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哪天是清明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有些同学问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清明节的农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历日期。比方说今年清明节是2013年4月4日,跟农历没有关系,大家可以看看在线电子万年历查询。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诗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樨才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是真的,我愿用一千次一万去换与你的向隅,并告诉你:“我依然爱你”。——题记
晴,请原谅我今天有提起你,真的很爱你,今天是清明节,我一大早带真你最爱吃的巧克力去看你,看真坟上青悠悠的小草,听着鸟儿悲凉的叫声。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扑簌扑簌的往下落。我不禁轻轻的呼喊“晴,晴我来看你了!”是否你也听到了我的 呼喊。
晴,在那个地方过的 可好,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相遇,那天下着大雨,我被下的想落汤鸡似的躲在一个不足一迷的屋檐下避雨,突然一个低者头,浑身湿淋淋的东西撞在我坏里,那是你,你抬起头看着我笑了,我也笑了,就这样我们彼此看着对方的样字大笑起来。这也许就是缘吧!从哪天以后我认识了你,并知道“刘雨晴”这个名字。以后的时间我们经常在一起散步,聊天,时间过的很快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晴,还记得那条手链吗?那次在商场你几次那起又放下,我一眼就看出来你很喜欢它,可那时我们都还是学生,更本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我们天不吃饭用攒下的钱买了那条手链,当我把手链送给你的时候,你高兴的跳了起来,还吻了我的 脸,虽然我当时肚子快饿死了,但看到你高兴的样子,心里想着为了你就算饿死也直了。晴,你以前不是老说我瘦的连风都能吹倒吗?现在的我比以前胖多了,可班里的同学有说我胖的跟猪似的,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晴,我现在把烟戒了,酒也不喝了。学习成绩也名列前某,所有的一切都以改变,是否你也变了呢?晴,还记得我们一起在老树下许愿望的年啊天吗?那时我问你许了什么愿望,你还不告诉我呢。前几天我有去了老树下,挖出了你曾今埋下的瓶子,看了瓶里的愿望“***我喜欢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另一个瓶子我没有挖出来,我希望远方的可以看见它,亲口读出它。晴,这俩天安塞一直下雨,这是你在哭吗?是不是谁欺负你了,还是在那里过的不好啊。晴,你要勇敢啊,你应该箱你的名字一样晴朗。晴,在那个地方是否缺钱用啊,放心吧!每到清明节我都会带好多好多钱给你。晴,在那里是否寂寞啊,我会常来看一 的。
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运行14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宣布正式撤销,其办公室即公众熟悉的“全国假日办”也随之和大家说“拜拜”了。
假日办是个“神马办”?
在2013年全国假期安排时间表出台前,全国假日办还不是太被公众关注。随着被网友戏称为“无比坑爹”的2013年国庆、中秋调休拼假引来全国人民吐槽,全国假日办第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其后,“除夕不放假”的假日安排又一次引发了“全民口水战”。随着种种“雷人”安排出台,全国假日办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2000年6月,全国假日办设立。随着这个机构的设立,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一个能连续休息7天的假期――十一黄金周。
这个决定中国人如何放假的机构由14个部门组成(2003年增至17个),包括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三分之一的国务院部委,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税务总局、统计局等国务院直属机构。全国假日办设立在国家旅游局,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担任主任,成员由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各单位的联络员组成。
在公众看来,全国假日办决定着全国人民哪天需要“闻鸡起舞”,哪天可以睡个懒觉,可以说“大权在握”。
但据媒体报道,全国假日办的属性很特殊,它不进入政府机构正式序列,没有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也不能独立行政命令,从领导到成员都是兼职,平时各忙各的,只有需要讨论假期安排时,才会聚在一起开个会。
那些年被吐槽的放假安排
“当今年的中秋撞上国庆:上5休1上3休3上6休7上2休1上5,如次复杂的假期你做好准备了吗?”
还记得这条起起伏伏如同“过山车”一样的放假安排吗?
从9月13日至10月10日,工作日与休息日一共被“分割”成了8个部分,2010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因此被评为“史上最折腾假期”。而在此之前,全国人民已经被 “上7休3上2休2”的端午节假期狠狠“虐了一把”。
如此折腾的假期安排并没有“专美”很久。
2012年12月,被誉为“神安排”的2013年全国节假日时间表出台。从元旦开始的“8天连班”到中秋国庆(上3休3上6休1上2休7上5休1)的“史上最坑爹假期”,休息日和工作日被各种“排列组合”。全年的调休结果是共挪用了9个双休日,造成一次连上8天班,两次连上6天班,3次连上7天班。许多网友吐槽称,不仅没有达到放假休息的目的,反而“越放越累”。
按照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公共节假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多年来,放假调休方法基本是通过调借邻近的双休日,分别形成两个7天“长假”(春节、国庆)和5个3天“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但2013年的公共节假日经全国假日办一番“乾坤大挪移”后,让人晕头转向,“不知今夕是何夕”。更有网友研究出了所谓的“拼假攻略”,针对2013年假期安排,教大家如何将“请假”与法定节假日结合,请假16天拼出56天假期。
根据2013年全国假日办针对假日安排的公共调查显示,超过70%的公众对这样的“奇葩假期”表示不满。
当年10月,全国假日办首次通过人民网等多家网站发放了针对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这也是其成立13年来首次向公众征求放假意见。两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拼假式小长假的休假模式在新休假政策中得到调整,但是这一次,全国假日办仍然没有摆脱“上头条”的命运,因为从2014年开始,除夕不放假了!
