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字歇后语

汉字歇后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汉字歇后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1篇

2、老爷坐马桶——赃(脏)官

3、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4、拉胡子过河——谦虚(牵须)

5、鱼池里下网——多余(鱼)

6、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7、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8、精装茅台——好久(酒)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2篇

输出固然重要,但是要让外国人接受并深刻理解中国这种丰富、幽默的这种语言文化形式,则需要借助一些理论和方法。关联理论就是语用学中非常有名的一种模式。它是由法国著名学者Sperber 和英国学者Wilson于1986年联名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该书虽然也受到学术界的一些批评,认为其理论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毫无疑问,至少在目前,他们的这一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语言教授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所谓关联理论就是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必须明确地向听话人表达自己意图的一种方式,此即他们所谓的“明示”;然后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意图和本人的认知语境进行解码,经过判断以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此即所谓“推理”,这一模式后来被称为“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受动者根据主动者给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根据一定的逻辑推理,然后达到理解的目的。[2]而交际中每个个体的认知环境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因而,由这三种信息所组成的认知环境也会因人而异,对说话人所讲的话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3]

将关联理论运用到歇后语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文化形式的核心要素及其格式。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1]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它们从形式上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和比喻,其二是利用汉语的会意。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英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词与汉语中的“歇后语”相对应。偶见词典中出现“sequels”作为歇后语的英译词,但它却不是“歇后语”的等译词,因为英语中不存在歇后语这种形式。因此,歇后语的学习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形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歇后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百科知识以及词汇信息进行分解,然后再将之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教授给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逻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结合其原有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逻辑信息。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在歇后语中如谜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听话人要理解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用自身的逻辑信息进行推理。这种逻辑信息其实是一种语义推演,它一方面体现的是某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国朋友听到“聋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会是“聋子的耳朵”就是“听不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进行推理,聋子的耳朵虽然是“摆设”――听不见,但有没有它可大不一样,有了它至少没有缺少器官,起到“装饰”作用,所以这样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摆设。

第二、从百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百科知识,也会决定他对异文化的理解程度的深入与否。当听话人听到一个信息,首先就会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尽可能快速地理解它,其次,对于知识渊博、百科信息了解全面的人来说,理解起来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语中至关重要,如“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螃蟹与蛇为伴――横行霸道”,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有宽泛的常识才能领悟谜底的真正意义。第一个歇后语如果学生不懂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则难以领会和理解;同样,如果不了解蛇、蟹的行走方式,螃蟹横着行走,而蛇经常横穿小道,所以这两种动物走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 “横行霸道”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势力胡作非为,不讲道理,如果这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听话人就好像是听天书。因此,如果学生的百科知识较为丰富,那么这样的歇后语经教师简单指点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否则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教授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象棋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围绕象棋所形成的俗语,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这种蕴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语经常是比喻式的,

第三、从词汇信息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词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词汇信息体现在歇后语教学中主要有要把握汉字的构成和词汇的谐音,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个歇后语是一个关于“渠”字构造的歇后语,这也是来华留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记忆汉字方法。如汉语教师经常在教授“臭”字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一个歇后语就是“自大一点儿――臭”。这是留学生包括本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习得方式。第二个是词汇谐音歇后语,“六月里戴手套”,为的就是保护手,谐音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势,思想守旧。这种构字法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是来华留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认知过程也是根据词汇信息进行推测理解的,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学到更多独体字、合体汉字和同音字。

第四、从百科、逻辑和词汇信息整合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诠释。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3篇

一般人常使用比喻来表达某一种本来很难说得清楚的情境或意念,而以比喻的结构形成的成语很多,例如:光阴似(箭)。

试试看,下列比喻结构的成语,你能正确回答的有多少?

1.骨瘦如 ( ) 2.心乱如 ( ) 3.守口如 ( )

4.如 ( ) 灌耳 5.面如 ( ) 色 6.如 ( ) 随形

7.柔情似 ( ) 8.挥汗如 ( ) 9.如 ( ) 得水

二、成语迷宫

下面的方格内,由49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迷宫,以“畅”字为入口。以“影”为出口,一共要经过16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且上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每一个字都要用到,但不能重复。可以横着走,也可以竖着走,不可以斜着走。你能行吗?

