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必背

高中语文必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必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1篇

一、深谙儿童心理特征的诵读教学理念,以读促写

我国古代蒙学重视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指导蒙童诵读名篇。儿童多记性,古人认为蒙童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这符合现代心理学理论。私塾先生对阅读教学环节理解透彻,甚至已臻化境。朗读,熟读,精读;教书,背书,理书,讲书,步骤科学,成效卓著。诵读是蒙学的教学传统。如今,高中语文课堂琅琅书声已渐行渐远。诵读是中国几千年童蒙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这一优良传统我们没有发扬光大。有人反问语文教学多读就行了吗?但是,语文教学不多读行吗?叶圣陶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得不熟练,记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实,何来思如泉涌,应笔而出,滔滔不绝,文章倚马可待呢?北宋诗人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南宋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些观点恰巧契合心理学对人的记忆理解能力的研究结果。

我国古代通行蒙学教本有《三仓篇》《急就篇》《开蒙要训》《三字经》《百家姓》《龙文鞭影》《千家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诗经》《论语》《孟子》《春秋》《礼记》《千字文》《国语》《左传》《战国策》《老子》《庄子》《荀子》《昭明文选》《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千家诗》《唐宋家文钞》《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等。据《中国历史轶闻》一书中统计,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要背熟精通几十万字的书,其中《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值得关注的是,古人所说的背诵不是机械记忆,绝非鹦鹉能言,而是辅之以精思、贵通、贵用之法。

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教学的探索。素读经典就是不刻意追求理解所读经典内容的含义,纯粹地读。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科学的右脑教育法。其一二年级素读目标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 三四年级素读目标为:《论语》《大学》《中庸》;五六年级年级素读目标为:《老子》,选读《史记》《资治通鉴》。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每天识记100多字,还给学生硕果累累的六年。

作为高中老师虽未能在学生十六岁以前加以引导其大量背诵,但用心理学的观点指导学生吟诵,亡羊补牢,善莫大焉。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背诵篇目增加到三十二篇。这是有识之士的远见,有独到的思考。熟读背诵,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中国古典文学成就之高,令世界为之咋舌。文学家灿若群星,哪一个不是背诵顶尖高手。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茅盾、巴金,其背功已成为美谈。读,只有先“死”后“活”,方能“死”去“活”来。

读,还能有力促进学生写作风格的形成。清代学者崔学古说:“通于《书》,其文必实;通于《易》,其文必深;通于《诗》,其文必逸;通于《春秋》,必断制;通于《礼记》、《周礼》,其文必典雅。”蒙学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形成写作风格,何其高哉!纵观今日高中生写作现状,这个愿景难以实现,有遥不可及之态。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如何深刻理解、借鉴古代蒙学诵读的要旨,有效指导高中生实现从读到写的涅槃,老师任重道远。这亦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总复习中,高三学子根据拼音写汉字,而这个动作已经重复了十二年,学生读在何方呢?笔者忧思之切。每念及汉代扬雄“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笔者扼腕长叹,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和古代蒙学弟子学文差距多大呢?高中作文教学应特别深入研究借鉴传统语文教育读对写的影响,深入骨髓地理解,厚积方能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然并非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般的泛读,也非“精耕细作”的精读,恰是系统的“诵读”。刘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量变推动质变。读得不好,怎能写得好?阅读是吸收,其为主;写作是运化,是皈依。高中教师如不能意识到写作的根在阅读,高中作文教学当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二、闳中肆外的人文启蒙教育,蒙以养正

先秦至清末,古代蒙学重视启迪儿童心灵和智慧。蒙学教材文质兼美,充满饱满的人文精神,为弟子未来卓尔不群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蒙学教材内容历史演变,简要概括如下:先秦时期,出现我国历史最早的儿童蒙学教材《史籀篇》;西周蒙学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学生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农业、天文、历法、及数学等科技文化知识渗透蒙学;汉代《论语》《孝经》为最通用的经学教材,医学、史学也渗透到蒙学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学教育融入玄、黄、老、庄、释、文、史;隋朝科举制成为蒙学教育的指南针,经学化倾向明显;唐代振儒术,容佛道,蒙学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宋朝尊孔崇儒,强调了道德启蒙和文化知识;元代蒙学教育普及农业知识和道德教化;明代法律已纳入了启蒙教育的范畴;清代后,蒙学领域教授西方科技文化知识。1898年的蒙学教材《蒙学课本》已破地理上“中国中心论”,强调天外有天,开放胸怀,迎接西学。蒙童人文启蒙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民族人文特色熠熠闪光。

据徐梓《中国传统蒙学书目》统计,蒙学教材为一千三百多种,门类繁多。蒙学对儿童人文启蒙教育闳中肆外。思想内容博大浩瀚,语言表达纵横捭阖,恣肆。人文启蒙教育使蒙童通晓天下人伦事理,精谙古今德教典故,立志建立化成天下的宏大功业。儿童为婴稚,即识人颜色,知人喜怒;其践行“凡出言,信为先”;诫“诈与妄、奸巧语、秽污语、市井气”;引导蒙童珍惜韶华、克尽求学之苦,正所谓“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朱熹在《蒙学须知》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塑造童子“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天真纯朴的儿童天性最终发展为他日铸成大器的精神底蕴、一抹亮丽的人格底色。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人让蒙童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具有人文先进性。蒙童练就的蒙学童子功具有可持续性,能良性发展,浸透人文启蒙思想基因,为其将来写作注入了思想和语言的博大动力。

时至今日,须指出的是,许多优秀高中生埋头数理化题海,分配给语文学科的一点点时间又大量花在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模仿上。虽苦苦耕耘,却一筹莫展,不得其法。没有阅读,高中生学识浅狭,胸中不富,作文无神气基调。清初语文教育家唐彪说:“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故欲知天下之事理,识古今之典故,欲作经世名文,欲为国家建大功业,则诸子中有不可不阅之书,诸语录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典制志记中有不可不阅之书,九流杂技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当代高中生会须痛饮一碗盛满人文思想的美酒。