“除夕不放假”绝对是马年最热的五个字,甚至被列入了百度百科。除夕当天,不少国人纷纷打电话给全国假日办“查岗”,想看看全国假日办是否除夕上岗。
假日办没有了,假日怎么办?
14年来,全国假日办“忍辱负重”,努力工作,承受了全国人民的各种吐槽;如今,它随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而正式撤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过去的14年间,全国假日办在旅游信息引导旅游客源流动,以及保障游客安全、处理游客投诉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全国假日办的历史贡献给予一个积极、科学的评价。当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旅游的渴望和对旅游品质提升的要求提高,大家对假日旅游乃至对整个旅游的安排,特别是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积聚的矛盾,往往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有时候可能就把这个吐槽的对象放在了全国假日办的身上。
据了解,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其中既有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铁路局;也有旅游产业“支撑”部门,如文化部、食药监总局等。
有专家表示,新建立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重心,将是旅游而不再单纯强调假日,这是顺应了中国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的转变。
那些年,我们的假期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礼拜天,法定节假中,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国庆放假2天。
1994―1999年
1994年3月1日,国家开始试行“1+2”休假制度,即每周轮流实行大礼拜(休息两天),小礼拜(休息一天)。1995年5月1日,完全意义上的双休日工作制正式实施。
1999―2007年
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2000年6月,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总之,他得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明白我聪明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不然,凭什么证明他是在真心爱我!哼哼!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婚才3年,老公居然忘了我俩的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睡前我想跟他说说悄悄话,他却总是守着电脑敲敲打打,说公司的图纸明天就得交;更憋屈的是,他今年偶尔带我去张家界旅游一次,竟然还是趁着清明节的假期……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不想换老公,那就必须给自己换思想;或者,给老公换思想,让他做我肚子里的蛔虫。当我打电话向一位闺密请教时,她告诉我:“崽崽,你太天真了!与其把老公养成蛔虫,让他天天琢磨你的心思,处处讨好你;还不如把自己当成老公的拐杖,让他成为思维上的残疾人,逐渐在生活上离不开你。现在男人的生存压力非常大,每天都得为房子、车子、孩子和票子等劳碌奔波,谁有时间跟你猜哑谜呀!他在公司,每天都得揣摩老板和顾客的心思,回到家里,如果还要跟你斗智斗勇,他多累啊!”
顿时,我明白了。在老公面前,我从来不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一切全靠老公自己揣摩。当初恋爱时,他的心思全在我身上,要做我肚子里的蛔虫并不难。可是婚后,他得挣钱供房、供车,还得给孩子挣奶粉钱,他容易吗?
老公是一家著名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在公司里很受领导器重。可是回到家里,他却经常被我“欺负”。每天吃啥,我都说“随便”,可是等饭菜上桌,我却挑剔鲫鱼刺太多,怎么不买鲶鱼。天热开了空调睡觉,他要我盖空调被,我嫌他嗦;早上醒来有些鼻塞,我立即一记粉拳,打在他肉肉的小肚子上,抱怨他晚上怎么不给我盖被子。看到他一脸委屈,我还数落他:“你比我大了整整8岁,泡过的MM被我见过的帅哥还多,这些你早该想到的呀!”
现在,我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自己不说话,非要老公猜,猜不对还勃然大怒,认为老公不关心和体贴我,这是多不厚道的方式呀!
周末跟老公去麦当劳用餐,服务员的态度让我很受启发:“美女,您是点蛋挞吗?请问是原味、草莓还是巧克力?您是点薯条吗?请问是大份、中份还是小份?您是点……”瞧瞧人家,从来就不把顾客当蛔虫,而是只差没有钻到顾客的肚子里去,当顾客的蛔虫。享受了一次这样的优质服务后,以后再去,肯定不必动脑筋,安心做好她的选择题便行了。
回到家里,我开始吩咐老公:“明天我想吃牛肉,7分熟的,加胡椒;米饭多加半勺水,我纠结的小肠胃今天吃多了辣椒,明天想减压;另外,给我煎两个荷包蛋,单面的……”看到老公一脸惊愕,深情是那么的夸张,我坏笑着说:“你是不是想起了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八戒奇怪一向嗦的唐僧突然像王菲一样惜字如金了,至尊宝告诉他――师父说话向来很简洁!哈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我突然心灵一颤:去高档酒店吃饭时,服务员总会趁着顾客埋单之际做问卷调查,以便及时提高菜肴品质,跟进服务质量。有时候,我自己点菜,也会吃到自己不喜欢的菜肴,可我对他们是那么的宽容。而对于老公,我却是那么挑剔。似乎他那么爱我,就该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定能想我所想。为何越是对自己深爱的人,就越是苛求太多呢?
平时总为吃的问题跟老公闹情绪,抱怨他没有买我喜欢吃的菜,即使买了也做不出我想要的味道,没想到,这些我以前认为一辈子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了。想起过去为此引起的种种不快,我觉得真是自寻烦恼,简直白活了这么多年。
后来,我参加了武汉大学的EMBA学习,联想到老师讲到的“服务终端”,我哑然失笑。原来,我在吃上对老公所做的一切,就是贯彻了这个理念啊!
