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急如火

心急如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急如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急如火范文第1篇

家校通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种通讯方式。

以前,老师要想找家长呀,都要通过家访,电话和家长沟通,现在有了网络一切都便捷了。

家校通还没开通以前,家长们一直心急如火的等待。家校通一开通,家长们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都迫不及待的希望老师跟他们联系说说孩子们的表现如何,可在看看学生这边,自从他们知道了家校通马上开通以后,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心急如火范文第2篇

这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饮水机。她领着我转来转去,不停地翻看着价格的标签,却迟迟不做决定。我这边心急如火,她那边却慢慢悠悠。“老妈,快随便买一台走了。一会儿《爱情公寓4》要开始了。”我说。妈妈说:“你懂什么,这叫货比三家不吃亏。”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做下了决定。我一看,天呀,这不是最贵的那台饮水机吗?没想到妈妈说:“最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你要记住了。

可是,姐姐却给了我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那天,姐姐指着月饼盒给我看。“你看看,这些月饼,包装得贵,价钱自然也贵,可这里面的月饼和用便宜价格买来的月饼的品质是一样的。以后啊,买东西尽量买便宜的。”姐姐对我说。“噢,我懂了。”我说。

“儿子,给我买瓶酱油。”妈妈边做饭边对我说。我噢了一声,转身下楼。

到了商店,我询问了销货员酱油的价格,有十元的,有四元的。买哪种呢?妈妈和姐姐说的话同时在脑里闪现。我苦苦思索,到底买哪种呢?就在我思索的同时,老天开了一个玩笑——下大雨了!最后,我一瓶酱油也没买成反而还被迫做了个天然浴。回到家,妈妈问我为什么没买成酱油还被淋成个“落汤鸡”,我如实交待:“您说买东西要买贵的,可姐姐说买东西要买便宜的。我不知该怎么买,您说呢?”“这……”妈妈说。

心急如火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只赚一点“人工钱”,也就是靠压低工资、减少改善劳动条件的必要投入实现低成本,以此获得订单,赚取利润。而现在低工资难以为继,但企业利润空间狭小,无力提高工资。有的加工企业加工费已到底限,提高工资,将出现亏损,而不提高工资又面临严重缺工,无法生产,从而陷入两难境地。调查中看到,面对缺工,企业一方面心急如火,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的待遇,但作出提高工资的决策却十分困难,正是这种深层矛盾的反映。

同时,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的选择余地加大,流向分散。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的用工短缺,是当地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和工资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从目前趋势分析,民工短缺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较旺,企业一时又难以大幅提高工资,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从中长期看,这种状况将可能导致缺工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也将使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专家分析

心急如火范文第4篇

书法是我最大的爱好,从小参加书法艺术班学习,倍受老师的喜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使我坚持每天书法练习。我还利用春节期间,为群众义务写对联一百多幅。参加学校师生创新作品大赛中,软笔书法(对联)获二等奖,硬笔书法《赤壁怀古》获一等奖。我的毛笔楷书获得重庆市书法艺术考级少儿组三级,硬笔楷书获重庆市书法艺术考级少儿组四组。看书、写作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酷爱看书,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拿着书看呀看!从小到大看的书已无法计算,主要有《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宇宙奥秘》、《课堂内外》、《红蕾》、《小学生优秀作文》以及一些儿童文学名著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我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或学校打印交流,2007年在学校组织的读书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习作能手”。撰写的《怎样的蚊香盘才安全、环保呢》在武隆县2007年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多才多艺。这是我的又一特点。我热爱舞蹈、主持、播音、手工创作。小学四年来,担任过班长、中队长。不仅经常组织班级中队活动,还担任过年级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同时长期担任学校少先队播音员。参加过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头脑风暴”节目,并在节目中进行了时装表演 。我不但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而且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在学校举办的师生创新作品大赛中,她创作的手工作品“安全蚊香燃放器”荣获一等奖。

