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益实验中学

广益实验中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益实验中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1篇

谭慧媚快乐结束了小学生活,充满憧憬的我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初中!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截然不同:课程科目多了,课内课外作业多了,学习时间多了,快乐玩耍的时间少了……为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通过反复实践,我终于找到了我能适应和接受的学习方法:课前全方位预习,课堂全神贯注听讲,课后反复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虚心请教他人……只要做到这几点,我便可以轻松学习,快乐收获!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初中学习!前几天,练习册上有道数学难题,当时我一看就想退缩,但另一个声音在心底提醒我:不能低估自己,我尝试着做了……经过无数次演算与验算,我成功了!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通过这件事,我总结出了一个学习经验:学习时我们不仅要自信,还要有对疑难问题的钻研精神,这样的学习才会轻松和快乐!英语是我的一大弱项:记不住单词,不理解语法,不知什么时候用什么词……我心中充满了烦恼!初中英语对我而言,比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麻烦,刚开始时我经常感到头痛,茫然无措!每一次默写,看到听写本上的“重默”;每一次作业,看到英语本上的大红叉;每一次考试,看到试卷上不理想的成绩,我快支撑不住了,当时我真的快崩溃了!对于一个小学阶段全校的优等生,这是何等的打击!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输,不能倒下,我要前进……我咬紧牙:我努力记,我认真学,我端正态度,我提高效率……不久之后,我马上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现在,我想一直尝试下去,因为我的目标就在前方,只有拼命向它追赶,我才能实现目标,才能找到奔跑的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多看优秀作文!读小学时,我几乎不看作文书,成天就看些漫画!由于小学作文成绩还不错,刚进入初中学习时,我便想继续使用这套方法。然而我错了,并且大错特错!初中作文和小学作文比起来更难,层次更深,要求的内涵更丰富……我改变了读书方法,我爱上了《儿童文学》、《意林》……28分、32分、35分……我的作文分数一次比一次高,我的写作水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习真快乐!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过程中你感受到的或许是痛苦,但当收获的季节来临时,你感觉到的一定是幸福和自豪,快乐将充满你的内心,何乐而不为呢?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初一:谭慧媚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2篇

问题是学生开展讨论探究进行思考的前提,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分组学习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好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等问题.例如:在进行圆周运动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圆周运动基础理论”这一重要的知识点时,教师就需要考虑到学生所拥有的具体生活经验,以及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在教学设计中就结合一些游乐场中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星际飞船等设施圆周运动的应用,作为教学例子开展新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开始讲解的前些天,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比较趣味性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跟随自己的小组去游乐场中体验一下相关设施运动情况.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始新课程的讲解,首先引导学生唤起体验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星际飞船等设施时的有关记忆,让学生提出自己在体验它们运动时都有哪些疑惑或者是具体的感想,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总结出了以下三个典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这些设施转弯的时候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失重感,这种失重感的产生到底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第二个问题,可不可以用具体的力的分解法将自己感受的力的作用画出来?第三个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设计原理跟它们的设计相似?例如:在“简谐运动”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存在简谐运动的事物,或者通过学生对简谐运动的基本理解模拟出简单的简谐运动.最简单的简谐运动还包括单摆运动,学生可以去观察自己家中的钟摆,初步了解单摆的运动轨迹,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将自己了解的生活中的运动互相分享互相探讨.采用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2.选择恰当的分组学习时机

分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脱离的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味的进行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不会得到有效的效果.因此需要分组学习能够掌握好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学知识并不适合分组学习,独立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这些教学内容如果也盲目的选择分组学习的形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遇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第一方面,遇到物理概念性问题或者是物理原理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简单的明白了概念的基本意思,并不能真正领会物理原理的由来,也无法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方便记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组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概念,例:力矩和力偶、牛顿第二定律等教学.第二个方面,对于物理知识中探究型问题的学习,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吸收不同智慧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探究型问题的理解,例:曲线运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课题.第三个方面,研究同一类物理问题能够采用多种解决方式的问题时,采用分组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阐述不同的观点,分享各自的解决办法,实现思维的拓展,例: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课题.对于一些物理实验的教学,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们共同努力探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物理实验并在实验中学习到物理知识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讲述“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时,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见到过这种特殊的物理实验仪器,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分组探究的方法,每个小组都发给一个螺旋测微器,小组之间互相谈论,并研究如何使用,教师可以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够了解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并准确的测量.例如:波的实验以及透像成境的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共同完成实验的操作,并且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疑惑进行小组内讨论,互相解答疑问,集思广益,最终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实验中应用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用;内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校园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校园景观不仅要体现物质空间层面的景观,更要展现社会空间层面的景观,以满足校园活动者对校园景观的需求,最终构建出满足心理层面的景观,创造出老师和学生理想中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景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协调师生们在文化上的认知感,在校园生活模式和理想的校园景观规划上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2实例----温州龙湾实验中学