有了理论指导后,我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更有信心了。每个月将要做什么,我都列一张表贴在墙上,哪天是双方父母或孩子的生日,哪天需要交水电、煤气、电话费,哪天双方都休息可以去旅游……确定了大方向,我再将这些问题细化,例如谁生日该买啥礼物,交费时需要带哪些证件,旅游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我逐渐发现,我这个粗线条的女人,居然也变得细腻起来了。每个时候该干什么,我都有一个明晰的思路。生活上如此,工作上更是如此。过去,我的工作没有条理,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经过梳理,我每天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更让我有成就感的是,老公加班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说:“家里有你提醒,我坚决执行就是,再也不必费心思了。这样,我的工作效率就高,往往在公司就能完成工作任务。”
老公不加班,当然就有更多的时间陪我。换在以前,我想跟他亲热时,总是半推半就,从来没主动过。有时候,他自己想要,而我不想,双方例行公事一样地进行活塞运动,谁都不开心;有时候,我自己想要,却以为他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迟迟不敢表白,结果在燥热和无尽地等待中辗转难眠。现在,我不再把老公当蛔虫了,就会提前预约:“老公,今晚我在家是泡好茶等你,还是放好水等你呢?”
这是我从一本书上学来的暗语。说女演员约见男导演,往往会这么暗示。泡好茶等,当然是聊天;放好水等,当然是洗澡,剩下的事情,还需要明说吗?我适当抄袭,就算第一次老公愚钝没有猜到,经历了一次后,下次这样说,他也会明白我的意图了。
老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那天晚上,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我的旷野里狂奔,最终,十分满足地跌落尘埃,伏在我胸前,无忧无虑地沉沉睡去……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前我恨老公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存心想做他的拐杖,谁知,他现在却不经意地成了我肚子里的蛔虫,对我的了解甚至胜过我自己。
[关键词]中华传经典诵读;文化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45-02
1 前 言
经典的文学创作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精华,中华传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养料。中华传经典诵读是我们延续上千年的优良教育传,尤其是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是完全不能被忽视的。近几年来,经典诵读的浪潮在逐渐涌现出来,特别是出现了很多有关青少年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事件,进而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论,逐渐朝着“读经现象”发展。正当中华传经典诵读在全国开展很激烈的时候,中学语文却出现了对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其中有些中学非常重视中华传经典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同时学校也开发出了很多有关经典诵读的课程,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相反,有些中学却忽略了中华传经典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只是在语文教学中略微涉及一点有关中华传经典的内容,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系;还有一部分中学根本就不学习中华传经典诵读的内容。由此看来,中华传经典和语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本文主要从提升语文素养、凝聚精气神以及发扬传文化阐述了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并具体提出了一些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2 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2.1 可以提升语文素养
(1)可以大量积累文化知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内容也比较独特,在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涉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很多,例如:建筑、饮食、服装、文学、舞蹈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中国传文化,如果只讲解一些观念文化,而缺少具体的文化成果的讲解,那么教师并没有全面的将中国传文化介绍给学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传文化的兴趣了。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时代,积累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大量诵读中华传经典,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开阔视野。例如:中国的传节日文化不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传节日都具有独特的来源。例如:春节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代表着做任何事情都顺利,有一个好的开端。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们每年都有赏灯、猜灯谜的习俗。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节气,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人们在这一天要插柳、放风筝等。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要赏月和吃月饼,代表着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2)扩展阅读视野范围。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是和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文化素养转变为人们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文化修养的提高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这在语文教学中叫做阅读教学。现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在努力研究提升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方法,但是,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如今,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危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的读书看报形式,人们逐渐在怀疑阅读的意义,特别是对经典阅读的程度大大的下降了。中学生应该大量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但是,由于他们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时间紧张,相对阅读的时间就很少,这使得他们将阅读的内容仅仅局限在了课本和考试的材料中,阅读面较小,不能开阔阅读视野,这样将直接阻碍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例如,网络、电视、光碟等,是一个发展比较好的趋势,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化的内在要求。然而,中华传的经典作品也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典作品,同样,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中华传经典诵读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能扩展阅读视野范围,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知识,尤其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不仅要将表达的内容表达完全,而且还要带有一定的情感,解决语言干瘪的问题。经常诵读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快速储存各种材料和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中华传经典内容丰富多彩,覆盖了很多领域的信息。如果经常诵读中华传经典作品,将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记在头脑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很多经典语句慢慢的内化语感。如:古代的经典诗歌,尽管和现代相隔的距离较远,但是,我们可以经过想象,领略作者真实抒发的情感,从而不会阻碍现代人的阅读。
2.2 凝聚精气神
