,等她身体好些一定到乌鲁木齐去看姐姐。

依再提始终将这个妹妹的病情放在心上。依再提坐完月子,家里剩下一些用来擦身的维吾尔族民族草药,据说对舒筋活血有特效。2000年初,依再提将这些草药寄给米合拜,让她用来泡脚擦身。依再提非常清楚,对于一个已经卧床8年的人来说,自己的努力只是一种精神安慰而已。

米合拜很快来信说,用那些草药泡脚特别舒服,擦身也很舒服。依再提一听,当天就托父母在吐鲁番再购一些草药,寄给米合拜,叮嘱她坚持泡脚擦身,活动筋骨,千万别放弃。

“神奇”的草药,在米合拜的身体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2000年夏天,在一次泡脚后,米合拜突然觉得脚上有些痒,像是蚂蚁在爬。而此前她的脚从来没有任何感觉。米合拜欣喜若狂,更坚定了行走的信念。

在家人的搀扶下,她小心地站在地上。然而,她的脚控制不了,身体直发软,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第二天,米合拜继续学走路,自己迈不开步,就让弟弟妹妹帮忙搬她的腿,搬动一条腿,再搬动另一条腿。终于,她扶着床迈开了第一步。家人去干活时,她就扶着床练,每天要练7个小时,从不间断。身体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门牙也摔掉了一颗,满嘴是血。米合拜给依再提的信里说,肉体上的疼痛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站起来就有希望见到“天使姐姐”了,这是她的精神动力。

2001年初,米合拜的腿和脚神奇地恢复了知觉。到2002年,她不用扶也能小步走路了,甚至还能帮家里人干活了。2002年底,米合拜走出家门了,这一天,全村像过节一样热闹,小伙子弹起了热瓦甫,姑娘们跳起了舞蹈。扶着门口的树,遥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天山,米合拜热泪盈眶,她掏出珍藏的依再提的照片,轻轻亲吻着天使姐姐的脸庞。此时,依再提已经给米合拜写了81封信。

横祸降临“美丽的天使”

2003年3月份,米合拜给依再提写信,想去乌鲁木齐看仰慕已久的“天使姐姐”,却没有收到回信。米合拜有些伤心:原来大城市的人这么虚伪,自己真正想来时,却再不理自己了。

其实,米合拜错怪了“天使姐姐”。此时,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依再提头上。

2003年2月,依再提和丈夫到喀什的公公婆婆家去过双节(春节和古尔邦节)时,一天起床后,她发现脸有些肿。她没当回事,以为是没睡好。3月初回到乌鲁木齐后,依再提开始恶心呕吐,身体浮肿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尿毒症晚期。依再提到两家医院去检查,得到的是一样的结论。医生告诉他们,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依再提如遭雷击,回到家里搂着两个儿子眼泪流个不停。

偏偏这时她又收到米合拜的信。这时,她才发现,劝别人时讲得头头是道的话,在安慰自己时,却起不了任何作用。她不知道该如何向米合拜解释这一残酷的事实。通信5年来,她第一次没有给米合拜回信。

老公擦干眼泪,强忍伤痛,东拼西凑,总算交了一万元的住院押金。亲戚朋友都雪中送炭,纷纷解囊相助。依再提的病情却在加重。她已经无法排出尿来,血压很高,而血色素只有3克,病痛折磨得她整夜无法合眼。医生讲,尿毒症患者要想换肾,最少得有十余万元。而且,就是有了钱,也不一定有合适的肾源。依再提陷入了绝望之中。

病榻之上两姐妹泣血呼唤

那段时间,正是全国防治非典的时期,依再提住的肾病病房里,都是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5月2日,依再提邻床的一个年轻姑娘死了,依再提心情非常沉重。她想:难道我也快离开人世了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依再提让丈夫拿来一个小镜子,爱美的她看到自己脸庞浮肿、肤色黄得吓人、头发稀少的样子,把镜子摔在地上,把头埋在被子里失声痛哭。

丈夫知道依再提喜欢花,专门买来满是花蕾的杜鹃花插在依再提的床头,告诉妻子:“等到花全开的时候,你的病就好了。”可是,一周后,杜鹃花全枯萎了,花蕾没有一朵盛开。依再提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在一点点地消耗殆尽。

为了让依再提散散心,丈夫扶着她在走廊里慢慢走,依再提靠在丈夫身上气若游丝地说:“我舍不得离开你,舍不得离开儿子,还有从未见过面的米合拜妹妹,如果能活下来,天天去拣破烂我都愿意。”丈夫强忍着泪水,掏出一封信递给了依再提,可是,依再提连举着信读的力气也没有了,她只好让丈夫给她读信。

米合拜在信里说:“你忘了我这个朋友了?在你的鼓励下,我站了起来,奇迹般地重新拥有了新的生活。我也即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多想让你来参加我的婚礼。可你却不给我回信了,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我想学知识,想开一个书店,你是我的火光,千万不要在我的生命里熄灭!”

