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公的故事

关公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公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1篇

卓刀泉寺现位于洪山区武昌东南,南面临近卓刀泉南路,西面背靠伏虎山,北面与华中师范大学相对。

根据《沙湖志》记载:“御泉寺在湖(沙湖)之东。寺中有卓刀泉,供关圣。”[1]可见“卓刀泉寺”这个名字来源于寺内的井泉“卓刀泉”,而“卓刀泉”来源于关公卓刀成泉的传说,但传说不仅仅在普通群众中口耳相传,在历史上也可以见到相关的文字记载。寺庙中的碑文,《武汉地名志》、《武昌府志》等地方志书籍,文史资料以及史书记载中均有涉及。

卓刀泉寺内尚存的碑文有十块,根据寺内碑文的记载:“城东五十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汉寿亭侯关羽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2]根据《武汉地名志》记载:“相传三国时关羽行军于此,因缺水,卓刀得泉,因此得名卓刀泉”。[3]根据《武昌府志》(清康熙・杜琉秀)记载:“卓刀泉,县东十五里,为汉昭烈郊坛,寿亭侯关羽行军卓刀坛下,有泉出焉。”根据《湖北通志》记载:“关公行军于此(卓刀泉),以刀卓地得泉。”[4]根据《武汉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记载:“卓刀泉,位于今武汉市洪山区伏虎山麓,相传当年关羽行军至伏虎山下,因找不到饮水,人渴马嘶,军心浮动,关羽以青龙堰月刀卓地,顿时清泉喷涌而出,故因纪念关羽的卓刀以名泉”。[5]

据寺内碑文记载:泉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明朝初期,楚昭王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在游览御泉寺的时候喝了寺庙里的泉水,觉得泉水甘甜,心情十分畅快,于是为井泉修建井台,台上还修建了一个圆形的井栏,并亲笔书写“卓刀泉”三字,镌刻在井栏之上。

二、从卓刀泉寺内的关公建设看卓刀泉寺与关公传说的关系

(一)关公与佛寺的关系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也是佛教的成熟期。相关的塔、寺、石窟的营造数量多,分布面广。关羽作为已经被本土推崇的形象,为佛教所吸,成为佛教护法伽蓝菩萨。

《佛祖统纪・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颇,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到北宋中叶以后,佛教、道教在传教过程中,发现关公在民众中的信仰基础雄厚,争相将关公纳入自身神系的体系中。宋朝廷逐渐注意到关羽,并予以加爵封王。到了明朝,开始敕封关羽为帝。到清朝,统治者极为推崇关羽,加封为武圣。

虽然关公出现在佛教是作为伽蓝菩萨的身份,但是根据调研发现,卓刀泉寺内的关公形象却不是以伽蓝菩萨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世俗君主敕封的“武圣人”以及“武财神”的身份出现。

(二)卓刀泉寺现有的关公建设

根据《武汉市地名志》记载:“卓刀泉进深三进,一进为山门,二进为正方形院落,石板地面,有桂花树二株,梧桐树一株,柏树一株,四角拱立,中即卓刀泉井;三进为大殿,曾有关公塑像,西厢为禅堂、客堂,左首有桃园阁,曾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现均不存。”

在山门与大殿之间,存留着一座石桥,名曰“关圣桥”。桥的近旁有一座刻有“忠义”二字的假山。大殿即为关圣殿,关圣殿左侧为桃园阁,右侧为武圣阁。关圣殿中供奉着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高约4米,其左右两侧的关平、周仓高约3米。中间即为卓刀泉井,井栏上刻有“卓刀泉”三个字,象征着关公卓刀成泉的传说至今流传。

综上,在现金卓刀泉寺中,与关公有关的建设包括关圣桥、刻有“忠义”二字的假山、关圣殿、桃园阁以及武圣殿。这也表明了卓刀泉寺内的关公形象不是以其在佛教中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世俗君主敕封的身份出现。

(三)卓刀泉寺的当代建设与关公传说

在卓刀泉寺的改造建设中,突出对关公传说的保护,凸显关公文化。这种保护体现在对于传说本身的保护和对寺庙的规划建设两个方面。

武汉市对关公传说的保护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传说故事加以搜集成书,编成了《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1983)、《卓刀泉》(2006)、《洪山掌故》(2011)等故事集;其次,积极申请非遗保护,2006 年,卓刀泉传说收录到武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2014年12月3日,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收录到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积极修缮卓刀泉寺相关遗迹,收集寺内及后山传说、石碑、题刻并建立电子档案;第四,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广泛宣传,包括投放新闻、录制视频、雕刻浮雕、制作宣传画、张贴横幅标语、网络宣传等。除此之外,2014年,卓刀泉寺被评为“洪山区十大名片之一”。可以看出,武汉市致力于将卓刀泉传说打造成三国文化在武汉的重要文化载体,将关羽卓刀成泉的传说纳入到三国文化当中,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卓刀泉寺规划建设方面:虽然传说故事遗址仅仅存留在古井,但是打造关公文化仅局限于卓刀泉寺,显然是不够的。除了卓刀泉寺内部关公文化区和佛教活动区的打造外,还将新增前院休闲区和革命烈士纪念区。洪山区民宗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卓刀泉综合改造项目除了改造修缮古卓刀泉寺外,还将新建关公文化广场、仿宋一条街等,面积约150亩。目前,仿宋一条街正在建设之中。古卓刀泉寺还将与背靠的伏虎山联通,形成一个整体。届时,卓刀泉公园、伏虎山辛亥烈士墓、卓刀泉全部建成后将连成一片,打造成全国关公文化旅游区。

