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包装的学问

包装的学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包装的学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 生活色彩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学生编题,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小鬼当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出示了牛奶大包装5元500克,小包装5元4杯,舒肤佳香皂一块装3.80 元,三块装9元,牙刷2支装3元,3支装3.80元等商品信息。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学习中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钱买同样好和更多的物品。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了。

牛奶引起的思考:“500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学生甲自言自语道。“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学生乙说。“买小的,因为拿起来方便。”“买大的,因为它的包装是纸盒,喝完可以回收。小包装的包装是塑料的,会污染环境。”学生丙说。答案各不相同,却都有自己的理由。

舒肤佳引起的思考:学生丁说,三块装9元的舒肤佳,能算出其中的一块就是3元,因为9÷3=3元。又因为3.80元>3.00元,所以,我愿意选择三包装的,它便宜。显然,这是用同样的商品比单价。

牙刷引起的思考:2支牙刷3元,1支就是1.5元,买同样的3支只要4.5元,而3支装的要3.8元,说明3支装的牙刷便宜。呦,还能以同样的数量比价钱!

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有各种比较价钱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三、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2篇

色彩的选择对于包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将色彩与产品的主题进行完美的搭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产品的受关注度。包装色彩的选择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有时人们可以通过色彩来分辨产品的功能或注意事项。例如,我们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根据红绿灯这个关键点,分别将红色与绿色作为对立色,这从某些手机上也能看出来。红色代表热情高涨、积极向上,颜色鲜亮,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商家利用了这一点,除了将商品包装设置成红色外,还将红色设为“温馨提示”的代表颜色,其中就体现了色彩设计的人性化,这是在很多产品包装上经常看到的。色彩的选择是产品主题的表达,根据产品的属性选用合适的颜色,是包装成功的关键步骤。完整的包装需要色彩的填充,色彩的选择、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要有所顾忌,能够让人们看到包装就能了解产品,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

2包装色彩设计的人性化表现

2.1体现产品功能

包装的色彩设计会体现产品的功能是色彩设计人性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一看到包装就能了解是哪种产品,其包装的色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真实写照。透过观察产品包装的色彩设计,就能够了解产品的功能,是色彩与产品主题相互协调的重要表现。将包装的色彩设置与产品功能建立联系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例如,我们常见的红茶与绿茶,红茶的包装色彩设计成红色,绿茶设计成绿色的包装,当顾客要买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绿茶与红茶。

2.2融入情感元素

在对产品进行设计包装时,应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站在人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选择能够抓住人们眼球的包装色彩。巧妙的运用包装颜色是一门学问,应当将色彩与情感建立联系,选择适合表达情感的颜色来进行产品包装的设计。情感元素是影响人情绪的关键,也是包装设计中的要点和关键,将情感元素融入到色彩设计中,能够为包装带来活力,能吸引顾客的眼球,为产品的出售提供推动力。像红色是热情的象征,代表着激情、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可口可乐;而蓝色是深邃、忧郁的代表,会影响人的情绪;而绿色是活力的象征,生命力顽强。这些颜色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元素,会对人的情感细胞产生冲击。

2.3加入传统色彩

传统色彩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在现代包装色彩设计中,应当将现代色彩与中国的古代色彩进行完美的结合,既能体现色彩的人文色彩,也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现代很多商品都在走复古风,不论是从颜色还是款式都注重古典与传统,将古典色彩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4满足人们需求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人对于包装的定位不同,对包装色彩的观点就不同,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将产品的包装设置成不同的色彩,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实现色彩的多样化,供人们自由选购。针对同一件商品,不同的色彩呈现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为了顺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将产品内的包装设定成不同的颜色,总有一款适合消费者的要求,是色彩设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例如,迷你电动车是现代人们出行的工具,人们对于电动车颜色的选择也会存在不同,要实现包装色彩设计的多样性是必然选择。“乐吧”是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的一种薯片,会针对口味的不同改变包装的颜色,能够让消费者加以辨认,实现包装色彩设计的人性化。

