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郭小川的诗

郭小川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郭小川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1篇

秋季开学,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是诗歌。学生在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外,也可进行诗歌创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高一学生怎样进行诗歌创作尝试呢?

我认为先要让学生喜欢诗歌,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然后才能创作诗歌。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引而不发惹诗兴——引发诗兴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习写诗,首先要对诗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热情,才能写出真情。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在接触诗歌单元前,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新诗,将它们列一个清单。这既复习了初中知识,教师也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一开始学习诗歌,就有一种亲切感,心里也易于接受新知识。学习教材中的诗歌时,学生应多朗读,多背诵。优美的诗歌语言隽永,节奏感较强,脍炙人口。学生诵读诗歌能培养语感,陶冶性情,更能增强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如果能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效果将更好。为了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教师还有必要介绍一些课外诗歌给学生。

二、诗学理论作前驱——理论指导阶段

诗是纯文学。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因而,诗比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要难理解。所以学生光有兴趣还不行,还应学习一定的诗歌理论知识。高一第一单元主要是新诗。新诗与旧诗有什么区别?相当多的学生会问老师。新诗与旧诗的关键区别在于:新诗是“五四”以后的诗歌。新诗摆脱了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那么,诗歌有些什么基本特征呢?第一,诗歌是对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它总是择取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事物和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断,通过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凝练地概括生活,抒发感情。第二,诗歌具有饱满激越的思想感情。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可以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第三,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语言。郭小川说:“我认为,音乐性是诗的形式的主要特征。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应该是最强的。”[1]诗的音乐性,表现在它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三、洗尽诗心细品味——品味诗歌阶段

有了兴趣,也有了一点诗学理论,写诗之前,还应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两首诗歌。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也有利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与方法。如何品味诗歌呢?方法很多。例如,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也可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还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语言等。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些角度可供我们品味诗歌时参考。

四、依样画瓢练技巧——仿写诗歌阶段

初学书画者,一般先要临摹;初学写诗者,也不妨先进行仿写。仿写诗歌是对优秀诗歌的模仿写作。它使学生获得诗歌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仿写虽然限定了诗歌的章节、节奏,但这仅仅是结构上的某些限制。它并没有限定诗歌的意象、感情、语言等。学生完全可以进行充分联想、想像,仿写出同样优秀的诗歌。2002年高考题(全国卷)要求学生仿写一首小诗: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我们来看看学生仿写的作品吧,这些作品就仿写得很成功:

(一)大地是宇宙的一部剧本/草儿是场景/鸟儿是旁白/人类是大地的主角

(二)春是大自然的小女儿/红花是笑脸/绿水是眼睛/蓝天、白云是春的衣裳

(三)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旋律

……

五、殊途同归获灵气——改写诗歌阶段

改写诗歌的目的是在充分理解原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表达原诗的思想感情。仿写诗歌限定了诗歌的某些形式,改写诗歌限定的是诗歌的某些内容。改写与仿写诗歌都能让学生有广阔的空间。《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一首自传体抒情长诗。学完这首诗,学生进行了改写。

六、吹尽狂沙始见金——自由创作阶段

这是写诗尝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学生独立创作的阶段。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写诗不同于写其它文章,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花一两个钟头是写不出好诗的。给学生一两周时间,当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时再写比较好。写诗要生活经验,也要灵感。经历的一件事,看到的一个故事,别人的一句话,自己的一个念头……都可以写出好诗。当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我的一名学生写了一首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诗歌,诗歌较长,内容繁杂。既写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又写到了各种环境问题,最后还发出了要保护环境的号召。我与这位同学一起分析这首诗,建议她尽量压缩篇幅,认真锤炼语言,一定要选择具体意象来写作。过了几天,她交给了我一首小诗,标题是《天空的颜色》。我认为,这首诗很有诗的味道:“古时代/天空/是蔚蓝的/许多/白色的天鹅/在空中悠闲地走着 现在/天空/是灰白的/几只/黑色的乌鸦/在空中匆忙地跑着 未来/天空/鸟儿/还会有吗”。这首小诗以“古时候”、“今天”、“未来”放在每节开头,线索一目了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逐渐恶化。许多白天鹅消失了,剩下几只乌鸦,到未来甚至连鸟也许都不存在。诗歌以反问结束,发人深思,令人警醒。这首诗在用词上也很讲究。第一节的“许多”、“白天鹅”、“悠闲”、“走着”与第二节“几只”、“黑乌鸦”、“匆忙”、“跑着”,在数量、颜色、情态、动作等方面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了该诗的主旨。全诗构思别出心裁,语言简洁。高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诗作,实在难得。

