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鸡蛋沉浮实验

鸡蛋沉浮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鸡蛋沉浮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1篇

1、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2)能够通过讨论、实验探究出水中上浮的方法、原因。3)能够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体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勇于尝试,愿意通过改变条件获取方法2)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并初步理解物体浮起来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潜水艇、鸡蛋等物体的沉浮原理。

四、教具准备:量筒、烧杯、水、食盐、玻璃棒、潜水艇模型、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铁块、橡皮泥、铝箔、木棍、塑料桶、泡沫等。

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东西你们想认识吗?请看大屏幕!(用实物投影投出铁块、橡皮泥、铝箔、木棍、塑料桶、泡沫等物体)

2、 提问:要是把他们放入水中你们猜猜想会怎么样呢?

3、学生实验

4、汇报。(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

5、谈话:你们有办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吗?(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先让学生认识所给器材,便于在交流过程中汇报。然后,了解沉浮物体,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进一步提出沉下去的物体能否浮起来的问题,从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设计实验 合作探究

1、探究橡皮泥、铝片、金属块等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怎样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得办法多,设计好后由组长分好工,并带领大家一块研究,好吗?同时还要及时作记录、注意安全,如果大家已经准备好了就请行动吧!祝你们成功!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橡皮泥、金属块可以放到别的物体上,借助物体;橡皮泥、铝片还可以靠改变形状,如做成船形等使它们浮起来)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深入进行研究,初步找出让橡皮泥、金属棒、铝片浮起来的两种方法,并探究橡皮泥变形浮起来的方法,揭示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2、探究潜水艇模型浮起来的方法

……

[设计思路:学生在积极进行橡皮泥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将活动引入下一个主题,教师悄悄把潜水艇放到每个实验桌的上方,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将精力再次集中到了探索潜水艇沉浮的奥秘上,在经过实验初步得出重量变化影响沉浮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概念的前提下,出示电脑动画,真正让学生理解沉浮的原理。]

3、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

……

[设计思路:鸡蛋沉浮实验不易操作,需加很多盐,且不停搅拌。将该实验放在了潜水艇沉浮的后面,教师来演示,全班同学注意观察,效果将会不错,达到课堂的动、静结合,有节奏感,也能较好体现教师的调控能力,再用电脑动画介绍死海不死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谈收获

学生汇报收获:讲述:通过今天的学家知道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借助物体、改变形状、减轻重量、加盐等,但不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设计思路:让学生梳理知识点和对课堂的回顾.]

(四)课堂延伸

1、教师谈话并演示:“最后,请看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手绢”然后,放入水中……沉下去了。

2、提问:你有办法让他在水中浮起来吗?请大家课下研究。

[设计思路:我没有介绍鱼网,而用手绢代替,在家中容易做实验,将它放到了课后,进一步向课外延伸。达到了由课内到课外,由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美好境界。]

六、板书

[设计思路:采用连线方式,文字出现体现实验结果,从开头到结尾,自始至终都在板书,在连线的过程中为学生留下了遐想余地。]

课后反思:

1、让科学回归生活。本课《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学生们很感兴趣,就是这种原因。再加上使用的教具学具都是一些学生常见的材料,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达到了明理的目的。这些一项项活动,让孩子们又一次回归到自然

2、学生探究活动中把握住一个“放”字。大胆放手、大胆给予、凡是能放给学生做的,一律放手给学生。孩子们发现了许多生活中想象不到的浮起来的方法,从而加深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让一个“动”字贯穿整个探究过程。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发现、多动手、多表达。使学生始终处于浓浓的探索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态度。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2篇

一、应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复习旧知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进行新课教学.但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操作较为便利,现象明显和结论可靠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体会到物理知识的神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从下课的情境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我带了一个普通茶杯,里面是我喝的茶,在课堂上我先喝完了茶杯里的茶,其实质是向学生展示,茶杯里是没有其他异物的.然后我再向茶杯里装入了满满一杯水,然后向一名学生要了一张白纸,将白纸撕成比杯子口略大的一块,将其贴在盛满水的茶杯的杯口,然后我和学生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然后我将茶杯倒置,有许多学生在我倒转的过程中发出了吃惊的“啊”的声音,但等我倒转动作完成而水没有流出时,这些学生用手拍拍胸口,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我再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气压强.

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我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课堂上来,激发了学生要去探究为什么水不会流出,从而提升了学生听课和动脑筋思考的兴趣.

