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1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湖北有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就认识三千多个字,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做得得法,低年级学生大量识字是可行的。在此同时,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精髓――经典古诗文,它精悍,琅琅上口,语言优美,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最好题材。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以提高文素养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达成了共识。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读汉字,这样既认识了汉字,又熟读了经典,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于是我们学校“新学校 新经典”课题组把这两项教学实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开展快速识字教学的同时进行经典诵读,相互促进,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两项成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付出了很多,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利用《三字经》识字,体验识字乐趣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着“记字难、遗忘快、不会写字”的现象。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静不下心,坐不住;二是课本中大量的生字,识字任务重。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就要充分地运用国学经典进行辅助识字教学,因为“三字经”制作的光碟集图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识字,又可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效率。我在《识字3》一文的识字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前学生已诵读过的“三字经”,他们已经通过诵读《三字经》认识了大量的字。而《识字三》正好是《三字经》里面的内容,所以在识字教学时学生比较乐于学,兴趣浓厚。当我提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识字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利用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进行识字,为小朋友提供识字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因为《三字经》好读易记,将识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并赋予学生爱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认字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生字都是学生在诵读《三字经》时认识或巩固以前认识的字,而《三字经》又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读本,三个字、三个字一起读,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给识字过程带来了乐趣。这样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增,这样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已经在诵读《三字经》时认识了许多字,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接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二、利用《弟子规》识字,收获识字快乐

古人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条件。为此,在诵读完《三字经》后,又相继开展了诵读《弟子规》。同样采用每天利用早读的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并要求学生每节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我也布置学生回家诵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记字,在读中理解字义,在读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提升了识字能力,收获识字的快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育,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从小大声诵读经典,养成每天坚持诵读经典,识字的好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一千多字,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幼就敦厚好学、通达事理、孝敬长辈,可谓一举多得。

三、利用古诗词诵读,提高识字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低年级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孩子们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持久热情。

例如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我们可以把古诗编成孩子们爱听的故事,如《一去二三里》: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孩子们听得入迷。在背诵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诗背了下来,并默写出来,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漂亮。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孩子兴趣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

四、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商标、报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并杂抄在本子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查字典读一读,并记住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等等,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2篇

雨密密地斜织着,记忆又慢慢淡远,往昔如梦,却不是梦。忽而想起几句宋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突然发现,我是那么地怀旧和伤感。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古诗词中无尽的韵味。

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我发现了苏轼把心情寄予山水的舒畅和喜悦;在“怒发冲冠,凭栏处”中,我发现了岳飞对秦桧的无尽愤怒和仇恨;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发现了文天祥心中的一股正气和以死明志的决心;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我发现了欧阳修旷达的胸怀和崇高的抱负。

月白,风轻,静夜,独坐,沏一杯香茶,赏一段柔曼的乐曲。“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才发现平淡是那么令人向往。又发现只要有三分易安婉约,三分陶潜淡泊,,三分东坡豪放,一段纳兰心情,凑成十分惬意之后,那么平淡已然唾手可得。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3篇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老友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

乙:“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

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

乙:“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

乙:“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

乙:“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

乙:“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

乙:“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

乙:“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

乙:“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

乙:“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

乙:“”万里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小菜一碟。

甲:写梅的。

乙:宋朝王安石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写兰的。

乙:宋朝朱熹写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甲:写竹的。

乙:唐朝白居易写的《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甲:写菊的。

乙:宋朝陆游写的的《新菊》:“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开。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甲:哇塞,你太有才啦!

乙:那里,那里,你问的这也太小儿科啦。

甲:那你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乙:改诗呀!

甲:怎么改呀?

乙:杜牧的《清明》你听说过吗?

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对,我能把它改写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

乙:在请听四言诗:“清明节雨,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甲:高!

乙:“清明雨,酒何处?杏花村。”

甲:这是三言诗,那词呢?

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甲:剧本呢?