高一学生写诗一般是写作自由诗,写格律诗难度会大一些。对于那些兴趣较高,又有一定诗歌基础的学生,也可写写格律诗。

鲁讯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2] ,每个青年都是诗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他们一定能写出好诗来。

参考文献: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2篇

在诗歌已经被解构、被不断戏谑化的时代,看到这样的新闻无疑有些令人错愕,甚至会让人产生“穿越”的错觉。回想起来,我们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禁止写诗”的时代。当然,在那个时代里,被禁止和某一类诗歌接触的,不仅仅是妇女,而是所有的中国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红岁月里,诗歌也和广大知青一样,穿着千人一面的制式服装,重复着刻板呆滞的词句。当一些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年轻人希望摆脱这种桎梏,表达他们自己的心声时,禁令与惩戒便开始横行了,创作者被迫秘密行事。由此就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地下文学”和“地下诗歌”。

为什么诗歌在过去的中国、前苏联、今天的阿富汗妇女群体中会转变为一种“地下文学”?尽管这些地区具体的情况各异,但其共同的诱因只有一个:自由的表达。阿富汗女诗人贾米娜在她的诗歌中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而这种表述在台面上是不被允许的―阿富汗女人不配拥有爱情。正如上世纪70年代以“手抄本”形式而为文学青年熟知的中国诗人那样,他们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在那个年代也是不被允许的,其潜台词是,人们不配拥有自由。于是,自由与爱情只好乔装成了“”,其信仰者必须为之付出极高的代价,例如生命。

问题在于,当有人为之付出高代价时,诗歌所承载的意义就开始发生改变。例如贾米娜所在的阿富汗,那里绝大多数女性在16岁结婚,其中四分之三是被强迫的。据联合国估计,90%的阿富汗妇女曾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摧残,有的妇女甚至在被后还被要求嫁给者。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野蛮国度,诗歌对妇女来说已经不再是生活的点缀物,而是进一步成为了她们表达与抗争的渠道。喀布尔最大的诗社,米尔曼巴赫尔妇女文学会俨然就是一个社会抗争团体,她们的会员不仅仅是写写诗就算,而是要“知行合一”―不戴面纱,穿高跟鞋,她们与不堪忍受的传统决裂,以一种西方社会女性生活的方式表达抗争。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3篇

在引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言论的同时,杨志学以“诗的艺术就是陌生化的艺术”的论断,体现了对诗歌艺术以及诗歌批评的整体性认知。不难看出,著者批评中的陌生化美学追求,与其“从传播学角度看诗歌”,均在较大程度上构成了《诗歌:研究与品鉴》这部著作的理论支点与视点。而论者更为具体、细致的评说,则以“多向互动”的方式展开。

在《诗歌鉴赏中的文体不辨之误》一文中,作者指出:“所谓文体不辨之误,指的是在阅读鉴赏活动中,没有区别出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以一种文体的特征和标准去打量另一种文体的作品”;而在《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中,作者又有“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形式的属性或限制性。诗歌就像绘画、戏剧一样,是一种具有明确的限制性的艺术。诗的限制性是来自诗的基本规范的要求”的论述。可见,对于诗歌批评鉴赏的“限制”与“极限”,杨志学是深知其中三昧的。为此,他总是期待或曰坚守诗歌批评鉴赏的“间离之道”――“说到底,诗歌是对现实的疏隔和陌生化处理。必须寻找恰当的距离,展开诗思的翅膀和审美的观照。诗歌的姿势、张力、新奇感、神秘感、现代感等等,均由此产生。”著者以此展开自己的批评空间,而诗歌的“间离之道”本身就体现为因地制宜之后的“审美观”,如“陌生化”的审美趣味等等。

由“审美的观照”角度,进入诗歌的品评、鉴赏层次,杨志学在品评一首名作的结尾时,发掘其“奇妙的意象组合”;而从台湾诗人非马《鸟笼》的形式中,他又读出了“解放鸟笼”的意义。这种关于文本形式及其意味的判断,都建立在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是难以言尽的”和“陌生化效应”的前提之上。以此综观该书“第三编・诗作赏评”部分,我们领略了作者在其审美观作用下的个性化操作。他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拆解”了诸多名篇佳作,如书中的《悬崖边的爱情》《韩东是个好厨师》《为自己的心灵歌唱》等文,均体现了著者的趣味。而在《〈诗经・东山〉试析》《秦罗敷:汉代那最美的女子》《〈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的身份问题》《唐诗五首品读》以及《普希金与中国诗人》等个案研讨中,作者又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跨文化的视野”。