三、卓刀泉寺庙改造与关公传说保护遇到的困境

首先,寺庙对关公传说的冷淡。在对寺庙的几次考察中,我们发现,寺中无论是僧人还是来寺中修行的香客都对卓刀泉传说表现出淡漠的态度。建设在寺前的关圣殿只有两三游客,而寺内人员的活动大都是在主殿进行。寺内法师拒绝我们采访的理由是认为关公传说不重要,没有太多可言。在寺内的日常活动中,没有为纪念关公所设置的活动。在对香客的采访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他们对佛法修行的宣传而不是传说。

其次,根据我们对武昌区各行各年龄层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人对卓刀泉的地理位置大致了解,但对其名人故事和文化传说不熟悉。

无论是寺庙内部的僧人、信众还是普通的民众,对于关公传说本身并不是十分地了解,甚至兴趣极少。这表明,关公传说的保护还是没有起到明显地成效,传说急需更加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将关公传说与卓刀泉寺的相结合可能缺少必然的连接性和纽带,导致二者结合后的产物,即卓刀泉寺,既不能起到纯粹的宣传佛教的功能,也不能发挥其宣扬关公文化的重要作用。

从卓刀泉寺与关公传说的历史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卓刀泉”井的由来是源于关公卓刀成泉的传说,而卓刀泉寺的前身御泉寺也是为了纪念关羽而建,所以在历史上寺与关羽密不可分,二者之间的连接性较强,加之关公崇拜对人们的影响,故群众接受程度比现在大。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关公崇拜的信仰程度降低,人们更加倾向于将关公看做是一个“忠义仁勇”的精神象征,关公的神性弱化,所以这也是来拜关公的人减少的原因之一。另外,关公作为佛教中的一员被尊为伽蓝菩萨,一般佛寺中的关公也是伽蓝菩萨的形象,然而,卓刀泉寺将关公的“武圣人”、“武财神”这两个在世俗中的形象放在寺内,似乎也有打扰佛教中人修身养性的嫌疑,故寺庙内的僧人也不愿意提及关公。这样一来,来拜佛的人对关公不感兴趣,来看关公的人看到关公在寺庙中也会感觉不够纯粹,这样一种不够合理的结合,对于关公文化的打造似乎作用不大。

笔者认为,关公与佛教的融合体现在伽蓝菩萨的身份上,若是把关羽放置在佛寺中,应该将他作为佛教中人。否则,可以单独为他设关帝庙,以供信仰关公的人来拜。这样,关公文化与佛教文化便可以相互变得纯粹很多。不过,基于卓刀泉井的位置即在寺庙中间,历史上泉井与寺合二为一,所以不可能将关公单独外迁。即便如此,也可以综合考虑寺庙格局的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保护文化。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湖北地名趣谈[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5-6.

[2]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一九九四年第四辑 江夏春秋・风物集

[M].湖北: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4:135~137.

[3]武汉市地名委员会.武汉地名志 文史地名・古迹[M].湖北:武汉出版社,1990:607.

[4]武昌区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武昌老地名・人文自然地名[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8:30.

[5]刘玉堂.武汉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5.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荆州 关公文化 旅游 传播推广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关公形象和文化在流传的千百年间,深受普通百姓、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的拥戴。关羽从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逐步发展为圆融三教、和睦民族、覆盖全社会、延伸海内外的忠信义勇化身,一个中华民族广泛认同和崇拜的符号。

一、关公文化源远流长

一部《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就有八十回写到荆州。荆州是三国历史的缩影,一部三国历史,也可以看作荆州之争的历史。诸如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等等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荆州。

关公文化源远流长。关公文化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比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孝悌文化有更丰富和现实的内涵,因而在今天应予以特别重视。《三国演义》着力描写关羽的义,关羽身上义的色彩实际比忠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刘备生死不渝的忠义,而且表现在信守然诺、知恩图报(辞曹归刘和放曹),关爱部下、宽仁大度(“善待卒伍”和小说虚构的义释黄忠)等方面,使关羽成为集忠义、信义、仁义于一身的“义绝”的典型。①义对老百姓来说是最亲近、最实际的,人民群众敬崇关羽,在很大程度上是敬崇关羽所表现的义,敬崇那个义重情长的关羽。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义取利,以勇精进,这种精神如今已然成为民族精神和大义,②成为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根本。

可以说,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关羽让荆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人文情结。关羽是蜀汉名将,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其由将而侯而王而帝而圣的1800多年,就是关公故事精神流传-信仰风俗出现-关公文化形成的过程。

唐代诗人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公》言:“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由于荆州扼守长江中游要道,既可北上襄樊,直达中原;又能东去江汉,顺流江淮,在荆州成神的关公神迹及形象,也会顺着这条东西南北的通途大道,传播到四方。至今海内外华人,仍然有关老爷、关帝君、武圣人、关帝公、关圣、恩主公、帝祖公等敬称。

二、荆州关公文化传播推广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弘扬关公文化,积极促进关公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展,使关公文化旅游事业大有起色。荆州在关公文化的旅游传播推广方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为关公文化源远流长,知名度高且荆州交通便利;劣势在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知名的旅游胜地数量不多。在关公文化受到大力推广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人文旅游为主,生态为辅,在推广过程中,应着重于宣传与关公相关的著名故事及传说。同时要避免走低端旅游发展路线,将荆州丰富的关公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链,使“吃、住、行、游、购、娱”形成一条龙。

