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1篇

近年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设置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从业证考试难度增加,范围不断调整;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假账腐败的滋生,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完善只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困境方面主要在于各校教学情况存在差异,对于应试教材的五个章节知识点,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有的学校则较为重视,分上下两个学期;有的学校则随机设置,学生自主安排会计证考证事项。这三种课程设置方式,前两种注重应试考试通过率,后一种将该课程看作可有可无,没有考虑应试目标和素养目标。因此,如何科学的设置该门课程,才能达到应试目标与职业素养的双重目标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目前该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分析。(一)过分重视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课程素质教育目标不明显。目前,职业院校都在提倡“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毕业之前都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一项专业相关技能证书,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财务会计类学生的主选证书,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会计人员素养培养方面少之又少,导致课程设置目的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发展。(二)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侧重了法律类课程,但由于其有应试性的目标就决定了该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而需要用分数来衡量教学的实效性。(三)相关课程缺乏有效衔接,课程设置单一。目前多数学校是按照专业课程进行授课,不同的教师在课程知识点讲解存在重复的情况,不同课程的技能训练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学生不能将现实的业务流程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二、基于应试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设置建议

(一)建立课外学习社团,完善应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繁杂,包含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五个方面,尤其是支付结算、税收法律和财政法律制度三个章节知识点零碎而抽象,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解对于考证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职业素养目标却难以实现。因此,为了加强考证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以及实现职业素养的目标,课外学习社团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类学生我们可以进行学习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为其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提升学习兴趣,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真正体验如何将课程知识点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去。(二)开拓有效的教学方法。(1)优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教学中较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能与从业资格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分层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尽快通过考试,稍差一点的学生逐步进步。合作学习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该课程知识点多,法条多,会计程序复杂的难题。(2)以赛促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改进似乎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在授课或是课余时间进行知识问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3)有效利用网络课程。目前,多数学校都在进行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让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巩固,同时开展自主学习。(三)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专业在教学时实现课程的相互沟通,进行一体化教材编制,加强一体化实训,从教学模式、教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上课重理论,改善学生学习枯燥的状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

总结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作为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创的,美国朗德尔教授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法律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大力推广。到上世纪初,现代案例教学法被哈佛大学商学院用于管理教学上,用来教授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会学习,应终身学习需要;案例教学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二、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性质的认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财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素养培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必考科目。包括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法规条文,知识面广泛,理论性极强,但又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有所创新。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人觉得,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不错。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组织实施

1、案例的选择要做到合理、有效。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具体来说,必须做到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案例;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法》内容时,笔者选择如下案例:2003年4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市属某钢铁厂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1)2002年3月,新厂长刘某上任后,将其朋友的女儿小林调入该厂会计科任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小林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2002年4月,会计张某申请调离该厂,厂人事部门在其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的情况下,即为其办理调动手续;(3)2001年1月,该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厂长签字后,按规定进行了监销。经查实,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一些是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要求:请指出上述情况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根据《会计法》和《规范》的有关规定,明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对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条件,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管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者离职;在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以备销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直观性、趣味性,从而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理论,达到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实施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而定)提前1周左右发给学生。最好对学生进行分组,一个讨论小组人数不宜超过6人,一个班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和指挥工作。课下可由组长牵头进行资料准备,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并进行汇总,形成讨论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学生自己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笔者在会计职业道德一章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案例:2009年初某集团公司财务部拟组织本系统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财会部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组织实施等问题,分别与会计人员王××、周××、姚××、范××等4人进行了座谈。4人回答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问题,王××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周××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性质、实现形式上都一样。

(3)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姚××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是廉洁自律,会计职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职业,整天与钱、财、物打交道,如果爱贪爱占,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二是强化服务,会计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单位负责人提供服务,应当无条件服从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意图。

(4)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范××认为,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学历教育,这样才能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强化会计道德情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要求从会计职业道德角度,分别分析判断王××、周××、姚××、范××4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阐述正确的观点。又通过各组成员们的分析与讨论,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为了找到答案,必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归纳观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组织上,教师首先应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工作,应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作必要的答疑和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小组讨论。当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而陷入细枝末节的争论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回到主题上来;学生明白了二者在性质上、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会计法律制度是工作业务角度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作出规范,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颁布规定。它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和意志,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是从品行角度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作出规范。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其实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会计法律制度要求的是“必须”,评价使用的范畴是对和错。案例教学会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的选择,应该依据该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目的来选择,案例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第二,案例应注意科学设计并不断更新。现实中的生活实例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不能照抄照搬,要经过教师的提炼和加工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实例应注意其典型性和普遍性,对其内容结构、逻辑关系、语言、文字、篇幅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使之语言简练、措辞得体,概括性强,问题明确;第三,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建教学案例库。在案例教学中,要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快速成长,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策略

