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除紧张的方法

消除紧张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 体育考试考前考生紧张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个人动机过强,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过高,无形之中背上了思想包袱,导致过度紧张;二是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素质没有足够的把握;三是心理适应能力差,对临场的考试缺少良好的情绪体验,导致心理过度紧张。笔者针对这些原因,谈谈考前心理训练的对策、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体育考试 心理调节

近年来,围绕着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部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出现怯场现象,少数人还产生恐惧心理,以致不能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影响着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现就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考生考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心理紧张的形成原因

体育考试虽像体育竞赛,但它没有体育竞赛那样激烈,因为考生无需与他人比高低、只需战胜自我。考试中考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出现紧张心理,使考试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考生紧张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对自己的希望值过高,害怕考试失败;二是对自己的技术、技能和素质没有足够的把握;三是对自己考前没有作充分的准备而感到担心;四是对考试时严肃的气氛,规范的制度有恐惧感;五是对考场环境的变化不适应,感觉不一样,如场地、器材的不适应;六是担心考不出优异成绩会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议论;等等。

如果考生在应考时还背有这些负担,那么势必会影响情绪,产生压力,紧张心理也就自然形成了。紧张心理一旦出现,可使人的大脑皮层与高级中枢出现暂时的失调,从而改变内分泌。具体反应在动作上就是运动系统失控,全身肌肉紧张,反应迟钝,动作僵硬、不协调。一些平时能熟练完成的技术动作此刻变得生疏,难以正常发挥;甚至还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忘记动作要领,整个动作变形,严重的还会出现四肢颤抖。还有一些神经类型差、心理素质弱的考生情绪紧张时会出现全身虚汗、尿频和声音变调等现象。

二、考试时的自我心理调节手段

要求考生在考试中没有心理压力,或没有一点紧张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紧张度。恰到好处的压力和紧张对比赛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振作精神,激发他们体力和智力的发挥。相反,压力过大,情绪过分紧张,超过适宜的紧张程度,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那么,是不是一旦出现紧张现象就难以改变了呢?其实不然。考生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节来减弱或排除这些紧张情绪,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动机,克服恐惧心理

教师及家长应在考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动机,教育他们在考试时力求发挥自己平时水平,期望应适当合力,不要向学生施加思想压力,做好考前、考中和考后的说服鼓励、指导工作。

(二)自然适应心理训练

教师应在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比赛,如校运动会,举办班级之间的竞赛等等,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参赛经验,从而消除紧张情绪。这种方法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很耗时。

(三)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创造轻松活泼的环境

考试前几天可到考场熟悉一下场地环境,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消除考试的神秘感。考前晚上,把考试必需品准备好。到考场的时间要控制好,过早易消耗体力,影响考试情绪,过迟易因匆忙造成心理紧张。

(四)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自我调节

1.呼吸调节法

考生在考前时常会出现紧张和焦虑,主要表现在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这时,考生可以连续做几次深腹式呼吸来缓和紧张情绪,使情绪趋向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2.闭目养神法

若考生情绪过分紧张,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闭目静坐,最好再结合做一点深呼吸。这对消除或减缓情绪紧张效果特别明显。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外界的各种干扰,使刺激减少,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3.表象重现法

即在考生的脑海中重现过去自己成功的或规范的动作表象,加强对技术动作的指向性回忆,使大脑对动作的暂时联系加深,消除因情绪紧张而引起的动作变型。这种调节手段能保证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4.转移注意力法

考生在应考时,由于情绪太紧张,往往会把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当时的考试上,从而造成动作僵硬、不协调。此时考生应转移一下注意力,把注意力移到与考试无关的事或物上,如喝一点饮料,嚼嚼口香糖,与同伴开开玩笑等等。

5.自我意念法

运用默念暗示某一肌肉或某一部位,用意念来调节动作、控制自己的情绪,放松肌肉,消除心理疲劳。具体的做法是:可采取坐姿或站姿,眼睛微闭,通过深呼吸来平息情绪,使身体各部位放松,反复多次。其体验过程是安静一集中一放松。

