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岩山公园

东岩山公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东岩山公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1篇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2009年1月16日至2009年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 三水木棉围 岗美 东岗村 三榕峡公路旁

二 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龙腰山景区;建设规划;分析

1项目概况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于走进自然、回归自然意识的提升,使得城市景观成为必须,但同时伴随着人们对景观的破坏,如何保护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改善城市景观,提高景观舒适度,成为了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龙腰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北路铜山行政区内,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龙岩山是人们进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龙腰山景区的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4个入口处,分别是东、南、西、北4个人口,面积分别为15hm2、13hm2、12hm2、9hm2。4个人口均分布在居民区周边,其中东入口为主入口。每个入口都有丰富的植物配置,并配有运动娱乐设施以供居民休息娱乐。公园绿地景观营建前山脚下片植雪松、无患子、枫树、马褂木等,景观效果差。各个区域的植物品种差异性不大,不能够形成景观特色。基本无中下层植物,土壤贫瘠,色彩单调。龙腰山公园四周多为住宅区、学校和政府部门,人群多样。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针对目前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林相破坏及景观单调等问题,使得景观的改造已迫在眉睫。龙腰山整体图如图1所示。

2总体设计构思

龙腰山的山体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3条主线展开。一是结合山体周边千亩玫瑰园景点的景观风格特色,在充分开发场地可利用空间,为周围居民提供足够多的逗留、休闲、体育运动空间,服务于周边居民使用的同时,使山体景观与玫瑰园景点特色相呼应统一,使整个龙腰山景点相串联。二是在保护龙腰山现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场地文化内涵,增加场地文化特征。三是考虑周边景区的功能与作用,在龙腰山景区内多设置一些体育锻炼休闲空间,不仅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山体的使用率。该方案的设计宗旨是为市民提供一处集生态旅游、文化熏陶、体育锻炼为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龙腰山平面图如2所示。

3设计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保护龙腰山现有植被资源,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林相结构和竖向丰富性,恢复被侵占山体景观和游憩功能。对山体边坡的恢复尽可能采用生态性修复措施。

3.2实用性原则

与铜山区周边几大风景区相连接,形成良好的景观延续性,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3.3经济性原则

充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减少土方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保留和利用现场原有植被;乡土树种的使用可以减少成本,同时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乡土植物景观;铺装材料方面,选用质朴简洁的地方材料。

3.4服务性原则

服务城市、服务社区、服务山体本身,满足市民体育、休闲、娱乐。

3.5延续性原则

增加山体绿化,丰富多样的植物不仅构成铜山区一道美丽的绿色飘带,而且确保山体生态系统循环的基础条件。龙腰山景观的保护恢复与开发利用,使之与泉山森林公园、千亩玫瑰园、楚河休闲旅游带、汉王风情旅游区、玉带河休闲旅游带几大景区,形成良好的景观延续性。

3.6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的途径有3条:适地选树、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及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在进行荒山荒地绿化时,应按照林业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搞好荒山荒地绿化建设。其次,应提出相应的目标和管理措施,使工作更具针对性,提高工作力度和效率。

4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造林技术为依托,为实现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景观,要按照植物群落演替思想、适地适树思想、树种生物学特性等原理和要求,运用小群落单独或混交布局。要从龙腰山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易于操作性、高标准性,依照城市林业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实现景观价值、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最终实现集生态、景观、旅游、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森林景观。

5主要景点规划

5.1云溪竹径

道路两旁以竹林造景、曲径通幽、郁郁葱葱、步入竹林,便见修竹挺拔,摇曳生姿,让人神清气爽,林间有石景,与翠竹相映成趣。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植物,龙腰山居民区周边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营建参考以上条件,所选植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并且选用了一批乡土植物,如银杏、柳树、桃树、紫薇、柿树等。居民区周边公园绿地除常绿及落叶的基调树种以外,还选用了一批观赏树木,种植了一定数量的宿根花卉,以及在广场及坡地留有大量的草坪。在对植物选择的时候,所选植物要能够保证封闭空间的完整性,去除遮挡物的干扰,使功能区能够划分明显。

5.2绵羊坡

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与好友一起登云龙山饮酒而醉,并吟“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冈乱石如群羊”。这些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表面光洁呈灰白色,若隐若现,这一自然天成的山坡变成了徐州山体的一大特色,涵盖了徐州特有的文化内涵。

5.3玫源

龙腰山山脚有千亩玫瑰园,这是徐州特有的一处景观点,龙腰山公园绿地群落构建主要分为春、夏、秋、冬4个主题。春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运动休闲区和入口区,其代表植物主要有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紫荆、垂丝海棠、红叶李、樱花、碧桃、七叶树等春季开花植物。夏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疏林草地区和人口区,其代表植物为夏季遮荫效果好的悬铃木、重阳木以及夏季仍具有观赏性的紫叶李、红枫、合欢、苦楝、紫薇等。秋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山坡广场和休闲草地区,主要代表植物为色叶树种,有银杏、榉树、栾树、花石榴、桂花、无患子、乌桕、马褂木、枫树等。冬季主要以置植物的枯枝或常绿植物为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冬季主要有榉树、榆树、雪松、香樟、桂花等代表植物,分布在生态体验区、运动休闲区。

5.4望玫坞

这个位置是龙腰山的一个制高点,此处是欣赏山脚下千亩玫瑰园美景的绝佳位置,在夏季必定会引来很多人前来。园林植物对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滞尘效果、杀菌作用、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等。龙腰山景区内植物能够吸收空气粉尘的树种有:夹竹桃、女贞、广玉兰、香樟、珊瑚树、构骨等;对光化学烟雾抗性较强的树种有银杏、海桐、夹竹桃等;对氯及氯化氢抗性强的树种有构树、榆树、紫荆、槐树等;对氟化物抗性强的园林植物有丁香、金银花、大叶黄杨等。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园;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前言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方针,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在全国率先探索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2010年,为了提升工业设计研发水平,推进集团发展战略,天泽环境科学有限公司在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投资“苏州天泽环境科学有限公司建造自用厂房”项目,并委托我院进行设计。

1 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占地面积约19025m2,南临唯新路,东临科峰路,交通便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总建筑面积37670m2,容积率1.85。由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3#办公及研发生产楼组成。一期包括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连廊,水电房。3#生产厂房,办公研发楼,和地下车库作为二期建设。按照生产性质属于丁类厂房,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湖泊众多,水网密布,青剑湖、阳澄湖、娄江河等水体造就了园区独一的亲水环境。地质属冲积湖平原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表层土层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园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历史上从无地震、台风和其它重大自然灾害的记载。整个园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设。