顾名思义,这部《诗歌:研究与品鉴》包含着两个主要部分。即使作者出于分类的需要,将专著分为“诗学涉笔”、“诗界人物”、“诗作赏评”三编,但显而易见,前两部分容易被划入“研究”的范畴,而第三部分更易被理解为细读与品鉴。按照“结集”的常见形式,《诗歌:研究与品鉴》同样是一个经年累积的过程。这种跨度较大的文章集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所走过的学术道路、研究中的开阔视野,以及批评的个性和目的性。

从文艺美学到现当代诗歌研究,无疑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深入过程。这一点,体现在作者身上,总难免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美的意识”和“美的追求”。书中《李白的诗美观》《牛汉:崇高诗美的创造者》《秦罗敷:汉代那最美的女子》等,单纯从文章题目就能感受和体味到“美的呈现”。而在具体的品鉴中,我们进一步领略到论者学养的深厚。不但如此,从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相交叉的角度评判“新诗的美学”,也确然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至少,这可以使一位评论家的学养和底蕴自然而然地得以显现。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4篇

总觉得寂寞是难耐的,所以,以文字取暖。这使我想起一句诗:文字,是有温度的。

喜欢那些为我们提供好文字的人,……朱自清、郁达夫、席慕容、海子……。忽然说到海子,于我似乎是不及防的,这名字一下就闯进了心灵。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海子写下遗书,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我至今都为他的自杀而痛惜。为什么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天大的事也没生命重要啊!大家需要你,因为:你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多少人浮想联翩,备感温暖。可是,还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你为什么就离开了呢?

我还喜欢舒婷的文字,感性,灵动。读她的文字,我会濡染在那种叫做幸福的空气里,如痴如醉。前几天,有省作家协会的一个朋友发来短信,里面引用了舒婷的一句诗,居然让我心情快乐了许久。他说:“我们都是用文字取暖的人”,只一句这么短的话,我心里就开始柔柔的了。

海子离开时只有二十五岁,正好年纪。为此,我深深遗憾,相信还有很多人深深遗憾。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太脆弱,回头看看何其芳、郭小川、艾青……他们经历了多少苦难,但他们就是不选择结束自己,这也是一种值得尊敬的行为:也许,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文字的温暖,而他们是创造温暖的人之一。

我不是责备海子的走,我是痛惜他的走——他把自己变成最伟大的诗篇了,以身殉诗,让我们想起来就忍不住去读:但凄凉了一些。

老舍,著名作家,1966跳北京太平湖溺死,年67岁;徐迟 1996年跳楼自尽,时年73岁;陈梦家,新月派诗人,1966年自杀,年55;顾城 1994年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吊颈而去,年37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悲剧,能否少一些呢?我们需要用你们黑色的眼睛来帮助寻找光明。

过去,我是很珍惜自己的藏书的,但现在我身边的书就不多了,一是频繁搬家搬丢不少,再就是,我喜欢把它们转赠给爱读书的朋友:文字是有温度的,也希望这些书能让朋友跟着一起取暖。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5篇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弊:滞后与含混

(一)滞后:教与学的错位

“滞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诸多病症中的一个重要症候。当文学学术界早已引进“叙述视角”等进行小说解读时,现行中学语文小说教学还仍然仅仅围绕“三要素”大做文章。以《祝福》教学为例,如果我们不关注文中叙述者“我”,就很难在文本主旨探求上有深度突破:从单纯批判封建礼教的维度看出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自我反省的意旨。而这,远非个案。

现代诗歌教学,一方面,教材选文与学生接受心理存在时差。纵观现行各版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选例,不论是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唯美诗作,还是卞之琳的《断章》、穆旦的《赞美》等运用现代诗歌技法的诗文,多数间离当下已逾半世纪。不可否认,经典需要时间磨洗与积淀,但是,这也就让这些作品从天性上与学生铸成了交流上的“鸿沟”。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贮备与学生的期待视野存在落差。就高校语文师范教育而言,现代诗歌教学明显卑弱于其他专业学科。自然,秉持而出,在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发展中的艺术流派与审美追求的把握上,大多中学教师便捉襟见肘了,难以满足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欲求。