二、边讲边实验,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般来说,如果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讲、学生的听,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课堂知识的10%~20%;而如果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同时教师还演示了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能记住50%左右;而如果在课堂中不仅有了教师的讲,学生的听,还有学生亲手参与到实验中来,然后再归纳该实验中操作的要点,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记住课堂学习知识的90%左右.因而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有效实验资源,将我们的课本知识设计成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例如,我们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时候,我将教材中的鸡蛋沉浮实验进行了改进,原实验中可能会因为加入清水的多少影响实验的效果,甚至可能会由于加清水过多而使鸡蛋的悬浮过程观察不到.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影响教学效果.我将其进行了改进:将实验改成两个比较实验,即将两只鸡蛋分别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实验中鸡蛋的沉浮现象,然后分别在两杯中加入浓盐水和清水,再次观察鸡蛋在两杯中的沉浮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现象不同,即所受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鸡蛋在漂浮与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却是相同的?等,最后进行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得到结论.

边讲边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延伸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物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有些我们没有注意到,也有些我们虽然看到,但却没有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思考,就像我们看小说但从不讲给他人听,不做任何的归纳与思考,过一段时间后对小说的内容也就基本模糊不清.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用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我们还可以将物理的课堂实验教学进行延伸,让学生应用我们生活中的易得资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例如,我们学习了热胀冷缩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去完成一个小实验:煮两只鸡蛋,一只煮好后在空气中慢慢冷却,另一只放到冷水中进行急速冷却,然后自己剥这两只鸡蛋,会让学生惊奇的发现,自然冷却的鸡蛋在剥的时候“连皮带肉”都剥了下来,而急速冷却的那只鸡蛋却是很容易地将蛋和壳分离,蛋完好无损.我提醒学生用自己学习到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特性”知识来加以解释.每种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征,但是每种物质的热胀冷缩都与本身的某些性质相关,如,密度的大小、导热性等都会影响伸缩程度和速率,密度大的物质一般来说伸缩程度也大、传热慢的物质伸缩速率也慢等.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趣味实验 科学 兴趣 活跃 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把它学好。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容易被兴趣所左右,而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灵活运用趣味小实验,既可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动手欲望,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科学知识很好地回归生活。

一、趣味小实验在新课中的妙用

1.运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

在引入有些新概念时,如能用趣味性实验开头,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用以下小实验来激趣。

(1)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来拉。

(2)用一张纸,能否把一杯水托住?先设疑,学生肯定很好奇,然后让一位学生上来演示如图实验。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的演示,教师可自然地引入新概念――大气压强。

又如讲杠杆平衡原理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实验:用细线系住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中点,铁丝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果将铁丝一端弯折,看看悬挂的铁丝是否还能保持平衡?为什么?铁丝粗细均匀,尽管一端被弯折,但重量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学生通过用手做,动脑想,激起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课题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上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演示时,把无色酚酞倒在瓶子里,在纸上事先用碱画好一只简笔画小猫,并收入一只小化妆品空瓶子里,由于无色酚酞的作用,一只红色小猫很快出现在一张纸上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迷惑的神色,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惊奇。很多学生都兴奋甚至赞叹,继而出现了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于是猜想、思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处在“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心中充满了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这之中感受到了化学变化过程的美,得到了美的享受,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运用趣味性实验理解深化知识

有些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甚至出现片面理解的现象,这时可设计趣味性实验来诱导启迪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要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将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气球沉浮”实验,冠之以“谁主沉浮”的实验名称,更吸引学生,更容易诱发学生思考。方法是让充空气的气球在盛空气的大烧杯中下沉,然后逐渐往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此时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逐渐上浮。实验现象会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气球为什么会浮起呢?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而解决此问题又用到空气浮力、浮沉条件等知识,也体现了新课程合科教学的特色。

在教不良导体时可穿插一些趣味小实验:

(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演示,可改试管为大烧瓶,在烧瓶中放入颜色鲜艳的活金鱼,在烧瓶处加热,当烧瓶的水沸腾时,金鱼依然游来游去,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在惊奇之后去思索为什么。

(2)烧不断的棉线。让一段棉线紧密地绕在一根细铜棒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取下棉线后,学生看见棉线安然无恙,依然未断,惊讶万分,而会引发思考:棉线怎么不断呢?铜是什么性质的导体?等等。