若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思想,应格外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以崇高的作品塑造鼓舞学子的精神,感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否则,贻误无穷。

三、质朴的作文教学法,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古代蒙学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质朴,但作文教学法科学有效。注重文道统一是传统蒙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人文启蒙教育客观上使蒙童在开蒙之初就得到了文德很好的训练。古代蒙学作文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其一,属对、连珠、锤字基本功训练。古人通过语音、词汇训练,修辞、逻辑训练,帮助蒙童弄懂语音平仄、词汇词性、语法结构等写作知识。作文讲究声律和谐、形式美观。

其二,模仿和抄写并用。蒙童模仿前人文章,含有创造的成分。师名家名篇的神,不师其貌,最终自然纯熟;抄写有助于品味前人遣词造句。

其三,培养观察能力。古人把用心观察事物,体验事物上升到写作基本功高度,蒙童善写天地人物情状,粱刘勰提到,“博见为馈贫之粮”。

其四,作文先“放”中“脱换”后“收”。欧阳修称,“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初写放胆文,抒发胸臆;“脱换”即稍加限制;“收”指终要胆小,文章精雕细刻。文章从气象峥嵘、彩色绚烂,到造平淡,其实乃绚烂之极。

其五,文章不厌改。古人善于保护学生才思,提出随学生立意而改;择精当处,细小笔削地改,以点铁成金:易日经时地改,则自解雌黄。

反思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法,我们要从中撷取吉光片羽,传承创新高中作文教学。

笔者认为小学初中直至高中语文必须实现教学一体化,要有一盘棋的思维,做好衔接工作。例如,古时蒙童属对,今天高中生做对联,但如何深入对联教学,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要求高一学生恶补《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丰富典故知识、声律知识、自然常识。这种训练如果能提前到小学或初中阶段则更佳。

谈及古人写作模仿和抄写并用,高中老师大有可为。有些学生只看高考满分文章,这是误区。毕竟为考场仓促间所作,学生限于时间和才思,无法同前世和当代名家相比,故仅仅阅读此类文章收效甚微。笔者常年呼吁学生要看名家作品。学生读经书、读史书、读时文,融会变化,是为文的真诀。学生自觉向往酿花为蜜,蜜成不见花;当酿谷为酒,酒成而不见谷时,学生文章就有自家手笔。语文老师必须设计生成一个学生将来发展的空间。高一高二时要多抄写文章。抄同题不同人的文章,思路就能扫除枯涩阻碍;抄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研究其意思、句语、路脉,从而潜移默化,融会贯通。水融之日,则是学生扬眉剑出鞘之时。

晋代陆机《文赋》提出“玄览”一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伫中区,颐情志,激起写作精神内驱力,这是足贵的。笔者认识到随物赋形能力对学生来说太难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试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学生远离自然,远离社会生活,丧失了观察事物、体验事物的审美需求。倘能赏“万类霜天竞自由”,何其妙哉!

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高中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老师改文章不能将学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切不可强改,要改出学生之非,改出先生之妙。清末教育家王筠提倡“少改易之,以圈为主”,笔者深以为是。若能将以前的文章拿出来改,则更有意义。这样的老师难能可贵。学生随写随丢,对自己以往文章妍媸好丑不以为意,这不可取。总之,学生文章多改则能助其深入揣摩、玩味、雕琢。正所谓沿根讨叶,思自转圆。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2篇

诵读、鉴赏古代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古代诗词,从中汲取营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

新课标的出台,使诗歌鉴赏不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的重要范围。早在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试验。新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词教学还存在若干误区:一、重视应试,偏离课标;二、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三、有些地方教学手段单一;四、理性分析代替直觉领悟;五、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六、求速成而忽基础。古典诗歌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应付策略,即狠抓高考不变,对内对外,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两套拳法。大部分语文教师观念停滞不前,有的教师置新课标要求于不顾,仍然完全采用过去的教学理念,对待古诗词教学只是读一读,正一正字音,意思翻译一下,背一背就过去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古代诗词教学的改革步伐,亟需纠正。

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重读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2001年和200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学古代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共选入诗歌48篇,总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另外要求课外背诵60首古诗。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改革更突出“诵读”、“欣赏”。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里共选有诗词23篇,总23课,占课文总数的20.3%。其中古诗11首,另外要求课外背诵40首古诗。在选修课本《唐诗宋词》中,它选有63首唐诗宋词,合计74首。如此大量选入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学教学大纲对古代诗词教学的关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对古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这条目标提出的要求体现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与鉴赏能力的关系,指向在“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是理性知识的运用。

课标中第8条目标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项目标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为精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其根本意义在此。优秀的古典诗歌,“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从传承民族精神这一意义上讲,它的作用是历史上其他任何典籍所不能替代的。

新课标十分重视古典诗歌的背诵。第9条目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目标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一定数量”是其基础。记诵优秀的诗词、文言文篇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他们的思想感情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到学生既有的认识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新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只是规定了推荐背诵的篇目,并没有硬性规定基本篇目,原有的一个诵读篇目也取消了,改为建议,很明显,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加大了古典诗词选编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开设相关的古典诗歌的选修课程。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全书有63篇唐诗宋词,比之以往的教材在内容上,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高中“诗歌与散文”选修课中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下: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选修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此外还有唐诗选读举例中的要求:

选读唐代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诗歌流派和诗人的代表作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认识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