(二)含混:古与今的一致

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含混”主要表现在教师教授理念上的古今一致。换言之,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乐于采用轻车熟路的古典诗歌教学套路去分析现代诗歌。这种一层不变的教学理念,直接导致了现代诗歌教学的“失重”。

下面是一则关于《再别康桥》的教学简案:

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徐志摩与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歌:梳理字词,把握节奏;

3. 鉴赏诗歌:

(1)品味意象:“金柳”“浮藻”等;

(2)感悟情感:体味作者难以排解的别愁。

再来关注一则《秋兴八首》(其三)的教学简案:

1. 导入新课:介绍创作背景;

2. 诵读诗歌:教师纠正学生误读字音,训练学生朗读技巧;

3. 鉴赏诗歌: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作者哪些情感?

4. 总结诗歌表达技巧。

上述两个教学设计,司空见惯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平心而论,以简窥繁,我们不难看出,古典诗歌教学与现代诗歌教学,不论从教学流程,还是从教学主干内容提设上而言,均无二异。这点认识,不仅是语文教育客观批判与语文教学主观惶恐的交集,更是我们重新审议与践行现代诗歌的一个迫切而深沉的出发点。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津梁:定位与养护

毋庸讳言,现代诗歌受到古典诗歌的烛照熏染,“丁香”“梧桐”等古典意象大量存现于一些现代诗歌中。但是,与古典诗歌相较,现代诗歌仍有大量独特的地方:现代诗歌的意象选取、技法运用等维度的建构不仅根植于古典诗歌,更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对年青一代的影响亦是持久而强大的。因此,现代诗歌是“融合”的产物,既为融合,教授时,定位非常重要,否则,滞后与含混再所难免。

(一)定位:现代诗歌教学的肯綮

1. 诗歌史学意识定位

任何样式的文学都有着循序发展的历程。就现代诗歌而论,其发展大体历经三阶段,即:1919—1949年、1949—1966年、“”时期。

1919年至1949年,现代诗歌,无论是语言,还是技法层面,均显稚嫩与粗糙。由于急于跳出传统诗歌的桎梏,诗人们热衷寻觅西方文化的因子,大量借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的主张。如穆木天、李金发等以法国象征主义为师,开中国现代派新诗的先河。自然,文化充分涤荡的时代,亦是才人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出戴望舒、徐志摩、冰心等现代诗文大家。1949—1966年的现代诗歌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文艺理论,以贺敬之、郭小川等作为代表人物,诗体形式一般为楼梯体或民歌体,政治抒情味道十分浓郁。1968年以来,以食指为代表的“朦胧诗人”,开始颠覆时期政治口号式的诗歌。“朦胧诗”意象繁复、表达隐晦,重视书写个体精神。

脱离了文学史的定位,教师便很难有明晰的立场去审读现代诗歌。面对朦胧诗歌,我们沿袭浪漫主义抑或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对其进行解读,必然会出现失语的困窘。这便突显出厘清现代诗歌沿承脉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释解兹题,语文教师可参读龙泉明的《中国新诗流变论》,常立、卢寿荣的《中国新诗》,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等著作。

2. 诗歌解读意识定位

面对现代诗歌,我们除了应备具宏观意义上的史学定位观念之外,还应积极介入微观层面的文本解读。让现代诗歌具有“现代”的生命,核心是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现代”的眼睛。否则,必将现代诗歌的解读推回古典。首都师大的孙晓娅在《新诗的思维术——新诗教学的改进策略》一文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读现代诗歌之“现代”的别样门径。现摘录部分: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6篇

一、整体阅读――结构梳理法

所谓结构梳理法,是指对散文的一个整体感知,即首先给所阅读的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然后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对文章有一个粗略的理解。再认真阅读每段内容。抓住段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概括出段意。同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浏览每段的段意后,划分层次,归纳层意;之后根据层意再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文章的内容、层次、中心、结构、思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等就都一清二楚了,这就为解答后面的题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归纳段意。