二、趣味小实验在复习课中的妙用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需要几次反复的过程,螺旋上升,学到的知识才会巩固。但是复习课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知道了”,兴趣不大,复习效果不好。如果能用趣味性实验来组织复习,则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巩固知识。

1.趣味小实验在小节复习中的妙用

在复习“沸腾”时,演示“用纸盒烧开水”;在复习“摩擦”时,演示“筷子提米”;在复习“光的折射”时,演示“分币升高了”……这些有趣的、魔术般的小实验,将学生带进一个个变幻的知识的天地,使学过的知识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得到巩固和提高。

2.趣味小实验在专题复习中妙用

如我县优秀教师的一堂课:《鸡蛋的学问》就运用了很多的趣味小实验,效果真不错,记忆最深的是“瓶吞鸡蛋”和“瓶吐鸡蛋”。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或剥了壳的熟鸡蛋),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又演示了如何把鸡蛋完好无损地倒出来,不得破环瓶子。如图:

三、趣味小实验在练习课中的妙用

做习题也是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但学生对做习题,分析习题时经常感到枯燥乏味。若在有些习题

中。运用趣味性实验来开动思维的机器,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如在分析探究实验题――烧不坏的手帕时,可以截取部分有效的实验做一做,效果会比直接讲解好。

实验: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5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还有些习题实验,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鼓励他们课外去完成。由朴实的实验来组织习题教学,可使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更好地巩固概念,同时可以减少练习课的枯燥,为课堂添一点“剂”。

四、趣味小实验在生活中的妙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氮的氧化物性质时,先提出谚语:“一天一个暴,田埂都长稻。”这里面隐含什么道理?学生学习后,讨论热烈,情绪高涨,解释准确。在讲氢氧化铝性质之后,提出课外思考题:做油条时添加纯碱、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如学习了鸡蛋壳的成分后,可让学生回家做个“鸡蛋壳PK威猛先生”实验。把鸡蛋壳收集一些放在布袋里,用来洗碗、油烟机等,把知识很好地应用在生活中。这类事例,不胜枚举。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科学知识真正成为生活中的知识。

科学课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受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可以利用很多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实验。因此科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开动脑筋,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设计趣味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添活力增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利.创设乐学情境促进知识迁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07).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4篇

鸡蛋沉浮的奥秘

老师说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她准备了水、鸡蛋、盐等物品。老师问:“你们觉得我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会沉还是浮呢?”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沉!”我可以让它浮起来!,不会吧?大家都觉着不太可能。

首先,贺老师先把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入水中,再将盐洒进水里,然后用勺子快如闪电似的在水里搅拌着,呵呵,鸡蛋像正在熟睡的婴儿,纹丝不动的躺着。怎么不动?

贺老师疑惑不解。贺老师失败了。教室里响起了阵阵叹气声,眼看又一小勺盐被洒进水中,鸡蛋才像蜗牛一样不紧不慢地浮在水中央。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 贺老师得意洋洋而又镇定地说:“慢着!还有更神奇的呢!我能将它浮出水面,贺老师又放了一勺盐,鸡蛋才从水中好奇地探出小脑袋,用好奇的目光凝视着整个世界。我们试着把它按下去,可它再也不希望回到那个密不透风的水杯底了。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不可思议!小小的鸡蛋竟然也有这样的神奇之处,真实让人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可真有趣,即使我们全神贯注的看着,这样的奥秘也会让人伤透脑筋,这个魔法让大家明白,科学是无处不在的,一张普通的纸或杯子也能变成一个神奇的魔法,我们一定要多加留意、观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点评: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成本;实验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88-1

开发和利用低成本实验是解决仪器不足、适应新课程实验教学需要的一条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层次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是切实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我在对中学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做如下探讨:

一、生活用品资源

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如用筷子做成称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小的实验,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实验;用铅笔、土豆、图钉研究固体压强;用勺子、棋子观察惯性现象;杯子、水、筷子、纸板、鸡蛋观察分子运动、光的折射、大气压、惯性;用蜡烛观察融化;牙膏皮研究浮力等。这些物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巧妙设计,就能充分发挥生活用品在物理实验中的作用,从而利用它们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食品资源

食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利用生活中的食品(鸡蛋、马铃薯、红薯、苹果、西红柿、冰棍等)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浮力》时,我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的条件时,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鸡蛋在学生家里很容易找到,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即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鸡蛋还可以做压强的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等十多个物理实验。

