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回乡

回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回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乡范文第1篇

高中毕业后17岁的我沿着祖辈的足迹来到煤城焦作,不过现在的生活再也不需要爷爷去挑煤养活我们了,也该在家里颐养天年了,曾经的一切都成了爷爷口中的回忆,回乡的路就在我的脚下又开始了延伸。

工作不久,我用自己的工资积攒起来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我的世界开始自由起来,我讨厌在车站的苦苦等待,也讨厌车里的拥挤和空气的秽浊,我喜欢自由自在的旅程。回家的路就在我脚下车轮滚动起来,出了城市,我像脱笼的小鸟自由地飞在无垠的原野,乡间的天空蓝而明镜,绿柳染绿了春天的原野,布谷鸟的叫声打破了春的宁静。耳旁的风呼呼地刮过,回乡的路在我的脚下跳动,家越来越近了一种按耐不住的喜悦从心理跳出来,离家的游子回来了……

当然这只是风和日丽的日子,间或也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猛烈的顶头风,吹得人喘不过气来,车子像狂风中的小舟,飘来荡去艰难的前进,腿脚早已麻木,心也累到了极点,那时真希望家就在前面,回乡的路不要太遥远。那是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顺风的日子,自由的放飞真正体会一路顺风的感觉,遇到暴雨骤临,满头的雨水早已迷住了双眼连呼吸都困难起来了,,回乡的路迷蒙在无边的雨幕之中,暴雨裹着我的身影,艰难的向前挪着,回乡的路太漫长了。

回乡范文第2篇

我的家乡南滨巢湖,是个风景秀美的山村。虽然距城里不远,可我还是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回去了。这个周未,妻子提议回老家看望父亲,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天,我们就带着小女踏上了回家家路程。

走完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又见到了村口那熟悉的土井,在门前的老槐树下,父亲见到我们一家人,显得格外高兴。小女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好”,父亲微微一楞,原来巢南习惯称“爹爹”,爷爷是城市人的叫法,这一愣却暗示着祖孙之间原本看不见的代差。只有我这个由父亲培养长大的儿子,能够理解此时此刻父亲的微妙心理。

下午,我得闲一个人来到村东的塘埂上溜达,一条土埂,三面青山,围着一潭碧绿。听父亲说这水库是1958年修建的,主要用于畜水灌溉。我村就座落在塘埂的下边,所以又叫塘埂村。塘埂上生满了密茸茸的爬根滕草,这草生命力极强,是防水护堤的好屏障,春天站在村口看塘埂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风。埂上点缀着一朵朵调皮的蒲公英,撑开一把把小伞,疵护着脚下的纤纤小草。在这里,我尽管看不到“小草依依,脚下留情”的警示牌,但却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岸边绿水轻轻地吻着塘埂,生怕毁坏了保护自己的堤防,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那样和谐。这潭绿水偎依在群山怀抱中,好像在翡翠园里又镶嵌了一枚钻石。我边走边思索,在后工业化时代,在我的家乡,还保留着这么一快山青水绿的宁静世界,实在是值得庆幸。

塘埂的尽头就连着小山。小时候,我常到山上砍柴,耙草,挖地皮。那时,山上除了集体所有的几棵马尾松外,几乎是光秃秃的。有时村民的柴草不够烧,就到山冈上挖地皮。挖地皮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劳动,先选择好蓬松的沙地,用铁耙将草连根挖起,抖落泥土,晒干后,放到灶堂里一烧“噼哩叭啦”地乱叫,好似节日的编炮。挖的人多了,有时半个山冈都裸露了。如今,山上松树成荫,野腾缠着稿草连人都上不去,小山看上去也比从前增高了一圈。现在农民做饭都用上了煤炭、煤气,或电。柴草就被丢在山冈上了,农民不再搜刮小山,小山也就富起来了。然而,煤电资源是有限的,我总担心有一天资源枯竭,村民们又要回到山冈上挖地皮。但愿,我这份担心是多余的。

回乡范文第3篇

我的名字叫贺知章,自己号称“四明狂客”,是唐朝人,平时喜欢写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就是我的作品。

在我年轻的时候,考中进士后,就离开了我的家乡,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这时,我已经是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了。离开时乌黑的头发现在已经变得花白稀少了,但是,我的口音还是没有改变。于是,我告老还乡,回到了日思夜想地浙江杭州。

正当我在路上向前走去时,看到了几个玩耍的小孩,他们一见到我,就一起跑到了我的面前,非常热情地问道:“这位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到这儿来干什么呢?”我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见到这样的情景,我想了许多许多。于是,我有了灵感,写下了这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回乡偶书》。

吉林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四年级:谭炳??

