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范例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范例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

范例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讲解的重要知识点,要结合一个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合理选择教学范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深入了解范例教学所讲述的学习知识点,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范例.在选择教学范例的过程中,不但涉及解题技巧和方法,而且囊括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酸、碱”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案例进行知识讲解,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教学范例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教师应该尽量采取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当学生错误回答问题后,教师不应该批评学生,而是应该采取勉励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范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坚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不但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范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范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所选取的范例中的教学知识点应该是学生学习过或者即将学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差量法”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范例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的化学学习方法,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氢气还原10g的氧化铜时,当发生反应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停止加热,其冷却之后的固体的质量为8.4g,那么反应中所生成的单质铜有多少克?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差量法,并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即一元二次方程或者铜元素守恒等方式来进行解决.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了解实验中所减少的量实际上就是氧元素的量,其氧元素与铜元素之间的质量比则为16∶64.这样,运用比例解析,能够直接求出生成的铜.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差量法,还能够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应用范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很多问题都等着教师进行解决,学生根本不用经过思考和研究便能够获取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适当引入范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从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酸碱度的测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pH试纸的功能,引导学生共同测量一些物质的酸碱度,使学生在亲自测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身边的物质.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典型的范例题目:是不是我们平时接触的酸味的物质就一定属于酸性物质呢?通过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用实际行为来证明这个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pH试纸,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计探究实验的步骤.这样,学生通过对物质的pH进行测量,惊奇地发现实际生活中一些酸味的物质的pH并不是呈现酸性,而是呈现碱性的,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总之,虽然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初中学生来讲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范例教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生活案例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范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化学是我国初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其充分重视。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占据主要地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范例教学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范例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范例教学可以将原本乏味、枯燥的化学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进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课堂主动性。

2.范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范例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二、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1.基本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概念和相关规律的讲解以及传输,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比如在讲解原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概念的分析,结合实例,对原子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此外,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为立足点,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保持一致,从学生发展角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3.尊重学生兴趣。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三、范例教学的应用

1.合理选择范例,明确教学目标。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教学范例讲述课堂的学习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将教学原理和教学技能有效结合,明确教学范例的选择和教学内容。教学范例的选择不仅要包括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酸碱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合理地结合实验案例讲述教学知识,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开发知识潜能。

2.组织教学范例,营造课堂气氛。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在采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以后,教师也不能严厉的批评,要采取勉励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求知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课堂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总结,不仅可以活跃化学课堂严肃气氛,还能促进知识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明确教学模式,按需选择范例。选择正确适当的范例对开展范例教学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合理地选择范例,教学范例一定要包括已学知识内容和将学知识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在选择范例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确定范例的难度。已选择范例要具备针对性,通常来说,一个范例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学细节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符合学生兴趣,注重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改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特点,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营造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来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和学生的互动,通过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下课前,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模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之间还要增进教学交流,通过向其他教师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范例,增强教学能力。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学好化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化学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辅导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范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德银.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5.26(20):66-66

范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 商务谈判真实性启发式互动式

一、“范例教学法” 的主要特点

1、 范例教学法(case method)

“范例教学法” 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明确地强调过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就是范例的雏形。到本世纪初,联邦德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克拉夫基提出“范畴教育”理论,成为“范例教学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是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可见,范例应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完成一定的任务专门精选出来的典型事例。克拉夫基将“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概括为:(1)“所有范例方法的概念,都是以下列目标为前提的:即学校和校外机构应帮助学习者获得独立能力、批判能力和认识能力以及自我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不再被视为现有的知识和固定技巧的传递,而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辅助。”(2)“是组织教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性的学习。”(当代国外教学理论 巨瑛梅等 2004:P 120)

2、“范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范例教学法”强调: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范例学习不应是复制性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助下,借助精选出来的“范例”来主动地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从而能理解、解决相同或类似的现象和问题,并能继续进行学习和探讨。克拉夫基认为在范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员的兴趣、思想方法和学员同实际情况与问题打交道的方式来教学。范例学习的核心必须是学习者的积极和主动的学习,范例的教是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帮助。(当代国外教学理论 巨瑛梅等 2004:P 124)同时“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谈判知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积极思考、自觉参与、了解相关的商务谈判技巧,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范例教学法”在谈判教学中的应用

