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句子成分英语

句子成分英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句子成分英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1篇

一、 引言

尽管各个省市的高考英语分值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削弱不了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最头疼的是语法的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申了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强调“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是注重在教英语时逐条讲解各个语法项目的规则以及它们的用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课上、课后都得背这些枯燥的语法规则。老师以为讲得已经非常透彻了,可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做题时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现代的语法教学表现出来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呈现语法项目的时候都采取的是单元呈现,呈现的方法都比较新颖,而且练习也都很充分。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它割裂了语法之间的那种联系,没有系统、连贯地讲解语法,学生学习单个语法项目时感觉也好像听懂了,练习做得也还可以,但是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了。比如牛津教材第一模块的三个单元都讲的是定语从句,学生一开始连定语是什么,从句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定语从句了。

 

二、 在高一语法教学过程中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

基于新形势下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一一开始就应该首先规划好语法教学,应该对语法教学进行改进。新课标中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是以语言能力为前提的,所以,我认为,高一的英语语法教学应该更系统一些,当然系统地讲授语法时得首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根据多年的高一英语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句子成分的分析是基础,因为其他的项目都和句子成分的分析有关。

 

英语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以下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词法方面

首先是词的分类标准。英语的词按照词义、句法作用以及形式、特征分成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等十类。

另外的一个分类标准是以这些词在句子中能否独立担当成分来分成实词和虚词。这其中实词可以分成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换句话说,实词和虚词的分类标准就是以词能否在句子中充当成分来划分的,主要是看这个词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个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它的词性。

 

2. 句法方面

首先是句子的划分标准,按照从句在整个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可以把它们再细分成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从句。当然另外一种分类标准是按照词性分的,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从句是名词性的从句,定语从句是形容词性的从句,状语从句是副词性的从句,这个同样还是离不开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他语法条目如间接引语与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省略,倒装等都离不开句子成分的分析。

所以从以上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来看,分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英语语法中起到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学习中需要首先明白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能系统地学习又能根据其中的联系各个击破。 

 

三、 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切入,理清语法的内在联系,轻松学好高中语法

因为句子成分的分析的重要性和对英语语法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找清楚语法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做到事半功倍轻松学好英语。

在一开始讲定语从句和其他语法之前,先明确一下句子成分。首先从句子的主、谓、宾、表、定、状、补开始,让学生明确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来,记住句子成分的最根本的意义,可以作某种成分的词有哪一些。然后反过来分析一下实词和虚词的区别,这些词都可以作什么成分,二者相辅相成。句子成分的分析有益于记住词性、实词和虚词,记住实词和虚词的作用也有益于句子成分的记忆。这样就能够为以后的语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词法时,可以从词能作的句子成分入手,这样就可以从熟悉到陌生,由浅入深,然后再用句子成分串起来,知识就系统多了。比如,高中语法中最难和最重要的语法项目是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非谓语动词就是不能单独做谓语的动词,这个和谓语的时态就分得很清楚了。时态的划分主要是在谓语动词上体现出来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确定时态时主要看谓语动词和状语就行了。

 

在讲授句法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用句子成分的分析来串起来。比如说从句,可以按照从句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划分为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从句。其他的语法项目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实就是用宾语从句或复合宾语来作为间接引语的。间接引语就是把直接引语的话改成宾语从句。在倒装句中主要考察的其实就是句子的语序,主语和谓语倒过来就是完全倒装,句子的谓语只有一部分倒过来就是部分倒装。还有主谓一致,其实主要是看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时态上的一致的关系。省略句主要是看省去句子中的相同成分或者是省去了不被误解的相关的成分。虚拟语气又叫虚拟条件句,这个条件句就是状语从句的一种,还是按照句子成分来看的。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2篇

一、英语写作现状

中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是四项技能中相对较难的一项,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的中考都增设了书面表达题,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从历年中考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该题上的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缺乏、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谋局布篇及衔接能力差及语法错误多等。

二、写作的几点技巧

1、审题。仔细观察所给提示(包括文字图表)明确要求,确定主旨。花点时间审题组织思路是值得,如果写糟了以后了重来,不仅卷面不整洁,在时间上也得不偿失,审题时要对所写内容的体裁,采用的基本懂得时态特定的要求等要胸有成竹。

2、备料。列要点即把要写的内容要点化,一般5―10个左右结构上独立,内容上连贯的句子。确保要点不遗漏,做到这一步时,不一定要按照题目中所给材料的顺序,而要组织好表达方式及次序,做到条理清晰不漏要点。