1、荆州的城市形象定位缺乏一致性

荆州2012年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楚楚动人》里面没有明确地宣传荆楚文化或关公文化。众所周知,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宣传楚文化是毋庸置疑的。荆州的“旅游兴市”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加快三国文化暨关公文化研究、利用和转化等文化建设应是题中之义。关公的故事流传甚广,这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财富。城市形象宣传上定位的明确能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城市精神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提炼,从而发展城市的个性文化。③

2、荆州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尽管荆州有不少古建筑,围绕关公为主题的居多,但看不到具有明确文化内涵的城市标志物,城市活动场所。从视觉上看,千城同貌,荆州的城市面貌与其他城市面貌基本雷同,昔日极具特色,风姿万千的城市面貌急剧消退,采用的都是大城市的风格。城市具有特色,才能更明确地打造自己的名片。

3、荆州的关公城市精神未成为品牌

城市精神是指在一个城市的发展成熟过程中,受历史、文化、气候、地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专属于该城市的气质特征。提到荆州,人们第一印象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下意识提醒自己“做事不能大意”,简单如斯。从伟人到凡人,好忠义,多智慧,点点滴滴荆州城。人——是荆州最美的风景。关公城市精神并没有中心点,多年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精神标志,没有形成品牌,这是荆州关公文化的旅游推广中的一大弱点。

三、构建荆州专有符号,加大荆州关公文化传播力度

1、将关公文化定位为荆州城市文化,运用多媒体手段传播

如山东烟台在烟台直飞香港、韩国、日本的飞机上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浙江杭州市编订了《杭州旅游宝典》,印刷140万册以上,实现了对杭州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大堂和客房的全面覆盖;北京在中华世纪坛设置了“魅力北京风云视屏”,年受众100万人以上。荆州可以在动车及长途客车上投放以关公文化为主题的广告,或像香港一样,给每一位到达荆州的游客一个小纪念品。像泰国普吉岛一样,制定几条主要旅游路线并推向全球。荆州可以编制关公文化旅游最佳路线的小册子,专推一到两条关公文化的精品游路线,利用公共资源将荆州关公文化推广出去。

2、建设特色荆州城,构建荆州专有符号

依据有荆州特色的关公文化建设城市,避免千城同貌,建筑是城市具体的形象符号,打造特色荆州城,就是要构建荆州自己的专有符号。通过对荆州关公文化进行编码和规划,可以有效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进而提炼出具有关公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关公文化是荆州城市形象的内敛,城市形象是关公文化的外展;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生成基础,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现。建设有特色的荆州城,对荆州城市形象的传播能够起到提高作用。

3、将关公精神打造成荆州城市精神的品牌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④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主要通过民间口头传诵和文学推动,加之历代统治者出自政治上的原因对关公的尊奉,关公才从一个金戈铁马的大将,逐步演绎为武德兼备、义忠两全的理想化人物,并最终走向了神坛,进入了庙堂,受到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关公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关公文化,集忠、义、信、智、仁、勇于一身,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精神和灵魂。⑤将关公精神打造成品牌,不仅仅能提升荆州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以此指引市民,使市民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市民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给游客传递这个城市的信息,帮助游客在头脑中树立这个城市的形象。

黄帝划野分州即为九州之一的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今旅游发展的主动力已经不是自然资源,而是创意,创意正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荆州文化产业必须走创意型发展之路。在开发利用关公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特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2012年6月国际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在荆州举行,有力的证明了荆州与关公文化的密切关系,利用好关公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荆州关公文化的旅游传播推广定能绽放异彩。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2Q052;长江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2010017】

参考文献

①张雪年,《荆州,中国关公文化孕育之所》[J].《三国演义学刊》,2001(1)

②梁若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12-01-20

③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④孙湘明:《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⑤卢孝云,《加快三国文化和关公文化研究、利用和转化》[J].《三国演义学刊》,2001(1)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3篇

数字营销从小众走入主流,到现在成为公关行业的标配,这让最初专注于数字营销的公关创业团队获得了机会,甚至抢走了原先属于跨国公关公司的生意。这是属于本地公关公司,在获取海外跨国成熟集团品牌在中国拓展的机会。另一边,中国的企业也开始加大海外布局,除了少数几个品牌诸如华为和联想,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品牌认知,依然处于低位。德国公关服务品牌PIABO的创始人Tilo Bonow看好那些在本土已经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拓展欧洲市场。他认为,拥有全球视野与相应的商业计划的中国企业更容易获得成功。

C:在数字营销上,大公司在挑选公关伙伴上和往常有什么不同吗?

B:成熟的公司过去喜欢和传统的跨国公关公司合作,但是它们现在学聪明了,发现了更多独立的本土公关团队。这些公司更接地气,服务也不差,报价却比跨国公关公司低得多。过去,这些创业公司只专注于技术和数字领域,为小公司服务。但是当数字营销成为主流,它们累积了足够的经验,现在轮到成熟型公司来发现它们了。另一方面,传统的跨国公关公司开始挖人去做数字营销,但现在为时已晚,很多市场已经被本土专注于利基市场的公司拿下了。

C:构建公司品牌,在欧洲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B: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是要让当地人理解品牌,一个本土品牌要在欧洲去推广,就要m应当地人的习惯传统,适当改变。第二,媒体的嗅觉不同。德国记者报道主要是需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公关的工作是帮助记者证实这家公司的确有一个值得讲的好故事。欧洲国家众多,语言也不同,每个国家的规则都不太一样。英国和法国是很中心化的国家,尤其巴黎、伦敦是新闻媒体的中心,传播路径是从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德国则完全不同,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每一处都是新闻中心,新闻会需要在各地召开。没有人会从柏林为一场新闻会飞到汉堡。所以要尊重各地的规则,明晰事件是怎么运作的,这很重要,走错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后一个不同是,中国的企业主喜欢花时间协商。为达成目标一致,通常需要来回几轮的协商,有时协商时间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但是德国的企业以效率闻名,通常直接把价格和条款呈上,接受就合作,不接受就离开。

C: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调整策略?

