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便计算题

简便计算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便计算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1篇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要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把答案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习惯性地把102写在上面,把24写在102的下面.

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4写在上面,把102写在24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能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四、简便方法的灵活应用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地列出了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2篇

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

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2、培养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1)、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2)、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一丝不苟、全面考虑。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一丝不苟的品质。通过对作业书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计算能力过硬,才能进一步学好如何解应用题和其他的学科知识。计算是各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造成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在计算的时候准确率不高。在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口算训练,其次是在各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轻视了对于计算题方法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误以为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要弄清楚计算的顺序就能算出来,这种想法造成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非常不细心,最终导致数学计算的准确率相当低,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攻克复杂计算题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计算题的准确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计算题的准确性,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耐心细致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情景中来,再结合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考,进而推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多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准确,首先要从低年级的娃娃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计算题的算法,更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因为口算是笔算以及估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练习,才能在做题的时候达到熟练程度,最终才能进一步在计算过程中加以应用,提升每一次计算的准确性。同样,在小学的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口算等计算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给小学生讲授“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口算大赛”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一组选出5名学生组成一支队伍,采取PK赛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一一派出队员进行口算题目的PK,看哪一组最后累计的口算题目多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口算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上课模式学生非常喜欢,大幅度提升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一定的培训以后,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对于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首先还要从读题做起,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解读题目,这样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其次,弄清计算顺序是计算的前提,弄清运算顺序才能使计算过程不出差错。例如,有括号的题:(a+b)c,可读作a与b的和乘以c,而不能读成a+b乘以c。这两种读法的不同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不这样训练,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就非常容易忽略和弄错计算顺序,对于计算题的“准确”也没有很好的把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的教学,多通过实际的计算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拥有基本的计算能力。当学生对于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算法。除题目要求的简算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自觉地思考题目是否可以简算,提高学生的简算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题目较为简单,但也是其接触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重能力,并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01-01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计算集中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准确、快速地计算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通过指а生的数学计算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指导学生正确审题,提高数学计算的快速性

计算速度是判断数学计算能力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联系已学知识判断正确的运算顺序、联系各种运算定律等,进行快速地变形和转换,选择简单易行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一课后,教师出示计算题:13+46+55+54+87和5+137+45+63+50让学生计算。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认真审题,提示学生观察发现算式中有什么特点,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运算顺序。接着教师让学生回答观察后有什么发现。很多学生都发现这两道算式中存在13+87=100、46+54=100和137+63=200、5+45+50=100的关系,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计算会更加简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这类计算题的规律是把可以凑成整百的数字先计算,让计算更加简便。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计算题的审题也非常重要,是正确、快速计算的第一步。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彰显数学计算的严谨性

严格地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规范准确地书写,细致地完成数学题的解答,凸显了数学课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数学计算题解答过程的规范书写,防止各种书写错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彰显数学计算的严谨性。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时,教师出示题目:植树节那天,学校组织了25个小组植树,每个小组各种5棵树,每棵树浇2桶水。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先让学生审题,再列式。学生通过读题,列出算式:25×5×2;也有学生列出算式25×(5×2)。这时,有学生直接写出了得数,没有计算过程、单位和答。此时,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像这种两步计算的算式,需要用脱式计算,在得到结果后,注明单位“桶”,最后写上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完成了题目的解答。这样,按特定的步骤、格式解答数学计算题,不但可以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引发的错误,还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数学计算变得更加条理清晰。

三、教会学生估算验算,增强数学计算的正确性

估算和验算也是数学计算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检查数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计算方法,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估算、验算技能,并且能灵活地应用估算、验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检查,确保数学计算的正确性,养成及时、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在课后练习时出了三道题:51×51、37×99和21×21,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且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和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经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是:51×51=2601、37×99=3663和21×21=441。由于学生掌握的乘法验算的方法是交换因数的位置,但这三道题用这种方法不能起到验算的目的。因此教师就指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迅速地检查计算结果。最后,教师强调了快速估算、认真验算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坚持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5篇

因此,计算题的训练和解答研究,对于培养初三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关金属类计算题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此类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对常见六种计算题解法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悟出不少想法与读者们共商榷。

一、 方程(组)法

例1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解析设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镁的质量为x时,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a,则(100-x)g碳酸镁完全反应可生成氧化镁质量为(100-a)g,

2Mg+O22MgOMgCO3MgO+CO2

48808440

xa100-x100-a

48a=80x84(100-a)=40(100-x)

解得x=44,带入得=

点拨(1) 列方程(组)解化学计算题是最普遍的一种解法,使用面很广,遇到计算题,应先想想列方程(组)。

(2) 列方程(组)解法要注意争取题设未知数少,这样能压缩解题步骤解题快,差错少。

二、 差量法

例2将10g纯锌放入93.7g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有锌剩余,过滤后滤液质量比反应前盐酸质量增加6.3 g,试求:

(1) 还剩余多少锌?