我学习好、道德好的她在体育上也不甘示弱。在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带领班级运动员训练,希望他们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运动会上,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一分钟跳绳第三名的好成绩。

心急如火范文第5篇

通过对双鸭山市体校调查表明:对于双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这些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无论在比赛还是在训练中都有一些欠缺。从情绪紧张来分析,造成情绪紧张的原因是因为担心比赛失利和把比赛看得很重所引起的。而造成失眠的原因是自我专项把握性不强和对于比赛的信心缺乏。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失眠和烦躁、易怒、烦闷、尿急造成的。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紧张和担心比赛失利占有88.4%和86.3%的比重,注意力不集中和赛前兴奋、失眠以及心情难以平复高达80%以上,而在信心和饮食方面也不太好,其他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有些偏高。

2 原因分析

2.1 盲目自信状态

主要表现在对即将进行比赛对手的基本情况估计不足,过高估计本人,盲目自信,认为能轻易取胜,持消极态度,准备活动不认真,体力调整也不佳,比赛时感到不是估计那样,思维迟钝,技战术不能正常运用。

2.2 情绪不稳定,易得易失

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兴奋性较低,神经类型较弱,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表现得非常缓慢,全身软弱无力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反映迟钝,甚至想逃避比赛。

2.3 赛前焦虑

处于这种情况的运动员思想比较错乱,想得事情较多,心急如火,担心比赛失利,心情难以平复,情绪低落,神经的兴奋性下降,心理十分紧张,赛前还比较容易处于失眠状态。

2.4 过度兴奋和临赛淡漠

比赛是对自己平时训练水平的检验过程,过度兴奋和临赛淡漠是赛前缺乏心理控制的表现。过度兴奋的情绪往往造成比赛的紧张,想赢怕输,比赛中动作僵硬,技术动作变形,又急于自我表现,比赛后又表现心绪焦虑,甚至在比赛前就已经将自己的最佳状态打破,造成赛前身心疲劳,赛中体力不足等等。而临赛淡漠表现为在心理上认为比赛对自己无关轻重,比赛中敷衍了事,技术水平不能完全发挥,比赛后对自己失误又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总结。

2.5 畏难轻敌思想

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如果对手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超,战略战术全面,相比之下自身处于劣势状态,运动员本身在对方强大压力的威胁下,表现为胆小怯阵,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对比赛失去信心,即使在比赛中有机会战胜对手,往往也是畏首畏尾,贻误战机。如果对手实力稍逊于己,技术水平较低又缺乏战术配合时,运动员又容易表现出高估自己实力,以为胜利在握而产生麻痹思想,进攻时轻易错过机会,防守时掉以轻心,一直打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2.6 赛前过分紧张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过高,呼吸急促,心跳过快,四肢颤抖,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自己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上场后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扰,而且急躁,往往在自己上场时候还没做好准备活动,结果造成技术错误,或不协调的技术动作。过分紧张主要是运动员在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比赛的动机不正确,急切地参加比赛而过分的担心成败,这个过程易引起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兴奋性过高,导致大脑对运动中枢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减弱,使运动员失去对自己力量的正确调整,在运动员第一局失败的情况下,不知所措,心灰意冷,在后面的比赛中不能协调地完成技术动作,在调查中这种运动员高达88.4%。

3 赛前心理状态调节的方法

3.1 转移注意力

赛前多看看书,找朋友聊聊天,打打牌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把注意力转移的其他方面,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3.2 呼吸调节法

这是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在摔跤比赛上场之前,运动员心情慌乱时,都会做几个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运动员上场比赛的积极性。

3.3 静坐养神

在比赛场上人多噪杂,一些例外会引起运动员情绪波动。所以在临上场比赛时,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受外界干扰,闭目养神,回忆自己成功的经验,体验自己以前胜利的喜悦,使心理保持平衡。

