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课件

初中历史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历史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应用;优势和误区

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广阔平台,它不仅拓展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了历史教学形式,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历史课堂内容中投入课堂活动,提高自身历史学习效率。但在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外,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存在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存在的意义很小,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历史教学的绊脚石与拦路虎。这无非是说,任何事件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

一、多媒体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展现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历史学科人文性较强,虽然历史教材中穿插着各种有趣的故事,但课本枯燥乏味、长篇累牍的叙述早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故事的憧憬,而是被多种多样的历史事件衍生出的时间、原因、人物、历史意义等击昏头脑,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日渐低下,课堂积极性也降低。多媒体技术可以基于历史教学目标,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方式将历史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所用的感官细胞,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同时对学生想像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多媒体技术更善于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氛围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历史综合素养。

(二)拓展学生历史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容量大、内容新、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历史教材内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超于教材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也能通过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巧妙融合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三国鼎力》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三国鼎力时期的视频,该段视频中可能出现历史教材中从未提过的各种人物,学生既直观了解了三国历史事件,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还可以将视频中的各个事件与教材内容联系与比较,加深理解。

(三)丰富历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要想使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操作能力,以适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需求。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教师丰富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其综合素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其运用中必定衍生出许多新的教学策略,例如问题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为了将尽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很自然地会基于历史教学内容与实际,将多媒体教学与以上教学方法巧妙融合,这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不断适应历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因此,多媒体教学对丰富历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二、多媒体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偏重灌输,忽视引导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受传统历史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灌输者从教师直接变成了机器。主要表现在,部分历史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作为灌输工具,将制作好的课件作为灌输教材,只知道照本宣科地按照课件从头到尾讲述,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与诱导,学生积极性极低,这致使历史课堂虽有图片、声音、文字相伴,但课堂氛围依旧沉闷无生气。久而久之,学生逐渐蜕变为多媒体教学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所在,一些教师为了使历史课件尽可能色彩宜人又美观大方,过分注重课件的形式,而不善于基于历史教学目标设计课件,这致使课件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而内容则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现状直接导致多媒体教学本末倒置。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教师展示的课件和视频印象深刻,至于该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历史知识则很模糊。因此,历史教学效率很差。

(三)过度使用,效果很低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2篇

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难以活跃课堂氛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可视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视频演示,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眼耳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不由自主沉浸于历史场景中,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乐于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关键词: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有效提高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1.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巾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

1.2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他们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1.3从表面看信息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并且做到了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可构成一个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烦琐的知识点系统化

初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习科目,历史学科涉及众多而烦琐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若是能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与理解,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历史学习效果,而且还能着重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认识及处理问题等各项综合能力,而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音像、表格于一体,有利于以更加动态的方式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意义,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形成系统、整体认识的同时,充分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幻灯片的强大功能,切实起到了发展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创设真实情景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思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情感品质的教育是初中历史“情感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点所在。要想确保良好教学效果切实获得,真正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及情感度,仅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死板说教恐怕很难真正收获预期的理想效果。因为,初中生正处在较为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厌抵触强硬的价值观灌输方式,反而热衷于通过生动、形象的历情境更好地感知不同历史背后蕴含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初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发资源,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造真实感较强的情景氛围,以此作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课件设计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在课件设计时应注意留足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又要注意课件演示的时间控制问题,不要影响教学的进度。二是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工具之一,不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计算机。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历史课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多多探索、大胆实践。相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历史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是讲述跨越时空很久远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故事”,但通过教材文字,不足以揭示历史过程、挖掘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善与恶的斗争史,尤其是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建性,更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历史产生巨大障碍,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更是一种永远的痛。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走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能为学生逼真地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在多媒体技术下“重演”历史,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历史事件,体验历史“真实”氛围,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辅助学生领略历史内涵的凝重与多彩多姿,从而强化历史学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第二次》一课,仅通过历史挂图和历史教师讲解,很难感受到带给中华民族的耻辱,感受到面对八国联军可耻的暴行自然喷发的憎恨情感,从而产生由衷地维护国家爱护祖国的历史责任感。但运用多媒体技术逼真地再现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悲痛的历史原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亲临历史现场,这是传统历史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最后,再呈现如今今天的多幅圆明园历史残迹图片,不需要历史教师述说,学生们低沉而悲痛,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总之,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逼真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多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体验

