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报恩记

报恩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报恩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恩记范文第1篇

由于《聊斋志异》中的异类数量众多,使得报恩酬情的类型也极为丰富多样。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从报恩酬情的原因、对象等角度来依次进行分析。首先,从异类报恩酬情的原因来看,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报救助之恩。《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并不是都具有神奇的法术和本领,他们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当他们自己或亲属受到他人的救济和帮助时,总是牢记在心,时刻不忘报答。如《鲁公女》中的鲁姓女鬼对张于旦说:“受君恩义,数世不足以酬。”他们中有的是报答他人的救贫济困之恩,这主要是一些生前家庭贫困的鬼书生,如《褚生》中的褚生向热忱资助自己的陈生报恩;有的是报答他人为自己复仇雪恨之恩,这主要是一些受到邪佞迫害的鬼魅,如《珠儿》中的詹氏儿向助其复仇雪恨的常州民李化报恩;有的是报答他人的扶危救难和治病疗伤之恩,这主要是一些动植物精怪,如《阿英》中的鹦鹉精等。

报抚养教导之恩。他们中有的是向驯养自己长大的主人报恩,这主要是一些原生态动植物。如《蛇人》中的大蛇二青向养蛇人报恩;有的是向教导自己及后代的老师报恩,这主要是一些鬼魅,如《宦娘》中的宦娘向传授自己琴艺的书生温如春报恩。当然,这其中最多的是异类作为后代子女向长辈来报恩,体现出他们的一片真挚孝心,如《青凤》中的狐女青风向叔父报恩。

报礼遇厚待之恩。这其中有的是报答他人的款待之恩,如《雷曹》中的天界雷曹向对自己有一饭之德的书生乐云鹤报恩;有的是报答他人的真挚友谊,《王六郎》中的溺死鬼王六郎向自己的相交挚友渔夫许某报恩。这其中最为感人的是报答知遇之恩和知己之情,如《叶生》中的男鬼叶生向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县令丁乘鹤报恩。

报缱绻痴爱之情。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报恩之举,它主要指相爱男女之间的报恩酬情行为。俗语曰:一日夫妻百日恩。这表明真诚相爱的男女之间存在着报恩的条件和基础,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彼此报恩的行为。在《聊斋志异》中有不少异类女性向痴爱自己的男性报恩酬情,如《香玉》中的牡丹花妖香玉、《红玉》中的狐女红玉、《西湖主》中的龙女等。这些异类女性之所以对人世间的男子以身相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男子都是痴情者。

另外,从报恩酬情者和报恩酬情对象的属类来看,大部分为异类对人的报恩酬情,并且主要是狐女、女鬼对书生的报恩酬情,有关这类报恩酬情的作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为生动精彩的。少部分为异类对异类的报恩酬情,这其中有鬼对鬼的报恩酬情,如《连城》中的男鬼顾生为了报答殉情而死的乔生以往替自己照顾家人之恩,特意帮助其还魂复活;有的是原生态动物对原生态动物的报恩酬情,如《蛇人》中东郡某甲所驯养的蛇小青,由于在生活中一直得到大蛇二青的关心照顾,因而在其离去时,小青表露出浓浓的惜别之情。

由于《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其实就是现实社会中普通人的象征和隐喻,因而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凡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概括起来,它们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酬物报恩,即通过赠送恩人金钱、财物以报恩。这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经常采用的一种报恩方式,但因《聊斋志异》中采取这种报恩方式的报恩酬情者是幽冥世界中的异类,从而使得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奇幻色彩。如《连琐》中的女鬼连琐,为了报答王生为她报仇雪恨之恩,特意向其赠送了一把“缠以金丝,瓣以明珠”的名贵佩刀;《西湖主》中的龙王妃,为了报答书生陈弼教的救命疗伤之恩,向其赠送了大量裘马和宝玉。采用这种报恩方式的异类大多比较富有,那些家境不佳的异类则往往采取其他适合自己的方式,正所谓“富人报之以财,贫人报之以义”。

救助报恩,即报恩者在恩人或其亲人遭遇困难和危险时进行热情帮助的一种报恩方式,运用这种方式的多是一些具有神奇本领和法术的狐鬼花妖等异类。她们中有的是通过为恩人治病救命来报恩,如《巧娘》中的狐妇华姑,为了报答书生傅廉的渡海寄书之恩,特意用神药治好了他的天阉之症;《娇娜》中的狐女娇娜,用神奇仙药将被暴雷震死的孔生救活过来,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有的是帮助恩人解除危险和厄难来报恩,如《二班》中的虎媪,为了报答医生殷元礼的治病疗伤之恩,在得知其遭遇群狼袭击时,特意让两个儿子迅速前去救助其脱险;《阿英》中的鸟精秦吉了,为了报答书生匡玉的救命之恩,在她发现匡玉因遭遇群盗而藏身棘丛时,特意“飞集棘上,展翼覆之”,使他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有的通过赠送法术、仙方来报恩,如《胡四姐》中的狐女胡四姐,为了报答尚生的救命之恩,特意将其度脱为鬼仙。