三、巧填“羊”的歇后语

你知道下面这些和羊有关的歇后语吗?请你选择合适的词句,填在破折号的后边,使这些羊的歇后语一一配对。

选择栏:充好人 无家可归 自投罗网 出洋(羊)相 大处不算小处算 钩心斗角 言行不一 靠不住 白日做梦 各人有各人的福

1.羊看菜园―― 2.羊身上取驼毛――

3.豺狼披羊皮―― 4.迷途的羔羊――

5.牵羊进照相馆―― 6.绵羊进狼窝――

7.挂着羊头卖狗肉―― 8.丢了羊群捡羊毛――

9.羊吃青草猫吃鼠―― 10.山羊打架――

四、巧填“食”字成语

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把相应的“食”字成语填进括号内。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丰衣足食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废寝忘食 锦衣玉食

A.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

B.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

C.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 )

D.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

E.衣食简单,生活简朴 ( )

F.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

G.吃穿充足,生活富裕 ( )

H.衣美,生活奢侈 ( )

五、填成语,找人名

在下面每个空格中分别填上一个汉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个成语。然后在所填写的汉字中,找出隐含着的四个人名。说说他们其中一个人的有关故事。

彩 厉 往 高 将 手 前 灯 芒 同 粱

夺 风 开 望 仇 起 想 结 毕 存 美

目 行 来 重 报 家 后 彩 露 异 梦

六、看图译成语.

下面每幅简图都是一句成语的密码,你能破译出来吗?

七、根据具体语境填写相关的歇后语

1.这次我的成绩肯定不够理想,当老师报分数时,我的心里是 D 。

2.马上要进行数学期末考试了,明明担忧得不行,希望我能在考试时帮

帮他,我只能苦笑着告诉他:“唉,我也是 。”

3.“你的作文怎么又是 ?”老师责问明明。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40分钟;作课;听课

往常,一提起听课,教师们就会按着规定的时间拿着听课本,不约而同地进入上课地点。这时,作课教师有的已经演练多次,有的倒背如流,一般都已精心准备。听课教师有的全神贯注地听,有的心不在焉地看,有的听着还彼此交流着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意见。这种模式在许多地方都一直这样延续着。虽然时而可能会组织对某节课的研讨,但也只是教师之间进行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得不到课堂上的实践证明,至于教学重点突出与否,知识生长点把握准确与否,知识点训练全面与否,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与否,学生情感体验适度与否,作课者不通过学生现场表现的纸上谈兵,都得不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

有鉴于此,我们十小尝试了“40分钟里,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就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30分钟交给作课教师,其余10分钟主要交给本组听课教师。作课者讲练结束后,听课者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立即补充。补充的内容或是没突出的重点,或是没掌握的难点,或是遗漏的知识点。通过几十节课的实践,我们看到这样的课堂效果,40分钟不仅学生学到了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思考方法,而且使作课者当场就能发现自身的漏洞及不足,同时其他听课教师也有很大的收益,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很值得一试。

例如,尤教师讲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尤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使学生发现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然后是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与提高阶段出现了这样一个图形,尤教师引导学生去探讨这几个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

讨论后,得出结论:这几个平等四边形同底等高,面积相等。一节课,教师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敏捷,就这样顺畅地结束了30分钟的学习。

下面是听课教师的补充环节:

师1:同学们,我手中是个可拉伸的平等四边形学具,注意观察,拉伸后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有什么关系?

这时,学生又绷紧神经,积极思考,得出:底没变,高变了,它们是同底不等高,面积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时听课的教师也深受启发。

师2:同学们,面积是24cm2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有几种可能,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又一个新问题,学生又开动了脑筋,争相回答着,补充着。a=1 h=24,a=2 h=12,……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智慧的闸门都被打开了。教师引导道:这些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怎样?学生大声喊道:“面积相等,形状不同。”

师3:同学们,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是应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一学生答道:“把没学过的图形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因势利导:“这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以后我们还要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都要运用这种思想,多好啊!”简短的话语,概括了深奥的数学思想,而且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浅显。

就这样一节课到了尾声,依就迭起,现场的30多名听课教师也感动不已。

这种模式的优势所在:一是,不同教师上台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本组教师都能深入挖掘教材,有督促和鞭策作用。三是,对非本组听课教师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四是,这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方法。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一是,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二是,容量大,可能完不成。

