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壁古诗

赤壁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赤壁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赤壁古诗范文第1篇

整个课文所选古诗的以律诗居多,其次是绝句和古体诗较多,所选古诗形式往往比较短小精于,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琅琅上口,单纯让学生背起来似乎也并不难。可是如何让学生在寓教寓乐的学习中背诵古诗?如何在古诗的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又如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则把以前学习古诗的课程转化为一系列的活动。它安排了三项活动,即:(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又归纳了学习古诗中的几项活动,即绘声绘色讲古诗、饶有趣味唱古诗、自编自导演古诗。

在多年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我就是以这六种活动来贯穿整个古诗教学过程中的,它们对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很有帮助。这里,我将自已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在古诗学习中,我将此项活动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诗课文上选择一两首学生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配上大家喜爱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诵读。也可让学生自己根据意境来诵读,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诵读比赛,让人人来参与,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判诵读者,选出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此项活动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同时对于提高他们背诵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写诗时,往往都会有自已的写作背景,或者诗中则蕴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动的故事。因此,还是本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时,我总会用一分钟左右给同学们讲讲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或由这首诗引发的故事。如学习《赤壁》这首诗时,由于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当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把彼处当成此处。因此我先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讲作者来到赤鼻矶游览的背景,由此再谈到作者借题发挥带出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这些故事一讲,学生诵读情趣非常浓厚,诗中赤壁之战,东吴大乔、小乔两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着我赘述,学生在诵读中早就对号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个古诗从讲解、诵读到背诵不过10分钟左右。当然,有的诗歌也可由学生由此及彼讲讲有关的故事。如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学们中开个小小故事会,举办一次“绘声绘色讲古诗”活动,讲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办此类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汇编的资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台讲诵,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自编自导演古诗

此项活动是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编剧、自己演出来活化诗中的人物形象,把诗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这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次体现。我在上《过零丁洋》时,学生把文天祥被俘,敌人威逼劝降和他宁死不屈,提笔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些过程全都绘声绘色地演了出来,不仅博得了班上同学的掌声,在学校文艺汇演中也赢得了殊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古诗的劲头更浓了,哪怕只是一首纯的抒情诗,他们也往往会带你声情并茂地领略一番古人的闲情逸致。

四、分门别类辑古诗

这项活动是专门为古诗有着浓厚兴趣活动的学生准备的,有兴趣的学生可将已读过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分门别类制成一本专题诗集。但作为小学生他们读过的诗相对来说较少,即使兴趣浓厚的学生编辑古诗的内容仍显单薄。因此,此项活动可视其情况让个别或少量学生课下辑录,教师可适当引导。

五、别出心裁品古诗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许多诗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绘成画,谱成小曲,编成舞来欣赏。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根据王菲所唱的这首古曲和这首词的意境可请音乐老师指导学生编一段舞蹈。

六、饶有趣昧唱古诗

由于所学古诗被谱成的曲较少,这项活动往往可配合“声情并茂诵古诗”和“别出心裁品古诗”进行。如学习《蒹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等这些诗词时,可给学生听听这些已编配了曲调的古诗,甚至还可教教学生唱唱这些古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领略了唱古诗的那一番别有的滋味。

赤壁古诗范文第2篇

一、从古诗词关键词语的角度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非常强调炼字,尤其是古诗名家,总是力求字字珠玑,给人耳目一新而又意蕴丰厚的感觉。在赏析这些诗歌时,要注意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而带动全诗的全面理解。

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是裂开的意思,“浮”为飘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湖泊东南大地分裂成东南两块,日月星辰宛如在湖水上日夜飘浮。此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这首诗写出了湖山之胜、登楼的喜悦,也写出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国多难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壮。

二、从古诗词表现的画面角度赏析

古诗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些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画面,凸显出鲜明的图画美。近几年,各地中考也非常关注这些诗歌的赏析考查,一般题型是描述这些诗句所表现的图画。在赏析这些特点的诗歌时,要注意研究诗句这种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赏析。