回乡范文第4篇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暖和的空气中,拂过一丝春风,就这样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清晨。

杜甫穿着农装,拿着镰刀,在田里割草。几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跑过来,大声吼到:“爹爹,我们终于胜利了!终于胜利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杜甫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仍下了镰刀,飞快的奔向了长子,抱住他,几乎快要喘不过气来。喝道:“真的吗?真的吗?我等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吗?”心里想:在这么闭塞的地方,都能听到这个消息,肯定只真的了……想着想着,心里十分激动,仿佛眼泪再不流出来,就要大闹眼睛了。顿时,涕泪交流,把衣裳都沾湿了。这时,杜甫的妻子来了,奇怪的问:“听到这个消息应该高兴,怎么反到大哭起来?”杜甫说道;“我只是激动,没事的,没事的。”杜甫又望了望孩子,正在完捉迷藏,心想:妻子的的忧愁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还哭什么?接着脸色全变了,反拂成了另外一个人。随手把手中的书卷收起来,高兴的不知怎么形容,几乎快来发狂。心里有想:“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要为胜利而放声歌唱,开怀痛饮,让明媚的春光让我返回故乡。

说着,就拉着妻子飞奔回家。拿几一壶女儿红,直接开怀痛饮,醉的不成人型。嘴里小声叨念着:“纸上得来终绝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天我就要出发,经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

回乡范文第5篇

然后留下倔强的身影,

迈开脚步走向远方。

不知道前路会有多坎坷,

也不知道命运是否会留给人希望。

不停的奋斗、努力,

用血与汗水掩埋心底渗透的忧伤。

总怕被陌生的事物欺骗,

渐渐读懂了世态炎凉,

也经历了不少沧桑。

被世事磨平了棱角,

把人生改变成一副圆滑的模样。

就这样,

漂泊了半生时光。

有一天,在梦里,

突然想起那时离别的话语,

声声呼唤犹在耳旁。

止不住的泪水终于又一次涌出眼眶。

又是那时的背影,

不同的是相反的方向。

一步步踏向承载了所有儿时往事的故土,

却没想到,

那时的人儿已躺在了栽满侧柏的小坟岗。

趟过那条河,

转过这道山梁。

我看见小桥东边青石门前的枇杷树上,

这一年新结的果子已微微泛黄。

此后岁月静静的流淌,

回乡范文第6篇

一、导入

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 真好!

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

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伟大的?对!母爱!

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碧玉齐!

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

二、初步感知

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始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单。

4、我看看,谁读的好?准备!

5、听着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

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 谁还能找四个字的? 还能啊!真不简单! 对了!特别棒!

7、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睁大你们的亮眼睛,仔细观察,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醒很重要!撇捺要舒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

8、孩子们,再仔细看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有没有发现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察的孩子。老师把写好这个字归纳成了口诀,一起念一念:撇捺舒展,口儿变扁。举起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字(板书:客)

9、该轮到你们写了,拿出纸笔,先做好写字操: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调整好握笔姿势,描一个写一个,开始。 写完的同学坐的可端正了。

三、再读感悟

1、写好了这个字,我们再把这首古诗朗读一遍,孩子们读的非常好,要是能够在有些地方注意停顿,那感觉又不一样了。要不,咱们来试试?你们读前面四个字,我读后面三个字。看看能不能成功?

2、有点味道了,咱们交换一下,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你们坐的可端正了。

3、这么一读,节奏感就出来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呢?(播放视频)刚刚的视频中你找到了哪些答案?鬓就是指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我们用手来比一比,对了!这就是鬓毛。何处来就是哪里来?可是贺知章不说哪里来,而是说笑问客从何处来?