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运用诗词格律知识鉴赏唐诗作品。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唐诗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特点的唐诗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阅读鉴赏。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评论资料,帮助阅读鉴赏;组织学生诗社等业余社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所读的唐诗作品组织游览、考察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从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中发现:中学古代诗词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多了,要求明显提高了,新课标更突出“鉴赏”、“诵读”,更强调“读懂”、“积累”和“运用”。新课标下的古代诗词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是不同的。新课标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注重素养的要求。所以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理解,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精神――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3篇

一.因为热爱,所以幸福

自小我就喜欢语文,尤其酷爱写作。从十二岁开始发表第一首诗起,我就一直坚持着写作的习惯。后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真可谓正中下怀。因此,爱语文也爱工作,凭着这种热爱,我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再上台阶。我认为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朝着以下两下个理想进军:

(一)争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

庄子曾经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样,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教师,由于受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更应具备精湛的语文专业知识。因为,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交际工具,更是一门文化艺术性极强的人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学问。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争做语文“专家”,名篇才能在教学天地里游刃有余。

要想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为中外文学,都带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如果身为教师都不能体会和欣赏到作品中蕴含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试想又怎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中的美?加上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基础、阅读、应用、写作四个方面,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其考核开始从水平考试向能力考试过渡,这说明平时的语文学习也应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过渡,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以便更好地去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提高读写能力及语文素养。

同时,要想做语文教师中的“专家”,教师还需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比如在教学上,语文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善于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等。在每一堂课前应积极策划安排,寻求最佳的授课方式;在课后要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优质、高效。同样,良好的教研能力也是专家型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比如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发现和解决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究语文教学改革试验,以及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或经验撰写成教育论文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

(二)争做名副其实的“杂家”

语文教学需要名副其实的“杂家”。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接受和喜爱,就必须在夯实专业基础做“专家”的同时与时俱进,争做“杂家”,以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身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因为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还容纳了现代先进的科技信息,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渊博的知识来带领学生理解并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应博览群书,力求让自己达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才不会在教学时捉襟见肘,面露窘态。

幸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争做“杂家”。比如在课堂上,我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作家,也可以是他们心目中的朗诵家,甚至还可以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或艺术家等。在作文课上,我可以和学生一起同台竞技,再让学生评读我的下水作文。在背诵高考必背篇目时,我可以配乐诵读,一展“朗诵家”风范。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情感态度等去引导他们赏析不同的文学形象,再适时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感,对语文心生热爱,并引领他们从中去发现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人类心灵之美,乃至艺术之美,这样我就又成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乃至艺术家了。相信怀着“杂家”理想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向师效应”,也一定会是幸福的,若又做好了语文教师中的“专家”,那我相信距离教育领域的“名家”也一定不远了。

二.因为被爱,所以幸福

身为教师,没有什么比被学生爱戴更幸福的了。如果一位学生多年以后仍然对自己的语文老师印象深刻,那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好的肯定和记念。而我的幸福正与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戴有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而享受到身为语文教师的幸福呢?

(一)既求成才,更重成人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侧重于单纯地传授知识,只重视学生的成才一面,片面地强调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成人的一面,即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把学生看作是应试机器的教学思想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毕竟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有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健康的情感,并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首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学生做德才兼备的新世纪栋梁之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人”的培养,切记不能把有灵气又活泼的学生物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尤其应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人为本,应注意活用教材,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时,可以要求学生学习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而在学习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人的形象来感受人性的光辉,以及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相信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可以让学生从中陶冶情操、感悟真理、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学会崇尚真,热爱美,多行善。这样教师才不愧为人师,也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创新教学,彰显个性

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想落后的老师。正如某西方教育家所说:“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有积极的求异思维。”而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融民族性、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人本性、文学性于一炉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应敢于破旧,勇于创新,应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善于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在教学中学会尝试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高效学习。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课内而轻课外的现象,比如过分重视课堂上的文本知识,而轻视课外的延伸,看中课内的集中学习而轻视平时的积累过程,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时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因此在读写能力上很难得到提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打破以教授、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生活,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多种场合学习语文,在实践过程中去增长语文知识,并丰富他们的语文视野。比如我在教授作文课之前,会有意安排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亲近自然,亲历社会,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点变化,并收集周围的语文信息,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听说读写欲望,以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及语文素养的目的。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4篇

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句空话,但对于我,真是这样的,教育就是我的生存方式,是我生命意义的体现。于漪老师说过:“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我本人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可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宿感;当我思考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的问题时,内心强大的创造力自然地被激发出来。爱,是教育的前提;由爱升华为责任,是教育的真谛。

尽管高中的教学过程,应试的痕迹重了一些,但是不影响一名教师教学思想的驰骋。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不可容和的冲突,难的是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曲径通幽处。

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决定高考胜负的首先取决于理综(文综)、数学、英语,最后才是语文。把语文科排到最后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家看到一般语文成绩拉不开距离,也影响不到高考的总成绩。再加上语文是个长线工程,不能及时见效,而高考迫在眉睫,没人愿意去精雕细刻。语文老师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只好收起自己的种种改革梦想,暂时扑到题海战术中,似乎对高考考点的详尽总结和对习题的全方位训练是保证学生的成绩的权宜之计。事实也证明,大量的做题也不是一无是处,可是做来做去,让老师和学生无意间走进了一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当中,由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语文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的大有人在,偷偷地做其他科的作业的时有发生,甚至学生有集体忽略语文课的倾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大的挫伤。本来应该是充满灵性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确承载了师生的几多无奈与感伤。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意图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掘学生的潜质,帮助其找回学习语文的自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三升学的压力使很多学生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备考的紧张使他们几乎无暇去整理自己纷乱的思绪,而实际上他们是很需要倾诉、沟通和交流的。此时,我总是首先向学生袒露心声,这样赢得了学生很多的共鸣和信任。