例如,2009年镇江市中考试卷,第7题就属于这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内容如下: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第7题的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这样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描写景物的字词,理解字词的内涵,并于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具体拓展相关的景物,还原诗歌所描述的具体画面。

具体到这个题目,诗的前两句中涉及景物的字词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千里”极言江南土地平旷,辽阔千里。“莺啼”,黄莺的鸣叫,莺是江南的一种鸟,通常指黄莺。学生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什么样的黄莺,怎样鸣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怎样的黄莺呢?可以说美丽的黄莺。怎样鸣叫呢?综合诗歌的整个内容,写的是江南美丽动人的春景,可说欢快地鸣叫。说得更生动形象一点,可说成快乐地歌唱,这样采用了拟人手法,语言表现力更强。“绿映红”是什么呢?绿的是树或叶,红的是花,可想象成丛丛绿树,朵朵红花,掩映成趣。“水村”指临水的村庄,“山郭”是倚山的城郭。“酒旗”指酒店迎客的彩旗,“风”是刮风。只要将上述内容综合起来,就可以这样来描述诗的前两句表现的画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这样采取先分后合,展开联想想象,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对应的画面就容易多了。

三、从蕴含哲理角度赏析

我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歌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辉煌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诗歌非常重视趣与理在诗歌中的体现,这方面名家辈出。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不少诗句不仅意蕴深厚,而且饱含哲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牧的《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万木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赤壁古诗范文第3篇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文言文化”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初中。因此,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而采用了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我们把这种倾向称之为文言文化。如,借用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方法来要求学生牢记古诗词中每字、每句的理解,甚至到了僵化的程度。曾经有位教师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别出心裁地将全词用现代诗的形式翻译出来:长江啊,你昼夜不息地向东流去/把无数杰出的人物荡涤的无踪无迹/有人说:旧日营垒的西边/就是三国的周瑜打败曹军的赤壁/看,陡峭不平的岩壁刺破云天/听,惊心动魄的波涛把江岸拍击/江山多娇,如诗入画/一时间把多少英雄豪杰聚集/……可以看出,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来用现代汉语去描绘这首词,但效果如何呢?原词的意境又何在呢?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科学化”

现在是讲究效率的时代,一切唯科学是尊,就连大学中的教育系也称为教育科学学院。同样,古诗词教学也在科学主义的浪潮中日益科学化了,在学习诗的时候,就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学习词的时候,就有上片、下片。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诗词,只要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去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杜甫的《登高》,首联展现雄伟壮观的江天秋色;颔联叹人生如秋,唯江流永恒;颈联抒发身世心境,尾联升华主题。其实每首诗词的入笔都有特色,有的从时空变换的角度抒情,有的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来营造意境,有的从的角度来烘托主题,有的从心性的角度来展现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解读一首诗词时,我们不妨就一点而体悟全篇。

三、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化”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但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过分地强化诵读教学,则会使古诗词教学出现表层化。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语文教育年会,会议期间一位颇有声望的语文教师竟用了2/3的时间读一首小诗,并曰为体味。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有时为了课堂显得活一点,有时为了诵给领导看,有时是为了拖延时间等等。因此,这样的诵读要不得。

四、古诗词教学中的“多媒体化”

赤壁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1-01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重视古诗词篇目的编选。高中语文课本几乎每册都会单独设置一个固定的单元来讲解古诗词,可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的重要地位。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古诗词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未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原有阶段,教学方法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在备课上,他们往往依赖教参进行教案设计,以不变应万变,使得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得本来富有个性解读色彩的诗歌教学,变成了具有标准答案的诗歌识记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话语自。

(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语言高度凝练,形式上与现行汉语相差甚远,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再加上古诗词的解读晦涩难懂,必须借助工具书、教师来帮助理解,甚至有时候在这两者的帮助之下,还是感觉一头雾水,鉴于古诗词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好了几篇并不代表在学习新诗歌时畅通无阻,这就使学生形成了古诗词无法学好的错觉。

