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第1篇

【摘 要】 手抄报的制作是我们最为常见的美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手抄报的取材方便,制作原理简单,宣传效果好,所以,很多美术教师经常布置学生一些手抄报制作的课外实践活动,而手抄报的质量将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较大帮助。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手抄报的制作进行指导和训练。

关键词 手抄报;主题;品味;图文并茂;宣传

关于手抄报的教学,每个学生的都有自己的一定想法和经验,小学生都喜欢写写画画的,小学生都试着去制作过手抄报,而手抄报的质量却可以有很多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美术课程的开展中,有必要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具体,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引导。

第一、明确主题、提升品位

手抄报的主题必须明确,手抄报的作用在于宣传,我们的宣传的主题一定要明确,而且是积极向上的,通过手抄报的制作和宣传,能传递某一正能量。让手抄报能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进行大量的宣传,能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和指正,促使学校正能量的递增。手抄报也可以对学校、班级的大型活动进行宣传和总结。比如学校的阅读节、运动会、大合唱、诗朗诵、班级的班干部竞选,班徽班旗的制作和推选等等。

主题一旦明确好以后,我们还有结合主题选一个体现主题的名字或者标题。比如学校要进行关于一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主题就是端午节,而我们的标题不能简单的写端午节,那样即不能突出亮点,又不能体现手抄报的核心内容。比如有个学生就举了一个“端午怀古”,这个标题就体现了学生借手抄报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再比如一个学生举了一个“粽叶飘香”,这个标题暗示了学生对粽子文化的喜欢和研究,通过手抄报来宣传有关粽子的做法和其中的内涵文化所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通过我们的指导和学生的思想,让标题的品味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鲜明。

第二、图文并茂、精心制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和来表达自己的手抄报,比如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语言文字的功底不是很好,学生更喜欢用更多的图片来表达,但是由于表达的过程中,仅靠图片是很难把全部的意思表达清楚,因此,就存在较大的不足。为此,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他们进行手抄报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他们注重图文并茂,比如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先把图中要表达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然后让老师或者家长帮忙来完成,也可以让他们用大字来做报头,中等字形来简化其中的文字内容,而凸显其图像的色彩得当、合理,线条平滑自然、整体协调美观。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达到以上要求,还有指导学生注重图像和文字以及报头之间的多个注意点。(1)协调性:图像、文字、报头要分布均匀,力争美观、赏心、悦目,色调追求美而不艳,亮而不宣。(2)一致性。文字的内容、图像的配置要符合报头的主题取向,三者保持严格的一致性。(3)清晰性。字体的清晰是首要的,在清晰的前提下,我们要注重字体的秀气、端正、美观,字体也要注重艺术性,字体可以自选,但是草书不宜出现在手抄报中。(4)积极性。文字内容还有积极向上,简明易懂的文字直接传递比较鲜明直观的情感色彩,比如经典的美文美句,经典诗歌等。让学生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美,还有注重内在美,即导向价值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第三、巧妙张贴、美好宣传

现在很多学校把学生的手抄报作为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各项活动的一项资料装订,其实这时完全错误的。手抄报的制作价值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宣传积极性向上、开拓引领的思想,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精神等。因此,手抄报的张贴就是充分体现其价值的一项重要行为。在张贴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一目了然:张贴的地方要显眼、明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相应的内容,并起到最好的宣传效果,从而做好烘托主题。(2)美观合理:张贴的地方要不影响整个学校的文化布置,或班级的文化布置。让师生们能远看舒心养目,近看美观得体,细看回味其中,并感触到其中那份单纯、积极向上的精神所在。(3)易贴易换。手抄报张贴的地方最好是比较光滑软性的材料做背底,即易张贴,又易更换,达到长期宣传、定期更换的效果,如下图这样的宣传橱窗就是非常好的宣传位置。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第2篇

实施。

关键词:探究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形式的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贴近生活的课题,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以下是我的见解。

一、主题确立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实施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是多方面的:(1)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兴趣的话题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2)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周围的环境,体验生活,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活动主题。