2 规划生态设计

2.1 指导思想

为了有利于城市与工业园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设计旨基于以下指导思想而展开:1)努力尝试通过建筑的精心设计实现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达到绿色建筑2星级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2)通过设计使该创新基地具有合理方便的使用功能,并形成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3)通过设计使本创新基地具有鲜明的个性,造型新颖,打破生产厂房类建筑传统的呆板、单调的形体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4)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远瞻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力求具有可操作性与应变性。

基地本着生态低碳理念,积极打造低排放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智能化电力系统、改进外墙保温系统、雨水收集、呼吸幕墙,外遮阳系统,不仅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也为本创新基地迈向绿色低碳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2.2 规划结构

整个地块由一条环形道路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侧为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通过连廊连接成一体,中间有7m宽道路与东侧办公研发区分开,东侧为3#生产厂房和办公研发楼,设有采光内庭院,设有地下车库。一期,二期之间用大型中心生态景观绿地隔开,做到动静分区明确。

基地用围墙与外界完全分隔,结合围墙进行绿化。

园区布置室外集中汽车停车区,地下车库等设施,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2.3 道路交通规划

基地将主入口设置在唯新路,东侧设置物流出入口,使整个货运流线在基地的东北侧部分就顺畅地完成了原料的运达和成品的输出,与办公及生活流线互不冲突,极大地提高了环境和品质,自然地达到了人车分流。从总体布局上充分体现了的设计和使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达到了生态科技城以及业主对于该项目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

2.4 绿化景观规划

尽可能保留利用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山水资源创造生态型山水园区风貌特征,确立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绿地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绿化空间的建设与其周边地段建筑空间相协调,与周边地段的开发效益相结合。

园内的翡翠湖生态湿地公园,通过引进湿地植物、两栖和底栖类动物,改变硬质驳岸现状等手段,形成了适于湿地动植物栖息生长的共生环境,利于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公园里的照明采用太阳能和LED光源,湖水中的涌泉装置是以太阳能驱动的;作为该区域的“绿肺”和雨水汇集地,湿地公园还具有调节区域生态、蓄水及调温的功能。

2.5 环境保护规划

为实现园区的生态建设,本次规划特对环境保护作了特别要求。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保护植被:在保护现有树木植被的同时,大力种植树木,建设生态公园、组团绿地和绿化带,加强道路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2)排水系统: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3)垃圾的回收处理:建立垃圾转运站,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强化定时清运制度。4)大气保护措施:推广清洁无污染能源,远期普及管道天然气;在进入发展区的干路上建立机动车冲洗站,并由环卫部门组织洒水车,依据实际情况对路面进行洒水,减少车辆扬尘污染。

3 生态建筑设计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4篇

地质公园是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世界地质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于2002年启动。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63个公园被选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分布在全球19个国家,其中中国有22个,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西北地区首个。

回首:五年申报今“登顶”

早在2001年,翠华山景区便成为我国首批1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翠华山景区曾申请世界地质公园,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山崩地质资源,有“中国山崩奇观”、“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称,但在评选时,最终因总面积只有32平方公里,范围小、规模小、知名度不大等原因列全国第九名。令人惋惜的是,前八名全部通过,成功晋级世界地质公园,而翠华山则与世界地质公园失之交臂。

2006年8月,西安市旅游局和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名申报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1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初审,3月,通过国家“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土资源部世界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2008年参加国际评审。

2009年5月6日,国土资源部主持在北京召开“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初审会”,通过了西安市申报资料的初审。随后,国土资源部派专家对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后,最终确定向国际评审机构提交西安市申报资料的时间。在通过国际评审后,必须建成公园主题广场和博物馆,才可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牌匾和批准文书,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8月23日,在第三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终于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

决心:西安投入20多亿资金

据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田党生介绍,为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属范围内将全面取缔小矿山,杜绝毁林开山现象,5年内使秦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据悉,截至今年6月10日,西安市已投入20多亿元,用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包括环山旅游道路建设、沿线环境整治、公园各景区内部建设等。公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周边建立起便捷的交通网络,并勘定、新增了160多个地质遗迹点。

秦岭到底有多么壮观和独特?用一组数字就可以描述:现在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有骊山、朱雀、太平、王顺山、楼观台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9处,公主岭蓝田猿人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牛脊梁、双庙子、老县城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3处,此外还有人文景观138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300处、楼观国家级野生动物救治站等。秦岭终南山成为西安人奢侈的“后花园”。

秦岭历来是百姓旅游休闲文化胜地,但不为大家熟知的是,秦岭还拥有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古人类遗址等典型遗迹,那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旅游观光的“博物馆”,足以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秦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是世界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而作为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则是秦岭造山带的典型缩影,它毗邻西安长安区城南,相距15公里,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山,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区县,绵延100余公里。为此,西安市将秦岭终南山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同时整合了秦岭造山带的科学内涵和地表景观风光,在五个特色园区里,地质遗迹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此外,“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将分级别设置保护区。将分四个级别设置保护区,其级保护区游客不得进入。

在地质公园里,地质遗迹、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是保护重点。保护区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层次。其级保护区包括:天池崩积体西侧的断崖壁及附近区域(位于翠华山)、大坪山崩地貌特殊保护区(位于翠华山)、太白山主峰区、黑河主河道、九天瀑布地貌景观保护区(位于翠华山)等,该区域限制游客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科考和勘察人员未经公园管理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在保护区敲击岩石和踩点取样。

标准:世界地质公园六大定义对对碰

定义1:有明确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对应: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面积约1074.85平方公里。距今约132.7万年前,终南山脚下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滋养出了华夏文明。园内生存着以秦岭大熊猫、朱鹦、金丝猴、秦岭金毛扭角羚、一叶草等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

定义2:这些遗址彼此联系并受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的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对应: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以翠华山国家山崩地质公园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园内各景区相互依靠。2008年制定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规划2009―2015》。

定义3:支持社会经济的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复兴。

对应: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已经成为西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至今带动地方经济增收209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00余元人民币。

定义4: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对应:园内拥有多种地质遗迹,如造山带地质遗迹、山崩地质遗迹、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新生代断裂构造遗迹、地质工程景观及采矿遗址等,有“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称。

定义5:可用作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

对应: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先后与1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科学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础”等科研科普基地,普及地学知识。

