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栖动物

双栖动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双栖动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栖动物范文第1篇

“杜鹃啼血”示人之悲,”,“布谷报春”示人之喜;“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有神鹤之意韵;经阴阳之含育,过天地之覆露。时而建巢,时而寄树。栖高柯兮尽情而放歌,度东风兮长其之羽。忧于未形,恐于被诛。希声之鹰,亦见讥于白鹭。

鹏翼垂天之云,振双翅,负青天;燕首冬去春来,经寒暑,懂情意。鸿鹄冲于九霄,留青山,曾过海;蜂鸟个头太小,技高超,空停留,能倒飞。

鸟增添了欢乐,闻其声,观其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男女之思;“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成兴比之载。孔雀东南飞,添诗情之韵;黄鹂鸣翠柳,透画卷之雅;鸳鸯双栖荷,表山盟之誓;“飞鸟恋旧林”,叹羁旅之事;“乌鸟之情兮,”申孝悌之义;“天高任鸟飞”,彰青云之志。

鸟有灵性,自由飞翔,来去自如,给人以启迪。特有结构和功能,为人类提供研究课题。山雕滑翔稳重,安全着地;蜻蜓空中姿态,给人类以灵感;猫头鹰之怪状,改造飞机性能;天鹅的优雅,使水上出现飞机。

双栖动物范文第2篇

我不认识范城,现在,却住在他家,一栋非常美丽的市郊别墅。他有一间很奢侈的玻璃顶花房,养满了热带植物,两只腊肠狗在其间跑来跑去。

范城走之前将钥匙交给我,并警告我早晨不要忘记给腊肠狗喝牛奶。我盯着这个既不高又不帅的瘦男人说:“可不可以带男友回来?”

他做吃惊状:“在我这里双宿双栖?”

“若想双宿双栖就不要来给你照看房子了。”

他去了公司的纽约总部呆半年,而我,和陈肃同居三年,在某个月色凄迷的夜晚,在相互拥抱却皆无时忽然意识到我们的爱情,需要一点距离。

郁闷之际,我在网上溜达,遇见了范城。他发了一个征看房人的贴子,我是第206个回贴者。一拍成交,连合约都没签,范城说对于品质良好的人来说,合约纯粹是多此一举的废纸。

这一切,陈肃事先不知,想他不会反对,这些年,他习惯了我的自作主张。

果然。

是夜11点,接了N个电话,没有一个是陈肃的,终于,按捺不住,拨给他:“嗨,没觉得今天家里有些异样吗?”

陈肃说:“有什么异样?我还在公司呢。”

我失落得不成,陈肃追过来问怎么了,我恹恹:“我忽然想自己过一段时间,今天搬出来了。”

电话那端的陈肃愣了半天,欲说还休地扣了电话,不久,又打回电话,告诉我他已经到家了,语气惆怅。我告诉他搬出来是为了更好地相爱,他在电话里吻了我,道晚安。

第二天中午,陈肃约我吃午餐,不待他问,我便细细交代替范城照看房子的来龙去脉,末了还兴奋地抓了他的手:“以后,我们在范城的别墅里做周末情侣。”

陈肃对我住范城的别墅百分百放心,甚至周末拽我一起去给狗买狗粮,买花肥。我们坐在花房的藤椅上看腊肠狗叼着骨头玩具在植物间乱跑,我想,我们应该是快乐的,但,我找不回曾经的快乐,无从找回过去的激情。

许多个周末,我们在逗腊肠狗以及给植物施肥浇水中度过,甚至,他走后才会想起,我们很久没了。

范城不时在邮件里询问植物和腊肠狗的情况,我懒得描述,就用数码相机拍了照片传给他看,他很快在MSN上警告我不准毫无节制地给腊肠狗吃东西,动物像人一样,太胖是影响健康的。我说:“好吧,以后我让它们在跑步机上跑步。”

几天后,我让范城在视频里看腊肠狗在跑步机上挥爪奔跑,范城的惨叫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传来,嚷着要以虐待动物罪我。我说:“随便,中国目前还没针对宠物制定法律。”

范城意识到了自己鞭长莫及,只好讨好我低声说:“我原谅你,谁让你失恋了呢。”

我大怒:“谁失恋了,你才失恋了呢?”

我啪地关上视频,然后发呆,抓起电话给陈肃打,占线,再打,还是占线,半个小时后,还是忙音。

我心乱如猫抓。

2

陈肃会在午休时约我回公寓,房间整齐,桌面无尘,连煮咖啡的蒸馏器都清洗得干干净净,恍惚间令我有做客的感觉,连亲昵都有些生疏了。

我蜷缩在他怀里,后脑勺抵在他胸上环顾房间:“原来,男人也可以生活得井井有条。”

他笑,手指在我裸着的背上跳舞,有鸟儿在窗外掠过,我问:“如果鸟飞出了笼子,它会不会自己飞回来呢?”

背上的指停住:“昔美,我们,谁是那只鸟呢?”

“你、我,或许都会是那只鸟。”

就这样,我们蜷缩着身体贴在一起,望着窗外,不时掠过的鸟儿不会给我们答案,可是,我一直在看,看得眼睛生疼,感觉一切正在渐渐变得陌生。在电梯里,陈肃一直抓着我的手,很用力。

很久以后,我想,那些攥在手上的力气,极像情义深厚的朋友在临别前的握手。

大约一个月后,陈肃来找我,说回不了家了,钥匙丢了。我犹疑着看他:“要不,住在这里吧?”

陈肃晃了晃脑袋:“在别人家里和你住在一起,感觉像,我不习惯。”

我想了想,是呀,在范城的别墅里,我们从未做过爱,连亲热都是僵硬的,我从手包里掏出钥匙递给他:“记得改天配一套。”

他说好,给我一个拥抱后转身离开了。秋天已经来了,他的影子摇晃在秋叶的苍黄之上,我坐在台阶上,望着他不曾回头的背影,一直望到泪水奔跑在橘色的夕照里。

我给陈肃打过多次电话,我在等他说“昔美,我把给你的那套钥匙配好了。”

可是,他总在说别的。

他还会来看我,买N多狗粮,买N多小礼物,却是行色匆匆,我试图在热带植物的叶子间吻他,他讪讪笑着闪开,我说:“忘记你不习惯在别人家里亲热了。”

他的笑,像虚浮的木雕飘荡在水面。

3

三个月前,我揣着对爱情的希冀搬离了他的公寓,距离并没有使我们的爱情产生美意,而是像一缕香,从小小的瓶子里跑了出来,在偌大的空间中被稀释了。

深秋的一个夜晚,我驾着车子跑到陈肃的楼下,仰头看他闭着窗帘的窗子,隐约有灯光透出来。

我按响门铃的瞬间,世界出奇地静,仿佛能听见针落地毯。

我像恶作剧不得逞便不肯罢休的坏孩子,把手指按在门铃想不肯放下,世界还是很静。

走廊里的门开了几扇,几张脸都是与我相熟的,他们在泄露出的灯光里笑了笑,闪回去。

我走在昏暗的楼梯上,除了茫然还是茫然,没有恐惧,然后,站在马路边上,仰望16楼的窗子,一片黑暗。

萧瑟的风,从脸上路过,我终于知道,从表面上看,我是那只飞出笼子的鸟,其实,那只真正飞走的鸟,是陈肃。

笼子不是陈肃的公寓,而是我们曾经的爱情。

躺在床上,我给陈肃电话,还没开口,他便说正在路上,等到家给我电话。

我说好吧,收线,然后,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揭穿他?我想我还不能确定他是不是还爱着我,我需要隐忍着留一条小路,让爱全身退回,因为,爱他。

后来,电话响,他说刚进家门,我扔掉了哽咽强做欢快:“风凉了,记着睡前关好窗子,还有,毛毯不是用来搂在怀里的而是盖在身上的。”

隔着手机,他吻了我一下匆匆收线,我能想象出他躲在卫生间或阳台上给我打电话的情形。握电话的手茫然地垂在床边,腊肠狗跳起来,抢去做了玩具。早晨,手机盖子和机身分家了,屏幕上划满了细细的咬痕,我笑了笑,扔进垃圾桶。

这个秋天,我学会了隐藏情绪,很少落泪,不再用眼泪去换一个走了心的男人的厌弃。

4

很多夜晚没去陈肃的公寓楼下了,他送给我的手机再次被腊肠狗当玩具啃散架,本就是枚掩饰虚浮爱情的道具,与其看着心酸,不如毁掉也罢,尾期爱情的拯救就若绝症下药,都是徒留挣扎的犯贱而已,与结局无益。

天空开始有零星落雪时,范城回来了,送我的圣诞礼物是一枚戒指。在MSN上,我们已把婚姻敲定,我问:“为什么向一个并不了解的女孩子求婚呢?难道不怕我只是爱上你的别墅和你的钱么?”