婚嫁报恩,这是《聊斋志异》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种报恩方式。采用这种报恩酬情方式的主要是狐鬼花妖等异类女性,她们采取婚嫁报恩方式的途径因人而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其一,报恩女性本人主动对恩人以身相许来报恩,如《青风》中的狐女青凤,为了报答书生耿去病的救命之恩。主动嫁给了他;《鲁公女》中的女鬼鲁公女,为了报答书生张于旦为其诵经超度之恩,特意投胎转世来嫁给他。其二,报恩女性将自己的女儿或婢女嫁给恩人或其亲属以报恩,如《小翠》中的狐妇,为了报答王太常幼时的庇护之恩。特意将女儿小翠嫁给王太常的痴傻儿子。其三,报恩女性通过为恩人尽心撮合婚姻来报恩,如《宦娘》中的女鬼宦娘,为了报答书生温如春传授琴艺之恩,特意暗中撮合,为其迎娶了官宦之女良工;《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为了报答宗湘若的救命之恩,特意帮其谋娶了美丽动人的荷花三娘子。

行孝报恩,主要指异类作为晚辈向有思的长辈尤其是父母的报恩。这是一种特殊的报恩方式,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孝道观和伦理观。报恩是为了尽孝,尽孝也是为了报恩,正如王立所说:“尽孝的核心也是报父母生养大恩。”异类行孝报恩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通过侍奉赡养长辈来报恩,如《青凤》中的狐女青风,为了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特意向书生耿去病请求以楼宅相假,使她“得以申反哺之私”。

有的是通过礼葬祭祀已故长辈来报恩,如《婴宁》中的狐女婴宁,在得知抚养她长大的鬼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时,不禁抚哭哀痛,特意与丈夫王子服一起隆重安葬了鬼母,还在每年寒食节时上坟祭奠。有的是通过救助长辈来报恩,如《长亭》中的狐女长亭,在得知父亲被人锁缚后,便心急如焚地恳请石太璞立刻出面加以营救。有的是通过投胎为恩人之子以报恩,如《长治女子》中的女鬼陈氏女,为了报答官宰为其雪冤报仇之恩,特意投胎转世为其女儿。

当然,《聊斋志异》中的异类报恩酬情方式并非只有以上四种,其报恩酬情的方式也往往不是孤立的和单一的,而是将几种报恩酬情方式交织在一起,如《花姑子》中的香獐精花姑子,为了替自己的父亲报恩,不仅两次将书生安幼舆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而且还对他以身相许,为其生下了一个男婴;《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不仅为救命恩人宗湘若赠药治病,而且还帮他迎娶了荷花三娘子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展开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聊斋志异》中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基本相似,但他们毕竟是幽冥世界中的异类,因而在进行报恩酬情之举时,往往“偶见鹘突,知复非人”。他们有时会运用自己的特长、神奇法术和奇珍异宝来报恩酬情,《娇娜》中的狐女娇娜用仙丹使恩人起死回生,《王》中的鳖精赠送鳖宝,使恩人由此富裕无比。像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可以说,正是由于《聊斋志异》中异类报恩酬情者属类身份的特殊性和其报恩酬情手段、方式的神异性,使得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殊意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题材的选择,总是与作家所受的社会影响和自身的创作目的息息相关。笔者认为,蒲松龄之所以在《聊斋志异》中创作出如此众多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受中国古代报恩酬情文化和神怪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报恩酬情历来是中华民族大力推崇的传统美德,民间一直流传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谚语。在文学方面,报恩酬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有关报恩酬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如《诗经》中有对“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激情咏叹,在唐传奇《柳毅传》中有对龙女报恩之举的精彩描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更是有大量有关报恩酬情的感人事迹,如韩信为了报答漂母的一饭之恩,特意对其以千金相赠。刺客聂政、荆轲、专诸等人为了报答雇主倾心相待之恩,不惜为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都对蒲松龄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古代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中,以干宝的《搜神记》对蒲松龄的影响最大。他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搜神记》中有不少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如在卷二十中的十六篇作品中竟有十二个是有关病龙、牝虎、玄鹤。黄雀、灵蛇、大龟、巨鱼、蚁王、义犬、蝼蛄等异类报恩的故事。这些都毋庸置疑地对蒲松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蒲松龄并非简单地继承、模仿前人的作品,而是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加工和创造。他创作的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了前人,而且在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等方面都非前人可比,这一点都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

