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增资方案

增资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增资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增资方案范文第1篇

冷眼旁观世行投票权变化

作为对2009年匹兹堡G20峰会承诺的兑现,今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最终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促成了世行的投票权重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由44.06%提升至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也由2.77%上升至4.42%,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国。与此同时,日、英、法、德投票权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

调整改善国际形象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构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一直以来,美国人和欧洲人分别把持着两大机构的总裁职位,成为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关键齿轮。不过两大机构各有侧重:世界银行的服务对象限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IMF的服务对象则包括所有的成员国;世界银行关心的是长期问题,例如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解决等,而IMF则专注于各国的短期困难,例如,对成员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协调或帮助;世界银行致力于解决某个国家某个特定微观领域的问题,例如:传染病防治、清洁的饮用水源等,而IMF努力的方向,则是维持国际宏观金融和经济秩序的平衡。

可见,两大机构功能互补,共同对国际经济运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关于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国际社会多有观点不一的评论。其中的激烈批评者,甚至包括曾经身处该体制核心层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长期以来,国际舆论一直强烈呼吁改革欧美控制IMF和世界银行的格局;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担心这两个机构沦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工具;在一些国际会议上,IMF和世界银行也经常饱受非政府组织成员的诟病。

通过这次改革,至少在名义上,投票权调整的规则和细节确实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有所倾斜。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关于4月25日会议的背景材料中有所体现。通过这次投票权调整,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转型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已经有所提高,并且会议还表示了将来对投票权进行进一步调整的可能。这在为发展中国家争足面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世界银行的国际形象,使得世界银行的身份更趋于“平民化”,从而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此外,本身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印度等国家,他们更加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且在多年来富有成效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国际示范作用,对未来世界银行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世界银行需要增资

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羸弱的情况下,欧洲五国的债务危机可能再置全球经济于险象环生之境地。这样的背景使得世界银行同时面临两个困难:其一,需要大规模进行增资,以便对需要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给予更多的扶持;其二,穷于应付国内经济颓势的发达国家成员国,尤其是日本和欧洲各国,其本身的财政状况已是捉襟见肘,国内选民也已是怨声载道。因此,这些国家将难以一如既往地为世界银行的增资做出主要贡献。这两个困难所必然催生的矛盾就是:为了维持世界银行现有职能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找到一些更大的出资人,以满足新的增资需要。

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一些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正是潜在的理想人选。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富有进取的改革措施等原因,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其比重占到了全球外储的40%!而且,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发言权,也跃跃欲试地希望有所作为。在本轮世行的投票权改革中,860多亿美元的增资方案中,各国出资份额虽然并未确定,但投票权大幅增加的转型和发展中国家,必然将在增资方案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世行总裁罗伯特・佐利克也认为,“本轮增资方案其目的不是改变投票权,而是希望资金大幅增加,额外的资金使我们可以担负起原本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排除存在微妙的政治制衡

投票权改革中,令世人广为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转移3.13%。但是,在改革的具体方案中,如果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1)利比亚、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投票权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仅这四个国家下降总和就达到了0.38%;而这些国家或是与美国长期交恶,或是在中美之间存在微妙的权衡关系。(2)拥有45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俄罗斯,成为金砖四国中唯一一个投票权没有增加的国家。(3)韩国、墨西哥等国的份额也获得了大幅提升。可见,作为世行投票权规则的主要制定者美国,我们并不能排除其中存在一定的政治制衡,甚至是分化策略的考虑。

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并未动摇

在目前的世界银行游戏规则中,重大决定需要有85%的绝对多数投票权同意,才能获得通过。而美国仍然维持着15.85%的投票权,对重大决议仍然具有最终的否决权。这意味着:任何改变世界银行现状的决议,都需要有美国的同意方能实现,因此美国能够通过这一机制有效地维护其既得利益。

增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唐钢 整合 石灰业务 实践

石灰是钢铁冶炼的重要辅料,优质稳定的石灰供应对保障钢铁冶炼工序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战略方针,围绕做精主业和做大非钢两条战略主线,唐钢对内部石灰业务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石灰生产供应的统一管控,一方面确保了钢铁主业优质稳定石灰供应,另一方面壮大了非钢产业,为公司增加了新的创效点。

一、石灰业务整合的背景

(一)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国内钢铁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断下降,2011年上半年,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14%,10月份这一统计数据下滑至0.37%,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钢铁企业已进入微利或无利时代。

(二)唐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唐钢提出“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十二五发展方针,决定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再造一个新唐钢。

(三)项目实施前唐钢石灰业务情况

在项目实施前,唐钢内部存在两家生产经营石灰业务的单位,分别是冶金炉料厂和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源炉料公司”)。存在业务的同一性,但由于各自经营,不能形成合力,难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对石灰业务进行整合,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有利于实现石灰生产供应的统一管控。

二、石灰业务整合方案

在经济运行理念指导下,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对现有石灰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具体方式是唐钢以冶金炉料厂与生产石灰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对钢源炉料公司进行增资,杨俊来以通源灰料厂与生产石灰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土地和部分现金对钢源炉料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钢源炉料公司股权比例保持唐钢51%、杨俊来49%。整合完成后,钢源炉料公司成为唐钢唯一经营石灰业务的单位,对唐钢石灰业务进行统一管控。

三、石灰业务整合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唐钢公司领导对该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常务副总经理任组长,董事会办公室、财务经营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处、设备机动部、纪委等相关专业部门参加的石灰业务整合项目组,为石灰业务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围绕“十二五”非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该项工作总体目标是: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对公司石灰业务实施整合,建立公司石灰业务统一管控平台,提高公司石灰业务的生产经营效率,并加大力度拓展石灰业务产业链,将公司石灰业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围绕上述整合工作目标,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关键时间节点,保证了项目的总体进度。

(三)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设计整合方案

首先,项目组对唐钢石灰业务经营状况和产品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可靠资料;其次,项目组根据调研情况,单位认真剖析唐钢石灰业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项目组从整合现有资源业务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最终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了最适合的方案。

(四)利用社会资源,增强自身实力

唐钢内部两个石灰生产单位钢源炉料公司和冶金炉料厂的生产能力加起来也不能满足唐钢自身的石灰需求,为此唐钢需要扩大石灰生产能力。唐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扩大石灰生产能力,一是新建项目增加产能,第二是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新建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利用现有社会产能则更为直接有效。

钢源炉料公司是唐钢与自然人杨俊来合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唐钢作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占51%。杨俊来拥有的通源灰料厂具有32万吨/年的石灰生产能力,其全部产品主要供应唐钢。唐钢在此次进行石灰业务整合时,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将合资方杨俊来拥有的通源灰料厂与石灰相关的资产业务以增资方式纳入了钢源炉料公司,并吸引合资方向钢源炉料公司注入数千万元现金,大大增强了钢源炉料公司整体实力。