再如,刘教师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有趣的汉字》一节活动课,学生课前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准备了很多谐音、笑话、对联、幽默、搞笑的歇后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字谜,在30分钟里,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张扬着个性。教师从汉字的起源到汉字的演变,从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到汉语言文化的弘扬。本节课不仅贯穿着知识的主线,而且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生动活泼,高效自主的课堂得以充分展现。

下面是听课教师的补充环节。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猜字谜有几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组合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

象形法(如天上双飞雁。谜底“丛”)

意会法(如客满。谜底“侈”)

掌握了这几种方法既能猜字,又好记字,说不定你也能造字谜呢。

师2:同学们,谁知道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又分成几类呢?

歇后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歇后语有谐音歇后语和比喻歇后语。

师3:同学们,我写了一首四字歌谣,送给你们吧!

这时引起了学生及所有教师的兴趣,他轻松自然地说:“中华汉字,世界瑰宝。生动形象,仓颉所造。大纲要求,点到为好。感知了解,可多可少。教师所讲,面面俱到。若感兴趣,课下找找。互相交流,总结提高。表情达意,古今通晓。神奇汉字,无穷奥妙。传承文化,你们重要。爱我中华,一定学好。”

多么充实的一节课呀!不仅学生有所得,而且听课教师又何尝不有所得,作课教师又何尝不有所得啊!这种作课与听课模式又何尝不是研讨、学习、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好形式呢!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5篇

温端政、晁继周、李行杰等16名专家在大会上做了报告,还有36人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会议从以下几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语汇学理论

温端政认为,语汇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重点阐述了其与词汇学、方言学、民俗学、历史学和文学的关系。韩爽对“俗语”概念理解的现状、其他相关概念的内涵以及俗语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史秀菊从三個方面概括了惯用语的特点:多用比喻修辞手段,字数并非主要为“三字”组,结构并非主要为“动宾”关系。延俊荣引进认知语言学的典型认知模型ICM理论探讨了言语活动的构成、本质特征和建构机制,以此来探究言说类谚语的内在连贯性。白云认为成语2+2的韵律模式使得“四位一体”的成语读起来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与成语句法和语义存在不对称关系,成语为了追求复合韵律词的“最佳选择”,牺牲了自身的句法关系和语义理解。马启红从比喻构成的角度分析了体词性俗语的比喻构成特点及语义生成方式。陈长书阐述了歇后语的分离性与同一性,认为前者解决了如何在语流中分离歇后语,也就是将歇后语和相邻的语言单位区分开来的问题;后者解决了对于一些结构相似的歇后语,是视为不同变体形式还是不同歇后语的问题。

二、语典编纂

《语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准备重点打造的一部语类辞书,几位代表就《语海》编纂问题进行了探讨。李行杰认为《语海》编纂时应尽可能地多收语条,按义类排列,释义要准确、精当。杨蓉蓉介绍了《语海》编纂的准备工作,并就立目与编排、索引等提出了详细的设想。孙毕详细介绍了《语海》立项和编纂准备工作以及未来的编纂方案等。黄传亮论述了《语海》义类编排方法的构想。

成语类语典为许多代表所关注。陈霞村、郭振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成语释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刘中富指出应区分同义成语和异形成语,以及普通语文词典和成语词典在收释这两类成语时应采取的不同方式。辛菊介绍了《学生成语辨析词典》编纂的过程。李淑珍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对当前成语辞书收条情况进行了考察。

马志伟阐述了语典例句编写的经验与体会。温朔彬阐释了《新华语典》在立目和释义等方面的原创性。陈玉庆介绍了《商务馆小学生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词典》的特色。黄丽群就学生语典的编纂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汪惠民引进了意象的概念,提出了对鉴赏类歇后语语典的编纂设想。

三、方言语汇

吴建生介绍了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重点项目“汉语方言俗语语料库建设研究”的情况,着重阐述了方言俗语语料库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张光明总结了多年来编纂“忻州方言语汇系列辞书”的经验。张宝玉对《忻州惯用语词典》的编纂工作进行了介绍。史素芬研究了长治方言谚语的修辞美学价值。李金梅、王利、刘艳平和裴瑞玲分别对高平、壶关、定襄等地的方言谚语和灵丘方言歇后语进行了研究。