3结语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那么何为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例如: “包装的学问”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

本内容不但是综合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为教师,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到超市参观了各种商品的包装,特别是最常用的餐巾纸(餐巾纸的包装最接近教材内容),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四小包的餐巾纸,带到课堂上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具,接着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活教具自己进行包装,本环节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材提供的包装方法进行包装,并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的面积。

方案①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 1300(平方厘米)

方案②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 1700(平方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随着包装活动的进展,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在包装的过程中就必须得把要包装的物体的最大的面重叠起来。看到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脸上洋溢出的成功的喜悦,我顺势让学生二度合作,把四盒磁带包成一包。要求:并分别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分别是多少,并画出相对应的草图。在包装、计算、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验证了:要使包装节约包装纸,就要把物体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即:“减少”面积最大的面的结论。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

1 电视节目与频道包装的重要意义

电视节目的包装是的根据节目内容和特点,采用新颖和鲜明的形式,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建立和维护整体形像,树立品牌。

(1)电视节目包装是提升电视节目品牌化形象体系的有效途径。

电视节目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而树立品牌化形象就是要通过包装的形式把节目、频道向受众推广出去。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精品化为电视节目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电视节目包装反过来形成了促进电视频道品牌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手段。

(2)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使电视节目包装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电视事业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对于电视品牌宣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节目包装从以往少量的、局部的需求,发展到大量的、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整体的需求;包装也从单纯制作行为,发展为具有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等多环节的复合创作行为;从有感而发的个体的创作和制作,发展到精心组织策划和实施的集体生产形式。

2 电视节目包装存在的几个误区

包装一经电视媒体重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频道包装上的火爆,同样也在操作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视觉表象冲击,风格仿效趋同,从而忽略了媒介的独立特征。很多电视台的形象宣传片,追求视觉表象上的华丽,盲目的仿效,通常用一些无地域特征的镜头组合来构成,如:“日出”、“山河”、“大海”、“立交桥”等先进的工业流程、四季风光的变化等,最终造成了视听混淆,媒介风格的迷失和观众的无法识别。

误区之二:包装的基本元素不够协调。现有包装系统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和谐,音乐、造型、字幕等几个元素同时运用,不分主次,让人感到无主信息渠道,西洋乐和民乐共存,不注重音乐节奏,不注重色调,制作上往往流于粗糙。

误区之三:理念过重,负载过重。电视形象片最大的特点是瞬间性,它的理念不应该是沉重的,意向应该单纯、感性,表现元素简洁、轻松、好看。现在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有的形象宣传片往往试图赋予太多的思想,字幕解说过多,生怕观众看不懂,起不到一目了然的推广效果。

误区之四:过于写实,不够现代。频道包装体现的是媒体的品位和地方特质,是节目系统中最现代的成分,它的难度是独家意向的提炼和延伸。而有些频道包装是专题片式的,平铺直叙,缺乏韵味和意境,停留在表象和展示的层面上。

误区之五:多重标识破坏了信息解读。台标、栏目标、版块标题复合呈现,使受众视觉累赘,多重信息使形式破坏了内容。

3 视节目包装实现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在电视包装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弊病,通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包装创作的规律,我们大致可以将电视包装分为分析、创意、设计及最终执行四个主要步骤。

3.1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主要又可以分为受众分析、地域分析和现状分析。这些是在创作整体包装前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整体包装核心理念的体现。

(1)受众分析。

电视整体频道包装所面对的观众,不仅是在年龄、身份、性别有所不同,而且在文化程度、审美观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并导致欣赏兴趣和评判标准的巨大差异,在包装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不同的目标收视对象,进行不同的包装。

(2)地域分析。

电视包装要突出自己的特性,尽量避免台与台之间的趋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强调地域,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个性化包装,是区别其他台的包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3)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指整体包装改版之前对目前正在动作的包装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当前整体包装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只要具体分析透彻了,在以后的包装中都会把握的更好、更准确。