6.自我抖动法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2篇

运动员在赛前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去;对动作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对教练员的布置与嘱咐听不进去;失去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等,必然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造成运动员心理过分紧张的原因很多,如训练过度恢复不好,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害怕对手,对成绩期望过高,过去失败表象的重现等等。克服方法:

1、表象放松。这种方法是使运动员想像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运动员在脑子里将自身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表象中的环境清晰,在大脑中能够生动地看到想像的环境,增加情境对运动员的刺激强度。

2、自我暗示放松法。开始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在开始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后会使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可用较少时间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在进行放松时,还可以使用暗示语和录音带。

3、阻断思维法。当运动员由于信念的丧失出现消极思维,引起心理紧张时,运动员利用大吼一声,或者向自己大喊一声,“停止”,去阻断消极驱动力的意识流,以积极思维取而代之。教练员还可以确定一个响亮的信号供运动员作为阻断消极思维之用。此外,教练员还可以帮助运动员确定一个用以代替消极思维的积极而切实可行的活动,用以阻断消极思维

4、音乐调节法。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内在的注意力集中,促使大脑的冥想井然有序。在大赛之前,让心理紧张的运动员听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5、排尿调节法。人在情绪过分紧张时,会出现尿频现象,这是因为情绪过分紧张,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度,使得大脑皮层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如果能及时排尿,会使运动员产生愉,使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

二、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

情绪消极是指运动员在激烈竞争的刺激下,对超限心理负荷所产生的一种失常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心情不安,有恐惧感,紧张过度和情绪失控。由于这些心理状态的出现,使运动员的生理状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并会导致智能下降,知觉迟钝,行为刻板,对比赛失去信心。克服方法:

1、激励法。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个性与客观影响,激发运动员比赛的士气,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2、转移法。运动员的恐惧、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思维定式和注意定向所引起的,对此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方法,使用一些刺激物去消除引起情绪消极的诱因,从而减缓和排除消极情绪。

3、升华法。在比赛中时常出现运动员的某些“能量”在一定场合下释放得恰到好处,可是在另一种场合下适得其反的现象。如勇气是运动员必有的品质,可是有时在某些场合下有的运动员也可能干出一些凭蛮劲而盲动的事情。这时,可以通过升华法,使运动员提高认识,增强克服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4、暗示法。利用客观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调节,如在比赛中运动员看到教练员的从容表情,轻松的语言及和蔼的态度等都会得到鼓舞,消除消极情绪。运动员也可通过自我暗示,运用指导语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从而形成一系列反射活动,使消极情绪得到控制。

5、体验法。有消极情绪的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去体验比赛,提高运动员对恐惧、紧张的免疫力,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注意分散的克服方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集中。把注意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为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稳定性相反,是注意的分散,即通常所讲的“分心”。克服方法:

1、在平时应加强培养运动员不为其他念头或事物干扰所分心的能力。

2、使运动员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所实践的活动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3、在日常生活中使运动员养成做事有头有尾,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4、在参加比赛时,要引导运动员不要多想比赛的结果,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的过程中。

5、在比赛之前消除担心、害怕等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

6、使运动员做一些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的练习,以使注意力集中。

四、心理焦虑的克服方法

运动员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其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进一步谋求达到某种目标。但如果运动员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和过分恐慌,此时,往往会夸大比赛的困难因素,小看自己的实际能力,害怕比赛成绩不好,害怕辜负了教练、家长及他人的期望而产生焦虑,则不利于比赛的成功。克服方法:

1、引导队员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的结果。

2、进行积极的想像,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的情绪。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妊娠期、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孕、产妇的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3方面,其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可影响胎方位的改变。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所以,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产妇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1.1妊娠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孕妇对自己与胎儿关注的多,对别人要求的多,情绪易激动、焦虑不安且常伴有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惊恐。

1.2分娩期(1)紧张与焦虑不安: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或临近预产期而无临产征象,因而出现焦虑、不耐烦、紧张等情绪。(2)惊恐或抑郁:有的产妇受家属或医务人员语言伤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与家属分离的孤独感等等,均可产生不安、惊恐或抑郁等情绪。

二、紧张疼痛对分娩的影响

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产生的一系列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