四、近代文献语汇与语汇考释

晁继周认为《红楼梦》中俗语的贴切运用,对描写人物、表现主题、推进情节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李倩以敦煌变文中的俗谚为材料,探讨了敦煌变文的民间文学特色和口语化特征。张文霞统计源自《战国策》的成语共160条,认为这些成语对探讨先秦汉语和成语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都有重要意义。

高列过对“守财奴”等词语进行了考释。范晓林利用山西方言材料解释了元曲中“行行至”的意义。武玉芳利用山西方言和其他语言材料解释了《金瓶梅词话》中“猪剌儿”的意义,并提出了利用方言材料解释近代汉语词语的几個原则。

五、语汇的具体研究

谢仁友对成语新义的类型、原因及规范原则进行了探讨。赵志峰对成语误用的复杂性及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安志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语汇进行了界定,并讨论了新语汇的产生及其与相关范畴的联系。申慧就新成语进行了专门论述。梁永红认为大量的惯用语源于行业用语,并对这些用语的意义变化进行了研究。孙文娟对与女、品德、外表等相关的成语进行了研究。

王世利分析了惯用语的特点,并对惯用语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分布和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刘嵌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除以上内容之外,还有代表研究了与语汇相关的其他现象。孟祥英研究了规范型词典收释待嵌格式的情况和原则。孟德腾研究了嵌入式四字格的语义透明度与嵌入项的语义变化。刘红梅从聚合的角度引入了聚合词的概念并论述了其修辞效果。王海静以《红楼梦》的英译本为例探讨了汉语俗语的翻译问题,并以此为例探讨了洪堡特的辩证翻译观。

会后还举办了温端政先生汉语语汇学学术思想座谈会。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6篇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五年级六班开展了有趣的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活动。我们班72名同学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了这次活动。我们全班共分成了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分工,用了四节语文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完成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演小品、书法作品展示、上网、猜字迷、讲故事、歇后语等。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汉字从甲古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的过程,听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同学们知道了做完作业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神奇与奇妙,所以我们必须写规范字,不能玷污我们中国的汉字。

五年级六班

语文课代表夏某

20xx年12月1日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7篇

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的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汉字非常有趣如: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这是歇后语,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这是对联。一家十口?答:吉,这是字谜,还有最搞笑的笑话:教练:“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汉字这么有趣,可惜有些商家为了做生意,随意乱改我们的成语、汉字、词语等。例如:“测”写成了“侧”,还有:百依(衣)顺、其(骑)乐无穷。这些字会让小学生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

汉字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是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两个字,你的心里会感受到热和力,看到“轻”

这个字,你会感觉全身都很轻松。当你写下“人”这个字时,你会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

汉字歇后语范文第8篇

一、用汉字特点辨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构字方法。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而象形就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勒出来。在学习同音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字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区分同音字的目的。比如,同音字“明”和“鸣”,“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同在,则“明”;“鸣”则可意为小鸟张着嘴巴在叫。

有些同音字有相同的部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记住相同的部件,再通过区分不同的部件来进行辨别。例如,同音字“蓝”和“篮”,这两个字都有相同的部分“监”,不同的是一个是“艹”头,一个是“”头。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记住相同的部分“监”,再让学生区分记忆带草字头的“蓝”本是可提取染料靛蓝的几种植物的统称,而“篮” 是指用藤条、柳条等编制而成的竹制盛器,或是像篮子的东西。

二、结合语境辨字

语文学习,是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对自己身临其境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同音字的学习,在学生明确字形、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词语或句子中,让学生理解同音字,掌握同音字。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可以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可以通过同音字“反义词”的对比,让学生掌握同音字。

例如,学习同音字“像”和“象”,我们就可以利用“比一比,再组词”的方法,“像”可以组词“好像、画像”,“象”可以组词“大象、现象”,通过这些固定的常用词组,让学生分辨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这些词境、句境、语境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更能为识字教学拓展视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

三、用童趣辨字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充满童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比如,同音字笑话、同音字字谜、同音字歇后语……这些儿童喜闻芳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