3.2 创意阶段

通过前面对影响电视包装的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后,下面就可以开始分析总结,得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拟订一个整体的创意策划文稿,即创意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包装核心理念和突破口。

下面具体谈谈电视包装的创意阶段应当注意的两个原则:创新原则和统一原则。

(1)创新原则。

电视包装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形式的创新、声音的创新和画面的创新。

①形式的创新。

所谓形式的创新,一般是指为片花、导视或宣传片等电视包装元素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包括新的创意、技术和播出方式等。

片花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形象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上。片花在电视播出中出现最多的,它的时间短,不断重复的播出可能强化它的视觉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宣传片的表现形式上已经不仅仅是台标的形象表现,而是以突出频道的精神气质、强化形象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突出整个频道的追求和定位的同时,还要有极高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画面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明确的传播理念,而且整个宣传片要与音乐、音效等声音完美结合。

导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包装形式,有节目导视、内容导视,它除了在画面的设计上很精美之外,往往通过提高导视的播出频率,起到引导观众、增加收视率的作用,所以它的创新也尤为重要。

②声音的创新。

声音的创新主要是以树立频道的形象特征为目标,将具有特色的声音或音乐融入到画面中,构成一种永久的声音传播符号,用来强化整体形象、增强视觉理念。

③画面的创新。

画面的创新,主要是强调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底蕴的融合。画面是电视包装中的主要元素,也是观众选择节目的主要依据,画面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文字、色彩、标识及动画等,这一切又根据节目长度的不同和形式的限制而改变。画面要有冲击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内涵,在不脱离节目表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与画面做到有机结合。

(2)统一原则。

强调整体包装的统一性和规范化,也就是在频道形象定位的基础上,使其表现形式的整体风格一致,以及制作上规范和统一。

电视包装的统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形象标志的统一。

在整体电视包装中,始终都是围绕一个台的形象标识展开的。形象标志的统一应用,可以使一个台给观众以整体感,也能增强栏目或节目的段落感和节奏感,更能起到一种推广和强化频道的作用。

②风格的统一。

电视包装的风格一般体现在包装的三要素上,也就是从运动、声音、画面等要素上都应该相对统一,从而构成频道的特色,形成个性化和风格化。关于风格的表现,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节奏、音调和基色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是统一运动、声音、画面的关键点。

节奏的统一,就是电视包装中的运动节奏感要谐调;音调的统一,即整个包装中的音调呈现一种调和状态;基色的统一,也就是电视画面的色彩上要有一个基本的色调。

③节目单元包装的统一。

整体频道的包装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频道包装的片头片花或宣传片等的制作要统一,频道中的各个栏目包装和制作都应在整体频道包装的基础上进行统一。

3.3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就是一个整体包装创意的实现过程,往往实现创意之前就需要对整体包装进行初步的总体设计。

下面谈谈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整体包装设计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总体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1)标识。

频道的标识是由标志(logo)、字标、口号及音频标志构成。标志和字标是用于画面中直接展示、直接沟通的,而后两者往往结合标志出现比较多,是进行一种口头的朗读和宣传。标志可以由纯图形构成,也可以有纯文字构成,而文字结合图形的用法一般在频道播出的过程中或末尾定版的时候用得最多。

(2)颜色。

不同的文化定位决定了不同整体包装的色彩定位的不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接受效应。所以确定频道整体包装的基色,在考虑栏目本身定位同时,要考虑观众对色彩的接受程度。不同的色彩在刺激人的知觉时,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甚至在不同的节目中给不同的观众的感觉也不相同。

(3)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元素。整体包装中的声音就是将这些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巧妙的融合,使之与包装的形象设计、画面风格有机地形成整体。

一般电视包装中的声音大概就由主题音乐、人声和声效构成。

(4)画面的运动。

运动是构成画面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画面的运动设计包括对画面中所体现的每一个元素和画面与画面、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进行设计,这三种运动方式基本上就构成了整体包装的所有动画方式。