三、报废的仪器资源

实验室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废旧的仪器,就把不能修的有用部分拆下来,经过加工组合,制成有用的实验器材或教具。如何利用淘汰和报废的仪器设备,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是低成本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例如: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电阻器、墨水瓶、温度计等器具制成了焦耳定律演示器,从废旧电阻器上剪下两段不同的电阻丝,固定在两只相同的墨水瓶中,塞上橡皮塞,瓶塞插上接线柱和两端开口的废旧温度计,里面装满染色的煤油,这样,瓶内煤油微小体积变化可较大的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两瓶内煤油吸热膨胀时在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升的高度来比较两电阻丝产热的多少。实验时把两瓶的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观察两瓶中的煤油在一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来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从而研究焦耳定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比较,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比利用实验室现成的焦耳定律演示仪的教学效果要清晰的多。

四、废旧物品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物品,利用这些废旧的物品来进行试验探究活动,既变废为宝,体现环保,又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增强物理的亲和力。例如: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就捡了一个空易拉罐,在里面装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用面团迅速堵住它的开口,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学生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后,会看到易拉罐变瘪了,易拉罐为什么会变瘪,这是谁的作用呢?这样不仅能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还能演示大气压很大。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失重现象、制作滑轮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做凸透镜;利用废报纸、包装用的塑料泡沫、塑料袋也可以做很多演示实验。

五、人体资源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6篇

每周我们大班幼儿在水池区玩水时,我看到很多孩子每次都特别喜欢把积木、塑料瓶、玻璃弹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反复地放在水池中,用手按下去再松开,观察那些东西是如何浮起来或沉下去的,并且孩子们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讨论,会发现物体在水中有几种不同的现象:浮、沉、半浮。这些知识的感知与获得,是孩子们通过自身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感受而得到的,而不是源自于教师的说教。在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现象,都渗透着各种有趣的科学知识,如能适当引导,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认识科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此我运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作为引子,设计了这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鸡蛋》。

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乐于参加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及记录等活动,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重点:幼儿能通过商量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动难点:通过猜测、实验、记录等多种活动方式,感知水中盐含量的增减与鸡蛋沉浮之间的变化关系。

活动准备:

1.熟鸡蛋、小勺、记录纸两份,盐、敞口塑料瓶(内放250ml水)每组各一份;

2.纸板、小瓶、纸、泡沫、纸碟、塑料积木等操作材料若干、水盆(内放2.5kg水)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实验主题

师:小朋友们前两天,我们玩过沉与浮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呀?哪些东西可以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放入水中后会沉下去呢?

(出示一只熟鸡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鸡蛋,请大家猜猜鸡蛋在水里会怎样呢?(教师把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评析:鸡蛋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事物,但放入水中后到底鸡蛋会怎么样,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也许是个“未知数”。当鸡蛋放入水中后通过观察,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这时,我结合有关“沉浮”的知识经验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能否借助其他力量“帮助”鸡蛋浮起来。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他们仅仅想到了用小勺、盆、碗等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使蛋浮起来。如何使孩子能想到更多好的办法呢?这正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去积极思考,向新的方向探索的时刻。)

二、实验一

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真棒!今天老师在每组桌子上准备了纸、小瓶、积木、纸板等许多材料,请你们找好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交流: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鸡蛋浮起来的?

(评析:在本试验中幼儿尝试了数次:

情景一:在观察中看到有些好奇心强的孩子,为了急于知道鸡蛋借助其他材料在水中的效果,在没有相互协商好的情况下,就急于将桌面上的材料全都放入了水中,(而不是逐一放入后,再观察)当然在这样的情景下,实验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

情景二:(操作材料同上)这次活动我提醒幼儿听清楚实验的要求:1.三位幼儿合作为一实验组,相互协商各自的分工。2.每放一次材料(不限材料数量),就要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状态,并在记录纸上作相应记录。

幼儿在明确了实验要求后,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有的孩子发现木制积木、瓶盖、塑料袋等材料在水中放上鸡蛋后,蛋很快沉了下去。纸碟、塑料盆这两种材料可以使蛋浮于水面。也有的孩子发现当蛋放在报纸上一开始鸡蛋可以浮在水面,可是时间长了鸡蛋很快沉入水中。思齐小朋友看到一种材料不能使鸡蛋浮在水面,就想到了运用两种材料叠放在一起,鸡蛋放在最上面后,看到蛋也能浮起来。在相互合作、交流、探索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仅提高了,而且思维方式开阔了许多。同时,经过实验验证,幼儿意识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三、实验二