(1)有利于培养强烈的责任感。一个人身体里是不能缺少强烈的责任感的,在中国传文化中,主要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体验生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领悟自身存在的世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另一种途径就是从书籍中学到,和他们进行交谈,从而走进他们构造的精神家园。古时候的英雄和文学圣人的事迹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他们精神的传递却从没有停止过。我们在阅读每一本经典作品时,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和情感都会融入到读者的心里。由此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2)有助于培养旷达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也有所不同。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一道坎,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分数,而且还是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有很多学生承受不了高考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轻生的现象,真是让人汗颜。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折点,如果因为一个简单的考试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人生漫长的路有很多都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由此看来,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才能让人们在巨大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找到心灵归宿,让生命充满无限活力。
2.3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文化
(1)增强学生对传文化的认识。每个人都是传文化的继承人,但是近几年由于传文化经典出现了断层,结果使上千年的传文化之经典渐渐地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学校中听不到学生东渡诵读经典名句的声音。学生对中华传的经典作品不加了解,那么更没有办法理解其内在的真正含义和价值。现如今,文化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青少年更加喜爱西方的文化,他们在沉迷于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将中华传的经典忘掉了。例如:青年朋友喜欢圣诞节超过了春节,外国的情人节是情侣之间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来表达各自的情意的,他们却忘了中国的情人节也蕴涵着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甚至有些青年人连端午节、中秋节是哪天都不清楚。因此,学生要大量诵读中华传的经典,从而增强学生对传文化的认识。
(2)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现如今,我们又重新提到经典诵读,而且将中华传经典诵读归纳到教育体系中,从而构建了传文化和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经典的无穷力量,将民族文化血脉注入到青少年的心里,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展示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
3 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宽广的诵读平台
学校可以开展中华传经典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朗诵,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比赛获奖只是表面形式,而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诵读中华传经典作品的机会,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中华传经典的作品。
3.2 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
鼓励学生多诵读中华传的经典作品,最终目的是为了继承中华传的经典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修养。所以,中学生读经典作品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诵读的数量而不求诵读的质量,而是要将诵读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增加文化涵养。因为文化涵养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不只是表现在人头脑中储存能量多少,同时人的语言和行为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所以,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不管是用什么形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
3.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中华传经典诵读和历史内容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诵读中华传经典时,往往不清楚其历史背景,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才能真正读懂文字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所以,在诵读中华传经典作品时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打破学科间学习的障碍,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
4 结 论
总体说来,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都称之为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在这些优秀作品中还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美德和伟大的精神。我们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知识,同时也能增加我们的爱国情感,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诵读中华传经典的文化价值,并找到一些开展中华传经典诵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守海,韩娇.经典诵读与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宁殿霞,张青丽.开展经典诵读提升综合素质[J].新西部(下旬刊),2011(2).
[3]陈雨曦.从经典诵读活动看大学生对传文化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10).
“公元1992年,美国专家通过卫星摄影观测地球表面的植被时,发现在中国西北部浩瀚的黄土高坡上,生长着一棵与周围树种截然不同的大树。他们初步认为是世界上快要绝迹的一个树种。此发现引起专家们的重视与极大的兴趣。于是美国专家漂洋过海,几经周折来到中国北京。经过卫星测定方位的数据与中国地图地区经纬度的定位后,确定出这棵树在陕西的准确位置。专家们很快就找到了这棵树,认为是娑罗树。他们采集了各种标本后便打道回府……”
邴俊先老师《跨越生命》散文集里的《漂洋过海来看树》这篇文章吸引了我。
于是,冬天就和邴老师商量,专等娑罗树开花的时候去一探究竟。老师与当地的朋友取得联系,还专门请人去打探了树的情形。今年5月8日,一行四人驱车前往。
然而,天公不作美,半路上就下起了大雨。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车停在路边。大概离公路几十米的地方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深沟。
树就长在沟里。这里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很普通的农家房屋的侧面,有一面黑板,据介绍就是该树的简介了。要是没人说,过路的车辆是绝不会多看这块黑板一眼的,还以为是偏僻山区村头的宣传栏什么的。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块黑板上所记载的是怎样一棵珍贵神奇、伫立千年的古树。他们错过的是一处令人惊叹的风景!
“娑罗树”三个大字占了黑板的一半,另一半写着:“唐代稀有古树,常绿乔木。紫褐色,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传说世上只有两棵,一棵在印度,一棵位于中国陕西彬县韩家乡韩家村韩鹅路下西南佛爷寺遗址内,是唐僧取经归来所植。树通高十六米,冠高二点六米,胸围三点六米。树的顶部蓄一汪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传称神水。树分五大枝,一枝中立,其余四枝环绕四周。冠盖面积三百九十四米。一九八三年被县政府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没走几步,土路上的烂泥转眼间就把我的平底鞋变成“高跟鞋”了。风高雨急,好不容易跋涉到沟边。向下看去,一条黄泥坡弯曲延伸,坡的拐弯处,矗立着一台钻探井架。影影绰绰好像还有几个人的样子。向导说,树就在那里。顿时,我们都傻眼了。根本就别想下到沟里去。我试着踩了一脚下去,滑得像溜溜梯。好心的向导小陈为了减少我们的遗憾,又踩着稀泥沿着沟边带我们到直线距离大树最近的地方。
顺着小陈所指的方位向下望去。雨幕中依稀可见两团绿色泛褐红的云雾,与周围的绿有明显不同。那就是传说中的娑罗树了。老师也认出了他很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兴奋地喊起来,又是帮助举伞,又是张罗拍片。离的太远,树的大部分都被一道土塬遮挡。虽然只是看到娑罗树的树梢,但也算是见到它了。又听小陈爆料,在离古树不远的另一道沟坎又发现了一棵小的娑罗树。这消息又为我们增添了不少欣慰。然而更多的还是遗憾!