其二,用以反讽现实,寄托理想。蒲松龄是一个写作态度极为严谨的作家,在他这部自称为“孤愤之书”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中,有关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是如此丰富多彩,它并非是随意而为和偶然之作,而是有着深远的用意和巧妙的艺术匠心。蒲松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劝善惩恶的救世婆心。他有感于当时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二十年来,习俗披靡”。他自觉以维护风教为己任,“今日表彰善德,以致不朽,非余之责而谁之责哉”?“盖以振励斯文,事关名教,表彰盛迹,责在儒生”。他有意借创作《聊斋志异》来劝世、讽世、醒世,从而力挽颓风,复归淳厚古风。

在《聊斋志异》中,反映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内容的作品主要与现实社会中的凡人有关,被批判讽刺的对象基本上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男性,如《武孝廉》中的石某、《厍将军》中的厍大有、《云翠仙》中的梁有才等;而反映报恩酬情、知恩图报内容的作品则主要与异类有关,被赞美颂扬的对象基本上是幽冥世界中的狐鬼花妖。如果说前者侧重讽刺批判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沦丧、品行低下的丑恶现象,那么后者则侧重歌颂赞扬报恩酬情、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用以反讽现实社会的丑恶,寄予自己劝善惩恶的救世情怀。蒲松龄在《花姑子》篇尾感叹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非定论也。蒙恩衔接,至于没齿,则人有惭于禽兽者矣。”由此可窥见蒲松龄之所以创作这些异类尤其是狐鬼花妖报恩酬情作品并非出于游戏笔墨,而是有着深刻的用意和目的。

报恩记范文第2篇

一、经营管理  

2017年12月31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共计接待游客 87万人次,同比增加59%,完成总营业收入6033万元,同比增加28%。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管人、管财、管资产的体系逐步形成,管理标准迈入提升效能阶段。

(1)管人:公司治理稳步推进,确保完成全年指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干部竞聘、员工双选树立用人导向,并通过培训、绩效考核、多维度的薪酬制度不断激励员工积极性;通过竞聘、双选,树立“要当干部先领任务”的导向;通过考核指标分解,强调“守土有责、勇于担当”的意识;通过绩效考核,过程管控确保各项指标按进度完成。   

(2)管财:加强预算管控,实施财务监管全覆盖,为公司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公司将经营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中,并进行月度监控;同时对子公司、参股公司实现财务监管全覆盖,确保国有资金使用安全。   

(3)管资产: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小组,修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2017年,梳理公司在册固定约700件,完成景区房产面积初步测量,并梳理公司无形资产(如商标等)237项。其中,“报恩讲堂”品牌商标已进入复核流程。

2、全力打造“报恩圣地”品牌

(1)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努力打造国家级、国际性未来文化遗产,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一期工程。截止2017年12月,累计接待游客超87万人,包括来自美国、德国、丹麦、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通过报恩讲堂、报恩盛典、报恩主题曲、报恩文创、报恩体验、报恩使者等,全面打造“报恩圣地”品牌体系,构筑“报恩文化”版图。其中“报恩讲堂”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引入国内外顶级大师开讲;“报恩盛典”实景演出填补了“南京夜间旅游市场空白”;报恩主题曲传唱 “报恩文化”;报恩餐、沐心拓印……景区处处都有特色报恩体验;600位“报恩使者”更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些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实现了“让历史文化创造价值”的目标。“报恩圣地”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近两年来央视等中央级媒体多次报道。

(2)打造十项二次消费模式,明确目标消费人群,开发打造了感恩礼体验、研学产品包、国学夏令营、戏剧展演、禅修课程、大型会展接待产品、婚服拍摄、婚宴、等多款可复制、可常态化运营的特色消费产品。此外,还有报恩许愿、禅修造像、拓印、摄影班等互动体验活动。祝寿合家欢、良缘天作证、尊师报恩行等已具雏形。内容运营部全年举行品牌、模板活动110场,通过品牌影响力和良好体验感带动销售部活动组全年销售活动550场。

3、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7年,我们陆续推出纽约“南京周”非遗短剧《YONG.董的奇幻旅程》、丹麦戏剧故事节、“再续前缘-意大利文化月”、中日旅游交流文化月、第四届“丝路青年行”、报恩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一系列活动在在社会各界收到了高度评价,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4、全面把控景区运营管理

(1)景区安全。景运营管理安全可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按照“统一指挥,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划定区域设置责任人。通过制定预案、设备整改、现场值班等措施确保馆区安全及汛期安全,本年度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其中,“10.28重阳节”1万人、“12.19免费日”1.8万人、“12.31跨年撞钟”1.1万人(活动高峰期客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景区未出现一起游客安全事故。

(2)成功申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申请过程未聘请任何咨询公司,均由自有人员完成,共计节约咨询及评审成本约100万元。

