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悟生活的句子

感悟生活的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1篇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学生个人生活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习作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反思当前的习作教学现状,发现很多教师习作教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导致当前的习作教学难以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初中教学水平,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一下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初中教学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教育策略 习作素材 生活化

一、习作素材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把习作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为重点。要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体会生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有所感悟,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是灵感的源泉,但是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事件没有深刻的感悟,只是让它们在自己的头脑里面一闪而过,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没有积累到优质的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和其中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便是非常好的生活习作素材。生活不是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例如,课文《在山的那边》中所表达的向往远方的感情,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连绵的远山,但是学生写不出如此生动又充满感彩的句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之人,提高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多留心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从而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习作课程中,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例如,让学生借阅课外读物,为学生习积累素材创造宽广的道路。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已知的素材进行想象、改造、创新,这样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

二、习作素材搜集过程生活化

良好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掌握习作技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习作素材搜集过程生活化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教学任务去细致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写出自己所感悟到的东西,更加真实。例如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出自己想要写的内容,这样的感悟在学生的心中也会更加深刻。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和习作相关的视频音频,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例如课文《济南的冬天》,若想让学生也写出如此生动形象的句子,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关于济南的冬天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习作素材积累生活化

为了积累更多生活化的习作素材,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一直保持一颗善于观察的心,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例如,课文《紫藤萝瀑布》中描述的紫藤萝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作者能够写出如此华丽的句子就是因为作者在生活中善于积累素材。素材是习作的基础,因此学生要做到一下两点:课内积累,教材中有很多秀的文章,学生应该学习文中优美的句子,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做好课堂素材的积累。课外积累,学生通过教师安排的课外书阅读,也能够吸取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学生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应该做好标记,必要时进行习作模仿。另一个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办法就是写日记,通过写日记,学生会自觉地观察生活,筛选优质素材,并进行记录,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素材库,又能在日常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感悟生活是素材积累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感悟是观察的升华,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把自己所见所闻之后的思想活动跃然于纸上,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四、习作素材命题指导生活化

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不能采用传统的命题手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看到题目以后有话可说,有情感可以表达。如“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范围太广,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写哪一件事。但是如果把题目改成“记一次有趣的郊游”,学生会立马想到郊游时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和过程中内心的感悟。传统命题大多都是全命题,这种命题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让学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采用生活化的习作命题,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思想感情,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结 语】

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真实优秀的文章,及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感悟能力。本文以“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为研究突破口,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许艳红.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西南大学,2011(04)

【2】莫玉香.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4(04)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2篇

1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深入渗透思想教育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感悟文章内涵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边识字边阅读,读懂了课文,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成为阅读中的主人。有人说:“熟读而精思,长吟而反复”。读的逾熟,对内容体会逾深,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人物的思想是通过最基本的语言来表达的,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接受思想的熏陶,品质的陶冶。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使学生从小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本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一样,但是都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好感情教育。如教学《桂林山水》,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秀丽风光,在二、三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三个分句,具体描写了“水”与“山”的特点。第二段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这三个句子都是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可以提示: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指导画面: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接着引导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中了解词语,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刻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小学语文虽然教材都比较短小,但是都是名家的智慧之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精神,感悟那些潜藏于字里行间的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感情。

2语言文字训练在生活中的表达,感受人文的熏陶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3篇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为主,以"说"与"读"形式去展开,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不同情感的熏陶,打开学生思想心扉,启迪和畅谈对母亲的无比真爱。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1学会运用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式去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在文中的词语释义。(家庭作业:预习不懂的字词句。)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题所包含主要用意。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当时的感情变化。

情感教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博大的爱。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母爱的存在,更应在新环境下懂得母爱,面对学习付出学习的责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从中感受母亲的爱子深情。

难点结合文意的表达,自己是否能真情实意写一写对母爱方面的好句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4教学任务:

激励学生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生活,要学会坚强处事,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5教学流程

教课前设计我自己先对班上无母亲的孩子进行思想沟通,教育他们面对生活,要学会坚强,提高自己的品质和人生价值,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灵不受到思想创伤。懂得教师所设计课的目的,让更多的学生结合文意受到不同的思想熏陶,启迪学生懂得"母爱"。如若谈母爱时,听听其他同学的说法。从而知道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创设情境,说"母爱"

⑴欣赏歌曲《妈妈的吻》,让同学们从思想上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⑵用精炼的语句讲故事,叙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自己小组同学们听一听。并推荐演说好的学生在课前五六分钟去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提高写作技能。

⑶导入新课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师引导。关于"母爱"的话题是很多的,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也各自不同,老师相信你们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用一些修饰词、感悟后的语言,唱有关母亲歌,或制作小礼物等方式表达母爱……引入话题: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更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思考问题:那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咋样?她为什么这样去做?她处于什么目的?