他答:“爱上别墅爱上钱有什么不好?至少,我总算还有令你可爱之处,它们都是我的。”

范城回来前,我约陈肃喝咖啡,相对无语,我望着窗外掠过的飞鸟再次问:“陈肃,出了笼子的鸟会自己飞回来吗?”

他怅然:“你说呢?”

我说:“其实,鸟儿曾试图飞回去,但是,笼子的门关了,鸟知道笼子也知道,但是它们谁都没说。”

双栖动物范文第3篇

班夫盘卧在落基山脉的脚下,是一个被蓝天、高山、绿地和河流包围的绝美小镇,因此被称为落基山脉的灵魂。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班夫能够同时拥有顶级高尔夫球场和专业滑雪场,而今越来越多的高尔夫、滑雪双栖爱好者愿意来到这里运动、休闲。

1 Fairmont Hotels & Resorts

班夫温泉酒店球场 27洞风情

Golf Digest和Golf Magazine这两本世界上最权威的高尔夫杂志都对这里大加赞赏,这里是北美最好的5家度假村之一、世界上最好的25家高尔夫酒店之一、加拿大最好的度假村、加拿大最佳球场第三名、北美地区最佳球场第75名……要知道,在高尔夫运动最为普及的北美地区,能够在数千家球场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球场最初修建时是18洞,耗资超过100万美元,1989年又增加了9洞。这里的三杆洞大多在200码左右,如果您是一位短打者,就不要有太多的争胜之心了,不妨瞧瞧美丽的风景,同时眺望一下远处的费尔蒙酒店——没错,那的确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古堡。不管打球还是欣赏美景,一定要留心脚下,因为全场密密麻麻遍布着147个沙坑。

球场坐落在山谷之中,无论身在哪一洞,总能看到高大的落基山。此外,如果看到麋鹿散步、松鼠和野兔穿行,甚至是一只熊出现在球场中,都不必感觉奇怪,因为这座球场也是班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有很多动物在球场里安家。

电话:(403) 762-2211

地址:405 Spray Avenue Banff, Alberta,T1L1J4

网址:省略/banffsprings/

2 Sunshine Village Ski & Snowboard Resort

阳光山村滑雪场 海拔最高

阳光山村滑雪场位于班夫镇以西8公里,和其他雪场相比,这里的雪客们在严寒冬日里能够更贴近阳光,因为这里是加拿大海拔最高的滑雪场,3座雪峰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若是爬上其中一座雪峰,眺望远处另外两座山峰上晶莹剔透的滑道以及在雪地中飞驰的身影,那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天气晴好时,在山顶能看到80公里以外的景色。

阳光山村滑雪场已有82岁高龄,配有12条8人座缆车轨道。除了享受滑雪之趣,这里还有配套的阳光假日酒店,运动过后在山顶的餐厅小憩片刻,伴着周边的壮阔美景享用一下当地美食,岂不妙哉。

电话:(403) 705-4000

地址:1037 11th Avenue S.W. , AB,T2R 0G1

网址:省略

3 Lake Louise Ski Area & Mountain Resort

露易丝湖滑雪场 最大最美

在班夫的三大世界级滑雪场中,要说最美、最难忘、最不容错过的一个,非露易丝湖滑雪场莫属。这里不但是加拿大最大的独立滑雪场,还有全加拿大最大的单板滑雪度假村,曾被众多滑雪及户外运动杂志评为北美地区最美的滑雪场。

露易丝湖滑雪场位于班夫国家公园中心地带,滑雪区域18平方公里,垂降距离达1000米,拥有4座山峰滑道、11条缆车和100多条滑雪道,最长的一条滑雪道长达8公里。当地气候独特,冬天会降下号称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粉雪,年降雪量达到454厘米。既能让初学者们感到趣味横生,又能让一些骨灰级滑雪控乐不思蜀,这就是露易丝湖滑雪场的魅力所在。

电话:(403) 522-3555

地址:Alberta 1 Lake Louise, AB,T0L1E0

网址:省略

TIPS

大银幕上的班夫

华人导演李安大名鼎鼎的作品《断背山》曾在这里取景,高大的落基山会让影迷们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的景致也曾出现在《秋日传奇》《与狼共舞》等多部影片中。

班夫国家公园数字档案

加拿大第一座国家公园,创立于1885年,占地6641平方公里,拥有:1000多条冰川、3座世界级滑雪场、7处国家历史遗迹、1个27洞高尔夫球场、8300位永久居民、80头大灰熊、1000多头麋鹿,还有每年350万游客。

双栖动物范文第4篇

惩罚变“演出”

儿时的蔡健雅是个有个性的女生,喜欢特立独行。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却并不是一个乖学生,会经常逃课,因为她觉得逃课很有个性。可如果因为逃课而成绩不好又变得普通了,所以为了保持住自己的特别,蔡健雅就在家里偷偷地努力学习。

一次,蔡健雅逃课去溜冰,被校长抓了个正着。作为惩罚,校长让她在全校大会上唱一首歌。这可把蔡健雅乐坏了,她心想,同学们都知道她唱歌好听,却没有几个人真的听过,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全校的同学见识一下她的歌喉。于是,这次惩罚变成了她的一次演出。

因为对音乐着迷,蔡健雅从小就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静静地听CD,听到入迷时,甚至可以几天不出门。她还经常模仿喜欢的歌手的声线和唱法,都模仿得很像哦。

坚定决心走上音乐之路

19岁时,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就读的蔡健雅,成为新加坡一个以翻唱歌曲表演为主的乐团主唱,经常在饭店、酒吧演出,就此展开她的音乐生涯。她经常翻唱一些创作型女歌手的歌曲,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忠实的听众,同时受到经纪公司的关注。

在乐队驻唱期间,蔡健雅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视台的歌唱比赛,在参赛者众多的激烈竞争中,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然而,没过多久,蔡健雅却跟乐队成员产生了摩擦。“一天,我跟乐队在排练,我对某一首歌有一个想法,希望能改换一下编曲。”可是,蔡健雅的提议却遭到队友的不屑,“你就是一个女生,不懂音乐!”

这当头一棒,让蔡健雅的自信心遭到重创,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件事成为了她人生最大的一个拐点,让原本只想随便唱唱的蔡健雅,坚定了走上音乐道路的决心。

第二天,不会弹吉他,也不会创作的蔡健雅买来吉他和一些和弦书,开始闷头搞创作。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她创作出30首歌曲,并吸引了大批台湾唱片公司青睐,从此开始了她的音乐人生之旅。

两夺“金曲奖”

“台湾金曲奖”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音乐奖项,也是华人音乐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作为华语歌手能获此殊荣,是对自己的莫大肯定。

在历届金曲奖中,仅有三人两夺该奖,蔡健雅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蔡健雅已经成为华语乐坛的一流歌手。

蔡健雅的音乐征程:

1999年,蔡健雅与宝丽金唱片签下发行国语唱片的合约,并推出首张国语同名专辑《蔡健雅》。该专辑第一主打歌《呼吸》MV很特别,画面中完全看不见蔡健雅本人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像屏幕保护程式一般的流动文字,其目的是为让观众专注于她的歌声。但此张专辑销量平平。

2000年,蔡健雅推出第二张专辑《记念》,其主打歌《记念》受到台湾地区的歌迷喜爱,唱片销量猛增。蔡健雅也因此入围台湾地区第十一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

2004年,首度担任制作人,替梁咏琪制作《归属感》专辑。同年,获得台湾地区第十五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提名。

2006年,凭借专辑《双栖动物》获得台湾地区第十七届金曲奖三项提名,并夺下“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

2006年十月以后,蔡健雅与唱片公司及经纪公司合约期满,开始了“独立制作”的阶段,并开始参加音乐节演出。

2008年,在香港、台湾以及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并于同年以《Goodbye & Hello》获台湾地区第金曲奖七项提名,并获得了最佳专辑制作人和最佳国语女歌手两项大奖。

2009年,发行《若你碰到他》,并入围台湾地区第二十一届金曲奖流行音乐类“最佳作曲人”、“最佳国语女歌手”、“最佳国语专辑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2012年,凭借《说到爱》获得台湾地区第二十三届金曲奖流行音乐类“最佳国语女歌手奖”。

蔡健雅小档案

国籍:新加坡

出生日期:1975年1月28日

民族:汉族

身高:168cm

体重:45 kg

生肖:虎

星座:水瓶座

血型:B型

爱好:旅行、美食

最喜欢饮料:咖啡

双栖动物范文第5篇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文科教师的文学底蕴深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理科出身的生物教师“不擅言辞”,往往“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由于缺少“魅力”,无法吸引学生,学生会觉得生物课是枯燥的、生硬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生物教师应该修炼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具有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和形象生动的幽默,也即应具有规范性、专业性和生动性。