(五)严格资产评估,保障国有资产权益

唐钢作为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唐钢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意见》等文件的规定,聘请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独立开展审计和评估工作,对冶金炉料厂增资资产和通源灰料厂进行了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资产评估值作为增资的定价依据。

(六)严格审核,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在本次石灰业务整合工作中,从整合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从与合资方的谈判到增资协议的起草与签署、从公司章程的修订到决策程序的旅行,公司法律事务处抽调精干力量指派专人全程参与,从律师的专业角度对整合工作各环节中可能发生或易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提出化解风险的办法,努力将风险保持在可控或可接受的范围。法律事务处根据对外投资管理的要求,对石灰业务整合方案及增资协议章程等法律文件进行审核并出具了正式的法律意见书,为公司领导层进行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七)公司纪委参与,防范投资风险

2010年12月,省国资委纪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经济工作纪律,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投资、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对合作方的资质、信誉、经营情况和企业背景进行考察核实,在与民营、私营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都要由企业纪委参与并严格把关。此次石灰业务整合涉及到与民营企业共同增资,因此唐钢在整合工作启动之初,在基础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即要求公司纪委介入,对有关事项进行严格把关。纪委的参与和积极履行企业内部监督职能,为整合工作加上了一道“防火墙”,保障了企业国有资产权益。

(八)优化人力资源,妥善安置职工

在整合工作中,如何保障被重组单位职工的利益是一个关系到整合成败的关键问题,从众多的国企整合重组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如果职工安置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项目组与合作方杨俊来进行了多轮协商,最终对方同意冶金炉料厂职工整体由钢源炉料公司接收,通源灰料厂原有职工由杨俊来通过其他途径自行安置。利用通源灰料厂提供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冶金炉料厂人员富余问题,减轻了唐钢人力成本的压力,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人均劳效。

三、石灰业务整合的效果

(一)搭建了公司石灰业务管控平台

通过本次石灰业务整合,唐钢搭建起了石灰业务统一管控平台,结束了公司石灰业务分散局面,大大提高了公司石灰业务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公司石灰业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

整合后冶金炉料厂246名职工全部进入钢源炉料公司,通源公司原有职工由杨俊来负责安置,我公司每年可减少人工费用支出2460万元;整合前钢源炉料公司和冶金炉料厂流动资金占用合计在5000万元以上。整合后原燃料和备品备件资金占用可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并减少财务费用;整合后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检修和维护水平,每年设备维修费用可降低150万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年可增加效益200万元。

增资方案范文第3篇

对比此前的经营范围不难发现,提议中去掉了“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咨询”。然而就在去年,爱建股份还忙于为定向增发做补充工作,把上海国际集团旗下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注入,变成更大的房地产公司。

仅仅一年,公司的主营方向就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从经营范围你可以建股份要退出房地产的推测。”6月8日,爱建股份证券投资部工作人员向《投资者报》表示,“不过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爱建信托、房地产以及爱建证券等。”

就在此前的5月28日,爱建股份刚刚终止了前一个定向增发方案,也就是上海国际集团注入房地产公司的方案。同日公布的新再融资方案为,向四家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6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注资爱建信托。

爱建股份的主业投向由此产生变化,由房地产转向信托。而这样的变更已经不是第一次。自2004年以来,爱建股份一直在进行重组,这已经是其七年来的第五次重组方案,此前的四次方案都以失败告终。

七年五次重组

爱建股份重组路可谓漫长而多变。

其前身是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该公司1979年由上海工商界与部分境外人士以民间集资方式创建,1993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创始人之一是刘靖基。

爱建股份同时拥有信托、证券两大业务牌照,由爱建股份、爱建证券、爱建信托组成的“爱建系”曾经在金融市场叱咤风云。但是2004年爱建证券和爱建信托先后曝出巨亏和挪用资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公司下属子公司原相关负责人――爱建证券原董事长刘顺新、爱建信托原总经理马建平等相继涉案,上市公司随后也陷入连续亏损,不得不寻求重组计划。

2004年11月24日公告,香港名力集团启动重组爱建股份的计划,但是这一计划在2007年终止,据称是因为哈尔滨信托资产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8年7月,首钢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与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成立合资公司作为投资人,参与爱建信托的重组改制。但经过半年的谈判之后,也退出了重组计划。半年多以后,爱建股份引进有泰国正大集团背景的富泰(上海)有限公司,最后依然未能成功。

有分析人士称,三次重组均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还是爱建股份背后巨额的资金黑洞让参与者望而却步。而这个资金黑洞涉及爱建股份和神秘富豪颜立燕所合作的哈尔滨爱建新城项目。

颜立燕公司因为从爱建信托贷款被诉涉嫌挪用资金9.37亿元。爱建股份6.87亿元的炒股亏损和13亿元不良债权被隐藏在一份购买爱建新城20万平方米地下商铺的房屋销售合同中金额高达40亿元,这就是颜立燕通过哈尔滨爱建新城项目掏空爱建40亿元资产的来由。

目前,案件还在进行之中。爱建股份证券投资部工作人员表示:“该案件去年2月就开庭了,还处于择日宣判阶段。公司希望尽快判决,能够尽量追回损失。”

在三次重组均经历失败之后,2009年8月,重组方变更为上海国际集团。根据这次的重组方案,爱建股份以12.21元/股,向上海国际集团非公开发行2.2亿股,购买其持有的上投房产和通达房产100%的股权。资产认购部分的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准后,再向上海国际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7亿元资金用于对爱建信托增资。

分析人士表示,上海市政府要保爱建这个牌子,所以让上海国际集团来接手,当然其他人也不敢接手,这个重组方案的政府意图十分明显。

5月27日,爱建股份的公告否决了该重组方案,变更为注资信托的新定向增发方案。不过,由上海国际集团接手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上述爱建股份证券投资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出增发方案后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注入房地产的方案一直没有获批,再加上宏观政策调控,对房地产的未来也并不是很看好。因此,公司调整为目前的现金增发方案。”

变更后的新增发方案为:发行A 股股票数量合计为2.85亿股,其中,上海国际集团、经怡实业、大新华投资和汇银投资分别拟以10 亿元、7 亿元、4.5 亿元和4.5 亿元认购相应股份。本次发行后,爱建基金会持股数量不变,持股比例降为12.30%,仍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总共持股1.2亿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0.91%,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增资爱建信托、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增资爱建信托为20亿元。