3 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 概括中心思想。

5 分析文章的结构。

6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7 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下面以2008年全国I卷第五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①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②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粱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③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岌岌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④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粱之闻,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⑤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进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⑥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舌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这篇散文一共六段,让我们先来概括一下每段的段意:第①段写阳关是否还苍凉,令人感伤;第②段写阳关的地址由来;第③段写去阳关路上的满眼绿色;第④段写站在阳关古城遗址中的感想;第⑤段回顾古诗文中的阳关形象;第⑥段写今天的阳关已不是过去感伤的形象。现在已经林茂粮丰,富有美感。

本文分为两层,①一⑤段为一层,写昔日的阳关景象;第⑥段为一层。描绘今日阳关的富饶景象。

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以阳关的今昔变化为主要内容。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法。

做完上面的工作,本文的内容、层次、中心、结构、思路、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等都已经非常明确了,这就为解答文后的四个简答题打好了基础。

二、局部阅读(具体解答文后题目)

具体做题时。就要采用局部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题找准答题区间。筛选信息,分析提炼答题要点,再用自己的话按赋分多少分点设条作答,就不愁答不准、答不全。如此认真做上几篇文章,整体感知文意和局部精读答题的方法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了。

(一)散文作品的答题技巧:

1 至少精读全文两遍,对重点信息圈点勾画(包括题目);

2 细心审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3 摘取原文语句,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

4 如果时间充足。尽量多答要点,以免遗漏得分点:

5 看题后赋分,设序号,分点作答,体现思维的条理性:

6 表达时力求文通字顺,作答前要先打好腹稿。

(二)散文作品的解题三步曲:

第一步。筛选,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摘要:分析、推断筛选出的内容,摘录答题要点。

第三步,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分点设条,用自己的话润色组织成答案。

例题解析:2008年全国I卷第五题:寅公的《阳关故道苍凉美》

14 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要解答好这个题,先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原文第②段)。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维上。三面沙丘,沙粱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解题步骤:

第一步:筛选,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见上面第②段中楷体字部分)

第二步:分析摘要,分析、推断筛选出的内容,摘录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阳关闻名起始于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又闻名于《渭城曲》,“阳关道”更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答本题时注意文中说“不起始于”并不意味着不是闻名遐迩的原因。

第三步: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润色组织成答案。注意分点设条作答。

参考答案: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①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重要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阻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7篇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一个妈妈有四个孩子,乡下泼辣女人,对孩子很严很碎嘴,对小女儿也一样。小女儿很灵秀,样样在人前。15岁那年,女儿考上了师范学校,可是不久,一场墙塌之祸让她的命运改了道。女儿两个多月后醒来,首先看得到的是,五大三粗的妈妈瘦成了干鬼。她哭,妈妈细细地告诉她这两个多月她是怎样活过来的,花了多少钱,为借钱妈妈跑了多少路,这日日夜夜妈妈流了多少泪……

女儿奇怪,妈妈勤苦寡言一辈子,从不说苦表功,今个儿是咋了?妈妈最后说了一句:“你要听话!好好活下去!”女儿使劲点头。

出院回家,在自己的屋里,女儿照镜子,惨叫一声,镜子碎了,人倒了,死呆一阵,扯声大哭着爬起来就撞墙。妈妈这才扑身抱住她,吼问:“在塌墙底下你就死得差不多了,我为啥还救你?你说过要听我话,为啥不听?”她跪下哭:“妈,求你,让我死吧……”

晚上,妈搂着女儿问:“我还是你妈不是?”她点头,妈还问:“你还是我闺女不是?”她点头,妈笑着拍她一把,问:“妈要是变丑了,你也让妈死?”她慢慢转过身去,说:“妈,我试着活吧……”妈妈扳过她的身,亲她的脸,她这才钻进妈妈怀里,放声大哭。

女儿丑了,不是一般的丑,是吓人的丑,两眼严重歪斜,嘴无唇,与周边深色疤痕一体扯裂扭曲着……怪不得刚进村时一群孩子尖叫着四散奔逃。妈妈死守着她,连亲人们看她时也只说话,从不用眼睛看她。她就在自己的小屋里呆着,每天妈妈带她去卫生所打消炎针,她用布蒙着脸。几个月后,她的耳朵也几乎完全丧失听力。

一年,妈妈几乎没离开过女儿的屋,连洗衣服也在屋里,边洗边和女儿说笑。女儿试着走出屋干些活儿时,妈妈问了:“乖,还去上学吧?”女儿看了看妈妈,转身回屋,趴床上又哭了。妈坐床边,说了半天,又说了大半夜,女儿点头了。