一、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职业语言的规范性。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

作为一门科学的生物学,其对语言的规范性要求更高。生物教师应当对知识掌握准确、精炼,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难点、定理、定义和原理等的表述、解释,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和内涵,保证表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做到准确、精当。

1. 使用普通话教学

我国幅员辽阔,语言也十分丰富,不同的方言在表达和立意上有较大差异,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如湖南省新田县的“官话”把动物的肝脏称为“心”,如若用方言教学,就会使学生把消化器官“肝”和循环器官“心脏”弄混,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错误。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他们能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各类知识,普通话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知识语言。对那些用方言上课的老师,学生往往不太容易接受,觉得老师“out”了,对那些“彩色”的方言化普通话,学生也会当做笑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突出“地方特色”使用方言教学,要求教师使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国家教育部对教师的普通话是有要求的,教师们要参加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水平不能低于二级乙等,可见普通话教学这是一个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2. 读音要准确

生物学名词术语多,有的名词具有特定的读音,有的名词比较生僻,难以辨识。读音错误会影响知识的传授,降低教学质量。如“龋(qǔ)齿”不能读作“禹(yǔ)齿”,“分娩(miǎn)”不能读作“分娩(wǎn)”, “桫(suō)椤”不能读作“桫(shā)椤”,“妊娠”(rèn shēn)不能读成(rèn chēn),根尖的“伸长( cháng)区”不能读成“伸长(zhǎng)区”。

3. 措辞要精当

教学语言只有做到含x准确、措辞精当、不生歧义,才能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使学生理解、信服、受启发。

(1)用语要简练。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像“茶壶倒饺子”一样,那么即使是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也很难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课堂语言一定要简练,绝不能含糊不清。如关于动物运动能量的供应,课本上提到了来源于食物、来源于呼吸作用,可以简洁归纳为:直接来源于食物,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使人一目了然。

(2)表述准确,不模糊。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知识点的描述是科学而严谨的。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切不可胡言乱语。我们的教材里常用的“一般”“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它们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都是”“凡是”等词取而代之。如讲述人的呼吸时,“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不规范的表述会造成概念混淆,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样会使学生知识点有缺漏。

措辞准确是对学术的尊重,需教师在课外多下功夫,反复提炼语言,做到语言精练,不多说话,不说废话。还应讲究语法规则,且言简意赅,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不拖泥带水。课堂上教师要力戒口头禅,如“嗯”“啊”“可是”“这个”等。

二、语言专业性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一开口就知道你是行家还是门外汉。“K线图”“操盘”这是股票的行话,“遗传”“变异”这是生物语言,这就是“专业”。生物学有自己独特的科目特点,具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每一专业术语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称其为――“生物学语言”或说它是生物学科的“行话”,它同“数学语言”“化学语言”“物理语言”一样,是属于生物学科自己的语言,它是用于描述和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它包括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的代号,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物语言的专业性。

1. 正确使用名词术语

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不要滥用习惯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并且要纠正平时的习惯性说法,以防其他学科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效应。如讲“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都是DNA”时,这句话显然是把话说得绝对了,不够科学,应该说“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大多数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不是“爬行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有些教师在讲述“两栖动物”概念时,喜欢把歌影“双栖明星”作类比,这也是不严谨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能说成是叶绿素。

2. 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

在生物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基础知识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要自始至终地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绝对不能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现象作目的论或拟人化的解释。如“开花是为了传粉,传粉是为了结果”“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鸟类都不敢飞来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是用目的论观点来唯心地解释动植物现象。

3. 引导专业术语使用

除了教学语言要专业化,我们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使用专业语言。在我们的阅卷过程中就有些学生虽然能用文字写对意思,但我们却不认同他的答案。如生物的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的作用就是进行“对照”而非“对比”。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称“分娩”,不能口语化成“生了”,“呼气”不能写成“出气”。

三、语言的生动性

很多人喜欢听周立波的脱口秀,因为他的语言很幽默生动。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如果教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语言之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育环境、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育绩效的独特功效。

幽默能使我们更从容应对困境、成功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气氛和树立自我形象。一个呆板的演员不会是成功的表演者,一个教师在课堂中,过于呆板没有激情,语言连音调起伏都没有,不异于在唱“催眠曲”,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

首先,生物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在使用澜鞯淖ㄒ凳跤锏墓程中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如讲述“与卵子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结合”时,就可以描述为“害羞的卵子姑娘在输卵管中静静等待着先生的到来,谱写生命的另一个起点”,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在描述生命诞生时可以从学生自己说起“在几亿个的长跑中,最强大、最健康、最优秀的哪一个遇上了卵子就有了你,你就是最强大的、最优秀的。”这使他们自信心爆棚。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举例、比喻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是喜闻乐见的事物,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举例、比喻来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如讲述“止血”时,可把出血的血管比成破裂的自来水管,学生就很容易找准止血点。在讲述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做原料实验时,可以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比喻成相爱相杀的关系,学生理解更快。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或材料,说些意味深长的话,讲些轶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材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在讲述“人的生长发育”时,将青春期比喻成花期,提醒学生“花开应有时”,不让生命中最美的花提前开放和凋谢,结出涩果,寓意深长。

幽默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就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但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原则是不能马虎。“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双栖动物范文第6篇

华语音乐从来就有宠爱创作歌手的习惯,那些拿着乐器自弹自唱、真情流露的歌手们,总使人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那一种艺术情怀,让人更容易投射自己的感情,歌词故事的真实,让人更准确地领会到对作品的亲近。不论是民谣音乐、摇滚、都市流行,都是华语乐迷的心头之好,而每一种风格的原创音乐,也都不乏自己独特的受众。它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消灭风格限定的隔阂,当集体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创作”这一艺术能量就能变得更大、更强,产生更多共鸣的影响。就让我们走遍每一个角落,去寻找那些天赋过人的艺术家,去感受他们最经典的原创作品吧。

新加坡/蔡健雅――完美的金曲连冠歌后

蔡健雅作为最早进入华语歌迷视线的新加坡歌手,已有十多年的事业积累。她的音乐创作人文质感深刻,不论写给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艺术张力。回望她的音乐历程,有早期冷艳英伦风味、犀锐民谣摇滚的Bored、Tanya;有进入主流唱片公司、引领都市情歌路线的《陌生人》、《双栖动物》;还有建立口碑地位、专心做独立风格并连摘金曲歌后的Goodbye & Hello、《说到爱》等等。虽然她不经常写国语歌词,但对创作理念的坚持和参与,总能让我们从中读到她真实的内心变化,以及毫不抽象的情绪表达。不论是驰骋在摇滚领域怀恋彼时青春,还是亦喜亦悲的唱诵出都市爱情,她都在随着自我进化一步步卸下重担,由着性格、放开胆量释放自己的艺术灵感,赋予听者一次又一次的深刻共鸣。

她的专辑并没有太做作的主题,却依然能得到金曲奖的不断肯定。迄今为止,她的最后一张唱片《天使与魔鬼的对话》更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流行性的满分――仍有摇滚的态度,却不只是玩弄配器;有主流情歌的耐听度、适用性,又不以俗套编曲应付了事。有经典记忆、有意蕴创新,不为寻求听觉刺激而脱离作品深度,又在不保守的意图下,唱出前所未有的立体感、新鲜感。蔡健雅,正在趋近完美。

《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的创作,可以说是蔡健雅达到新层次的成熟的展示。她的创作一向都有足够的精神留白,绝不束缚于浅表的情仇。客观来说,曾经的《陌生人》、《双栖动物》中过多的钢琴、吉他编曲留下一些主流俗套,抹杀了她晦涩的诗情,甚至扼杀了她作曲中的英伦美感,这些历史遗憾都在《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中得到了修补。如《极光》前奏虽由钢琴铺陈,但电子和竖琴的音效渗透,抓不住频率的快门式音效不断浮现,一边应着歌词里“每个瞬间都想拍下当作纪念/你和我之间的爱/是不是一场意外/绚烂之后的对白/脱下神秘的色彩/会是变成习惯/还是完全”的暧昧,一边让画面感在贝斯的融汇下舒展开来。后半段和声层次开始复杂、变换,平滑地取代了副歌的作用,蔡健雅的唱法也忽而悸动起来,真假音、高低音的起伏变换,配合封面灰蒙如雪片般的情绪,如梦似幻。专辑编曲的创意十分丰富,别出心裁的巧思,为歌曲带来各种新鲜的记忆点。如《单恋曲》中贝斯交织的电子韵律、《唱衰》复古摇滚的荒诞色彩、《极光》中紧抓情绪的快门采样,《被驯服的象》异域扬琴加一点爵士调味,还有Keep Breathing开头的福音唱法,都让人看到一个多面却纯粹的蔡健雅。其实陈珊妮是这种玩法的高手,而蔡健雅向来追求编曲完整性,此类创意并不多见,这些无疑都是《天使与魔鬼的对话》加分的要点。唱法上的优化,则主要体现在《单恋曲》、专辑同名曲《天使与魔鬼的对话》之中,真假音频繁转换,大量无词哼唱,都让歌曲的感情完成平缓过渡,宛转悠扬地流入听者的耳膜。还值得一提的是《坠落》中自在的民谣唱法,几句降调类似清唱,颓废感、冷冽感收放自如。抒情重头戏《十万毫升泪水》有一镜到底、无视瑕疵的独到方式,不追求后期修饰,不强求圆润的虚假。高音尖锐地摩擦听觉,低音又沉稳顺其自然,每次都如同点射一般爆发,引起一连串的情绪起伏。不抱主流的鞋跟,却依然动人耐听。诸如此类都是蔡健雅个人特质的最佳表达,又是配合听众心情、有所创新的典范。