信托前景难料

信托目前的形势虽然不错,但是考虑到由于今年的贷款收紧,很多贷款都走信托的方式,使得信托的业务数量大增。如果以后贷款政策放松,那么信托的业务量出现下降也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爱建股份旗下的爱建信托爆发的那场纠结于信托、证券、地产之间的案件审判还没有结束。这或许也是爱建股份要求尽快脱离地产,专注于信托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信托还是很重要的牌照,因为国家对信托的牌照已经不批了。”天相投资分析师姚轶楠告诉《投资者报》。而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对于金融牌照的保护显然是政府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爱建股份手里有两张金融牌照:一张是100%控股的爱建信托;另一张是以20.23%股权参股的爱建证券。

截至2010年底,爱建信托净资产4.38亿元,营业收入0.97亿元,实现净利润0.64亿元。管理信托资产规模总计84.79亿元,净资本3.10亿元。

增资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然气产业;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26-02

“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计划投资300亿元,投资范围囊括了城市燃气、勘探开发、燃气综合利用等六大产业板块。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十三五”期间的产业投资规划顺利实施,使集团公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集团公司拟设立双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方案以加快集团公司的发展,使集团公司逐步成为核心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完整的国有大型燃气产业集团,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安全供应提供保障。

一、燃气产业集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

(一)开辟产业资本来源,增强资金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天然气行业乃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实力,尤其是股权资金实力,在争夺能源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至关重要。成立专业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不仅能增强集团公司今后新建及收购项目的资金实力,而且在资金筹措效率更具优势。资金实力的增强,将辅助集团公司占据更大的能源市场份额。

(二)加强集团对投资项目的控制、管理,满足集团长远发展需要

集团公司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负责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派出管理人员并负责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管理。外部合作伙伴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对集团拟合作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后,集团可以通过控制产业投资基金以实现对下属投资项目的统一管理,使各项目公司的经营决策由集团统一,这对于集团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优化集团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过于依赖债权融资可能会限制燃气集团后续战略布局的实施,因此集团需要采用创新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辅助集团公司战略实施。

(四)开辟新的盈利点,提升盈利能力及资本回报水平

集团公司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及产业投资基金劣后级投资人,不仅可以取得固定管理费,同时还可以分享产业投资基金的高收益,从而能增强集团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率。

(五)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利于加强管理

集团公司组建专门的投融资管理团队,安排设立合伙制产业投资基金并向管理公司派遣高管及主要的公司管理、运营人员,负责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管理、退出等业务。通过本次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及运作,集团可以打造一支专业的投融资管理团队及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团队,为公司后续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燃气产业集团设立投资基金的总体方案

(一)设立??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产业投资基金拟由集团公司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命名“??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基金的运作及管理。

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燃气产业投资管理公司的设立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案一,集团公司及旗下的子公司注册成立“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 000万元,其中集团公司出资400万元,持有40%的股权;三家子公司各出资200万元,分别持有20%股权。

方案二,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与外部合作方注册成立“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 000万元,其中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出资不低于?510万元,持有不低于51%的股权;外部合作方(最好是财务顾问和基金公司)出资不超过490万元,持有不超过49%股权。其中,外部合作方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燃气储运、城市燃气、勘探开发、燃气综合利用、道路气化、涉气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与技术服务在内的优质项目资源,用于基金的项目投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产业运营、管理经验,提高基金在专业方面的管理能力;(2)具有较强的寻找投资项目、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以及募集和基金管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募集资金的渠道。

方案三,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首先注册成立“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 000万元,后期可引入具有优质项目资源或较强基金拟投资项目专业管理能力的合作方增资进入管理公司,但增资完成后燃气集团及其子公司持股合计应不低于51%。

三种组建方案比较分析:

方案一的优点:(1)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为集团及其控制的机构,设立手续较为简便;(2)基金管理公司为集团100%控制,有利于集团对基金的管理控制。缺点:(1)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需要履行全部的出资义务,出资金额较高;(2)其他合作方在基金中的参与度受到限制,对其他合作方的吸引力会下降。

方案二的优点:(1)基金在设立初期即引入种子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合作合伙,有利于基金的迅速做大做强;(2)通过优质合作方的引入,能够增强基金的影响力,有利于资金募集。缺点:(1)前期需要安排好合作机构,选择合适的合作机构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设立的流程会显著加长;(2)集团虽然还是处于控股地位,但控制力有所降低。

方案三的优点:(1)前期由集团及下属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操作简便,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的迅速设立;(2)基金管理公司保留其他优质合作方增资的空间。若未来在种子项目的选取、基金募集、基金管理方面有优质合作方,可以吸引其通过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参与基金,增强基金的影响力。缺点:基金管理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增资,需要原有股东的同意,需要一定的沟通协调。

综合考虑上述方案的比较结果,若需要保证集团对未来设立的基金的控制力,则可以考虑采纳方案一;若目前已有较为优质的合作方可参与基金,则可以考虑采纳方案二;若考虑到基金管理公司及首期基金的迅速设立,同时为未来基金的发展预留空间,则重点考虑采纳方案三。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产业基金采取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由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900万元担任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其余由有限合伙人出资,约为50亿元,其中外部投资人作为合伙企业的优先级有限合伙人,出资40亿元,燃气集团作为合伙企业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出资10亿元。合伙企业出资总额为50亿元。

合伙企业管理人及合伙企业聘请财务顾问,负责优先级LP的资金募集以及与合伙企业管理人组建合伙企业管理团队、制定合伙企业投资及管理制度。

燃气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合伙企业管理人,与财务顾问组成合伙企业管理团队,负责合伙企业的投资管理、日常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工作。

总体基金方案设计(图略)。

(二)??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方案

??产业投资基金拟采取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即基金为合伙企业,暂命名“燃气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合伙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基金”)。概要如下:

基金名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由集团公司发起,总规模可设计为50亿元;后续可根据项目投资情况分期募集或设立多个子基金,如视拟投资项目类型,分别设立股权类投资子基金、夹层类投资子基金、债权类投资子基金。基金合伙份额分为普通合伙份额及有限合伙份额,其中有限合伙份额又分为优先级、劣后级,其中:优先级规模40亿元,向合格投资人募集;劣后级规模10亿元,由集团公司出资认购,若分期发行,则各期子基金优先、劣后比例均保持为4∶1。基金期限为十年,其中每个子基金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1)年。

募集资金用途:基金以募集的资金以股权、债权、股债混合的方式用于天然气开发、管道、LNG等项目的收购、融资,用于满足集团的资本金需求。

投资方式:(1)基金管理人与集团公司共同筛选投资项目,经投资委员会批准后,由基金对目标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或债权投资;(2)基金可以选择以增资、收购股权的形式进行股权投资,或以股东借款、委托贷款、信托融资等方式进行债权投资。