4、同学们,在我们的古诗词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字眼,你们看,王安石曾经写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也曾经这样写过: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古诗的语言就是这样精致、这样凝练。读古诗要学古人,古人吟诗常常低声慢吟,一幅如痴如醉的样子。我们也来试试看。好一群满腹诗文的书生啊!听着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当年贺知章吟诵这首诗的情景。

5、你们猜猜他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几岁呢?

6、拿起笔,从诗句中找答案,找到一处标上1 找到两处标上2 哪些地方让你认为他是八十多岁才写这首诗的?不定笔墨不读书,很好!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

7、我发现大家讨论的特别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从哪些字眼你可以感受到?

8、对啊!鬓毛都衰了,那你觉得他的年纪怎么样?很好!继续,有的人一直在举手。老大这个词语我们以前在哪一句诗中积累过?我们一起回顾一遍: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老大跟今天诗中的老大是一样的意思,就是很老了。诗中的第一句就写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板书:少小老大)

9、你看,这就是那位老大,谁能够把老大的感觉读出来?谁来试试?还不够老!你来试?挺老的了!真的是老大啊!我们一起来读。

10、正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请看:贺知章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浙江人。他30多岁离开家乡去做官,直到86岁才辞去官职,告老还乡。这时,他已经白发苍苍,谁再来读这句话?女生读!

11、看,贺知章老人回来了,他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了一群谁你呢?这些儿童还认识他吗?一起读: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想象一下,这些儿童看见贺知章,会称呼他为什么?会对他说什么?

12、我怎么不认识你啊?是啊!很陌生的,除了这群儿童不认识他了,还可能谁也不认识他了?(朋友)

13、可能是朋友,可能是亲人,邻居也可以称之为邻人。这么久都没有回到家乡,现在终于回来了,可是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了,此刻贺知章的心情怎样呢?失落的,那你来读读。悲伤,那你来试试。我听出了那一点淡淡的忧伤,后悔没有早点回来。

14、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带上我们的理解,一起来读读,齐!

15、但是,无论他怎么改变,在贺知章老人的身上,有一种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乡音无改。(板书:乡音无改)请同学们在诗中把这个词圈划出来。

四、情感升华

1、虽然他鬓毛衰了,但是他乡音无改。虽然他胡子白了,但是他乡音无改。不管他是在何时,他都是乡音无改,不管在何地,都是乡音无改。一个乡音无改感受到什么?能感受他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一种爱。是啊!在离开家乡的五十多年里,他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可能他无数次的倚在窗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无数次的登高望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也许是徐徐的春风勾起了他无尽的思念,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能是瑟瑟的秋风拂过,引发他的万般感慨,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无数次的凝神远望,无数次的梦回故乡,今天他终于回来了,全体男生读。

3、我回来了,今天我终于回来了,可是家乡的人已经不认识我了,女生读。

4、孩子们,诗歌最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视频)这是藏语版的《回乡偶书》,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5、漂泊在外的游子每当想起贺知章,就会想带他的《回乡偶书》,一首《回乡偶书》又怎能表达贺知章老人的心情呢?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回乡偶书二》,谁会读读?

6、请你来试试?有人说《回乡偶书二》里面也有《回乡偶书一》的影子,你们找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前后四个人讨论一下。

7、我们也来交流一下,这一半的人读: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一半的人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轻轻地读,开始。还有吗?今天举手的人非常多,真棒!

8、家乡没有变,更没有变的是他对家乡的那种思念,那种爱。我们也把这两句读一读。还有没有人有自己的感受?他回去以后也发现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发生了变化:近来人事半消磨。

9、我们来试试这样,老师说一句,你们从这首诗中找出那句诗,准备,我看谁能找到?