龙湾实验中学位于温州市龙湾行政中心区F03地块,龙江路和永定路的交汇处。创建于2006年5月,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8.94㎡,建筑占地面积8108㎡,设计面积共约:34650㎡,其中包括,道路绿化约7300㎡,滨河绿化约6200㎡。

学校集思广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开阔搞个创意、营建内蕴丰厚、理念超前、活力勃发、特色鲜明的新型人文校园。融合地狱文化资源,赋予校园新的文化灵魂,归纳出新的文化主题: “笃根基、铸品质、育栋梁”。

笃根基------融汇先人血脉,笃定想吐根基(文化基因)

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对龙湾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具有乡土人文精神的学子。

铸品质------开阔深广视野,培养现代创新品质(现代品质)

学习先贤治学、修身品质,进而形成现代品质,加强开放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融入现代社会。

育栋梁------端品、正行、守朴,成就明日栋梁(成才理想)

突出理想意识、成才报国意识、生命质量意识,体现理想人生、品质人生、价值人生的全人教育思想。

核心价值:人文、品质、创新、成才

景观格局:一河双桥三环道,五园六艺七景观

一河:塘河自西向东流过校园,将校区分成南北片。

双桥:跨河双桥,连通古今、未来,表达传承和创新。

三环道:修学区环道、滨河区环道、体艺区环道为学校主通道。

五园:俯清园、仰贤园、忠义园、孚敬园、弘毅园。

六艺:雕塑小品、水车、植物绿化、文化墙、诗文书法、亭廊古建。

七景:振风怀远、山海气象、塘河蕴玉、大开贤门、

忠义千秋、水岸芳林、书苑栖迟、恒心积学、幽碧水岸。

校园景观中的文化元素

主题雕塑:振风怀远广场---以现代抽象雕塑为手段,表达全人教育思想和学子成才理想,体现开宗明义之旨,为学校标志性文化载体。

在景观设计上,以中华的“中”为设计元素的雕塑,是入口的视觉焦点,青铜的质感与人以古朴悠远的历史感,同时新型的设计手法却又予人以时代感,两者巧妙融合,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周边植物以色彩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用颜色衬托雕塑,柔化金属的质感,为整体的校园景观带来活泼生机之感。

情景雕塑:相对于主题雕塑,情景雕塑趣味性更强,更直接反应场所属性,更容易与人产生共鸣。体艺区的情景雕塑以音乐、体育为设计内容,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明确体艺区的场所性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临水的音乐小品,与情景相融合,似乎能感受夏日水面带起的微风徐徐,令人陶醉,不禁驻足倾听。

文化墙:文化墙不仅可以是分割空间的介质,也可以是展示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本案中有2种类型的文化墙,普通的文化墙以及结合了围墙的文化墙,围墙不仅是围合空间的作用,在设计中以“诗经、竹简、印刷”为设计元素,不仅展示校园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把学校的教学理念、方针、内容等刻在其上,对内对外皆可起到宣传作用。

植物绿化:植物是校园绿化的主体,不仅可为学校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为实验教学提供实体教材,为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提供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本案植物设计中不仅考虑常识性的配置原则,更觉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季相变化、常绿落叶比、场所属性,不仅可观花、观叶、观果,还结合果树的种植,配合学校的教学理念---实施班级责任制,可让学生在管理中体验责任的实质感受,也体验丰收的喜悦。为每个不同的树种立介绍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

水车:是本土文化---耕读文化展示的一部分。

浮雕、地刻:不经意经过的小路、课间活动区点缀地刻,以弘扬爱国传统、生活常识、乡土文化常识为内涵的书法篆刻为主。

亭廊古建:是校园文化中人性化的体现,不仅是功能性的事物,是校园景观竖向的主要部分,为师生、同学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平台。

总之,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两者是一个相互融合、互补、互为,校园文化不应该是脱离环境,应该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也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景观,也体现在室内环境,体现教学在理念、方针。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景观的营造不仅仅是考虑校园文化,亦应考虑现场条件、功能设施、美观要求、建筑形式等不同的元素,是一个综合体系。

3.结语

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应该结合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充分展示和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校园精神,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将开放性与人文性、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于校园景观中。在此,只有将景观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校园环境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陈孝青,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探讨[J],中国园林,2002.

[3] 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 栗春雷.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06.