心里盘算,知道了方位,找个好天气,再来。
回到公路,没法上车。跺了满地的泥,一片狼藉。
5月18日,晴。我们再次来到韩家村。一下车,就碰到一个村民,简单说明来意,村民爽快地答应带我们去看神树。
顺着斜坡下到沟的半中腰,很快就找到娑罗树了。
古树比想象的大许多,树干沧桑毕现,树姿遒劲古朴,然而已经不是村头黑板简介所介绍的“一枝中立,四枝环绕”。树的中间已无主干,足足有七八十公分直径的位置被水泥封住。东西两枝已经枯萎,东边这枝还很明显地把已经腐朽脱离的树枝用水泥硬粘在原处,装样子摆造型而已。每枝树干下还支着做成树干样的水泥支架以保护日渐衰败的古树。
娑罗树,就像一个架着拐杖的伤残老人。树的周围用极不结实的空心铁管做成的护栏,多处已经被人扳断,扔在地上,树上还有闲人刻划的痕迹。
上次小陈也说了,这些年自然破坏也很严重,五个枝只剩南北两枝,弯曲向上,直至顶端才绿叶纷披,在蓝天的映衬下苍翠欲滴,展示着古树顽强的生命力。树叶七片一组,呈手掌形,绿叶丛中还残留着十几朵即将开败的褐红色的花,像是在专等我们不辞劳苦的造访。花儿随风摆动,又像是在小声地为我们诉说着怎么也听不明白的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村民老杨说,每年清明节前后,大树开满红花,远远望去,非常好看。
古树前面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刻着“娑罗树”字样。然而,陕西咸阳彬县绿化委员会给古树颁发的钉在树上的身份证上却写着“梭椤树”, 学名“七叶树”。
娑罗树与梭椤树,音同树不同。这究竟是什么树呢?
距离大树南约六七十米的地方,就是那棵小树的位置了。由于勘探队正在钻探,把去往小树的惟一小路填埋封死,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走近。不过,隔着一二十米的距离,可以看到小树翠绿的树冠,还可清楚地辨认出小娑罗树七个叶片的特征。
老杨说,小树已有七八年的树龄了,有碗口粗细,是大树上结的娑罗果掉下来发出来的。过去,树的周围沟沟坎坎到处发的都是小娑罗树,但现在也只有这一棵存活,其它都死了。老树近年来也不结果了。老杨还说, 小时候他们还多次移栽小树到沟上面,存活两三年就都死了。
村里的佛爷寺是凿在崖壁上的窑洞,古树就长在窑前的平地。据老杨讲,“”中窑里供的佛爷被砸碎,参加破坏的兄弟俩不久就突然双双得病,没送到县医院就都咽了气。
邴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也叙述到:古树五枝分叉处有一树洞蓄有“神水”。曾经在大旱年间,井里的水都枯竭了,村民都来树洞取水,令人惊叹的是树洞中的水位始终不见下降,救活了全村人。于是人们就在树旁的土崖上,打了孔窑,祭奠供奉这棵“神树”,洞内长年香火缭绕,供品不断。
这棵树后来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立碑时,由于石碑太重,村民们便从土崖上面向下推落,石碑在土坡上一阵翻滚,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地立在了树前最合适的位置。
但向导小陈说,沟下面可能已经探到煤矿了,用不了多久,大小娑罗树或许都将随着隆隆的采煤声永远消失。
我讨厌立在离古树不远的那台贪婪的钻探井架。
2.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你,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3.手机里藏着你的名字,就像我心里藏着你的影子,在每个被惦念的节日,你注定会让我想起,愿我的祝福能送到你心里,祝你端午节快乐!
4.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5.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6.棕是郁闷事端,子曰因果尚午,红尘情缘看开,枣悟凡世俗心,糯米粘行不快,米节何处来乐,鸡鸣早起务常,蛋中混沌不在,包你功名在怀。
7.人生路漫漫,无需轰轰烈烈,快乐就好;友谊最珍贵,无需牵牵绊绊,想着就好;朋友如手足,无需遍及天下,有你就好,祝端午节快乐!
8.我用真心的苇叶,祝福的糯米,幸福的莲子,感恩的樱桃,快乐的葡干,乡意的花生,甜蜜的红枣,做一份如意八宝粽,祝你端午节快乐!
9.端一杯雄黄酒,跳一曲楚国舞,屈原的《九歌》,伴唱着端午!包传统的粽子,挂驱邪的菖蒲,再用手机送你一个火热的祝福:端午快乐,一生幸福!
10.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这是钱钟书夫人对钱说的;我想对你说的是:亲爱的,你在哪儿,我的心就在哪儿。粽子不能吃太多,因为肚子要装思念!粽子不能吃太少,因为我们要领妈妈包粽子的情!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祝福远方的你节日快乐!
11.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到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着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百缕炊烟。
12.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13.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14.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5.缘分,让我遇见你;开心,让我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友谊,让我们在一起;信息,让我不得不发给你;祝愿你一切都如意,端午节快乐!
16.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17.杨梅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叶香包五粮剥个棕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美好的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18.粽子包着枣,祝你健康永不老;粽子夹着肉,愿你爱情长又久;粽子沾点糖,望你快乐幸福长。不同的粽子有我相同的祝福:端午快乐!
19.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20.心到,想到,看到,闻到,吃到,听到,人到,手到,脚到,说到,做到,得到,日子到了,送你的粽子没到,只有我的祝福提前传到,端午快乐!
21.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节的贵客,要热情招待;请你吃粽子,喝雄黄酒,看赛龙舟,就是要你端午节过的快乐无比!