10、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回到家乡以后,我才发现家乡的人和化太大了。只有门前那清澈的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圈圈的波纹。如果说《回乡偶书一》表达的是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和爱,那《回乡偶书二》同样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和爱让我们一起把《回乡偶书二》朗诵一遍,齐!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觉得很难忘,正所谓: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希望同学们今后广泛的阅读经典诗文,感受经典的魅力。

回乡范文第7篇

最近看了几篇,觉得内容大同小异:先承认故乡楼盘林立基础设施迅猛发展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没出来奋斗的同学收入并不比自己差,再叹息故乡的小河已由昔日水清沙幼变得混浊不堪(其实凭良心讲肯定比十年前要清多了)人心不古逐利争名同学聚会言语乏味价值观撕裂,最后轻车熟路得出结论:故乡已经沦陷,中国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再不改十分危险。

知识分子本是船上的望员,当大家都挤在温暖的船舱里看春晚时,只有他们还苦苦守在冰冷的舷头寻找隐隐的冰山,书生诚意十足可敬,但这个世界既然有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应然,那一定还有他们未必批评对了的实然。

我的故乡在西安灞桥白鹿原下,解放前,因这儿的子弟出过不少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及各级伪官吏,以难管出名,于是被称为“小台湾”。解放后,此地农民营生是给城里供应蔬菜,所以,“”时,白鹿原上靠种粮为生的农民一个工分才一毛钱,而这里的农民一个工分已经到了一块。所以,上世纪60年代,虽然这里建了许多工厂,但选择当工人的并不多,大家看不上这点工资以及工厂化管理对他们的束缚。

城乡接合处往往是利益最错综复杂的所在,种种关系中,农民之间的权利之争又是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冲突。

1987年,国家民政部、人大法制委、国务院法制局几家联手共同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以试行的方式通过,10年后该法得以正式通过。于是,整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次回乡,听到的故事多围绕选举而演义。而我的三爸(也就是三叔),也曾是系列传奇故事里的一个小主角。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初期,对于竞选大家都无经验,受了多年与人斗其乐无穷教育的乡亲,就像早年北京观众看拳击赛时喊的口号是“打死他,打死他”一样,无论三爸还是他的竞争对手,都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拉开架势,结果几番超限战打下来,皆精疲力竭,最终一天深夜,三爸家的院门被人用炸药包掀上了天。

此次回乡,又逢各村村委选举结束,但与当年相比,人们谈论的热度明显在降低,而且听到的解决方案也较当年文明不少。

在农村竞选村主任,需要用钱买选票,这已是半公开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出钱就能买到选票,利益的平衡是多方面的。三爸本想参选,但经过与各方谈判,村内几大家族达成默契,称只要他退出可以考虑让他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弟以后出来竞选。

三爸知难而退,但仍然在村口贴出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如果我当了村长会怎么样”,于是竞争对手无形中感到压力,不仅加大了买选票的价码,给钱同时也作下承诺,“老三在村口写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虽然这事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杜琪峰电影里的桥段,但至少在我的故乡农村基层选举确实已经告别了炸药包时代,用谈判并购掉竞选对手掌握的选票已经成为我听到的最主流解决方案。

与存在于农民内部之间的选举相比,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大潮才真正让农民感到失去了存在感。不幸,我的三爸这次又首当其冲。在他屡次组织村民对征地款的数量级表示不满后,终于在某天,他被陷入了一场预先组织的斗殴事件。这次他险些被送去劳教。虽然最终在关押数日后被捞出,但经此一役,三爸很是消沉了一阵。

近年回乡,我发现城市化运动相较以往更加如火如荼,但在游泳中学游泳,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解决冲突的方式也不再像以往那么激烈,有着更多政策依据及法规指引的政府与有着共同宗族背景共同土地利益的农民,都在努力学习用商业方式来达成协议。

作为与征地项目方的谈判代表,三爸要求每个卖完地的人必须要对内公开各自的卖地价格,“政府给每人的价格都不一样,说到底就是钱的事,犯不着闹得太历害,但也不能在钱上吃亏。”虽然大家也都知道,“一亩地给我们七八万,圈几年卖给开发商就是几百万”。

回乡范文第8篇

张无量的曾祖父与张天养的祖父是亲兄弟。张无量祖父是一根独苗,到张无量的父辈,有两个兄弟。自从张无量一家横死,张天养出于近房的亲情,先后请人把十多条冤魂安葬在山岗上。由于事务繁多,每年的清明时节,他来不及清除那十多个坟茔的杂草,只是将三牲礼酒草草祭奠,为此,张天养一直心里觉得有愧。张无量安慰道:“天养叔,三十年来,你把我家的房屋看顾得如此完好,这一份心意,我都不知如何报答你了。坟茔的事,你就别说了,好吗?”府县的二个官员也顺着张无量的话茬子,竖起大拇指夸赞了张天养一番,在张无量的面前展示了作为奴才的精神面貌,把张无量引逗得高兴异常,祭扫坟茔时遗落的忧伤,竟然不知不觉地跑得无影无踪。