[5] 陈永生.高校新区景观环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6]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4篇

一、知生、爱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

笔者几乎每年都担任初三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当接班时,笔者都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调查、摸底。在上第一堂课时,笔者会对学生进行测试或逐个提问,找出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所在。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低;有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很差,影响全班的教学进度;有些学生能跟上课堂进度,却在课后复习时困难重重……

学生只有一年就要毕业,时间紧,任务重,要做的事情很多。根据调查的结果,笔者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汇总、整理,这是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的依据。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困难是很大的。但只要肯干,就能克服任何困难。笔者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复习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在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时,除笔试外,还举行口试。这样做,一方面是促使学生重视发音和朗读,因为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因人而异对待。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笔者在课外采取“少吃多餐”的个别辅导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只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分别提高的目的。

二、多听、多用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外语教学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使用外语”就是用外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因为外语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交际工具。我设法把外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重视学生交际功能即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语课是实践课,不是理论课,我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使之习惯成自然。

1.课堂上尽量讲英语,课堂用语全用英语讲。用学生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向学生提问题,启发学生用英语向教师提问,组织学生互问互答,教师参与,以便在发音上起一种标准示范的作用。

2.课后开展英语会话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休息和放学路上的时间,用英语进行交谈,并将交谈中遇到的问题记住,鼓励他们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在同学之间寻求英语“知音”。

3.在教室或走廊设立英语角供学生自主学习。将一些常用短语和句型写在英语角的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短语和句型编成对话,走到哪里都能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加深记忆。

4.每学期举行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每个学生写好讲稿,先在小组里试讲,试讲后推选代表,参加班级比赛,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好氛围。

5.每月举行一次英语主题讨论会,每次开会前三天,把讨论的主题告诉学生,围绕主题,教师提示一些词汇、短语,以便学生准备,在讨论会上有个较好的表现,收到集思广益的好效果。

6.节日举行英语晚会,唱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演英语戏剧、讲英语故事、朗诵英文诗等,都是练习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形式、好机会、好舞台。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5篇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例增多,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初中生生命存在现状的调查问卷》中,有42.2%的学生对与逃生、防身等有关知识会经常关注,43.9%的学生认为在突发事件中应变不及时、自救能力不强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差,平时很少考虑或者注意应对方法。有44.8%的学生在过马路时,如果车辆较少时,那么即使当时显示的是红灯也会选择过马路[1]。可见学生关注或掌握的安全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当灾难或危险来临时,真正的逃生、防身技术才是根本。如果青少年具备了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则可以在遭受意外伤害时尽快进行紧急救助,避免因延误治疗时间而使病情加重,并将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教育已经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生命教育的大力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其生命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将生命教育纳入相关思想品德课程

比如: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中,安排了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第二课第二单元的“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共有六个单元:(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3)人的生命的独特性;(4)永不放弃生的希望;(5)肯定生命,尊重生命;(6)延伸生命的价值[2]。

(二)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活动以班集体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针对班上的某一倾向性问题,全班同学围绕生命教育相关主题而开展的活动,如《感恩的心》、《像花儿一样绽放》等[3]。主题班会活动虽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但这种形式往往只是教师通过播放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进行单方面讲授,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教育的实质,收效甚微。

(三)进行以生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活动类别很多,但在初中阶段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有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公共安全教育、环境教育、预防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六类[3]。但是很多学校生命教育专题教育活动仅仅关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开展过程流于表面,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不易激发学生对生命内涵的深刻认识,致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凯斯西楚大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的模型:活动(体验)―发表―反思―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学习理论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目前,体验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与之相应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推崇[4]。

三、生命教育探究活动设计

所谓探究活动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与学习活动。[5]

基于活动的生命教育教学中,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探究主题,参与合作探究,反思与评价。在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技能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探究活动流程图

第一环节:确定情境,分析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学习同伴而言也是知识的来源,这一步可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激发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情境的确定对于学生认知策略、学习态度的形成、问题解决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同时结合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关注点和心理需求,精心选取相关典型资源,设计一些富于趣味性及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贴近学生认知起点、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培养其参与体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体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第二环节: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其对信息有一个选择、加工及处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建构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并不是他人引导和传递的,其基础是学生先前的知识与经验。方案的设计过程是学生综合发挥其智慧与技能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同时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设计活动。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激励学生努力寻求自身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感受,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生命技能的掌握,生命价值的提升。这是基于探究活动的生命教育的核心环节。

当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一定的生命认知并产生丰富的生命体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当学生充分展示完自己的成果和体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的探讨和交流,才能集思广益,开阔学生视野。

第三环节:评价反思,改善提升。

在初中实施生命教育,其功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熟练掌握生命技能,并促使学生将正确的生命观念及行为转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因此,评价和反思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研究与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和体验后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对学生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逐步构筑学生认知策略。随着探究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反馈的方式方法,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小组成员、同伴等对整个探究过程例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活动表现是否积极、得出结论是否科学等维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收集学生的相关资料并将其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形成生命教育学习档案袋,展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进展过程及学生的发展经历。