一、常挂嘴边的几句话。一些日常的话语常挂嘴边,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内心所想。当有学生因为成绩一直停止不前而苦恼时,我会说:“同学们,不要着急,请你相信,任何学科的老师都有耐心等待着你转变,所以请你不要放弃。”当我看到学生因复习的深入而疲惫不堪时,我会说:“亲爱的同学,你们这么累,老师怎么做才能减轻你们的负担呢?”当我看到学生对于我讲的问题半天反应不过来时,我会说:“同学们,没听懂不要紧,我再讲一遍。”当学生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时,我会说:“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要不然我完不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当学生很安静地上完自习要回家时,我会说:“谢谢大家的高度自觉,让我也度过了一个高效的夜自习。”当师生一起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还有剩余时间时,我会说:“同学们,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放松放松,说说笑笑,休息休息。”

二、每当我讲这些话的时候,我总是真诚地扫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让那些话从我的心底里自然流淌出来。当我说完的时候,我觉得学生集体静下心来,老师的心跳似乎也和学生保持了一致,一种暖暖的意蕴弥漫全班。我每每被这样的时刻感动。学生也每每记住这样的感动,课下总会给我一个礼貌的微笑或真诚的问候。我很享受学生和我亲切地打招呼的感觉。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大街上意外碰到了我,上去一把抓住我的手说:“老师,你逛街呀!”我也激动地回应他,这师生的相遇好像是久违了一样,而实际上上午我刚在他班里上过课。

三、找学生谈谈心。我有意地在课堂上流露出我的教育梦想以及我在追梦过程中的困惑,有时候,甚至不知不觉讲了一节课。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多么想当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想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我想我的学生将来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同学们我的努力,比如我在看哪些书,我在向谁学习,我在做什么实验;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对他们的希望,比如我希望他们怎么听课做笔记,怎么考试,怎么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怎么定位自己的人生。我就是那么随心地和大家聊,就好像是和一个老朋友促膝长谈一样。一节课没讲正课,不知不觉闲话着过去了。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也没有打草稿,就是讲到哪儿算哪儿,但讲的都是自己心底里的话。学生好像被感动了,亲其师信其道,当我再讲正课的时候,学生安静了很多,听得也很投入。我觉得这样的课上的值。

按理说,高三备考这么紧张,这样的课在有的人看来就是浪费时间,并且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不愿意把自己教学以外的生活拿来和学生说,尤其是在讲台上。但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是教育,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想自己的生活如何配合教育,因此我的主要思考对象就是学生。我不是感性地向学生诉苦,而是让自己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流溢,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现身说法,学生能够像我一样去主动反思自己的生活,激发梦想,振作精神,从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然,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还应该是知识的魅力,简单的说教不能给学生永久的振作,更不能时不时地说,那更会使得真心变成无心。

四、 讲台是大家的,发言是必须的。这句话已经作为我开学寄语中的重要一条而每年必讲。课堂上,我从不会为了赶课,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只管讲完了事。首先,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对回答问题的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普通话、声音洪亮、对错不计。其次,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取,需要反驳要站起来,不允许在下面小声议论。最后声明我们的课堂交流的理念是:你可以不同意他说的话,但你必须用生命捍卫他说话的权利。

其实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缺乏活力,就是因为学生不理会老师,老师也不多理会学生,课堂的交流很少很少。看似很深沉很成熟的课堂,其实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高中生是长大了成熟了很多,但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对生活的激情不能变,老师需要做的是激发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引导到更合适的认识领域里去。

每次接住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到最后,讲台成了学生可以自由大胆、畅所欲言的地方,甚至有时学生还和我抢占讲台,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也逐渐变成了师生共同攀登知识高峰的殿堂。大家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了很多的默契和心灵的共鸣,时不时地会生成很多新的境界和认识,我和我的学生都很享受这样的时刻。即使有人搞怪,我们也能很自如地重新回到我们的课堂主线上来。

当然,关于课堂发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也不是说只要上课发言就万事大吉了。可是我可以让只知埋头做题来备考的同学明白积极配合老师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也可以收获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比如如何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增强自己表达的自信心,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迁移到生活中去,等等。总之,我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以上几点已融入我的教学理念当中,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创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出来。高三的备考时间紧、任务重,语文科又是不太受重视的一科。很多老师会因为学生敷衍作业而苦恼,而我每次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可以保质保量完成,听课可以做到全神贯注,笔记可以记得很工整和完整。我想是我无意间发现、挖掘了学生的潜质,促成了其自信、自尊,从而使其生命得以生长。主动积极地配合老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的高考成绩也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这或许就是对我们辛勤一年的小小的馈赠,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遗憾。因为有太多的工作需要继续做,坚持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每一届高三学生毕业时,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眷恋之情。我真的很感激我的每一届高三学生,因为是他们陪我度过了一个个教学改革的艰难时期,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比如,师生齐背课文的掀起、晨读一诗的开发、应试作文训练模式的初具规模、学生讲诗歌的教学方式的探讨,这一项一项的教学实践都是我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其间流淌着浓浓的师生情,催我时时地奋起,不知疲倦地走在追梦的路上。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目标之一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怎样才能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讨论的答案丰富多彩,但笔者认为,核心是做好三环关键工作:实导、精讲和巧练;夯实一个必备基础:精编。

首先说关键工作一:实导即实施导学。

“导”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自学、互学。“实导”就是指在教师实际施行的指导下学生、学生间所进行的实在、实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实施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层次(知识、能力、情感,自主、合作、探究等)清晰、引领得法的导学,能实现课堂中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只重知识、结果”到“知识、能力、情感、过程并重”,由“无效或低效”到“有效或高效”的根本转变。