1、商务英语谈判教学

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学科之一,具有ESP的一般特点:课程设置是为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学习重点在于与该专业相适应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以及体裁;它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同时也有其特殊的内容,涉及与该职业领域相关的专门化知识。商务英语谈判几乎涵盖了整个商务英语流程,从出口价格、货物质量、运输条款、出口包装、商品检验、保险到国际结算、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市场营销、索赔、仲裁等国际经贸领域中的谈判。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掌握。受训的学员须具备很强的语言功底(即四个基本技能+翻译能力),丰富的经贸知识,娴熟的商务谈判技巧与经验。因此,作为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语言点、语法知识,而且要采取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员的各种实际的谈判能力,使之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独立胜任自己的工作。

2、“范例教学法”的实施

根据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学校和教师应帮助学员获得“独立能力、批判能力和认识能力;组织学员进行有教养性学习,促进学员独立性思考、工作”。这种教学理论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语言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将实际谈判中所遭遇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设计适当的范例问题,使学员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单一的问题情境,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历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要精选教材,使教材变为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和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再现和传授知识、技巧,而是启发、引导、辅助学员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教与学的目的不再是获取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获得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识批判、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3、范例教学法在谈判教学中呈现的特点

教学更具真实性。正如克拉夫基提出范例要用 “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商务谈判课上的范例应选择已发生过的谈判案例或记录,在教学中使用大量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的同时,也从中锻炼自己在真实实践情景中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它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在讲课中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中介,使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谈判课上实行“范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商务谈判案例,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角色。教师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各种巧妙提问,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展开讨论,通过教师的循序引导和集体的力量,探讨谈判各个环节的要点,产生出新的谈判思维和视野,使学习者在获得商务语言知识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实际操练和技能的训练。

4、范例教学法在谈判教学中的实例

将范例教学法运用在商务英语谈判课上其做法是:将案例教学法穿插在商务谈判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每堂课留有一定量的时间,指导学生以典型的案例或成功的谈判实况为范本,组织一些切实可行、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教师也可组织辩论或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商贸背景材料,通过扮演多种不同角色来进行模拟训练,开展多样的小组、对子活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谈判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更逼真、更有趣、更实际的谈判空间, 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商务谈判的学习中去;将谈判录音实况、VCD谈判光碟等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教科书上有关各谈判过程的基本句型、词组、谈判对话后,耳听目睹商人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在看录像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谈判中的各种礼节礼仪;谈判者在不同谈判阶段的语气态度;不同国家谈判者的不同谈判方式;谈判中的形体语言等等。

例如:在传授谈判技巧的同时,教师通过选取《成功英语谈判》VCD光碟中的中美谈判实况,指导学员观看、分析、讨论案例,比较中美的不同谈判之处:从中得出:中国人把立场放在第一位,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而美国人注重利益,乐意以积极的态度来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他们把获取的任何一点利润都看得很重, 他们不会牺牲眼前的局部利益去换取长远的利益,他们对于谈判结果的物质利益是极为关心的,总把实际物质利益上的成功作为获胜的标志。这样,在未来的谈判中,学员会抓住美国人的谈判特点,引其进入我方谈判的优势,同时我方也应一改我方谈判在时间、效率、决策上的拖延,更好地促成两国的贸易。通过“范例教学法”及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学员会轻松、牢固地掌握了课本上的谈判流程,方式和谈判策略,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未来的谈判工作中去,从而达到一种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让专业技能训练更具实战性的教学方法。

以“范例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谈判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益处,应是当前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提高商务英语谈判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法同时解决了由于谈判的严肃性及保密性使我们的学员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参加真实场景的谈判的实际问题。

三、结论

“范例教学法”是获取新知识的最佳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掌握最实用的商务知识和谈判的技能。通过“范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其思维、表达和辩述技能,而且它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顺利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范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具有实践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分析案例是一种准实践,最大限度地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深入分析和模拟实践能为他们将来在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全英.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8-99.

[2]曹菱.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65-166.

[3]但武刚.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5.

[4]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5.

[5]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4,(10):32-33.

[6]何威.哈佛商学院与案例教学法[J].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99, (1):56-58.