本论文为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一、对该课程的定位与所用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点全面,涵盖了“四法一道德”,及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该课程应安排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企业环境认知等会计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我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二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认知,从而较容易切入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中。在教材上使用上,针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政策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材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10月修订的最新教材,重点突出,切合学生考证需求。此外,出版社还提供了会计从业资格各科的在线题库,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求进行有选择的调用,让学生能了解出题方式、考试重点、题型和答题技巧。学生也能在课后进行在线练习,训练自己对相关考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强化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也不断在调整,对学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2016年两会结束后出台的全面营改增税收政策,教材不可能马上进行调整,当然不可能提供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这要求教师要密搜罗整理或者自行编制习题册供学生练习。

二、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根本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方法并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主要以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法律法规条文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和讨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案例。比如,讲授"会计职业道德"时,设计的案例是,会计人员A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认为会计不过是“打打算盘数数钞,写写数字填填表”的琐碎工作,因此,工作中消极懒惰,不进行主动学习,也从不对单位的管理活动提供任何合理化建议。而会计人员B则认为会计是为单位服务的,对于前来办理会计业务的人员,“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公司因技术改造,需要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指令会计人员C和D,将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C坚决反对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董事长随命令人事部将C调离了会计工作岗位。D虽然不愿意,但担心自己被炒鱿鱼,因此,仍然编制了一份虚假的会计报告,使公司获得了银行贷款。针对此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ABCDE和董事长,分析六个角色的会计行为是否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会计职业道德观。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方式展示案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案例的内容。

(2)任务驱动法,需要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职业情境中带着任务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比如在学习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教学内容时,设定的任务是:某单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需要招聘两个会计岗位,其中一个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即财务经理,一个是出纳岗位,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会计人员选拔任用方面的知识,为该公司起草一份招聘启事。首先让学生了解任务,认知任务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即两个会计岗位的任职资格是什么。最后通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撰写一份完整的招聘启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40个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彩笔、剪刀等教具发放到各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组长讲解任务执行和完成的情况,由其他组学生打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听讲座、查阅需要的资料,或者在网络社区参加互动来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开学之初,笔者鼓励教学班级建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QQ群或微信群,每个学生都是群成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选举出一名组长。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和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成果可以视频或图片、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组员和教师进行评比打分。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考证科目,进行章节测试后的讲评答疑,以及教师平时面授给予重点、难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与提问,能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反馈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我校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考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的反馈来看,96%的学生将考证失败归因于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或虽然制定了计划,并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基础知识不牢固,复习时间不充足。因此,在学法方面,我们建议学生排除畏难情绪,重视学习方法,将重难点、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学习,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错题和难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

(1)利用归纳总结学习法,讲重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让这些知识点在同一个平面显示,异同点、重难点一目了然,便于有选择的记忆,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口诀法在数据记忆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可以概括为永久+定期,其中定期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如此分散记忆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教学生编口诀:3X5=15+10=25。

(3)联想法。在学习消费税的十四个税目时,可以联想小方一家住在铺着实木地板的漂亮别墅里,周末度假,爸爸戴着高档手表开着进口汽车去打高尔夫球,通过联系,将十四个税目串联起来,轻松掌握。

(4)错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对于易错、反复错的题目,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难掌握、难理解,建议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反复翻看,重复训练,直至能透彻掌握为止,这样在下次考试中再出现类似的考题,便能迎刃而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全面、考点范围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该科目通过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不断总结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该科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扭转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晶晶.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 2015.2(19)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也年年增加。不论对于哪一类考生来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都是必考的。而这门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理论性强,且又要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因而在其教学中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本文主要从当前会计教学的实践出发,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教学方法、学习效率、提高考证通过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备参考。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本课程综合了法学与经济学、会计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主要介绍了会计从业资格必须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其在会计专业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此门课程由于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又要综合考核实际运用能力,教学中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或者老师拼命教,学生被动学的现状日益明显。针对这个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高职高专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证通过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讲解

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根据财政部以26号部长令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由省级财政厅负责组织实施考试的具体工作。一旦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便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的学历,在取得毕业证书后两年内可以免考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必考。教学中这一环节的介绍尤为重要,只有从一开始,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其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给尚未会计入门的学生一个必要的警示作用,为其指引方向。