3、草稿。再吃透了要点的真实含义之后,恰当地把每一个要点译成英语,写成大约10个左右完整的句子。但书面表达不是几个或几十个句子,更不是百十个单词的简单凑合,而应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地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一体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写作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对于拿不准的单词短语或句型千万不能乱用,更不能违背英语的表达习惯,生编硬造,标新立异。否则,只能是弄巧成拙,错误百出。造句时要多用简单句、短句,少用复杂句、长句。多用自己有把握的词汇、句式,多用地道英语,避免“汉语式”英语。每个句子都要注意句子成分的完整,语法是否正确,说法是否符合习惯,当对限定的内容表达“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可用“变通”手法,很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4、修改。草稿完成后,不要忙于抄写,要多思考, 多修改几遍。检查选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得体,段落是否合适,同时也要注意拼写、语法、标点等错误。总之,文章不厌其改。

5、誊写。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不能过分潦草,不能毫无收敛地恣意挥洒 。

三、如何选词

1、用词要规范。所谓规范是指所选的词语应是全民的、现代的、通用的合乎习惯的词语。人们才会觉得顺耳, 否则, 酒会显得生硬、难懂。eg: 我们每天起床很早。We rise early every day.这里的rise 虽也有起床之意,但不如get up更通俗易懂。

2、用词要贴切。词义指得是词所表示的内容,要想用词贴切,准确表达思想,就应透彻的掌握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学英语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同义词和异义词,使用不当就会出错。eg:“他长的很高。”英译为:He is very tall.但若将tall误用high就会让人误解为“他离地面很高。”

3、用词不累赘。例如:“他的名字叫汤姆。”有的同学译为:His name is called Tom.这里的called不仅累赘, 而且还不符和语法规范, 所以就成了错句子。若译为:Hisname id Tom.就简单明了而且符合语法规范。总之,选词时我们要尽量做到:宁用常用词,不用偏僻词;宁用具体词,不用抽象词;宁用单个词,不用累赘词;宁用短词,不用长词。

四、如何写好句子

上面谈到了如何选词,词选好了就能写好句子吗?恐怕不一定,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起码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句子呢?

首先:语法要正确

句子是一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而组成的。忽视或不懂语法规则,那么写出的句子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词汇,而不是一个正确的句子。

每个英文写作者都应把组词造句作为训练写作基本功的起点,组词成句要求每一个写作者要有着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 另外,要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首先要了解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组成部分,句子是由各个句子成分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句子成分分成六种:主、谓、宾、定、状、表六大句子成分,此外还有补语、同谓语等。

其次:了解和掌握句子种类

句子成分明确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不同的句子类型,掌握好句子的各种结构和类型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根据句子的结构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三种。根据句子的目的或用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式。

掌握好了上面了几种句式,构词造句就不成问题了。 简单句是最基本的英语句型。掌握好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对英语写作者来说会有一种游刃有余的功效。

这五种基本的句型有:

1、主语+谓语。

2、主语+谓语+表语。

3、主语+谓语+宾语。

在以上五种基本句型基础上再进行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学习,我认为句子难关就能迎刃而解了。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句子成分 转换 跨文化 解释

一、前言

从东汉译介佛经开始,我国的翻译活动已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流变。历史上,每次翻译的出现都伴有翻译理论及方法的演进与完善。如今,译界对翻译实践中所涉及的双语文化越来越关注。郭建中指出:“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1] 曾文雄强调:“翻译研究的 ‘文化转向’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及其发展的渊源, 它使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各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与制约, 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2] 语言脱胎于文化,同时也是文化的镜像反映。任何语言在使用时都受其社会文化的规约。翻译既然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必然涉及跨文化问题。

二、英、汉语用文化差异

任何语言在使用时都受其社会文化的规约,进而形成各自的语用习惯和审美标准。这种习惯和标准对本民族的语言使用者具有一视同仁的规范作用,使各种语言在使用中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如汉语措辞华丽,惯用四字成语,英语措辞简洁,逻辑性强;汉语多用短句,英语多用长句;汉语句式松散,英语句式紧凑等等。正如张志公解释说:“各民族都有若干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客观的,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社会里,各种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等的综合作用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性格、心理、风俗等不完全相同,因而各自的审美观点也会不同。反应在语言运用的习惯上就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民族风格’。” [3]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生成地道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句子成分转换是无法忽略的环节,但英语学习者也应了解英、汉之间的句子成分转换不仅仅是表象的结构转换,同时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一)、 主语的转换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主语不可或缺,不管句子结构多么复杂,主语