定义6: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本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对应:在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创建中,西安市始终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法加强地质

遗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看点:五大核心园区独步天下

根据总体布局规划,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将分为翠华山山崩地貌与佛教文化园区、南太白第四纪冰川园区、冰晶顶构造混合岩园区、玉山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骊山地垒构造园区五大核心园区。

翠华山园区:中华唯一山崩奇观

翠华山山崩地貌与佛教文化园区,是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主导园区。其中翠华山山崩景区,不仅可以看到世界少见、中华唯一的山崩奇观,还有风光绮丽的堰塞湖和隋代佛塔的神韵与风采,兼可宗教朝觐、信众进香。而在南五台景区,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南太白园区:秦岭国宝藏身其中

南太白第四纪冰川园区分为南太自古冰川景区和楼观景区。在南太白古冰川景区,以观赏优雅的河流景观、冰川遗迹、秦岭五国宝(大熊猫、朱鹃、金丝猴、羚牛、褐马鸡)等为主要特色。而在楼观景区,还可观赏到2500年前道教起源以及道教信众朝觐,是地质遗迹、地质景观众多和范围最大的道教圣地核心景区。

冰晶顶园区:太平观瀑、朱雀赏树

冰晶顶构造混合岩园区是融地质景观、流瀑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核心景区。它以构造混合岩地貌为主题,以秦岭中央造山带静脑峪为枢纽,以著名地质遗迹古冰川地质遗迹展示为主体,还可以在太平观瀑、朱雀赏树,也是这个园区的主要特色。

玉山园区:蓝田日暖玉生烟

玉山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这里包括公王岭蓝田玉山园区、辋川白云石大理岩溶洞景区和王顺山花岗岩峰岭地貌景区。蓝田玉山园区以著名的蓝田猿人化石著称于世,也是具有3000年开采历史的蓝田玉石的产地。王顺山景区有花岗岩山峰景观、峡谷景观、瀑布水景等;辋川景区内以著名的辋川唐代人文遗址(王维别业)和世界唯一的水陆庵唐代壁塑闻名于世。

骊山园区:沧桑经历见证人文变迁

骊山地垒构造园区,以断块地貌为主,兼有骊山山前大断裂和黄土台塬隐状断层地貌等地质景观,分为古近纪断层剖面景区和骊山山前断裂景区。景区紧邻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和著名游览胜地华清池。女娲炼石补天处、烽火戏诸侯发生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这些都是骊山的沧桑经历,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坎坷前进的历史。

成功:必将“引爆”陕西旅游经济

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究竟对于环境、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有何意义?按照规划,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顺利“人世”,将大大拉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成为“引爆”陕西旅游经济的“发动机”。

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在某种程度上完全超出了旅游运作的范畴,而更具人文和经济的内涵。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大背景下,秦岭终南山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多重意义:一是秦岭具有十分典型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科学内涵与特征;二是西安的发展和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的景观带,打造出一个陕西省世界级的旅游新品牌;三是骊山、王顺山、翠华山、终南山、高冠、楼观台、太白山等,如此多景观整合,再凭借秦岭独有的地质科学内容,这肯定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景观带,并和正在建设中的关中城市群相匹配,形成一道绿色的真正的经济带,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功晋级世界地质公园有多大影响?以河南云台山为例,2004年,云台山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一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805.2万人,门票收入2.2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7.75亿元,占焦作市GDP的8.4%。

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后,将依托现有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发展丰富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将分为东线、东南线、中线、西线,主打基于山崩遗迹、冰川遗迹、花岗岩峰岭地貌、宗教及历史文化等资源的大众科普与生态旅游,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游客的商业网点。

据介绍,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初步预计到2020年,游客规模可达到1020.17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42亿元~61亿元之间,届时,地质公园将会大大拉动西安市乃至整个陕西省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截至目前为22处

第一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宣布,共8处):分别是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地质公园。

第二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宣布,共4处);分别是浙江雁荡山地质公园、福建泰宁大金湖地质公园、内蒙古克什克腾地质公园、四川兴文石海地质公园。

第三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宣布,共6处):分别是山东泰山地质公园;河南王屋山一黛眉山地质公园。广东、海南雷琼地质公园。北京、河北房山地质公园。黑龙江镜泊湖地质公园,河南伏牛山地质公园。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5篇

5月12日晚,王久芳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紧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密切关注来自汶川的灾情报道。与所有爱心人士一样,这一夜王久芳几乎整夜未眠,痛彻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终于等到了天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办公室同志立即带着30万元现金支票,早早候在还没到上班时间的宁波红十字会门前。荣安成为第一个向灾区捐助的宁波企业。

“灾难深重的汶川需要我们更大的帮助!”3天后王久芳又借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和宁波慈善总会组织赈灾义演活动之机,再次捐款200万元。成为此次赈灾活动中单笔最大的慈善捐助。

“看到一幢幢教学楼被夷为平地,一群群学生被压在废墟下,看到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的遗体痛不欲生的样子,我心如刀绞,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眼泪。我们荣安集团也有自己的学校,我本人也有在校念书的孩子,对灾区人民的遭遇本人感同身受。如果条件允许,我最想到灾区去,哪怕能去搬走一块石头也好。”王久芳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必须懂得感恩。”王久芳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知道财富缘何而得,也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知道如何支配财富!”

最让王久芳欣慰的并不是现在手中拥有的财富,而是他从企业创立之初就确立的“感恩文化”建设,“感恩”是荣安人最核心的价值观,荣安集团这一整套由“感恩文化”贯穿的文化体系,才是他认为最具价值的部分。

源自“孝道”的感恩

王久芳是一位道德传统的传承者与捍卫者。他对传统的“孝”道有着自己透彻的题解:“孝顺并不是什么封建残余,恪守孝道是一种感恩行为,是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也是一种最原始、最本能的感恩,一个人丧失了这种本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感恩是一种胶合剂,家庭需要,企业需要,国家也需要。”因此他认为: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大孝可治国。

王久芳所交朋友中,有商界大腕,也有市井小贩,有政界要员,也有平头百姓。他们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品格――对长辈恪尽孝道。

王久芳信奉“孝道”是得自家传。王久芳的父亲母亲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并没拥有什么财富和权力,也不知“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幼吾幼,及他人之幼”的儒家经典,只懂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样的普通道理,凭着他们这种朴素的感恩情怀和他们敬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品格,让他们在村里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好人缘,家里一年四季客人不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他自小就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也懂得如何善待他人。