范例教学范文第4篇

概念作为知识的基础,以此为中心点而扩散出所有的化学问题、化学现象、化学应用.在教学中,利用拓展性的范例帮助学生将概念理解的透彻全面,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以训练学生睿智的眼光.例如在学习有关“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可以先回顾“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回顾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建立铺垫.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索中,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两者的对比,诱导学生从概念、元素的形态、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最终将学生的讨论进行列表归类,使用对比的方式建立列表,在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几个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对概念有了多个方面的延伸,对概念之间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来灵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又开了一扇思维的窗口,建立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会从中找出特殊的元素来进行验证,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两种,虽然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是混合物而不能称之为单质,这样使学生更深的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的前提上.通过这样的列表对比,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二、规律探究,迁移性范例归纳总结

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其实背后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存在.教师要善于从中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验,诱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灵活的实现思维的迁移和类比,对其中的化学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有关“酸的性质”时,就可以以稀硫酸作为典范,来进行猜想和实验验证,通过稀硫酸与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变色,让学生迁移到酸可以使指示剂变色的通性;回顾实验室制取氢气,让学生了解酸可以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通过与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碱反应;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回顾与碳酸钙的反应,从而获得酸与盐反应的规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反应,使知识发生迁移,从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酸的五条通性,然而在具体的通性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特殊性的引导,例如硝酸不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故不能用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知识迁移,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可以通过其中的代表来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能够非常清楚地推导同类但不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三、方法指导,开放性范例合作学习

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点金石,有了一定的方法学生才会在解题时无所畏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我摸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聚集全班思维之精华,实现对方法的掌握.例如在学习有关“差量法”时,教师就可以建立开放性的习题,组织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索和理解直至熟练应用,有这样一道题:利用氢气还原10克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再冷却后称的固体的质量为8.4克,求反应中生成的单质铜有多少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差量法,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求解,有的学生会使用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方法求解;有的学生会根据铜元素守恒的方法求解;等等学生会想到几种方法,在学生的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理解其中减少的量就是氧元素的量,而氧元素与铜元素之间的质量比为16∶64,从而利用比例将生成的铜直接求出来,这就是差量法的雏形,学生对这样的思维突破显得非常的兴奋,从而很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引导,不仅学会了差量法,同时还学会了灵活运用.通过这样开放性的范例,促进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交流,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有规律的化学方法上,使得学生对化学方法的学习透彻、准确、灵活.

四、思想渗透,激励性范例思维突破

一句鼓励三冬暖,挫折、失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而激励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奋勇向前,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遇到思维的障碍处,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和精心讲解,而是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突破口,激励学生的深入思考,适时利用点拨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拨开乌云见晴日”.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建立了“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讨论主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的开始结合自己的知识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有个小组学生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的汽水瓶口,想通过燃烧的木条熄灭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时教师的否定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可以从侧面进行鼓励,让学生思考自己思维上是否有漏洞,小组成员兴奋的说:“氮气也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一句话提醒了学生实验的不严密性,在学生受挫后,教师就要适时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亲切的指导使学生对新的探究充满了信心,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深入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讨上,最终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选择了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激励,使学生不再受思维的限制,可以转而利用别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激励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结语

范例教学范文第5篇

一、有价值的范例,可以为幼儿的创作提供强大的支持。

范例可以是儿童的,也可以是成人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其选择的标准重在紧紧围绕活动目标,以帮助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准绳,能给幼儿更大的想象发散的空间才好。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

1 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的审美对象,能拓展幼儿作画的视角。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绘画或制作的兴趣。所以我们选材时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例如大班孩子周末到郊外进行了野营活动,返回后我播放了他们野营活动片段的录像,孩子们的激情立刻被再次点燃,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孩子寻找记录这次活动的方案,孩子们经过讨论最终选择了绘画的方法。接着出示典型的活动照片启发孩子们确立绘画的主题,引导他们观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等,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画法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内容:拔莴苣、采茶、游水库、野营的晚上、睡前洗漱活动、联欢活动等。孩子们开心极了,因为范例(录像、照片资料)的出现引发了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扩展了他们的认知广度,并帮助幼儿习得了表现的技能。

2 选择儿童作品能调动幼儿的绘画情绪。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绘画技能技巧相对较弱,所以一般选择成人作品较多。主要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能帮助幼儿很快学会操作,解决绘画重点。经验证明:恰到好处的运用儿童作品,教学效果更明显,更能调动孩子的作画情绪。因为孩子的心智是相同的,同伴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励孩子去主动创作。例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野营”中,我在大二班幼儿绘画活动后,选取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幼儿的作品做范例,引导孩子学习画近大远小的画面层次感。此时的范例就来源于孩子,我们班的孩子看到大二班小朋友的画很受鼓舞,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感。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例呈现的时机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有效学习。