(三)高考对古诗词教学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高考题型的相对固定和考查知识的范围界定,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有了投机取巧的念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授课,着重解读高考中的易考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技巧的传授,学生则只识记重点篇目和常考篇目的知识,对其他不常考的篇目则采取相对弱视的态度。第二,诗歌鉴赏一般选自课外文章,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认为书本知识不会考到,从而放松了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

二、从教师角度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改变以往教师对课堂的完全掌控局面。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互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二)提高自身在古诗词方面的语文素养

1.多读书,积累足够多的古诗词知识和理论。

教师的知识功底如果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对教材的解读是否深入和精准。教师必须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从整体上掌握古诗词理论系统。

2.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归纳整合能力。

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课前认真分析学情之外,还要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对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由于古诗词内涵的模糊性和多义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更好地解读诗文。

(三)创新诗歌策略,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鉴于课文篇幅的限制,教材中除了插图信息能给学生带来些许兴趣和想象空间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辅助信息。教师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教材的不足。例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导入阶段可以放一些赤壁的图片、选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图片,把学生带到那个时期、那个地方,更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原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选取电影《赤壁》的优秀片段辅助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往往只能指导学生去分析特定的诗词,使其掌握学习诗歌的方式方法,然后课后自己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搜集资料,补充课堂上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其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情景描写,里面有“寒蝉”、“长亭”两个意象,教师在解释完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搜索含有这两个意象的古诗词,分析“寒蝉”、“长亭”两个意象在其它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象征意义。这个搜集的过程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就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从这一活动中,更加深入的品味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赤壁古诗范文第5篇

对于古诗词,《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古往今来,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就背熟了,有利于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复杂情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用音乐导入,在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

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婉绵长、柔情似水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悠扬的乐曲声把学生带进了凄丽迷茫的意境中;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浑厚的男中音、雄浑的气势,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当年赤壁鏖战时,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周瑜谈笑风生、指挥若定的神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流行音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音乐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很多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生很难领会。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陶冶情操,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如讲授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播放翁培伦演唱的流行歌曲《护国良相狄仁杰》片头曲《饯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悲怆中包含高昂乐观的乐曲,加上翁培伦那至情至性,忧郁但不消极的男中音,把作者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似乎看到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的诗人,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想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但现实“夷羊满中野,盈高门”的可憎局面,又让诗人觉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通过流行歌曲,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更能体会出作者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缺憾,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现代流行歌曲白话歌词,把晦涩难懂的古典诗词演绎得通俗易懂,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了诗的内涵。

三、用音乐帮助学生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很多优秀内容被很多现代的音乐制作者制作成具有时代风格的音乐。在教学时,教师借助这些流行音乐,能使古诗词长留学生心间。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们边学边唱,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把这首词全背了出来。这次尝试,拓宽了我的思路。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听一些这类歌曲。如:根据李煜《相见欢》改编的《独上西楼》、李煜《虞美人》改编的《几多愁》、李商隐《无题》被改编的《别亦难》、李清照《一剪梅》被改编的《月满西楼》等。渐渐的,当初不喜欢古诗词的学生也加入吟唱的队伍,古诗词的默写有了很大的改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恰当应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而且为古诗词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大大地提高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赤壁古诗范文第6篇

一 阅读怀古诗的结构要点和步骤

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明确了这一结构,也就明确的阅读怀古诗的要点和步骤。

第一,看古地。所谓“古地”,包括前代的都城、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以及历代帝王或名人的故居、特定的历史朝代等。阅读时不仅要明确古地是何处,还要结合诗句对该地的具体描写把握当地的景物特征、意境以及诗歌的感情基调。

第二,思古人、忆其事。联系诗句,准确把握了解有关古地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件,做到“知人论世”,为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奠定基础。

第三,感主旨。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或际遇与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二 怀古诗的种类

1.从个人角度分类

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而苏轼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二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之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再联想古人,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共同的心理感受。也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意义。

第二,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例如,杜甫的《蜀相》一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遥念诸葛亮一生,幽幽思古,感慨万千,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人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2.从国家角度分类