第二天,妈妈就陪女儿到了师范学校。直接找校长,女儿言语不清地说:“收下我,我可以的……”妈妈说:“我陪她上,不用学校多操心……”校长流泪了,答应了。

于是,女儿用几十倍的努力和其他学生齐步走,用她的倔劲让所有师生从恐惧躲避到感动流泪;妈妈就住在女生宿舍里,晚上和女儿睡一张床,伺候女儿吃药吃饭,病痛时送女儿去医院,其余时间就打扫校园,为宿舍保洁,甚至包洗同宿舍学生的衣服,以此来报收留之恩。

三年后,女儿终于合格毕业,妈妈送女儿回家,再带着女儿到处找工作。半年后,女儿终于被一所中学收下了,工作是敲钟。妈妈怕女儿有时头晕打盹误事,就又到学校陪女儿工作,到时间就提醒女儿,平时还是义务打扫校园。有人问:“你再打一份工,也比你女儿的工资多。”她笑说:“我女儿给我的工资我都花不完了!”

是的,女儿能好好活下去,而且能工作,这就是对妈妈的最大报酬了。

最理解妈妈的是女儿。日日夜夜的每一个细节,妈妈给了女儿一个完整无缺的爱心世界。女儿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为活下去,十几年,她一直想让这个世界更加光亮起来,她想让所有人都能看见她完好的心。为此,她做了无数努力,有过无数疼痛。她见到学生就微笑,但学生们还是会被她吓跑,她的笑比不笑还吓人。她尽力把一种欢快的姿态呈献给人们……而在这一切一切中,妈妈始终都在她身边,点头,微笑,或嗔瞪她一眼,轻轻擦掉她流出的泪。

母女的拼搏给了一个残疾人的难得:工作很好,从无差错,家庭生活幸福,也有了理解自己的好丈夫,有了两个懂事有出息的女儿。这些常人很容易获得的东西,对女儿来说,就成了让许多人惊叹的奇迹。

但,母女俩并不满足这些,女儿曾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样样在人前,此生无论如何不能以“残疾”结局,一定要给女儿的心找到一个连接点,让人们看到这颗心,不再是丑陋的面孔和憨傻的表相,不再让人们怜悯和难过。

夏天的一个夜晚,女儿为一首诗流泪了。那是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她的心与诗交和,她觉出一种力量,一种美,一种超越寻常的凄丽与坚韧,一种任何现实也无法扭曲的灵魂。

妈妈看见女儿这次流泪与以往不同,就搂住细问。女儿说了,说了好多。妈妈不懂诗,但她感觉出来了,女儿爱这个,这个东西也是人们扬脸看的光亮的东西,所以,女儿可以学这个。当下,妈妈就笑说:“乖,那你就写诗吧,也让别人像你一样看着诗流泪感动……”女儿抱紧妈妈,笑妈妈啥都不懂又啥都懂。

于是,女儿决定用诗这种形式,把自己的心挂到太阳上去!

于是,女儿有了全新的姿态,工作更欢快了,业余,她成了学校图书馆的传奇常客,从各种诗集到文学全方位涉猎,她写下自己的习作,用笔问的方式去请教学生和老师,她面孔丑陋但笔迹秀丽,她言语不清但举止文雅,人们慢慢地从惊奇到感动,再从感动到惊奇:一个变形残疾人在写诗了!

妈妈到处传说:“俺闺女一点不傻,俺闺女会写诗呢……”

妈妈又带着女儿到处拜师,请人为她修改诗作,她的诗就是通过这种渠道“发表”的,发表在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心上,发表在小报上和网上……她的老师有小学生,中学生,教师,同事,邻居,路人……接着,有主动到家里来看她的:区里的宣传部干事、文化馆的老师、网上论坛坛主,记者、作家、艺人、网友……

十几年过去了,在黄河边这方土地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对“诗人母女”。这对母女把两颗心与太阳连接起来让人们看见,对人们说:我们的生命也是一首诗呢――你看,就在太阳上挂着!