适时适量的呈现范例,会起到画龙点睛、指点迷津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开阔视野:

1 把握范例呈现的有利时机。

有些范例呈现不适时,会影响、限制孩子的创作。如果出示过早,他们便会不知不觉得跟着模仿,出现“千人一面”的局势。所以活动前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思考范例应该在何时呈现?呈现的范例能帮助老师解决什么问题?如在小小班美术活动:“手印画”中,孩子能想一些东西但表现不充分,一开始直接出示范画肯定约束孩子的思维,得不偿失。放在孩子添画后较好,可之前又怎么解决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呢?考虑再三,我决定请孩子尝试添画后,又出示范画。此时选择的范画是老师的作品、是高于幼儿水平、提升其欣赏水平的作品,起到了提升孩子已有经验的效果。

2 把握范例呈现的数量。

范例教学范文第6篇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西德"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颇有影响。深入探讨范例教学理论,对现阶段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涌现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模式,而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在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习者的主体关系方面尤为突出。范例教学主张: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组织学习者进行“教养性学习”。所谓“教养性学习”,是指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通过这种学习,学习者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状态中。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范例教学不但可以说明一个学科的整体性----即接受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习者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他们的认识、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学习者在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科学的一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新的能力(包括了解事物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观点)。范例教学能为学习者在教学后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我们并不能编制一个毫无遗漏的教材,就算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也不能使学生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现已全面进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之中的,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一直应验着神奇的“摩尔定律”。信息技术教材特别是早期的教材,在编制上深深印刻着传统学科的模式,但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内容多、操作性强、多学科互渗等,照套其它学科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出来的教材,从体系上看,显得很完善清楚,但这种教材在教学时并不好用,教完之后,学生时常会觉得还是干不了什么。他们更喜欢从实例为主线入手学习,可以即学即用,或是稍加变通就能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范例、范例教学法、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范例教学法:平时的听课和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采用范例讲解操作技能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的模式叫“范例教学”,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严格的说范例教学法是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称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约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这就是说,在教学模式之上有教学理论,凡是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构建起来的;在教学模式之下有教学实践,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为了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才构建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那怕是再成熟的教学经验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李同胜:《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范例教学模式:是以范例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

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就是“教学和训育的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以及“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上遵循了三个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范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范例性阐明“个”的阶段;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3.试图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学习者强烈的创新精神。

4.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情感。

四、研究的内容

1、范例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形成的关系

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证明:范例教学通过后天教育,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在培养学习习惯时,有时还带些强制性,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才能达到逐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2、范例教学模式在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①范例教学模式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作用。

②范例教学在发挥学习者主体性方面的作用。

③范例教学在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④范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3、科学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①教师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

a.教师如何选择范例b.学习者如何使用范例c.如何操作“范例教学模式”

②教师指导学习者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策略。

③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功用的策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德国M.瓦根 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模式”以及近年出版的有关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归纳,筛选出有效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测试、座谈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3)实验研究法:

全市有条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的学校都作为课题实验基地,同时选出其中部分学校、年级或班级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由各实验校暗设,实验班严格按实验计划教学。具体操作时可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就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范例教学模式”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及教学效果提高和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六、主要阶段和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3月)

1、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学习,完成方案设计,制订研究总体计划。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主管意见。

3、召开全市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暨课题研究会议。加强和完善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课题实验校)建设。

4、策划、筹建《浏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二)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1、分批完成课题参与人员业务培训;

2、各成员分别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出现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布置下阶工作。

3、建立基于网络的课题研究模式。

①基于网络开展研究,问卷调查,网上交流学习。

②开展范例教学设计竞赛。借助专题网站或专题论坛进行教师范例教学设计网上共享、集体讨论、推广应用。阶段性地进行总结评选,编成范例教学集,并不断充实和更新。

③范例教学说课竞赛、公开课、交流课、录像课竞赛。

④范例教学心得、范例教学论文评比。

(三)中期认证阶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

各成员分别先进行阶段性检查与总结,并接受专家指导,调整与改进下一步研究工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写典型范例、开公开课,学习者座谈,听课、评课,阶段性测试,数据分析,专题论文总结。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7年8月~2008年1月)

各成员先分别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申报并开范例教学观摩课,组长总结整个实验,写出研究报告和综合实验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成果形式