王久芳6岁那年的端午节,邻居婶婶送他一只粽子,尽管馋得直流口水,但他不舍得吃,非得拿回家让妈妈咬上一口他才肯自己品尝。邻居来家串门,王久芳又搬凳子又倒水,根本不用父母嘱咐,这是王久芳童年时期的感恩举动。

30年前的7月,那是一个令王久芳终身难忘的暑假。上初一的他放假回到家里,得知父亲被生产队派往白岩山盐场筑海堤。想到花甲之年的老父亲在盛夏的骄阳下负重拉车的情景,他心痛万分,决定前往二十多里外的工地帮父亲推车。当他的双脚陷入一寸多厚滚烫的灰土里,看到父亲一身破旧的衣衫上结满厚厚的汗斑时,他顿时感受到身为人父的艰辛,他使尽全力帮父亲推车,只恨自己力气太小,还不能接过父亲的车把,接过这副家庭的重担,但他的内心却发誓要用全部的爱来回报父亲。这是王久芳少年时期的感恩举动。

上世纪80年代,有一年象山境内发生台风,当年父亲战高温洒汗水参加修建的白岩山海堤受损严重,父亲为此倍感痛惜,当看到老父亲痛心疾首的样子,王久芳立即以父亲名义向象山县政府捐出3万元抢修海塘大堤。这是王久芳成年时的感恩举动。

当王久芳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报端媒体时,王久芳已经被人习惯地称为成功人士。时间紧、工作忙是王久芳的常态,但无论时间多紧、工作多忙,王久芳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习惯丝毫没变。家庭的支持与幸福成为他创业的强大动力。经常抽一点时间,陪老人说说话、看看电视,听他们唠叨;每次出差下飞机的第一件事,打电话向二老报平安;出差回来总不忘给父母带点当地的土特产;老人身体不适,他会陪着去排队、挂号、取药、打针、付账、端水、陪床……

当感恩成为个性

对父母长辈的长期关心、体贴,延伸到对员工的关心与体贴,则是王久芳自然天性的流露。有员工过生日,他亲送鲜花蛋糕;有员工患病,他亲自安排最好的医院,联系最好的医生给予诊治;员工家中遭遇紧急情况,他会安排身边的人协助处理,必要时他亲自出面帮助解决;员工家属亡故,他除了亲派助手前往吊唁外,还会派人参与治丧,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司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员工体检和听取健康讲座;为了保持员工每天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他为每位员工都订购了牛奶,让全体员工在每天上班之前先喝上一袋新鲜的牛奶……

从1997年捐助浙江省象山县抗灾自救,到2003年在江西抚州一中设立10万元助学基金;从2005年1月印尼海啸灾区捐助20万元善款,到2007年出资300万元建立荣安慈善帮困基金,再到带头向地震灾区捐赠240多万元;荣安集团累计向希望工程、灾区、西部贫困地区、四明山革命老区、各敬老院等社会慈善机构捐资与公益投资超亿元。

当感恩成为企业的个性文化,感恩也成了员工的集体修养。荣安集团员工的团结在业界负有盛名,不仅如此,他们热心公益的行动也成为这座幸福城市让人感动的音符: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结对帮困、慈善一日捐等等。2007年7月18日,90%的荣安员工自发参加了宁波市结对资助贫困学生的活动,个人单独结对、以家庭名义结对、以部门为单位结对,爱心涌现。爱心接力行动,在荣安内部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感恩是企业存在的价值

王久芳为自己和企业确立了这样的使命:让员工分享快乐,让客户感受尊贵,让城市提升品位,让社会充满和谐!不难看出,这四项使命正是以“感恩文化”为基调的。让城市提升品位!让社会充满和谐!显然,这是那种心藏大义人行大道的人才会有的大手笔。

2002年,宁波市政府为改善东钱湖景区生态环境,决定在景区外建设小区来集中安置散居在景区内的农户。市政府广发英雄帖,邀请各大开发商前来投标,但响应者寥寥。

荣安集团内部也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反对投标,因为大家都清楚,该项目要求高、获利少,工期长、垫资多,投入同样的时间与资金,完全可以完成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这绝不是一个赚钱的机会。另一种意见是坚决参与投标,他们认为:做企业跟做人一样,要懂得感恩。没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荣安不可能诞生,也不可能发展。这个项目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兼顾社会效益,我们长期推行的感恩理念,不是口头说说的。王久芳主导了后一种观点,毅然而决然。

荣安集团终于以最低的竞标价接下该项目。两年后项目如期交付,而且荣获宁波市政府授予的人居环境奖。如预先估计的那样,在这个项目上荣安集团没有实现赢利,而在房地产市场极其火爆的当时,不赢利就意味着亏损,因为两年多的黄金时间消耗,几亿元的资金占用,使巨大的“机会利润”丧失殆尽。荣安人为此承担的经济损失是有目共睹的,但百姓安了家,政府解了忧,景区环境变了样,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王久芳无怨无悔。

无独有偶,2004年前后,荣安集团开发的荣安佳境即将竣工。这是宁波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爆的时期,荣安集团开发的荣安佳境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被购房者抢购一空,此时的荣安集团只要如约完成交付就万事大吉了。

火爆的市场行情往往会让浮燥者迷失方向,但王久芳是冷静的,他用挑剔的目光对整个小区重新作了审视,发现小区的景观绿化方案还达不到一流的标准。于是他们重新修改方案,可这一修改几乎将费用提高了一倍,而且还要承受被业主投诉的风险。原因很简单:业主购房在先,他们修改方案在后,如果业主不认可他们的修改方案,他们将可能面临巨额索赔。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权衡再三,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利益考虑,确定了景观绿化修改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业主,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业主们的广泛认同。

另外,在对荣安佳境拆迁户的安置上,王久芳再一次展示了他宽厚豁达的一面。根据政府制定的安置方案,他只需将几十户拆迁户安置在环境一般的菜场楼上即可,而他却将能卖好价钱的小区中庭公园周边的房屋用来安置拆迁户,显然,他在此项工作上又损失了百万之巨,但王久芳和他的荣安集团形象在业主的心中被双双拔高。

感恩是财富的灵魂

曾有记者问王久芳,为股东创造利润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但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譬如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似乎无助于创造利润。荣安怎样考虑并且协调二者关系的呢?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6篇