3.4 暗示调节法

使用语言思想或表达对情绪施加影响的方法。教练员有时给队员一个自信的表情和眼神,运动员就能很快的把紧张、焦虑的情绪调整到稳定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3.5 表情调节法

放松自己的面部表情,俗话说:“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绪能够积极地调动人的生理变化,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在赛前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也可以给运动员增加比赛的信心。

3.6 音乐调节法

在赛前半个小时,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很复杂,大脑皮层非常敏感,所以听听有特殊节奏的音乐,缓和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激发自己的斗志,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

心急如火范文第6篇

朦胧中,我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这来自天籁的呼唤,似乎觉得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清丽而真切,心中油然荡起一种久违的振奋,一种莫名的滋味——“人生点滴况味”顿时涌上心头……

布谷鸟的歌声穿越时空,声声扣人心弦,既像来自远方朋友的提醒,又像土里土气的乡音萦绕耳畔,给 “宜居住城市” 的家园里,带来一股质朴清新的气息。虽然,我没有当年那种“少年男儿当自强,凌云直致白头霜”的激情,但对于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还是心存感激之情,不由得向窗外望去,寻觅它那似曾相识的身影。

窗外,沐浴在晨曦中的树林,那是鸟儿栖息的乐园。在这个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的世界里,每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早起的鸟儿己经吃饱了,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到冠盖如云的树顶,翩翩起舞,随着树枝轻荡,便漾出悦耳的歌声,其婉转动听,如丝竹弹奏,唱出它们两情相悦、情侣相依的爱情;似清泉流淌,喃喃细语比翼双飞、筑巢育雏的苦乐年华,仿佛它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精灵!

然而,布谷鸟却不像通常的鸟雀那样张扬,群聚群落,相反,爱的是独处密林深处、是独唱,很少听到有几只布谷鸟在同一块林地合唱的。它们不筑巢,也不育雏,不惜将产卵混在其他鸟类的巢中当寄子,就像吉普赛人那样,常年累月过着流浪的生活,热衷于充满生命激情的歌唱,赢得了催耕鸟、吉祥鸟的好声誉,却难以窥视到它们生活的秘密。

小时候,我便对布谷鸟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每年清明节后,它们就从遥远的地方飞到我的家乡,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只觉得它们在邈远的云端,从早到晚都在纵情歌唱。听起来颇有特色,四声一度,节奏明快,内含丰富,亲切自然,就像一位乡土歌手,弹拨着庄稼人的心弦。乡亲们应和着它的韵律,把鸟语翻译成“快快播谷”,“麦黄草干,割麦插禾”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布谷鸟的歌声,就是催人耕耘的号角,是丰收的喜讯,是幸福的期盼。于是,在乡间田野上一下子拉开了春耕播种的序幕,紧锣密鼓地抓紧农事劳作,谋求农家一年生计。

趁着大好春光,父亲扛起犁耙,牵着老牛,踏上长满苜蓿的田地,带领大家进行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做好秧池后,播下从温室中育出来的谷芽,用他们的辛劳、经验和智慧,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呵护着一个个纤弱的嫩芽扎下根须,长出嫩绿的新叶,看着禾苗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心里充满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美好希望。

我也跟着母亲在菜园里种下各种瓜果、豆荚和蔬菜,一边劳动,她还一边告诉我:“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人勤地不懒,平地出黄金”等农家“格言”,用她的母爱激励我的劳动热情,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追寻童年的金色梦想。

布谷鸟春来秋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歌唱着,农家人一次又一次地播种春天,收获着大地上金灿灿的秋天,也收获着人生的无数梦想。我也渐渐长大了,从家乡进城读书,在另一片天地里,开始耕耘和播种人生的希望,执着追求自己的志愿和理想。同时,也利用假日回乡劳动,与乡亲一起耕耘赖以为生的土地,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尽量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每当校园附近的麦子黄了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放夏忙假了。即便是,我们高考的那年夏季,尽管复习迎考在即,学校也统一放假,要求我们响应政府“支援农业”的号召,回乡参加“双抢”会战,至今还记得当年忙假生活的一些片断。