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不能简单的从应试角度考虑,进行“填鸭式”教学,而应认识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法规作为法律的一部分,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比较复杂,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并不明显,必须正确理解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结合良好的感悟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无往不利。由于本课程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了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各章节之间内容也不系统,只有针对性的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1、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的结合使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现在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实践中,案例教学从呆板的理论灌输中解放出来,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如能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便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立体感,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法律世界,并以图、文、声、色、形、影等多种方式直观再现案例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3、多样的教学设施和教具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中,有许多关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和财政法律制度的内容,涉及到银行支付结算的各种工具及其票据的填写规范以及国家各种统一发票、票据的书写和使用规范,讲课时抽象、难懂。如果能辅之以配套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各种结算方式票样以及各种发票样等教学教具,相信对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会计行为规范,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要求有莫大的助益,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布置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

课堂作业的合理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当场理解和记忆所学法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复习、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再辅之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模拟题和真题训练,相信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证通过率等方面必有良好功效。

总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当前会计考证,特别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员考证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的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能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和习惯,以至于进一步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周明雅. 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思考 .教育教学研究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65-02

企业离不开会计,需要会计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到小企业从事会计和其他经贸类的工作。中职学校在努力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的同时,更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意识到掌握财经法规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道德,以便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后,不但要知法用法,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然而,目前的中职学生,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感到很吃力,原因是这门课程介绍的法律规范很多,知识点繁杂,理论性强,很枯燥,又要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对于社会阅历浅又没有法学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很吃力。为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和考试通过率,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这门课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致使课堂讲授比较枯燥,学生被动接受,听起来像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教师讲什么意思,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为此,笔者在课堂上尝试采用了如下办法:

(一)讨论式

在教学中,在讲解一个课题后可布置思考题和组织课堂讨论,这样能较好地克服学生社会经历不多的弊端,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式

由于这门课不少内容和会计基础有联系,而且这些内容学生都学过,因此在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枯燥的,以避免学生填充式地吸收,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三)案例式

不可否认的是这门课不仅理论性强,又很抽象,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运用就能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教学中,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单囿于对教材内容的一般理解上。在解释“票据结算方式”时,以案例进行,它们的基本概念、难点等都分别随案例引出,争议和纠纷的处理以案例结尾,这样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实践意识,也进一步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法律,学好法律也是为了生活、工作。

(四)仿真性

比如在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相关办事流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未来从事会计工作是要和这些部门打交道的,以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同时,在解释相关税收知识后,针对主要税种,根据现实企业例子给学生出相关计算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些内容也是未来工作的一部分。如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去参观,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更真实、直观。

以上教学方式的运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学生真正纳入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进一步考证打下基础。

二、实现教学过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对接

据2009年财政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会计从业资格采取无纸化考试,广西壮族自治区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根据上述规定,对中职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必须参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考试且考上印分才通过。由于考试大纲、题型、题量、时间安排的调整和采用无纸化题库形式,这对于中职的会计类专业师生而言,的确是一个新的挑战。应积极面对,迎接挑战,应用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学好每一个章节,并研究每段每句可能出现的题型和题目,让学生适应这个考试形式。无纸化题库考题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偏细、出边角、随机抽取。考试试卷题目的构成是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综合题10题(每题2分),而且考试时间只有50分钟。基于这一情况,要实现教学过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对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全面地教学

引导学生必须系统全面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必须全面掌握。因为无纸化题库考试很难说哪里是重点,哪里不是重点。只有系统全面地学习并掌握了课程的内容,学生考试起来才能胸有成竹。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这门课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很多。大量的知识点要学习,记忆量很大,对此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考试并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来达到目标的,考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掌握知识面的程度。理解是记忆的最好前提,如果考生理解了课程内容,考试起来就比较有把握。

(三)把握住要点和关键词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掌握课程的内容很多。面对繁杂的内容,较好的办法是要把握住课程的要点和关键词。应将要点和关键词从繁杂的课程内容和相关法规中提炼出来,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抓住了每句、每段中的关键词,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贴近实际应用

考试的大量内容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碰到的问题,包括各种目前实用的和最新的法律、法规、准则和操作规程等,这些既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所以在教学当中,应侧重从实用的角度进行传授,即符合考试有大量实际工作内容的特点,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在讲解每章节典型例题的同时有章节同步系统训练