初中历史课程比较枯燥单调,记忆性的文字资料比较多,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更无兴趣和效率可言。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生成图、声、像、动并茂的立体式多维画面,丰富历史教学信息,引发学生的多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记忆和应用,内化成有效的历史认知体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例如,《》一课,关于的前因后果等教学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抽象,不如其他历史事件惊心动魄和曲折惊人。这其中,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教学难点,而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很难理解透彻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因此,历史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补充诱导式历史影像素材,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的认识。另外,通过的专题网站资料,让学生根据探究学习需要查询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丰富充实的多媒体历史史料,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对该课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更深刻领会的历史评价,并且还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历史事件细节,引发学生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

受历史教材局限性,即使教材上提供了文字或图片说明,再配合历史教师生动精彩的讲解,学生对于相关历史史实或事件的细知末节都无法眼见为实,无法深刻理解,但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其历史事件的重难点和关键处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宏观化,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例如,《》一课,为学生播放那首著名的《》诗词视频,再倾听歌曲《十送》与《七律》,观看有关的多幅图片资料和电影片断《四渡赤水》《爬雪山》等,最后用Flash课件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绘制出动态的二万五千里的路线图,再一次体验的艰辛,也通过动态路线图掌握的路线和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伟大意义,让学生探究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同时,也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形成自学探究团队,拓展历史学习空间

网络上海量开放、共享的历史资源,可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宝贵的学习平台,拓展历史学习空间。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下载、收集、整理、分类、利用好网络学习专题资源,有效扩充历史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评价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QQ群、QQ空间、微博等形成自学探究团队,有效组织学生在这些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讨论,提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效率。总之,网络时代为历史教学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网络技术操作水平,有效促进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全面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挖掘历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最大化地整合多媒体技术,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中学,山东 邹城273507)

参考文献:

[1]崔素云.历史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21).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4篇

一、领会课程理念,改变旧观念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初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初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趣味性改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00

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空间跨度大、跳跃性强,这样的知识结构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传统的历史课堂上不少教师都是照本宣科,没有感情渲染,没有内容铺垫,这样的历史课堂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重视,也缺乏任何主动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

历史教材的内容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同时,还应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展现历史知识魅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历史知识。

一、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新课标明确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敢于走上讲台,用自己的声音和思维去演绎知识内容,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学生在接到讲课任务时,第一感觉应该就是激动、兴奋、有趣,然后会兴致盎然、迫不及待地投入预习备课的过程中。为了上好这节课,遇到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不会再被动等着教师提供答案,而是主动去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学生的整个备课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生动活泼的自学体验,他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认真勾画知识重难点,整理相关的课件教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准洌学生不仅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记忆犹新、掌握牢固,而且能收获成就感,增强历史学习信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人物万万千千、事件层出不穷,就传统的板书教学而言,显得空洞且抽象,很难把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表达出来,而具有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正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把历史中一些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利用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知识,增加教学密度,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可以利用PPT标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强化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制作知识结构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断、增加画外音等让学生直观地、多角度地去了解历史原因、结局。这个过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传统的历史课堂让初中生来描述的话只有八个字“单调枯燥,繁杂乏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亟需突破传统,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打造出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且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创设有利于开展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分组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去了解历史、接受历史,还能增加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恰当引入时事热点

面对与自身生活没有任何交集的历史内容,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走神,表现出毫无兴趣的状态。教师可以把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恰当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寻找历史事件和现代事件之间的交汇点,分析事件的共同之处与相互联系等。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要在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观察理解能力,增强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模式;应用分析

我国现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事业的真实发展需求,而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容易受到历史知识过去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体学习效率的降低,现如今我们将情境教学这一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的进行了整合,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的情境进行设计,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教育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历史课程设置的内容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情境,而且我们的历史教师还可以将历史知识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语言设计将历史人物所蕴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目的。

2初中历史教学情境设计原则

2.1真实性原则: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情境设计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因为历史事件与任务的真实性才是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设计的时候要确保其真实性,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最真实的历史情境通过设计展现出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2.2实用性原则:在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情境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素养。在真正符合情境教学模式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情境教学的内容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通过情境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通过情境教学来强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2.3多元化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同一情境出现多次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情境中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3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运用多媒体来构建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没有办法来直观的了解历史,而学校引进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实际需求来选取一些重现历史的影视资料,将这些内容都编辑到课程课件当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来了解历史,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历史知识最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3.2利用人物特点构建教学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重要链接,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对历史知识情境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这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历史人物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情境组织,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不同历史人物的真实特点,而且历史人物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也会在情境教学中迸发出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利用历史人物的特点来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的场景中与历史人物的心理产生共鸣。而且还间接的通过历史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安国情操。