“实导”,要求教师加强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细化分工,优化功能,促使每一导学环节的落实到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生成果的展示交流和点评修正,真正达成在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学互学、合作进步、全员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实导”要力争达成三项目标:一是指导自学达到学生自觉,二是引导合作实现学生主动,三是导引探究形成学生习惯。――使学生真正形成自觉、主动地常动口、勤动手、多动脑、敢质疑、善交流、巧摘抄、好笔记、会作文的全面、持续、终身发展的良好习惯、基本素质。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利用早自习时间,夯实常用字音、字形、词义、必背诗文、名言警句和精彩文段等“基础的基础”,严格督促他们在规定的时限内达成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积淀和科学修养,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人文、自然科学名著,用文化滋润心田,用科学开启智慧,用名著丰富生活,用思想幸福人生。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如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文学创作、对联撰写、谜语猜设、问题访谈、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并形成常态,让学生在课内外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其次说关键工作二:精讲即精准讲授。

“精讲”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用讲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可少讲的少讲、该多讲的才多讲,善于针对实际,敢于取舍内容,巧于选择讲法,把时间、精力花在课标、考纲规定的要求上,花在教材、学情亟需的节点上,花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点上。

要达成“精讲”的目标,教师在上每堂课之前必须精准地预测、具体地明确四个问题: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理解的,哪些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就能解决的,哪些是真正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或巧妙点拨或细致讲解的。这样心中有数、精心准备之下的课堂讲授,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层次分明,才会详略得当,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实效或高效。

“精讲”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中教师由“满堂灌”到“重点讲”、由“面面俱到”到“一讲一得”、由“无效或低效”到“有效或高效”的根本转变。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学习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积极性。

“精讲”要扎实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精简内容,科学取舍,落实基点;二是精选教法,启迪思维,突出重点;三是精准表述,规范作答,突破难点。四是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合理调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学生思维的密度,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说关键工作三:巧练即科学训练。

训练包括作业、练习和考试,它是复习、巩固并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检测并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巧练”,要求教师精心组题、有效考训和及时阅评。这是彻底告别“题海战术”,真正减轻课业负担,变“蛮”为“巧”、变“无效或低效”为“有效或高效”的最关键一环。

精心组题,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取舍教辅,适当补充原创、改造、选编的题目,摒弃不负责任地下载网上粗制滥造、盲目崇拜地购买名校不切学情的套题,杜绝偏题、怪题、超标题。题目要能针对课标、考纲的要求,教材、学情的实际,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识记、理解、应用、拓展等)适宜,具有导向性和典范性。有效考训,指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次数(忌过多)、时间(忌老是占用周末、节假日的白天甚至晚上)、要求(忌过严)等的考试,有的放矢,以考促学,让学生每次和每题的考试对所学知识都能收到复习、巩固并内化和举一反三、灵活应用、适度拓展、规范作答的实效。及时阅评,则要求教师及时认真地批阅试卷、记载得失、分析问题,并针对每次、每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体反馈和精准讲评,个别问题采用课堂提示或个别面谈相结合的形式予以解决。这样“每训每得”、“每练每得”的科学训练,除了能彻底告别题海战术变“蛮”为“巧”外,还能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反馈思考、修正错误和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

“巧练”还强调教材的知识点过关、单元过关、模块过关,环环相扣,训练必须与教、学同步,循序渐进,严禁训非所教、练非所学的瞎折腾。强调立足基础的小题训练,化整为零,增强针对性,达成实效性。强调落实指导、督促学生从起始年级起就建立纠错本、方法集。

“巧练”要关注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内容要兼顾基点重点难点,消灭易错、常错点;二是形式要覆盖客观主观其他,强化简答、写作题;三是方法要突出辩证批判思维,突破片面性、从众性;四是时间要控制在课堂,立足时效性、高效性。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讲和练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要注意精讲巧练、讲练结合、时讲时练,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单位时间,增浓学习兴趣,获取教学实效。

最后说必备基础:精编即精心编制导学案。

课堂教学要做好“实导、精讲和巧练”三环关键工作,必备基础是教师一定要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练、导法”的功能,它是教师主要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温故又知新而精心编制的一种方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与“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综合性方案。因此它被形象地比喻为教、学的路线图、导航仪。

“导学案”需要教师来精心编制。所以,教师必须准确理解课标,全面领会考纲,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知识、能力、情感和兴趣、习惯,广泛涉猎、大量储备教学资源,并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加强专业修养,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刻意锤炼教学艺术。

笔者坚信,如果“实导、精讲和巧练”三环关键工作真正做好了,“精编”必备基础真正夯实了,那么,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目标就一定能达成。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6篇

早晨读书有益于记忆,读的可以是课本、笔记或是报纸等。大多学校把早读当做早晨学习任务,通常需要开口朗读并且要求整齐阅读。早读,真是校园辞典中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词,它氤氲着书香、 散发着朝气。尽管已是多媒体时代了,但学好语文,还是要靠多读。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可是许多老师面对数十年如一日的早读,认为只要到岗就行,放之任之。学生在早读课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东一头西一棒槌,兴趣所至,还吼上几声, 可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一曝十寒,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上好早读呢?

一、选定默写对象

具体的做法是,早读前三五分钟,先指名三至四位同学上黑板, 对象主要为早读课进入状态慢, 易走神的同学及前一天背默未达标的 目标生,这样做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这几位同学一般不会默相同的内容,而且分站前后黑板两端,进行独立默写,教者此时会来回巡视,留意每位同学在默写过程中的表现,如果默写不流畅,甚至无 从下笔就应限时背诵,并在早读课下之前完成默写。对他们在默写过程中表现出疑难、 犹豫及错误要留有印象, 因为这些往往能作为典型,提醒全班同学引以为戒,但此时不要越俎代庖,应由学生将默写完成,然后通过默读浏览的方式自行修改并订正,包括查找缺漏的工作都应主要由本人完成。