项目筛选标准:(1)股权类项目筛选:资产质量优质,未来盈利能力较强。项目处于建设前期或孵化期,未来二至三年可产生现金流;(2)债权类项目筛选:视增信措施可灵活确定,原则上在融资期内项目本身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融资本息。

投资退出方式:(1)股权类、夹层类投资项目退出,由项目公司向股东分红实现退出;(2)基金通过其持有的项目公司IPO或者将项目公司装入下属上市公司实现退出;(3)基金通过将其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及债权转让给集团公司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实现退出;(4)债权类投资项目退出,由项目公司按照与基金签订的相关借款协议的约定向基金还本付息。

增资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数据粒度

一、“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信息需求新特点

由于传统的会计管理在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管理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业财融合强调以大数据为桥梁,并对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进行重新构建,促进企业精准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传统的信息需求特点相比,“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信息需求呈现出如下四个新特点。

(一)数据粒度更精细

传统财务信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作为主要的信息要素,各项信息要素的范围比较宽泛,数据颗粒也比较大[1]。而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具有精细化、格式不统一和以内部报告信息为主等特点。由于不同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多次细分,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级对信息数据的不同要求。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促进清单管理制度的产生。该制度能够通过对运转顺序以及关联度的精细化分析,进一步细化财务信息数据,促进以清单为单位信息流的形成。

(二)信息维度更多样

传统财务信息极为单一的信息维度,使其越来越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战略决策的需要。为了满足管理层战略决策多维度信息的需要,管理会计应运而生。管理会计信息除了包含传统的财务信息以外,还包括融资、投资、销售、生产以及供应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企业管理层想要提高决策能力,就必须增多管理会计的信息维度。具体来看,如果企业重点分析客户年龄维度的信息,企业管理层就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报表的结果以客户年龄来进行产品投放;如果企业重点分析客户所在地区维度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根据客户的地区分布特点有计划地投放产品。同时,企业除了重点分析客户维度的信息外,还可以综合分析产品、销售以及供应等维度信息,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业财信息更融合

与传统的管理会计不同,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更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管理会计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合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不仅强调传统财务信息的精细化核算,同时也对销售、价格、物力以及人力数据的核算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以团队业绩核算为例,企业不仅需要精确核算该团队的支出情况,还需要对一些非财务信息进行精准核算。另一方面,由于业财融合信息包含的信息类型较为复杂,不同行业的信息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电信行业的业财融合信息包括计费、管理、品牌以及物资等维度,制造行业的业财融合信息则包括原料、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维度。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维度。

(四)信息获取更及时

受信息时效性的影响,信息带来的价值与传输的及时性成正比例关系,即信息的价值是有期限的,如果信息没能及时传递出去,那么其价值就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质量。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大幅提高,进而对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关注业财融合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促进信息最大价值的发挥,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二、“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

在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业财融合信息新要求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时代特点与业财融合会计管理相结合,以海量数据为载体,并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从基础和层级两个方面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

(一)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

1.海量数据基础

信息时代企业所掌握的业务数据信息量庞大,然而大部分信息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对企业信息价值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量的数据资产是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掌握海量的数据才有可能通过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构建模型,进而为企业发展提高更准确的信息支持。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往往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体,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客户产品评价、客户地理位置以及客户需求等信息形成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而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诸多参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资源获取需要的信息,如通过基站以及销售网点设备等,搜集客户信息、需求量以及各类反馈信息等数据,进而为企业产品投放提供必要参考。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渠道与硬件设备获取海量数据才有可能构建业财融合模型,进而指导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战略决策。

2.软件系统基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软件系统的支持,好的软件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也能够促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融合。如通讯企业可以通过其管理系统搜集业务成本、销售成本、消费构成以及客户特征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财务信息相对接,为复杂信息的处理提供强大的支持;网游开发企业可以借助其计费系统,实时将收入、支出以及计费等信息与财务信息相对接,促进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深度结合。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软件系统与大数据系统相对接,建立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共享平台,促使会计向业财融合模式转变,进而促进业财融合软件基础的建立和完善[3]。

3.人才基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采取多项举措促进管理人才的双向融合。业财融合不仅要求财会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财会人员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提高财会人员考核、控制以及预测等全方面的能力。由于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企业在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对管理人才互联网技术的培养。因此,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除了软件系统和海量信息的支持外,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可以实现业务知识与财务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财务共享作用的发挥以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能够根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业财融合模式,最大程度地促进会计职能的发挥。

(二)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层级

在明确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其包含的层级进行分析。从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三层平台框架来看,平台层主要通过各类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层主要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和加工,包括各类信息和业财融合数据库两部分内容;应用层则主要包括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三部分内容。

1.平台层

该层主要通过EPR、物资、管理、计费以及品牌等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采集的数据类型既有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又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覆盖了客户、项目、库存和采购、供应、生产等管理工作。其中,从品牌系统中采集的数据以非结构化的非财务数据为主;从计费系统中采集的信息主要以结构化的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种类相对比较复杂,包含了所有信息种类。作为整个框架运行的基础,平台层通过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越精细,对其他两个层级的正向影响就越明显,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加工和存储的难度。因此,平台层应该不断完善数据收集系统,尽量做到以清单作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数据对接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和速度。

2.数据层

数据层就是对平台层搜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存储,如利润数据、销售数据、成本数据、反馈数据以及客户数据等;数据存储就是将上述数据通过一定的软件系统存储在硬件设备上的过程,因此该步骤既需要软件系统的配合,又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数据加工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所以该步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关。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将处理好的数据储存在业财融合数据库中以方便信息使用者的调取[4]。业财融合数据库由多种信息系统构成,包括营销信息系统、收入信息系统、支出信息系统、利润信息系统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系统根据信息的类别将加工后的信息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由此可以看出业财融合数据库分类越丰富,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就越高。

3.应用层

作为应用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营销方案是在综合分析行业特点、地区分布、补贴政策以及群体特点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能力。企业通过全面预算、营运资本、筹资投资以及业绩评价等业财融合系统,全面分析精细化数据,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同时,企业通过对各业务层需求的分析,结合业财融合系统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另外,企业增资方案的确定也需要精细化数据和业财融合系统的支持,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将其细分为渠道、客户以及产品等不同类型。总体来看,应用层是管理会计运用的成果体现,企业通过将业务与财务相融合,构建基于不同业务特点的核算体系,促进企业制定的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更科学和有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应用

(一)南方电网案例分析

1.公司介绍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成立于2002年,覆盖海南、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五个省份,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公司总部设有信息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交易中心以及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拥有4家分公司,8个全资子公司和5家控股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就非常重视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实现业财融合和传统会计转型。同时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2015年9月南方电网的南电商城正式上线,开启电网公司客户服务的互联网时代。2017年3月,南方电网首个“互联网+”智慧用电综合能源综合示范小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南安置区投产。