为加强厦门的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富有特色的滨海城市园林景观,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求,2004年11月24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见》中将厦门市林业定位为城市林业,着重景观型、生态型的林业建设。发展城市林业,建设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是关键,作者通过对厦门地理环境、城市林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就厦门本岛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岛内不同地域和不同应用方式进行树种选择比较,提出一些适于厦门本岛城市林业建设的树种,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厦门城市林业提供参考。

1厦门本岛地理环境特点

厦门本岛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25′~33′,东经118°03′~11′,总面积127.8km2,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0.8℃,1月平均气温12.4℃,7~8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4℃,年日照2276h,年均降水量1094mm[1]。全年基本无霜,5~8月雨量最多,形成本地区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台风雨、锋面雨,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最大风力12级以上。岛内地形为丘陵和阶地组合,南高北低,南部多为花岗岩高丘,最高峰云顶岩海拔339.6m。土壤主要为赤红壤,瘠薄且多石砾,有些地段还有岩石,土层厚度一般为30~60cm,立地条件较差,不适合森林植被生长[1]。

2厦门城市林业发展现状

2.1厦门城市林业现状

厦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1571km2,其中林业用地7.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1%;有林地面积6.7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43%。厦门岛内现有林地面积约3200hm2,占本岛土地总面积的24.4%,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已绝迹,现存的多为树种较单一、层次结构较简单的人工林。截至2007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7354hm2,建成区绿地面积6823hm2,公共绿地面积达1952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4%,绿地率3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6m2。2.1.1山地森林现状厦门岛内山地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五老峰至云顶岩山地,中部仙岳山、狐尾山以及园山至香山的9个独立山丘。林地面积约3200hm2,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绿化海岛荒山的成果。据调查,在3200hm2林地中,除经济林外,其余均为防护林和特用林,面积为2430hm2。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中,树种以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主,其中以台湾相思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达61.2%,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占34.6%,以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桉树(Eucalyptusspp.),树种结构总体比较单一(表1),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匮乏,马尾松病虫害严重,限制了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

2.1.2生态风景林现状厦门岛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虽然达到了36.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m2,城市道路绿化骨干树种有30多种,但市内街边行道树基本上为条状,很少形成林带,片林更少,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厦门岛内的环岛路全长约31km,中分带的绿化宽度就有5~10m,边分带有3~25m,人行道以外两侧的防风林带绿化宽度达50~150m。近年来,厦门城市绿化曾一味追求类似海南岛的“椰风”效果,在环岛路两侧种植大量棕榈类树种、低矮灌木丛和草坪,这些植物种类树冠小、生物量少,综合效能差。

2.1.3城市防护林现状厦门岛内有防护林绿地39.9hm2,原有的防护林绿化基础较薄弱,后经多年努力,大力植树造林,形成了以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如木麻黄、台湾相思、马尾松、银桦(Grebillearobusta)、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2]等为主的防风林带,但缺少强有力的环岛防护林,城市风口也未设置防护林带,树种结构仍存在种类单一、配置不合理、层次不明显、抗风性能差等现象。由于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在1999年强台风袭击时,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

2.2厦门岛目前城市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林分结构不合理,林种单一,景观效果不明显,生态系统功能比较脆弱,尤其是岛内山地森林中,马尾松劣质林分所占比例较大,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突显;台湾相思林分结构简单、缺乏生物多样性和层次景观,部分早期营造的台湾相思树龄大,经受长期的台风影响,已经衰老甚至枯死,造成山体增多,自然生态景观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较脆弱,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明显不足。

2.2.2生态风景林树种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绿化基本上以草种为主,且多为棕榈科植物,尤其是环岛路一带,看起来很秀丽,视觉效果好,但树冠小,生物量少,综合效能差,有“稀树草原”的感觉。

2.2.3市内行道树基本上为条状,很少形成林带,片林更少,抗风沙、抗噪音能力都比较差;且有不少树种是浅根性,难以抵抗台风的侵袭。由于未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有的地段又片面追求大树种的种植,如嘉禾路的榕树,其发达的根系造成路面破坏较严重。

3厦门岛发展城市林业优势树种选择与应用

3.1优势树种选择的原则

3.1.1分区分类原则根据厦门岛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建成区和非建成区不同,分区分类选择适合各区、各类的优势树种。如位于厦门岛东侧的环岛路,自然条件特点为风口,风大向阳,应选择树大荫浓,抗风耐晒的高山榕(Ficusaltissima)、刺桐(Erythrinavariegata)、银桦等;而中山公园周边位于市区繁华地带,应以凤凰木(Delonixregia)、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白兰花(Micheliaalba)等[2]树形美观、花色艳丽、有特殊观赏和休闲价值的树种为主。

3.1.2适地适树原则树种选择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尤其要考虑到厦门岛的气候、土壤和热岛效应等自然环境,如刺桐、黄槿(Hibiscustiliaceus)、高山榕、垂叶榕(Ficusbenjamina)、糖胶树等均可应用。乡土植物在本地具有存活率高、养护容易、成本低廉的优势,要特别重视应用。

3.1.3美化香化原则厦门岛发展城市林业的目标为建设园林化城市,要实现园林绿化景观与森林景观的融合统一,美化是重要的选择指标,因此,在树种选用时应考虑具有美化香化功能的树种,最好还要能体现出闽南的文化特色。如凤凰木兼有树姿优美、花大色艳的优点;白兰花不仅树形挺秀,而且花色洁白清香;而刺桐在夏季树冠浓荫,冬季花红似火,是泉州至厦门一带最具有闽南文化色彩的树种之一。#p#分页标题#e#

3.1.4防护原则厦门是沿海地区,降雨量少,易干旱,台风影响频繁,危害大,因此,应注意选择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能力强的树种作为主要优势树种,如木麻黄、台湾相思、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黄槿、夹竹桃(Neriumindicum)等[2]。3.1.5经济原则为了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绿化造林的积极性,应充分考虑优势树种的经济价值,在“生态优先”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速生丰产、珍稀、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如杧果(Mangiferaindica)、波罗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莲雾(Syzygiumsamarangense)、杨桃(Averrhoacarambola)等[2,3]进行造林绿化。