22.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3.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难,日渐麻木时;当我们遇到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世界还有爱。也许曾经被伤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可相信让人痛苦的东西,而拒绝去接受美好呢。
24.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端午节里,温馨在你身旁守护。
25.夏日高温不退,生活枯燥无味,革命工作太累,个人身体宝贵,多吃瓜果是对,再烦也要去睡,找个时间聚会,地方不要太贵,祝端午节快乐!
26.在西安的时候曾品尝到过当地一味小吃:蜂蜜凉粽。小贩用棉线将白米粽切割成片状,盛碟,淋上蜂蜜,凉生生,甜津津,颇为可口。据说这蜂蜜凉粽是由唐代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这也许是白米粽最美妙的名称了罢。
27.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糯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
28.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29.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30.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31.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棕叶包着朋友情,友善关爱粽是情;门边插上艾叶香,平安健康永一生。
32.距离,有近有远。记忆,彼此相连。联系,时多时少。情谊,永恒不变。短信,今朝一段。祝福,天天相伴!
33.沙渺渺,水依依,思念如芳草,随雁向你飞;月珊珊,星淡淡,问候穿云端,祝福送身边。端午节,浓浓情,传诚挚祝福,送美好心愿!祝端午节快乐,朋友!
34.菖蒲是我很喜欢的植物,在城里一年中唯有端午看得见,每年端午节那天少不了买几根长得很漂亮的。挑菖蒲叶片长长、绿得发亮的,根也是干干净净、白中带红的。和着艾草一起带回家。挂在门边,有个端午的意思。
35.神看见你口渴,便创造了水;神看见你肚饿,便创造了米;神看见你寂寞,所以他创造了你的朋友我,端午节到了,我祝愿你节日快乐,多吃粽子!
36.上课时老师讲到端午节以及中药,突然有这样的想法:窃贼永远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相反,会失去重要的东西。
37.如果一朵花代表一个祝福,我送给你整个春天!如果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运,我送给你整个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带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38.一把糯米两颗红枣三片粽叶四根丝线缠成五圈是端午;一个节日两人祝福三羊开泰四季平安聚成五福过端午!节日快乐!
39.汨罗江诉说着神奇的故事,苇叶糯米融入无限的敬意,龙舟承载着古老的传说,端午节日蕴含民族的品格。祝你生活甜蜜!端午节快乐!
40.用一颗咸蛋,两块肉,三两糯米,四片粽叶,做成粽子;放到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裹着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端午节好运!
4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42.提起雄黄酒,就令人想到那个美妙的爱情传说。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为了收服白蛇白素贞,密使许仙在端午令白娘子喝下雄黄酒,逼迫她现出原形,随后就发生了白娘子盗灵芝草、水漫金山、镇压雷峰塔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43.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44.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45.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6.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
47.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48.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49.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50.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51.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52.20xx端午节日的祝福
53.20xx端午节给同事的祝福
54.20xx端午节祝福卡
55.20xx端午节祝福的话
56.20xx端午节祝福卡片
57.经典端午节温馨祝福
58.经典五一祝福语大全20xx
59.20xx冬至祝福短信经典
房屋装修算得上是人生大事之一,所有业主都希望装修进行得顺顺利利,不要有其他变故,所以有些人在装修开工时会注意一些风水问题,做好了所有装修的前期准备之后,就可以选择具体的开工时间了。其实,关于装修开工时间,没有特别的讲究,尤其是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业主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开工时间。
