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批评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批评性报道”这个概念,往往给人一种“难”的印象。难在哪里?难在报道实践中如何来把握“分寸”。1997年3月经济日报刊登的系列报道《“晨星”南下“取经”记》,是一次探讨批评报道艺术的有益尝试。
“晨星”是一家企业,过去是同行业的“老大哥”,在后来的竞争中,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成了“维维”后面的“小弟弟”。本来,就这一现象,报纸可以做成“批评性报道”,直接反映“晨星”由盛转衰的过程,直接反映它的种种教训。那样做,不仅操作上难度大,而且企业不容易接受,现在用企业自己找差距的办法,使企业处于主动的地位,再用上“取经”这个说法,就既能把问题摆出来了,又明确了可以学习的榜样和经验,给落后的企业找到了出路,达到了“皆大欢喜”的效果。这中间,艺术的含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新闻报道工作,最要紧的是要讲辩证法。“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都是片面的,很容易使报道出现偏颇。过去,我们在一些人物和典型的宣传上,出现了一些被动,要么是黑,要么是白,要么是好,要么是坏,使报道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种所谓“鲜明”,恰恰使新闻变了“味道”。现实的一切,不论是人,还是事,从不同的角度看,视角里的东西都会有所差别。这告诉我们,必须学会用辩证法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人,认识事物。
把握批评报道的艺术,有四个方面要注意:
――批评的目的和方法是不是富有建设性?为批评而批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会在操作中失去正确的努力目标,造成不良的后果。建设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样来做批评报道,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宣传效果。
――批评的对象是不是处于“配合”状态?批评报道,不论单篇,还是系列,只是触及了问题,触及了人和事,涉及的因素就很多,很复杂。这里,不能有半点粗心大意。而如果工作做细了,做到家了,被批评的对象会口服心服,会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批评的过程里是不是善于协调?一个批评报道,从披露问题,到解决问题,会有许多的曲折和矛盾。及时恰当处理预想到的和预想不到的曲折及矛盾,会保证报道的顺利进行。
一、教师要称重学生,于发现其闪光点
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落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鼓励班干部发挥创造精神,大胆地开展工作,首先要信任班干部,相信他们的能力。以往班上一个月换一次的黑板报,班长总是缺少主动性,等待发指令,我也像婆婆一样千叮万嘱。后来,我意识到这样束缚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于是,我指出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去创意.刚开始他们也放不开手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办好.我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后来他们放手大胆干,认真撰稿,精心设计,把黑板报办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见信任班干部,能使班干部看到自己的能力.并激励他们把各种能力发挥出来。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甩掉后进帽子.后进生的类型种种,有的是学习后进,有的是思想品德后进,有的是学习思想品德都后进.后进生一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薄心,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教师要用纳米眼光去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后进生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教师只要留心观察,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一批创新人才就会脱颖而出.我们班上的刘涛同学,常搞恶作剧,欺负弱小;劳动时做工头指挥人,学习马虎了事,成绩很不理想。面对这样的双差生,我对他不放弃,不失望,不气馁,而是信心百倍,寻找他心灵深处的根源,从信任人手,找他谈话,挖掘他身上喜欢小制作、爱好文体活动的闪光点,给他锻炼的机会.鼓励他努力上进。我让他参加小制作比赛并获了奖,使他身上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我对他的进步在全班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由于我对他满怀期望和信心,使转变他的工作打开了局面,并逐渐见到成效,体现在他思想上积极要录上进,能主动到校门口打扫卫生。学习态度比以前认真,上课能注意听讲,作业完成也工整及时了,小制作、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做好班上后进生的工作,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这样就能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家质。
二、教师要从正面引导.表扬得当,批评有方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的赞扬如同阳光,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要表扬得当,会让学生扬起上进的风帆。但批评更要讲究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学生们经常无意地犯错误,矫正这些错误要多加分析,妥善处理.如:有一次学校整顿校容、校貌,教室粉刷一新。这天下午学生们到操场参加课外活动去了,我在班里发现了一个学生,他在教室里坐着,离他不远处的墙壁上有一个醒目的脚印,我问他:没出去活动?他站起来,说:我有点不舒服。坐下吧。你这鞋是新的,刚买的吧?他的脸一下子红了,回头看了看那个痕迹分明的脚印。我怕他难堪,就说:那你回去吧,别忘了吃药。说完便走出教室,当我再回到教室里时,墙上的脚印已不见了。
一、批评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防止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至于变成空穴来风。特别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2.公正性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批评时,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允、平等、正直,即我们在对待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上,在对待优等生AA与学困生上,在批评方式与语言上都要出于公心,处理公正。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每个学生提出教育要求的权利。