①典型范例教学设计、《范例教学集》或专着;

②专题网站;

③教学心得、专题论文;

④录像课、交流课、公开课;

⑤范例教学素材、源程序、课件等资源(光盘);

⑥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

⑦学生竞赛成果;

⑧其它资料;

八、研究的管理措施

(一)研究机构的设置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副组长: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李洪福(市教育局网络专项管理员)

成员:各中小学校教务室主任

各中小学校教科室主任

2、总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实验校:

实验教师名单:贺伟才、黄程、黎利红、曾红梅、罗新河、吴华平、苏果、张葵、雷金勋、张金陵、彭阳明、张爱平、彭书义、徐怀焱、肖玉梅、徐陶浩等(其他实验教师待申报)。

(二)、经费预算及来源

1、研讨、外出交流学习费:10000元

2、书籍资料(文秘站:)费:5000元

3、培训费:10000元

4、打印费:2000元

5、其他费用:1000元

来源:1、自筹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拨款

实验学校名单及其子课题名单:

实验校子课题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易语言范例教学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资源校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在开发多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课中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电子作品竞赛指导中范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信息学奥赛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

--《FLASH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平面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网页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 影视作品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贺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易语言和LOGO语言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范例教学范文第7篇

一、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范例教学法要使学生在完成一个范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操作。它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范例必须典型和精炼,同时不失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采用范例教学,能够让教师从单纯的知识点讲解和讲授法中摆脱,真正使用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它简单、直观,学生们在观看、学习一个典型事例的制作后,自己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体会制作,甚至体会出很多教师讲解不具备的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制作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既学到了东西,也牢固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

对于范例教学法,我们提出如下所示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以下观点:

1.课前:四分析

(1) 基本内容的分析:一个范例,到底它能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呢?这是在选择和设计范例之前必须明确的。范例主要包含的是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现象、原理、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地将这些东西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列明范例的内涵之后,教师便可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让全部的知识点都统一到这个范例当中,前后连贯,以游戏或任务的形式作为范例教学的开展方式。当范例教学完毕后,学生应基本掌握范例所包含的大多数原理和方法,并能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内容。

(2)内容结构的分析:组成范例的各个方面,是如何统一到范例当中呢?一个好的范例,必定有其严谨的结构性,也有其由浅到深的知识灌输过程。而教师所要做的是用一条主线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堆砌起来介绍给学生。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分出各个知识点的主次,使各个知识点服务于教学重点,使教学难点化解到多个简单知识点当中,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重点,更容易解决难点。而对于每个基本的知识点,我们最好能调动起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用自身的操作去领会基本知识点,而不只是单纯地了解范例当中的操作。在学生学习范例之前,我们要看学生是否已具备理解范例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学生是否已达到接受这个范例的层次。

(3)未来意义的分析:范例教学完毕之后,学生可以从例子中得到些什么呢?书本上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则更加重要。一个好的范例,不但是一个好的例子,更需要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例子。学生通过一个例子,可以联想到更多更生活化的现象,那么我们的范例设计便是成功的。倘若学生学完之后,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更不知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那么这样的范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则是乏力无效的。

(4)学生情况的分析:好马要配好鞍。而好的教学范例则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的,不是单纯从教学需要出发,从教师的意愿出发。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等,都是我们在设计范例之前需要做好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所需,才能设计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范例。

2.课中:四阶段

(1) 掌握个别例子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通过个别典型事例(即范例)来向学生介绍事物的本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于情景的创设和范例的引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平时的生活事例进行范例引入,将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能从生活例子中进入教师创设的情景。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则是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游戏的方式来达到。以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个别到一般的阶段:范例介绍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归类,目的是使学生从特殊例子的学习迁移到一般的学习当中去。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的生活事例,鼓励学生尝试将这些例子进行分类归并,使学生能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找出各个事例当中相同的本质特点,掌握到一般的事物规律。而学生则是通过分类活动,找出其中隐含的客观规律,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把学生的意见收集起来,进行总结性的概括。通过此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一般规律的阶段:一般规律总结出来之后,便到了学生理解规律的阶段了。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规律理解的深浅现象。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整体都能理解规律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做出总结发言。学生在发现、总结、掌握规律的过程中,理解的层次越来越深,最终达到掌握规律的层次。

(4)获得生活经验的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解释一般现实的问题上来,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各种经验和体会。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他们的兴趣一定能持续下去,他们的世界观也得到发展。通过范例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从一般例子发现一般规律的过程,最后只差一个让他们发挥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平时完成,使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延伸到课外。