我们从学校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田边的蚕豆荚变黑了,油菜籽也黄了,都干得一碰就裂开来。麦田里,金黄色的麦穗低垂沉甸甸的穗头,南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麦浪滚滚,如千重波涛在涌动,那样子仿佛整个大地都舞动起来了。空气中洋溢着麦香和各种花草的清香,让人感觉醉醉的。在湛蓝的天空下,金黄的麦浪间,布谷鸟拍着翅膀欢叫着“麦黄草干,割麦插禾”,一声又一声地在人们的耳边回荡,撩拨得农家人心急如火,男女老少都忙碌起来了。

天刚拂晓,我与社员们就来到麦田里,大家挥着镰刀,每人割一畈,你追我赶,好像是比赛,谁也不愿落后。不经意间,太阳渐渐地升高了,火辣辣地照晒着头顶,满头大汗顺着面颊往下直淌,滴进眼里,涩涩的,流进嘴里,咸咸的。不过半天工夫,手掌上也磨出了血泡,胳膊被麦芒刺得又痒又痛,腿和脚也被麦茬划出血痕,再被汗水一腌,又粘又痛。我累得腰酸背疼,割一会儿,直直腰,一抬头,满眼金花闪闪,真想坐在地上歇息,再望望前面,有些割麦能手都快要到头了,没有人会停下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使劲挥舞镰刀快速向前割倒一大片麦子。为了即时收割到手的庄稼,“割麦如救火”,大家顾不上吃饭和休息,饿了渴了,就利用磨刀的时间,喝口水,吃点东西,从早到晚连续作战,只听见嚓嚓的割麦声伴和布谷鸟的歌声,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汇成一曲和蔼的乐章,从田间地头到打谷场头,到处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

直到太阳落山了,大家才挑着麦把,哼着号子,走向打谷场,收工了。父亲也从新耕的麦茬地里牵着老牛回家休息,我给老牛点上蚊烟,喂上好草好料,让它吃饱歇好,来日继续耕地。这可爱的老伴计,很通人性的,见我喂它爱吃的草料,还伸出舌头舔着我的手,轻松地甩着尾巴,向我示意友好,我也拍拍它的头,夸它好样的,有一股累不垮的牛劲儿!结束一天的劳动,我的心情也似乎轻松了许多,身上的劳累,心中临近高考的忧虑,都消逝在朦胧夜色中,坦然享受乡村夜晚的宁静与清幽。

夜阑人静,在旷野的蛙声和夏虫的合唱中,习惯于早睡早起的农家人静静的睡着了,整个村庄睡去了,一切都变得沉寂了。只有稀疏的星星,寥落在深邃的苍穹中,眨着眼睛,没有睡意,伴随着一轮皎洁澄澈的月亮,倾泻着银色的光辉,透过大树的缝隙,撒向农家小屋的窗前,留下斑驳的光亮,照亮不眠学子的心灵。我独坐在暗淡如豆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复习高中功课,耕耘在数理化的天地里,多一份耕耘,也就为当年高考多一份胜出的希望。在这万籁俱静的深夜里,只有不知疲倦的布谷鸟,不知藏在何处,向灯下夜读的青年学子深情地鸣唱:“割麦插禾,不苦不苦……”。生活中苦中有乐,苦中求乐,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一晃几十年来过去了,简朴艰苦的乡村生活早己落幕于历史舞台,溶入科技发达的现代化潮流,似乎布谷鸟也曾远离我的视线,而今,又用它略显沧桑的嗓音,唤醒逝去岁月里的印记,几多未竟的梦,些许朦胧的憧憬,仿佛又在布谷鸟的叫声中灵动起来……

心急如火范文第7篇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承载知识的书本有这么大的仇恨?