3.启发性原则。批评的目的是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步入正道。故我们在批评教育中应讲究启发性原则。我们的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而是主人翁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批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感情,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愿望。
二、学生心理活动很微妙,也很复杂,我们批评学生时必须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和风细雨,采用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
1.提醒式批评。对于性情机敏,疑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批评。即:暗示、提醒、启发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忽视了他们机敏、多虑的心理特点,草率地采用大量的正面批评,则可能使他们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形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批评。那些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自我醒悟。因此,我们宜采用启发式批评,只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觉悟、自己改正。
3.商讨式批评。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否定心理明显、容易激动的学生,宜采用较为缓和的商讨式批评。只要以商讨的口吻,平心静气地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他们,就不会产生剑拔弩张之势,避免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从而增强批评的教育效果。
4.迁回式批评。对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学生,则可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迁回式批评。在批评教育时,若能把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引导犯错误者认识“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检查,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过错,坚定改正错误的意志,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批评的艺术;班级管理;五个“度”
批评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门艺术,是思想家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钥匙,是打开智慧之窗的法宝,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是终止不良行为,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
一、时机把握要“准”
教师批评学生要善于把握时机,择机而动,时机把握得准,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批评学生的时机,一是冷处理(延时处理),教育者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大小、时间、地点及心理变化等综合考虑。如:一次我走进教室,未料到几位学生竟聚在一起用脏话骂我,并称我为“老虎”,当时我也感到非常的气愤,可我还是冷静下来,离开了教室。几天后,我找来了骂我的学生,学生非常的懊悔并承认错误,后来他们在一封信中写道:“老师,您当时没有批评我们却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我们永远忘不了我们所犯的错误。从这件事上,我学会了班主任面对调皮学生应以尊重为前提,而后寻找有利的时机与其交谈进行批评。二是热处理(及时处理),它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否定,会刺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尤其是对自制力差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否则,滞后的批评就会贻误时机,把小病酿成大疾。
二、场合选择要“好”
场合的选择对于批评来说也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沉稳、冷静,对症下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批评。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单独批评的不当众批评,因为进行和风细雨的批评,学生往往更乐于接受,既保住了学生的面子,不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又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二是能当面批评的不能在背后批评,这是对那些屡教不改、习惯成性的学生适当地考虑让其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使其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压力,使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加以改正。
三、方法使用要“当”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多讲求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方法对于批评来说十分讲究。应当选择最佳切入点,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直接批评,也要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如,有一天我班上体育时有一个同学无聊去打了铃子,我说:哎哟!某某同学长大了呀,知道帮老师操心了,谢谢你帮老师打了铃子,但是把r间搞准一点就好了。这个同学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而且可以使受教育者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这样的批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语言运用要“美”
常言道:“善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在批评语言的运用上要讲求说话的方式,注意语言的艺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诙谐幽默风趣,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于学生字迹潦草则说:“××同学的作业简直是宛若龙蛇地上舞,天下先生谁认得。”对于学生上课睡觉则说:“上课风都吹不倒,下课狗都撵不走”等等。这样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幽默风趣的批评比粗暴的语言更胜一筹,这样就使批评如行云流水,顺利“流进学生的心田”。