蔡健雅的金曲佳绩,已经突破了与陈淑桦、张清芳并列两度封后的荣誉纪录,成为金曲奖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多的女歌手,谱写了新的金曲历史。横向比较起来,蔡健雅则以个人创作更为突出,更具新鲜感,甚至是一点点时尚。没有那么多空洞的深明大义,没有过多无力的噱头,不刻意强调“信心”、“希望”这些虽温暖却过于执着的词汇,而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自然的表达出来。她的音乐其实也很平凡,关于我们,关于矛盾,关于羁绊,关于生命。如果你能从中找到很多雷同,更能说明她已融入我们的音乐生命。

中国台湾/张震岳――真智慧换来浪子回头

纵贯线乐团解散后,张震岳无疑是唯一一个仍具有商业性,且愿意继续出唱片的成员。在中国台湾乐坛,他的存在向来特殊、独立。没有人与他相似――无论是气质还是声音,他都拥有无法抄袭的品质与辨识度。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新人很像张震岳”这样的说法,因为他原住民特有的野性,男子汉气概的外表,时而粗狂时而温情的性格,创作中的大胆、细腻与求真,都是他人不能轻易模仿的。他原创音乐中包含的态度与观点,是无法拷贝的绝版。当然,他有过年少轻狂,有过恣情放纵,但与台湾其他痞子味道的歌手相比,张震岳的定位相对更宽泛、更真实、更深刻。虽给人第一印象总是与Hip-Hop、Rap有莫名的关联,但他绝不属于纯正的饶舌歌手,直观所致,记得眼见未必为实,张震岳给人正是这样的思想启示。

如果你听过张震岳与Mc HotDog(饶舌歌手热狗)合作的歌曲,就会明白那显而易见的分界,谁是嘻哈音乐,谁是主流原创人不言自明。虽然张震岳总是一副浓密胡渣的粗野形象,可摘下墨镜之后,露出的依然是纯洁、真诚的眼睛。他摇滚,却不超然愤世,就算口出狂言,依然让你酣畅淋漓心服口服;他抒情,却不芭乐甜腻,就算含情脉脉,依然不落俗套不求虚情。虽然没有时髦的天马行空、中西合璧,但有让人欲罢不能的振奋旋律,他的歌词更是坦然写实,没有高深的文法,却能一次次直捣人心中的软肋。

几年前他曾有一首作品《爱情白卷》,可以视为其痞子历史与浪子回头的最终分界线。这首歌有他往日的不羁与诙谐,但在抒写都市男女的爱情纠葛中,却多了一点点严肃。歌词直白幽默,让人笑过以后又不禁自省:“交了爱情的白卷你必须重考/要作弊也好/要留级也好/欠了爱情的债/就别再逃跑/这次还不了/下次双倍缴”他无法割舍这类现实感极强的歌曲标签,也让创造力向更广的范围延伸下去。他唱你身边的人,说你背后的事,歌词犀利得让你脸红心跳,字里行间嚣张着不能逃避的生活真谛。似是嬉皮,实则雅痞,他的言之有物,是歌迷愿意为之买单的最大原因之一。比起营养过剩的肉麻情歌、抗体泛滥的治愈抒情,张震岳解酒醒脑的现实刺激,被我们强烈需求。文化总是有太多极端的形式,轻易使人如遁深谷迷雾,当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追随现世之规,要记得,保留一点清醒的头脑。仁者自爱有些小题大做,但张震岳的音乐教会我们:至少谨记知者自知。

去年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张震岳和郭采洁一起担任颁奖嘉宾。“80后”的郭采洁十分熟悉张震岳的唱片,就在台上调侃他说,“为什么你现在不唱那些粗口歌了?”张震岳居然很憨地回答“那是年轻时候的事了”。一方面,他截断了无数歌迷渴求摇滚音乐的心,但另一方面,他现在的音乐满足了更多成熟人群的希求。现在我们都很懂得,对音乐人的希求、期待是绝对不能强求的,一旦到了歌者无可回避的身体年龄、心理年龄阶段,曾经的一些音乐风格真的只能成为历史。与其欲求不满地抱怨、强求,不如随着他们的蜕变,来品尝他们更深刻、更真实的成长。如此看来,张震岳曾经的狂浪和不羁,或许只是一种年龄的催化。那些戏谑和粗口的音乐作品,只是在表达当下的意识以及与年少相配的热血能量。

其实细细回忆他的每张专辑,他的“浪子回头”也可以说是种命中注定。你说张震岳疯狂、摇滚,确实不假,但即使是在《这个下午很无聊》、《爱之初体验》、《分手的人》招摇过市、嚣张浪荡之时,他却也唱着深沉的《秘密》令人深省;即使有《我要钱》、Free Night、《自由》的振奋贲张,也还有《爱我别走》、《爱不要停摆》等歌曲来抚慰受伤的都市心灵。2000年《有问题》一整张专辑令人难忘的粗口谩骂,却也有一首《在凌晨》唱着青春期般纠结的情绪敲击听者的心扉。所以,张震岳自始至终都保有一份温柔,疯狂,只是他一个并非不可剥离的层面。从第六张唱片《等我有一天》的样貌也能看出,他并无意永远致力于浪子风格。也正因如此,《有问题》才成了一个绝版的张震岳,在2007年的专辑OK彻底进入都市温情的路线后,逐渐让人放弃了对他摇滚热情的期盼,直至《爱情白卷》收尾。

迄今最后一张大热唱片《我是海雅谷慕》,张震岳彻底走到了温暖、深情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主题上:涉猎土地、海洋、环保、人文关怀等博爱理念,行进在一条诚恳的路线之中。《我家门前有大海》、《别哭小女孩》、《抱着你》等歌曲,将唱片串联成一部真实又富有艺术气息的纪录片,把“故乡”这一具有象征性、真实感的概念,用他经历的故事、不断变迁的文化以音乐的方式描写出来,将原住民的喜怒哀乐讲述给更广阔的人群。张震岳不愤世、不埋怨,但依然带着坚韧不妥协的力量,毫不懦弱地抗争着。为自己所爱所惜付出一切代价,以骨骼、血液、灵魂相连的羁绊,去付出最大的力量。这种发自于内心的音乐品德,亦是解甲归田才能领悟的人生沧桑啊。

内地/梁晓雪――推陈出新的民谣诗人

十五年前中国台湾兴起独立民谣,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内地乐迷就此翘首以盼,可是不成熟的市场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独立民谣资源成了我们的奢侈品。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一张昂贵的CD被反复拷贝,歌迷只要能完整聆听就觉得满足,何谈拥有。那时候,内地流行的依然是校园派民谣,而希求美式、英式民谣的乐迷们,始终有种隔靴搔痒的不满足之感。尽管台湾的流行音乐甚是浩大,也丝毫弥补不了这一遗憾的缺口。想想看,陈绮贞也花了多少年才进入了流行市场呢?当胡德夫一代的音乐江山已经打下,回头一望,居然已是2010年了。流行、民谣、民谣、流行,我们的欲望纠缠在两方概念之间,干渴的神经伴随时间寻找一个新的解救,直至梁晓雪的出现。

梁晓雪的创作以英文歌为主,但曲风却融汇欧美与亚洲之大成。他的嗓音低沉充满雄性气息,而咬字又有着无限的亲和与温柔。那感觉形容起来,就如同在学生时代阅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脑海中留下的一副深刻画面――绿子和渡边在屋顶热情拥吻,城市远近尽收眼底。雨后浅浅的水洼,晾晒的衬衫在风中摇曳,清澈、自然、沉稳、牢靠,城市的远景虽有钢筋水泥的生冷,却也在此刻带着朝露的清澈,让人得到精神的慰藉、归属的安宁。这就是梁晓雪的音乐所携之美,他年轻,却深谙一颗成熟的心,他创作的民谣音乐突破了风格限定,但却没有突破对人心的关爱。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想不到草原深谷遥远的自然情怀,这种充满现实味道、人文色彩的音乐宁静,才更贴近我们的心灵,更能疏通那切身的纠葛。梁晓雪将“自然化”与“现实感”精妙编织的音乐,是新世纪民谣界的至宝。