B:在德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中,不是仅凭品质、服务或价格就能快速打开市场的。从我们服务过的一些案例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在获得本土成功后往往非常自信,希望在欧洲复制同样的模式,因此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很容易直接套用中国的营销手段,以及该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方式,而没有考虑文化差异。比如我们之前服务过的一家茶类公司,它的品质很好,走的是奢华路线,但是一看到包装我就知道,德国市场的消费者绝不会买单,因为德国人对于新品牌通常是小心和谨慎的,而它太像那种只有结婚才会去瞅一眼的东西了。除了茶叶本身,什么都得换。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欧洲市场的时机,那些拥有全球视野的公司能走得更远。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4篇

跨院在我国古典建筑群中广泛分布,大到皇家宫殿,小到民居建筑,包括各种寺庙建筑中都很多见。我国古典建筑群中建筑布局大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其中沿中轴线方向南北延伸布局的称为“进院”,而与中轴线垂直在东西方向延伸布局的建筑就称为“跨院”。因此跨院又多称“东跨院”、“西跨院”。

1.1跨院的建筑功能

相比于政治、等级地位非常重要的中轴线建筑而言,跨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是:用于面积较大的建筑群,在中轴线建筑之外,拓展整体空间;作为家庙、祠堂等家庭祭祀地点;正房之外其他人口分宅居住、生活;来客居住;学馆、库房、厨房、花园等其他用途。[1]相比于中轴线建筑正规礼制性的用途,跨院更多用于生活和休闲娱乐,因此布局风格轻巧、亲切,生态优美、园林小品意趣盎然,建筑没有非常威严的礼制规范,体现和谐、交流和个性化的空间氛围。

尤其在近现代建筑中,跨院的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日益突出。在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中,越高级的四合院院子越多,有前院、后院,还建有跨院。建筑大师张开济说,跨院就是后花园,是家庭的多功能空间,发生过许多浪漫的生活故事![2]

1.2跨院的旅游开发定位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古建筑作为文物旅游和遗产旅游中重要的吸引物一直受到旅游市场青睐,我国的观光旅游市场上古典建筑群也一直是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热点。古典建筑群在遗产价值之外,对其旅游价值的探讨和开发更值得关注。

认识古典建筑群的旅游价值,就是改变已有的对于遗产价值认知的专家视角,而是从大众游客的体验视角出发,将建筑的文化、科学、社会价值充分的展现给每一位游客,尤其是发掘出文物建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将蕴含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传达给游客,实现游客的深层次体验。

但是由于我们对于遗产保护的人类学社会学责任,和我国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古建筑的旅游开发必须受到遗产保护的诸多约束,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因此,单纯的观光成为最主要的旅游产品,文物建筑旅游产品以静态、观光为主,气氛沉闷、内容单调枯燥,或者深奥难懂,与当前游客休闲愉悦为主的旅游动机相悖,与当前参与型、活动体验型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脱节。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旅游学界的专家提出对文物旅游的“活化”战略,就是通过多种旅游开发手段,将静态、物化的文物中蕴含的活态文化挖掘展示出来,或者以活态的方式展示给游客。活化战略是文物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运用中关键是活化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从旅游开发视角,运用活化战略,将跨院定位为文物建筑旅游中的重要活化空间的规划思路,不但基于跨院本身在古典建筑群中的休闲娱乐区的建筑功能,跨院建筑与生态景观的紧密联系,而且突出体现了对于旅游市场需求的关注,对于游客体验的关注,是文物旅游作为遗产文化传承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的规划创新。

2洛阳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设计

洛阳关林是武圣关公含元之所,是中国最早的关庙和中国封建级别最高的关庙。作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的关林,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4A级旅游景区,多年来与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并称洛阳三大人文景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是国内外游客来洛阳旅游的必到景点之一。

2.1 关林景区规划现状及主要不足

关林景区目前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2006年,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以及洛阳在建设“山水城市”进程中城市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关林景区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形势。

目前的关林景区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1景区游览空间狭小,生态环境欠佳。

关林景区的有效游览空间仅仅集中在中轴线上,长度不足500米,宽度不足百米,游客的足迹范围和视阈空间都比较狭小。

作为拜祭型古建筑群,景区的主要绿化以侧柏为主,树木八百余株。与孔林10万余株树木、孟林近万株树木的规模相比,相差太远,难以形成浓厚的拜祭空间的场所感,也与大众旅游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符。

2.1.2旅游产品以静态观光为主,体验欠缺。

目前关林的旅游产品,基本是观光型,欣赏古建筑、文物,游览殿堂院落和墓冢,参与性的活动只有自发祭拜祁福。一年一度的关林朝圣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其他旅游时段内游客是无法欣赏和参与体验这样的文化活动的。

2.1.3游览氛围沉闷,文化展示不足。

游客目前所有的游览活动都在中轴线上进行,并且是围绕祭拜主题进行参观活动,因此中轴线景观肃穆威严的氛围贯穿在游客游览活动的始终,使得旅游活动压抑、沉闷,与大众旅游休闲愉悦的市场需求脱节。

