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安民办高校

西安民办高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西安民办高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民办高校范文第1篇

Abstract: By analyzing Xi'an four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s' physical fitness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non-state-run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condition is better, and body configuration index develops well, body function level is in middle rdi, upper limb strength quality develops well, speed, quality rdi. Investigating its reason, main is affect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udents' sports exercise motivation, hobby exercise way project and sports habi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factors and so on.

关键词: 民办高校;体质状况;因素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ies;physique condition;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93-02

1选题依据

随着阳光体育不断深入的开展,陕西省各个民办本科院校都很重视,积极响应,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千方百计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活动,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在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体育课程改革思路与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良好,肺活量水平处于中下水平,速度素质处于及格与不及格之间。虽然我们在不断的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如推铅球变成了掷实心球,跳远变成了立定跳远,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从体育教学、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爱好锻炼的方式项目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等角度,对影响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陕西省民办高校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的体育政策和积极推进体育教学实践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主要以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四所本科院校,07、08、09级本科生三个年级共18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收集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

2.2.2 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800份,收回问卷18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760份,有效率98%。

2.2.3 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经过近20年的陕西民办体育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民办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形式,目前存在着这几种教学模式:行政班教学、选项课教学、行政班+选项课教学。行政班教学内容较集中统一,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愿望,激发不了学生对锻炼的欲望;选项课教学内容多样,能符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能产生学生锻炼身体的动力。所以教学模式的不同,会影响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对学生体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3.2 教师的敬业精神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变化,除了与自身身体素质和遗传原因外,还有一部分与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关。教师是执行教学计划的主导者,是认真贯彻本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是认真完成每一节课内容的执行人。教学内容执行的完整与否,都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如一堂课上有既定的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练习,而且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为20-30分钟,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进行一定时间的素质练习,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必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态度也尤为重要。

3.3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趋向选择从学生喜爱的锻炼项目中发现,男生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分别占57.9%、45.7%和37.1%。女生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羽毛球、跑步、篮球分别占71.8%、43.6%和35.5%。说明大学生主要以球类活动为主。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不足,占61.6%。其次是没有掌握锻炼方法、没有锻炼习惯和缺乏指导。

3.4 课余体育活动的制约影响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学院,学生会、系、班级组织的比赛为主。但是受到学校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不足和天气情况的影响,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开展的就比较少,而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举行的较多,男生参与的多,女生参与的少。通过调查,大约有61%的学生因场地器材设施落后而不愿锻炼,有40% 的学生缺少锻炼的方法,有36%的学生没有锻炼习惯,还有26.8%的学生因缺少指导而不去锻炼,可见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学生锻炼的兴趣。

3.5 体育锻炼习惯因素分析良好的的锻炼习惯,对体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学生体育锻炼次数和时间调查中发现,每周进行5次以上锻炼的男生占21.4%,女生只占5.4%;进行3~4次的男生占40%,女生占30.9%;进行1~2次的男生占37.8%,女生占60.9%。由此看出,在每周进行3~4次锻炼中的学生只占一少部分,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尤其是女生。在锻炼时间上,坚持60分钟以上的男生占37.1%,女生占20.9%;坚持锻炼31~60分钟的男生占47.1%,女生占50.9%。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活动,多进行一些球类活动,而且运动强度不大,对于耐力性的锻炼项目,则很少进行。

3.6 锻炼兴趣因素分析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中发现,体育氛围是重要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男生占42.1%,女生占58.2%;其次是体育课教学质量、学业压力、自身身体原因。因此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4.1.2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参加的活动主要以球类活动为主,活动的项目范围较小。

4.1.3 体育活动场地少,部分体育器材陈旧老化。

4.2 建议

4.2.1 加强体育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引进新兴的体育项目。加强体育师资建设,重视现有教师的业务培训。

4.2.2 成立各种体育项目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绳、飞镖等比赛,重视开展女大学生的体育比赛。

4.2.3 加强体育锻炼项目的介绍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宣传,渲染良好的体育氛围,形成良好的体育风气。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0-106.