五、感情投入要“实”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著名管理学家也曾说,“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散漫、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又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不免产生逆反心理,有时对抗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加强情感投入,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人格上的尊重,脱掉虚伪的外壳,以健康的情感感染、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批评教育学生非常讲究,他的“四块糖”的故事可谓是批评教育的典范,也使广大教育者深受启迪。陶先生批评学生的艺术就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一种不露痕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暗示批评,既使学生诚然接受了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总之,批评百法,但无定法。不过有一点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这就是尊重、爱护学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包含着对学生的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批评;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76-01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家长比较娇惯,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体育课上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而是一味地批评,不但问题解决不了,还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倾向,因此讲究批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在此,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当前素质教育过程如何提高批评学生的艺术。
一、批评学生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我认为,批评学生时首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批评学生不讲究方式方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不喜欢这位老师转变为不喜欢体育这门学科,轻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留下阴影,重则影响他的人生。如果老师批评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他留足一定的“面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会充满感激之情,更加敬重和喜爱这位老师。他会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加以改正。相信,他会由喜欢这位老师到更加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比如,曾经有位老师,当他发现班里有位学生上课不认真后非常生气,于是这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时间久了这个学生更加厌烦体育课,到后来尽然不上体育课了,还变的胆小,见到这位老师就躲。家长无奈,只好给孩子挑了班。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单独找这位同学谈话,进行诚恳耐心的教育,使这位同学愉快的接收批评,注意保护一下学生的自尊心,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也不会给孩子留下无形的阴影。
二、批评时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发现他们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表扬,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如果能将批评寓与幽默之中,那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批评过程中,语言的诙谐与幽默,会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次春节过后开学的一节体育课上,一位同学不断讲话影响到周围很多同学,这时我说“这位同学过年肯定吃得好、玩的乐,能告诉同学为何不和老师分享呢?太不够意思了吧!”学生一阵大笑,这一幽默的批评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愉快的气氛中接收老师讲话同学不要随意插嘴的习惯。
三、批评时可采用表扬批评激励的方式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能先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之后对他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最后激励他努力改正错误的决心,会受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也会增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比如,有位学生初一初二的反差很大,初一时上课老迟到,来了也废话多多,可上了初二虽表现进步但仍有不足,有一天他虽然按时来上课了,但还是废话不断,老师这样批评他:今天你来的很及时,真不错,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能自觉站好队会更好。听完老师的话,这位同学信心百倍地点了点头。以后上课他一次比一次好不但不迟到了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四、批评可采用暗示加以提醒
批评学生时,有时无声的语言比说上百句千句更有效,他会产生微妙的效果,在适当的场合,采用暗示加以提醒时,教师应表情严肃,态度冷淡,气氛应是沉默和严肃的,是受批评的学生在沉默、严肃的气氛中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他们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教师有时以实际行动暗示学生,也是以实际行动批评学生,在无形中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月考结束后的一节体育课上,上课了学生并没有整整齐齐站好队等待上课,而是在交流月考成绩,简直无法上课,这时如果你大声训斥换来的只能是暂时的安静,随后的练习中“交流”无法避免。这时我站在队伍前面让学生“尽情发挥”,瞬间一位同学发现我用严肃的表情注视着他们,一番耳语后课堂顿时安静下来,课堂恢复正常。
五、批评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以爱心和沟通作为前提
班主任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为爱的甘泉,去洗涤孩子幼小的心灵,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受孩子爱戴,怎样能指望学生对他信任,坦白和诚实――那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所以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满怀着爱心,想与学生沟通为目的,这样孩子才能真诚的敞开心灵,师生之间才能够相互信任,这样班主任的批评和教导才会被他们看做是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智慧,这样我们的批评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一)巧用幽默