运动和声音的结合非常重要,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运动的不足,能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度。一般在片头包装中,靠音乐来加强运动的表现力度和节奏感,尤其在总片头中,这种声音结合的应用体现出来的震撼力更明显。

(5)字体。

字体的设计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是在整体包装中的应用,它是在以往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感化。包装中的字体一般包括中英文字体和它们的组合。

上面具体介绍了设计阶段应该注意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整体包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总体设计之后就是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单元包装的设计。

3.4 执行阶段

在设计出最终的整体包装手绘效果图即故事板之后,紧接着就是紧张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了。这一步就是前面所有分析、创意、设计之后的执行阶段。其实也就是实现故事板设计的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没有太多的理论可讲,主要就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效果的实现,在整体包装的制作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成型的技术手段,保证频道包装的有序进行,又要不断吸纳新的技术,达到创新效果。

4 目前各电视台在电视包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视节目的包装虽然在电视事业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发展,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包装仍存一定的问题。

(1)电视节目包装不重视前期策划及方案工作。

统一的、整体的创意策划是形成电视频道宣传包装风格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制作人员具有把握全局的观念。

(2)电视节目包装的资料匮乏。

建立完备的资料库: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片资料,特别是音乐资料、音响资料。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

(3)电视节目包装过份强调视觉效果。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包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电视节目的包装只见繁复的物特技在耀目,而忽视整体包装的功能诉求,就会大大削弱包装的意义。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5篇

一、提供学生生活模板,激发探索数学的热情

在生活中我们有一个经验,当发现和自己相关的一些信息时,就会对其产生熟悉感,从而愿意去研究和接纳。这也是一个心理学规律所在。换言之,当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情境非常贴近,他们乐于学习的程度就会很高。为此,教师就要多从生活现实的模板入手,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笔者在课堂中,常常会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模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为了创设情境,我通过课件制作,提供在商店购物的情境。首先用进入商店购物作为引入环节,学生立刻情绪高涨,兴致盎然。画面首先显示有皮球24个,再过几分钟,显示15个。我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编写应用题。有学生写出:“货架上有24个皮球,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然后根据画面,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黄色皮球,再要求学生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有学生编出:“超市货架有6个黄色球,还有23个红色球,卖出21个球,还剩下多少个?”

做完例题后我继续利用生活情景来强化新知:大家看到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你还能编出什么样的应用题?学生非常活跃,编写出卖书包或者文具盒等的应用题。通过提供现实生活模板,能让学生对抽象的应用题逐步产生熟悉感,从而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联系学生生活习惯,开发数学思考潜力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因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这个因素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有的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经验结合,最终找到解决办法,但有的学生却疏于这点。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发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

比如上下车问题,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经验,从这个经验中挖掘数学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突破口。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乘车问题:“车上原有20人,到站后有10人下车,又上来5人,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习惯思维,能够很快找到解答方法,就是先算出到站后剩下的人,再加上又上来的人,得出现在车上实有的人数。

又如,我在“小鬼当家”环节,设计了问题:“帮妈妈购买以下几种物品:1.大包装牛奶5元500克,小包装牛奶5元4杯(125克/杯);2.一块装舒肤佳香皂3.80 元,三块装9元;3.2支装牙刷3元,3支装3.80元。请问你怎么买?请说出理由。”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牛奶价钱一样,但包装不同,买大的话需要家里人多才行;人少的话,买小的比较划算。三块装的舒肤佳是9元,那么其中一块是3元,又因为3.80元>3.00元,因此买三块装的会更便宜实惠。牙刷3元2支,1支就是1.5元,买同样的3支只要4.5元,而3支装的要3.8元,说明3支装的牙刷便宜,但质量也许就不如2支装的。