2.1疼痛进入产程后由宫颈扩张和宫缩引起的疼痛,从子宫经内脏传入神经,经脊神经、胸10、11、12神经的后段进入脊髓;分娩第2期,其痛源来自下产道肌肉、筋膜、皮肤的伸展、扩张、牵扯和撕裂,刺激信号沿神经传入骶神经2、3、4脊髓节段,并迅速上传至大脑。

2.2紧张孕妇的恐惧、紧张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因素。恐惧可对宫缩的质量和宫颈扩张产生不利影响,恐惧增加紧张,紧张增加疼痛,疼痛反过来又增加恐惧和紧张,形成不良的循环状态。为此,英国医师迪克·瑞得提出了瑞得法,其原理为:恐惧会导致紧张,因而造成或强化疼痛。若能打破恐惧-紧张-疼痛的链环,便能减轻分娩时收缩引起的疼痛。

2.3机体反应机体对紧张、疼痛的反应可释放某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内啡肽、组胺等。整个产程中与紧张、疼痛相关的许多激素在分娩期大都增加,这些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了产妇的疼痛增加,同时,也对胎儿心血管系统和酸碱平衡状态有不利的影响。

三、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的作用

无痛分娩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无痛分娩在应用药物的同时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护理是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在医护人员的鼓励(或暗示)和帮助下,能顺利度过分娩期。因为心理护理是减少宫缩疼痛和消除产妇紧张情绪的一种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方法,通过减少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冲动(或信号)的感应,很大程度上消除产痛,比药物镇痛更好。

心理护理的优点在于:能积极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避免了不必要的难产或手术产;同时,有效的减轻了产妇因心理高度紧张不配合而引起的疼痛,避免了药物镇痛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张向莉等阐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发现通过心理护理可使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产痛减少,产妇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的几率大大降低。

四、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几种应用方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医疗上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可造成心理性难产。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中通过言语、表情、态度、姿势和行为可影响或改变产妇的不良情绪状态,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目前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现介绍如下。

4.1自然分娩法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自然分娩有利于母婴健康。1933年由英国医师提出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减轻分娩疼痛。使产妇以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过程的到来,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人性化、个性化的自然分娩法越来越受到产妇的欢迎和重视。

4.2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是以巴甫洛夫学说为基础的,主要是增加大脑皮层的功能,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产生良好的调节,分娩在无痛下进行。其重要内容进行孕期教育,训练助产方法。其优点是分娩时疼痛减轻,对母儿没有影响,难产降低,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在不增加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加强对孕产前的教育和培训可达到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

4.3陪伴法产妇待产时,有丈夫或其他家属陪伴,有利于产妇的情感交流。罗伯特布莱德雷医师提出,在分娩过程中,丈夫可以鼓励产妇适当活动来促进产程,也可以指导孕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稳定,情绪愉快,产妇的自信心和忍耐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就能利用宫缩间隙好好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产生有利的宫缩,使产程进展顺利。

4.4全程陪护法就是有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陪伴产妇从阵痛开始至分娩结束全过程,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消除产妇的不安情绪,使产妇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并减轻疼痛。刘凤仁等研究表明实施了全程陪伴分娩使产妇能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分娩过程,从而有效的减轻了产妇的分娩阵痛。

4.5导乐陪产分娩法该法是当今心理护理的重要模式。

导乐式分娩由有分娩经历、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在规律宫缩开始后,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持续性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以协助分娩。导乐可安慰产妇、消除疑虑、解除紧张与孤独、暗示或鼓励产妇增强信心,从而提高痛阈,减轻产痛。

研究表明100%的产妇要求医护人员在旁边陪护。

综上所述,妊娠分娩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母亲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历着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助产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还要用无私的爱心和美好的语言,去护理产妇,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中,用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减少由于不良心理所致的产痛增加和产程延长等。提高产科护士的护理质量,让产妇享有生殖健康和无痛分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靳家玉。分娩镇痛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69.

2陈桂梅,陈冬梅,林薇。新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50-751.