景区现有文化展示手段和方式主要是依靠讲解员讲解、殿堂塑像、壁画、碑刻,过于静态和艺术抽象,缺乏具象、生动、活态的展示手段。文化展示内容也是故事、情节,甚至传说,并且依靠导游口口相传,或者购书籍,缺乏系统、科学、生动和场所性的文化体验。

2.1.4线路单一,游时过短。

目前的景区游览线路就是中轴线的不足500米的单一路线,从舞楼、大门一直直线延伸至墓冢,游览时间在半个小时。而且墓冢游览结束后,游客原路自由返回大门的线路,浪费了一半的游程。

2.2 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思路和原则

着眼于关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关林管理处提出东西跨院开发利用要紧紧围绕三国暨关公文化主题,依据洛阳关林的地位与特点,在不改变现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结合东西长廊的改造与展示内容,以及整个景区的环境特色,立足长远,立足发展,将东西跨院开发成为东西对称、服务设施健全、旅游休闲功能完备的以园林小品为主的吸引游客驻足的文化休闲园区。

综合考虑关林现有的不足和管理方的开发思路,在关林东西跨院规划中,我们创新性的以“活化”战略为指导,将东西跨院定位为“游客体验的活化空间”,激发出古建筑跨院旅游规划的新思路。在关林东西跨院规划设计中注重活化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确立了生态活化、文物展示活化和参与性文化活动活化的基本思路,并具体化为规划设计中的四项原则:

2.2.1 生态性原则

关林景区的生态建设规划以树和水为主,将之融合在古建筑园林中。

树,尤其是柏树,一直是我国寺庙、祭拜类景区的重要绿化植被,能够很好的烘托肃穆庄严的气氛。目前关林的树木八百余株,与孔林孟林的树木规模相比远远不足,景区提倡见缝插针种树,也要在跨院中集中种植有纪念朝圣意义的树林,打造今日的生态绿荫明天的古树名木。

跨院中水景的加入,一是为活化景区沉闷的氛围,营造更加轻松亲切的环境气氛,更好的实现生态活化;二是从文化内涵上,关公是民间的财神,水在民俗文化中代表财源茂盛,求财的活动安排在水景园林中强化关公财神的体验。由于跨院空间限制和在建筑群中烘托地位的限制,水景园林不宜采用体量过大的设计,以小巧的水池、环绕的清渠为宜。

2.2.2 市场性原则

跨院规划设计的市场性原则体现在关注游客的消费点。在东西跨院南部设计不同功能的服务休闲设施,东跨院规划为古典艺术茶座,主要供境外团队游客休闲,主要内容是关公文化的评书、皮影戏,背景音乐选择播放古典乐曲。西跨院南部规划旅游纪念品超市和小型电影院,主要针对大众游客市场,出售具有关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关公春秋大刀的系列复仿制品,关公像等。小型电影院播放一部关公故事和文化的影片,出售影碟和书籍。规划的这两处服务休闲设施,既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至两小时,相应增加景区内的旅游消费;又能将游客留在关林庙门口的镇上吃午餐,解决现有线路中游客午餐问题,增强关林景区的关联带动效应。

2.2.3 场所协调性原则

东西跨院规划既要考虑与景区现有的文物建筑协调,保持古建筑群的中轴线格局,保护中轴线祭拜区庄严肃穆的氛围;又要着眼于长远,与规划中的民俗展览馆连接呼应。因此,在建筑设计、园林景致、活动场所等规划设计上秉持古朴、清净,尤其是亭、台、雕塑等建筑设计采用古典建筑,并且与现有主建筑群呼应协调,保持与景区其他场所的整体和谐。

2.2.4 体验性原则

跨院规划中对游客体验兴奋点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对关公“忠义仁勇”的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示。规划在深入研究关公其人及历史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将关公文化精华概括为“忠义仁勇”,即以忠报国、以义友朋、以仁立身、义勇建功。在规划设计上,落实在东西跨院的“忠”、“义”、“仁”、“勇”四个景观点上,并且结合东西两个长廊进行文化展示。其中,东长廊按时间线展示东汉、宋、元、明、清等朝代对关公的由公侯、到关帝上升至神、圣的步步加封历史;西长廊展示关公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经历典故。东西长廊展示系统的关公文化,而“忠、义、仁、勇”四个景观点展示的是关公文化的精华,并且配合有游客参与性活动的设计,达到情景交融的高度体验效果。

2.3 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创意

2.3.1 空间策划和功能区的划分

关林东西跨院是沿景区中轴线对称分布,规划根据《周礼》东文西武的礼制,将东西跨院分为四大功能区,即休闲区、服务区、东西长廊文化展示区、“忠义仁勇”文化景观区。设计东跨院布局“忠”、“义”两个景观点和针对高端境外团队客人的休闲区,园林特色以庭院水景、桃树、牡丹、竹子营造清静、富足安宁,含有文化深意的环境。西跨院布局“仁”、“勇”两个景观点和针对大众旅游市场的服务区,园林特色以侧柏等树木,配合圆雕、春秋台营造朴直、大气、阳刚的氛围。

2.3.2 东跨院的规划设计

东跨院北部与墓冢区相连,向北开圆洞门。由北向南布局为“忠”、“义”两个景观点,南部设立休闲区,规划为主要针对境外团队游客的音乐茶座,休闲区开西门与文物核心区和景区入口相连。