都容易定位。谓语依附于主语,主谓之间有相互制约的语法关系。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其它成分都搭建在主谓结构之上。汉语是 “话题突出”的语言,句子以意旨话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形式上的主语为中心。汉语句子主谓结构松散,不受形式的约束,它的主语和谓语依表意的需要而灵活变化。 甚至,汉语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即所谓“零位主语”,如 “It is raining.”要译成“下雨了。”、“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要译成“活到老,学到老。” 等等。正如王力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够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 [4]所以,英语句中的主语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翻译为汉语句子中的相应成分,而是必须转换为其它的句子成分才能确保译文准确、流畅。如句子“The unpleasant noise must be immediately put an end.” 要译成“必须全部停止这种讨厌的噪声。”英语句中“noise”由主语转换成了宾语。再如“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t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应译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句中“China”由主语转换成了定语。

(二)、谓语的转换

“不少人说英语是名词性语言,汉语是动词性语言,这是有道理的。” [5] 动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而在h语中则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英语中,一个主谓结构只能使用一个动词,而其它的动词须要名词化才能确保句子的语法功能。汉语受主谓关系约束较小,句子结构灵活多变,汉语中兼动式或连动式句子比比皆是。所以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将静态的句子成分转换为动态,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把“He insisted on meeting her at the airport.”译为“他坚持去机场接她。”,把“A view of Mt. Fuji can be obtained from here.”译为“从这里可以看到富士山。”等等。英语的静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和词汇两方面,即非谓语和动词名词化,如“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和“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汉语则无这种形态上的变化,其动作意义的表达只能用动词本身。所以,这也是动词在汉语使用中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英、汉语用差异的文化渊源

英、汉语言的发展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流变,是各自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与相应的哲学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具有文化通约性。历史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致使中国人重含蓄、求韵致,善于形象思维。这与汉语使用重意合,往往以形驭意的特点相一致。与汉语不同,英语以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传播于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为哲学背景。所以,西方人重视逻辑推演、追求理性,善于抽象思维。那么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英语要求语法结构严谨,重形合,往往以形制意。总之,语言是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同时各个民族在使用自己的语言时都会客观地反映出其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英译汉过程中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层面的转换,并探讨了其转换的文化渊源。可以看出,语言产生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的差异,可以从语言的差异进行探究,而语言的不同,又可以从它所在的民族文化中找到根源。把这一点运用于双语学习,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及其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可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提高学习和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 曾文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J],外语研究,2006

[3] 张志公,张志公先生就作家文学语言研究问题答问[J],《当代修辞学习》, 1985

[4] 王力,王力文集[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 何其莘,英汉视译[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EST 翻译 标准 转化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37-01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是语言学的新语体之一,它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是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之一。在70年代,我国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建立了EST应用研究中心,有力地推动了EST在我国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一、EST的翻译标准

一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翻译学家严复曾提出过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信,就是意义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意义要表达得体,即通顺;雅,就是通过对译文加以雕琢,使之更加优美。鲁迅先生也曾提出,翻译务必要达到“信,顺”的标准,除了要忠实于原文外,语言还要通顺,也就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EST作为一种英语语体,也基本适用这样的翻译标准,但由于EST还具有其独特功能特征,这些标准对此表述并不是十分完美。为了表现科技内容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当前普遍接受的EST翻译标准是“明确,通顺,简练”,在EST文献中多使用意义具体化的中性词语。

二、转换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译文“明确,通顺,简练”,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叫做转换法。

(一)词性的转换

常见的情形有:名词转为形容词,名词转为副词,名词转为动词,形容词转为动词,形容词转为名词,形容词转为副词,动词转为名词,动词转为形容词,副词转为名词,副词转化成动词,副词转为形容词,介词转为动词等等。例如,

例1.The package types of CPUs show considerable variety.

CPU的封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名词转为形容词)

(二)句子成分的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分类上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在翻译EST时,往往需要将原文句子中的某一语法成分改译成另一种语法成分,这就是句子成分的转换。成分转换和词性转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性的转换有时会引起句子成分的转换。应该指出的是,句子成分的转换方法不胜枚举,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掌握,例如,

例2.Graphite has an advantage in that it can be changed into diamond.

石墨的优点是可以被转化成金刚石。(Graphite是原文的主语,译成了定语“石墨的”。)

(三)句型的转换

因为在表达相同思维的语言形式上,英语与汉语有着显著的差异,EST转译成汉语时,句型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英语简单句转换成汉语单句,英语复合句转换成汉语单句,英语复合句转换成汉语复句,英语定语从句转换成汉语状语从句,英语的表语从句转换成汉语的状语从句或定语从句,英语的从句转换成汉语的主句,英语的并列复合句转换成汉语的复合句,英语的复合句转换成汉语的并列句等等,例如:

例3.It was the part that we made at our workshop yesterday.