2002年内地女歌手田原曾率领“跳房子乐队”发行过一张A Wishful Way而名声大噪,但退隐、再回归后影响力大不如前;南方城市各种各样的小资型民谣歌手,三五成群发行的唱片更是自我陶醉、不堪入耳。他们多是女生模仿陈绮贞、男生模仿苏打绿,絮絮念念不知所云的姿态,沉迷在无解的自我陶醉中。难道这就是内地的民谣吗――这种十成模仿的东西根本没有灵魂可言,让人读不到任何真情实感。而梁晓雪则不同,他以英文唱出无界限的音乐共鸣,并将情感实体化,让旋律诉诸在无际的视觉。他的歌曲让人明白,流行民谣绝不是英伦舶来品,而是以一种自然、坦率的精神表达的自我,是没有语言界限、风格栅栏,全力唱出内心淳朴、简单之思想的灵魂介质,不该存在特定的条框与规则。

《最好还是不说》是他成名后推出的一张罕有的国语唱片。看着封面,那副挪威森林般的天堂画面就又被唤醒了。那是色彩、是质感,有雨后的气息、遥望无尽的屋顶,又有路在脚下的真实情思。城市的骨骼爬上人的侧脸,在拥有、失去、反省、获得的感情哲学中,讲述属于现实的一切。就像描写一段感情从始至终、回归自我的成长形态,在深奥的逻辑里,感受脚踏实地的真诚。《序曲》中的钢琴独奏低调、深沉,铺设怅然、宁静的基调,加快的脚步慢慢延伸出第一首歌曲《只是会可惜》的节奏;大提琴的色彩忧郁,犹如强调遗憾的浓度,梁晓雪的嗓音紧贴提琴划出一道情绪边界,像与器乐融为一体般喃喃细语,轻轻出现又匆匆消失的女声合音,像歌曲中失却的“对方”,陪伴你走过美好充实的时刻,又在意想不到的台阶离开;《爱情啊》更加阴郁深沉,像一人沉入深醉不醒的黑夜,诗句般对仗工整的歌词,如衣冠楚楚的坚强表象。意识里藏着的脆弱孤独,被歌曲中段的小号演奏渗透出来,完全不考虑满是伤痕的内心。副歌如梦呓般重复着“爱情啊爱情啊在哪里/可我已经/渐渐老去”撕扯着城市中孤独而麻木的情感,不留情面地在思维的空白中。梁晓雪用这些音乐片段,去刺探听者铭心彻骨、无法愈合的伤痛。在他的音乐里,城市并非不能深刻,只要你心中怀有安宁。

听梁晓雪使人感到我们既扎根于这城,便该将自己依附其中。那些只可意会的成长,自是无声胜有声。音乐是他的梦想,他要去实现它,而我们已经听到的、了解的,依然不是最完整的他。那只是一个逻辑、一个沉淀的周期、一段感情的始终,更真实、更成熟的梁晓雪应该还在前方。他的音乐将继续蔓延过境,洗涤城市中浮躁、孤独的心灵。

马来西亚/宇珩――几历波折的创作女孩

宇珩,一位马来西亚女生,2005年滚石唱片的新人歌手,发行过四张专辑。这样的介绍简直像白开水,不存在任何感情、没有任何特征元素。而我们对于宇珩的声音和外表,更是没有概念、难以聚焦。宇珩是谁?她曾是谁、现在又是谁?或许提起她为梁静茹所创作的《会呼吸的痛》,才能使人幡然醒悟――哦,原来是梁静茹唱片歌单上的创作人“宇恒”。何以至此呢?一位创作出红遍华语乐坛歌曲的音乐人,自己的存在感为何这样微小呢?自己的唱片不能登造,为他人量身之作,难道是因为术业自有专攻,领域不可跨越么?

答案绝非如此。只要你去网络寻找宇珩的歌曲,就会意识到她的音乐实力。她的声音纯净、通透,优雅恬淡又充满灵性。外表虽不够突出,但那股清新、自然的风貌,与她的音乐作品有百分之一百的吻合度。2005年她以“宇恒”为名出道(2010年改回“宇珩”),除了自己的专辑,还为梁静茹、张智成、陈晓东等创作过多首作品,在香港也得到了多个音乐创作奖,履历满满。但事实严苛,她2005年的专辑没有得到成功,至少在华语地区的影响力绝对不够,于是,她又走上了幕后创作之路。其实,马来西亚歌手拓展华语市场,因失败而转去幕后的例子并不少见:袁惟仁曾有位爱徒黄淑惠,创作能力、声音特质都具备一线水准,却也因唱片市场状况而销声匿迹,只偶尔出现在大牌歌手的制作名单中。或许,幕后制作也是她们实现音乐理想的一种方式,但也可能有一种独木桥式的无奈。

其实2005年宇珩的那张《宇宙永恒Happy Day》绝对不差。而且,滚石唱片也真的用尽了心思去做,结果虽然遗憾,但事实有时就是说不清道理的。滚石唱片当年用“挖到宝”来形容这位创作力超强的梦幻新人,并以“音乐茄红素”来形容她音乐的高营养。她的第一支单曲Happy Day曾是年度最红广告歌,一首短短八个字的现金卡广告,多次蝉联手机铃声下载榜总冠军。《宇宙永恒Happy Day》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全创作”概念专辑,加上她在马来西亚的独立唱片《依然是朋友》经验加持,这次出征并没有什么值得反省的疏漏。宇珩当年还以新人的姿态与梁静茹、戴佩妮、品冠、张智成等一同入围马来西亚“最佳杰出歌手”前六强,还与F.I.R(飞儿乐团)、黄义达、张韶涵等实力新人,同时入围“全球华语最受欢迎新人奖”。她为张智成创作的歌曲《诗人》,更入围“最佳原创歌曲”前列,在中国台湾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专辑中其他优秀作品如《爱情天气》、《深呼吸》等,都延续了耐听、温暖的亲心风,宇珩邻家女孩的甜美质感,让整张专辑鲜美可口,犹如一场蕃茄午餐,甜而不腻。但《宇宙永恒Happy Day》发行后,宇珩几乎同年就销声匿迹,除了继续幕后创作以外,再不见舞台上的高调宣传。到了2007年,中国台湾滚石唱片已经自身难保,宇珩在马来西亚的专辑更无法在台湾发行,就此事业无限停滞了下来。

直至2011年,宇珩才发行了新唱片《从这里到那里》。专辑以其擅长的创作型流行民谣为主,点缀英伦轻摇滚作为调剂,与滚石唱片期间的甜腻感有所反差。歌曲内涵变得成熟,稍有迈入社会领域的思想性,但又点到为止,不落流俗。专辑中的Life、《50次的悔过》、《那一年我们廿五》都凸显了独立民谣创作歌手的优势与共同:歌词直白坦诚、意蕴深刻锐利,有思想、有态度、有辨识、有立场。唱片封面上,宇珩用一只纸箱遮住脸,并画上大大的微笑脸谱,似是童趣的纯真,又像影射的讽刺。微露出的脸庞,好像带着甜美的笑容,又有些黑色幽默的感慨,只教人不停揣测、琢磨。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话:契机高于一切。宇珩作为一位音乐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应该算是“成功过”――她有街知巷闻的创作作品,有一度的风靡与成就,但是,那些真的足够了吗?完成了她最初的梦想吗?那首《会呼吸的痛》,最初是不是她为自己而写的呢?