西安民办高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陕西;发展趋势

陕西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汇处,文化土壤积淀深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具有吸引全国各地,特别是周边省市区广大青年求学的优势。西安共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近百所,教职工6万余人,有一大批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师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这都为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陕西拥有各类民办高校37所,在校生人数23.7万人,其中80%分布在西安。 全国10所万人以上民办高校,有5所落户西安。在万人以上规模高校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本科高校数、校园占地面积、图书拥有量等指标上,以西安为主的陕西民办高校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被喻为民办高校的“西安奇迹”。在西安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和学校敢于因时制宜,突破固有模式,超常规发展,是创造“西安奇迹”的最宝贵经验。

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在陕西,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多,这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丰厚的高教资源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强大的发展空间。陕西民办高校的群体优势是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化、规范化、上档次的必要条件。全省民办高校的布局是这样的:在66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西安占48所,其他地区有18所。五千至万人以上规模的有5所在西安,另有两所院校坐落在西安周边的地市。陕西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比较突出的还有它的治理整顿工作。每隔3年,都要重新审核办学资格,换许可证。近年来全省已注销了400余所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在做调整和关停并转工作中,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细致扎实,注意掌握政策,保持了稳定局面,为民办教育第二次创业,开创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深化陕西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促进陕西省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市场是民办教育运行机制模式中最具活力、对民办教育发挥经常化影响力的要素。民办教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应该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在近阶段,陕西民办教育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陕西民办教育的培养质量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陕西民办教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壮大的过程。办学规模扩大了,培养质量愈发重要。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办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差,就业率低的民办院校就将面临生源匮乏、难以维持的现状。 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及校园硬件设施是生存发展的前提,而教育质量对普通高校来说是声誉,对民办高校来说是生命。民办高校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确立自己的地位,民办普通高校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只有下大力气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质量才能在民办教育战线上占有一席之地。民办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光靠课堂上的教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不断强化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树立起教育管理的新观念,掌握教育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引进先进的民办教育管理模式,与世界上先进的民办教育管理模式接轨,使管理水平达到先进水平。

2、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改变那种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结构模式,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师资结构,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民办高校要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就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走出去”就是专职中青年教师要定期走向社会,走进高新技术产业,要及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学实践知识。“请进来”就是要吸收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加盟民办院校任教。这种结构模式有利于在校生吸收学习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整体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转贴于

3、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学生就业是社会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3年起逐年迅速增长,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必须认识到,学校把学生招收来只是进行“加工”、“培养”,社会是学生的归宿点,让他们顺利地就业,他获得了就业机会就有生存权、自主权和发展权,陕西民办高校之所以整体发展很快,像西京、西译、欧亚、外事等都在2万人以上,就是因为“出口畅”才保证了“入口旺”。因此只有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才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要求学校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生培养的方向都必须面向市场、紧贴市场,由于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大胆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及时砍掉与就业市场“对接性差”、“成交率低”的旧专业,办出自己的主打专业、创新专业。

4、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将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

经费投入较少是长期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问题,而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又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我省民办高校多项硬性指标皆名列全国前茅,如此成绩固然可喜,但陕西民办高校,同样面临与公办院校一样的资金压力。而相比公办院校,他们更不易获得银行的支持,生存和发展没有资金寸步难行。由于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学费,在近两年,高校扩招以及各地独立院校纷纷崛起等因素造成生源分流、资金分流等问题,陕西民办高校亟待锻造和稳固它的“资金链”。

5、民办教育的培养目标将从一次性教育逐步转向终身教育,与企业的横向联合更加密切

随着陕西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与民办教育相联合,而民办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满足社会,满足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民办教育逐步形成联合企业、发挥行业作用、并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合作的运行机制,企业、行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学校为企业、行业培训在业职工、下岗职工,将为社会、为企业、为经济提供更多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克荫.陕西现象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2.7.

[2] 朱国维,朱斌,陈晃.民办高校办学的趋利性分析及其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12.