三、范例教学法应把握好的两点

1.设计一个好的范例

要设计一个优秀的范例,教师需要在平常多花心思和多积累。范例设计的是否成功,将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好的范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代表性。范例指的就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学生能理解的例子”。二是基础性。范例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基础出发,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概念。三是延伸性。一个范例涵盖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通过一个好的范例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原理之后,教师要加强引导和帮助,向学生抛出更多有关于此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多样性。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的范例出现。教师应将这些范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范例。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范例的存在,将知识从生活中提取出来。五是趣味性。比如范例可以通过游戏戏的形式来进行,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

范例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洪宗礼 《你看他(她)像谁》 情景语境作文教学 经典范例

1988年,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你看他(她)像谁》[1]横空出世。对于该课的研究,韩雪屏先生先后发表了《一堂充满教育睿智和教育爱的课》、《真实・充实・教育爱》,曹兰发表了《在引写中达成“链”的精彩》,分别从教育心理学、对话教学、语文教育链等理论视角阐述了该课的价值。这些看法自有其道理。但似乎还缺少一种宏观的写作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将该课放在国际写作课程范式转换的视野里,观照该课在我国作文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从中发现该课作为早期情景语境作文教学课例,堪称引领我国中学作文教学范式转变的经典之课。

一、从作文教学范式转变看课例的价值

从世界范围看,荣维东先生认为,作文课程经历了三大范式转换:20世纪60年代前为文章中心,70年代后进入作者中心,80年代开始出现读者中心倾向[2]。

文章中心重在结果,意在写出好文章。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主题、结构、语言等,写的文章注重文采,强调要有健康的主题。文章中心的问题在于缺乏语境意识,写作过程指导简单,主题单调,空话、套话、假话和大话充斥整个文章。

作者中心强调过程指导,按写作过程教给学生相关写作知识。一般分预写、写作、修改、编辑出版四个步骤进行指导。其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有一定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但和文章中心一样,缺乏语境意识,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而且不管什么文体都是同样的写作过程,容易导致写作教学程式化。

到了读者中心(交际语境作文)阶段,则力求避免上述两个范式存在的问题,强调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交际行为。目的、读者、话题、作者、语言等语境因素制约着文章的风貌,并贯穿写作过程的每一环节。在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中,写作成了一种有目的、有读者对象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一种生活需要,因而学生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西方各国正走进读者中心(交际语境作文)范式。而在我国,尽管三大范式都有存在,但仍以文章中心为主导,与西方国家处于交际语境作文范式阶段相比,至少落后了三十年。

洪宗礼先生的《你看他(她)像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正是世界作文教学开始出现交际语境作文范式苗头的时候。该课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写作,恰与世界同步。其贡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洪先生所处的时代,交际语境写作思想还未传入我国,在洪先生的“引写”理论中,只是提到情境引写法,也未提到交际语境写作。但是我们细细思量,洪先生这里的情境引写,与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似有联系,却又大不相同。李吉林的情境,是要人为创设典型场景,并非自然情境。而洪先生的情境,首先是一种自然情境,即情景语境。也就是说洪先生的情境引写,已经孕育着交际语境写作的做法,是一种情景语境写作。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看他(她)像谁》创造性地预示着、孕育着中国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交际语境写作范式悄然来临。

因此,当我们读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中有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3],“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4]这些语境写作教学思想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洪先生的写作教学实践之早,认识到洪先生的作文教学早就进入了交际语境写作时代。

将该课例置于世界作文教学范式演变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作文教学的创造性实践并不比西方落后。

二、利用情景语境因素激活写作欲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一书面表达过程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对话过程,是具有特定读者对象、特定的时空背景、具体的写作目的和功能的书面语言表达行为,因而“写作思维的每一步,必须考虑将自己思维出来的文章材料、内容让读者、时空背景进行‘审核’,如果不能被读者、时空背景所接受,就要进行调整和撤换。”[5]这表明写作是在特定语境制约下完成的,写作教学要根据写作语境运用语境教学法,即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虚拟语境教学法、上下文语境教学法和认知语境教学法等。

在《你看他(她)像谁》中,洪先生着重运用了情景语境教学法,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提供真实的写作任务和真实的读者对象。