也有昔盛今衰和今昔同辙两种类型。

第一,昔盛今衰型。例如,李白在《越中览古》中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今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

第二,今昔同辙型。例如,韦庄的《台城》一诗: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有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

三 鉴赏怀古诗的注意事项

首先,弄懂诗中所用典故;其次,找到古今对接点;个人和国家两种角度。最后,明确主旨:为借古讽今,怀人伤己。

四 总结

将笔者自己总结的怀古诗歌诀附录如下,求教于大方之家:

鉴赏怀古并不难,弄懂典故是关键。

赤壁古诗范文第7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人才对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课时:一教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归纳法等。

教学内容:

一、课题激情导入。利用多媒体音频放古诗词《赤壁怀古》及配乐《大江东去》引入三国之中。欣赏之后,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讲以前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

二、讲述官渡之战

1.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分析袁绍和曹操争霸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的形势图,讲战争过程,曹操自知兵少,危难时刻,天降斯人,投影展示“曹操赤脚迎许攸”图。

3.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小组看书讨论)

三、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以此同时,幻灯展示“三顾茅庐”图,介绍刘备和孙权。(学生口述小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讲授赤壁之战。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简单介绍战争经过,分析曹军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自学总结能力。)

五、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阐释赤壁之战之后,曹丕、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看图指出三国的名称、位置、都城。培养学生结合地图记忆方法。)

六、活动与探究。详见课本。(思考、讨论回答其目的是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探究。在三国历史中,你学到哪些有关理念?准备如何将其运用于学习、现实生活中去?(思考、回答。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赤壁古诗范文第8篇

一、补充资料,扫清阅读障碍

古诗词语言优美、含蓄,信息量大。由于创作年代久远,造成学生阅读难。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难把诗词知识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讲授的不足。课前,我展示学习资料,包括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等,拓展学生知识范围,达到“知人论世”的目标。课堂上,我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补充,比如讲授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学生不理解“三秦”“五津”的含义。我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三秦”是指古时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分别是雍、塞、翟三个王国;“五津”指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五个大渡口。然后我再用古地图展示,及时消除学生阅读疑惑。课后我还利用多媒体及时拓展,通过探讨问题、交流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我运用多媒体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布置任务,指明方向,引导查找资料。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再把资料汇总,并用多媒体集中展示自学成果。比如,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较深入。比如“王维山水诗的美境”“王维诗中的‘空’”“王维的禅宗思想”等等,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得到交流,有利于整体发展。

二、营造气氛,渲染烘托情感

古诗词情感丰富,字里行间散发勃勃生命力,给人以强烈感染。课堂上,想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魅力、体会蕴含情感,仅仅靠教师的讲授难以实现。

多媒体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同时把声音、图画、文字展示出来,瞬间再现生活情景,使描述更直观、立体,从而营造氛围、渲染情感。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哀歌。课前,我播放邓丽君的同名歌曲,哀怨凄婉的歌声,触动学生情愫,为词作学习打下情感基础。然后再深入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把握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还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我在课前展示赤壁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情怀,然后补充介绍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资料,使之理解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的原因。我争取在每一节古诗词的教学中,找到相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补充、完善教学。此举能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景之中。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有了背景音乐的烘托,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创设的情境中,拉近与作者的时空距离,更容易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诗歌,更充分、更高效。

三、构建平台,深入学习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但中学课文收录的古诗词只有80首左右,不够全面。范文只是打开一扇窗,没能把古诗词全部魅力展示出来。因此,要想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并培养人文素养,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构建学习平台,积极拓展学习。

开展比较学习活动。诗词创作中,诗人不同,对相同题材的创作也不同。在拓展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同题作品,让学生对比鉴赏。比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和《卜算子・咏梅》,陆词悲伤,毛词豪放;陆词消极,毛词积极。两者对比,词人精神境界全出。还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同是送别诗,王维诗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哀惋忧伤;高适诗表达对朋友的勉励,积极豪迈。王诗悲伤,高诗乐观,对比阅读,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