其一,社会原因。首先,正值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毕业即失业”问题日益严峻,人们推崇宣扬孩子要上学、上大学、找好工作、坐办公室、当大官、做某某家,很少说上学可以学技术、长能力、踏踏实实谋生。其次,虽然现在迈入大学门槛并不太难,但高校三六九等的分类,使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符号和价值。再次,社会上琳琅满目的课外“辅导班”、“特长班”,五花八门的练习题、测验卷、考试宝典等,使家长惧怕孩子输在起点上,学校惧怕升学排名落在最后。层层压力之下,苦了孩子,他们白天上课,回家就是永远也不可能写完的作业,很多学生因为负担压力过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

其二,家庭原因。应试教育下的家长个个心急如火,学习成绩成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学生成绩好,皆大欢喜,学生成绩不好,拳打脚踢,孩子成了一些家长的“学习工具”、“欲望的载体”。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前途”,可谓倾其所有,从物质到精神对孩子呵护得无微不至,以致于不少孩子几乎丧失了“自我”。

其三,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育人。大多学校,要的是分数,追求的是升学率。现在幼儿园学习的是小学的知识,小学学习的是中学的知识,中学学习的是大学的知识,大学里却不得不补幼儿园应该学的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从小到大,成年人都是在向孩子宣扬一种错误的思想――学习是苦的!唯有“苦学”方能成才!老师也经常堂而皇之地告诉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们在12年中,陷入了茫茫题海和无尽无休的考试中。一位教育专家在调研了国内几所教改闻名的学校后发现,升学率高是名校的重要标准之一。所有学校的教改都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没有根本降下来,素质教育,很多情况下只是纸上谈兵。如此基础教育,除了作业和考试,何谈学生们对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渴望。正因为如此,孩子们觉得自己苦读这么多年,该解放了!书――这个让他们受苦多年的东西自然成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今天,我们的教育令孩子痛苦、压抑到靠撕书来发泄的地步,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诉说着痛苦与无奈,宣泄着心底的渴望与反叛,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那么,过重负担下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如何?

一、素质不高,创造力堪忧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应变能力,远低于负担比我们轻得多的美国学生。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另外,当前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的考评方式、追求升学的教育目标等,均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被动接受。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制造成了“标准件”,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创造力的发展令人担忧。

二、身心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我国与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比较,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项目上全部是日本占优势;50米、引体向上等主要项目,从12──22年龄组也全是日本占优势。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中说,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突出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行为偏常,打架斗殴,沉迷网吧,说谎,偷窃;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捣乱,逃学旷课,不做作业;对正面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孤僻、寡言、消沉、冲动、暴躁,心理敏感、脆弱,承受能力差,严重的出现了自伤或伤人现象……足见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端不利。