情景语境教学法是利用情景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的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情景语境包括课堂交际目的、交际话题、交际对象、交际关系、交际时间、交际地点、交际氛围和交际过程中的附着符号束等因素,它们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重要影响[6]。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交际目标,将学习任务变成特定情景中学生的语文生活的真实需要;把握课堂交际话题,使教学内容具体、真实、集中;了解课堂交际对象,始终做到因材施教;确立恰当的课堂交际关系,使民主、平等、宽容的交际关系成为课堂交际的主旋律;顺应课堂交际时间,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堂交际时间要求相一致;利用课堂交际空间效应,调整师生人际距离,发挥空间物的理解和启示作用;揣摩课堂交际氛围,使情感表达与课堂气氛相一致;运用附着符号束,恰当地选择教具并适时地使用,正确使用态势语。

根据情景语境教学法,写作教学应自觉遵守情景语境的有关要求,坚持动态生成原则,主动地利用和发挥情景语境因素的相关功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的正面影响,根据情景语境的客观需要进行表达训练,帮助学生确立任务意识和读者意识。

在《你看他(她)像谁》中,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写作话题均源自于课堂情景。该教学借助于课堂情景语境因素,从而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先看实录开头:

师:请坐下。同学们,本次写作训练我们要写一个人。写谁?(停顿,微笑)要写的人应在你们当中。

生:(悄悄议论)是谁呀?

师: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她)。

生:(讨论纷纷)会是谁?究竟是谁?

师:(板书作文题)

“人物速写”

你看他(她)像谁?

――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

写谁?清楚了吧。你们每个人既是写作者,要写本班的一位同学;又有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写作对象,有同学要写你。

生:(笑)哦,原来这样。

洪老师一开场便吊起了学生的写作胃口:“同学们,本次写作训练我们要写一个人。写谁?(停顿,微笑)要写的人应在你们当中。”在学生急切想知道究竟写的是谁时才出示作文题目。而正是这个作文题目,引出了写作的任务和读者对象。

首先,《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点出了写作任务:通过写作让人猜到写的是谁。这种通过口头或书面描述让人猜猜究竟是谁的做法,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方式。这样,本次作文与生活接轨,成了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也成了学生为了做事必须完成的交际行为。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任务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因而习作成了没有目的的一种受折磨行为。而洪先生的做法,命题中隐含了写作任务,将描述同学行为和外貌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需要,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就是在做事。

其次,这一题目本身还隐含着读者对象:现场的本班同学。写作本是一种交际行为,是要有真实的读者对象的。读者是写作情景语境中的交际对象,他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读者对象制约着学生在习作时注意选择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洪先生的命题充满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读者的某种反应,这种预期反应能否实现,取决于作者是否关注他心目中的读者,并努力使文章从整体构思到细节设计,从材料选择到语言表达都能为“假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能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作文是自己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认识到写作时要以读者的眼光,衡量自己的构思,考虑读者的解读心理和解读习惯,关注、理解读者的感受,注意笔下的语言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注意不同的写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洪先生的命题,让人看到习作的读者对象就是现场的同学,是现场的同学读后猜测写的究竟是谁。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作文表达样式、结构、语言及表现手段产生影响。

20世纪80年代,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提倡读者意识的并不多见,而在教学实践中如此自然地令人感受到读者对象是谁的,则更是少见。那时的作文,没有读者对象,没有写作目的,因而学生写作兴趣很低也就不难想象。

因此,写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确“我们为谁写作”、“作文写给谁看”,要规定种种现实的或假想的读者。这是《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再次,《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还体现出写作话题的真实性。该文写作话题是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即现场情景中的某位同学。用洪先生的话说,就是“你们每个人既是写作者,要写本班的一位同学;又有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写作对象,有同学要写你”。写作的内容来源于现场人物,因而是学生熟悉的,是真实的。这就为学生的有话可写提供了基础和方便。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就可以随便写,拣进篮里就是菜。具体的写作内容还受到写作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制约。那就是所写的内容不仅是习作者所熟悉的,而且是在场的同学所熟悉的。否则,同学就无法猜出写的是谁,写作交际的任务就无法达成。

由上可见,本次写作提供了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读者对象和真实的写作话题等情景语境因素,让此次习作有充实的内容可写,写了还有用,因而可以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根据情景语境作文需要学习写作知识