3张向莉,刘文生,郭素平。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5):477-478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痛分娩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49-02

1妊娠期、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孕、产妇的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3方面,其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可影响胎方位的改变。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所以,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1.1妊娠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孕妇对自己与胎儿关注的多,对别人要求的多,情绪易激动、焦虑不安且常伴有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惊恐。

1.2分娩期

(1)紧张与焦虑不安: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或临近预产期而无临产征象,因而出现焦虑、不耐烦、紧张等情绪。(2)惊恐或抑郁:有的产妇受家属或医务人员语言伤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与家属分离的孤独感等等,均可产生不安、惊恐或抑郁等情绪。

2 紧张疼痛对分娩的影响

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产生的一系列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

2.1疼痛

进入产程后由宫颈扩张和宫缩引起的疼痛,从子宫经内脏传入神经,经脊神经、胸10、11、12神经的后段进入脊髓;分娩第2期,其痛源来自下产道肌肉、筋膜、皮肤的伸展、扩张、牵扯和撕裂,刺激信号沿神经传入骶神经2、3、4脊髓节段,并迅速上传至大脑。

2.2紧张

孕妇的恐惧、紧张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因素。恐惧可对宫缩的质量和宫颈扩张产生不利影响,恐惧增加紧张,紧张增加疼痛,疼痛反过来又增加恐惧和紧张,形成不良的循环状态。若能打破恐惧-紧张-疼痛的链环,便能减轻分娩时收缩引起的疼痛。

2.3机体反应

机体对紧张、疼痛的反应可释放某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内啡肽、组胺等。整个产程中与紧张、疼痛相关的许多激素在分娩期大都增加,这些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了产妇的疼痛增加。

3 心理护理对无痛分娩的作用

无痛分娩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无痛分娩在应用药物的同时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护理是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在医护人员的鼓励(或暗示)和帮助下,能顺利度过分娩期。因为心理护理是减少宫缩疼痛和消除产妇紧张情绪的一种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方法,通过减少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冲动(或信号)的感应,很大程度上消除产痛,比药物镇痛更好。

4 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几种应用方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医疗上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可造成心理性难产。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中通过言语、表情、态度、姿势和行为可影响或改变产妇的不良情绪状态,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目前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现介绍如下。

4.1自然分娩法

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自然分娩有利于母婴健康。1933年由英国医师提出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教育,消除紧张、恐惧、减轻分娩疼痛。使产妇以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过程的到来,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人性化、个性化的自然分娩法越来越受到产妇的欢迎和重视。

4.2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

是以巴甫洛夫学说为基础的,主要是增加大脑皮层的功能,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产生良好的调节,分娩在无痛下进行。其重要内容进行孕期教育,训练助产方法。其优点是分娩时疼痛减轻,对母儿没有影响,难产降低,使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在不增加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加强对孕产前的教育和培训可达到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

4.3陪伴法

产妇待产时,有丈夫或其他家属陪伴,有利于产妇的情感交流。丈夫可以鼓励产妇适当活动来促进产程,也可以指导孕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稳定,情绪愉快,产妇的自信心和忍耐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减少体力消耗,产生有利的宫缩,使产程进展顺利。

4.4全程陪护法

就是有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陪伴产妇从阵痛开始至分娩结束全过程,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消除产妇的不安情绪,使产妇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并减轻疼痛。

4.5导乐陪产分娩法

该法是当今心理护理的重要模式[5]。

导乐式分娩由有分娩经历、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在规律宫缩开始后,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持续性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以协助分娩。导乐可安慰产妇、消除疑虑、解除紧张与孤独、暗示或鼓励产妇增强信心,从而提高痛阈,减轻产痛。研究表明100%的产妇要求医护人员在旁边陪护。

综上所述,妊娠分娩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母亲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历着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助产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还要用无私的爱心和美好的语言,去护理产妇,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中,用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在自信和愉快中顺利分娩。减少由于不良心理所致的产痛增加和产程延长等。提高产科护士的护理质量,让产妇享有生殖健康和无痛分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靳家玉.分娩镇痛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69.

[2] 陈桂梅,陈冬梅,林薇.新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50-751.