通过生活习惯的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比较,这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我除了引用生活常识,还要从习题中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其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三、从学生的现实问题入手,培养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其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不言而喻。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家长让学生帮忙算一笔账,但学生往往不能很快得出答案。原因何在?就是学生没能将生活现实和数学挂钩,解决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问题入手,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你们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装修的时候,家里商量要花1000元来铺地砖。商店里有3种规格的正方形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学生通过分析知道,买地砖关键是要切实符合下列条件:(1)控制总价位在1000元以内。(2)适合家庭实用的。那么该如何才能知道哪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通过数学计算才能得到解决。首先要算出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因此要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之后再来计算费用问题,就是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 560元、1000元。根据价格比较可以得知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相对来说乙的价格有些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并且培养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有力延伸和拓展,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四、创设课下悬念,拓展生活探究的数学思维

既然有大语文课堂的教育理念,我觉得也应该有“大数学课堂”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当代的数学学习早就超出了小小的课堂限制,而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作为教师,也应该从单一的探究性数学课堂学习,拓展到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如何才能做到这种拓展和延伸呢?我通常的做法是在课堂上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不平衡”状态。当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不能达到自我满足,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动机,课后就会进一步去寻找答案,采用各种方式解答内心的困惑,从而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我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时,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具有直观性,必须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入手才能得到理解,进一步才能建立一分钟或者一小时的概念。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活动探索,并将此作为家庭作业。比如大家倍感新奇的数脉搏活动,还有耳熟能详的跳绳、拍皮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建立1分钟、1秒钟的长短概念,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实在,而且又有了可比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等到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己进行习题练习:①你每天需要休息9( );②你通常跳绳30下需要15( );③妈妈吃饭用了10( );④小明跑50米用了12( )。

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我出示了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么才能非常容易地计算出它的体积。

按照学生的生活思维习惯,得到的解决方案通常是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也有人提出可以将橡皮泥放在水中。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请大家一定要将这两种方案进行试验和演示。”我也提出了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要仔细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成为长方体的;2.将橡皮泥放在一杯水中,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3.你如何才能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

显而易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可以使用公式来进行习题练习,但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会问题转换,将未知的问题变为已知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所以,在课堂结束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物体转化的能力,最终达到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然后通过已知来解决未知。

无可否认,当一节课结束时学生都能够高高兴兴得到一个答案,完成预期目标,这是一种教学成功,但我认为更需要挖掘的东西其实还在后面。对于当今的创新教育来说,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才是根本所在。为此我会在课堂知识讲授完成之后,设法设置悬念,留点余味给学生体会,让他们尝试自主探究、创新学习,课前课后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动力。也有些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高,并快速计算墙面面积和地板面积;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时尚;应用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商品的包装已经从各个方面开始完善,在商品的包装设计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商品的介绍和推销都要靠产品的外观包装来体现。现在是信息时代的新阶段,包装设计已经越来越能体现出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想推动市场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是现代商品策划与宣传和树立企业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把商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也是商品装饰的一部分,使观众通过想像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更加明确地通过商品的包装来理解商品。

一、现代包装设计的现状

商品的包装设计,它包含着很多的学问,如何能够让商品引领新时代的潮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就要靠它自己本身来实现。其实好的包装设计就是它自己最好的宣传,如果能设计出让大家赞不绝口的包装,也省去商家利用各种手段去宣传商品的的费用,这样不管是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是两全齐美的好办法。想让商品更加人性化和时尚感,更加符合广大人们的要求,就要求商品在包装上的设计更加严格。让商品无论是它的外在还是内在都能以最佳的状态体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它的功能性,在厂商和商家的眼里对包装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因为包装设计不仅代表包装是否好看也代表着他们企业的形象及文化内涵等。

二、包装中决定时尚性的重要因素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决定着外观的视觉效果,在视觉方面首先刺激我们眼部神经的就是颜色,其后就是图形,以颜色来抓住消费者的心,通过视觉的刺激让人们有无限的联想空间。