3.2主要优势树种的选择应用

厦门现有公共绿地种植的树种达数百种,本文仅就发展厦门城市林业中的主要地区及最重要的优势树种选择应用进行概述。

3.2.1山地绿化优势树种的选择应用厦门岛现有山地,如东坪山、五老峰、仙岳山,绿化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台湾相思,生物多样性贫乏,马尾松目前松材线虫危害非常严重,台湾相思主干较矮,无法形成复层林,明显影响城市森林功能和效益。为建成现代城市森林景观,形成树种成分复杂、乔灌草多层立体结构、带有季相变化、生长稳定、抗逆性强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应在现有的马尾松林和台湾相思林中引入适合厦门山地生长的复层林结构树种,如红锥(Castanopsishystrix)、木荷(Schimasuperb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重阳木(Bischofiajavanic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等高大乔木作为优势树种,这几种高大乔木的特点是:均属于本地乡土树种,高可达30m,可作为第一林层的景观树种,其中红锥、木荷、枫香适合在阳坡山地栽植,重阳木、樟树则适合在山凹谷地栽植。第二林层由防护树种相思树类(Acaciassp.)、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潺槁树(Litseaglutinosa)、杨梅(Myricarubra)、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等组成;原有的马尾松仅保留生长健壮、高大通直的植株,使其由主要树种退居到伴生地位,建设岛内山地复层林,形成以阔叶树林相为主的立体多层结构外貌特征,既更新了造林树种,也改变了林分结构,对改善厦门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林业建设可起到积极作用。

3.2.2岛内生态风景林优势树种的选择应用根据厦门本岛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及海滨城市特色景观的需要,厦门岛内生态风景林,如狐尾山、筼筜湖滨的主要树种仍以小叶榕、凤凰木、高山榕、垂叶榕、糖胶树、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等高大乔木为主,配以种类繁多的观花、观叶、观果树种,如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木棉(Bombaxceiba)[2,4]等。由于厦门特殊的海滨环境,如湖边水库、五缘湾、环岛路等地可以选择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华盛顿棕(Washingtoniafilifera)、皇后葵(Arecastrumromanzoffianum)、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加拿利海枣(Phoeixconariensis)、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短穗鱼尾葵(Caryotamitis)、酒瓶椰子(Mascarenalagenicaulis)、贝叶棕(Coryphaumbraculigern)、桄榔(Arengapinnala)、霸王棕(Bismarckianoobilis)、蓝棕榈(Latanialoddigesii)、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2-4]等棕榈科高大乔木作为林带或片林的主要优势种类,构建“椰风海韵”的海滨城市风貌。

3.2.3筼筜湖边水库区的优势树种选择应用厦门岛内有筼筜湖,环湖是厦门岛内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区,环湖绿化目前以休闲性质的公园为主,环湖绿化原有优势树种为:小叶榕、凤凰木、木棉、高山榕、糖胶树、红花羊蹄甲等。为了达到环湖绿化生态化效果,乔木优势树种除了要选择树形美丽、具有观花、观叶的种类外,还要配有具浓荫、能够体现季节变化的树种,可选用破布木(Cordiadichotoma)、重阳木、榕树、朴树(Celtissinensis)、薄姜木(Vitexquinata)、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榔榆(Ulmusparvifolia)、乌桕(Sapiumsebiferum)等,这些树种不仅能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还是地道的“乡土厦门树”,这些野生树种最能适应厦门的气候条件,其中黄连木是在厦门地区惟一能在秋天形成色叶的树种,具有特殊的景观价值;而榕树、破布木、重阳木的果实能招引鸟类,可使筼筜湖滨形成鸟类乐园,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筼筜湖区亦是厦门的旅游区,为了给游客带来一些野趣,环湖绿化应在保留原有的龙眼(Dimocarpuslongan)、杧果、荔枝(Litchichinensis)等果树外,适当增加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杨梅、桑树(Morusalba)、桃(Prunuspersica)、李(Prunussalicina)、杨桃、波罗蜜、莲雾等果树,以更好地吸引游客。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源文化;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TU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79-01

一、前言

当前不少城市或区域都把文化战略作为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伦敦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努力增强伦敦作为一个世界之城的吸引力;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认为文化是知识城市的发动机;新加坡则着力发展“亚洲文艺复兴城市”……我国许多省市都认识到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变城市的“软实力”为“硬实力”,明确提出“文化立市”、“文化强省”战略,出台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提高城市或区域的竞争力。

金源文化,是阿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品牌。它曾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原文化及东北亚文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曾成为东北、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文化的中心,它以各民族同华的文化荟萃,开创了黑龙江省文明史最辉煌的一章。

二、金源文化的产生

金源文化,兴起于阿城,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广泛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而形成了自己独具时代和特定地域特点的文化。

从金源文化的时间概念来说:金源文化应从金朝建国开始算起,也就是从金太祖定都会宁(阿城)开始,直到终金之世(1115-1234年),在金国这一地域内所发生和产生的金朝文化以及人文相关的所有的活动行为与人物事件,都属金源文化的范畴。从地理位置方面去理解:金源文化的地域概念是以阿什河流域为中心,金上京城(阿城)的都市文明为核心,包括今拉林河流域、呼兰河流域、松花江中游左右两岸。其范围大致是:以阿城为中心,东至牡丹江、西至第二松花江右岸,北至呼兰河上游,南至吉林市地区。这一地域正与当时金朝上京会宁府行政区划所辖的地域大体相当。

三、金源文化的表现特征与成就

金源文化总体特征是一种多元多流文化的复合体。具体表现为: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搏大、善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进取意识、兼容并蓄、雅俗相扶。金源文化的突出特点:一是进取性、志向远大、以小搏大、勇敢精进、不弃不舍;二是包容性、学人之长、彻底而迅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本民族素质。

金朝从定都会宁开始,在历史上统治我国北方120年,创造了许多领先其它民族的成果,让我们能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金源文化。金源文化是满族先人女真人在其发祥地阿什河流域创造的,有许多世界之最。

1、天文学之最

完善了祖冲之所创的历法并最终修定《大明法》的,是金朝天文学家赵知微。其中的“回归年长度”、“岁差”和“交点月日数”等,都与近代天文学所测得的结果最为接近。

2、几何学之最

金末(约1230年),出现了几何学专著《洞渊测圆》,成为当时建筑桥梁的必备之书。

3、 代数之最

最早数学“天元术”用于河防和校订地理书的是金朝数学家李冶。天元术是劳动人民在十三世纪初发现的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李治写下了这方面专著《测圆海镜》延传至今。

4、造船业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破冰船的雏形,出现在金朝海陵王时期。据金诗《撞冰行》描述,这个“船头傅铁”,表明船很重,由“十十五五张黄旗”句可知,这可能是这条船试制成功并试航的情景,“十十五五”说明船上旗分成若干组,表明船很大。