我校地处新建的武平大道旁,以前学校周边是田地,田间小路可以直通老师、学生的家门。自从有了武平大道,住在学校对面的师生要沿辅道走五六百米,上天桥,下天桥,再往回走五六百米才能到达家门,直线距离二十米的路程现在成了上千米。于是部分家长和学生按已成的思维及交通线路走――横穿武平大道。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多走几步与少走几步有什么差别,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多走了几步,走得放心,少走了几步,可能会有危险。”“武平大道车辆多,横穿容易出事。”“横穿马路是违反交通规则。”……学生形成了共识,于是我校开展以《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为主题的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课题,开展的效果会越好。

二、活动设计自主化

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行设计活动方案,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方案制订有哪些要素。学生一般设计方案,可能会提出一些零散的要素。把学生讨论出来的要素写到黑板上,让全班学生都去思考,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无关的,这样,在学生的争议、思考、讨论中方案的要素就有了。比如,时间、人物、任务等等,在这基础上,加以细化。比如,人的要素:涉及班级、小组、组长、组员、指导老师、采访对象等等。活动内容涉及目的、形式、分工、过程、结果等等。根据这些要素,让学生设计成各种方案,如我校学生设计的表格:“我的自助餐”城乡中心学校《校园小外伤探究》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所做的工作不会漫无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实效性,使他们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人,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三、探究形式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由于问题的呈现形式不同,任务不同,所以探究的方式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多种的解决途径。而且,由于每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尽相同,选择的探究形式也可能不一样,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在《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按任务(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组合)分了四个探究小组:探究历史渊源的万里追踪组,了解民族风情的风俗民情组,学习包粽子、做香囊的心灵手巧组,寻找文人墨客描写的有关端午诗词的诗情画意组。万里追踪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报纸、网络、电视、书籍等形式去查找、收集有关资料:如端午节的含义和由来;风俗民情组学生采访周边乡镇居民过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包粽子、采草药、做香囊、酿雄黄酒、编五彩绳等);心灵手巧小组的学生向家长、邻居学习包粽子,学习做香囊,学习拍录像;诗情画意组的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文化(诗歌词赋),制作电脑小报,仿写有关端午的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反思。不同的探究方式有了不同的收获:有的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采访更有效率,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有的了解怎样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有的收获了友谊、团结;有的知道了遇到困难可以用不同途径去解决。总之,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多种能力。

四、成果汇报个性化

成果展示与交流要求学生在他人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的表演,这样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也能学习他人的探究成果,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建议,让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展示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如,《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万里追踪组学生用课本剧、讲故事形式呈现端午节的含义和由来,他们不仅会搜集资料,更要会整理资料和富有创造性的展示这些内容;风俗民情小组为我们带来了惊喜:他们用幻灯片、视频、手抄报展示介绍有些地方的风俗,同时带回了香囊、五彩绳等实物展示,还学习了做香囊、编彩绳的方法等;心灵手巧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包粽DV展示、图片展示、全组学生现场包粽展示。综合实践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我们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这个小组给我们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他们活动的过程,他们有自信和勇气;端午节的名堂还真是不少,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诗情画意组的学生进行端午文化――诗词朗诵,这一组学生不但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对诗词歌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且还制作电脑小报,仿写有关端午的诗。每个学生各扬所长,展示交流,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自信。展示交流,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

五、活动评价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者是不确定的,包括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包括学生或学生小组,家长、社会机构和社会上的个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增加了评价的难度,但更容易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实践。

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要把握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第3篇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调查组。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

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

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

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七、活动反思

今天是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节日。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源泉,孝敬老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对老人的孝敬淡化了,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有加,家庭的重点也是在孩子身上,较少考虑自己年迈的父母。

潇湘晨报的文章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一个个抚养成人,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父母却因年迈体衰,无人照料,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子女自己已经成人了,不思独立,还是依赖父母生存;更有的人甚至不顾父母体质,让父母拼命劳动和工作,自己游手好闲任意挥霍。有的人自己在城里日子小康,却对在乡下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为了私利,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第4篇