乙:“有两个人物,两句台词,剧名《清明》。[舞台提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①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②牧童(遥指):杏花村。”)

甲:我今天算是服啦,你能就咱们同台演出也改一首诗或词吗?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85-1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理论,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以生活为起点,同样以生活为归宿,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以学生背会了一首古诗、学会了几个生字而沾沾自喜,而应该以学生能否对社会、对生活多一份认识,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崭新的生活为终极目标。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意义重大,是孩子认识世界、走进未知领域的通行证,传统的识字教学就是教育学生机械地识字,孩子们面对很多既难认又难记的汉字提不起一点兴趣,识字效果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且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识字,而且是主动产生识字的愿望呢?我觉得应该让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世界,这样比较容易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当来源于生活的文字再回归于生活时,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同时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重点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一、在校园生活里识字

学生有一大半的学习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可以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辅助自己的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陌生的小学校园,手足无措地坐在新教室里,这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我想,生活处处是教育,如果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教孩子们识记几个字的话,孩子们记忆一定会更加深刻,当孩子们在我的“和我一起这样坐”的示范下,个个坐直了身体,此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大字:“欢迎你,新同学!”告诉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某某小学的新同学了,我们全校的老师和二到六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都在欢迎你们的到来,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记住了这几个汉字。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进入了刚刚组建的新班级,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我觉得认识新同学的名字也是学生识字的一个不错的渠道,我首先利用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孩子们简单地介绍自己,然后在黑板报上开辟出一块“手拉手”的专栏,将每个小朋友的照片和名字做成的卡片在这个专栏里拼成美丽的图案,孩子们总喜欢在课后到黑板上去找自己身边的小朋友的名字,同时我还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写在一些动物图片上,注上拼音,贴在每个孩子的椅背上,给学生随时认读提供了方便,除此以外,我还在课外组织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互动,在互动中识记同学的名字,不仅增进了友谊,也提高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久以后,我班的学生都认识了所有同学的名字,他们的识字量远远超过了平行的班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在校园生活中自主识字,识字的内驱力被大大地激发。

二、在生活情境中识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教师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意识被无形地淡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无形地强化,识字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当教师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识字教学时,学生的识字愿望非常强烈。如我在教学《识字一》中的《一去二三里》时,我没有让学生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去反复诵读这首古代童谣,而是先用课件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郊外,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袅袅炊烟……路边各种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然后让学生再看画面,并听老师诵读童谣,并提醒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诗一边看着画,努力从诗中去找画,从画中去找诗,我如此读了两篇童谣,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小山村之中了,我轻声问学生:“那个小山村热闹吗?”从诗中、从画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他们之间有联系吗?在图文对比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收获颇多,由图上行走的孩子想到了诗中的“一去二三里”,由图上的袅袅炊烟想到了诗中“烟村四五家”,由图上的亭子想到了诗中“亭台六七座”,由路边竞相开放的花儿想到了诗中“八九十枝花”,学生已经完全将画中的“彼情彼景”变成了“吾情吾景”,孩子们就看着那幅画就能够轻松地诵读完整首童谣,在熟读童谣后,学生认读生字就非常轻松了,可谓是水到渠成,我只是重点指导了几个相对比较难读的字音,识字效果非常实在。

三、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学生走出校园后就会融入多彩的世界之中,在这个斑斓的世界中,汉字到处可见,大街上的广告牌上、电视荧屏的字幕上、食品的包装袋上……五彩的世界是孩子识字的最佳教材,所以我提倡我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识字,在社会生活中识字可以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如我们在教学某些生字时就不必刻意去讲解,可以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了?你是从哪里学会的?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一”时,同学们就纷纷举手:

生:我认识“春”字,我过年时看到好多人家的春联上有春字。

生:我也认识“春”字,我在电视上看见“李宇春”的名字里面有。

生:我认识“雨”字,我陪爷爷看天气预报时经常看到这个字。

生:我认识“花”字,我家隔壁就是开鲜花店的。

……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5篇

我家附近有一条河,叫通惠河。它穿过了这座城市,承载了城市里的污浊和纯洁,快乐与沉重,一直流到岷江。河流贯穿了土地,也贯穿了时间,贯穿了心灵的爱和恨,悲与喜。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是孩子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就像一条默默流过记忆的河。而正是这条“河”,路过了孩子纯真的童年,指引着他们撷取胜利的芬芳,分享过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走过的最有勇气的路,就是从路人甲走到你的心里。”教师就是这样,从素不相识,到悄然走进一颗颗童心,再到以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求任何回报。从“a、o、e”到“一去二三里”,再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字一句,教师口中的汉语宛如一曲动听的音乐,充满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在形声字、象形字等多种形式的汉字临摹和书写中,教引领学生体会笔画错落有致、参差避让的秩序美;于韵味悠长的古诗、散文中,经典或通俗的小说情节里,师生一起曼声吟哦,在读中遥想。孩子们从一粒尚待萌动的种子成长为一朵含苞的花朵,从狭隘的自我为中心到懂得欣赏别人,从狭窄的视角过渡到广阔的视野,从人性的自私渐悟人格的高尚,从懵懂到懂得,从陷于颜值到忠于人品……每一点进步,无不渗透了教师育人的艺术。

在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我们一起领略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浩瀚的大海、广袤的宇宙中体会到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在《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中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在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中,学生的心灵悄然变化:面对同学,学会了宽容;面对困难,学会了勇敢;面对诱惑,学会了抗拒;面对利益,学会了谦让……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做一个专注守信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师是个单纯的职业,拥有大海一样广阔的胸襟、容人的气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从一个孩子的神情举止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乐、他的苦、他的泪和他的痛,甚至可以洞察他家庭的悲欢离合。从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作文里可以读出他的心声:“爸爸,我今天终于见到你了,你牵着一个小妹妹的手,和一个阿姨幸福地走在一起。我不敢相信,也不敢走近。我一直跟着你,直到你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以前妈妈对我说,你死了,我很悲伤,哭得枕头都湿了。现在我好想问你为什么?可我张不开嘴,我的心很疼、很疼……”读着读着,泪水不禁迷了眼,伤了心。自己的心事也被一层一层地勾起来,泛起层层叠叠的酸楚。自身的沧桑、委屈、付出、快乐与孩子的伤心、忧虑、愤怒、幸福交织在一起,织成一河浑浊的水,在心头翻腾、碰撞、发酵、沉淀……最后又归于平静、清明、甘洌。“孩子们还等着你呢,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吧。”我经常对自己说。拍拍自己的脸,漾起浅浅的笑,鼓励自己,也鼓励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结伴而行,不离不弃!一路走过,磕磕绊绊,经历了不知所措的茫然、豁然开朗的明晰、持之以恒的刻苦、喜出望外的惊喜。孩子们的眼神真诚、纯净,我们亦然。

年复一年,河流蜿蜒流过,河水静静流淌。人们对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而她却每时每刻滋养着一方生灵。我,一个女教师,一个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正像这条默默流淌的河吗?是的,我就是一条河,一条清澈明净的河,一条流过孩子们心灵的河,一条承载孩子们美好记忆的河。(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6篇

1.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1》的第17课的教学内容。课本的内容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精神和育人理念,突出了文字编辑的教学特点,注重使用Word进行文稿处理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中文稿处理和美化的活动实践,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行图文并茂的美化编辑,在编辑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2.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工具的运用也处于初步认识阶段,而对文稿的编辑和美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和操作训练,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采取导学法,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文稿的处理工具Word。

(2)掌握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和文稿预览的方法。

(3)掌握正确保存文稿信息和编辑操作的技巧,提高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处理的能力。