[3] 张向莉,刘文生,郭素平.心理护理在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5):477-478.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射击;心理障碍;竞赛

1.前言

射击属技能型表现准确性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动中求静、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个人运动项目。射击比赛要求运动员在心理上始终保持沉稳、果断, 这样才能做到技术动作上的精确、准确, 才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它要求射手人枪一体、身心一致,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平常心。心理因素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克服其心理障碍以及实施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成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2.射击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2.1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引起运动员竞赛成绩不稳定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紧张和焦虑会引起运动员的情绪障碍。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2.2竞赛动机障碍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当运动员处于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则出现动机障碍。动机过低的运动员比赛主动性低、积极性差,无法全力投入比赛,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而动机过高的运动员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2.3心理抑制障碍

在竞赛中,运动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比赛,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来提高注意力,保证思维反应的灵活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容易产生心理抑制状态,表现为逃避比赛和厌倦比赛。这种心理状态对竞技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比赛的动机。

2.4心理激活障碍

在赛前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与信心,使其处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如果赛前的训练调整不当,容易造成运动员会引起激活障碍

3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3.1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循序渐进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感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注意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这些技术问题的处理,对于消除运动心理障碍有着重要作用。

3.2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力和脑力消耗巨大,必须通过心理学方法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消除提早出现的紧张情绪。如教练员可以通过轻松的交谈和一些娱乐活动缓解运动员紧张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减少心理能量消耗,排出杂念,充分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3.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通过参加竞赛和模拟比赛获得实战经验,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时的紧张情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比赛或是模拟比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提高运动员控制和消除比赛紧张情绪为训练目的,以便在正式比赛中运用。

4.小结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Larird & Bresler,1990)这一原理来帮助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的方法手段培养其竞赛时的心理能力。射击项目教练应当注重培养运动员消除竞赛心理障碍的能力,这将对运动员的竞技生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红光,施抗美.冰雪运动员运动智能探析[J].冰雪运动,2007(3):57-59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3]李欣,米博.《浅谈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情绪调整》, [M], 《冰雪运动》,2004年01期.

[4]约翰.赛尔.《运动员心理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6篇

1 静脉输液时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心理 在众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对静脉输液的目的、治疗了解甚少。尤其是首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看到输液针头就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晕针现象,特别是婴幼儿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怕护士、怕针头,大哭大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由于这种恐惧心理,使有的患者不能接受静脉给药而改用其他方法,从而延长了病程,延误了治疗。

1.2 紧张心理 大多数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种紧张而担心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担心液体和药物输进血管会产生不良后果,还有的患者输抗生素怕有反应,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如一患者感冒发烧输入青霉素,液体输入后针眼痛,一会又说胳膊痛,询问是否青霉素过敏,不停地向护士提问题;有的婴幼儿患者从静脉输液开始一直哭闹到输液结束,种种紧张心理,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2.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静脉输液。

2.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输液 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疾病、用药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对年幼患儿就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如一个4岁患儿患肺炎来门诊输液,看到护士拿着针就哭闹不止,根本不配合治疗,我们通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与患儿沟通,表扬他非常勇敢,消除其紧张心理。使之在以后的输液过程中不哭不闹,主动配合治疗,获得早日康复。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7篇

一、学生临场过度紧张情绪的表现

1.感知觉障碍。

学生视听困难,肌肉差别感受性降低,动作准确性较差,把握不了时机。

2.注意障碍。

注意状态分散,东张西望,不集中精力练习动作。

3.情绪急躁。

情绪过于激动,心情不安,慌乱,急剧波动,肌肉僵硬,呼吸困难,声音脸色变化。

二、造成过度紧张的原因

1.心理原因。

(1)个人动机过强:由于体育活动术科成绩影响体育高考成绩,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期望过高,无形中背上了包袱,导致过度紧张。

(2)个性特征引起:在考试中抑郁质和粘液质的学生较难适应考场的气氛,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敏感。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大众面前做动作比外向的学生更加拘束,同学的议论更使他们感到紧张。

(3)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强,过低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

(4)心理负荷过重:由于内外原因,学生受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刺激,造成心理负荷过重,从而导致过度紧张心理。

(5)心理适应能力差:平时缺少心理训练与临场的良好情绪体验,或者失败的消极体验过多,造成心理适应能力偏低,致使心理过度紧张。

2.生理原因。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缺乏训练,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不佳等。