二、明确订正要求

订正时,按“一三式”的格式要求。即错误的字订正三遍,所在句子订正一遍的格式。 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习惯性错别字作多遍订正。另外,对错误理解或不理解诗句意思,而导致写别字的现象,一旦发现,就一定要安排学生整理相应的翻译,并强化理解。 一个人的错误往往在众目睽睽之下刻骨铭心,这时可以先安排学 生在黑板订正,然后再在自己的错题本上作相应整理。如果能标注日 期,在阶段复习的时候将大有裨益。上黑板听写的同学一定要将出现的错误当堂整理出来,留下记录痕迹才能在复习回顾时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

三、 适时地调动与激发

魏书生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无限潜力的,不断变化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 ”?早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十分关 键,单纯的死记更背味同嚼蜡,会使学生成为“机械人”,有口无心的“念经小和尚” 。所以早读课的内容布置也有讲究。必须精心准备并设计。接手新班级之初,我会提前将教材、读本及古诗文等教学用 书按进度与主次,结合学生的兴趣作有序安排。一般按浏览、熟读与 背默三种能力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 早读课的学习目标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质量。到第二个学期就可以遴选出在语文学科自学能力强, 成绩优良的同学,按周次轮流安排早读内容了。在试行的最初的一个月里,放手 让两个班的几位同学布置, 教者只是在早读或上课检测时配合学生自 主安排的内容展开听写背诵活动。然而,试行之初,困难重重。特别是期中考试后学生普遍反映,早读课效率不高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原 因。随后,针对学生认为单纯由自己布置早读课内容而暴露出的质量 参差不齐,重点不明确的问题,我又改进了早读安排:在学生布置的基础上,由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与修改,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又进一步提升了早读内容的质量。 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另外,对布置早读的同学作进一步的评选,他们的优劣高下,从书写,内容 安排及时间及时与否上都有明显的差别, 最终遴选出最令学生信服的优秀学生负责早读内容的安排。

四、一“张”一“弛” ,自习与监督的双向协调

因“班”制宜,从事双班教学的教师在一学期内就会发现两个班级有迥然不同的特点。这同样会展示在早读课的不同表现上。课堂 气氛活跃的班级,一般有较多同学能大声诵读早读内容,他们乐于表现,尤其是看到老师进班或在班的情况下,这种特征就特别明显。但不足的是未能够有始有终,虎头蛇尾。昙花一现。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采取了 “指名板书―自由背诵―集体默写与互批”的流程模式。 一学年下来效果尤为明显,名句默写低分现象基本消除。 早读课任教双班的老师也并不定要多次巡视往返,这样走马观花不仅耽误了观察或抽查学生的时间, 并且有可能形成老师不在教室的间隙,学生就随意谈笑的不良习惯。我的做法是早读前先检查并补充两班的早读内容安排布置,然后在学习气氛活跃,乐于放声诵读的班级进行个别默写检查,这就让其他同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早读任务,而学习班委则负责在早读过后安排相应的抄写摘录内容,这样动静劳逸就能较为有效地相结合,总体而言这个班的早读以自习为主。 另一个班级学生普遍不愿意读书,但他们的注意力能持久集中,所以需定时定点督促,以进一步扬长避短。通常是先让学生自由诵读 十五分钟,然后安排听写训练,以语基题为主,做完后订正疑难,并大声诵读,集体齐读或自由朗读皆可,形式不拘。对于班级背诵快, 记忆力好,声音洪亮的同学要时常点名表扬,激发学生 “比” 的意识, 用个别带动群体,影响群体,激励群体。

五、对症下药,逐个击破

每个班都难免有几个与班级不合拍的学生,他们在早读课上不协调的表现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早读质量,他们或表现为精神倦怠,昏昏欲睡;或表现为坐立不安,无所事事。有位叫孙伟杰的学生,早读课经常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总是趴在桌子上,对早读内容总是提不起兴致。他极为厌恶背诵,读书几乎不出声,连嘴巴都很少张得开。不过多次抽查他,他都能很快很准确地完成默写。他的优势是记忆力好,理解力强,可以花比别人少一倍的时间完成背诵。缺点是精力不够专注,学习不够深入,不能主动地利用多余的时间作课外拓展阅读,遗忘的速度也很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他的坐姿上进行反复地提醒与训练,然后额外地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背诵任务,先是初中必 背篇目,然后是配套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中的名句名段,填补他空余的 时间。极个别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总想找个话题闲谈,干扰周围同学,甚至形成小群体 “清谈” 局面。 有位叫霍文杰的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视线极少落在书本上,总是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他态度稍微严厉些,他就会立刻表现出不满或者反抗的倾向。但是他生表现,尤其喜欢当众默写,书写也很认真,极少出错。了解他的秉性后,我采用温和的态度,每周至少一次请他上黑板板演。他的积极性逐渐高涨,早读课安静了许多,有时还十分入神,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也会抄抄写写,不闲着。 这时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早读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一般是一段文字的抄写摘录,一首律诗或词的背诵及听写等。对这些同学而言一定量的书写有助于提高其注意力,明确背诵内容,形成学习动力。从检测结果来看,他们的表现都是差强人意的,效果不错。然而这些同学的自觉性至少是在初中就没有得到良好的塑造, 所以单凭几次的检测并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要长期留心他们,隔三岔五得以多种形式和方式严加约束,循序渐进地从坐姿、诵读音量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予以要求,训练其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的自控能力。这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需要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与耐心。 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中谈到: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早读气氛一定要处于良好的状态, 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以诵读为乐的语文素养,自主高效地选择、支配早读课内容及时间的能力。一日之计在于晨,日落桑榆远不及东隅旭日的光芒。饱满的精神,琅琅的书声,活泼的氛围, 投入的状态……每一次的早读都应成为学生自导自演的最佳情景剧。一日难再晨,一天的好心情从早读开始。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第二章“影响教师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之二:魏书生:教师要用心去‘懒’”。