我们在车间里制造的正是那个零件。(英语复合句转换成汉语单句)

(四)语态的转换

科技英语问题中,被动语态使用相当广泛,在翻译时除少数仍保留被动形式外,大多数情况下要翻译成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态,例如:

例4.Heat can be converted to energy and energy can be converted to heat.

热可以被转换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被转换成热。(被动语态保持不变)

例5.Other forms of energy can be changed to electric energy by generators.

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成电能。(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

三、结语

EST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很多,除了转换技巧外,还应注意词义的增补及省略、词序调整、长句拆分等等,由于条目众多,无法一一详述。但在翻译过程中,大体应当注重三个过程。首先是理解过程,其次是表达过程,最后是校核过程。只有这样,翻译工作才可能做到臻于完美。

【参考文献】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 音标 句子结构 速度与难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2-01

引言

相对于初中知识来说,高中部分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学生要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没有充分的知识准备是不行的。而初中英语学习与高中之间,知识联系上有断层,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决定新生能否快速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甚至于最终学好英语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Ⅰ.学习48个国际音标

尽管初中英语强调学生的说和读的能力,但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很少有老师较为系统地教授过学生48个国际音标。往往是教会学生读单词,致使不少学生离开了老师的领读就不知道如何拼读单词了。再加上不少偏远山区师资薄弱,甚至有中途改教英语的老师,因此入学伊始教会学生怎样拼读音标和单词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即先教会学生音标的读法,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李阳疯狂英语中的有关音标学习的方法值得借鉴。即发音夸张,到位,与汉语的发音做比较,反复操练等。其次,对音标分元音辅音分别配之以相关单词进行强化训练。如:元音 [i:] 字母组合有ee ea e ie —three tree green sheep ;辅音[t] 发音字母t—tap tear heart。学生在操练过程中会遇到清、浊辅音分不清,元音张口不到位等。针对这些情况,接下来要让学生对易错的发音进行对比纠错。如:容易混淆的元音 [?覸]—[e] bad -bed hand -head;容易混淆的辅音[ts]—[dz] [ts] students boots [dz] goods woods等。 通过这些对比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发音的区别。

在课堂活动安排上,尽量使用学生齐读与单个学生拼读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发音;四人小组合作纠错与大组间读不同而易混淆的单词来让学生区分不同音标、单词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

总而言之,音标学习贵在让学生把它作为工具熟练掌握,这样在今后的单词学习中:1.学生可逐步自己学会拼读单词,真正培养起独立学习的能力来,做到“授之以渔”。2.学生可逐渐学会根据读音记单词,而非死记硬背。

Ⅱ.学习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

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能背诵课文篇章,会用已学过句型造句,但归根结底,是凭借对这一句子或篇章在大脑中的印象,或者说是语感。而高中教学,一方面强调背读等感性认识的落实,同时又强调学生能够对英语的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从理论上有所了解。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找到几个初中阶段英语成绩优异而高中英语下降很快的高三学生,首先让他们读背文章,他们都非常快速而流利地背完读完,而一到完成句子和写作环节,不少人正确率还不到30%。作文中甚至出现动词打架,简单介词当动词用的低级错误。他们中大多反映刚进校时老师没有介绍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连基本术语都不懂。分析课文是凭语感,越学越觉得难。由此看来,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学会这一部分知识,更关系到学生能否充满信心地进一步学好高中英语的大事了。

从教授内容与过程上来说,笔者认为应先教会学生英语中的“词”,让学生分清英语中的名词、动词、介词、连词等的字母缩写与基本定义。不少学生尽管知道部分词,但未全面了解过,而句子的成分又是由不同的“词”充当,不教会学生“词”,则难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语”以及“词”和“语”之间的关系。教会“词”后再依次帮学生弄懂什么是句子、各种“语”的定义与用法以及句子的成分。在教授句子成分时,结合实际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应着重帮学生弄清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区别。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各成分定义与概念和学生读例句相结合的办法。部分简单的成分学习,如主谓宾成分,较容易掌握,读相关例句即可,而对于句子结构,尤其是复合句,可说是初高中的难点,对于这部分,笔者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一方面找典型例子和文章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如笔者使用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复合句专题的文章,并找来状语从句,归类后让学生找出是从句的部分等。另一方面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并详细讲解问题。 通过这样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知识并为进一步学好高中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Ⅲ.高度重视教学速度与难度

据笔者观察,即便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往往不太容易把握教学的速度与难度。教学中的不少困难,归跟结底还是没有搞清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么估计过高,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耐心搞好学生的学情反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力争做到“学生敢说,教师愿听”;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不唯虚,只唯实。笔者所在中学是整个恩施地区有名的学校,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居全州第一,学校要求英语课要全英文教学。但笔者观察发现所接手的新高一学生还不太能够适应全英文教学,于是笔者采用了渐进的方式,即在教学中逐步增多英语,从开始的一半英语一半汉语,到最终实现全英文教学。正如笔者对学生说的,“我的教学以同学们能听懂学会为准。”