我国写作教学的问题之一是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一般的作文教学教的知识就是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知识,以及如何审题、选材、结构、表达等知识。这些由于过于抽象而脱离具体的写作语境需要,因而对学生写作指导意义不大。教师的教一般也就是出个题目,指导学生审一下题目就算完结了。这正如王荣生所言,中小学几乎无作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处于不作为状态。

洪先生的作文教学不是这样的。洪先生强调写作教学要通过知识引写,重视引进合宜的写作知识,特别是与具体的写作语境相关的写作知识。在本课中,教师突出的是和具体的写作情景语境相关的人物速写知识。

通过人物描写让现场的同学迅速猜到写的是哪位同学,这里的写作任务和读者对象决定了写作的文体样式最好是人物速写。因而教师在本节课将写作知识定位为人物速写规则教学就有了合理依据。换句话说,这样的知识教学就成了一种真实的需要,而非可有可无的点缀。

当然,洪先生教授写作知识,并不是通过灌输、讲授来硬教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起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结合所学的相关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出相关规则。学生先是明白“人物速写”是用简练的笔法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迅速勾画出来。接着在相互讨论中明确人物速写的要领:目力――敏锐的观察力;心力――深刻的思考力;笔力――运用简练的语言迅速描写人物的表达力。为了能够具体运用这个规则,教师又让学生现场描述戴同学讲故事的情景,具体感受如何运用这些写作知识。这样,由现象到抽象再到具体运用,学生通过归纳、概括、迁移掌握了相关写作知识。

这里,洪先生的做法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一是作文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写作知识,没有写作知识作支撑的写作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二是写作知识必须与特定的写作语境相一致,特定的写作语境决定了学习什么样的写作知识最有效,决定了什么样的写作知识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三是写作知识的提取需要学生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写作知识才能发挥效应。

四、根据课堂情景进行情景评价

作文评价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传统的作文评价大都缺少语境意识,不顾写作目的、不顾读者对象、也不顾具体作文,致使这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但在该课中,洪先生创造性地根据课堂情景运用情景评价法,当堂评价学生作文,避免了上述问题。情景评价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学生作文进行随机口头评价,直接了解学生写作的动机、目的以及用语的依据,具有即时、亲切感强的特点。我们来看评价姚逊作文的片段。

在这个评价片段中,出现了突发事件,那就是被写者李响对文中写到他缺颗门牙非常生气,当堂和姚逊顶撞起来,顿时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对此情景,洪先生沉着冷静,走到姚逊、李响的桌旁,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地对他们说:“别急,别争,请你们先坐下。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同学们也评价不一,有认为确实不好,有损同学的形象;有认为写得好,写出了人物的特征。针对这两种看法,洪先生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联系《三国演义》中描绘张飞的外形描写“身材高大,豹头环眼”,《一面》中鲁迅先生的外形“黄里带黑的脸”,“竹枝似的手指”,“胡须很扎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引导学生认识到“豹头环眼”写出张飞一副威风凛凛、英武凶猛的样子,展现出他的粗犷美;而鲁迅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给人斗志顽强的美感。基于此,再引导学生分析姚逊同学描绘李响同学的缺颗门牙、一对虎眼、两个酒窝、白白的皮肤等外形特征,感受到这些描写写出了一个阳光少年的一种特殊的美感――稚气未脱的童真美,反映出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的赞赏之情,从而帮助李响真正弄清姚逊的写作意图,认识到三次“缺颗门牙”的细节描写不仅成为人物外形的鲜明特征,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它又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这不仅令李响与姚逊同学握手言和,而且还在写作中加深了友谊。在评价过程中,洪先生紧扣人物速写的基本要求,从目力、心力和笔力三个方面引导同学互评、自评,准确判断学生的写作情况,在评价中能够以诚待生,坦诚相对,不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最小限度地贬低学生,最大限度地赞扬学生;力求,减少分歧,促进相互理解;高度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待生,对学生呵护有加,使评价既富有针对性,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又显得真诚自然,促进课堂和谐发展。

不仅如此,洪先生随机现场评价能够因材施教,巧借自己发出的声气息与面向身势,做到评价语言和声气息一致,评价语言和面向身势一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生情怀,达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在洪先生的《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一课中,情景语境教学法运用得那么自然无痕,令人获益无穷。尤其是当我们把这个案例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更能感受到该课例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宗礼.洪宗礼文集6.[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64-174.

[2]荣维东.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课程・教材・教法[J].2010(5).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2.

[5]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