2.信息化和精益化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之一就是数据,南方电网管理层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如建立了全网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重视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使用等过程的管理。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公司将主数据类型扩展到142种,主要包括营销、物资、生产、计划、财务和人力资本等信息。从数据的类型来看,公司的主数据信息类型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南方电网进一步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集成平台。南方电网首先通过各种应用系统收集大量数据,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等类型。其中,从财务管理系统采集的信息以结构化的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则主要以非结构化的非财务信息为主。然后将采集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络上传到专属的存储设备中,为管理层信息的使用提供方便。2016年,南方电网围绕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领域,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推进财务领域精益管理和业财融合,并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各供电局以及各主要科室。根据该方案的相关要求,公司构建了精细、多维以及共享的财务报告体系,细化了数据颗粒,并重视大数据和云会计等工具的运用,努力挖掘数据存在的价值。在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建设财务分析与辅助决策体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同时,为了实现对财务运营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控,企业进一步建设财务运营管控系统,构建纵向分级管控,横向业财融合的财务信息系统,促进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融合。

3.全面预算管控模式的实践

为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提高营销决策与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南方电网构建了集约调控、分层分级管理的全面预算管控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引下,公司突出财务的转型升级,优化融资结构和投资决策,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重视数据处理和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各项决策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作为业财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运行的前提是对海量数据价值的挖掘,并通过不同层次、级别的财务预算结果检验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的合理性。

(二)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1.公司介绍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HK2319,主要业务是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的加工制造。作为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供应商,公司已连续10年位列全球乳业20强。目前,蒙牛根据市场潜力及产品策略布局产能,建立了38个国内生产基地,新西兰、印尼2个海外基地,年产能900多万吨。从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之后,蒙牛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全新的电商销售模式。作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被推选的乳制品企业代表,蒙牛集团在不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战略。

2.蒙牛集团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多维度实践

2015年11月,蒙牛集团正式上线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企业财务核算与资金的共享。在此基础上,集团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与银行系统的对接,并将交易数据实时推送给银行,解决供应商与客户的资金问题。同时,在梳理和优化财务制度与流程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业务财务数据流转的信息化平台。蒙牛集团的数据采集是通过邮件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主数据系统、预算系统、人力系统以及资金系统进行。其中,从预算系统和资金系统采集的信息以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主要以非财务数据为主。集团首先通过上述多种系统平台采集大量数据,然后通过公司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促进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一体化。最后将进行处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存储设备,方便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调用。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蒙牛集团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蒙牛集团通过分析各项数据,建立了“7553”管理体系,即7个风险领域、5个管理机制、5项管理流程和3道防线。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导战略决策以及营销方案的制定。通过建立精益化生产运营体系,促进销售、研发以及市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精细化各项成本的管理,为投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3.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之一,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向精益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方向转变所需要的人才类型[5]。复合型人才往往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一定能力,并且拥有多项专业技能。“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和业务专业知识,也需要熟练掌握必需的互联网技术。基于上述原因,蒙牛集团常温液奶事业部制定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背景、人员选拔、人员提升、实践考核以及管理办法五部分内容,强调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以及互联网知识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了以企业内训为主,实行岗位轮换的复合人才培养策略。

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保障措施

(一)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促进管理会计转型升级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化工具层出不穷,会计工作也逐渐向自动化处理方向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多种工具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节省核算工作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促进会计的转型升级[6]。传统会计工作往往局限于做表、报账和算账等领域,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考核、分析、决策和预测等领域。同时,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利用各种软件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合,并通过多种平台促进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共享。另外,人才是构成“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之一,因此促进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应该进一步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满足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进一步细化数据颗粒,提高管理会计增值服务能力

数据是构成“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整个框架的最基本要素。“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对信息提出了精细程度、维度、融合以及及时性等方面的新要求,因此企业应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从数据采集、加工以及存储整个流程出发,提高信息的维度和质量,进而促进“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应用。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人员应重视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学习和利用,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财务和业务的融合以及精细化成本管理,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企业应该提高数据颗粒的精细化程度,为企业战略决策、营销决策以及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会计的增值服务能力。

(三)加强全方位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

就企业而言,加强全方位风险防控能力主要从风险、成本和预算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进而促进管理会计在各项目、各流程以及各部门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首先,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对业务活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风险防控管理,通过提高风险预测能力提高管理层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其次,企业应该实现对各项目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的控制细分到谈判、采购、产品设计、人力资源以及员工效率等方面,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实现对整个操作流程的监督管控;再次,企业应该重视全面预算管控能力,提高项目前期预算的准确性,并实时跟踪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如资金的使用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

(四)改变授课内容及方式,促进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的转变

增资方案范文第6篇

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需要加强对资源配置方案的决策作用

(一)加强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基础。健全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项会计要素核算,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企业各项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分布;各项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等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拟订资源配置方案基础资料,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资源配置结果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正确提供会计信息。

(二)强化财务预算功能,提供资源配置方案的决策依据。运用管理会计的有关和技术,根据企业的资产关系,通过全面的预算和差异,提供资源配置方式、配置成本、筹资和投资方式、预期效益等预算资料;模拟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资源配置前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对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劣作出初步的判断。

(三)增强会计咨询作用,为企业的作用配置方案的决策提供专业服务。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到国资管理、中介评估审计、财税、证券监管、工商等各个部门,涉及到各方面的规定、规章、政策,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财务部门在其中应该发挥特长,做好专业咨询和政策咨询,分析利弊,使各项工作合规合法。

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需要降低成本

(一)妥善安置职工,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合理使用原有在职职工;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宜采取集中管理办法,统一企业内部管理和费用支出标准,既符合安置政策又达到降低费用效果。

(二)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一是企业的内部挖潜,如存量资产盘活变现、合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使用客户结算资金等;二是间接融资方式,即银行信贷融资,银企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直接融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债券、配股、增发等形式募集资金。更多采用先间接融资再直接融资的办法,解决增资控股要有好项目,而好项目需有大资金的矛盾。但必须加强新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营收益以获取直接融资资格,降低资金成本。

(三)合理设计业务和管理流程,降低营运成本。统一商品采购、配销系统,通过提升采购、营销、信息和物流配送核心业务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

(四)化解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在企业对外的购并项目中,由于各种管理上的原因,或有负债风险是增加企业重组成本的重要因素。对外一要完备各项法律手续;二要加强银行的查询、函证工作,如通过银行贷款证查询系统发现是否存在或有负债;对内要及时清理档案、核查资料、人员征询等办法,努力化解和规避风险,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财务整合