请跟随熟悉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体会看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阅读课文,懂"母爱"主题的含义

⑴解决生词 自读课文时,先单独后合作方式解决:默读、朗读、速读……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感知课文内容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语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合作与引导理解为主)

⑶感悟句意

① 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②对画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自己先感悟母亲的感情变化。决定──犹豫──心软──后悔──担心──磨练──勇气

心理变化语句出示,有感情地再朗读语句,仔细体会当时母亲的感受。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的心软)"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不应狠心)"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等语句(磨练的是一种"意志"带来了以后的精神财富)

⑷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⑸谈谈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把同学们把想要表达的话说出来:文中的母亲或儿子;或联系自己的父母亲去畅谈

⑹拓展延伸谢"母爱"倾诉情感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话语表达

⑺板书设计:

决定-犹豫-后悔-担心-坚定

母爱

⑻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⑼教学反思

6作业。

联系实际,赞"母爱"。

写一写: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3-5句话写下来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4篇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主体教学思想,它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过程强调人格平等与尊敬学生个性,不以学习的知识或物质结果为功能评价,而以过程、情感能力为终极。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变换角度,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妨变换角度,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方法---运用---迁移的结构模式。在备课中,“备学生”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生硬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积极主动性,全面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在教《背影》一文时,是这样设计的:1、全文几次写到“背影”?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每次写“背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包含了怎样的情感?3、观察父亲的背影,体会父爱。以具体问题入手,细读课文,自主探究,体会文中洋溢的浓浓的父爱。

二、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

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必须让学生明白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方案进行训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一般包括预习赏析、拓展等常规程序,预习时一般按“读---查---思---写”四个步骤进行自学;赏析则要求学生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理解,进而赏析构思、技巧等拓展则要求学生从拓展的途径、拓展的方式、拓展的终极目的等几个方面有意识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把课堂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课本知识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逐本求源,真正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统一。从而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出社会生活的知识道理,唤醒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在学习《期行》、《乘船》时,学生对文中的“诚信”不能理解,这是因为他们阅历太少,对生活的感受力太贫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动着教师的感动,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倾听心声,关注成长,也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因其个性特点,其思维的角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认真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及时做出决策,调节教学行为,引燃课堂学习的火花。这种火花是学生思维的闪现,老师引导得方,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开阔学生的思维。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重感悟而轻结论的过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浅,是由他们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只要有感悟,就会有提高,火花是他们感悟的外化。在讲授《社戏》一课时,学生对“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能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很不理解,明明是厌倦了看戏,回家路上偷豆吃,为什么作者还要如此留恋呢?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留恋的并不是“戏”和“豆”,而是凝聚在“戏”和“豆”之上的浓浓童真童趣,于是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浓了,课堂教学就活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学习呢?具体方法很多,这里我介绍三点:

第一:符号标记法,这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圈点勾画法,如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优美的句子,用问号标明疑问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的词语等等。这些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而每个学生的基础与理解不同所标记的内容也千差成别。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是基于自身的理解。在这种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课堂发言不再是教师为难学生,而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交流感受,学习中常常引起知识的共鸣。

第二:批注的方式。批注的形式多样,有眉批、脚批、旁批、夹批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着重批注重点字词或巧妙生动的词;有些学生关于理性思考,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批注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常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学生的自主感、成功感得到有效激发,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课堂教学活跃有序。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作文教学 语言训练 想象 创新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蒙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笔者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蒙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蒙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蒙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蒙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而由于训练周期长,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差,常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笔者主张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具体论述如下:

一、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等均说明书写的重要;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

二、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是蒙语文学习的主人。蒙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这就需要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囤子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当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都是全新的。多数学生一旦落笔成文,往往情景交融,文思飞扬,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这类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讲,不仅得到了写作上的训练,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 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 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可贵的生命的活动,真实的、鲜活的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三、培养想象能力,获取创新灵感。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夏丐尊就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在作文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保证,有了这种素质,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要以创新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创新,发展思维,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不懈努力。

四、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1、搞校内宣传活动,反映新人新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搞校园广播、体育运动会宣传、创办宣传窗、演讲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和辩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和精品意识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2、创办班刊或校刊,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班刊和校刊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创办这样的刊物,学生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在酸甜苦辣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3、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6篇

【关键词】真实作文;现状;原则;途径

一、真实作文的概念及其内涵

“真实作文”理论内涵的表述从古到今皆而有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中提到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这里其实就强调了“真实作文”的内涵。作文应是来源于真实的写作行为,是缘事而发的写作行为。真实的作文,不仅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而且指“写作”这个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写作行为是什么呢?就是生活。这就是“写作生活化”这一理念的真谛。概而言之,真实作文就是写的是真人真事,述的是真情实感,并且能用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活动。

二、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小学习作教学不难发现,我们作文思想有太多的,题材有太多的顾忌,写法上有太多的框框。我们更多的关注的不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和思想的真实,而是文章结构的完整,立意选材的新颖,词汇的丰富,修辞的多样等等。