双栖动物范文第7篇

奢言民族烹事,不了解它四五千年的举步维艰,忽略了它历夏、商、周(史称“古三代”)1800多载艰苦却坚实的奠基之非凡,不能意识到它自秦汉至晚唐,又1200多年惊心动魄的变化及发展,特别是感悟不到自宋、元以来,加上明、清足足又1000年春秋成熟阶段的恢弘与壮美!怕是既难看到民国以来中国烹饪开拓态势的可喜形成,更难深刻认知改革开放以来餐饮人所创造跨越格局的堪贵不贰。这,可是辉煌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餐饮之新姿态!且不讲《舌尖上的中国》,即便“中国味道”所承载,无论是它的物质分量、还是精神价值,尤其是人文底蕴,究竟拥不拥有如此资格与力度,还真不敢现在就下结论。

可知,万物无不存在与其对应亦较固定之内涵。缘于内涵之结构多元又个别,自然出现着不同的本质及属性。人类,所以被誉“高级动物”,除智慧超冠族群,还有情感之丰沛尤“和味”进程美轮美奂地精彩演绎了!人“心凝”的“物态”感的“味(儿)”,理性上说,应是可食人群“专司‘意念’”的“‘良性’集结”。生活中,则常用“食欲”来表示它的。但凡社会自然人,谁乏使此情愫?是而,才导致以从“烹”谋“生”者们“高智商”人群及其效应来。与此同时,自然便涌现出“职业人”以创造个性“新质态”为己之庄肃“使命感”派生出来的特殊职业的“自豪感”!我们究竟该怎么样来看待并分析从烹人“执烹”前的那种难能可贵,因此也难能可得的“冲动”情绪?仅止于心血来潮之际,朦胧意识流涌动于脑海的短暂浮泛?还是“后浪推前浪”、“万途竟萌生”的激昂慷慨却必然!只有当“‘味’理念”,升华得出“味‘主题’”并由此集结成为“‘味’演绎”的非常过程时,也才能深切感受并深刻理解之所以造就今朝饮食文化沧海茫茫的壮阔及深邃来。

“味”,本来就存在于“口”可“尝”之“物质”性与“心”须“悟”的“精神”性那泾渭分明的悬殊中及空间里。若没有“物态”存在与“精神”虚拟的强烈反差,何以构架得出“国粹举止”的与慑魄?“和味”,向来都具有相对制约前提下的敏感变异性;因此也常被烹师们动情演绎为绝对状态中永恒不泯的鲜明性。也正由于这两类不同性质“味”概念的交叉及相融,才令生理须补充且心理要调整的不同区域的百姓产生出对“滋味”取舍各别的相对判定来。“滋味”极至的“风味”,于是沿着水系、流域自然而然地“流行”或“风行”于一“舆”。梳理清民族烹事“饮食脉动”这个脉络,无疑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究执烹者们“美食律动”的现状及发展,十分有益。

基于此,我们对“烹饪”构“思”的“‘主题’实在性”自当刮目相看了。毋庸夸张,一旦登灶执烹,有责任的烹师对此谁敢丝毫有所轻忽?既已“掌灶”(点火掂勺),哪个不是“任务(主题)”牢记心,思绪(“神”)接千载而感觉通八方(工艺设施)的!但能“神(主题)”居胸臆,则“物(原、辅、调三‘料’)”必经其手而各就各位,左右逢源且瞻前又顾后的及时到位。于其“行为”里,志气连锁着关键,举止又嵌着枢机。于是色、香、味、美的“新质态”,便不存隐貌的,仿若出水芙蓉,渐浮水面。于“馔”成的刹那,何等的动心又诱人?回眸大师们“造味”的体验,特别“造味”前曾拥有过的冲动,焉是普通的心血来潮,一蹴而就者!仅其“施烹”肇始之前那止于“躁动”的“力度”及“心境”而言,也绝非寻常人所能具备的。细细思量,秉“心”养“术”,就只有“意”(主题烹事)受于“思”;且“艺”(主要工艺)复受于“意”,再加以“观照”(心理状态的瞻前顾后)之无际以及“关照”(生理条件的左右逢源)的有意,待至“默契”(将“饮食脉动”升华为“美食律动”)于心的那一瞬间,再也无须务于苦虑!至其时,“味”的“质态”,也必然的百分百地“保性守真,还相为质”为“新”了!

看来,受“水火相激”至“水火相济”的特殊制约,以“新质态”表现着的“味”,只能也必须是“变则堪久,通则不乏”,即于“演绎”的“动态”变化中绝无停息地“以有化着无”或者“以无化着有”的。探奥赜,析经典,原来它是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因双栖”的独特“演绎”方式创造“全新”亦即“全质态”之“‘中国菜’味”的。没有此两种“学科属性”的特殊交叉,便不可能形成为“精神催化物质”,尤其“物质演绎精神”的“国粹举止”所谓“民族烹事”的空前震慑。刘汉王朝时期,政治名声虽不算好,但对民族烹事却有着卓越贡献的“淮南子”刘安,不就亲自率领人编写《淮南子》?在其中《原道训》里精彩“原”其“道”说:“味者,甘立、而五味亭(停)也”。为诠释它“动感”之奥妙,刘安激动还辨证地讲“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这番话,堪称民族行为艺术的经典之论。别的无须再讲,仅“味”及“味之和”的明确提出,何止理论的确定?简直也经得起实践来检验。一但“中央味”属性的“甘”(味)得以确立,则正在“和(演绎)”着的“五味”自然立刻停止。不过,美学“‘味’境界”的理念所涵盖,不仅是从烹者“造味”时的艰辛,也包括欣享人“尝味”时的甘苦。毕竟,“味”既体现得出“共性”之职业追求,也昭示着“个性”化了的创造精神!“烹者”代代有,青史留名的“大师”又能有几多人!

于是,民族烹事底蕴的“‘味’演绎”,就必需对“味”作出“主题烹饪个性特色”的特殊考量。不能不强调,“主题烹饪个性特色”的提出,绝不是职业教科书的工艺程序的阐述所能涵概。毕竟,以“味至养得”为“行为终端”的“‘味’演绎”的个性化,既须在“味”之“和”以达“甘”之“立”的正确目标下来实施,又得以“以有化无”或“以无化有”即“和”的“多元组合”来力保“保性守真”及“还相为质”的兑现。否则“味”便“演绎”不出“味至养得”的圆满并理想。业人无不明白,只有从烹者由聚焦主题时的感情冲动,才能拓宽烹事举止的优速筛选,才会有程序及目标的迅速萌生。从不同角度来理会,可否这样认为,无论“‘和’味”,或是“‘享’味”,都难以超出“撷萃”及“增智”的范畴。倘若这一观点得以成立,则“味”无庸置疑的既是“撷萃物”,还得是“增智物”。我们为何不尽全力以求之!

不过“和味”,当有“主动”与“被动”的鲜明区分。前者,为“情”所动,“主体”在魂灵,“情感”是驱动力,实施起来积极而有生气;后者则为“压力”所迫,不为“名”即为“利”,缺乏“主动”精神。即使工艺操作起来也符合程序;其“味”之“和”,非但没有“个性”,尤其没有“灵性”。不是东施效颦,便是王婆画眉,与比着葫芦画瓢的结果同,照样成不了什么气候。实践证明,研析“和味”的“主动”与否,重在观察施烹者对主题烹事的追求态度积不积极,迫不迫切?思绪若强烈,必技采苦杂。心常权衡,时掂轻重。或设情位体,或酌以取类。既排除异端,当主题兀显,如是则“真味”始“现”!“味至养得”永远不负有心之人!

既讲“和味”,前提须了解“自然基本单元”的“乡土菜”。没有自然基本单元的“乡土菜”,便不可能产生“滋味”极至的“风味”。倘若缺少“风味”的华夏集大成,则“中国菜”的恢弘焉能够存在!“和味”其妙,本妙在“水火相激”至“水火相济”时的“火候”的“不失饪”。而“不失饪”的理解应为:于“加咸使淡“之“和”的“共性”中,准确去求“个性”化的“真(淡)味”之得。也就是前曾提及的刘安在《淮南子・原道训》所曾论“甘立,而五味亭矣”那样的确定不贰。否则,晋人郭璞《鼎赞》便没有“和味养贤,以无化有”的“赞叹”之语了。原来,刘安于“味”的“立”及“亭”之理论间,竟还在阐述着由“物质”到“精神”,复自“精神”再至“物质”的良性循环的“‘味’演绎”。而正统“美学”哲学命题的“‘味’理念”,才是此“演绎”的坚实理论基础。

没有“‘味’演绎”属性的“和味”意念,就不会存在“酸、甘、苦、辛、咸”即“个味”意义之外的“‘味’意识”。“中国菜”之辉煌,不是随着“和味”的千滋百味及美轮美奂而展现,才得以精彩并辉煌的吗?所以,与“味”相交,不能不是笔者的福分与缘分。而能够悉“味”之“和”,尤其玩味到“‘味’境”的无止,岂止鼓舞笔者对“味”追求的无已?更坚定了笔者探究“和味”不停的决心。只有“味”到了此境及此刻,方才见得到“味”的本貌及本色,“和味”的精湛又神奇:朦胧之中却具象,堪“味”堪“品”又难掌控。不然,烹饪大师岂不目不暇接,满世界都是,还具有什么庄肃及非常的色彩!

是人生给了我如此珍贵又普常的启示:生活,因“烹饪”,典型而充实;烹饪,以“和味”凝其魂且铸其魄;“和味”,借“风味”才璀璨并永恒!