(一)整合企业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衔接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政策;整合内部单证流转、会计核算流程、核算方法、财务管理办法;并整合会计电算化的支持系统。

(二)整合组织机构和管理理念。根据重组后的企业规模,设置会计组织机构;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配备财会人员;组织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导人先进高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精神,融合企业文化。

(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财务整合。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市场占有率、生产经营能力、营销技术、专业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整合,保留原有的竞争优势,形成互补关系,发挥协同和规模效应,实现企业稳定持续的。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资产效率的财务整合。围绕企业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控制,包括业务流程控制、现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预算控制、内部稽核审计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国资管理的要求,整合企业内部授权资产经营、管理、监督,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资保值增值。

(五)重视企业外部关系的整合。包括获取企业主管和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良好关系;发展稳定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培养战略合作伙伴的银企关系;建立协调的工商、财税关系等。

 

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方法相关文章:

1.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六种有效方法

2.怎样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3.企业怎么加强财务管理

增资方案范文第7篇

在交易中投资者经常要面对这样的决策困境: 如果停止投资, 前期的投资成本收益都无法挽回; 如果继续投资,有可能挽回损失, 也可能继续损失。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因为不愿意放弃前期投资, 不愿意承担已有损失而选择在大概率风险下的追加投资。大量事实证明,决策者这种行为最后不仅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也通常会使企业陷入困境。这种选择被称为恶性增资。Conlon and Parks (1987)的调查表明, 国外有38%的信息系统项目存在恶性增资。而在中国(Chow, 2000), 接受调查的93%的经理人承认自己的企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增资现象, 其中56%的管理者认为恶性增资现象比较广泛。恶性增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选择,并且显然是有悖于理性投资原理的。但为什么现实中仍然有大量的投资者进行恶性增资?本文将通过行为金融学中部分理论对该现象的成因进行解释,并提出初步的治理思路。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是前景理论,在这个理论上逐渐衍生出了心理账户、心智成本以及认知偏差理论。

(一)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决策时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财富的绝对水平,而是相对于某一参考水平的变化,即相对水平。人类的感觉机制是与变化的估计相协调的,并不是与绝对量的估计相协调的。决策的过程基本上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编辑阶段和评估阶段。在编辑阶段中,人们将根据选择结果建立适当的决策参考点, 大于参考水平的部分被编辑为获得,低于参考水平的部分被编辑为损失。参考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既可以是决策者现有的财富起始值, 也可以是决策者在对未来的预期基础上,渴望达到的财富水平。因此,参照点的变化就经常影响人们对同一个决策结果的看法。在评估阶段, 人们根据损失和获得的不同心智运算过程进行估价,不同概率的事件的决策权重是不同的,因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卡尼曼在前景理论中提出了价值函数这一概念。价值函数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其一,价值函数是人们在决策行为时对于某个参照点的相对得失的详细说明,因此人们的“得与失”是个相对概念。人们对某一决策结果的主观判断是相对于某个自然参考点而言,而不是绝对的财富值。因此,参照点的变化会引起人们主观估价的变化,人们更关注的是围绕参照点引起的改变而不是绝对水平的变化。其二,价值函数的曲线是一条近似“S”形的曲线,反映了价值曲线的边际递减特征。其三,等量的损失比获益对人心理感受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决策的时候人们尽量避免损失,其表现在价值函数曲线上,损失曲线的斜率比获益曲线的斜率更大。详见图1。

(二)心理会计心理会计是芝加哥大学教授泰勒1980年所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不能对复杂事态的全局进行周密的考虑,而是在心理上无意识地将把每一项决策分成几个不同的账户。同时,对于每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作出不同的核算。人们习惯将不同来源、时间、用途的货币视为独立性很高的不同物品,并在心目中按不同的账户分开记账。泰勒认为作决策时,潜在的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显在的经济学计算规律矛盾的规则。心理会计账户与传统的会计账户不同,其本质的特征是非替代性,也就是不同账户的金钱不能完全替代,这使人们产生“此钱非彼钱”的认知感觉,从而导致非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

心理会计的核算规则与前景理论符合。我们假设两个事件X、Y(多事件以此类推),记做(X,Y);根据价值函数的凹凸性,我们很明显能看到事件合并进行判断人们所产生的效用小于于分开判断时所产生的。故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面临得与失的时候,分开的效用和整合的效用将有规则的变化。因此,根据函数图我们推导出以下四个结论:

两个收入账户要分开,即V(X+Y)

两个损失账户要合并,即V(-X-Y)>V(-X)+V(-Y)

损失小,收入大要合并,即X>Y,有V(X)+V(-Y)

损失大,收入小要分情况讨论:

当X

当X>Y时,V(X-Y)>V(X)+V(-Y)

(三)心智成本 心智成本是指经济人为达到最大效用所需要进行的理性计算。这种理性计算需要经济人去深思熟虑并且耗费心智,如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分析信息,需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判断和推理,对新旧信息进行协调,使其认知达到一致,最终能够作出决策。但这个过程中地“深思熟虑”和“心智耗费”并没有记录到实际的成本中。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社会人为完全理性人,因此他们的心智成本为零,意味着无需支付时间、努力和资源等便可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然而,社会人并非完全理性,当有限理性影响决策,意味着处理信息产生不可能轻易地完成,于是便产生了约束效应,只能依靠启发式推断进行判断。因此有限理性是心智成本产生的根源。图2是理性与非理性决策模型。图2表明心智成本与理性决策呈正相关,与限制理性呈负相关。

三、恶性增资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笔者将基于行为金融学里最核心的前景理论,结合从该领域里衍生出的心理账户、心智成本两个理论对恶性增资起因进行解释。

(一)基于心理会计的解释在具体的投资活动中,决策者在对一个已进行了初始投资,但将面临损失的项目进行后续决策时, 由于发生了最初的投资,即沉没成本。但是继续投资所能带来的收益将会大于初始投资,尽管风险很大,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此时决策者的内心便针对该项目设置一个专门的投资账户,一个收益账户。初始的投资金额可视为从该账户中的一笔支出,当继续投资时,该账户继续增加支出,但如果该项目一旦成功,将有一笔不菲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又会在收益账户记录一笔收益,且金额大于所支出的成本,不过这个账户因为风险极大,有很大的概率成为坏账。根据上述第三个结论“损失小,收入大要合并”,设X=风险极大地未来收益, -Y=投入的成本,即X>Y,有V(X)+V(-Y)Y,所以根据价值函数,V(X-Y)在参照点右方,所以其效用值是正的。所以决策者通常会选择将心理账户合并。也就是说,决策者考虑时主要以两个账户的数字为基础,仅仅简单地进行了加减,而忽略了风险、环境等相关重要因素。因此,决策者通常会选择继续投资,最后导致了恶性增资现象。