(3)新闻舆论安全。新闻宣传报道及舆论安全。截至12月31日,景区完成元旦祈福、除夕撞钟、秦淮灯会、情人节、自闭症日、上巳节、端午节、中秋重阳、博物馆奇妙夜、丹麦戏剧故事节、意大利文化月等众多节点的新闻宣传报道,共撰写文字材料10万余字,收集图片1000余张,视频影像20个,媒体报道篇幅800余次。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100余次,元旦跨年、秦淮灯会、春节游园、《国宝档案》专题片、大型历史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一带一路专题报道、重阳登塔报恩、中英双塔会专题报道、南马等多个新闻登上了央视平台,报道篇次高达15篇,其中包含3次新闻联播报道。此外,宣传报道方面在国际媒体也不断发声,China Daily头版+6版整版报道、日本主流媒体推介、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少儿频道(CBBC)、英国卫报、意大利总领馆等国际主流媒体都有相关报道,在国际范围内提升景区声誉。负面报道为零。及时化解和消除了5次可能带来重大负面报道的新闻报道,确保景区的舆论安全。

三、大明公司子公司和合作伙伴运营管理情况

报恩圣地公司,获批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文创试点单位”。报恩讲堂,全年成功举办120余场活动、13000余名游客参与了特色礼仪体验,该项目荣获南京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推广价值奖。报恩盛典,2017年3月28日改版后对外演出。报恩剧场,通过引入更多的合作剧目,实现报恩剧场的常态化运营。丹麦戏剧双语夏令营、安徒生戏剧故事节、数十部经典戏剧的展演、名家名人的读书会等,《坚定的锡兵》、《弘一法师》、《翻转丑小鸭》《萨勒姆女巫》、《陌生人》、《不二蘑菇》等大批剧目在剧场上演,成功得让恩剧场“闹”起来。大报恩遗址博物馆,是2017年省编办同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试点单位。根据市编办要求,正式筹备并成立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并于2017年11月4日正式召开会议。大报恩文化发展基金会,关注慈善公益活动,筹资211万。

四、公司合作商户运营管理情况

合作商户2017年度租金、物业费收缴率100%。 恩空间,完成1400万,成为景区配套服务中一张靓丽的“恩”名片。玄林苑,弥补了景区乃至周边地区缺少大型旅游团队用餐场所的遗憾,已完成营业收入约480万元,运营管理已进入良性循环。天工造物(国际礼品店),6月6日试营业,接待各类外宾团队约3万人。禅境雅集,作为景区互动体验互动合作伙伴,已成功的生产出多个关于香道及禅修的产品包,丰富了景区的活动内容。恩聚餐厅,我司自建“恩聚”员工餐厅,由我司自行运营,在保障员工就餐的同时,重点服务游客餐饮,打造素食、素面品牌特色餐饮。

五、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黄泥塘考古及规划调整

市考古队于2月26日开始进场开展考古发掘工作,10月底已完成原计划考古面积8000平米,由于过程中发现遗迹,扩大了考古发掘范围,已12月底基本完成考古工作,并完成考古发掘报告的专家论证工作,规划调整工作将根据考古意见陆续开展。

2、一期审计推进情况

(1)已完成工程建设口径七十一份工程建安合同的跟踪审计初审意见价,核减额共计8064万元,并完成186份试运营期合同梳理工作。

报恩记范文第3篇

如果说黄桷古道像一幅兼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美丽长卷,那么,古道的终点、高踞云峰山顶的文峰塔,无疑就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作。

黄桷垭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50年),相传为镇洪水、驱妖邪、保平安之塔。塔顶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七级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目前宝塔不对外开放,据说塔内有楼梯可上下,每层有窗洞两个,站在顶层,可一览重庆数十里山水风光。

每次去黄桷垭文峰塔,总能听到老人们讲,修建这塔不是为镇洪水,而是要保文脉。嘉庆年间,重庆一位王姓知府去南山踏青,在真武庙中求签许愿,一年后果然天随人愿,升任道台。为了还愿,他修建了一条石板大路直达真武山山顶。谁知此后几年内,偌大的重庆府上京应试科举的人,竟无人金榜题名。风水先生指点说,王道台修的石板大路破坏了重庆的文运风水,只需在黄桷垭的云峰山巅建一风水塔,就可以挽救重庆衰颓的文脉。于是,王道台赶紧命人修建,半年后一座七层的风水塔落成了。至于重庆的文脉有没有被救回来已无考据,倒是给后人留下一个登高赏景的好去处。

真正让黄桷垭文峰塔声名大噪的是一部著名小说《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的灵感便来自于文峰塔下白莎的凄美传说。民国时期,一个叫白莎的中国姑娘和一个德国男子相恋,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白莎最后自缢在文峰塔上,鞋子却不知掉在何处。于是,传言四起,说每到夜里,白莎就在南山上游荡,寻找自己的鞋子。后来,鞋子被写进了小说,成为《一双绣花鞋》的原型。当年,根据《一双绣花鞋》改编的电影《雾都茫茫》还曾在黄桷垭文峰塔下取景拍摄。