结束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不应该是抱怨学生以前学得怎么不好,而是关注自己在教这些孩子时如何能够创造机会让他们学习得更好。正如巴东一中校歌里唱的“美丽的一中,梦想起飞的地方”。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是帮助孩子们实现人生梦想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6篇

一、省略主语、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宾语,或者两个或多个句子成分同时省略

例如:

(1)承前省略

在并列句中,如果后面分句中与前面分句有相同的词,就常给省略掉,以避免重复。如:

1.He majors in German and his sister,in French.他主修德语,而他妹妹(姐姐)主修法语。(his sister与in French之间省去了majors)

2.I tried to see it their way,but I can’t.我设法以他们的方式看待这事,但我办不到。(句末省去了see it their way)

(2)接后省略

在英语句子中,如果前面的句子成分与后面的句子成分的宾语、主语补语或主动词及补足成分相同,便省略前面成分中的宾语、主语补语或主动词及补足成分。如:

3.Let those who can serve as teachers.能者为师。(can之后省去了serve as teachers.)

4.I can’t tell real from imitation jewellery. 我辩别不出珠宝的真伪。(real之后省去了jewellery)

(3)状语从句的省略

在状语从句中,如果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从句常用省略结构。如:

5.If not well managed,the shop can lose money. 如果管理不善,商店会赔本。(If之后省去了it is)

6.Once in the examination hall,he forgot about all this. 他一进考场,这一切他都忘了。(Once之后省去了he was)

(4)报刊、广播用语和富有诗意的文体中的省略

在报刊、广播用语和富有诗意的文体中,常省略动词和不用被动语态。如:

7.“Bus stuck on Highway 66.Road blocked.Passengers in danger!”“公共汽车在66号公路上受阻。道路阻塞。旅客处于危险之中。”

8.Then we came to the grasslands.Marshes everywhere.No birds!No trees!No house! Not a soulto be seen! 然后我们来到草地,到处是沼泽,没有飞鸟!没有树木!没有房舍!没有人烟!

(5)口语或戏剧对话中的省略

在口语或戏剧对话中,常常承上省略多种句子成分,使句子简洁易懂,避免单调累赘。请看下面的对话:

9.“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night?”“今晚你打算干啥?”

“The movies.”“去看电影。”

“With whom?”“和谁一起去?”

“My mother.”“我妈妈。”

“What film?”“什么影片?”

“Who’s the Murderer ”“《谁是凶手?》”

“Where?”“在哪儿看?”

“The Palace.”“文化宫。”

“Can?I go?”“我去行吗?”

“Sure.”“当然可以。”

二、动词不定式的省略

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语补足语时,有时可以省略。但省略时“to”却要保留下来,表示省略了动词不定式及其以后的部分。

10.Do you work in this office?—No,but I hope to,soon.你在这个办公室工作吗?—不在,但我希望不久能到这儿工作。

11.A number of veterans retired, and some were ready to.许多老队员退休了,一些准备退休。

这时要区别下列两种否定结构的省略形式:

I didn’t ask her to phone Xiaoping.— I didn’t ask her to.我没有叫她给小平打电话。—我没有要她打。

I asked her not to phone Xiaoping. —I asked her not to.我叫他不要给小平打电话。—我叫他不要打。

三、宾语从句的省略

(1)“if”引导的宾语从句,可以全部省略,也可以只省略一部分。

12.Is there a meeting tomorrow?—I’ll ask./ I’ll ask if there is.明天是不是有会?—我要问一问。/我要问一问是否有。

13.Did he post the letters?—He didn’t say./ He didn’t say if he had.他把那些信发了吗?—他没有说。/他没有说是否发了。

(2)由what,who,which,when,where,how等疑问词引导的宾语从句,可以全部省略从句,只留下疑问词,也可以省略从句的一部分。

14.There’s a meeting tomorrow.I’ll ask when/when it is.明天有个会议,我要问一问什么时候/开。

15.Somebody took the money,but he didn’t say who/who had.有人拿了钱,但他没有说是谁/拿了。

(3)“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省略时,可以省去从句的一部分,也可以用“so”代替整个从句。

16.Can we finish the work this week?I suppose so./ I suppose that we can.我们这星期能干完这工作吗?—我想能。

17.Does the concert begin at 8:00?—He told me so./ He told me that it did.音乐会在八点钟开始吗?—他告诉我是在八点钟开始。