(2) 反应前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设反应用去Zn的质量为x,HCl质量为y

Zn+2HCl=ZnCl2+ H2增重

6573136136-73=63

xy6.3g

=, x = 6.5g

剩余锌10g-6.5g = 3.5g

反应用去HCl为=,y = 7.3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 =7.8%

点拨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或体积差)列比例式进行计算,往往要比直接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容易得多,利用差量法计算,尤其适用于解答一些难以下手的计算题。

三、 关系式法

例3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3.2g不含杂质的铁的某种氧化物,将反应完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6g白色沉淀,求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

FexOy+yCOxFe+yCO2①

CO2+ Ca(OH)2CaCO3+ H2O②

为与①式统一CO2 化学计量数,②式应写为

yCO2+yCa(OH)2yCaCO3+yH2O

关系式FexOy~yCO2 ~ yCaCO3

56x+16y 100y

关系量3.2g 6g

=解得 =

故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

点拨(1) 建立正确的统一的几个相关连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这是正确建立关系式的关键。(2) 运用关系式法计算比分步计算要简便得多。

四、 十字交叉法

例4由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8%,求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MgO和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100%=40%×100%=30%

根据十字交叉法:

则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点拨(1)哪些化学试题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X1M1+X2M2=MX1+X2=1 ①

通过通常的代数运算可以得到X1和X2 满足比例关系:

由此可见,凡是能建立如①式的方程组的化学题就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2)应用①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解此例题,可体会到凡可用十字交叉法解的题也必定可用代数法解,只是十字交叉法简便,但不深刻理解其使用范围时容易出错。

五、 守恒法

例5有铁、氧化铁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e3+,且亚铁(Fe2+)离子数与放出的氢气(H2)分子数之比为4∶1,求反应中氧化铁(Fe2O3)“分子数”、铁(Fe)原子数、硫酸(H2SO4)分子数之比。

解析根据题意,列出包含Fe2+与H2的化学计量数为4∶1的总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未知化学计量数的物质分别用a,b,c,d表示,则根据反应中原子(或含离子)数守恒的原理建立思路可速解。

aFe2O3+bFe+cH2SO4 4FeSO4+H2+dH2O

由硫(S)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c=4

由氢(H)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d=3

由氧(O)元素的原子守恒,可推知,a=1

由铁(Fe)元素的原子(含离子)守恒,可推知,b=2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Fe2O3+2Fe+4H2SO44FeSO4+H2+3H2O

可知:Fe2O3∶Fe:H2SO4= 1∶2∶4

点拨守恒法是解化学计算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守恒关系即可速解。在初中化学可能用到的守恒有:

① 原子(或离子)数反应前后守恒;

② 总质量反应前后守恒;

③ 溶液内阴、阳离子电荷总数(不是离子数)守恒;

④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升价与降价总数守恒;

⑤ 某些反应中的增量与减量守恒。

六、 讨论法

例6某金属7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氢气0.25g,该金属11.2g可和21.3g氯气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设金属元素符号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生成MClm,与氯气反应生成MClm,

M+mHCl=MClm+H2M+Cl2=MClm

xm x 35.5n

7g0.25g 11.2g 21.3g

7m = 0.2521.3x=11.2×35.5n推之得x = 28mx=

推之得,3m=2n

该方程有两个未知数,无确定解,但因m和n都表示化合价,它们的绝对值必定是小于8的整数,讨论:

(1) 当m =1时,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2) 当m =2时,n=3;

(3) 当m =3时, n≠整数(不合要求,舍去);

(4) 当m= 4时,n=6;

(5) 当m=5或m=6时,n≥8(不合要求,舍去);

由此列出两组答案:

(1) m=2,n=3,则x= 56,该金属为铁;

(2) m=4,n=6,则x=112,没有与它相对应的金属(不合理,舍去),

故该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6篇

     现在,让我们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进一步认识审题是多么的重要啊! 