讲例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到各章节的知识点是如何转化为考试题目的,但要把握住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还需要每章节有同步系统习题训练。因为通过做习题有利于巩固知识面和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可以亡羊补牢,举一反三。

(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考试中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答案的选择可能又是不定项选择,这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通常案例分析并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必须按考点的要求,引导学生去理解,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实,这一考试形式只要理解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选择出正确答案是不困难的。

三、重视和加强复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巩固,但教师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记不住东西,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对此,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让学生根据自我实际情况自主开放地去复习、记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方法来加强复结:

(一)编口诀法

利用汉字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读起来既上口,又押韵,便于理解掌握。如:会计职业道德的八个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可以把它浓缩成:爱廉诚公,技则理强。短短两句话,囊括逐项内容的32个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稍加联想,内容便心知肚明了。

(二)数字组法

教材中关于数字方面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如: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如:空头票据的赔偿金2%,罚款5%但不低于1000元。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如: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标准:80万元与50万元。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以加深印象。

(三)缩字法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华,以点带面。如:税款的七种征收方式:账、定、验、两定、代扣、代收、委托等等。

(四)列表格法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举表格的形式来比较,这样形象直观,便于掌握。如:第三页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第一百页支票、第一百零四页汇票、第一百一十三页本票的绝对记载事项等。

(五)对比法

采用对比法可对比开立基本、一般、专用、临时账户需提供的证明文件,也可分析票据丢失的三个补救措施,还可以讲授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支付结算管理体制。

(六)归纳总结法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

一、中职业教育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及困境

(一)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

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法律、财政、税收等知识的理论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如果授课教师只懂得会计知识,而对其他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就不能驾轻就熟,教学效果自然会下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中职院校缺乏会计实务经验丰富且法学基础扎实的跨专业教师,在开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时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化的解读,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严重降低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

目前,还有很多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在开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时采用传统“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再加上本来这门课程内容就枯燥难懂,课程内容设计的也不够科学,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更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弱化。

(三)应试现象突出,理解与应用被弱化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职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通过资格考试之后由于缺乏理解会遗忘大部分知识,严重降低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中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于负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教师既要懂得基本的会计实务知识,又要对财政、税收、法律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可以邀请那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师资队伍,实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探索开拓能力,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进而促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丰富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是改进这一教学困境的重要方法。通过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当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课程当中抽象的法律、税收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案例当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情境教学

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并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可以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当中。第二,开展现场教学,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商场、银行等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真实情境进行现场范例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3.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整个会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当中,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的划分,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步骤学习课程知识。

(三)讲练结合,把知识点考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中职院校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除了要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之外,为资格考试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目的。从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以客观题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实行讲练结合,将重要的知识点纳入到考试例题当中,这样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有助于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更好的应对资格考试。

三、结语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需要学校及教师及时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学校要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还要强调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谢佳,赵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2]暨剑英.论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方法[J].林区教学,2015,(01).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成为每个任课老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老师多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再辅以模拟练习为辅,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纯理论知识点的特点,会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甚至在一些会计专业老师比较缺乏的学校,会因为本课程的理论性,无过多计算而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这就直接导致了上课过程中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师都一知半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就更是难上加难。

二、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探讨

1.归纳总结、瞻前顾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总结知识,发散思维

所谓归纳总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好课,吸收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总结教材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备考式、知识考点化。

中职学生学习上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懒于动脑思考,思维能力一般,不能主动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考试的题目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教学备考式的意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备考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点考点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考试中一些需要特别留意的知识点。如在现金的使用范围中,曾经有一道选择题:下列各项中,除经开户银行审查后可予以支付外,单位不能擅自用现金支付的是(A)

A.向职工个人支付工资、津贴共1200元

B.支付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款5000元

C.出差人员王某领取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10000元

D.支付购买办公用品的费用600元

在这道题中,学生很容易就会被B、C选项超过1000元的结算起点所迷惑而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到现金的使用范围,可以提示学生除了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以及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外,开户单位支付个人的款项中,每人一次超过1000元需全额支付现金的,应经开户银行审查后予以支付。如果在授课过程让学生留意过这个知识点,那么这道题对学生而言就没有任何难度。