3.3利用语言情境构建教学情境:语言情境是历史情境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编排来进行语言情境设计,将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加深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当时历史事件发生时人的那种情感波动。历史教师在语言情境设计中还要利用好语言感染的魅力,将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方法。

4结语

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创建全新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点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记忆当中。再将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王亚婷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年05期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1期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化;教学;动态;课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35-1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促进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形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堂教学,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历史知识的动态化,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近年来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提及,而这也正是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真正内涵和归宿所在。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客观条件,动态地展现历史,让学生走进历史,以优化、活化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一些实例,探讨活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做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运用动态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发展是动态的,历史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参考价值,人们可以从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索发展模式,将静态的历史变化成动态的历史信息。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时代的网络高度发达的优势,将大量接触的信息转化为传播方式为图片和文字结合的视频资料形式。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教师要改变人们的认识方式,形成巨大的变化,教师不能按照过去的教学方式,以文本为主,注重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因为单纯的文字信息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影片的形式,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接受信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影片和图片的冲击下,教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声像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接受图文并存的教学方式,形成声音和影象并存的知识;并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借以社会发展变迁的画面,丰富的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学习高速化运转,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更新和发展,让学生在认识历史中,形成历史发展变化的画面,形成对历史人物的丰富化的认识,形成不断奔跑的人物形象,促进人的活化,更让学生接受动态的方式,去理解认识[1]。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适应学生的思维,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动态的历史学习过程,将课堂动态化,将知识活化,组织活的课堂教学,运用充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并结合文字资料进行教学,构造图片、声音、文字等课堂教学形式。在进行青铜文明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进行教学,并制作三维影像展示它的历史地位,青铜发展过程,形成科学而真实的历史认识,并鼓励学生能活学活用,主动地去获取其他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从课内历史知识走向课外学习,延续历史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历史的基本规律,形成对人物的介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图给学生输入更多的历史信息。学生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都特别活跃,教师要对学生有信息量的追求,并从课本上讲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模式,并从历史世界中,收集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让教学内容多元化,形成丰富的历史知识的理解[2]。例如,在司母戊方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青铜发展的历史,在讲解青铜发展的历史时,穿插讲解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其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它出土的故事,它是在1939年被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村民吴玉瑶在农田中发现的,因为其太过沉重,不方便搬运,有人想将它锯断再运走。当时是抗战时期,日军听到这个宝贝,多次想霸占它。乡亲们为了保护民族珍宝,只能将宝贝重新埋到地下,到了1945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立后,它才被平安运到北京。

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用活这些知识,穿插介绍历史知识以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知识进行拓展,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初中历史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在历史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丰满的历史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活化历史课堂教学,并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出更加有效果的教学模式,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形式。

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掌握人类、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历史课堂教学中获取积极的社会经验,实现从历史学习中探索社会发展的路径和过程。初中历史教师要合理安排和选取历史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开展活学活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历史。

三、结束语

总之,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探讨历史知识,活化历史课堂教学,并通过扮演历史角色,科学合理有机地串联历史知识,创造学习情趣,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并更加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让学生灵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本文仅是探讨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感悟,尚有更多更深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亟待我们共同去挖掘,去探索,为活化历史课堂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件范文第8篇

当前,微课与网络课件的开发逐渐引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这种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补充和辅助功能。本文就如何让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地运用进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微课;初中;历史教学;高效

如今,微课程走进校园后,已经代替了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当前最热关注点,微课只讲授少数几个知识点,看似碎片化,但是微课的目标人群的特定性和传递知识内容的特定性,将教师对课程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使用数字化手段呈现给学生。这些记录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认知,使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互动过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处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便于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借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课改之后,每个单元就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人教版八奶奶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组2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组3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二、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育理念中一直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住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才可以在历史知识海洋中,以不变应万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三、通过微课专题,实现复习聚沙成塔之效

初中历史微课是一项短小而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利用微课来讲解专题知识点,可以起到“聚沙成塔”之效。学生通过微课的引导下学习,对历史知识实现举一反三、连点成线、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中历史微课在阶段复习、专题复习中,更能体现出其短时高效的特点,强化理解归纳所学,并可以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地反复观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习时,创新使用了微课教学方法: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二战的爆发与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交战双方:轴心国(德、意、日)与反法西斯联盟(英、美、苏、中);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标志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3.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进程;攻克柏林,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4.二战中的两大重要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二战的主要进程、时间线索、主要战役等内容系统高效传递给学生。

总之,通过简单的微课技术,融合了清晰的表达,加上充实的内容的微课运用在历史教学的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张智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

[2]魏爱玲,党军红.浅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高考(综合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