双栖动物范文第8篇

手造之美,体现在日用器皿上,则以中国的彩绘为代表。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在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是及其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手造之美,体现在工艺上,则以中国的漆雕为巅峰。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中国现代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织锦、琉璃,这些寻常物件与我们相伴千百年,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渗入了我们的情感。由于时展和城市化进程,这些传统的文化形态都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由于手工技艺的活态性和传承性,相比那些整体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遗产,更加脆弱——它们很难抗衡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市场逐渐萎缩、传承人数量锐减,处境十分艰难。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

陶瓷 刺绣 织造 织锦 印染 剪纸 编织 扎制 刀剑 金银 铁器 铜器 锡器 文房四宝

印刷 乐器服饰 雕刻 塑型 绘制 刻绘 漆器 漆画 漆塑 绘画 拼贴 明式家具 清式家具

缂丝:织中之圣造诣天成

“缂丝”自古就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相传在宋朝金兵南侵的时候,苏州蠡口有一个名叫巧生的青年,本以织绢为生,由于战乱,只好改做破布头换糖的行当。有一次,他从换来的破布头中发现一片正反面都有相同花鸟图案的旧布片,既不像织锦,又不像刺绣,图案柔和悦目。他决定要学习这种手艺,因此跋山涉水去求艺。一天在荷塘边,巧生帮助一位姑娘捞回她被水冲走的衣服,为表示感谢,姑娘送给他一颗莲种。巧生回家后,把莲种放入水缸中,莲种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莲花。很偶然地,他发现荷花缸中出现了那个给他莲种的姑娘,在偷偷帮他织丝绸。只见姑娘用采来的莲花、莲叶绞成汁,将细长的藕丝染成五光十色的丝线,又把尖尖的竹叶做成一把把小巧玲珑的梭子,在梭子里装上由浅入深、各种颜色的藕丝,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织机前。她织一色,换一把梭子,织得十分细致。巧生惊奇地从门后跳了出来,姑娘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经被发现了,就留在巧生家,把手艺传授给了他。他们把这种织法取名为“合丝”,寓是两个人合作织造。苏州人把“合”读成“革”的声音,后来人们就叫它“缂丝”了。

宋代庄绰《鸡肋编》中细述了缂织的技法:“定州织缂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在缂丝作品上,图案与素地、色与色的接合处形成了明显的缝隙犹如镂刻,故在庄季裕《鸡肋编》、洪皓《松漠纪闻》中又称“刻丝”。一幅缂丝,穿梭上千次才能织成,由于其技法奇绝,风格独特,且人工成本奇高,故享有“织中之圣”的美誉。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而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所做织物的花纹和色彩正反如一,与苏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缂织时,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贯穿全幅,因此每次只能够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局部回纬织制。当需要缂织多种色彩、有晕染效果的图案时,至少需要经过数千次“断纬”才能达到最基本的层次效果。即使在缂丝匠人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明代,万历皇帝的龙袍也整整花了13年时间才织成。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拍卖会上的宫廷缂丝作品都能拍出惊人高价的原因。

2006年5月20日,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的4种技法:

结:在竖的地方用同样颜色的线接上去。

掼:在横的地方把纬线穿过去。

勾:用深一些颜色的线勾出图案的外轮廓。

戗:就是镶色,用几种颜色不一的线交相织出图案的色彩,使整个画面的颜色浓淡相见,显出层次。

缂丝工艺传承人王浩然:一半继承一半创新

在北京天通苑居民社区里,王浩然和他的团队租用了其中一间民房办公。“在北京的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缂丝,方便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很显然,王浩然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还是待在南通,他的家族也许会因为缂丝变成一潭死水。

王浩然是这个缂丝家族中最年轻的一辈人,他的姨爷爷是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王玉祥。王玉祥在1979年进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缂丝工艺,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七八个可以独立设计画稿的缂丝大师之一。王浩然回忆道,“那时姨爷爷就跟我讲,我们跟苏州缂丝不同,南通缂丝的技艺叫宋缂丝,也叫本缂丝,在日本称为本缀,历史上它属于缂丝早期产品,它最大的特点是面料挺括,表面显现“瓦楞地”沟纹。宋缂丝表面虽粗犷,但又不失细腻精巧,它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感,却又处处蕴藏着细腻精致之处,耐人寻味。苏州织造则叫明缂丝,日本叫明缀,是缂丝在明朝时期的产品,明缂丝轻柔,表面平纹状、无明显的“瓦楞地”沟纹。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到了近代我国只留存下明缂丝的技法。明缂丝现在比较常见,但是宋缂丝的流派,全国就剩我们这一家了。”

2007年,当时大学刚毕业的王浩然成为了家族中缂丝推广团队的大脑。这是缂丝团队中最稚嫩的面孔。王浩然自己说:“当时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如果要去外聘一个人,可以说没这个钱。”像大多数传统文化传承人一样,王浩然也在纠结与矛盾中。一方面,他们需要成功的市场运作,让更多人认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技艺,将传统的灿烂更充分地释放出来。为了迅速将缂丝这一面料技艺打出去,王浩然想到了与时尚品牌结合。刚来北京的时候,王浩然每天都混迹在东方新天地里面,仔细考察每个品牌的合作机会。“一开始选定了郭培、夏姿陈以及NE.TIGER,但是郭培对我们说只用自己的面料,夏姿陈与我们有过联系,但他们更倾向于用刺绣。”对于服装来说,刺绣可以依附于一种服装面料,而缂丝则需要与其他面料拼接。

王浩然曾经也想过将缂丝与法国顶级奢侈品牌结合,也找到了负责中法贸易的人愿意牵头,但由于缂丝的技法太过复杂,对方又没有类似的文化背景,关于缂丝的材料几乎不能用外语解释清楚,因此递出的资料也石沉大海。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服饰品牌NE.TIGER的设计师张志峰找到王浩然,希望合作制作出缂丝礼服。这对王浩然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双方合作出品了一件名为“鸾凤双栖牡丹”的缂丝华服。这件红色丝绸礼服用了7种缂丝工艺来表现凤凰及牡丹图案:腹部采用本缂丝,领部和袖口用了明缂丝,胸部采用铝缂丝,腰部用的是引箔缂丝,双肩采用绒缂丝,后背则分别采用了雕镂缂丝和紫峰缂丝。这7种缂丝衣片不是用针线,而是用已经失传几百年的技法“缂成”缝制拼接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天衣无缝”。

随着对缂丝了解和承袭,王浩然的传承思路变得渐渐清晰。他说,“我这一代人手上的创新,恰恰是一种非创新,是一种将老的技艺恢复出来的创旧。”在后来的日子里面,王浩然推动了缂丝在2008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大秀“国色天香”的华丽绽放,也是缂丝织造技艺成了2010年CCTV中国服装流行趋势会主题“传承”的直观展现。在2010年的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主办的世界青年大会上,王浩然发表了“以承袭传统重塑中式生活艺术”的演讲,大会组委会授予了他“优秀青年传承人大奖”。现在王浩然正在结合王玉祥的一些实践性研究,从书面上解决缂丝在实际操作与工艺描述上的矛盾,使得缂丝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保留给后人,也正在著述属于他自己的第一本介绍缂丝的专业论著《宣和遗物》。

云锦:天上云霞凡间织锦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一位“老南京”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说起他从祖辈那里听来的传说。相传,古南京城内的秦淮河新桥西北端曾经住着一位替财主干活的老艺人张永。为了还债,张永日夜织锦,熬得身体骨瘦如柴。有一次,财主要过生日,逼着张永赶织一块“松龄鹤寿”的云锦挂屏。可怜老人白发苍苍,熬干了灯油,一夜才织出五寸半,眼看财主就要来逼货,老人急得直淌眼泪,他伸开双手,面向门外巍巍高山悲叹道:“云锦娘娘怎么不来保佑我们织锦穷人……”张永疲劳过度,话未说完就晕倒在织机旁。此时,高山上的彩云豁然开朗,闪出万道金光,张永家的门“咯吱”一声开了,走进来两位美丽的姑娘,她们把张永扶上床,自己就坐到机坑里面熟练地织起云锦来。霎时间,织机连声响,花纹现锦上。等到天亮,张永从昏迷中醒来,只见满屋子金光,一个姑娘在机坑里飞快地甩梭子织锦,另一个坐在花楼上拽花。张永喜滋滋地把云锦往机子下卷,没想到这神奇的云锦犹如山上的瀑布一般,拉不完、卷不尽,街坊邻居都跑来看稀奇。后来人们传说,那天夜里帮张永织锦的两位姑娘就是云锦娘娘身边的两位仙女。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18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也呈现各异。由于南京云锦多用于皇家服饰,所以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多被用来织造云锦,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复杂而艰苦。

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江苏省金文云锦名人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9月30日晚,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锦的四大品种