塔子山文峰塔:

一见它,便知到了重庆城

从前,取道水路坐船来的人,只要看见长江北岸塔子山上那个高耸挺拔的白塔,就知道重庆城到了。白塔是诞生于清光绪十四年的江北塔子山文峰塔,位于长江朝天门下游北岸,与黄桷垭文峰塔隔江遥相对峙,像一对兄弟镇守着重庆。

驾车到江北海尔路,前行不远,有一条岔路可至塔子山下。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向上,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不多时便来到塔子山文峰塔前。

“塔高53.8米,塔壁厚1.2米,内阁七层,呈六角形。除底层用条石砌成外,以上六层均为青砖所砌,每块砖上都有‘文峰塔’三字。” 塔身石碑简单地描述了文峰塔的构造。塔内的木制楼梯早已垮掉。塔两边的石雕已模糊不清,唯有门额上书“題名勝跡”四字还清晰可看。塔基长满青草,和满地枯黄的落叶一起,映照出它如今的寥落荒寂。

每一次站在古塔下远望,心中那份关于老城的记忆总是被一次次的刷新。曾经热闹喧嚣的溉澜溪半边街,已是一地瓦砾;通往头塘的青石板路,也淹没在枯叶衰草之中;小巷中口口福火锅的香味,也只能在空空的内心飘荡。还有那球场坝的露天电影、山村医院的大黄桷树、摆在路边的台球桌、偃月桥上一分钱一杯的老阴茶……所有鲜活在记忆中的场景正在被崛起的新城市景观替代。

塔子山文峰塔的左右各架起一座气势如虹的大桥——大佛寺大桥与朝天门大桥;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江北大剧院也可尽收眼底;远处,渝中半岛上拔地而起的高楼,用无法抗拒的现代化气息,改变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幸好,这古塔仍在,静静地驻守着一段老城的回忆,使人们不至于在城市的快速变化中迷失自己。

觉林寺报恩塔:

重庆最早邮票上的图案

2010年,璧山人陈焰峰在网上买到了一张标有重庆的英文拼音“chungking”字样的邮票。经过专家鉴定,这张邮票属于重庆最早的邮票——商埠邮票,距今已有117年历史,票面上绘制的正是南岸觉林寺报恩塔。很快,人们惊喜地发现,票面上的宝塔依然伫立在莲花山下的觉林寺中。

报恩塔并不难找,就在南弹公路边上。在觉林寺站下车,抬眼就能看见赭红色的报恩塔。宝塔所在的觉林寺,红墙环绕,绿树掩映,古色古香的山门竟覆满茂密的常青藤,连门匾和楹联都看不见了。走近觉林寺,拨开垂下的常青藤,才看见门旁柱上刻有“因传心法分三教,为建浮屠报四恩”的对联。

因为觉林寺大门紧闭,不得入内,只好在门外怅然仰望这座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的宝塔。它是八方楼阁式九级空心砖塔,通高45米。据记载,塔内有木梯可攀爬,每层都镌刻佛像,洞开小窗,可以纵目远眺。

至于为何要建报恩塔,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据传报恩塔为清代月江和尚所建。月江和尚是浙江钱塘人,因其父调任四川资州,举家迁居四川。路过重庆时,一家人寄居觉林寺。不巧,他的祖母病故,葬于寺侧,父亲让他在寺中出家,为祖母守墓。为表对祖母的孝心,月江和尚决定用母亲留给他的七百两银子,修建一座报恩塔。奠基时却遭遇巨石挡道,忽然天降暴雨,一声霹雳将巨石击碎,碎石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人们都说是月江和尚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才有“地献花银,天降雷斧”之事,于是纷纷出力相助,建成了报恩塔。

除了彰显孝心,报恩塔还算是重庆的守护神。这要从“三塔不见面”的奇谈说起。很久以前,重庆年年发大水,民不聊生,后来一位得道高人拿住了造成水患的水龙,并斩成3段,将龙头、龙身、龙尾分别压在三座塔下,并告诉后人,三塔不能见面,否则巨龙又会出来祸害苍生。镇住龙首尾的分别是黄桷垭文峰塔和龙门浩河岸石梁上的鹅卵石塔,镇龙身的则是南岸觉林寺中的报恩塔。

七星岗菩提金刚塔:

每年上百人来此寻宝

某个下午,为了寻找菩提金刚塔,在市井间苦苦奔走,蓦然抬头,只见菩提金刚塔在楼群和树木中探出身影,如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注视着万花筒般的世界。

位于通远门外七星岗上的菩提金刚塔是为镇邪安魂修建的,是中国内地唯一由活佛来亲自主持修建的佛塔。但为何要在七星岗建这座塔呢?