5、铁矿开采和制造银币之最

此外,还有铁矿开采和制造银币之最。金朝是我国最早把白银变成定型银币并使其具有依法进入流通领域的国家。

6、 建筑之最

中国最早的庙宫合一的寺院大永安寺,即今天北京香山的碧云寺;还有我国塔寺悬挂最大的钟、十二世纪最宏伟的皇城(金上京会宁府)、中国最杰出的壁画--岩山寺壁画等。

四、金源文化的遗存情况

阿城作为金源文化的发祥地,虽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仍保留大量的金代历史文化遗存。

阿城现在金代遗址80多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我国历史上东北最早的古都之一,曾是12世纪东北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古城周长11公里,皇城现存宫殿遗址5处,城墙、午门、马面,角楼瓮城轮廓清晰,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都遗址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皇城遗址东12公里处的亚沟摩崖石刻,是国内仅存的金代早期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皇城遗址东南54公里处的松峰山,亦称金源乳峰,是中国历史上东北最早的道教圣地。此外,还有金代小岭冶铁遗址、驸马城、宝胜寺、郊祭坛、社稷坛、临漪亭、金源皇帝寨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阿城境内现已发现大批金代帝王陵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最具代表性,被誉为“龙江第一陵”,现已开发对外开放。金齐国王完颜晏墓,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女真贵族墓葬,被誉为“塞北的马王堆”。阿城出土了数以千件的金代文物,铜坐龙,双鲤鱼铜镜等文物堪称国宝,令参观者叹为观止;同时,女真风情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五、金源文化与城市旅游产业的契合

利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金源文化的深刻内涵,使金源故都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作为金源故都的阿城人责无旁贷,在这些方面已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只进行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深度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1、金源文化的学术探讨与文学艺术表现相结合

学术研究和探讨可以解开一些历史潮流之谜,准确、客观、历史地把握金源文化的理性内涵;小说、诗歌、电影、电视剧、戏曲、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形式则能形象、生动地再现金源文化历史,使理性的内涵通过文艺形式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赢得更为广大的群众,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金源文化。

2、持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金源文化历史遗存作为珍贵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在科学的规划前提下,对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要特别注意突出每个景观的特色,不能重复滥造,每一个景观既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要有反映这一内涵的独到、历史、艺术的表现形式。

3、源文化旅游区与金源文化其他重点景区的开发相结合

金源文化的旅游开发可分三个层次:①阿城市区内为中心区,主要包括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完颜阿骨打陵、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代一条街、金城仿古建筑群等景观;②亚沟摩崖石刻、胡凯山和陵、松峰山金代道观,金泉森林公园冶铁遗址等;③金源遗址。如依兰的五国头城遗址,肇东八里城、肇源的出河店、双城的双城子、吉林农安和得胜碑、辽宁的辽阳等。

4、金源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金源文化旅游氛围的营造相结合

旅游氛围是一种环境,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良好的旅游氛围能够烘托旅游产品,扶持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特别是作为人文景观的金源文化旅游产品,尤其需要旅游氛围的营造、烘托。这包括本地居民对金源文化的认识和宣传,接待场所的娱乐项目、文艺节目和特色饮食、建筑物的特色和建筑符号、交通和其他相关场所的标识、相关场所工作人员的服饰、礼仪和语言等等,使旅游者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处处感到金源文化的氛围,仿佛回到八百多年前,亲身感受金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兴趣,使游人流连忘返。

东岩山公园范文第8篇

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这得从头讲起。这个旮旯是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石灰岩山区凤山县东2公里的一个石灰岩洼地。这里除了石山,贫穷,还有就是在国家扶持下近几年迅速建设起来的县城。5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时,要坐8小时的车,我和英国探险队一行8人,常常为了等政府派车送我们到目的地,一等就是半天。因为全县仅有的几辆车是各部门共用的,租车报账更不易。为了求发展,县里还是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支持我们。那一年,我们到了名叫玉龙洞的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匮乏耕地的石山当中,竟见到了栋栋2层楼房,与周边泥墙茅瓦的村寨落差巨大。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楼都是卖玉龙洞的“玉石”换来的。等探险队走完整个玉龙洞后,发现只有空荡荡的数个大厅,和四壁残存的钟乳石的根基。不是一贫如洗的村庄,就是一贫如洗的山洞。可这不能怪他们,在这里生存实在太难了。

犹记3年前陪同美国洞穴摄影大师大卫・伯耐尔来到凤山考察时,陪同我们的农民向导小黄,几年前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他唯一在行的采卖钟乳石,正艰难维系着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一家六口的生活。没有文化、身材瘦小的他连建筑工地的活也不好找,说不好哪天不得已又会重操旧业。面对他们,一度让我心绪难平,作为探险者或旅游者,谁不想看到美丽的溶洞景观?谁又忍见守着一方资源的人民艰苦度日?可是,我只是一个探险队员,没有家财万贯也没有半点权势。我能怎样帮助他们呢?我想不出,但我还是想做点什么。

今年的3月初,收到风山地质公园管理局的电话,找我协助安排4月份澳大利亚洞穴潜水探险队租用潜水装备的事情。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我很兴奋,因为洞穴潜水被洞穴探险和潜水同时视为最危险的活动,极少的人能够达到这一技术高度。在中国,这一领域还没什么人能跨入。这次来的探险队员都是资深的洞穴潜水老手,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澳大利亚探险队的到来将带给凤山一个全新的机遇。

洼地北侧有两眼大小形状相似的泉水,隔开约30米,流出来的水却一清一浊,因此得名鸳鸯泉。科研人员曾经检测过两边水的成分,发现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它们应该来自同一条地下河。但是为什么水色如此悬殊,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谜。澳大利亚探险队此次也是冲着要揭开谜底而来。因此,《科技之光》也打算把它拍成节目,顶级探险+央视+地方资源,这是个好的机会,我给凤山组织方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手上有很多媒体和相关社团信息,希望他们赶紧联系,力邀媒体来参加活动。可半个月过去,组织方没做任何动作,这情形就像当年坐等派车一样。就在活动即将开展之际,澳方的联络人邓先生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亲自给每家媒体打电话邀请,总算扳了回来。

艳阳下的鸳鸯泉此刻充满生气,乌蓝的清泉望不见底,只看到近岸浅水里玻璃般脆嫩的绿色水草。春天的魔力使清泉里的水草格外茂密,已经快要长出水面。浊泉看起来也并不是那么浊,倒像是有人在泉里倒了牛奶,显出半透明的湖蓝。水草稀疏的泉边一群米粒大的小鱼正三五觅食。微风掠过山洼里的玉米嫩芽轻抚水面的云影,飘落的树叶顺水而行,在下游二十米的地方,两泉又汇在了一起,一路拥着绒毯般茂密的水草流向县城。