3.其他原因。

(1)教师、家长给学生规定硬性指标或具体任务,学生考不好怕无法向老师和家长交代。

(2)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不协调,动作僵硬,造成犯规等。

(3)由于离开家长、老师进入陌生的考场及见到威严的考务人员,自身造成过度紧张。

(4)前几科考不好,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5)准备工作不细致,来时匆忙,未带准考证等其它原因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三、过度紧张的预防和消除

1.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动机,克服恐惧心理。

教师及家长应在考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动机,教育他们在考试时力求发挥自己平时水平,期望应适当合理,不要向学生施加思想压力,做好考前、考中和考后的说服鼓励、指导工作。

2.自然适应的心理训练。

教师在平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比赛,如校运会、县市中学生运动会等,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参赛经验,从而消除紧张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很好,但耗时。

3.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创造轻松活泼的环境。

考试前几天可考场熟悉一下场地环境,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消除考试的神秘感。考前晚上,把考试需要的物品如钉鞋、要穿的衣服、准考证等用一个袋子装好。到考场的时间要控制好,过早易消耗体力,影响考试情绪;过迟易因匆忙造成心理紧张。

4.临场转移法。

学生产生紧张情绪与考场的气氛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可让学生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听音乐、看报纸、聊天等。

5.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是心理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自我暗示首先需要编制一些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习惯用语,用自我命令,达到自我暗示的目的。自我暗示语是特殊形式的言语,它简单、具体,但语气必须肯定,如:“我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我能发挥正常水平。”“我的竞技状态很好。”不能用否定的语言进行暗示,如:“我千万别紧张。”“我不要碰栏架。”跨栏运动员可编这样一套用语:“我今天精神十分饱满。”“我感觉双腿非常有力。”“我今天一定会发挥出最好水平。”“我情绪高涨。”“我真想马上参加考试。”“我精力充沛地在跑道上飞奔。”“我正在参加考试。”“我轻松地跑完了全程。”每个暗示语间稍加停顿,用自己熟悉的语气缓和平静的语调有力地命令自己。然后想象跑完全程2―3次,之后进入比赛状态,准备考试。考前要让学生把精力放在技术上,切莫放在考试的结果上。

6.放松法。

放松法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神经系统,摆脱紧张情绪。可用于考前前准备活动后几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但这种方法只运用于那些有一定心理训练基础的运动员。

四、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练习时,要采取舒适放松的姿势

1.我在休息。

我在摆脱一切紧张。我在放松。我感到轻松自如。我是平静的。我什么也不期待。我在摆脱拘束和紧张,全身都放松了。我感到轻松和愉快。我在休息。

2.左臂的肌肉放松了。

肩部、前臂的肌肉放松了。在右手和手指的肌肉放松了。两手臂都放松了。两手臂都不动了。并且非常沉重。感到两手臂很沉重。两手臂有舒服的暖流通过。暖流已到达手指。暖流在指尖搏动。我是安静的。

3.左腿的肌肉放松了。

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放松了。脚是自如而放松的。右腿的肌肉是放松的。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放松了。脚是自如的。两腿两脚都放松了。我已排除了一切紧张。我感觉轻松自如。我是非常安静的。我很舒服。感觉两脚都有舒服的暖流通过。暖流已到达脚和脚趾。

4.全身都放松了。

背部的肌肉放松了。两肩是下垂的。胸部的肌肉放松了。腹部的肌肉放松了。感到全身都是舒服而有暖流。我是安静的。

5.已摆脱了紧张。

全身都放松了。我感到浑身轻松。我感到信心倍增。我在睁眼。我想行动起来。我尽力充沛准备投入比赛。

在这之后应猛然起立;两臂上举然后侧平举;做疾速的深呼吸;吸气后要闭一会儿,然后充分地呼气。

消除紧张的方法范文第8篇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1转移注意力训练

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转移紧张注意力。

1.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1.3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如默念法、暗示法和催眠术等,使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2 动作回忆的心理训练

赛前回忆运动技术的心理训练是发挥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能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中的形成,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具体做法是:闭上双眼,系统地回忆比赛要完成的技术动作,并努力回忆训练时最好的动作技术要领和最佳的动作感觉。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

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1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2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4.l赛前动员

通过具体分析,使运动员认识到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4.2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弱点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