1、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我们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切实消除校园安全故事的发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根据我校实际,刚开学,就向全校学生提出要求,并召开了反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主题班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安全督查,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大事,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时间都有老师值勤,在课间督查,在楼梯处疏导,在放学时整队。

3、开展抗震自救逃生演练活动

根据教育局和农场通知精神,我校于4月2日下午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抗震自救逃生演练,并请消防队员有关火灾逃生的讲座。

演练前,由政教处制定演练方案,经学校管理人员讨论修改后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对参加演练的教师做了具体分工,对学生撤离路红做了周密的安排,确保演练安全有序完成。

2日下午3点整,学校拉响警报,开始演练。学生都能自觉成队快速撤到操场,报数给总指挥,经清点,无一人摔倒、受伤。演练后,又举行了一小时的火灾逃生讲座。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防震自救逃生训练,使学生懂得了简单的逃生常识,掌握逃生方法,提高了心理素质。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团队的基础教育建设

1、抓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每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风气。每周都有班级认真准备好演讲内容,围绕“安全、卫生、文明守纪、学习,感恩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学生教育。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强化学生认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让优秀学生作国旗下发言,激发学生的五爱热情,使师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2、抓养成教育,坚持不懈。监督岗、值周师生对纪律、卫生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发放流动红旗,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我校团队队组织将始终不渝地抓好班主任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落实班主任的有关政策,为班主任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

三、强化团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1、中、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团员、队员不规范言行。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从升旗仪式的排队、站姿做起,教他们做到升旗时行队礼或注目礼等,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守则》与《规范》的宣传,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2、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团员、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利用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团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团员、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3、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口,在小学部深入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活动。“争卡”活动继续得到加强。在大队部的指导下,目前所有的中队都已开展了“争卡”活动。,除学校的红、绿卡外,各中队还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设立了各自的特色卡。全员争卡,全员进步。星卡制度目的是教育引导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做个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少年。

4、组织学雷锋上街便民活动,掀起学习雷锋新风尚。充分发挥团委主阵地作用,引导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感动心灵的力量,强调日常规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厚积薄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并通过手抄报和校园广播进行广泛宣传。

5、为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阳光体育”活动,政教处,和学校体育组相互配合,做好第三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在五一举行了校广播体操比赛;在五月中旬迎接学区广播操比赛,并在五月底把广播操的光盘送到县里参加评比,全面展示了我校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四、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1、第二周是安全教育周,在“安全教育周”活动期间,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开展以“校园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班会在全校掀起学习《中小学生应知应会50条》活动,还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与安全意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通过班会的形式,由班主任宣传火、水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告诫学生清明节将至,上山祭祖时,不得在森林山地地带燃放烟花爆竹、烧纸钱。结合其它学校以前发生的溺水事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2、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懂得回报亲情,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少先队配合政教处在第四周举行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三八”妇女节情感体验大放送活动。每个班级都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活动。

一、

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这就是我的妈妈”一分钟夸夸妈妈活动,四至六年级的同学开展给妈妈写一封信,写一首小诗活动。通过在家里开展“以给妈妈过节日”为题目,在3月8日那天紧紧拥抱妈妈,在妈妈耳边说一句最贴心的话,并给她捶捶背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以诗歌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感受妈妈的无私奉献,传达对她的养育之恩的感谢。特别是四(1)班,师生携手,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妈妈的诗歌。

3、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大队委组织了“争绿护绿的小卫士”植树节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爱绿护绿”进行树知识讲座,给校园的树木、花草浇浇水。3月12日早上,大队辅导员邱爱素老师带领各班的安全小卫士来到白水岩庵山植树。此次开展的植树节活动,加深了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钱仓贡献自己的力量。

4、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积极制定了“清明时节祭英烈”活动方案,以“缅怀革命先烈”为教育主题,并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会、大队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3月22日,大队委干部、学生会成员在团队的组织下,冒着纷飞的细雨,来到平阳山门中国工农挺进师纪念圆,开展了以“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祭奠英灵扫墓活动。大队委、学生会还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倡议:网上祭英魂,牢记民族历史,明确时代责任,共铸中华精神。全体同学、老师以网上献花、在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月31日下午,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以“清明忆先烈”为主题,开展意义深刻主题教育活动。各班以讲故事、朗诵诗歌、演唱革命歌曲等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内心深出明白学英烈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好校园的环境卫生,就是对烈士最好的回报。