四、案例研究――相城实验中学校园农耕活动

(一)案例简介

苏州实验中学是相城区的代表性学校,在我校开展尚德校园农耕活动也符合相城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相一致,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校园里开辟一块农耕地,是一种生态有机文化的象征,使校园变得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该探究项目主要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旨在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的耕种,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该阶段的学生对实践探究活动有一定意识与经历,也能积极参与小组协作,并且对农作物耕种充满兴趣和期待。同时农作物的耕种对他们而言,易于操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农耕、植物、动物、季节、气候的奥秘,尊重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学生体会自然的韵律和滋养,学习人类与自然的沟通及其基本精神,学生在感受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中学会尊重食物、尊重土地,在播种与收获中感受生命。让学生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增强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与爱护、有效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行动力和创新力,为学生建造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

(二)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的确定

我们围绕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与目标,分析了学生的认知与能力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目标,旨在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如下表所示。

表1 活动目标体系表

2.活动过程的设计

表2 活动过程设计表

3.活动评价的设计

生命教育探究活动突破了教师评价为主体的传统评价体系,评价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

表3 活动评价量表

(三)案例实施

本研究中该活动是在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相实农庄”开展的,参与对象是该校初一年级学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具体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

首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其次根据劳动需要分为策划组、管理组、技术组、美工组、宣传组四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4名学生组成,分别处理相关策划、管理等工作。策划小组先组织整个活动小组的所有同学,根据初步制订的活动方案进行改进讨论具体实施过程。讨论的相关事宜为探究活动进行的时间及场地的分配等。

2.活动探究阶段

先进行前期开垦工作,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规划图对指定地点进行开垦。在此期间,活动小组谈论完成并且安排好的各个小组负责种植的农作物,小组人员进行安排时间或者求助活动负责教师进行农作物种子(幼苗)的购置。开垦完成及开垦过程中,收集学校清扫过程中的果皮、树叶、厨余等有机材料对土地进行堆肥。开垦工作完成之后,学生进行种植,为了便于试验地小组之间观察和比较,利用统一时间进行耕种幼苗的作业。而后按照之前每个小组制订的种植计划,定期对自己所负责的试验地进行浇灌除草等后期管理。

3.形成结论阶段

学生在进行校园农耕活动时实时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记录,由于学生不可能带相机手机等设备,拍摄统一由负责此项活动的老师进行,并由老师统一记录至电脑中用于存档。活动小组成员在利用课余时间,把活动过程中记录的文档资料整理成册,编辑校园农耕活动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用于宣传此活动,进而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农耕、生态农业及生态城市的概念,激发学生热爱环保的情感。

图2 农耕活动开展现场图

(四)案例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实践后的教师与学生对该活动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笔者对本校20名教师与200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师对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的认识、态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对该活动给出了正面评价,表示自己乐于参与并很希望继续开展相关活动,80%的学生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自己对生命内涵和价值的认识;90%的教师认为生命教育探究性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能力,75%的教师表示能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并初步掌握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本校所实施的生命教育探究活动案例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对此类探究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与兴趣,增长了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分工协作,也使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6篇

摘要:实验是程序设计课程中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针对.NET程序设计课程,讨论了实验设计中如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流程以及实验的验收与评分标准等细节问题的设计思路;课堂实验设计的新颖之处在于将小组协作引入到实验中,并基于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实验中引入附加题。从课堂情况看,该实验设计的效果良好,实验设计的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Net程序设计;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验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我院于第7学期(大三第1学期)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Net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的授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程序设计语言(C#)的语法及编程思想,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到学期结束时能够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

由于程序设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不但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语法、程序设计的流程等内容,更要让学生具有编写可运行程序的能力。本文将讨论课堂实验内容的设定及实验课流程安排的细节问题。

在本门课程的实验设计中除了常见的实验步骤之外,还加入了附加题作为小组作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2课堂实验的设计

程序设计课堂实验内容

本课程共96学时,讲授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为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将掌握的语法知识及时应用到程序中,掌握相关的编程技巧,课堂实验的安排紧随课程内容,我们针对每一章的授课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实验。实验内容如表2所示。

对于其中的每个实验,尽量设计其内容为应用到当前知识点的趣味小程序的编写,让课堂实验从枯燥的代码转变成有趣的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实验三中,对循环控制语句部分的实验内容设计为一个猜数字游戏,先随机生成一个0-10之间的整数;然后让用户猜测一个0-10之间数,从控制台输入;如

果用户输入的数字与随机生成的数字不相等,就让用户重新输入,直到相等为止;统计用户猜测的次数,并输出。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测试,检查程序是否有错误。

2.2课堂实验的流程和各部分时间安排

课堂实验的流程安排如下:

(1) 介绍实验内容及实验的预期效果。

(2) 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和实验相关的原理和知识点。

(3) 对实验中的主要步骤给出适当的提示。

(4)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允许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5)对各小组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统一讲解。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部分问题,不是当堂做出解答,而是作为实验的附加问题,算作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或在通过网络查询,获取答案,这个问题每个小组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即可。

课堂实验中各个步骤的时间是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而定的,一般情况下,时间的比例为0.5∶2∶0.5∶5∶2。每个课堂实验总的时间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控制在1-2课时。

2.3实验的评分标准

2.3.1计入总成绩

实验是整个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中,我们通过对总成绩的分配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实验的成绩最终也要计入期末的总成绩中。

实验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实验本身的成绩对应实验报告册要求的内容;小组附加成绩,对应2.2节中流程(5)提到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内容。

实验本身的成绩最终会计入总成绩的平时成绩部分,在平时成绩中占40%的比例(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为50∶50);小组成绩除了实验中的问题之外,还包括课堂上遇到的其他问题,最终的小组成绩也会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占平时成绩的40%。

小组成绩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和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2.3.2单个实验的评分细则

本学期共设置了16个实验,每个实验的实验本身的成绩总分为5分,具体细则如下:

(1) 实验要求的代码占3分。评分标准为:代码能够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并且结构清晰合理;对于未能当堂完成的同学,实验代码部分的成绩满分为2分。

(2) 实验报告册占2分。评分标准为:每一部分都按照要求填写,并且实验结果书写正确;重点考查实验原理、预习中的问题和实验结论。

3实验指导书的设计

为了提高课堂实验的授课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该指导书现在仍在试用阶段,尚未出版发行。

每个实验指导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

(1) 实验题目,说明该实验的内容;

(2) 实验目的,说明该实验,针对哪些知识点;

(3) 实验背景,介绍该实验对应的原理知识,也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的指导;

(4) 实验内容,介绍本实验中要实现的功能;

(5) 实验步骤,对于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完成实验,实现功能;

(6) 实验图示,对于部分语言描述仍难于理解的实验,给出相应的实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功能的要求;

(7) 实验附加题,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情况,对部分实验,总结出难易适当的问题,作为附加问题,附在实验的后面。

4实验实例

下面以实验十四时钟程序为例,说明前面论述的课堂实验的设计方法。

4.1实验内容

该实验帮助学生掌握GDI+图形编程相关的知识点,实验内容为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实现如图1所示的小时钟程序。该时钟包含时、分、秒三条指针,每秒钟指针的位置变化一次,以符合当前的时间;时钟的背景为圆盘型,要有背景图片;可以使用鼠标拖拽时钟窗体。

4.2实验包含的知识点

该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有:

(1)Windows应用程序窗体属性的设置,包括去掉窗体的标题栏,设置窗体的背景图片。

(2) 时钟控件的使用。控制指针每秒钟变换一次位置。

(3)GDI+中如何修改窗体的外观(默认外观为矩形)。

(4)GDI+中线条的绘制。

(5) 类的定义和类的继承。

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都会在实验指导书中该实验的背景知识中给予介绍。

4.3实验步骤的设定

时钟程序的实验步骤设定如下。

(1) 使用Visual 2005,新建Windows应用程序ClockEx;

(2) 编写代码,修改窗体Form1的外观为圆形,并去掉窗体的标题栏,为时钟设置背景图;

(3) 编写指针接口IPointer,声明指针对应的相关属性和方法;

(4) 对应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编写相应的类HPointer、MPointer和SPointer,都继承接口IPointer,实现其中的方法;

(5) 拖拽一个计时器控件到窗体,并编写相应的Tick事件处理方法,绘制三个指针(指针需要编写单独的类),实现每秒钟指针位置变化一次,符合当前的时间;

(6) 添加鼠标落下和移动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实现用鼠标拖动时钟的功能。

参照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指导中对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学生就不至于看到实验要求而无所适从,实验步骤的设定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功能的要求。

4.4实验的时间安排

本实验涉及到的代码量比较大,难度也较高,技巧性较强,因此,课堂实验的时间设置为2学时,90分钟。

其中,介绍实验内容大约5分钟时间,包括将实验的结果演示给同学看,让学生都对运行的结果产生兴趣,有完成实验的愿望;复习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帮助同学回忆其相应的知识点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实验中的主要步骤给出适当的提示,说明对应的步骤应用什么知识点,并对其中较难的代码进行讲解,如创建指针接口,给出创建分针Mpointer的代码示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理解代码,而不是抄写代码);给学生约40分钟的时间,进行代码的编写,在此期间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学生遇到的细节问题。

4.5附加问题的设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最多的问题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现钟表指针移动时,原有的指针图形没有消失,从而在表盘上画出了多个指针。