18.Is he very ill —I’m afraid so./ I’m afraid that he is.他病得厉害吗?—我想很厉害。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7篇

分裂句(cleft sentence)最初是由研究英语的学者提出的。分裂句是用主从句的形式表达简单句的复杂句式,英语典型分裂句采用“it+be+X+从属分句的形式,X可以是多种形式成分之一。”(Quirk et al.1972)。Teng、汤廷池、黄正德和张和友等学者曾经对汉语分裂句进行过探讨,几位学者普遍认为,汉语典型分裂句结构――“是……的”。法语对句子成分的强调,最常见的是使用c’est…qui(强调主语)、c’est…que(强调宾语和状语等)。

虽然三种语言语序不近相同,但是分裂句的结构是相似的,即都存在焦点标记。而且所强调的成分也有重合。因此,从类型学角度探讨强调结构内部的可及性等级,有利于进一步解释语言的共性规律。

1.分裂句研究的文献综述

1.1分裂句的构成和强调成分

Pince(1978)和Colins(1991)都提出分裂句的结构公式,但都属于线性描述。黄国文(1996)提出了更清晰的分裂句结构式,他认为英语的分裂句共有四个基本成分:it,be,突出成分,嵌入句。夸克等认为分裂句可以用来突出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状语、宾语补语和主语补语等多种句子成分,使其成为信息焦点。

2.英汉语强调成分的对比

①英语中,一个句子的主语、宾语均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状语也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但不是全部。汉语中同样如此。英汉典型分裂句也有一定的差异。英语典型分裂句可以用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汉语典型分裂句只用于过去时。

②英语中,间接宾语和宾语的补语也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汉语中,间接宾语可以成为分裂句的中心,但是汉语典型分裂句无法强调补足语成分。另外,汉语典型的分裂句也无法强调介词的宾语。

③英语中,定语和表语一般不能成为分裂句的中心,尤其是分裂句的谓语动词是be的时候。除了表语很有强调的必要或者专有名词作定语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定语和表语一般也不能成为分裂句的中心。

④英语中,谓语动词则完全不可能成为分裂的中心,但可利用非谓语形式或替代动词do构成变通形式。和英语典型分裂句相比,汉语典型分裂句可以强调动词。

3.英汉语强调成分的可及性探讨

根据以上英汉对比的强调成分分析,结合Keennan&Comrie(1977)著名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PAH),试图对强调成分的句法单位的可及性提出自己的看法。NPAH假设认为,一个句子里,在由名词短语充当的主语(SU)、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旁格(OBL)、属格语(GEN)和比较宾语(OCOMP)等各类句子成分中,SU比D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DO又比IO具有较高的可及性,依次类推,构成如下一个从左到右依次递减的可及性等级序列(其中的“>”表示“比后一个可及性高”):SU>DO>IO>OBL>GEN>OCOPM。

本文拟从句子结构的主语(SU)、谓语(PR)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O)、表语(PREDIC)定语(AT)、状语(AD)和补语(COMPL)方面提出对可及性等级的假设。鉴于2中的分析,我们统计了各个成分限制条件的多少以及出现数量的多少,得出一个非常粗略的可及性等级:

英语的可及性等级大致为:SU>DO>IO>COMPL>AD>PREDIC>AT>PR

汉语的可及性等级大致为:SU>DO>IO>AD>PR>PREDIC>AT>COMPL

其中可及性差异最明显的是补语和谓语,作者认为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谓语就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多次,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分裂句中强调补语和谓语的句子都比较少见,因此暂时忽略这两项,得出以下结论:汉英强调成分的等级序列大致为:SU>DO>IO>AD>PREDIC>AT。

4.等级性序列在法语中的验证

法语的非强调句式:Hier,le directeur a fai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昨天,校长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状语的句式:C’est hier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校长是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形式报告的。

法语强调间接宾语的句式:C’est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hier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校长昨天是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直接宾语的句式:C’est le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 que le directeur a fait hier étudiants en lettres.校长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的正是一个形式报告。

法语强调主语的句式:C’est le directeur qui a fait hier aux étudiants en lettres un rapport sur la situation générale.是校长昨天给文科大学生作了一个形式报告。

但是翻看了大量法语资料后,未能找到强调表语、定语以及补语的句子。那么在作者得出的可及性等级的前四条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5.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见的分裂句的结构问题,采取新的视角,通过对比英汉分裂句的强调成分,试图得到可及性等级。本文的初步结论是:英汉语的强调成分中遵守以下可及性等级SU>DO>IO>AD>PREDIC>AT。并通过第三种语言进行了初步验证。本文研究的语料相当少,对于类型学的研究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缺乏语料库等数据的支持,所以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今后作者会借助语料库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Collins,P.C.Cleft and Pseudo-cleft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M].London:Routledge,1991.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M].London:Arnold,1994.