明末清初时,张献忠打进了通远门,杀人无数,尸体弃在通远门外的七星岗。夜里阴风惨惨,无人敢过岗。上世纪20年代末,重庆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决定将市区的范围扩大到通远门外。扩城施工时,从七星岗挖出来的尸骨被工人乱抛。有人传言“修路挖坟,破棺露骨,冒犯神灵”。为了消除流言、安抚民心,潘文华决定依照佛教说法,建造一座“使死者超度,生者永得安宁,消灾避难”的金刚塔。

菩提金刚塔的修建得到了洛那活佛的指导,落成时由佛学家张心若为之撰写碑文。1930年金刚塔建成后,洛那活佛还带着数十名喇嘛来此诵经祈祷,超度亡魂,场面盛大庄重。渐渐地,“七星岗闹鬼”之事除了成为重庆人喝酒猜拳的经典言子之外,便不再为人提及。

报恩记范文第4篇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不少关于感恩的人、事,司马迁对于这些具有感恩精神的历史人物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他们的感恩行为投以赞许的目光。本文将从知恩图报、以怨报怨、士为知己者死三个层面对《史记》中的感恩行为进行论述。

1.知恩图报

俗语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又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报恩、知恩图报被人们所认可,而知恩不报、恩将仇报被人们所鄙夷。知恩图报的思想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心理之中,形成了我们特有的民族性格。知恩图报、以德报德是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评价人物品行的道德准则。

在《史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知恩图报的人、事,司马迁对于这些人的感恩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如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报人以恩。不论是贷钱之恩,送钱之惠,一饭之德,还是举荐之功,活命之恩,苏秦、刘邦、陈平、韩信、张苍等人都做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司马迁对苏秦等人报恩行为的记述充分说明他对感恩行为的认同。

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与此相反,忘恩、忘本、忘义,必然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知恩图报、以德报德是道德建设的范畴,它有利于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司马迁也重视道德的约束力,通过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司马迁充分认识到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极力弘扬美德,让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他将大批关于感恩的人、事载入《史记》,就是为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通古今之变"的应有之义。

2.以怨报怨

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是和知恩 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一种行为。"报恩与复仇,不论大小,不但获得社会的承认,而且为社会所赞扬和鼓励,显然它符合中国人以道德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和规范的要求。"实际上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从侧面肯定了知恩图报、以德报德,是对感恩精神的有力补充。"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显然"儒家推崇以德报德,赞成以直报怨,而且赞成以怨报怨。"儒家对以怨报怨的认可,更加突出了以德报德的合理性、优越性。

《史记》中伍子胥于楚平王报父兄之仇,李广于霸陵尉报一己之冤,主父偃于昆弟宾客报复所遭到的冷遇,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的行为。司马迁之所以赞同以怨报怨,是为了更好的使人们认同知恩图报,从而有利于感恩精神的流传。人们拥有知恩、感恩、报恩的心,从而使施恩处于一种无限循环的状态。与知恩图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相反,以怨报怨或许会激化人们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两者相比较而言,人们更愿意接受知恩图报,以怨报怨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怨报怨作为知恩图报的对立面,是对感恩强有力的认同。司马迁也希望通过以怨报怨的"破坏性"冲击人们的心理,促使人们认同知恩图报的合理性,从而减少人们的"怨恨"行为,进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3.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是它的极端形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和《刺客列传》中都提到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赢,《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刺客列传》中的豫让、聂政、荆轲等都是为知己者死。在这些人当中,豫让、聂政、荆轲的报恩行为尤为悲惨壮烈且震撼人心。

刺客们为什么舍身亡命为人行刺,为什么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呢?不论是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刺客们,还是贯高、侯赢、得粟者等食客们,他们都得到了恩主的赏识,恩主使他们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徐裕敏说:"司马迁把立名看作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而酬知遇之恩也包含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因为别人肯定了他的价值,他也愿意以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显然恩主的知遇之恩使"士"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揭示刺客内心情感世界和心理需求,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刺客的报恩行为。陈桐生说:"在稠人闹市中慷慨悲歌,旁若无人,这是刺客内心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这是英雄寂寞的泪水,这是英雄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赏识和尊重的深情呼唤,这是英雄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要求建立不朽生名的呐喊。"刺客们的心田是一片荒漠,渴望着知遇甘霖的滋润。刺客内心世界愈是寂寞,愈是渴望被人发现,其所积蓄的能量就愈大,其所外化的报恩方式就愈惨烈。刺客渴望被社会理解和尊重,所以一旦得到知遇的甘霖便以涌泉相报,甘愿为知己者死。