郭小川的诗范文第8篇

走近阳关古道,满脑子千古幽情,望阳关内外,黄沙莽莽,关山重重,风云沉沉,行旅匆匆。中国是诗词大国,从远古《诗经》到现代诗歌,涉及西部,赋予阳关的题材不少,我想起唐朝王维那首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似乎诗人仍在笑看千年风云,诉说万代绵延。那些马革裹尸,忠君报国的场面,那些血腥宏大,残忍壮观的争战,都早已过去,一个个古老传说,一代代贤士命运,历经千年,凝聚天地的灵气,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阳关推动过社会进步,促进过人类和平,对古驿道的怀念,对古战场的凭吊,会让历史更加生动。

在这故地遗址,我产生许多自由思想,看到真正的中华文明和文化精髓,一个地方一首诗,走活许多唐诗宋词。

如今的阳关,路还是不太好走,走了4个多小时,好像没有远方,只有沙的海洋,两道车辙带着我们辨别方向,翘首西望,无处落脚,我们如临大敌,眼睛四处观察,不知身在哪个方位,只有卫星导航定位,显示着路还在没有远方的远方。看地图,前方通往青海格尔木,通往新疆楼兰和罗布泊。

不知不觉,又到吃午饭时间。据说,人太累时,体内会分泌出皮质醇,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人食欲增加。我们返回阳关古城,找一个饭店就餐,要了一箱啤酒,不开车的都开怀畅饮,酣畅淋漓,朱老板即兴吟起王维那首诗,我与他唱对台,朗诵现代诗人郭小川的诗句,“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请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

朱老板称赞,这首诗,是中国几千年来难得一见的豪放诗,与王维之作相比,亦毫不逊色!

据说,49集电视剧《昭君出塞》一些外景,有阳关古城这个饭店的镜头。我们吃圆肚子,拍了一些片,也“出塞”阳关。

在大西北,一路上经常遇到捎脚的人,开始我们不敢拉,后来才知,捎脚,在这地方是正常现象,也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没人管。每捎一个人,我就请他给讲知道的故事,这些当地人,知道当地风土人情,有的还懂得历史变迁,成为我们的“导游”。有时被捎的人还送给我们特产吃。 “导游”和我们坐在一个车里,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大家无拘束,尽兴而谈,到地方,我们都下车握手言别,有的导游会站在那向我们挥手,离开还互留地址,也许还能成为朋友。一路上,我们捎了不少人,每个“导游”都生动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因为从他们那里,我“道听途说”到不少故事。

走出阳关,我们转道绕经瓜州去新疆。

甘肃瓜州,有世界风库之称,坐落于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之间,地处河西走廊北线,是沙尘暴起源地,万里长风,能吹到内地。这里是哈密瓜主要产地。

过去我以为哈密瓜产在新疆哈密,其实长在甘肃瓜州。

瓜州遍地都卖哈密瓜,价格也便宜。我们在一瓜堆前,放开肚量吃。这里的哈密瓜,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甘甜如蜜,奇香袭人。在诸多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好,甜度越高,吃起来更美味。

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卖瓜的地方有个广告宣传板,介绍哈密瓜的资料:哈密瓜,古称甜瓜,甘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源于突厥语“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

老王也懂营养保健知识,他说的跟广告宣传板不太一样, 他说:哈密瓜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果胶、糖类、维生素A、B、C、磷、钠、钾,含糖量在15%左右,有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等作用,还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等症状,如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食用哈密瓜均能有所改善。

我们吃足了哈密瓜,离开时又带了不少。

瓜州前面的柳园镇,是甘肃与新疆分水岭,过柳园镇就到新疆的猩猩峡。

猩猩峡设个交警检查站,对进新疆的车辆都要检查一番,还得排队领取限速纸条,从猩猩峡至哈密不到150公里,规定让你走两个半小时,超时要罚款。问交警,交警说,这是为安全,也是让司机休息一下。我们一小时就走近哈密,只好坐路边,边吃哈密瓜,边等待规定时间,哈密瓜都变成尿排了出去,时间还没到。

走进新疆才知道,新特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她的平面构成色彩纷呈,不但各种文化类型相对保持完好,而且彼此的特色明显,反差极大,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服饰、歌曲和使用各自不同的乐器,依据不同的海拔分布,塔吉克、柯尔克孜、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族都是不同海拔的代表。新疆虽然地域广阔,遗憾的是,大部分是高山和沙漠,而且缺水,在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中,水资源是最紧迫而影响最广泛的问题。

在内蒙、宁夏和新疆,很少见到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已改变了,但有些当地风俗习惯还要尊重,在维族地区,不能提猪,管猪肉叫大肉,属猪的人不能说自己属猪,要说属“狗的弟弟”,十二生肖是“戌狗、亥猪”,猪排在狗之后,所以猪是狗的弟弟。朱老板还得受委屈,我们都不叫他“黑老板”,改称“狗的弟弟”。他竟然认真对待,每叫必应……