北部“忠”景观点设计关像的砖雕门楼,正面为关像,隐喻洛阳关林埋葬的是关公首级;背面是关公著名的“风雨竹”,画中竹中藏诗,表现关羽忠的气节。周围种植竹子,烘托人物操守气节。周边设石质座椅,供游人扪思。

“忠”景观点向南是“义”的景观点。这一景观点的核心是三个小型水景池环绕的“结义亭”,周边种植桃树,隐喻“桃园三结义”的以义友朋。游客可以在此与亲朋结义,可以以关林管理处的名义颁发结义证书和结义纪念品。莲叶田田的水池中养殖锦鲤,象征富贵求财。

东跨院南部是休闲区,设计为主要面向境外团队游客市场的音乐茶座。音乐茶座为古典建筑,外有外廊,可以临窗看到结义亭及水景,周围种植洛阳牡丹,象征富贵。茶座内部为古典装修,弹奏古琴,游客可以根据兴趣点唱关公评书、观看关公皮影。

东跨院的园林特色以庭院水景、桃树、牡丹、竹子营造清静、富足安宁,含有文化深意的环境。

2.3.3 西跨院的规划设计

西跨院北部与墓冢区相连,开北向圆洞门。由北向南布局为“勇”“仁”两个景观点,西围墙保留原有的柏树,东部的西长廊作为展示关公经历典故的文化展示区,南部设立服务区,布局关林特色旅游纪念品超市和展示关公文化的电影院,服务区开东门与文物核心区和景区入口相通。

北部“勇”景观点设计关公骑赤兔马圆雕一尊,周围侧柏环绕,命名“朝圣林”,选择历届朝圣祭拜活动中的名人手植签名的纪念树,以名人效应烘托对关公神勇的崇拜。在朝圣林中可以开展游客参与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林间小道设计成军阵,辅以篱笆,扑朔迷离,敌军将领和统帅由工作人员扮演,游客手持木质青龙偃月刀,点到为止,擒住敌军统帅者赠送纪念品。

“勇”景观点向南是“仁”景观点。“仁”景观点主要通过“春秋台”表现。《春秋》是关公最喜欢的著作,“关公夜读春秋”是流传很广的经典故事。春秋台是古典建筑格局,台四周木柱上镌刻有春秋名句。台中放置青龙偃月刀的复制品,鼓励游客搬搬,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学习套路舞大刀。春秋台还可作为民间关公戏的小型表演舞台,可以定时表演。

西跨院南部服务区是体量较小的古典建筑,用于旅游纪念品销售和关公电影的放映厅。主要针对大众旅游市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以关林特色商品为主,例如关公像、春秋名句挂件、青龙偃月刀复仿制品等。关公电影设计为关林管理处专门投资拍摄,在放映厅循环放映,同时出售影碟。

西跨院的园林植被以侧柏为主,因空间面积有限,保留西围墙原有的树木,在各景观点见缝插针式种植树木,增加生态绿化,营造出朴直、阳刚的武院氛围。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国演义》,宗教观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它所塑造的一些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对我国的文艺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中蕴涵的宗教文化对于后世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三国演义》是一部颂扬智慧忠诚与勇力,充溢着积极入世和奋发向上精神的英雄史诗。一大批带有浓厚先秦儒学人文精神的知识精英,自觉承担起历史的使命与责任。诸葛亮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高卧隆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背后包藏着“专待春雷经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的雄心壮志。暂时的隐逸并非佛道的消极避世,而是韬光养晦,窥研天下大势,以待得遇明主,一展济世安民得抱负。当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现象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更拥有凡人难以想象的仙法道术。诸葛亮深谙“奇门遁甲之术”----能够呼风唤雨,缩地遁形,能够驱六丁六甲之神、杀敌于乱军之中,能够夜观天象预测未来,甚至还能为自己祈禳北斗延寿一纪.可惜最后一个法术没有获得成功,原因是“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绝非空穴来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既是一个儒生又是一个道士,他的精神出入于儒道两派。尤其在关键时刻,诸葛亮总是以道士的形象出场,他“身披道袍,跣足散发”,施展法术克敌制胜。论文格式,宗教观。论文格式,宗教观。

在《三国演义》中类似诸葛亮,同样在灵魂上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精神烙印的“神仙道家”还有左慈、管辂、李意,当然,他们没有诸葛亮那样“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而是在难以力挽狂澜的残酷现实面前无奈地选择了退隐山林、避乱远祸。

上述四位“神仙道家”与道教关联甚大,但他们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宗教徒,他们的活动还属于道教的原始形态。《三国演义》还写了一道一僧,代表道教和佛教的两个真正的宗教徒。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张鲁,他是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孙子,正宗的道教第三代掌门人,“张陵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众,人皆散之。其子张衡行之,百姓但有学道者,助米五斗。世号“米贼”。张衡死,张鲁行之。”张氏三代被后世奉为道教“三张”。《三国演义》描述张鲁在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之前,在汉中的势力很大。他自称“师君”,来学道称为“鬼卒”,小头目叫“祭酒”,大头目叫“治头大祭酒”。要求信徒讲诚信,不许欺诈。给信徒治病的方式也很特别,“如有病者即设坛使病人居静室之中,思已过,当面陈首,然后为之祈寿。”祈寿方法是“书病人姓名,说明罪之意,作问三通,名为“三官手书”,通焚于山顶以奏地;通沉于水底以中水官。”侥幸痊愈的病人要拿米五斗答谢。论文格式,宗教观。“又盖义舍,舍内饭来、柴火、肉食齐备,许过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诛。”“境内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后施刑。”此时道教已具备了完整的仪式,这些具体的行事方式成为信徒间联络情感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教义。道教在张鲁手上已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并在一定区域的拥有广泛信徒的宗教。宗教也使张鲁在政治上获利甚大,他实际上掌控这一广大地区的行政权。后来暗弱无力的汉末中央政权索性封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者,张鲁在祖父两代基础上继续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功,不愧为道教的一代宗师。但是,作为一个独揽大权的地方统治者,他又是极其失败的。张鲁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主见,出尔反尔,优柔寡断,不辨忠奸,贪图小利。论文格式,宗教观。他重用贪吝无耻的杨松等人,最后终于落得个屈膝投降曹操的下场。