2.源于生活,案例穿插课堂

知识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每一章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引用案例,让案例穿插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改革后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全国题库,比改革前增加了案例分析题这一题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如果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引用案例解释说明书本的知识点,那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在案例中提高对题目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应对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如第一章的回避制度知识点的授课中,可以向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到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地方。如王某为某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让其刚毕业的女儿(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到本单位担任出纳工作。在这个小案例里面就隐含了两个知识点: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的出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理,当学生回答出的时候,将本案例稍微改一下,改成王某朋友的女儿。这时,小案例隐含的知识点就只剩一个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为王某朋友的女儿与王某并没有直系亲属等的关系。两个类似的案例一对比,学生对于“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出纳职务”这个知识点更加深刻。运用具体的案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不会觉得教材纯理论的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更浓郁,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有故事的案例便于学生记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之努力的一个证,它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选择。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其纯理论知识及中职学生不擅长记忆等的原因,导致这一学科成为学生在考取证书的一门难考科目。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知识点考点,更好地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财经法规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此后一直为世界各国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所推崇。其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其教学步骤主要是:教师讲授布置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教师总结。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简单的介绍、说明;然后布置案例、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和答案,并参与小组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最后再由教师组织课堂提问并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学生就是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到了有关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了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由单向式输灌变为师生互动式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二是转变了讲授方式,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案例进行传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为方便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要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人觉得,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学科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不错,在此略举两例与大家共享。

例如,在讲授《会计法》那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用一些时间对《会计法》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现行的《会计法》是何时修订的?何时开始施行的?共有几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举出以下案例:

以下是某单位负责人在本单位会计人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要求开展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积极参与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审查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而对其合理性则不必强调,大家都应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工作。

(2)会计核算一定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认真入账。例如签订购销合同,编制成本计划等,都要及时在核算上有所反映。

(3)为了确保政令畅通,再三强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领导交办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地无条件执行。

(4)不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将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5)本人对会计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因此,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严格把关,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全责,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6)商业秘密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因此,财政、税务等部门来查账时,凡是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的会计资料,有权拒绝提供。

最后提出以下学习要求:

(1)阅读分析案例。根据上述讲话内容,参照《会计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它违反了哪一条规定?

(2)参与小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6-8人为一组)。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将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上进行发表。

(3)拟写发言提纲。学生应将自己分析和参与小组讨论后归纳得出的结论写成一份发言提纲,以备教师提问并作为课堂作业上交。

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为了找到答案,必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归纳观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接下来的教学组织上,教师首先应做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工作,应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作必要的答疑和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小组讨论。当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而陷入细微末节的争论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回到主题上来;当学生对关键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又不争辩时,应将不同意见挑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当学生意见分歧很大,又争论不下时,应允许他们各自保留意见,并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以寻求最佳答案。然后,进行课堂提问,根据各小组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最后综合评价、总结,得出结论。

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说教者和管理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1)监督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使讨论井然有序。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学生是否有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否有写发言提纲?(2)协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如果学生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够明确,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总结,帮助他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之上。(3)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案例中的疑难问题,使他们有关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4)要将自己置身于讨论之外。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

又如,在讲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那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经检查,在某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以下情况(该企业设有档案管理机构):

(1)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保管5年;总账、明细账各保管10年,年度会计报表保管25年,银行对账单永久保管。

(2)该企业全部会计档案由财务会计部门自行封包保存,全体共同负责,必要时提供查阅。

(3)纪检部门办理经济案件需要查阅有关原始凭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予以方便提供。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由财务会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全部销毁。所销毁的会计档案中含有未结清的应收销货款单据,销毁会计档案时,由财务会计部门的出纳员在场监销,会计档案销毁后,监销人未办理任何手续。

要求: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以上内容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文书档案,什么是会计档案?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是属于文书档案还是会计档案?各种会计资料的保管年限是几年?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后应如何销毁?同时也会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展开分析、讨论。就这样,学生在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知识。

案例教学法的理念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指导老师自行设计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案例。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共同讨论。通过模拟的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剖析。从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从表面上看,虽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所讲授的时间不多,但实际上,教学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首先是案例的准备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和改编,使之具有典型性。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的教学目标、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三是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度参与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由原来单向式的灌输教学变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教师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样,因为学生的高度参与,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首先,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要根据老师的布置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因此,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要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否则,就无法进行案例分析;其次,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并拟写发言提纲,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没有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行不通的。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问题。

当然,强调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否定讲授法,讲授法中所传授的知识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案例教学法只是讲授基础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在教学中,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黄京菁,杨金忠.“对审计教学方法的思考”.《福建财会》,2001;4

[2]张良燕.“案例题解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之四”.《福建财会》,2003;10

[3]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4]王健.“案例研究是培训中教师的组织技巧”.《教育评论》,2004;5

[5]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中的功能探析”.《教育探索》,2005;8

[6]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7]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