三、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

心急如火范文第8篇

一、重视激发动机,调动主体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 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 不大重视语文学习,认为字会识,书会读,少上几课没关系。有的学习只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在经商潮的影 响下,他们认为当作家那是愚人的事,当语文教师那是实现不了自身价值的事,搞文献研究那是老学者的事。 学习动机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的重要原因。我们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动机,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手段, 但从长远的教育目标来看,由于稳定的动机特征是构成个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学习 动机的形成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于这种认识,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还是社会实践》的辩论。辩论中正反 双方各执一辞,据理力争。一些学生持之有据,可就是辞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有个别学生表达不出,只得 旁观,心急如火。会后大家深感语言能力确实是参加社会活动的第一重要的能力。我抓住机遇,深入引导,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代社会的信息越来越密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只有较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具备 较高的语言素质,才有可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在语文 教学中,模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实践活动,它让学生在扮演某一角色中体验深刻的道理,模拟不仅能增强语文 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而且还增进了情感学习,比之抽象空洞的说教,更适合当代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 意识和独立批判性大为增强的现实。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我在教《一面》时,抓住作者对鲁 迅外貌由远及近的三次描写,讲述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及方法,并迅即引导学生训练,要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 物,可以粗线条勾勒,也可以特写细描。大家积极动脑,写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几笔勾出《雨中师生情》、 《克尽职守的老门卫》,也有的细细写出《漫不经心的营业员》,《令人捧腹的小调皮》等。紧接着,我又把 较为成功的习作作为第二范文讲评,作者们听到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 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动起大家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及时仿作,及时 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成效,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 效,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激发起 学好语文的上进心。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进行肯定的强化,能巩固和发展正确的 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自主性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另一原 因是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教什么,就学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 作业,不懂得自己应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 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诱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 校内到校外,从教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适时鼓励,定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汉字规范化教学中,针对社会上错别字多 、繁体字滥的现象,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加以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比教者 单方面讲解罗列好得多。教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说明书的写法,我要学生各自找一份新产品说明书,然 后交流,归纳写法,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效果颇佳。同样,教学通讯,我就组织采访;教学新闻,就让学 生先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而自动”的意识就增强了,“要自学,靠自己学”的风 气开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学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强调自主,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学生“自主 而自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适时授之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能通过教者的“导”,让学生不断“悟”出 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也就会少走弯路,自学的效率也就更高。我在实 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探寻学习语文的方法,曾先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预习法”、“不同文体分析法”、 “课堂笔记法”、“复习法”,“作文素材积累法”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探寻科学的方法,能大 大增强他们自主学好语文的信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我特别重视推广学 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土生土长”的方法,倍感亲切,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我还适时组织交流,促使他 们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学习的主人。学习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会“自得”的本领,那么学生 的依赖性就能真正得到克服,他们就会逐步迈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三、启发生疑,引导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生疑”、“质疑”、“释疑”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教者要积极启发学生生疑,引导他们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笔者在应用文《电报》的教学中,为了讲清电文的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因电文歧义引起的案例: 河南某公司向广州某公司订购一批货,要求春节前运达河南,后因货物未能及时运到,而销售旺季已过,造成 货物严重积压。于是河南一方即想退货,打电报征求广州方面的意见,广州方面立即回电:“不要退货”。河 南方面接到电报后很满意,迅速将货退回广州,而广州一方拒绝接收退货,引起了一场官司。结果广州一方败 诉。案例介绍完,学生产生疑问:广州因何败诉?教者立即启发质疑:法院判广州败诉是不公正的:人家不是 明明电告“不要退货”嘛?同学们纷纷参加争论。经争论不难看出:按电文不加标点的要求,河南一方的理解 “不要退货”是正确的,广州当然败诉。如广州回电为“不能退货”就不会出现歧义了。经过争辩,大家意见 趋于一致,且对电文不加标点这一基本要求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又提出两个问题(1)广州方面败诉, 是仅仅因为电文拟得不当吗?(2)河南方面退货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利用电文的歧义吗?要大家深入进行分 析思考。当时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同学说:“购物肯定有合同,广州一方货未及时到,造成货物严重积 压,责任本来就该由广州一方承担,这才是广州败诉的根本原因。”也有同学说:“经商也要机智,河南一方 就是利用了电文的歧义,进一步赢得了主动权。”质疑讨论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商界”,教者由课本知识的传 授到实践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应用文语言准确明白等基本要求,还懂得了商业经济合同上条款“一 字千金”,要运用知识和智慧来维护自身利益。如此启发生疑,帮助学生释疑,有起有伏,就使学生的思维一 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教学中我们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尤其要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 性思维。

笔者在教小说《项链》,分析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特点时,学生都不难归纳出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享 受等等,可是有位同学却举手补充说:“小说的第四部分写道:‘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 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 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这段文字反映了主人公能面对现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不仅肯定其读 书认真,善于思考,并且表扬他勇于发表独到见解的创新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试想如果根据参考资料提 供的答案,去否定该生新的独特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挫,刚点燃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在瞬 间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