刚健有为、意气奋发的时代风气,使处于战国时代的人们认识到个体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成了当时人们追逐功名的心理动因。战国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时代,是人的价值被充分重视的时代。正是由于人的价值的发现,才促成了"百家争鸣"。而时代对人价值的肯定,进一步激发了个体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认为,"士为知己者死"是士的价值信仰,同时也是士为得到知遇之恩而必须具备的自身优势。

报恩记范文第5篇

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实际是一座佛塔,里面供奉观音菩萨,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母庆祝六十岁生日而建造的,故又称大报恩延寿塔。佛塔古称浮图。按照惯例,重要的、高贵的佛塔都修九层,号称九级浮图,大恩大德。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乃大清太平盛世,经济实力丰厚,统治阶级政权也比较巩固。乾隆皇帝命建佛塔,照理说该是最高贵、最重要的了,却是只建了三层。称作八角三层四重檐,攒尖顶。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这大报恩延寿塔“通高十二丈八尺二寸六分”(合41米),然而为什么只建三层而未建九层?此事鲜为人知。

据专家考证,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原设计也是建造九层的。但是砌到八层时, 佛塔在一个雷雨天,突然遭受雷击起火,佛塔倒塌。清宫大臣把这个情况如实禀报乾隆皇帝, 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说:“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建塔工程暂时停工, 改变建塔设计方案,另行议定。因为当时受科学不发达的局限,乾隆皇帝还不大懂得雷电与避雷科学,他认为遭受雷击是不吉利的。但他多少也懂点雷击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凡是越高的建筑,越容易遭受雷击。有位大臣向他禀报,西山一带,地势较高,雷电活动频繁,在万寿山的山坡上,建设大报恩延寿塔,不宜过高。后来在重议建塔设计方案时,乾隆登山实地勘察,遂将九层改为三层。三层佛香阁就是这样建起来的,并且称其为阁。不称其为塔。

清朝人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中,有一段记述是很有意思的,“清漪园,在圆明园西,约五里,即万寿山,旧名瓮山,前临昆明湖。乾隆辛未(1751年)皇太后六旬圣寿,就山阳建大报恩延寿寺。易山名曰万寿。寿后初仿浙之六和塔,建宰堵波(塔),未成而圯。因考《春明梦余录》,谓市师西北隅不宜建塔,遂罢更筑之议”。

三层的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又得西山群峰之景,阁仗山雄,山因阁秀,在空间上既呼应统一了颐和园内的建筑群和水陆景点,而且在北京西北郊的湖光山色之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登阁凭栏,气象昭回,京华胜概,尽收眼底,惹人勃发豪情。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放火烧毁圆明园、清漪园,佛香阁化为灰烬。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清漪园旧址修颐和园,佛香阁得以照原样重建。建国后,国家曾数次拨出专款对佛香阁进行修缮,阁上安装了避雷针。

报恩记范文第6篇

2、学会感恩,谨存一份感恩的心,我们生命的每段历程才会充满温馨与感动。

3、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佛在经上讲总不外乎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4、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5、“爱”跟“感恩”是宇宙的中心,“爱”跟“感恩”能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6、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感恩之人,世皆敬之。

7、天道酬勤,凡事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感恩之人亮若璀璨星光,仇怨之人,暗若惨淡愁云。

9、跟我有恩的,我报恩;跟我有怨的,我要把怨仇解除。

报恩记范文第7篇

安徒生笔下的东方瓷塔,指的是南京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塔,座塔以其流光溢彩的五色琉璃,被西方誉为“南京瓷塔”。在19世纪的西方,它曾作为中国标志性建筑深入人心,并与罗马大剧场、比萨斜塔等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公元1408年,南京城外的天禧寺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4年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在天禧寺的旧址上,依照大内样式扩建殿宇,建造一座皇家规模的寺院,同时还要修建一座9级琉璃塔。修建中征调了超过10万名夫役,共耗费大明国库250多万两的银子。但由于工程浩大,到1424年朱棣临终之时,这座琉璃塔都没有竣工。直到1428年,琉璃塔才彻底完工,用时16年。

根据史料记载,琉璃塔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塔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昼夜通明。塔的内壁布满佛龛,金碧辉煌。

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按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1656年,清朝顺治年间,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随团来到中国。他一来到南京,即被精美的琉璃塔吸引:“它是精品之中的精品,展现了中国能工巧匠独特的才华与智慧……我要以诗把他凝固,将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在约翰・尼霍夫的画中,9层的琉璃塔被错绘成10层,从此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有座佛塔,叫“南京瓷塔”。其实这个译名并不准确,因为琉璃不是瓷器。

琉璃塔大殿里供奉的是朱棣的生母。为了给篡位提供合法性,朱棣编造了自己是马皇后亲生的谎言,报恩寺的修建就是向天下昭告他是皇室正统的接班人。在报恩寺内修造一座举世罕见的琉璃塔,或许是朱棣对生母的唯一告慰。