色彩是从我们生活中来,它能够强烈地表露出个性和心理特征。在运用包装设计的色彩当中,系统化的色彩在概念上也被用于现代的设计包装中。冷暖的色彩往往给设计师们的选择起到左右的作用,比如食品包装往往都选择鲜亮、明快的颜色,这正是因为鲜亮的颜色体现出食品的美味,给人们很有食欲的感觉,设计师要根据产品的特性来选择产品包装的色彩,颜色不仅有冷暖感外,还有膨胀和收缩、软硬和轻重等感觉。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要熟练地运用色彩给人们的情感,才能使其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色彩是时尚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想要使包装有时尚感,色彩的运用是整个画面设计的重点,与设计的构思构图有着紧密的联系。包装的色彩要求平面化和均匀化。一般时尚性强的包装,在色彩上要求有较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吸引力和竞争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不仅研究的是消费者的心理还要深度了解国际上流行颜色的变化趋势,不断地使消费者增强色彩心理意识。人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潜意识地形成了依据颜色来判断事物和感受事物,色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在视觉上得到和舒适感,更能将消费者购买力和判断力激发出来,使消费者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选择性,也能更好地体现包装中色彩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商品包装中获得信息量最大的部分是图形。在商场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不知如何选择想要的,这就需要从商品包装的图形上观察选择,包装上的图形可以最快地传递出商品的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准确地选择,并诱导消费者进行准确的购买行为。包装设计是具有双重特征的,第一就是它的艺术特征;第二就是商品性的特征。包装上的图形可以成为最生动的视觉语言,我们如果掌握了如何运用图形在视觉上引起消费者心理的反应,即使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包装上的沟通与交流,把商品的内容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从而引导消费者来购买商品的行为。

图形是由人的视觉所看到的感受到心理上的一个过程。包装传达给人们就是要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时我们就要利用图形的视觉感受来调动出消费者购买的冲动,产生心理上的扩张。归根到底其实产品的包装图形设计最终目的就是对人产生吸引性,大家都知道人的眼睛是吸收外界事物的重要媒介,我们就凭借它来感受信息,然而图形是视觉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三、现代包装设计中时尚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商品包装竞争也变得强烈。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商品包装更加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现在商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单一的产品质量好坏的竞争,而是某些程度上转变为包装的竞争。原因是现在同类的商品在生产技术方面差别不大,所以就要在同质量的商品上增加个性化设计的包装才能对销售产生良好的影响。当前社会中那些普普通通太过于死板的包装已经被市场淘汰,商品能不能够得到消费者们的关注和喜欢,就要运用到时尚个性化的包装设计了,时尚给人新鲜感,时尚也是设计中的灵魂,一个商品的影响力最终就要靠它来完成。它是制约商品市场发展的瓶颈。商品要有超前的东西,要有设计,要有内涵和社会价值。提倡原创、提倡设计,力促时尚才能称之为时尚商品,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心,使他们被产品吸引。拥有时尚气息的商品可以创造出在市场上无限的发展空间。商品包装能够与众多包装不同,就要有鲜明的时尚性和个性化特点,才能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商品的包装要根据时尚流行推陈出新,时尚流行的概念不在于年代跨度有多大,事实上包装设计有很大的选择性余地。要以设计的眼光去看待时尚,要看到每种时尚更深入的现象和它的背景,与其相能配合的东西。而当把时尚交织在新的设计中时,才懂得取舍,反映出它所表达的气息,让时尚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留在风格中而不只是形式上,好的包装设计实际上交织了许多东西,个人的品味,还有流行时尚的风格等。也能给人亲切、忠实、可靠的印象,这样才能满足变化着的市场和消费心理。现在很多设计师们都认识到了这点,所以现在的市场都渐渐地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个性时尚的包装。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7篇

一、依托生活原型,学习数学知识

新课标对数学新知的呈现,有这样的几组话语:在具体情境中,怎么样;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怎么样;.结合具体情境,怎么样;体验某些实物,怎么样;……. 也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分析教材,甚至重组教学内容,发掘新知在学生现实生活或所见所闻中的原型、模型,创设他们所能触摸的富有现实意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情境来加强数学活动.