早餐时,府官又请示张无量如何处置旧县令之事。张无量与夫人交流了好一会儿,说:“此事就让两位按天朝历例严办吧。”两位大人异口同声地说:“大人处断得英明,卑职就依大人所说从快严加究办,还望大人训示一二。”张无量说:“本人私事耽搁了两位公事,深感愧疚。早餐后,就请两位回衙去吧。”府县官员似听到了逐客令,一下子惶恐起来,慌忙跪下。府官说:“卑职该死。请大人训示。”说完,领着县官磕起头来。张无量被两位官员弄得如坠五里雾中,一时间搞不清二个人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膏药,惊奇地问道:“二位这样干什么呢?”二位说:“不知卑职犯了何事,竟让大人厌恶了。”张无量听说,一下子醒悟,原来两位是会错意了,便忍着笑,说:“本人并无他意,二位也要坐坐衙门了,故本人不敢过于挽留,至有以上之说,请二位别多心。”两个揣度惯了上司言色的地方官,这时才明白张无量大人并没有怪罪于他俩,惶恐过后的开心,把两张脸孔的皱纹舒展得清晰明朗。停了一停,府官说:“卑职谨遵教诲,立马回衙,大人保重了。”府官在大门口处折转身来,问张无量:“大人,不知贵宅何时动工,是否可告知卑职?卑职随时听候,为您好效犬马之劳。”张无量说:“还未知道,到时再说吧。”府官却还是没完没了,说:“卑职的师爷能掐会算,如用得着,卑职就着他为大人择一个黄道吉日,如何?”张无量有点不奈烦了,挥了挥手,说:“好的,到时再说吧。”至此,府官才不得不拱拱手,留下几喽罗协助护卫,匆匆忙忙地离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无量与乡里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从中了解到乡民还是同样的辛苦而难以填饱肚子。他虽然有心想村里的乡里过上好日子,但却是知道有心无力。在朝上,他看到了全不为己的人,一个个都得不到善终,而那些阿谀奉承、口蜜腹剑的,一个个都如鱼得水,心里就只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明哲保身,并且有意地养成了顺着别人言色去说着模棱两可的表面鬼话,从不敢真正地去帮别人尽一臂之力。可是,这一次是回到乡里,他怎都要在不损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表一表自己的心意,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想来想去,他想到了社坛和祠堂都很破旧了,就与乡亲提出愿出资财,在原址重新建造一座规模比现在大一倍以上的堂皇庙宇,让神明有更加宽敞的安居之所。乡亲们听说,个个笑逐颜开,到处传扬着张无量的善心仁德,并且很快就择日动工。张无量把预算款一千两银票奉上给张天养,由张天养负责建设的各种款项支付。

晚上,张天养到张无量家汇报建设情况后,看看张无量的家的瓦面,说:“无量,你的家也要改善改善下了啊,不知你是否有这个打算?”张无量说:“我正在考虑着呢。叔,你说是重建好,还是修缮好?”张天养说:“侄儿,还是重建好啊。”张无量说:“不知如何重建好呢?”张天养说:“你想按原宅基地重建,还是扩大重建,或者又另外择地,八字有了一撇,才好为你出主意啊。”张无量想想,自己这旧宅是在村中最好的位置上,他不想另择地块,只想在原宅基地上扩大重建。

可是,自己宅基地周围的土地是别人家的,还未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按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自小就见得多的就是村里人为宅基地的事闹起的纠纷已是耳闻目睹了,怕自己扩大规模,也引来乡里的阻挠,那就太失面子了。沉吟了许久,张无量才说道:“我想扩大规模重建,但不知是否会引起别人的阻抗,到时就很不吉利了。”张天养拍着心口说:“侄儿,你放心,这事包在叔的身上,一定帮你办得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