想到哈密,我萌生去看大姐的念头。

大姐是黑龙江双城市农村老姑家的大女儿,她比我大近20岁,小时候,大姐待我很好,经常把我抱她家去玩,给我好东西吃。后来,大姐嫁给一个支援大西北建设的铁路工人,去了新疆哈密。

我6岁那年,大姐回家探亲,听说她乘火车走了7天7夜。我去老姑家,她抓给我一大把糖。小时候家穷,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好吃的糖果,比过年都快乐幸福。回到家,母亲给我保存着,一天给我一块,我吃了许多天,直到大姐离开还没吃完。

一把糖,差不多一辈子记忆。从此,我想大姐,盼她再回来,还给我拿糖吃。不久,我家搬到哈尔滨,再也没见过大姐,听说大姐患肺心病,她不能回来了。上学时学地理课,看到中国版图,地图上一大片浅绿色描绘出的地方,就是新疆,我还在地图上找到哈密,老师说,新疆有不少传说,还有不少迷人的风光。参加工作后,我走南闯北30多年,国内国外去过许多地方,就是没有机会到新疆。这回来新疆,又勾起我童年记忆,似乎还能记着大姐的音容笑貌。

我给大姐在双城农村的弟弟打电话,问大姐家地址。快到哈密,我的手机突然传来一个苍老声音,看电话区号,这一定是大姐,还是那么亲切,她告诉我她家地址,还让我到哈密先到她家吃饭,她要张罗准备饭。我说,那要很晚,不用了。

到哈密,已是晚上9点。新疆的晚上,比内地推迟两个小时,哈尔滨黑天,这里太阳还没落,晚上9点,相当内地7点。

我同大家吃完晚饭,才赶去看大姐。

大姐埋怨,为啥不来她家吃饭?我找许多理由,因为我不想给大姐家添麻烦。

大姐抹着眼泪,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老弟。

大姐老了,但还依然能找出她年轻时的风采,姐夫我从来没见过,是个80岁的老头儿。谈完家事,谈我这次旅行,我还向他们讲起小时候那把糖的事情。

大姐心灵震撼,感触很深,眼里笑出泪星,你还记着?我说,人的一生,最不该忘记的,就是别人的关爱!

大姐很健康,不像有病,还很年轻。

大姐说出自己的健身养生之道,她爱吃玉米面,每天还吃6个核桃和两把葡萄干,已坚持50多年,肺心病都养好了。核桃能入肾肝肺经,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让皮肤细腻光滑。葡萄干富含重要微量元素钾,钾对于调节血压具有重要作用。葡萄干还富含膳食纤维,因而比其它零食更抵饿。另外,葡萄干还是多种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这些抗氧化剂有助于干扰胆固醇吸收,起到医治、防止心脏病的作用。我看过一个资料,联合国生命与健康会议曾发出个《维多利亚宣言》,宣言推荐的健康食谱中,首推谷物,玉米被称为“黄金作物”。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等,长期吃不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可见,常吃这几样东西对大姐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姐的晚年生活很简单,她的经常活动就是去买菜,散步,以前还打麻将玩,后来经常腰酸背痛,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长时间让身体处于固定、机械姿态,血流缓慢,血液黏度较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医生提醒,长此下去,红细胞与血小板容易聚集,加上疲劳过度,会使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可诱发脑梗死。

大姐从此不打麻将,腰酸背痛也好了。

大姐没事就看一些保健书,她还有一套理论: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病毒,还应该是心灵没有病毒。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人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没事就怀疑自己有病,自我想象,自我忧虑,很怕有病,说不定就会有病。她时常给自己心灵排毒,让身心健康。心灵排毒,就是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善于调节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让快乐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大姐还说,医学如此进步,也永远会有无药可治的新绝症。防备绝症,要从心开始。保持好心态,善待自己,不要“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听了大姐的理论,我想,心宽,天地就宽,宽容是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大姐是内心强大的女人,内心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强大,能够有效治病防病,内心强大,能够无所畏惧地走在人生大路上。

我只在大姐家待一个小时,大姐一家要留我住下,我又找理由,说第二天要起早赶路。我的钱都在卡里,身上还有800元钱,离开时都留给大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