在这里可以将附加问题设置为:找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并说明在程序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这个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只要修改很少量的代码就可以解决;但是这又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且需要动脑筋才能够想出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既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又加深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

5课堂实验效果总结

5.1实验效果

从本学期的课堂实验效果上看,半数以上的同学在课堂上就能够完成实验代码;同时,从回答附加问题的情况看,以软件工程06级(.Net)1班为例,全班共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多个班级解决了3个以上的问题,学生已经开始从以前对老师的完全依靠走向自立。

综上,“.Net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实验设计效果是良好的,是可行的。

5.2今后的工作

课堂实验方面今后的工作将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1) 继续深入探讨和思考对实验内容的设计,提出更能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实验内容。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7篇

高一学年,级部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工作目标,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学校及各处室关系到级部的工作计划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361”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发扬脚踏实地、重在落实的工作传统,健全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常规管理,以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坚持依靠本年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工作重心,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一、开学工作平稳有序,为促进学生顺利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1、根据学校的安排,新学期开始前,级部充分考虑、提前安排,为开学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的工作,精心制定了《高一第二学期开学工作一览表》,根据一览表开展工作,先后召开组长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把学校、级部的各项工作及时传达给老师,顺利完成学生报到,模块检测,迎接教研室的督导等各项开学工作。

2、开学后,组织学生重新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注重习惯养成,加强班风建设。召开高一全体学生会,结合《实验中学一日常规》对学生再次进行开学常规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②各班级重新组织学习《青岛市中小学生处分暂行规定》和《实验中学十大规定》。③把开学第一个月定为“常规教育月”,班主任靠得勤,订得紧,查得细,管得严,重点抓纪律、抓卫生、抓习惯,有问题及时发现,马上解决。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级部统一组织进行假期作业展评,举办各种讲座和竞赛活动,进行学习方法进行介绍和指导,交流探讨学习方法,为学生顺利开始新学期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级部重视过程管理工作,工作注重创新和实效。

1、发挥备课组的管理作用,贯彻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全力推进备课组教研制度的实施,通过不断的探索、交流和尝试,统一课程教学进度,围绕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法,编写和审定预案、学案、和复习案学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科组统一制作课件,使学案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对当周展示高效课堂的老师的常态课组织听课、评课,丰富高效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深化高效课堂的认识和实施,让所有高一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开好班级教育教学团队教研会,发挥其最大工作实效。各班主任在每次定时练习后,均能积极组织课任教师参加的班级研讨诊断会,任课教师针对层次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设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大家集思广益为班级学生的进步出谋划策,共同研讨班级发展方向,共同打造优良的班级教育教学团队,提高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有效度。

3、加强了班主任值班管理,作好值班情况反馈;重视纪律差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了班级日志和班委督察制度。班主任管理共同体,以一楼层为一个单位,实行自习轮流巡查值班制度,根据值班检查出现的问题,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用于通报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寻求新的改进办法。重视做好预防性教育工作,发动学生,完善班级管理详细分工细则,激励和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班干部与班主任共同管理,全体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公约。

4、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对屡次违纪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做到“努力抓,反复抓,抓反复”,及时与其家长沟通,使学生增加危机感、紧迫感,产生应有的压力。对有过严重违纪的学生,在开学之初作重点关注和监控,做好思想工作,促使其新学期、新决心、新气象,以一个良好的开端走好新学期的每一步。

5、班主任管理工作配合政教处进行班级量化积分,开展班级百分赛竞赛活动,每周、每月进行总结,结果进行公示,与期末学生评优评先挂钩,使级部的德育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6、实施板报、墙报定期更换和定期评比制度,让班级文化熏陶学生、规范学生,各班主任工作积极主动,建立班级墙报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明显。同时也形成了级部常规管理的一个亮点。

7、实施班级周报制度,汇集班主任的教学经验、智慧,以“明德修身 立志成才”为主题,每周由一个班级负责出一期含德育、理想、学法等为主题内容的班会材料,发到每位学生手中,班会时间班主任领导学生学习交流,形成了级部常规管理的一个亮点。

8、根据期末成绩,调整学习特长班名单,继续由杨维才老师作为虚拟班主任进行组织,安排每周日下午3:00开始自主学习活动。

9、认真做好考前、考后工作安排

每次模块检测前,级部结合考试前后的教学工作实际,制定出详细的考后工作计划安排,可以有效地的组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10、学情调查反馈

根据期中模块检测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做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学情调查反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反馈信息表送至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真情交流,从而达到了学生知道怎样学和教师该怎样的效果。

11、学法经验交流

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级部展开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单科成绩及总分表现突出的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与同学们共享。先后多次评选笔记规范之星,进行班级展评活动。