1. 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自我提问

新课标指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

这就是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眼中“枯燥,没意思”数学融入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自于生活,很有味道,激发其学数学的兴趣. 如,有关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我分两个班做了实验. 甲班:我只做津津乐道的书面讲解,最终告诉学生“一共的钱数 - 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乙班呢?我是这样的:课前我做了充足的货物、相当数量的人民币的各币种,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4~6人. 课中,我只管播放课件,学生进行购物的模拟,自己编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参与的面广量大,兴趣浓,他们通过自我的生活模拟与课堂的亲身实践,探究出了多种数量关系,如“一共的货物 - 卖出的 = 剩余的”、“一共的钱数 - 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等等. 从两个班的“当堂检测”来看,甲班基础好的、头脑灵活的都不成问题,潜能生几乎没有做对的. 而乙班的正确率95%,只有极个别是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 由此可见,再现生活场景是何等的具有数学活力.

2. 依托生活经验,探究解题策略

我们大家的共识是: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关联的. 在一定的时候,学习的个体生活经验的充裕程度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益. 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主动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为之架起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让他们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意念,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如,在教学“租车租船”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演播各种情境,同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互相倾听的时空,让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设计不同的租车租船方案. 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奔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当然,我也可以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搜索”数学素材,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对应”数学,“解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中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带着数学思想、思维,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去体验生活;用数学的策略,去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

1. 举行数学系列活动,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想,拔高他们的数学意识,使其数学素养拾级而上. 为此就必须加强数学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时空接触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更清晰的认识生活世界. 如,教学《包装的学问》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包装问题,在包装时要考虑什么因素,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包装情况,如何包装才能节省包装纸,如何包装便于摆放等. 此教程中,我充分运用了“一一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 当学生得出结论时,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质疑——反思——再验证——生成新的结论. 就这样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了他们自觉、灵活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

包装的学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做中学;生活原型;动手操作;参与探索

“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主张,20世纪上半叶不仅风靡于美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他认为应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表达。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科学生活的能力。“做中学”在本质上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做中学”呢?下面就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这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蕴含着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育要想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师必须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

如本节课我是这样教学:首先我出示了两个长方体纸盒,一个打着漂亮的包装,一个不打包装,问学生喜欢哪个?让学生体会包装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紧接着我会出示问题“我要把没有包装的这个长方体纸盒也包装的漂漂亮亮的,你觉得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到需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颜色、如何节省纸张等因素。

这样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不但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觉得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也能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更重要的是要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教学实践也证明,动手操作能促进思维的活动,动作的内化。因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的“做数学”,就可以不断的获得经验,不断地以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建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自主探究部分,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打算在母亲节时将两盒保健操磁带包成一包送给妈妈,让学生采取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两个长方体学具摆一摆,看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摆出了三种包装方案,并且通过计算很快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将两个大面包装在一起最节约包装纸,或者说重合的面积越大,越节省包装纸”。为了让学生判断三盒磁带包装时怎样最节省包装纸?因为有前面动手操作的经验,学生利用数学中迁移的方法很快直观的判断出也是将4个大面包装时最节约包装纸。

三、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将四盒磁带包装怎样才节约包装纸?前面探索出来的结论是否成立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并说出小组的方案。通过学生新旧知识的碰撞,他们会发现“6大面重合”和“4大面,4中面重合”无法再直观比较,需要计算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四)时的表面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包装时如何节省包装纸的问题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可见“做”的重要性。当然“做中学”的运用不仅于此,在内容上我们还要做得“精”,在形式上要做的“实”,在过程中还要做的“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做中学”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是如何把“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而且有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将它作为迎合听课人的心理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功利性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必须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实践、反思。最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学会用数学。我想这都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