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幽默趣在逗中,意在趣外。班主任恰如其分的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因此,在面对学生过错时,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教育机制举隅》里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不少学生躲着抽烟,便在班会课上讲一则从某资料上看到的笑话:“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可以引起深夜咳嗽,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得时间一长,最总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就不用化妆了。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别想老了。”这位老师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了一种心理相容的教育环境,效果自然会更好些。
(二)自我嘲讽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经常出现小问题是很正常的,作为班主任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要一味的责怪埋怨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大度些,姿态更高些,主动地承担可能并不是自己的责任。多一份自责,自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学生的心理活动看,他们怕老师,特别是怕班主任责怪埋怨谁,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犯了错误被班主任批评,责怪埋怨是天经地义的,自己犯了错误总不能怪老师吧!正是这种心态,学生在班主任自责时往往备受感动,会情不自禁的反省自己。还有,班主任有时有意地自我嘲讽,常常会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因此,可以说,比起责怪谁,自责自嘲的效果更佳。曾经有一位小学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她是班上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学校组织班上学生们选举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们因为这个班主任老爱拖堂,有时还应为作业没处理完,偶尔上上体音美课,学生们就把票投给了数学老师,后来结果出来了,这位班主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想每天我早出晚归,陪伴着你们,没有 功劳也有苦劳吧;同学们嫌我拖堂,这正说明我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瞧,这帮孩子们不能理解我啊。她心里上下翻腾,非常的不舒服。下午的时候,学校把投票的结果给贴出来啦,同学们心里也害怕呀:“这下班主任老师不搞我们的人才怪呢!”这位班主任走进教室后,问学生们:“你看们知道投票结果了吗?”学生回答:“知道!”老师又问:“你们觉得我会怎么想?”学生回答到:“生气!”这时学生的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老师自嘲地笑着说:“我是生气,我在想为什么没有你们数学老师优秀。看来,我得多反思自己啊!另一方面,我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很幸运有这么好的一位数学老师,不过他得加油了,因为以后我也要努力成为大家最受欢迎的老师。”这时同学们反而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位老师以自嘲的口吻,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学生感受到了她得人格魅力。
(三)无言的艺术
一位老师在班主任随笔中写到:今天一早,我刚到校,校长就来找我,告诉我今天班上的卫生情况很糟糕,其实不用她提醒,我也深有体会,学生在教室里喜欢乱扔垃圾,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要考试时你让他们把桌子拉开,教室里似乎遍地都是垃圾,不管你老师狂吼,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就每天来了以后在教室里转悠的时候拾垃圾,第一天时,他们似乎只是看着我拾垃圾,第二天有人开始学我拾自己桌子旁边的垃圾,第三天时,就发现有人从家里带垃圾袋,然后把垃圾放进垃圾袋中,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乱丢垃圾,而是把垃圾放到垃圾袋里,下课及时地丢掉。这位老师通过潜移默化的行动去影响并教育学生,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以情服人
在批评学生时,说话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职责,冷嘲热讽,一句话能说的让人笑,也可以说的让人跳。说话方式不同,其效果截然不同。
三、注意的事项
一、和蔼幽默的语言
“报告迟到!”一个响亮的声音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怎样使同学们回过身来呢?老师环视了同学们之后,转向迟到的同学唱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歌词)同学们大笑。老师:“掌声欢迎!”同学们热烈鼓掌。那个迟到的同学轻松而迅速地加入了这一热烈的课堂。
“报告迟到……”一个弱小的声音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待着“暴风雨”的袭击。“你怎么迟到了?”老师厉声问道。迟到的同学沉默……“无组织,无纪律,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难道这儿是自由市场吗?以后再迟到,就不要来了。这儿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本来很好的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起来。
第一位老师用和蔼幽默的语言,简简单单的一句歌词,处理了迟到事件。不仅使迟到的同学愉快的接受了批评,也是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精神抖擞,学得轻松愉快。而第二位老师却用近乎责骂的语言解决了同一问题行为。这样处理不仅使迟到的同学心里不痛快,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课堂气氛。自己生气,学生沉闷,教学效果从何谈起。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殊不知,良药若是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疗效从何而来?忠言若是逆的入不了耳,利行又从何而谈?
二、严于律己的行为
一堂英语课上,有一个学生读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时,发音不正确。老师走过去轻声的说:“我没听清楚,你能不能再说一遍?”“可以!”女生又大声读了一遍,当然还是错的。但老师并没有直接指责学生,而是再次询问女生:“刚才我讲这个词的发音时,是不是没有强调重音?”“强调了……噢,是我忘了,没读重音。”女生不好意思的笑了,接着又用正确的语音读了两遍。“很好,你很聪明!”老师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称赞。