三、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1、根据高一级部德育工作计划,每月一个主题,进行德育教育。统一组织学生收看了励志影片和感恩视频,语文组配合政教处,结合所观看影片开展,组织征文活动;并设立专栏展示了优秀作品,倡导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各班主任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得体相处,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五一和高考放假期间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撰写提交社会实践报告。顺利组织完成了学农基地的花生准备,种植,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花生长势喜人。学农基地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学们锻炼了意志,凝聚了班级向心力。

3、常规纪律教育、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每周班主任例会点评分析班级常规情况,各班班会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组织学习《实验中学一日常规》、《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加强宿舍管理,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和宿舍卫生整顿活动”,活动期间班主任每周四签到到学生宿舍巡查督促,级部、政教处组织学生抽查评分,最后各班级在学校总结表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点评总结各宿舍活动表现。

本学期最后三个周,高一级部为强化期末纪律管理,实行全天候精细化管理,班主任每天分五个必到时段、四个抽查时段对班级实施跟踪管理,级部通过签到、巡查记录出勤来督促班主任落实工作,不断提高纪律教育的质量和力度,使下学期各班的班风更正、学风更浓。

4、班主任积极认真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任课教师积极开展全员育人工作。

加强家长与学校在教育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班通过家长飞信群这一平台建立了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平台,每次放长假,班主任利用飞信通知家长学生放假时间和假期作业,协同家长做好对学生假期学习的督促工作,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5、级部积极落实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导师与宿舍对应名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爱好、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记录挂靠学生的发展表现,利用7月高一学生家长会时机分组与家长座谈交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明确了假期对学生的要求和兑奖长得建议,并对高二学年的文倾和理倾作了指导。我们开展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教学和教研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361”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

本学年是“361”教学模式全面铺开、深入探讨发展的阶段。每学科每周要安排一位老师上汇报课,检验实践成果。按照研究课流程展示,即教师授课---学科组老师听课---授课老师说课---平等评课---学科组长发表总结---挂靠领导总结点评等。包组干部和备课组长实行推门听课,对学科组每一位老师的课进行验收,保证学科组的每位老师赶上团队前进的步伐,不让任何一位老师掉队。针对“361”高效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组织了学生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受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361”高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新课改理念的更新,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2、合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①印发“每日自主学习计划”表格,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自习时间。②把周末时间划分为八个时段,让学生自主报名选择活动方式和时段,班级汇总后,适当调整,排出班级活动安排总表,学生按班级整体安排表进行活动。③级部印发《高一学生自习课学习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自习效率。④级部安排值周班级,重点检查自习纪律和课间纪律,当日反馈,每日总结。

3、重视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①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②每周班主任会安排班主任交流,总结上周工作,谈本周工作打算。③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后,组织了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④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后,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座谈会。⑤不定期与个别班主任谈话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4、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向课堂效率要成绩。

①每两周一次各备课组把教师的备课本、作业批改记录、导学案上交级部检查。本学期重点对教案和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做了整顿。在汇总初期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出台教案、学案编写标准,随后按标准检查落实。②每周各备课组出一节课堂教学研讨课,挂靠主任与组内教师听课后,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评课。把“课堂是否高效”和“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落实时间”作为评课的主导标准。③在听评课活动中,发现个别学科存在“满堂灌”现象,提出了整改意见,加以纠正。④级部利用OA平台定期,定期发送《给老师们的建议》,发到各备课组,让教师明确上周做了哪些工作,下周有哪些工作安排。⑥针对期中检测反映出的基本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级部组织基本能力组教师进行了研究探讨,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检查落实力度,适度进行专题训练,期末检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1、平行班级发展不平衡,个别班级学风淡薄,出问题比较多,学习成绩不理想。

①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上进心不强,很多工作落实不到位。②个别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不对头,导致教育成果不明显。③个别班级问题学生太多,导致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学风散漫。

2、通过三次模块定时练习看,备课组教师成绩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总体优生达线人数。

个别教师落实力度不够,课下对学生的辅导过少,缺乏抓落实的措施和办法。

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①新形势下,教学思路不对头,仍没改变“满堂灌”的习惯,教学的起点过高。②个别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个人业务素质。

六、本学年主要工作思路总结:

1、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的言行举止更文明、更规范。

3、深化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活动,突出抓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

4、组织教师研究探讨优秀学生的教育模式,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大力引导优秀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尖子生包干辅导工作,促使学生创优冒尖。抓好后进生管理、边缘生推进,确保学生整体进步。

5、对弱势班级和学科实行跟踪指导和管理,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办法,努力扭转落后局面,以期实现各学科全面进步。

广益实验中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44-02

1 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并称机械专业的三大设计基础课。它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类课程的纽带。该学科交叉性强,实践强,综合应用性强,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综合应用人才的意义重大。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表现出兴趣不足,理解不深,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使得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1]。由于该课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在内容上既有许多计算公式,也有大量抽象名词和概念,涉及的内容广,且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单依靠课堂教学很难理解和掌握[2~5]。因此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2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本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以现代化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本课程最新发展动态,整合并完善课程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将本课程建设为兼备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的一流精品课程。