《三国演义》还写了一个僧人,法号普净。他在书中只闪现了两次,都是伴随关羽而出场的,文字也不多,前一次是在关公千里走单骑之时,后一次是关公殁后显圣玉泉山之时.关公过关斩将,来到了第三关汜水关。守将卞喜早已在镇国寺设下埋伏,准备給关公来个瓮中捉鳖。也算关公命不该绝,镇国寺的主持普净恰巧是他的同乡。论文格式,宗教观。在普净的警示下,关公手刃奸贼。事后,普净收拾衣钵,往他处云游去了。第二次现身时,关公已不在人世,他“阴魂不散,荡荡悠悠”来到了玉泉山。恰好普净自上回与关公别后云游天下,来到此处结草为庵。见关公阴魂不散含恨不忿之状,普净法师以“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来点化关公灵魂。佛家的因果轮回和色空论终使关公顿悟,稽首而去。普净长老没有使用任何法术,实质上他也不会法术,甚至连武功也不会。但他仅凭片言之语就化解了心高孤傲、刚愎自用的关羽灵魂的怨愤。佛法的功效似乎胜过了神仙道术。这个着墨不多的和尚的是个真正的得道高僧,似乎比平庸无能的张鲁天师高明多了。

《三国演义》中佛道两家观念的区分是模糊的。而事实上,中国的佛教和道教杂处而生,它们的理论难以划分得清。原本属于佛教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被道家吸收,道教宣扬修炼成仙,佛家也说修炼成佛。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并不那么纯粹,只要人们认为言之成理,能有所寄托的,不论神、佛,统统可以接受。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浸染着儒家思想的血液,尤其是传统的文人。就算是左慈、管辂、李意、普净这些方外之人也与政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如左慈,他的“尊刘抑曹”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显然是儒家积极用世,治平天下的意识的自然流露。管辂、李意识天机又不敢泄天机逆天命的作为是儒家“天命论”的观念,笃信“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而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治世精神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所谓“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论文格式,宗教观。不遇之时归隐,一遇明主就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佛道两派的思想精髓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下融合为一,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心态。《三国演义》中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并非罗贯中个人的独特感受,它是中国历代文人普遍具有的思想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心理意识的反映。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6篇

清末以前,各地的神祠中最多的应该是土地庙和关帝庙。当然,在官方眼中,这都不能算祀的,也就是说都得到了官方认可,有正式编制。有人曾根据一份乾隆时期的地图,计算出当时北京就有116座关帝庙,加上郊区要超过200座,占整个北京寺庙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国的数字就可想而知了。这么多的关帝庙,如果每个都显灵的话,关公估计会忙死,即便把关平、周仓都分派出去替代,也远远不够。不过,古人自有解决的智慧,且看《子不语》卷二“关神断狱”中的故事:

溧阳有位孝廉叫马丰,在一个村子里做私塾先生,某天被人诬陷偷了邻居家的鸡。马孝廉素来品行端方,根本不可能做这种事,但是无法自证清白。于是众人一起到关帝庙去求关爷爷断案。结果连摇三签,都说是他偷的。马孝廉就此斯文扫地,再也没人请他坐馆了。

过了几年,村子里有人扶乩,说是请来了关帝。马孝廉想起之前被冤枉的事,大骂关帝不主持公道,算什么神仙?乩盘上写道:“马孝廉,你将来是要做官的,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吗?指证你偷鸡,不过让你丢了饭碗;要是那位偷鸡的妇女被指证出来,会被她老公杀了的。我宁可担着不灵的罪名,也要救人一命。天看我识大体,所以升了我三级,你还怨我什么?”

马孝廉说:“你撒谎,关爷爷已经封了帝君了,怎么还能升三级?”乩盘上又写道:“现下到处都是关帝庙,哪有那么多的关帝来处理事务?凡是乡村设立的关帝庙,都按照天帝的命令,选择当地正直、廉洁的鬼代行其职。真正的关帝在上天陪王伴驾呢,怎会随便下凡?”