早在去年秋天,我就潜下过清泉,那会儿水草要矮得多,水色更透若无物,遍布水底的水草看的清清楚楚。说实话,喜欢潜水的人看到这样的水色都会抓狂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思想斗争了30秒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下。虽然早有思想准备,近乎18度的水温还是冷得牙关打架。沉一沉气稍作适应,我跟着同去的法国人让・波塔西一起闭气下到了推测为出水口的大石头下方,在深约4米的位置,一个宽约20厘米的横向石隙出现眼前。把手伸进去试探,却没觉得有很强的水流,也许是出水量小,也许是出水点分散,但干干净净的四壁说明,这里是出水口之一。再往里摸,发现石隙变窄了。没有大的出水口能够进入的话,就很难证明两个泉之间的联系了。回到水面休息了一下,再重新下潜,这回在大石头前方2米的范围内看到了一些水草“洞”,在密如覆毯的草丛里突然有空掉的地方,也就是草不生长的地方,往往也是出水口所在。扒开周围近半米长的水草,下方的半掌大的石裂口露了出来。其余的也大抵这样。在水里呆了不过5分钟,已经因为失温而止不住颤抖了。我们赶紧上岸,匆匆结束了这次临时考察。这次澳大利亚队员带来了他们的干式潜水服、洞穴潜水的专业装备,还有水下摄像机,将对鸳鸯泉进行全面“体检”。

在刚到凤山的时候,澳方人员就向我询问了这个泉的情况,他们很不解为什么要潜这个泉?他们都是富有经验的潜水高手,潜过世界各地许多地方,多次潜过上百米深的洞穴,这点小水潭十足象个家里的澡盆,发现洞道的可能微乎其微。我告诉他们,找到两个泉的水色成因并不会给当地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但能够让外面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甚至投资。我把过去我在这里的见闻一一告诉了他们,很快他们就理解了,并开始认真准备。

澳方队长斯蒂夫把人员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两人一名摄像一名开线,分别对两个泉进行独立考察。由摄像记录水底环境和出水口的情形,尝试找寻可以进入的洞口。洞穴潜水的标准装备包括双气瓶、洞潜专用调节器配套、腕式指南针,两份潜水电脑表三份照明灯具(一份Torch)、洞潜浮力调节背心、洞潜蛙鞋、两份面镜、水下记事本,主副两卷导线,若干箭标和扣匙,干式潜水服,保暖衣,潜水手套、潜水靴,还有将近20公斤的配重。这些东西加起来,足有50公斤重!探险队员们一丝不苟的穿戴好所有装备,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分别进入清浊两泉。

浊泉这边能见度不好,不到一米,很多东西要到了眼前才能看清。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要求潜水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盲潜”的水平――在完全看不到的情况下完全靠触摸安全完成所有动作。探查队员下水不久,就沉到水底设置导线,以潭底为参照展开调查,再又沿着岸边进行搜寻。他们沉在水下时,我们完全看不到人影只能凭着冒上来的气泡判断大置。清泉这边,其实工作更辛苦。虽然有好的能见度,高高的水草把水空间挤得只剩0.5~2米。为了通过这些水草,潜水员不得不从上面“爬”过去,从底下钻过去,同时还要竭力防止泥尘扬起――这太难了。水草稍一牵动,就会连根带起,泥也跟着漂起,除非不碰。因此潜水者的每个动作都非常小心、缓慢,比展开手脚游动要累很多。

经过半小时的地毯式搜索,虽然发现没有能进人的洞道入口,但基本情况

已摸清。两边水底地形很相似大体都呈簸箕型。同在东侧较深,西侧渐浅,最深都是4米5,出水口也同在东侧直壁下。不同的是浊泉出水口位置在最低处,周边有很多碎石块,底部几乎铺满泥,靠中还有沙子。而清泉则和我调查的情况一致。所有这些,证实了我之前对水色成因的猜想。

一个是出水口位置的差异,自形成以来雨水就一直携带周边泥土汇入泉内,积在底部,而出水量并不很大,不能把泥冲出去。所以两边都看到有泥。但是清泉主出水口位置稍高,离底有一定距离。因此水的流动并没有搅起泥尘,而浊泉出水在最低处,导致泥尘灌入,上升的水流与下沉的泥尘交汇,形成悬浊液,

二个原因是植被的作用,清泉因为一开始就比较清所以偶然进入的水草获得了较好的生长条件:反过来,水草的出现,又起到了固定泥沙和过滤作用,使得潭水越来越清,草也因为透进水底的光越来越多而长的越来越好。浊泉则刚好相反。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鸳鸯泉的水色之谜成功制作成影像资料。接下来,探险队又探测了一个县城边上的竖井里的深潭,还探测了坡心地下河出口的水下洞道。最后一天,县里国土局请探险队去探一个消水洞。我一听说是消水洞就很纳闷,凤山要什么洞没有?为什么偏要去消水洞?对洞穴了解的人都知道,消水洞就是地表水进入地下河的洞道,而且是坡降极大那种。这种洞总是少不了烂泥铺底,还有各种枯木和乱石横亘,在到达目标水域前行进是非常艰难的。而且一旦降雨,处在洞中就极其危险。除了这些,毒蛇也有可能会在洞口附近出现。在我的追问下终于得知,在这个位于中庭乡的消水洞上游,连接着千亩平坦的土地。因为前两年公路施工,丢弃的土石方被水带入消水洞后,赌塞了通道,每当雨季到来,这片地就会积水达数月,无法耕种。如果探险队能够深入洞底,甚至深入水底,侦查出妨碍泄水的“瓶颈”,乡里就组织人力把它凿大辟宽,这千亩土地就能开成良田,这在石山地区是非常大的一笔资源。我把事由向队员们转达后他们都同意一试。如果现场看过情况,不具备安全探险条件,或是太冒险,就改变计划。

这回,我们再次分工合作,两个小组分别去探查消水平洞和消水竖井。我方去竖井这边,澳方队员去平洞这边。竖井口和平洞口相距不远,都在大平地和石山的交接处。上百头黄牛和马正在地里悠闲地吃草,一派田园牧歌的春景,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谁能体会到这幅美景正承载着失去耕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