     (    )÷5×    有的同学说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    ,你同意吗?先让我们一起来审题:这是一道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规定,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小括号里    +    ,和是    ,小括号外的乘法与除法属同一级运算,计算时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正确的计算过程是:(     +     )÷5×     =     ÷5×     =     ×     ×     =     。计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     ,而不是     。从表面上看,造成错误的原因是计算时违反了运算顺序,实际上呢,是有的同学被5×     正好可以约分这一组合形式吸引所致。如果我们在计算之前能够认真审题的话,那么,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说对吗? 

     又如15×78+45×74,这是一道“求两积之和”的三步式题,粗看,数目和和运算之间没有明显的特点,按运算顺序应该先分别计算出15×78、 45×74的积,然后将两个积相加,它们的和便是计算的最后结果。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的数字知识,就能看到数目间的倍数关系,并能想到将原来的算式转化成为符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可能性。依据“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积不变”的性质,将15扩大3倍为45,78缩小3倍为26,使15×78转化成为45×26。计算过程是:15×78+45×74=(15×3)×(78÷3)+45×74=45×26+45×74=45×(26+74)=45×100=4500。由此可见,认真审题,有时可以将题目进行合理地“改造”,使计算简便。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7篇

一、变换计算形式,提高计算兴趣

学生之所以会讨厌算数,大多是因为所出的计算题形式单一,做多了枯燥无味,致使学生不愿意做计算题。作为教师,都应该知道计算是最基础的能力,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性,要想提高,就得多加练习。基于多数计算的练习题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创造新的方式。例如,将题目与答案通过连线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找出相对应的答案,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练习、相互提高。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首先,教会学生在做题时应认真看题,是加减还是乘除,并且要在演算过程中要抄对数字规范书写步骤,做到不重不漏。其次,在遇到新的题型时,要先自己独立思考、仔细钻研、细细推敲,不要总是想着问别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要思考这道计算题的简便方法。最后,当做完计算时应养成马上检验的习惯,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过来。

三、夯实基础,稳固概念

学生要想得到计算结果,就得掌握计算方式、运算法则、运算公式。因此,概念是否理解得透彻决定了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以及计算能力的高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把基本概念讲解透彻,与此同时,要懂得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例如,要研究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单位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的分数是不能相加减的,当学生认识到这个现象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讲解,即通分,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一分母。当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算这一过程时就会发现这种方法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运算了。

简便计算题范文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一)游戏激趣法。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计算练习设计中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同桌对问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用“一题多解”、“巧思巧算”等形式来挖掘学生的计算潜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

(二)故事激趣法。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把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想试试的念头。这时我才讲解简便算法,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收效特别好。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用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进行相关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从乐中增长智慧而爱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是一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而又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有许多学生恰恰没有这一良好习惯,在计算一道题时没有看清数字和弄清运算顺序就糊里糊涂地算了起来,这哪能不出错呢?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为计算迅速而又准确提供保障。其方法如下:先看整个算式由几部分组成,想想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再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动笔计算,最后还别忘了检查。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四检查”的认真计算习惯。

例如:在计算3+2-5×0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有的学生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正确结果是5。难道是这些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审题习惯。

(二)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善于打草稿是提高计算准确的有力保证。而我们现在有的学生特懒,在计算时根本不想打草稿,在做作业的时候想一想把数字写上去就算完事(我们都知道教材上和教师要求做的计算题,除口算题外肯定的有一定的难度,除了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有的就在书上、本子上写上画竖式打草稿;有的干脆东看西看,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因此在做计算题时,教师要要求学生用专门的本子做草稿纸,在上面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同时教师要寻视,督促学生落实,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会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三)养成检查习惯。认真检查是保证计算正确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就此结束了,我们要想到在计算中难免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比如看错数字、运算顺序错误或误写等,这就要求我们仔细检查或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当然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等等。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以提醒学生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实质就是心算,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笔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任何一道笔算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口算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53和47,75和25等);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2.5×4,25×4,12.5×8,125×8等);1至25中同一个相乘的积(1×1=1、2×2=4、3×3=9、4×4=16……);对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另外还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一些定时口算练习,比如30道口算题5分钟完成,50道口算题10分钟完成等等。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才能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四、理解算理、运用法则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只有弄清了算理,学生计算起来才有条不紊。如:在学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又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就应通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所以我们在教学计算题时,一定要讲清算理,让学生充分理解其联系,才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