5、艺术节、读书节活动里,政教处做好讲故事比赛、作文现场赛工作,并辅导陈思思、叶蒙祥、陈宗益等参加县里读书节活动。

6、五月份开展了以“让绿色永恒”为主题的节约资源活动。通过早会,板报,宣传栏,广播等途径,以“让绿色永恒”为题,宣传我国紧张的能源形势,设置“节约能源,从点滴小事做起”专题宣传介绍节能常识、方法。各班级组织学生以节约资源“四个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举行了剪报、手抄报比赛;各班级还设置了节约班长,督促同学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组织大家交流节约信息,开展节约活动等。发动学生开展资源节约监督活动,对身边的浪费资源现象进行及时举报和纠正,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还让孩子们“小手牵大手”,把节约意识带入家庭,带入社区。

7、从这学期开始,政教处和体育组配合,力抓学生的新操学习。从制定广播操比赛的方案入手到比赛程序,从校比赛到学区比赛,再到县的比赛,现在已圆满结束。

8、举行了庆“六一”祖国发展我成长合唱比赛。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下,进行了学校首届合唱比赛,让全体学生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儿童节。

9、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我们认真开展了各种主题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月5日,我校政教处组织全校师生做一件身边的好事,开展“学雷锋教育日”活动。

在“六·一”那天,校少先大队组织了低年级学生的入队仪式,25名学生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心里无比高兴。通过此项活动,让新队员了解了红领巾的来历,知道敬队礼的含义,使他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队知识教育。

“六·一”儿童节,政教处制定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并有组织地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合唱比赛。通过比赛,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

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是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程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有机的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虽然是语文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学习,“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断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改变过去机械训练、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实施四年来,在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还没有真正进入语文教学的领域,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它只不过是语文教材的附庸,没有重视这一版块在语文学习中应有的位置。近年来,初中毕业会考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题,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可是大多教师忽视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往往是通过专题的训练,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应付考试。在这里,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被篡改,这种现象亟待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有它的客观原因:一是农村中学由于地区的差异,经济贫困,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二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上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语文能力整体下滑,有很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处于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这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语文教师多以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不适合农村学生为由而放弃教学,这完全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中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开发课程主要表现的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一方面,教师要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另一方面,要开发新的“地方校本课程”,还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发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要针对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创设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提升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其实,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本人作为农村教师,收集了一些教师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供苦于没有教学资源的语文教师借鉴,让综合性学习回归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

1.关注家庭生活。要求学生搜集家庭成员不同时期的照片,调查了解照片的背景,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照片,撰写照片说明,介绍自己的家庭,讲述和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本方案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关注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学初,可结合九年级教材中“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设计活动方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对科任教师和校长进行采访调查,按照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设计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笔录或录音,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在班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调查的结果和感想。

3.关注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可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空间。七年级教材中“为本地人物立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对象,可以是一个村长、一个技术能人、一名富翁、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也可以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邮递员或街道清理工。再根据大家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提纲,进行调查访问,写成人物的传记或事迹介绍。

4.关注民情风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情风俗。可要求学生针对本地的某一节日或某一习俗进行观察调查,按照其时间顺序写出经过和风俗习惯,穿插适当的说明材料。可以选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也可以选取婚丧嫁娶的习俗。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5.关注个性发展。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中有很多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它能尊重学生主体,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教材中的“编一份手抄报”、“编演短剧”、“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这些都属于这一范畴。像“编演短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个性,能使每一个学生找到发展自己个性的空间。活动中有剧本的编写、道具的制作、背景的布置、音乐的处理、剧目的演出等,整个过程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关注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对科技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中设计的“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和“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视野投向科技世界。“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搜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古诗,从中摘录出涉及到交通的诗句。从道路交通和通讯交通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同现代的交通、通讯进行比较,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极大的便利,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为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尽管农村中学经济落后,学生素质偏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把握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就能找到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