在南方的广州装修开工前,通常是选个好吉日,取来两块砖头、两个金桔、带皮的烧猪肉,没有烧猪肉,烧鸡也可以,但是不能用烧鹅或烧鸭,取一张红纸,上面写“开工大吉”,放在大厅中央的地板上说几句吉祥的话语,就算是完成开工仪式了。
那么,温州地区在选择装修开工时间上有什么样的习俗?开工选什么时候才算合理呢?
在温州有着“五月不装修”的习俗
温州人有农历五月不装修的习惯。于是成了很多装饰公司头疼的“装修淡季”。
农历五月真的就不适合装修吗?其实不然。农历五月期间装修的还是大有人在。农历五月不装修并没有它的科学依据,只是温州的一种风俗习惯而已。其实,只要把握好要点,气温上升的五月天,也是家装的时机。
在温州地区,一般家庭装修都有这些仪式:准备祭拜的材料,有的地方是准备家常便菜、酒、蜡烛、纸钱等,有的地方是水果、茶、米豆等物品;供桌设在屋后边(方)祭拜,点燃香烛等,拜完要烧纸钱等;祭拜仪式完成就喊开工大吉、平安顺利等一类吉祥话;进行房间扫除,意思一下把污秽扫出大门;在房间等地方贴上开工大吉的红纸条,房屋角落放些钱币下去,完成这些就可以等施工队上门装修了。
通常情况下,许多地方在装修时都会考虑选择吉日动工,开工当天做一个开工仪式,上香、祭祀地基主,有的地方还要烧纸、放鞭炮等等。很讲究的业主还要在开工前在施工队中做一个调查,施工人员里面家中有丧事的,媳妇是孕妇的,禁止参加施工。不允许女性施工人员或者任何房主以外的女性居住在正在装修的房宅中;很多地方装修开工的当天,禁止除房主以外的女性进场,如果女性房主正好来有例假,也不可进场,如果房主只有女性一人则需要提前安排其他开工时间;家装中最少要保证大门的门套、厨房灶台的高度符合风水尺寸,商业装修中,要注意大门和收银台的尺寸,办公室装修中要注意大门、尺寸和办公桌的尺寸。
此外,施工中不允许水管从门下方穿过;不允许用腐烂的或者曾经用在不好的场所里面的废弃物做为装修材料,最好就是用全新的材料装修。不允许施工人员在墙面上乱写乱画,特别是不吉利的字和画,特别是人像,更不允许画了后直接粉刷墙面。
家庭装修中安装灶台和安装门、安放床的时候要择日而行;工装中要注意安门和安放办公桌、收银台的日期。吊顶或者隐蔽的地方不允许遗留任何施工工具(如:锤子、钳子、起子等)。施工中的钉子或者金属杆件装修结束后,不允许有暴露在外的地方。
从施工开始到施工全部完工,房宅内要保证天天有人或者有声响。施工全部完工后如果施工人员或本案设计师送吉祥物与吉利话,则大吉,如果施工过程中换工人,发生打架,男女同床,则不吉。主人与工人应友好合作,主人入住后千万不可欠款,欠的越多对主人越不利。
从风水上讲:餐厅和厨房因为会用去大量的水,而水正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不利于财运的蓄积。另一方面,餐厅厨房又具有压制凶方煞气的功能,厨房和餐厅的位置关系整个家庭的财运以及人际关系。所以,餐厅自身方向最好设在南方,如此一来,在充足的日照之下,家道将会日益兴旺;若餐厅内设置冰箱,则方位以北为最佳,不宜向南。
关于镜子的安放:镜子在风水中的运用有正反两面的效果。镜子的正确摆设可增进或改善风水状况,但若摆设不当,则会对居住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在用餐区装设镜子,映照出餐桌上的食物,有使财富加倍的效果。这是家中唯一可以悬挂镜子映照食物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厨房绝对不能挂镜子,镜子不能照到炉火。镜子如果照到锅中的食物,伤害会更大。另一方面,若是在进餐区悬挂镜子,映照桌上的食物,则有加倍家中财富的意义。
民间习俗的形成也是匹配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发展水平,今天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这些习俗的限制,只要采用其中有科学道理的部分就可以了。
搬家规矩知多少?
搬新家跟装修新屋一样都是生活中的大事,费神费力又有讲究,人们无非是希冀在新居里开启美好的生活,把将来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顺顺畅畅。那么搬新家有哪些规矩呢?
1. 不可空手入屋。搬家的那一天,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手上一定拿一些贵重的东西。拿着米桶、存款簿、或装有138元(一生发)的红包,也就是第一次走进新屋时,不可以空手走进去。表示这家里未来会很充实,财富越来越多的意思。
2.入宅后不再修造施工。还没搬家前,可以尽量去隔间、敲敲打打、什么地方要做都可以。一旦搬进去之后,尽量就不要再修造施工了。搬东西可以。如果要再做的话,就一定要择日了。
3.家有孕妇不搬家。一定要搬家的话,可以请孕妇先回娘家住一阵子,等搬好后才入新居。孕妇尽量不要参加搬家的整个过程,也不要打钉子。
4.要择吉日,时间一定要午前。选好的日子、吉日,看农历上哪天宜入宅搬家,还要注意不要冲克到方位,就是家里成员的生肖日。搬家时间尽量要在午前,因为中午以前叫做阳,中午以后就叫做阴。尽量在阳的时间搬家。如果能结合卦象确定好具体的时辰那更是锦上添花。
5.新屋要"火庵"。搬进去之前的前三天,家里的灯要全部打亮,亮三天三夜亮到你第三天搬进去,这叫火庵。亮三天三夜的意思是,火一照了,一方面旺了,家里开始兴旺。一方面空气就开始流通,再下去呢,不好的也请他走开。"火庵"原本是指在盖房子前,对在尚未动土的土地上做些火烧的类似仪式。如果我们是买建筑公司的房子,就不知道对方当时是如何做"火庵"。所以才会用上述方法来自己做。
6.当天或事后请客。入厝当天请客,如果当天太忙可事后选个日子请客。或者呢,搬了新家之后,常常请好朋友来泡茶也可以。让家里人气更旺一点。
7.搬家时要亲自在场。主人亲自在场指挥搬家。东西的摆放不仅有条理而且不容易遗漏物品,避免搬家那天因这些差错造成不愉快。
8.当天开火煮汤圆甜茶。搬家那天"灶"一定要开火,不要冷灶。可以煮些甜的东西,像甜汤圆或甜茶,吃点甜,求个喜气。
乔迁之喜为什么要讲究“入伙”,北方地区称“暖房”、“暖屋”?