三、小学习作教学中真实作文的实施原则

1.从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思想性”、“政治性”为习作的价值取向的观念,代之以“人性”本真为价值取向,让学生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思想和真挚感情。首先,忠实于生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本原,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感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才能保持纯真。其次,真诚对待生活。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进行“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要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

2.从形式上,注重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作文是什么?是真实思想的传达,真实情感的宣泄,真实自我的释放。从这个意义讲,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使其完成一次真实的创造,塑造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而放飞个性,让心灵舒展,思想飞翔。

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留意生活,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其次,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真实再现、真诚表现生活。所谓“真实”,就是以自我的心灵之眼去看生活的原生态,不但要看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所谓“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和虚假地做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鲁迅先生的写作上的美学追求,即“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勿卖弄”,真实、真诚地反映生活,表露自我。

3.从手法上,注重淡化作文痕迹和写作技巧

人们常说,最佳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作文教学应当是淡化作文痕迹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技能和思想。所谓无痕化作文,就是不为作文而作文,也就是真实的写作。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施无痕化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淡化指导痕迹,走进学生心灵。另一方面要淡化写作技巧,走向自由表达。作文教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表达自由,在作文练习中多让他们自选内容,自拟主题,自定体裁,自由拓展,自我评价。

四、真实作文的实施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行,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只要学生想写、敢写、能写,就要表扬,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一个好片断等都要及时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7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写出了园中朝露的易逝,露珠的生命多么短暂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写出了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他们充满生机;“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意思是但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都会枯萎,万物会事去活力。万物的生命虽然美好。但多么短暂啊。写出了春荣枯的自然规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写出了百川东流,永远是一起不复返的啊。光阴易逝,我们要珍惜时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

感悟生活的句子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作文评语;激发热情;感悟生活

好的作文评语应当是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作者心灵交流,激发写作兴趣,感悟生活,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实现“做人—作文”的素质养成与和谐发展。

一、评语能拉近距离,增进情感

小学生往往在习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的真情,教师的习作评语也应相机进行情感渗透,成为以情传情、以情激情的媒介。赵晓阳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到:自从有了弟弟,妈妈变了。原来的温柔细语变成了大喊大叫与训斥。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了,不理解他,简直就是一个后妈。面对这样一个“失宠”的孩子,我在他的习作本上写下了:“孩子,别伤心。你并没有失去母爱。你的妈妈太忙了,太累了。她要工作挣钱,又要管孩子,操持家务,天天如此,生活的重担压得她难免会烦躁,会缺乏耐心。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与你妈妈有同感,尽管有时打了孩子,但那并不是自己的真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春风化雨育人心,这名同学看了评语后,很动情,他主动找张老师谈心交流。从此,他不仅转变了对妈妈的看法,还把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

二、评语能激发写作热情

千里马还需伯乐,金子也要人去挖。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段精彩的片段,一句形象的语句,都是可贵之处。

一名学生在《我的家乡》一文中写到:“一座铁路桥横跨小河,架在东西两座山头之间,如一道飞虹降落人间。”教师在旁边批注:“多贴切的比喻啊!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相信你今后定能写出更美的语句和作文来。”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从此该学生喜欢上了写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类似这样的评语,老师应毫不吝啬地赠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让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在老师赞赏的眼光下、激励的言辞中,思维空间更为广阔、个性特点得以张扬,写作水平也不知不觉地进步。

三、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小学作文评语,要拓宽评语的内容,指引他们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一名学生在习作《难忘的一件事》中写下了他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亲眼目睹了小偷在光天化日下掏人腰包,而全车乘客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的一幕,写出了自己偏激的观点。教师在评语中告诉他,不要因为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就认为这社会没有阳光,并劝他多体验生活,对社会进行细致入微、全方位的观察。后来,该生在《赶庙会》一文中又写了自己的亲眼所见——人们为一对残疾兄妹慷慨解囊的情景,并从中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那些麻木不仁、泯灭天良的人毕竟是少数。

四、评语能启迪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见的弊端是内容空洞,缺乏细节刻画。此外,教师切忌写下“内容空洞”“描写不具体”此类的评语,不妨送上几句深刻幽默的语言。

一名学生在写《我们的校园》时,寥寥数笔,可谓高度概括。他写道:“一进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两幢大楼。走进教学楼,一楼是一、二、三年级教室,二楼是四、五、六年级教室……”各层简单介绍完后,结尾写道:“我们的校园很美吧!”其教师写下这样的评语:“读了你的文章,老师没感觉出校园的美呀!倒好像听见园里那争奇斗艳的花儿在叹息,教室里那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在哭泣。它们是校园多么靓丽的风景啊!可你视而不见,好可惜呀!”作文本发下去了,学生当时就跑到校园里细细地观察起花池里的,并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各异,有的花丝又细又长,如绽放的礼花;有的是卷曲的,如姑娘美丽的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