高中语文必背范文第7篇

XX年我校成功通过xx市级语言文规范化示范学校的检查验收, XX年启动了独具特色的“字正腔圆”工程,成功晋级为xx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XX年,我校将这一工程扩大为“书写经典,传承文明”系列教育活动,迎来了建设“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

1.利用基础雄厚的优势营造规范汉字书写的浓郁氛围。

我校奉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先后被评为xx市、xx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起点高,师资力量强。全校216名教职工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人人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三笔字,说一口流畅标准的普通话。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95%达到一级水平,拥有杨万红、蒋其雯、张超、赵群英、刘俊英等省级普通话测评员,另有xx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彪、姚继南、恭学安三位教师。利用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广泛宣传,形成人人讲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浓郁氛围。

2.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走向常规化。

语言文字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步入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校早在XX就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XX年改组为官五中“字正腔圆”工程领导委员会,XX年委员会中增设“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小组”,将全体初高中32位语文教师纳入领导机构,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官五中“字正腔圆”工程领导委员会通过分层、分工、合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现已形成覆盖学校各条线,深入各教学班的汉字书写教育管理网络。同时,借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专项工作资金,加大对师生普通话与“三笔字”培训、推普周活动、演讲竞赛、学生书法比赛等活动的投入,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有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3.学校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汉字管理制度,使师生在规范书写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深入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校长亲自动员布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细则》、《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等法规文件,使全体师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并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出台了《xx区第五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基本要求》、《xx区第五中学语言文字工作规划》、《xx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要求》、《xx区第五中学语言文字规范监察制度》、《xx区第五中学语言(语音)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xx区第五中学文字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xx区第五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办法》等,这些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书写经典,传承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

同时,教务处专门编制了《xx区第五中学教师上课要求》、《xx区第五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十八条》,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落实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训练,把汉字规范化贯穿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写教案、上课板书、批改作业、考试评卷、课外辅导、自编教材与讲义都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效果检查,与奖惩挂钩。教科室在每年的教研工作计划中都把规范教师语言文字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三笔字”比赛和教师口语表达技能大赛,并积极开展学生“小小书法家”竞赛和“啄木鸟纠错行动”。德育处利用“国旗下的演讲”、艺术节书法作品展、各班主题班会与黑板报评比,将规范汉字书写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并在宣传橱窗里定期展出学生书法比赛的获奖作品,随时检查“校园用字”,净化用字环境。

二、精心设计,多措并举,开创具有官五色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书写经典,传承文明”教育由七个特色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官五中人在探索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方面的智慧。

(一)诵读经典——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育与国学经典诵读有机统一

写字教学应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规范汉字的书写离不开学生的识字与认字。而学生最难过的识字关,莫过于承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国学经典著作,所以我校十分注重以文言文诵读抓好学生的识字与认字教学。

XX年5月,我校初一年级400多人齐聚一堂,诵读千古美文,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品味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走进那些流芳千古、掷地有声、回味无穷的佳作名句。同学们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诵读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诗经》、《汉乐府》等著作,在全校范围内揭开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序幕,增强了同学们文明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X年11月,为抓好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高一年级组织“配乐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激发高一新生对优美诗文的喜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感受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探寻祖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此次活动将优美配乐、深情诵读与现场书法挥毫完美融合,彰显了我校规范汉字教育的核心理念——“书写经典,传承文明”。

(二)书法课先行——学校保证写字课时,根据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开设书法选修课与必修课

XX年xx省实施中考、高中会考、高考实施网络阅卷后,各学科都有专门的答题纸,字体太小、笔画太细、字迹太潦草,扫描到电脑上根本看不清,造成不必要的书写失分。“书写工整规范”成了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热门话题,我校由此开设了书法课,按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原则组织。初一为必修,每周一节由专职教师姚继南任教。初二至高三年级书法课安排为选修课,每周二下午第七节进行,各班级语文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以《新课标学生必背古诗词钢笔字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李放鸣主编)作为专门教材。学校制定了专门的课程目标,初一是按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二年级要求规范、端正、整洁书写正楷字,测试作业中能快速找出二简字、异体字和简化字;初三年级要求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高中阶段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实践证明,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的学生往往学习认真、成绩优良。而笔画凌乱、字迹潦草者大都在学习上自由散漫、成绩也不怎么理想。通过书法课,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大为改观,现在转变为“提笔即时练字时”。

XX年高中新课程在xx全面铺开后,我校书法课与语文课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学校在高一年级安排了“优秀的汉字”为题的研究性学习,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和“汉字的构成”、“汉字文化” 分类别类介绍汉字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梳理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优美”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情感上真正理解汉字、爱上汉字,去体会她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三)“小小书法家”——成立学生书法爱好者协会,积极参加各类书法竞赛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结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XX年9月我校专门组建官五中“小小书法家”协会,覆盖全校各年级,在册会员最高纪录达到982名书法爱好者。“小小书法家”聘请xx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本校书法教师姚继南为辅导员,它以“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书法艺术”为宗旨,在各类书法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XX年11月,“小小书法家”初试牛刀,我校33名初中同学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组织的软笔书法等级考试。其中初二(1)班郑洁、刘芳等7名同学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初二(1)班xx、xx等5人达到国家五级水平,初一(5)班xx、xx等21人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在XX年6月的第二次国家级硬笔考试中,官五中“小小书法家”协会再创辉煌,初一年级xx、xx等36人获四级水平,xx、xx等7人获六级水平。

XX年5月,由全国新课程写作文艺大赛组委会举办的“文心雕龙杯”书法大赛,高一(5)xx等8人获金奖,高一(6)班xx等24获银奖,另有17获铜奖。在丹桂飘香的XX年10月,xx省首届“三生教育”书法比赛中,官五中“小书法家”一举夺冠,初二(1)班xx等4人荣获一等奖,初三(4)班xx等6人二等奖,初二(2)班xx等7人获三等奖。xx老师参加教师组比赛获一等奖殊荣。