报恩记范文第8篇

目前学界能考证到的有关鲛人泣珠的最早记载出自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由此可知,鲛人居住在海底的宫殿,哭出的泪珠叫泣珠。西晋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这里的鲛人在继承先前文艺之上,又写了鲛人为了卖绢借宿在人的家里很多天,临走时把泣珠作为房租交给房东。这不仅丰满了情节,使人得到泣珠合理化,也为后世创作的鲛人故事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文艺基础。东晋干宝《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应该说有了《汉武洞冥记》“泣珠”和《博物志》“卖绢”,鲛人的技能特征在《搜神记》这一阶段已经定型。南朝梁任《述异记》:“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纱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这里侧重描述了鲛人所产纺织品的特点。从“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两句可知,鲛人的纺织物也不同于一般的纺织品。清沈起凤《谐铎》中《鲛奴》中写道落难的鲛人被景生救起,后来景生凑不够聘礼将死,鲛人为之一哭。但是哭出来的珠子数量不够,为了报答景生的救命之恩,鲛人再哭,最终告别人世回归大海。

如是,鲛人故事也可以划分成两类,一是着重介绍鲛人特点的志异类,如《汉武洞冥记》《搜神记》《述异记》。一是在此之上进行艺术加工,使之颇具情节的报恩类,如《博物志》和《鲛奴》。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有关鲛人神奇能力的描述,特别是广为人知的泣珠,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那么,鲛人为什么会“泣”?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啼的解释为:“,也。从口。号各本作。今正。号下曰。痛也。此可号不同字也。号、痛。哭、哀。痛在。哀形於外。此哭之也。大。始卒。主人啼。兄弟哭。人哭踊。注。悲哀有也。若中路失母。能勿啼乎。按用也。俗作啼。士作。古多假。”而朱惠仙将之论证为大声之哭。可见,人鱼声似婴儿啼的特征,可作为后世文学作品中鲛人能“泣”的前提条件。

泣,当然包含在哭的范围内。朱惠仙认为,泪多是泣的显著特征,表示泪水之多,其形态是泪水疾速直下。杨明泽认为“泣”字在西汉使用数量大增。可见选用泣字是有时代语言基础的。然而,鲛人又是如何泣泪成珠的呢。

首先不排除泣珠是一种比喻,即把泪珠比作珠子。但在《左传・成公十七年》有这样一段描述:“初,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惧不敢占也,还自郑,壬申,至于狸而占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今众繁而从余三年矣,无伤也,言之之莫而卒。”意为声伯梦见渡洹水时,有人给他吃了琼瑰。他哭出的眼泪也成了满怀的琼瑰,又唱道:“渡过洹水,赠给我琼瑰,回去吧回去吧,我满怀琼瑰。”声伯惊醒后甚至不敢占卜。他从郑国回来,到达狸才去解梦,说:“我怕死,所以不敢占卜,现在大家跟随我已经三年了,没事了。”结果他当晚就死了。杜预注“泪下化为珠,满其怀。琼,玉;瑰,珠也”。这则故事也被收录在《太平御览・凶梦》和《水经注・洹水》。可以说,这就是比鲛人故事更早的“泣珠”故事了。而且本故事在结构上和报恩类的鲛人故事有类似之处,如:二者都与水有关,一个渡河,一个居住在海底或水中;都会泣珠;泣珠之后都会消失,声伯死了,鲛人回归大海离开人的世界。在现有证据的条件下,虽然不能断言声伯故事就是鲛人故事的原型,但也可以说它的出现为鲛人故事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声伯故事里不涉及报恩,而鲛人的报恩题材可以说是另有根源。篇幅有限,该问题将在下一次探讨。那么,鲛人泣的为什么一定是珠呢?

《国语・楚语》有言“珠足以御火灾”,水能灭火,珠产自水中生物,所以也被古人视作有灭火的功效。《尸子》有写“水方折者有玉,圆折者有珠”,这是在根据水流形状判断水底会有哪些宝藏。水流呈圆形则水下产珠。《淮南子・说山》中有“渊生珠而岸不枯”。众多例证都可证明珠与水的关系。而根据《神农本草经》对泪的解释“泪者,肝之液”,可知古人将眼泪理解为由肝脏产生的一种液体。又根据上文证明的水与珠的关系,可知鲛人能泣珠是符合古人在文学创作时的世界观的。

综上,《山海经》记载人鱼能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而鲛人属于人鱼类。“啼”与“泣”均属于哭的范畴,则在文学创作中鲛人也能有“泣”的行为。从故事的结构和情节描述来看,《左传》的声伯泣珠给鲛人故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古人理解的水与珠的关系,可知鲛人泣出来的一定是珠。因此,鲛人泣珠是成立的。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全译.第4版.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许慎.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朱惠仙.“哭、泣、啼、号”辨.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5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