[3] 黄国文.英语分裂句的结构问题[J].海外研究,1996.

[4] 汤廷池.国语的焦点结构:“分裂句”、“分裂变句”与“准分裂句”[M].//汤廷池,郑良伟,李英哲.汉语句法、语义学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

句子成分英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转换法 类型 运用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

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

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此句中将分词growing译成递进式程度,副词“越……越……”。)

3)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was my decision to give up a promising business career and study music.

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不做发财有望的商人而专攻音乐。

(此句中将名词decision 转换成为动词“决定”。)

笔者基于对英汉翻译不对等问题的思考,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以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一、词类的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不应当机械地按英语原文词性译作汉语中的同一词类,如把名词译成名词、把动词译成动词等。为了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词类转换是必然的,又是普遍的。

1.转换为汉语动词

从某种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的优势。由于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其动词形态变化复杂且稳定,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限制,而名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形容词、动名词等的伴随优势。而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名词则较为静态,汉语中动词非常活跃,可以连用,也可以广泛代替名词或广泛代替形容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dynamic),故而,英译汉过程中则要考虑“静”―“动”转换,也就是把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动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例如:

(1)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Some power plant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几个发电厂正在建造中。

(3)I a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弟比我教得好。

(4)“Coming!”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来啦!”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5)The oil in the tank has been up.

油箱中的油用完了。

(6)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 life.

医生们说他们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

(7)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type of transistor amplifier?

你熟悉这种晶体管放大器的性能吗?

(8)Heating water does not change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把水加热不会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9)One of our ways for getting heat is burning fuels.

我们获得热的一种方法是燃烧燃料。

例(1)、(2)中的名词application,exploration和construction分别是由动词apply,explore和construct派生而来,在译成汉语时转化为汉语动词:用来、探索、建造。例(3)中的名词teacher是由动词teach加后缀-er派生而来的,在译成汉语时转换成汉语动词:教。对例(1)、(2)和(3)的分析可知,英语中由动词派生的名词,若在句中含有较强的动作意味,一般都转换为汉语的动词。例(4)、(5)中的介词over,up,across,into分别译为动词:越过,跑上,跨上/用完/穿过,进了。这说明英语介词在译为汉语时,通常把含有动作意味的介词转换为汉语动词。例(6)、(7)中的形容词sure,familiar分别译为动词:肯定,熟悉,也就是把英语中的形容词与系动词构成复合谓语,译成汉语时转换为动词。这些英语形容词的涵义是表示知觉、情感、想法等心理状态。例(8)、(9)中的动名词heating,getting,burning分别译为汉语动词:加热,获得,燃烧,也就是把由动词加ing演变的名词―动名词转换为动词。

2.转换为汉语名词

如前所述,英语是名词占优势的语言,汉语是动词占优势的语言。但英语中也存在很多由名词派生的动词、形容词,以及由名词转用的动词、形容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动词、形容词,这时可考虑将其译成汉语名词。例如:

(10)Formality has always characterized their relationship.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礼相待。

(11)Gases differ from solids in that the former have greater compressibility than the latter.

气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压缩性。

(12)After careful treatment the deaf have recovered their hearing.

经过悉心治疗后,聋人恢复了他们的听觉。

(13)More rooms are being built to accommodate the sick.

正在建造更多的病房来收容病员。

例(10)、(11)中的动词charactherize与differ分别是由名词character和difference派生而来的,若按动词对应翻译,则译文为:礼节总是使他们的关系赋予特色。/ 气体不同于固体,在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压缩性。显然这两种译法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故而将动词charactherize与differ转换为汉语名词:特点、区别。例(12)、(13)中的形容词deaf与sick分别是由形容词deaf与sick加上定冠词the转换为名词表示类别,故而将形容词deaf与sick 转换为名词:聋人、病员。

3.转换为汉语形容词

英语中有些抽象名词前加不定冠词,用作表语时,常译作汉语中的形容词。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动词变为名词,原来修饰动词的副词相应变为形容词。英语句中副词用在名词前或后,在意义上相当于定语,译成汉语时这种副词变为形容词。例如:

(14)He is a stranger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是陌生的。

(15)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accuracy and quick computation.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运算正确迅速。

(16)The buildings around are mostly of modern construction.