1.出示盐

师:小朋友盐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现在桌子上准备了盐、记录纸、笔,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2.提出要求:

A. 请三个小朋友一组,相互商量一下由谁来放盐,并作记录。

B. 每放一次盐就要观察一下鸡蛋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在纸上作记录(如鸡蛋沉在水下就在记录纸上画“”,如浮起来就“√”)

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幼儿实验过程,(指导时提醒幼儿用小勺将放入水中的盐快速搅拌,使盐很快溶解于水中)并提醒幼儿及时记录。

3.交流(记录纸全部出示)

(1)每组小朋友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今天在我们小朋友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我们发现鸡蛋在盐水中是可以渐渐地浮起来的。

评析:一开始鸡蛋并没有浮起来,当小勺搅拌时,盐很快溶解了。大约在(250ml)水中加了7~8勺盐后,孩子们发现u蛋终于浮了起来,他们很高兴。可是有一位孩子发现了与别人不同的结果:“鸡蛋并没有在水中浮起来”,他很着急。我想该怎么办呢?

情景三:我把沉入水中的鸡蛋放在示屏演示仪下,与其他鸡蛋相比较,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原来蛋壳上有一条裂缝,正是这条裂缝,水渗入了鸡蛋内部,因此,同样是熟鸡蛋,但是有裂缝的蛋却无法在盐水中浮起。

评析:当幼儿在实验中发现与他人不同的实验结果时,会对自己的实验操作产生怀疑,出现了着急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通过将破蛋与其他好蛋相比较后,让幼儿自己发现真正的原因。在寻求答案的同时,也让孩子懂得了细微的误差,也会影响科学实验的准确性。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那么还有其他的蛋呢,它们在盐水中也会怎样呢?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的实验活动设计,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A科学活动应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孩子能从身边熟知的事物中去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J为科学探索活动也应该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应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

这一点需要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留意、分析孩子的兴趣,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表现与反应。把握幼儿探索的方向并及时调整相应的指导策略。使孩子能主动发现问题,逐步学会通过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提出要求时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应设置要求过高的问题或障碍,这样反而会抑制幼儿的探索兴趣。

B科学活动中应提供充分的、有价值的材料,促使幼儿能主动构建知识

教师在选用活动操作材料时,首先应是对教学有价值的,并且是便于幼儿操作的。其次,教师在取材时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操作材料不应过于繁杂、花哨,华而不实。依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他们能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去分析、思考,进而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可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解决办法,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提高。

C科学活动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7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增强,注意力也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富有情趣的故事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例如,用紫色卷心菜、鸡蛋等孩子常见的物品进行魔术表演,让幼儿初步认识酸碱性颜色变化现象和沉浮现象。通过类似的游戏情境导入,幼儿加深了对科学现象的了解与感受,激发了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及求知欲。

二、“实验”――手脑并用,将大脑思维寓动手操作之中

手脑并用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性活动的基础。多玩多摆弄能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易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科学小实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让幼儿产生主动运用已知经验表现内心感受的强烈欲望,让想象力得以足够的发展。

列举科学实验区的案例:在中班科学区角提供大量的新鲜的科学活动材料,以便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初步的探索。起初投放的成品材料较多,目的是为了引起幼儿摆弄的兴趣,有了兴趣后,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半成品及时替换最初的成品材料,让幼儿在不断更新的、变化的材料中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如:探索光影活动的可以组合的镜子、色板、可调节强弱光的手电筒等操作材料;探索空气的风车、降落伞、扇子等材料;还有各种关于空间、速度的组装积木和模型等材料;孩子们在一个个试验台上,运用各种丰富的有趣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了解和探究相关的科学道理。随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丰富,幼儿探索欲望的更强,对知识储备更加系统,“小实验、大科学”便成为科学区角的新主题,部分经典小实验和新的实验材料整合,整个试验区可分类呈现:光影系列、力系列、水系列、声音系列、空气系列、磁力系列、弹性系列等多个部分,分类后,更容易助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百变的科学实验区就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灵感迸发的沃土。

三、“感受”――拓展眼界,感受科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缤纷殿堂。提供不同类型的科学氛围是让幼儿得到“感受”的直接方式,如何让感受的形式“活”起来是需要我们费心思量的问题。