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在缎地上以金线或银线织出各式花纹丝织品。库锦中有“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两种,多织小花。前者是金银线并用,后者除用金银线外还夹以二至三色彩绒并织。库缎:又名“花缎”,或者“摹本缎”。库缎原是清代御用贡品,以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名。库缎包括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

和妆彩库缎几种。妆花:妆花类织物是代表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品种,用色浓艳对比,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经白色相间或色晕过渡,以纬管小梭挖花装彩,织品典丽浑厚,金彩辉映,是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等其他织锦的重要特点。

云锦工艺传承人金文: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1973年起,金文就开始从事云锦的研究制作工作,对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金文看来,云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在金文眼中,云锦工艺的每一个花纹、每一个图案,甚至是每一丝、每一线,无不浸透着华夏民族多少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欣赏云锦作品,不光是欣赏她富贵华丽的表面图案和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还应该透过它去体味其后的文化特色。比如由金大师设计创作的云锦“一品麒麟补”,作品的图案表现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麒麟。在古代传说中麒麟被称为“仁兽”。清代时,将麒麟绣于武官一品的“补子”上,将这种“仁兽”作为武将官服的纹饰,不仅代表权力地位,更暗喻要“以德服人”。云锦“一品麒麟补”作品曾被南京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颂他为世界体育事业作出的贡献。金文认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应有崇高的地位,古代的艺术品因为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那个时候的社会和文化生活面貌,流传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文物。同样,现在的云锦若能与现在的时代生活充分结合,那就是未来的文物。云锦工艺要传承和发扬光大,必须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贴近生活,不断创新。”这也是金文矢志不移长期坚持与前进的方向。

进入21世纪,南京云锦已不再作为皇家御用的丝织物,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自2009年10月2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南京云锦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杰出的织造技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知晓。成为世界非遗后的南京云锦,它的保护、继承、创新也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抓住一切可以对外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南京云锦,知道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也许是保护云锦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2010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经过层层筛选,确定金文带领的团队首获入选长期驻场项目。在中国元素馆展馆的中心位置,竖起了代表锦绣江苏的“织坊”,数十幅大型云锦实物呈现了云锦多彩的织造手工艺。

金文说,“近两年云锦的名声开始远播海内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解。我们也想借机让云锦更加贴近大众,走入现代生活。现在的云锦可以织出国画效果、油画效果、版画效果等不同感觉的作品。云锦可以作为艺术画来装饰墙面,画面丰富,立意新颖的云锦框画可以为居家装饰增色不少。在探索表现云锦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云锦的时尚化。现已成功的设计是:把欧洲的设计风格融入云锦。这需要设计师和国外的设计师相互交流,把一些西方的纹样尝试用进云锦。”

他又兴奋地提起最近的新成果,“当代的云锦善于吸收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成果,例如“雄蚕丝”,现代研究发现雄蚕茧的丝质量无论是从丝的均匀度还是强韧度都高于雌蚕丝。质量远远高于国家5A级标准,这样优质的材料用于云锦进行深度开发,研制的雄蚕丝领带已获得“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用雄蚕丝加工,纳米处理的女士拎包,不仅外观时尚,水落包面如落在荷叶上,瞬间散开,有防水、防尘、防油的特点。”

珐琅:博取中西技艺之长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他家的瓷制品因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就惊动了官府。乾隆南巡时,当地官员便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美。于是,大臣们想请胡姓艺人进宫专为皇家制瓷,却遭到胡家人拒绝。于是,大臣们只好在宫里特设一个窑,按照胡姓艺人的烧制方法尝试制瓷,最终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为了体现宫廷制瓷与民间制瓷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珐琅彩瓷器定名为“古月轩”。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它是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着珐琅彩瓷独特的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工艺传承人熊松涛:将全部生活投入到珐琅技艺

掐丝珐琅约在公元14世纪传入我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已有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影响的痕迹。“熊氏珐琅”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熊松涛的祖父一辈,当时清后期皇宫内的珐琅造办处在北京通州地区设置了手工作坊,专门给宫廷制作珐琅器,其祖父就在当时造办处下属的作坊内学到了这门手艺,为了让这个老北京绝活继续传承下去,其祖父把这门手艺教给了熊松涛的父亲。如今,“熊氏珐琅”已经有三代人都在从事珐琅工艺这项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制作。

传承独特的珐琅工艺并且将其融入品牌的创作热情与成果之中,这些曾经被忽略的绝妙艺术,今天都通过“熊氏珐琅”的能工巧匠之手恢复了往日的光芒。“熊氏珐琅”在创立之初,虽然只是拥有几个人的小作坊,但到了1969年其企业规模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扩大发展成上百人的企业。1995年,企业申请到出口自营权,成为北京市惟一获得出口自营权的珐琅艺术品企业,其产品迅速出口到世界各地。

1996年至1998年连续三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出口创汇企业十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会上,“熊氏珐琅”与北京手表厂合作完成的银坯掐金丝珐琅夹板的陀飞轮手表——“蝶恋花”,一经展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此表仅限量三只。

历经40年,“熊氏珐琅”已经成为同行业中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珐琅企业。由于受到家族企业的熏陶,熊松涛少年时就接触并掌握了珐琅艺术品每道工序的制作工艺,并深深喜爱上这种传统的手工艺。1998年,熊松涛接手并且管理该企业,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他不仅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品,而且从创意和设计开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尤其,当他看到国外的珐琅手表后,决定开发制作中国的珐琅表盘,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与技术水平,终于在2006年研制出可以与西方高端珐琅盘相媲美的掐丝珐琅表盘,其质量和打磨工艺已达到了世界同类作品的水平。目前,“熊氏珐琅”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瑞士、德国等表厂所采用。同时,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的珐琅纯银首饰系列,也成为“熊氏珐琅”为国际时尚界推出的最新手工艺术品。

从古老的年代开始,珐琅被运用到各种器皿和高级首饰上,从而制作出精美的珐琅器物。最初,只有金匠、珠宝匠才使用珐琅材质创作,而制表业在15世纪开始运用这种工艺。如今,珐琅已经发展出多种工艺门类,主要包括了掐丝珐琅、微绘珐琅、雕刻内填珐琅,精雕透明珐琅等彩绘技术,也成为制表和首饰中具有恒久价值的工艺。

雕漆:千年不朽并非传说

雕漆,又名剔红,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据记载,庄子年轻时就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种类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还应用于乐器,兵器等。这时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隔热耐腐,又五光十色的漆器。 相传有一个楚国人,专门做珍珠生意,他得到了一个硕大而明亮的珍珠,为了卖个更好的价钱,他专门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作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用名贵的木兰制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盒子外还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楚人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盒子里,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后,很多人都来围观,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郑国人反反复复地看了半天,然后毫不犹豫地说要出高价买这件宝贝。郑人付钱后爱不释手地端详着盒子,而后竟将珍珠还给主人,只拿走了盒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买椟还珠”的故事。

其实这个椟也就是漆器盒。由此可见,楚国时漆器的发展可谓登峰造极,精致的漆器比珍珠等宝贝更珍贵。九连墩墓出土的漆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楚文化的神韵,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了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纹饰造型都变幻诡异,极富想象力。 当然,让人奇怪的是,漆器取材于木头,这些楚墓出土的漆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为何跨越数千年而不朽呢?据专家介绍,漆器的保存很有学问,所谓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一年。九连墩墓中的积水使漆器常年浸泡在其中,从而能够保存至今。专家经过提取,清理,脱水等专业程序后,才使这写罕见的漆器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雕漆工艺传承人文乾刚:一支接了半世纪的接力棒

中国雕漆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初露锋芒是在1915年。那一年,继古斋艺人吴瀛轩制作的“剔红·群仙祝寿图五尺屏风”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使雕漆技艺享誉世界。半个世纪以后,19岁的文乾刚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执着前行。

1961年,文乾刚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到北京雕漆厂做了一名雕漆工人。雕漆工艺十分繁琐,每一道工艺都有专门的技术,从古至今,这些工艺都是由不同的工人完成的。文乾刚却掌握了全部工序。

上个世纪80年代是雕漆艺术最红火的年代。北京雕漆厂接到的出口订单不计其数,工人们拿的工资是当年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文乾刚也从一名普通工人升任为总工艺美术师。“马圈”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一阶段。文乾刚回忆说,为了给厂子创造经济效益,他设计了一批大小不一的雕漆马。一家出口外贸公司参观雕漆厂时看到了,非常喜欢,声称“有多少要多少”。一时间,文乾刚带领大家疯狂造“马”,雕漆厂的角角落落摆满了“马”。 进入90年代,雕漆艺术陷入与市场脱轨的尴尬境地。北京雕漆厂100多个技术一流的雕漆匠师中只剩下15人搞雕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