人们都想知道,为什么搬家之后都要请一些亲朋好友来新居坐坐,旺一旺人气?先从现代社会方面来说,今天由于社会日新月异,每个人几乎都很忙碌,平时很少与亲朋好友联络,久而久之感情越来越淡薄,所以即使到了佳节庆日互相往来一番,也已经少了昔日的热络,知道即使再好的感情,也是需要平时的经营,趁着搬新家的时候把亲朋好友找来联络一下感情,让他们知道你的新居,以后经常来往经营更长久的感情。
如果以风水方面来说,其实是一种暖屋的做法,因为一般新的房子没有人住过,所以刚住进去的人,都会觉得比较寒冷不适,这就是新房缺少人气的关系,所以找亲朋好友来新家聚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可以加待众人的运势来汇集人气,也能够增加好运道。
还有人气的影响。很多人都有经验,就是一间空房子如果没人住的话,很快就会死气沉沉,即使没有受到任何破坏。没多久容易损坏,但是有人居住的房子却能历久不变,这就是有人气与否的差别。所以,一般家宅应该依据人数多少来决定大小,不是大空间,大房子就好,如果房子过大,居住人数太少,人气不足反而会呈现冷清死寂,对住在里面的的人会影响好运势,产生一种家道中落的情况。不过也能补救,就是经常让朋友亲戚到家中坐坐,增加人气。如果家里天天都很热闹的话,居住在家里的人运势也会逐渐好转。可是前提是住在里面的人要能习惯这种生活,否则还是选择适合足够人数的房子,以获得平衡。
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地理、地域、气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习俗文化,就搬家来说,本国的风俗也是千差万别。
广东搬家有讲究规矩多
在岭南地区特别是广东,一般说来,一年之内的农历4、5、7、9月份是不提倡搬家的。这是因为4月是清明节,祭拜逝去亲人的日子;5月被认为是病害横行的时节,因为天气闷热一直躲藏在泥地里的黄蛇、黄鱼、黄鳝,俗称“三黄”此时纷纷钻出来,老鼠蚊蝇也都四处飞散,天气很热,人很容易疲劳,家家户户都要门挂菖蒲(蒲剑),驱邪祛病,意为“蒲剑斩千邪”,如果此时搬家会把邪病带入家内;7月15中元节,也称鬼节,俗称鬼门开,这个月份人们认为不吉利,既不结婚也不搬家;9月在旧广州有两成意思:一是登高转运,二是登高祭祖,在南方祭祖分为春秋两次,在过去的社会要祭拜的祖先很多,对于路途遥远的亲人有时只能在秋季才能回来,所以9月重阳祭祖时节也是不宜搬家的。
广州人搬家,天麻麻亮就要开始搬,这叫越搬越亮,新房的楼梯上每一节都要放上糕,叫步步高升。搬家安定之后,举办仪式:按先后顺序先拜天官、观音、土地公、祖先,然后在门口拜门官(门神),一定要在新居开火煮食,如烹煮鸡,不可用鸭鹅(鸭是用来办丧事用的),摆上几围请上亲戚,旧时一般不需要请街坊邻居到新居吃喝热闹一番,俗称“入伙”。而被邀请的亲友要带上礼物:漂亮风景的镜框画写着:乔迁之喜,某某恭贺。主人把这些挂在墙上,以示给新屋增添秀色,锦上添花,客人们在欣赏全屋的家居之后就开始吃入伙饭了。现在简化了许多,主人拜完之后,被邀请来的众多朋友就在新屋里开吃了,人们封个红包以示庆贺。
北京放炮图热闹
北京爱热闹,喜欢扎堆侃大山,当然搬家这个大事也少不了必然热闹一番。放炮就是北京人搬家的习俗,按照老人的说法就是“新人新房头上三只鬼”,放炮可以驱鬼,虽说这种旧时的说法,如今早已不被接受了,但搬新居,毕竟是件高兴的事情,放放炮制造一点声响,图个热闹。可现在为了社会的发展,各大城市早已禁止燃放鞭炮了。因此,可以多买点气球,分在每间屋子里,然后到处乱踩,乒乒乓乓煞是热闹。
上海:烧香
上海人的搬迁习俗就是在每个墙角烧炷香,他们的风俗理论是:建造楼房要挖坑刨地,占据了土地公公的地盘,害得土地公公无家可归,他老人家会生气。因此,在房间的每个角落烧一炷香,让他老人家享受到香火供奉,便可再觅新居。
河南人搬家
尽量选在上午或中午必免在晚上搬,搬家前后要放炮。不少搬家公司都懂这个规矩。搬家前新家的角角落落,要用柳枝蘸朱砂水撒一下,祈福驱邪。主人的床搬到位,在新家开火做饭就算搬家了,剩下的东西何时搬不重要。
山西:斗不可缺
山西人习俗是取一盆水,放在房屋的东南角,口中念叨着“紫气东来,钱财南来,老天助我,多多发财”。在家中放一个斗,把下品封上,将家中的零钱放在里面,可达到“日进斗金”的效果。
合肥人搬家
放炮是必须的,另外还要从老房子煮一锅饭带到新房,以示粮食连绵不断。
虽然各个地方的搬家习俗在新居不一样。可是;老百姓的愿望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有个好的开始,让自己和家人可以安居乐业,日子欣欣向荣,大家可以平安的生活在一起,幸福的过着每一天。
链接 民俗学家的看法:
正月里不动土、不搬家。
吉林省民俗学家施立学这样解释,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正月是一年中最大的月份,被称为吉月。在吉月,人们都会有祭天的活动,感谢老天送来了春节,开始了春天,又因为天和地是相对的,在感谢老天的同时又必须照顾它的颜面,因此就不能有动土的行为。这就是自古以来对“正月不动土”的解释。施立学还表示,“不动土主要指的是在正月里不能大兴土木、不能挖地。
“很少有市民会在正月里搬家。一方面由于过年的原因,每家都团聚;还有就是受“正月不动土”的习俗影响,认为正月里搬家不好。他说,有时搬家公司在正月的收入还不到平常一个月收入的一半。更没有办法和年前的搬家高峰期相比,所以呢在正月里搬家行业可以说处于一种停业的状态,不过随着这几年来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也有市民会选在正月里搬家但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