读着读着,依再提的眼泪又流了出来,丈夫也忍不住了,冲到洗手间,捂着脸无声地哭泣。

5月中旬,在一次做完血液透析后,依再提觉得精神好了一点,她想起了还在天山那边望眼欲穿地等信的米合拜,这样姐妹般的友情,也是世间少有了。依再提强撑着斜靠在床头给米合拜写信:“我坚强的妹妹米合拜:现在是我生命最绝望的时候,我生病了,很重很重的病。我现在的病情和6年前张慕然的病情差不多,有人说做肾移植可以治好,我看是没有希望了。我的血只剩一点点了,命如纸薄,像蚊子一样脆弱。老人们都说,人死的时候是脚先凉的,现在,我的脚已经冰凉冰凉的了……我在临死之前向你说明一下我最近的情况。我总以为,有一天我们能相会,现在看来,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了。祝你婚姻幸福!”

米合拜长时间没有收到依再提的信,与一个丧妻后留下两个孩子的老实男人结了婚。婚后,丈夫非常疼爱她,两个孩子也喜欢新妈妈,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米合拜收到依再提的信时,她呆住了,心里好像刮起一阵沙尘暴。她以最快的速度给依再提回了一封信,她说“你5年前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可以说,我的生命都是你挽救的。你不要向病魔认输,我绝不会让你走,我会天天为你祈祷的。我们整个村子的人都会为你捐款,让你活下去。”

捧着一封这样的来信,依再提感动不已,为了爱人,为了孩子,为了她的“妹妹”,她要顽强活下去。从此,她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在死神巡游的病房里,她的笑声和歌声像阳光一样穿透阴霾。

挚情动天,两个女人的故事震撼天山

寄走信后,米合拜听说只有做血液透析和换肾才能治肾病。米合拜连忙去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得知自己的血型是O型后,她激动地大喊:“姐姐有救了!”她并不知道,光有健康的身体还不行,两个人组织配型适合才能移植。

回家后,米合拜把家里仅有的3只羊卖了,来到乌鲁木齐。依再提与米合拜的真情故事上了电视,感动了乌鲁木齐人,纷纷出资捐款,乌鲁木齐市自治区农业银行也捐款18000元。这样,做换肾手术的前期费用已经够了。

6月22日,喜讯再次降临:依再提有了可以配型的肾源。病友纷纷向她祝福。大家都说她命大。有人等待了一年多也没有合适的肾源,在等待的过程中生命消失了。依再提认为这是米合拜为她带来的好运。在千里之外的米合拜每天都对天祈祷依再提好起来,她听说常吃沙枣对身体有好处,就一瘸一拐地带女儿去沙漠里摘沙枣,两人脸上被晒得脱皮,手都被枣刺扎得鲜血淋淋,脚上满是血泡。

手术后依再提一直住在无菌病房,15天后才能出病房。丈夫和儿子每天在玻璃窗外看着她。想说话时,只能通过手机。一周过后,依再提的手机响了,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依再提古丽,我是米合拜!我买了火车票,我要来乌鲁木齐给你换肾,你要坚持住啊!”

依再提愣住了,她第一次听到米合拜的声音,没想到是在这种情况下!依再提感动地说自己已经做完换肾手术了。话筒的那头,米合拜哭着说,为什么不把报恩的机会留给她。听着“妹妹”的傻话,依再提早已泪湿双颊。护士忙提醒她不要哭了,不然血压会升高的。

依再提手术后恢复得很好,8月底她就出院了,只是每个月还要花费6000元,服用大量的抗排异性反应的药物。米合拜一直想,怎样才能给姐姐一些实际的帮助。她给新疆电视台写了一封长信,讲述她和依再提身上发生的故事。

2003年11月12日,新疆电视台专门邀请米合拜来乌鲁木齐做节目。也就是这一天,依再提和米合拜才见到第一面。米合拜为依再提带来了自己种的高粱、油葵、还有和女儿一起打的沙枣。现场观众们都忍不住泪湿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