西安民办高校范文第3篇

不久前,李佐军因以前的观点被网络疯转而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有网友甚至这样评价他:“如果两年前李佐军的预言没有被翻出,2013年将是程定华年。”与程定华在2012年底预测2013年中国股市会反弹相似,李佐军在2011年9月27日的演讲中,预言中国2013年7月到8月间会爆发经济危机。当时恐怕大多数人会认为李佐军痴人呓语,但时至今年6月底,这样的怀疑恐已变为钦佩。6月24日,沪深两市市值蒸发1.34万亿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的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13.4%,是正常值的4倍。“虽然依旧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次小调整,但这样的数据已经说明,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小型的经济危机。”一位投资人这样告诉笔者。

实际上,如果你读过李佐军两年前的演讲,你就会发现,这份两年前的报告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解读是有独到之处的。例如,在李佐军看来,2013年前后,四万亿投资的集中还款期将到来,银行将有破产的风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前些日子的高企验证了这一点的可能性……不过,事物始终处于运行变化之中,这两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会不会有新的变数?未来中国经济会如何?在这次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暨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上,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李佐军进行了采访。

中国经济仍大有希望

《中国新时代》:您在2011年预言2013年中国经济会出问题,现在两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有没有不一样的转变?

李佐军:我觉得,现在中国经济正在发生5大转变:第一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追求效率、效益型的无水分增长转变。

第二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更多看重短期增长情况向中长期和持续地健康增长转变。这是因为现在领导层知道,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为了这样的一个长期的增长目标,我们要在短期做出一些牺牲和放弃,所以,大家能看到现在我们政府可以容忍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以及其带来的痛苦,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长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需求端的三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向更多强调从供给端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大家很熟悉原来“三架马车套路”,主要靠投资消费,外需不行了,就扩大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扩大消费……现在看来,光靠这三架马车还不够,这样的套路短期拉动经济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因此,我们现在正更多从供给端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例如中央最近反复强调的“释放改革红利”、“推进改革”,或者说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或结构升级,这种供给端的因素可以更长期可持续地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四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政府拉动经济增长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十之后,中央强调改革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的关系,这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是,政府干好该干的事情,其他的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快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更多地发挥企业合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第五个转变,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主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经济向更多依靠制度变革来拉动经济转变。最近,中央反复强调,宏观政策要稳重,像利率、汇率,还有存款准备金等宏观政策工具不要不停地变化,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使广大的企业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预期,未来中国将主要靠制度变革为广大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这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各方面的转变。

《中国新时代》:2011年时,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很悲观,现在,我们的经济在有了上述这么多转变后,您是否有了新的观点?

李佐军:结合2013年的经济形势,我只能说,未来两三年,我们可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只是因为中国经济要调结构、压产能过剩,必须要消化过去过高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所以从中期来看这样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在经历这一次调整之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依然是乐观的,这主要是由3点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的结构生产力依旧充足。所谓结构生产力就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生产力,用结构生产力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增长比其他国家快那么多,例如为什么欧美国家增长2%、3%就算高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7%、8%就是低增长了?原因就是西方很多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完成,没有多少结构生产力可释放了。从现在来看,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中国经济除了靠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外,还可以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等结构生产力的释放来获得比欧美国家高得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更是我之所以觉得未来经济总体乐观的依据所在。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期阶段,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的年龄正处于三四十岁,年富力强,我们还经得起一次调整。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制度变革生产力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很多人对中国的制度有意见,但正因为中国的制度还不完善、不合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变革来释放更多的制度变革生产力,欧美发达国家的制度很完善了,这也决定了他们未来没有多少制度变革的生产力可释放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我们改不改?十之后,中央传出明确的信号,我们要加快改革,我们要释放改革的红利。现在中央也正在制定改革的方案,下面可能要推出改革的直接措施,明年改革将有可能全面展开。我想只要我们去改,去解决各种争执的问题,未来并不悲观。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要素升级的生产力还将有次大释放。所谓要素升级就是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信息化这些,我们观察得出,中国的要素升级并没有因为这次经济调整而中断,尤其是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在往前推进,人力资本也依旧在增加,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包括出国、进修等多种形式。而在信息化的推广应用方面,中国做得也不比其他国家差。所以我认为未来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处在6-8%这个中数增长区间;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在4-6%的中低数间波动;2013年后,中国经济才会出现2-4%的低速增长,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其他国家也是这么过来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当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出现下滑,我想中国也会遵循这个规律。而且,即使按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它仍然是世界最快的速度,中国很有可能在20年左右,GDP总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仍然能够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新时代》:您说中国还有很多生产力可以释放,那在您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未来,中国制造业还能持续发展下去吗?