XX年5月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大赛和第八届“龙人杯”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中,我校以参赛作品多且质量高而荣膺“集体优秀奖”和“集体一等奖”。xx老师荣获“模范辅导教师一等奖”,我校参赛的同学18人次获金奖,32人次获银奖,21人次获铜奖,15人次获优秀奖。我校学生大面积地在全国性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XX年8月,我校“小小书法家”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其中“中学中专组毛笔字”一项就有5人获一等奖, 8人获三等奖,21人获优秀奖,学校荣获集体三等奖。

官五中“小小书法家”协会先后参加过国家级、省级书法比赛11次,达300多人获奖,89位小会员通过国家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学生书法水平在xx市、xx区处于领先水平。它成为我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奇葩,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四)啄木鸟行动——充分发挥同学们规范用字的积极性,开展汉字书写大调查

随着各种网络语、“火星文” 的流行,社会上各种错别字“满天飞”,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也比比皆是。为此,我校开展了“啄木鸟”纠错行动,各班成立一个小队,每队至少3人,按“学习中找错、校外纠错、寻找病因、完成调查报告”的要求开展行动,纠正校内外错别字、二简字、繁体字。“啄木鸟”四步行动分别如下:

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找错别字。学生准备一记录本,在自己的作业本中去寻找错别字,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之间互查,找出同学们容易写错的字,将找到的错别字记录下来。分小组组成合作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在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看看哪个小组“捉到”的错别字最多,评选出最佳“捉‘虫’小能手”。

第二步、校外纠错。在家庭、街道、社区开展用字不规范调查,还可以围绕电视、电影、广播以及日常交流当中不规范的用字进行调查,并积极做好“推普标兵”,宣传普通话。

第三步、寻找病因。各小组对所收集的错别字进行分析整理,寻找造成使用错误的病因,这一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各班语文教师给予指导,力求使学生的归纳整理工作能顺利进行。

第四步、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出预防常见错别字的方法,可用顺口溜或儿歌等形式,也可整理出易错字的表格。

官五中“啄木鸟”自开展以来,同学们深入社区、街道、市场、工厂、火车站、旅游景点进行规范用字大调查,最远的“啄木鸟”达到过大理、贵阳等地,先后完成调查报告600多份,纠正错字达到2500多例,发放普通话宣传资料上万份。

经过“啄木鸟”行动,学生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加强了,认识到使用不规范字的危害和不便,决心从我做起,正确使用规范字。在调查活动中,他们学会了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为以后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查活动中,他们欢乐多多,阻力重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决心为规范社会用字、提高民族素质做贡献。

(五)教案大比拼——正人先正己,教师教案严格检查

在我校制定的《xx铁路第三中学教学管理二十条》和《昆铁三中教职工手册》中,明确规定每学期实行教师教案“三段检查制”,开学第一周由教研组长检查,期中、期末由学校教务处检查。检查的核心内容一是看教案文字书写、整体设计是否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要求;二是看教师在教案中是否存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的现象。检查结果与教师业绩挂钩,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计入业务档案。

(六)三笔写人生——重视教师“三笔字”书写培训

我校每学期由教科室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基本功训练,把规范汉字书写渗透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教师能写一手好字,才能给学生做示范,也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练字。我校为教师选备规范练字本、小黑板等,定期举办书法讲座,学习“三笔字”书写技巧,组织教师交流写字教学经验,要求每个教师都以规范美观的书写做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多年来随着活动的坚持开展,规范了教师们汉字书写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书写水平。在今天的官五中,每块小小的黑板上,每张小小的练字纸上都展示着教师们的笔墨风采。

(七)写字要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汉字书写教学专项研究

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王宝顺先生认为:只有方方正正写字,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还要让学生在书法的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XX年9月开始,我校就开始筹划《提高中学生书写教学效率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并于XX年6月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学生课外写作与小记者活动》顺利通过xx市“xx” 教育科研规划开题论证,正式确立为市级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开展全体教师写字教学的培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写字教学指南》、《书法》等教材,掌握了有关写字教学的基础理论。为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及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学校教科室制定了《写字教学培训登记表》、《写字教学检查登记表》、《学生写字情况调查表》等表格,安排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将初一(5)班、高一(6)、高二(3)列为《提高中学生书写教学效率研究》课题研究实验班,在本班开展书法竞赛活动,建立书法园地,评选每周书法明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本课题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课题组长姚继南老师以身作则,先后在xx省《课程教材教法》上连续发表了《钢笔书法及其基本知识》、《浅谈书法蕴涵的素质教育功能》、《毛笔书法的临摹与技能形成步骤》三篇论文。课题组彭硕老师指导高二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春城街名探究》、《xx街道名研究》,双双荣获XX年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大赛三等奖;张亚东老师指导高三学生金丽、孙俪维研究《古钱币上的文字》,获XX年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大赛二等奖。另外,课题组教师群策群力,成功研制了《官五中语言文字工作科研规划方案》,编制了校本教材《常用字词》、《翠语明音》、《美文品读》等。

除开展大规模的“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主题教育外,我校不断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规范用字育人氛围。学校里竖立的“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的宣传牌,把学生带到了一个优雅整洁的书香校园。走进校园,到处可以感受到规范与整洁:走道里的宣传用语,教室门上的温馨提示,教室后墙精美的黑板报,一个个规范的汉字,一句句至理名言,一幅幅彩色的插图,都让人清新爽目。走进一间间教室,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个漂亮而又整洁的小家,走进校园,就像走进了一个书香四溢的知识花园。

三、反思完善,持之以恒,坚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在全校教师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xx区第五中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