“玩转科学”系列活动,是我们给予幼儿多维感受的有效方式:如幼儿独立尝试进行科学小实验展示活动,如“鸡蛋的沉浮”、“好玩的喷泉”、“桃树开花”。此类科学展示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感受科学到来的快乐,同时让其他作为观众参与进行的幼儿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跃跃欲试,这种形式带给幼儿的感受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积极探索、大胆展示的平台,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拉近了科学与孩子们的距离。同时在自然角设立的气象小站,饲养的小动物;在小农庄种植的蚕豆、向日葵、茄子等,均为孩子们亲力亲为,挖土、播种、施肥、浇水,收获果实。科技大空间是更广阔的科学天地:标本世界、时光隧道、磁力感应、有趣的哈哈镜、光影屋等设计各类科普奥秘材料,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且不断更新,组合,将有限的科学资源运用到无限的创造和想像之中,让孩子在丰富的科学氛围中感受科学带来的饕餮盛宴。

借助外部资源让幼儿感受的更多、更广。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走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图书馆新兴产业巡回展进行了体验学习和游戏活动。风力发电、基因工程、纳米世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先进的科技新兴产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草莓是蓝色的?为什么明明是香蕉,剥出来却是黄瓜?为什么神奇的磁液会爬坡?为什么人们无需去粮仓,就能实时掌握粮食的温湿度情况?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将现代科技传达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引领生活”、“科技改变生活”的先进理念。

四、“创新”――推变求新,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创造力

除了运用传统的展开形式,我们更愿意大胆创新:与社会组织环球贝思科学等进行合作进行趣味实验活动,幽默的科学男老师的加入,丰富的实验材料,活泼的实验氛围,这可是孩子们每月期待的科学大戏;科普知识竞赛,是孩子们厚积薄发,展示自己科学才华的好时机;亲子科技展,将一学期的科学活动推向,孩子们将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验带出幼儿园,分享与家长、亲朋好友,引发科学小制作的参与高峰,年过花甲的爷爷和孙子运用杠杆原理制作做体操的木偶,大学的高学历家长们组团制作了走马灯、火焰喷发、气球飞船,全职妈妈们带来了潜望镜、水瓶喷泉……琳琅满目的科技小制作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推新垒高,将幼儿科学探究性实验活动由园内展开至园外,由幼儿波及到家长,由小实验深入为大科学。

鸡蛋沉浮实验范文第8篇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是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改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当前,在化学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竭力从实验教学入手,尽管增加了学生实验动手的机会,但效果不见得好,因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是不如人意。

例如,在中考前实验复习时,常见到有些学生早把以前做过的实验忘了,遇到实验探究题无从下手,原因何在?在以往实验中,教师做示范或讲解步骤,这种由教师安排的,学生虽然动了手,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印象不深,也体会不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与乐趣。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谈点体会。

一、挖掘兴趣点,营造自主、热烈的实验气氛

兴趣是自主设计实验的催化剂。学生要敢于并乐于成为实验设计的主体,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魔力”所引起的,只是感官上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它将随着实验的难度和失败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消失,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问题情境。

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探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反思有趣而又有思考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通过这些因素,及时地把学生从一个实验旁观者成长为主导者。

初三化学的第一单元为酸碱盐知识,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在初三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因而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力求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自己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识。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兴趣,在学案中我没有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请学生在一瓶无色溶液(石灰水)中滴加两滴另一种无色溶液(酚酞),一下变红了;再次滴加数滴第三种无色溶液(盐酸),红色又消失了。学生欢喜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怎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情绪推到。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酸碱盐知识。

然后学生阅读教材,自己寻找答案。

紧接着设计相关的实验探究题,如何证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洁厕灵呈酸性呢?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验。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设计、亲自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有了实验设计成功的喜悦,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兴趣。

二、挖掘潜能,自主反思,共同讨论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同样要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尽量调动每个学生进行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

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当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有的学生发现石灰水不变浑浊,有的学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反思,小组讨论获取答案,并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表面上看课堂面貌是“乱”些,但“乱”在议论。研究、归纳化学知识上,“乱”中求“知”,这个“乱”是值得的。这样从失败教训中悟出道理,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成长。从制定实验方案到自己归纳,找出主要矛盾,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亲身品尝到自主实验的乐趣,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依赖思想,对实验的印象自然就深刻得多,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顾的能力。

三、挖掘课外实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课外实验目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实际上,它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装置改进,能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对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实验的习惯有很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