女生接收了批评,改正了错误,同时脸上还露出了笑容。明显的看得出他接受这种批评很开心。用检讨自己的方式,严于律己的行为提示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的确是一种艺术的批评。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批评过错行为,采用委婉的,询问式的,检讨自己的方式,耐心地向学生询问,检讨自己是不是有教学失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我觉得教师越尊重学生,越严格要求自己,越近乎苛刻的检讨自己,学生就会越尊重教师,越会主动自觉的检查自己的过错,知错乐改。
三、和蔼宽容的态度
一位学生笔盒里的三元钱被偷了,他告诉了班主任。但班主任老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笑着说:“小事一桩,我们还是先上课吧。”快下课时班主任老师坦诚亲切地说:“关于同学们议论的事,一定是该同学不小心把钱掉在了地上,谁见到忘了交公吧!”他观察到一位学生满面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但他仍不露声色。课后该学生主动找班主任认错,说明原委。班主任老师便和这位同学真诚地交谈,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替他还了钱,而且也没将此事公开。
这位老师没有指责,没有惩罚,也没有请家长,而是以和蔼宽容的态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司空见惯而又棘手的问题行为。宽容是一种美德,作为教师,宽容更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学生有了问题行为不要过多的指责,更要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友爱,多一些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四、旁敲侧击的策略
在批评某种错误的认识、做法时,在批评某种不良的习惯、不良的风气时,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一说到“批评”,人们往往会认为就是对某种缺点和错误的指责或抨击,甚至是对某种错误思想、言行的批驳与否定,从而使“批评”一词成为一个否定性概念,尤其是“批评”与“表扬”的习惯性对举,更是大大强化了这种印象。应当说,这是由于过去相当长时期的“革命”话语与“斗争”哲学所浸染的结果。事实上,“批评”一词不仅具有这样的政冶性含义,而且具有哲学性含义或学术性含义。在哲学或学术的意义上,批评其实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指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判断、评论。
因此,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的媒介批评,并非对媒介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媒介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评判。这种分析评判,可能是对媒介现实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加以抨击,乃至否定;也可能是对媒介现实中的某些做法总结经验,加以肯定,倡导推广。换言之,媒介批评既可以是否定性的批评,也可以是肯定性的批评。当然,对于缺乏媒介批评传统的当代中国来说,适当强调媒介批评的否定性指向,加强对媒介现实中各种问题的分析、评论、批判,对于促进传媒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也不能因为强调媒介批评的反思性、批判性乃至否定性,就扔掉媒介批评的建设性、倡导性、肯定性。对于媒介批评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辩证思维。所谓“浇花除草”、“惩恶扬善”、“祛邪扶正”之类的俗语,恰好反映了否定性批评与肯定性批评的辩证关系。
不用说,“媒介批评”即“对媒介所作的批评”。在这里,“媒介”通常特指大众传播媒介,这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媒介的牵涉面相当广泛,是否只要与媒介有关的内容部是媒介批评的对象?媒介批评刚刚引入国内之际,确有论者说过,“一切大众传播媒体――从书刊、报纸到广播、影视,从录音、录像到街头广告上面的一切信息,都在媒介批评的视野之内”。。然而,媒介不仅是新闻、广告的载体,也是文学、艺术的载体,譬如报纸不仅刊登新闻、广告,也刊登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电视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新闻、广告、综艺、影视剧,不一而足。传统上,对文学的批评是文学批评,对艺术的批评是艺术批评,如果说媒介批评囊括了媒介的一切信息内容,那么媒介批评是否涵盖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呢?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文学批评还是艺术批评,都比媒介批评具有悠久得多,也深厚得多的传统。媒介批评显然不能涵盖文学批评、艺术批评。
那么,媒介批评究竟批评媒介的什么内容,或者说媒介批评可以在哪些层面展开呢?我们知道,“媒介”始终是与“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媒介”、“传播”又是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媒介”不仅意味着信息传播的载体,而且意味着信息传播的产品,还意味着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唯其如此,中外媒介批评的实践主要在如下五个层面展开:其一是文本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新闻与广告等媒介产品展开;其二是现象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某种带有普遍性的媒介现象展开;其三是行为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活动中的传播伦理展开;其四是体制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体制问题展开;其五是文化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文化问题展开。在我看来,媒介批评的五个层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媒介批评的巨大空间,构成了媒介批评的主要领域。
如果说媒介文本/产品批评、媒介现象批评、媒介行为/伦理批评,是媒介批评的核心领域,媒介体制批评是媒介批评的特色领域,与其他类型的批评具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媒介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影视批评等其他类型的批评则存在着较大的关联。面对媒介所传承的大众文化,如果分别从文学、艺术、影视的角度就其美学特质、文艺规律、艺术成就等内涵开展批评,仍分别属于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影视批评的范畴;如果侧重从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及其社会影响来展开批评,则成为媒介文化批评,或者说成为“文化研究”。正如吴迪所说,“媒介批评是与文艺批评、社会批评有交叉、有重叠的――当文学批评将武侠、言情等消闲作品列入自己范畴的时候,当电影批评将娱乐片、商业片纳入自己视野的时候,当社会批评从大众传媒角度出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媒介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