李佐军: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制造工业从此又走向相对衰弱了呢?说实话,我不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一个核心行业。十年前,我就曾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将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我作出这个判断的时候,我跟我的博士导师吴敬琏教授还发生了一场争论,之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初是做了一系列研究的,根据我对世界经济历史经验的研究,重化工业阶段作为工业化的一个阶段,历史上长的持续了上百年,短的也有三五十年,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可能不需要那么长,但是我想最短也要一二十年。现在重化工业阶段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根据我的研究还有十年左右要走。

我把重化工业阶段分为上、下半场,现在前面上半场已经过去了,上半场是重化工业阶段中的量扩张阶段。现在进入的是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场,在这个时间段,要解决质的提高问题。尽管这几年我们很多重化工业,像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但经历完这个调整后,我们将会进入重化工业下半阶段的发展期。所以,如果在这一次调整的底部上些相应的重化工业项目的话,你还可以分享未来十年的机会。不过,再过十年你再大规模上这种项目的话,就要小心点,因为那时候中国将逐步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中很多行业的需求将明显下降,这是工业化的规律。

那现在答案就很明显了,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要先挺住这次调整,然后再迎来下半场以质的提高为主的阶段。这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新时代》:您刚才提到了转型升级,您觉得现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应向哪个方向转?

李佐军: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服务化。这是因为制造业要有相应的生产业与之相配套。本身制造业服务化就是一个升级的过程,这也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一般趋势,非农产业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服务化过程,是升级的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高端化。所谓高端化就是要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制造业,就是指要发展技术或者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高端化呢?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消费结构升级了,你不高端化,消费者不买你的账了;第二个原因是,现在高成本时代到来了,你不高端化的话,消化不了这一系列的高成本带来的压力。

第三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特色化。这是指中国各地区要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具备本身一些特色的制造业,因为只有有特色,你才能有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可以持续,所以特色化本身也是升级的一个方向。

第四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品牌化。中国企业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家,只有有品牌才有高附加值,只有有品牌才有竞争力。我们在微笑曲线中,不能老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必须要尽力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前进,要在这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第五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集群化。之所以我建议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来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是因为产业集群中蕴藏着产业化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可以从多方面降低成本,比如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学习成本等……同时,产业集群可以从多个方面产生效益,比如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所以我们应该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来推进我们制造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从经济上来说也意味着分工协作的加深,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提高效率,是可以提高竞争力的。

第六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化。这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的企业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要求去发展,要按照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方向去前行,这也是它升级的应有方向。

第七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融合化。这里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产学研合作,包括产业联盟等方式,并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

第八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工业不但要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还要按照信息化的方向升级。现在物联网、互联网正在急速发展,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很好地应用在制造业上。

第九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职能化。这也是我们工业现在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职能化也可以放在信息化里面,也可以把它独立出来。它们之间有交叉,侧重点也不完全一致。

第十个升级方向是制造业的市场化。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既要政府发挥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还要企业争取政策的支持。但我认为其中的核心依然是市场经济,实际上,今后中国的任何产业,都不应对政府的优惠政策形成过分依赖,温室里面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场化的规律,依靠我们企业自己的竞争力,根据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寻找发展的方向。所以,市场化是我们升级的重要方向。

《中国新时代》:按照您所说的转型方向,未来有哪些领域会出现大的机会?

李佐军:我认为中国未来将会出现10个机会。

第一,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将给很多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经济都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我国恰好有幸成为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国,如东莞、昆山、义乌就已参加了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

第二,金融市场化。我国金融市场化还远未到位,今后将继续推进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将有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不断出炉,这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第三,土地的进一步市场化、商品化过程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现在其他生产要素都已经市场化了,唯独土地至今还没有市场化,这意味着,其在逐步市场化过程中,也将蕴藏巨大商机。

第四,国有资产的民营化。国有企业拥有很多稀缺的资源,在民营化过程中也将带来巨大商机。

第五,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包括两方面:一是新型工业化,二是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

第六,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带来巨大商机。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都将带来巨大商机。

第七,汽车普及化。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有20%居民购买汽车就表示进入了汽车社会。按这个标准,我国北京、深圳、东莞、广州已进入汽车社会。这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将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也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巨大机会。

第八,房地产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