(二)基于心智成本的解释当心智成本大于零时,有限理是思考成本约束下的最大化行为。由于心智是一种稀缺资源,其稀缺性导致了经济人对心智的节约与配置。所以通过节约脑力资源,对情感、感觉、习性以及前例等手段的依靠可以视为对思考成本的节约。在这种情况下,决策结果依赖于它的信息内容。决策人可能会在无意中用到它一直存在大脑中的以前知识经验来做决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决策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性计算成本十分昂贵,人们有降低心智成本的倾向。运用情感、满意进行决策不失为一种简化、节约成本的思维行为。理性地考虑决策意味着决策的准确性增加,使结果尽可能地朝自己有利化。但是伴随的是心智成本的增加;非理性决策则会导致失误的风险增加,但是心智成本会降低。决策人选择哪种类型取决于他们的偏好、以往经验以及项目所处环境和预期收益。决策时,经济人将会把理性思考所需付出的心智成本与有限理性时作出的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权衡。决策人之所以出现不理性的行为,是由于理性考虑的成本太高。

所以,当一个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均极大时,此时的环境是复杂和高不确定性的,决策者对该项目进行认真考虑会产生极大的心智成本。于是导致他进入有限理性的状态。只凭着过去的经验和感觉,以及一种侥幸的心理对该项目进行决策。把希望寄托在小概率的事件上,继续对高风险项目投资,导致了恶性增资的发生。

四、恶性增资现象的治理路径选择

恶性增资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资本项目决策和投资行为中,不仅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社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如何有效地控制决策者的恶性增资行为, 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最早提出恶性增资控制程序的是Brockner和Rubin(1985), 他们分别试验了几种管理程序以判断哪一种在治理恶性增资方面更有效。Keil(2000)从分析恶性增资的程序入手提出了针对IT 项目不同阶段的治理建议。在近几年研究给出的恶性增资治理方案中, 具体的措施包括: 根据决策程序来评价管理者,而不是决策的结果(Staw,1992),设置资金支出上限(Tan&Yates,1995) ,提供关于初始决策以及未来投资的明确信息(Ghosh,1997),为管理者创造有效的道德环境(Rutledge,1999) , 设定项目的最低报酬率(Cheng, 2003);采用先个人决策再集体决策的形式(刘青,2007)。

笔者认为以上的治理方案,大部分是根据从外部观察到的现象来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以达到对决策者恶性增资行为的限制,而对投资者的认识和能力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探索尚少。控制恶性增资现象可以先从决策者内部的心理情况进行研究,比如从心理账户、认知偏差、首映效应方面等了解决策人在不理性决策时的真实想法。在设定控制方案和机制时,主要从决策者的认知风格、感觉机制、个体动机和情绪入手。更多地以决策者的心理因素为基础变量设立相应的控制机制,再辅以外部控制机制,达到控制恶性增资的良好效果。

另外恶性增资现象发生在资本项目的追加投入环节,因此要降低其发生频率,可从投资项目起始环节着手加以治理,防患于未然。如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掌握市场信息与环境变化态势,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盲区;利用市场中介机构专业与智力优势提供客观公正的咨询报告和投资建议等路径避免决策者个人情绪、偏见、固执与独断导致起始投资失误,降低和消除潜在状态的恶性增资现象与行为。

由于目前对恶性增资控制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学家对于恶性增资的研究大部分处于描述性阶段,还没有清晰的方法来探求投资者内部心理的因素,很难进行数量化模型处理, 做不到精确分析。这一领域必将成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刘超:《基于实验研究的恶性增资行为解释: 自辩理论还是前景理论》,《中国会计评论》2004年第2期。

增资方案范文第8篇

常凯教授在参与这起罢工事件的处理和解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工会工作者在以后遇到其他类似事件的处理,树立了一个典范。

广东一家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工人为争取公平待遇,从今年5月17日开始罢工,劳资双方经反复交涉,终于在6月初艰苦谈判签订了劳资集体协议,罢工事件平静落幕。

接受罢工工人委托

一天傍晚,常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南方口音的小姑娘在电话里说,她是A公司罢工工人谈判代表团的联系人小李。“我们在这次罢工中遇到许多法律问题搞不清楚。资方的律师说我们违法,我们认为是他们违法,但不知如何反驳他们”,小李急切地说,“您是著名的劳动法律专家,我们希望您能在法律上给我们以帮助。”

事出突然,但略作考虑之后,常凯决定接受罢工工人的请求,担当罢工工人的法律顾问。同时,他也明确向小李提出,只有接到工人们的正式的书面委托后,他才可以介入这次事件。

6月4日上午9点多,A公司工人传真过来一份简要的正式委托书:

因近期我公司停工事件中,劳方急需法律顾问的援助和谈判代表,经劳方代表商量,一致决定现特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作为我公司劳方法律顾问兼谈判代表。

特此声明!

委托人:劳方

委托日期:2010年6月4日

其下为签名,签名者一共有8位。小李打来电话解释说,因为许多代表不在班上,当时只能联系到这些代表签名,但大家在电话中对委托一事均表示同意。

接到委托书后,常凯立即乘飞机奔赴A公司,以工人法律顾问的身份,参加下午3点开始的谈判。因为这次谈判将决定这次劳资集体争议的走向,是和平解决还是扩大事态,这次会议事关重要。

联手确定谈判原则

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谈判就要开始了,而A公司距离机场至少还有40分钟的路程。汽车飞驰的路上,小李不断地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能赶到。常凯对她说,工人可以先谈,但要通知企业,劳方的法律顾问马上就会赶到谈判现场。他特别提醒小李,将我们的行程事先告诉以调停人的身份出席谈判的A公司总经理。常凯希望,在介入谈判前,能够先和他做一些沟通。

接近4点,常凯一行赶到A公司门口。大家先赶到谈判场所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总经理正在那里等候。看到常凯的到来,他兴奋地迎上来握手,又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切入正题。

虽然对常凯能作为劳方法律顾问出席谈判,总经理之前也颇觉意外,但仍希望能给谈判带来新的动力。他已经在劳资双方之间斡旋了三天,显然是由于劳累和压力,双眼布满血丝。

常凯出示了罢工工人的委托书,表示自己介入此次事件的身份只是法律顾问,而不是谈判代表。因工人谈判代表需要工人选举产生,他作为法律顾问,将以法律为依据,帮助和指导工人代表在谈判中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要理性对待谈判,促成谈判双方的理解和妥协,以便达成协议。