附近的建筑物大部分是现代化的。

例(14)中的名词stranger与例(15)中的副词chiefly分别是由形容词strange加后缀r和形容词chief加后缀ly派生而来的,如果按名词和副词对应翻译,则译文分别为: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是一个陌生人。/ 电子计算机主要地被赋予运算正确迅速的特点。显然这两种译法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故而将(14)中名词stranger与例(15)中的副词chiefly分别转换为汉语形容词:陌生的和主要的。例(16)中的副词around用在名词buildings后,意义上相当于定语,故而副词around译成汉语的形容词:附近的。

4.转换为汉语副词

英语句中名词在翻译过程中转换为动词后,原来修饰名词的形容词相应变换为副词。

例如:

(17)We have mad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hemical elements.

我们仔细地研究了这些化学元素的特性。

(18)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technical equipment.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

例(17)、(18)中形容词careful与full分别修饰名词study和use,名词study和use在翻译过程中分别转换为汉语动词:研究和利用,原来修饰名词的形容词careful与full,相应变换为汉语副词:仔细地和充分。

二、句子成分的转换

英译汉时,往往不能按照英语句子结构格式原封不动,否则译文生硬、无法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很可能由被动语态变成主动语态,使英语句子中的主语译作汉语句中的宾语。这就是句子成分的一种转换。

1.转换为汉语主语

英语中如果宾语在意义上跟原文中的主语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指的内容是原文中主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属性。译成主语后,更加切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英语中的主语,一般译作修饰汉语句中主语的定语。如果英语句中介词的宾语在意义上跟主语在某一方面有关,则可以把介词省去不译,也可以把介词宾语译作汉语句中的主语。如果在译文中强调英语句中的表语或者状语,则原文的表语或者状语译作汉语主语。原文的主语在译文中另作适当处理。例如:

(19)An automobile must have a brake with high efficiency.

汽车的刹车必须高度有效。

(20)A helicopter is different from an aeroplane in construction.

直升飞机的结构跟普通飞机不同。

(21)Two widely used alloys of copper are brass and bronze.

黄铜和青铜是两种广泛使用的铜合金。

(22)High-quality machines of various types are produced in our country.

我国生产各种类型的优质机器。

例(19)中的宾语brake和例(20)中的介词宾语construction分别是例(19)中主语automobile的一部分与例(20)中主语helicopter的某一方面,故而可将宾语brake和介词宾语construction分别转换为汉语主语:刹车,结构。例(21)中的表语brass and bronze和例(22)中的状语in our country,在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强调两例中的表语和状语,都译为汉语的主语。

2.转换为汉语谓语

当主语为动作性名词,而谓语为系动词或make,take 之类动词的被动语态时,可将主语译为谓语,并采用无人称句的格式。例如:

(23)Precautions are necessary to prevent it from burning.

必须注意不要让它烧着。

(24)Attempts were made to develop a new technique for breeding rice variety.

曾试图研究出一种培育水稻品种的新技术。

例(23)、(24)中的主语precautions和attempts都为动作性名词,谓语都是系动词,故可将主语译为谓语,采用无人称句的格式。

3.转换为汉语宾语

英语中被动语态较常用,汉语中被动语态较少用。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英语中被动语态常译作汉语中的主动语态,因此英语中的主语译作汉语中的宾语。例如:

(25)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means of a generator.

利用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

(26)Water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compound of two elements.

通常把水看作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例(25)、(26)中的主语energy和water根据汉语的表达方式,分别译为汉语中的宾语。

4.转换为汉语定语

为了强调英语句中某一个成分,把它译成主语,因而将其中的主语译作汉语句中的定语。

(27)Various substances differ widely in their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各种材料的磁特性有很大的不同。

(28)Softwood trees have thin,needle-like leaves.

软材树的叶片纤细,呈针状。

例(27)、(28)为了强调characteristics和leaves译为了汉语的主语,那么,两句的主语也相应地译作汉语句子的定语修饰主语。

5.转换为汉语状语

主语较短,并含有状语意义时,可改译为状语,并采用无人称句的格式。例如:

(29)These circumstances make it difficult to find site on which to carry out experiment.

由于这些环境条件,难以找到进行试验的场所。

(30)Computer battles bugs.

用计算机排除故障。

例(29)、(30)中的主语These circumstances和Computer在句中都含有状语意义,故而译为汉语的状语“由于……”和“用……”,采用了无人称句格式。

6.转换为外位语成分

当主语的定语较多较长时,为使译文明确简练,可把一部分定语或把整个主语译为外位语成分。例如:

(31)The exact route or mechanism of polymer degradation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s is not agreed upon by experts.

关于紫外辐射时聚合物降解的精确路线或机理,专家们是有分歧的。

总之,转换法多种多样,不仅限于以上几种译法。在英译汉前,一定要弄清英文原意,然后按汉语习惯进行翻译,要敢于打破原文句子结构的框框,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译成通顺流畅的汉语。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