马孝廉是个儒生,他一定会联想到理学的至理名言“理一分殊”。就是宇宙间只有一个最高的“理”,而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神仙界有且只有一个真正的关公,而各地的关帝庙里代行其职的鬼,其实是分享了关公的神性,不能简单地认为关公被分成无数个碎片。山寨关公既合理又合法。

山寨关公显然是得到仙界认可的,当然人间政府也不会反对。政府之外,民间也会有合理但不怎么合法的山寨神仙,比如《子不语》卷七记载的“狐仙冒充观音三年”。

清朝时,杭州有位姓周的道士,跟着张天师到处云游。有次遇到一狐狸精,请求张天师允许自己享受三年香火。周道士见这狐狸精生得美貌,不免心软,代为求情,于是张天师给了狐狸精一张符咒,算是许可书。

三年后,周道士独自云游到苏州,听说上方山有座观音庙很灵验,就想去祭拜祭拜。到了山下,其他去祭拜的香客告诉他要步行上山,如果乘轿子,半路肯定会摔下来。周道士不信,偏要乘轿子上山,果然,到了半山腰,轿杠突然断了,把他摔得鼻青脸肿,只好乖乖步行。

到了庙里,的确香火很盛,观音像被遮在布幔后,隐隐约约地看不清楚,而且不许人近前观看。和尚解释说:“因为雕像太美了,我们担心香客看了会生邪念。”周道士虽然修炼数年,好色之心还在,偏要拉开布幔仔细端详。这雕像与其他庙里的观音像相比,少了端庄、慈悲气息,反而带着不少风尘气,妖冶无比。而且隐约觉得十分面熟,他这才忽然想起,面前这观音像,原来就是三年前遇到的狐狸精。

这下周道士心头火起,指着雕像大骂:“当年还是我向师父说情,才准许你享受三年香火,你竟然以怨报德,故意弄断我的轿杠。况且师父只给三年的期限,现在已经过期了”。话没说完,观音像就自行倒地摔碎。等周道士走了之后,和尚重修观音像,可是再也不灵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小矛盾,但是看起来,政府也好、民众也好、读书人也好,对这类山寨神仙还是有限度地接受了。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7篇

1、《未来巨星在都市》作者九月阳光,小说讲述了一名超级巨星在功成名就之时被人枪击,灵魂回到了2010年,附身在一个纨绔公子的身上,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人生的故事;

2、《韩国娱乐大亨》作者东门龙飞,小说主要讲述了在一个韩国娱乐崛起的年代,主角附在了李氏家族的少爷身上,他培养新人成超级巨星,并率领JK公司对抗韩国娱乐巨头SM与JYP,最终成为韩国娱乐大亨;

3、《重生1998》作者芦苇,小说讲述了一名平庸的机关公务员,在一次意外车祸事件后灵魂穿越回1998年自己上师范那一年。他带着世界级男高音、钢琴家、古代书画名家等能力重新面对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同学和老师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公的故事范文第8篇

砒霜:古时鹤顶红,今解血癌毒

在古装宫斗戏中,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太后赐死,赐匕首一把,白绫一条,鹤顶红一瓶。”所谓的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它由砒石精制而成,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如果红砒提炼不纯,就会呈红色。古人主观想象,将其和丹顶鹤的红头顶联系在一起,便将砒霜隐晦地称作“鹤顶红”。

砒霜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过量使用会将细胞中的酶灭活,破坏代谢功能,影响神经系统,腐蚀黏膜。不过,古人同时发现砒霜可以治病救人。古书中早有砒霜内服可以治疗哮喘和疟疾,外用可以治疗疮疡、疥癣、牙疳、痔疮的记载。研究显示,用砒霜提取物制成的亚砷酸,还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俗称“血癌”),这可是它洗清“毒药”之名的好机会。

马钱子:毒毙李后主,活络又消肿

相传,宋太宗赵光义就是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的。李煜服药后全身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古代织布机配件),死状极惨,因此后人也将马钱子称为牵机毒。

马钱子味苦,性寒,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过量服用可导致惊厥、僵硬、呼吸困难,最终麻痹而死。不过,马钱子也有好的一面,中医认为,它能消肿定痛、通络散结,对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痈疽肿痛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但在使用前,马钱子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一般用人造砂子烫制,以减少其毒性。

雷公藤:一草能断肠,能疗皮肤伤

民间传说,神农尝百草,但最终死于断肠草,但断肠草究竟为何物,却没有定论,各地的说法也不一样,雷公藤便是其中一种。

雷公藤味苦,辛,性凉,服用不佳对肾功能损害极大,还会伤及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黏膜。鉴于雷公藤的“威力”,过去人们常用它作为“土农药”,起到天然杀虫剂的效果。

医学验证,雷公藤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对风湿痹痛、拘挛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麻风、湿疹、疥疮、腰带疮的治疗,甚至被赞为“皮科四味宝药”。炮制雷公藤,一般要去掉含有毒性成分较多的根和皮。

曼陀罗:曾是蒙汗药,麻醉效果好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对“蒙汗药”印象很深,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很多都中过蒙汗药的“毒”,比如母夜叉孙二娘用蒙汗药麻倒过花和尚鲁智深,却在艺高人胆大的武松面前被识破诡计等。吃蒙汗药的人一般“瞪了双眼,口角流涎,你揪我扯,望后便倒”,曼陀罗便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因其可抑制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妨碍人体出汗,故被形象地称为“蒙汗药”。

虽然曼陀罗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但具有诸多优点。其花又名洋金花,味辛,性温,有毒,子与花皆可入药,可止咳平喘、止痛镇痉。它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常用作麻醉镇静,华佗的麻沸散和整骨麻药方等均以洋金花为主药。

乌头:害关羽刮骨,可散寒止痛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右臂中了乌头毒箭,需要刮骨治疗。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华佗割开关公皮肉后,发现骨头已发青,就用刀刮骨,沙沙有声,而关公却无痛苦之色。除了关公的勇猛性情,乌头之毒可见一斑。

乌头味辛,性大热,有大毒,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服用超过5毫克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乌头一般分为草乌和川乌两类,草乌毒性更大。不过,乌头可以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对风寒湿痹、寒疝作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特别提醒:即使大家了解了这些“毒药”有治疗作用,但绝不能私自使用,或按他人经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