“通过谈判来结束罢工对于劳方和资方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常凯希望资方也能采取这种态度。总经理对此表示赞同,并说,经过他的斡旋,企业已经提出一个新的增加工资的方案。目前这个方案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地机械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工人似乎还不能接受。他认为这个方案已经是资方的底线了。而且,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他也担心,如果A公司工人的工资提高得过多,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工资,企业很担心最终承担不起。下一步如何进行,他也感到很为难。

常凯对总经理的担忧表示理解,但他认为,地区的平均工资当然是一个参照,但具体到A公司,工资水平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由双方来谈判确定。总经理对此表示认同。在此基础上,两人又具体商议了增加工资方案的细节内容,约定下一步的谈判以此为基础,争取劳资双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一致。

随着大家达成一些共识,双方对于谈判前景更有了信心。总经理希望常凯的介入促使谈判最后成功,常凯回应说:“我相信谈判一定成功。到时你要请客的吆!”两人击掌为约,一起走进了谈判会场。

企业老总兼斡旋人与劳方法律顾问在谈判原则上的一致,为谈判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劳资双方的谈判阵容

谈判现场,政府劳动部门的代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坐在中间位置,作为中间方主持会议。两旁分别为劳方和资方谈判人员。双方各派5名谈判代表,其中一人为首席代表。

劳方从四个车间三个班次的工人中推选出代表30人,其中首席谈判代表为现A公司管理科长兼工会主席吴和先生,这是政府劳动部门建议的。其理由是,法律规定企业集体谈判应由工会代表工人,尽管罢工工人提出了“重整工会”的要求,但是在现工会没有重整之前,让现任工会主席作为谈判代表,可以保证谈判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谈判工人代表团认可接受了这一建议。

另外4个谈判代表是从30名代表中选出的,其他26名代表列席会议。这些工人都是一线工人,大部分是90后,中专学历。

常凯的第一印象是,工人代表有着罢工工人的强力支持,但对于谈判技巧和谈判策略并不熟悉,很多人脸上还没有脱去年轻人特有的稚气。很显然,谈判中的双方所拥有的专业资源,处于一种很不对等的状态。

关于谈判,常凯对工人说,必须讲究策略,在瞄准最高目标的同时,也要有心中的底线。因为谈判是妥协的过程,如果双方都固执己见,谈判就不可能成功。大家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资方能坐下来与劳方谈判,这已经是巨大的成果。

“我们要尽力争取更高的工资增长,但也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接受程度”,常凯说,“关键是资方必须承认工人的地位和权利。”工人对此表示认同。

一段“罢工”插曲

正在这时候,厂房有消息传来:由于迟迟等不到谈判的结果,变速箱组装车间工人停产了。当时是下午5点左右,谈判已进行两个小时。这一意外使得谈判场上的人们面面相觑,气氛马上紧张起来。

工人代表由于对谈判方案意见不一,在如何处置这次罢工问题上,也莫衷一是。

常凯对工人代表说:按照国际惯例,在集体谈判进行过程中,工人绝对不能罢工,这种罢工在规则和法律方面都是不允许的。“这一点必须明确,我们应该组织工人马上恢复生产,否则谈判将前功尽弃。”深感此时需要态度明确地说服工人,常凯说,“作为劳方法律顾问,要负责保证谈判的秩序,大家必须要听从我的意见。”

绝大部分代表同意了。马上,几名代表回到变速箱组装车间,把常凯及谈判代表的意见告诉了车间里的工人,要求他们立刻恢复生产。很快,机器开动,工人复工了。

一场虚惊过去,谈判继续进行。

第二轮谈判开始后,劳方不断提出意见。但是这些代表都是临时聚在一起,对于谈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计划,只是各自表达自己的意见。诉求不一而足。对于劳方的意见,资方也无法立即答复。双方只能再次休会,劳资双方回到自己的独立空间继续讨论,以期形成清晰完整的方案。

常凯召集大家坐下来,告诉他们,目前的问题是意见过于散乱,因此必须调整策略。首先要明确主要的诉求,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其次要明确意见表达的程序。如果大家无法取得一致意见,需要通过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另外,关于谈判的具体策略和技术也要明确。

关于主要诉求。代表们经商讨整理出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工资总额问题;二是工资增加的部分是作为奖金,还是加入基本工资;三是工龄工资问题;四是重组工会。

常凯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首先,重组工会是工人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经资方同意。至于工龄工资问题,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此外企劳动制度最基本的特色,可以提出在中国实行,但没有具体的试行方案,建议这个问题在这次会上提出议案,留待下次谈判解决。这次谈判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即工资增长问题。

增加的薪酬如果计入奖金,拿到手的工资总数会多56元,但作为基本工资则会扩大工资基数。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代表们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投票决定。30个代表,按照意见不同分别站在两边,弃权者站在中间。表决结果,同意加入基础工资的占绝大多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定这一方案。

关于谈判策略,常凯教授提出的意见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就是,在资方同意增加的500多元中,要尽力争取更多地作为基础工资。对此,要有一个争取的目标,但也要有一个底线。谈判就是讨价还价,所提的目标只是要价,对方也要压价。要据理力争,坚持底线。在此基础上,大家确定了具体方案,由总经理和常凯先与资方非正式沟通。

资方在另一间屋子里。常凯和斡旋人走过去,提出了劳方的加薪方案。资方谈判代表耳语几句之后,没提任何意见,完全同意这个方案。他们看起来非常疲惫,目的也很明确――尽快签订劳资集体协议,结束罢工。

结果如此顺利,出乎工人代表们的意料。当常凯回到工人代表的房间向大家报告这一消息后,他们都欢呼起来。

顺利签订集体合同

第三轮谈判正式开始后,工人代表正式提出增资方案:1544元(原工资)+300元(基本工资)+66元(奖金补贴)+134元(年终奖金)。这一方案企业方正式表示接受。并且,具体实施时间回溯到5月份――也就是工人罢工的当月,关于奖金发放的时间和方式,也达成一致意见。工龄工资问题也被提出,资方同意作为下一次谈判的议题。

大功即将告成,会议主持人最后问双方还有没有提议。常凯代表劳方提出,资方对罢工工人不得追究责任,参加罢工不能影响工人今后的职位提升和发展,这是解决罢工问题的国际惯例,应该明确地写入协议。对此,资方表示可以接受,将资方不追究停工的工人的责任写入协议。

常凯进一步提议,劳资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在法制的基础上,建立工资增长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通过制度来解决劳资矛盾,在保证工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会议主持人宣布打印协议文本,签字生效。在频频的闪光灯下,劳方和资方两名首席代表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其后,劳资双方谈判代表以及法律顾问、斡旋人和政府代表共同留影纪念。

此时,已是6月4日晚上9点多,距谈判开始时间已过去6个小时。延续十余天的集体劳资争议宣告结束。

是什么促成了谈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