具体内容有:

(1)立体化教材建设。从课程内容出发,进一步整合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并据此修订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对课程内容适当取舍,取重要内容,增强实用性。集中优秀师资力量,集思广益,编写适合学生理解,内容新颖的特色教材。

(2)更新教学手段,使用多样的教学工具,继续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完善网络教学体系,以解决习题讨论课少、实际知识贫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图例、实物、多媒体等教育工具,开发更优的教学软件,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入实训环节的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一个适应课程教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综合实验体系。将原有的单一的课内验证性实验,建设成融认知、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一体的新型实验体系;既有紧密围绕课程内容的课内必做实验,也有延伸课程内容的课外选做实验,增加实训内容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观摩性实验与自行设计、操作的研究创造性实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4)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通过校内同事及校外专家评价的的方式,给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对存在不足进行改进,保留有效部分,并实行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在本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下进行了如下尝试。

3 教学改革实践

3.1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是理论教学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门课程中,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或情景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工程图纸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与生动。比如,在如下工程图中(见图1)。

设置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罗列,而是由浅及深,按知识掌握的规律而定,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针对上图提出如下问题,刺激学生的想象及思考力。

(1)图纸所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零件?

(2)图中标注“3-M6×0.75”表达何种含义?

(3)Φ22H7,Φ49js6代表什么意思?

(4)Φ28这个尺寸加工时能是理想的28毫米吗?

(5)如何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6)图纸上的其他符号表示什么?

3.2 优化课程体系

(1)将“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内容综合为“基本几何量精度”。重点介绍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尺寸公差标准及标注,常用表格的使用,形位公差的标注,并通过常用机械实例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测量技术基础、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的内容综合成“测量技术基础”。重点介绍量具、量仪的选择与使用、极限量规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测量方法。

(3)将“滚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内容综合为“典型零件的互换性”。着重介绍这些零件的公差及测量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做到会查表、标注、计算、测量,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能有完整的理解。

(4)对极限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的选择等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尤其是与实际生产有关的重点内容加以重点强调,使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其工程意识。

(5)“典型零件互换性”章节,专业性强且内容多,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着重讲述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零件的互换性,对其它零件的互换性略讲。

3.3 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

3.3.1 认识实习

为了让学生学好《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在认识实习阶段就要向学生灌输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学生在工厂看到工人师傅把一些轴类零件放入液态氮中,这时老师就要问学生工人师傅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逐步诱导学生接近答案,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孔轴配合时的过盈配合,然后告诉学生液态氮的温度在-196 ℃左右,学生自然会知道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

3.3.2 课内实验

改革传统实验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开发能力的目标出发。本课程的实验,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

为此,应适当删减一些验证型实验,精心设计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如应用三坐标测量仪、气动测量仪等进行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另外以往实验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步骤被动地进行,缺乏主动性。当然更谈不上组织实验和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实验现状,实验课的进行要在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不懂的点进行记录,在课上逐一解决。为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可在实验后提出一些实验中学生可能忽略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共同解决。例如,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的实验,提出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属于绝对测量还是相对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第一个问题是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隐含的问题,都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实验方式上可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放实验室,使学生成为实验室的主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最大的实验自由度。学生在独立实验中,学会思考、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成功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锐意创新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3.3 实训环节

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程设计上,增加识读加工工件零件图、装配图上公差配合的教学实训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首先将学生分组,然后针对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出不同的题目,防止不同组的学生之间互相抄袭,最后采用抽签的形式抽取题目。学生完成零件的结构设计后,经过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其精度,完成给定机构上主要配合部位的配合类别选择、形位公差及粗糙度选择,选择和应用普通、专用计量具以及不光滑极限量规检测工件的实践活动,对设计的零件设定公差项目、选用公差数值,再对这些公差进行检测,最后设计专用量规。通过探索这种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观察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中很多对锥度测量的数字处理和理解掌握不好,因此,对此项内容掌握不牢固,教师应针对班级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反复讲解,使学生不留疑惑。

4 考核侧重点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考前复习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系统复习消化、理解、吸收的过程。由于该课程的名词术语多、抽象概念多、工程性强,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学生在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上,这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标准进行精度设计是不利的。基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利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实际参与工人生产活动,让熟练的技工师傅打分。

5 结语

通过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由于紧密结合了工业实践,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所学知识不再感到抽象、枯燥,而是实实在在的有了用武之地,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任桂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4(3):65-67.

[2] 徐巧,张智明,梅顺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16-117.

[3] 唐祖权.关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