(4)增强对文稿编辑的兴趣,提高对Word工具基本功能的认知。

(5)增强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操作的信心和主动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健康心理。

三、教学重点

(1)认识Word工具编辑和处理文稿的基本功能。

(2)掌握运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的基本方法。

(3)文稿编辑中图片插入功能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文稿编辑中图片与文字内容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设想

对于本课的教学,运用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的编辑活动,在对古诗的文字处理中,给古诗合理配画,以提高学生使用Word工具保存文稿信息的技巧,从而养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素质。

六、教学要求及建议

为提高文字的输入和图片的采集速度以及“古诗配画”的编辑效果,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项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1)制作本课的教学辅助课件,课件配画样式屏幕截图如图1~3所示。

(2)帮助学生搜集学过的古诗文,并提示配画的方法(运用卡片形式)。

(3)在D盘建立教学图片库。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导入: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学了好多优秀的古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能激励人,给人以美感,如果我们能根据诗所描述的意境,给其配上一幅恰当而美丽的图画,那就更是一种享受。板书(古诗配画)

北宋理学家邵雍作了这样一首古诗,大家请看诗的内容:(播放课件教学资料1)题目是《一去二三里》(读或背诵一下古诗的内容)。

大家数一下古诗的字数,有多少?(20字)

诗句描述了哪些景物?(烟村、人家、亭台和鲜花)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仅用20个字,就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有“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的田园画面,创造出一种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想一想,你能为这首古诗配上一幅恰当的画吗?

现在我们根据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一起来给它配上一幅适合的画,大家看看有什么效果?

(2)浏览:配画文稿

①看一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②说一说配画前后的文稿有什么不同?(单独的诗文显得单调无趣,配了画的文稿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情趣无限的感觉,诗的意境更加具体化了。)

③再说一说,三幅配画文稿又有什么不同?(文字的多少、文字的位置)

④在配画文稿中,当文字的多少和文字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3)阅读:“教学资料2”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教学资料2”,来为你喜欢的古诗“配画”。(“教学资料2”的内容主要有“古诗配画”的流程和用来配画的参考古诗。)

(1)文字输入

在学过的古诗中你喜欢哪几首?学生背诵古诗。

学生选择古诗。(从“教学资料2”中,选择一两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再选择输入法,将古诗文字输入到Word文档。)(板书:选择―古诗)

①选中:文字编辑是从文字“选中”开始的,只有被选中的文字,才能进行编辑操作。

②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划过文字,“选中”古诗可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等内容的编辑,这时也可体会“格式”工具的其他功能。

作用:通过预览,查看编辑的效果,以方便进行恰当的文本修改。

①文件―打印预览―进入预览窗口,可选择单页或多页预览―返回编辑页面,点击“关闭”按钮。

②也可直接点击编辑窗口的打印预览按钮,进入预览窗口。点击“关闭”按钮,返回编辑页面。

(4)文稿配画

①可上网搜索合适的图画,另存于桌面,然后再把它插入文稿中。

②也可到D盘(教学图片库)中去选取一两幅图片插入文稿中。

③方法:点击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图片内容―点击确定。(板书:插入―图片)

单击选定所插入的图片,调整图片大小,调整图片位置,设置环绕方式。

(6)文档保存

①路径另存:文件―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文件命名―选择保存类型“Word文档”―确定。此种保存,不改变原文件。

②按钮保存:利用保存命令和保存按钮,也可进行文档的保存操作,这种保存操作,要改变原来的文件。(板书:保存―文稿)

3.展示与交流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欣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交流:说一说你所编辑的古诗和配画的意思。说一说你对文字处理和文稿编辑的体会。

阅读:第17课(46~47页)内容,思考古诗配画的过程,想一想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懂?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7篇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会……”讲述自己的优点,幼儿园二月工作计划范文。

2、发准近似音“鼠、虎、树”,能口齿清晰地朗诵绕口令,并在熟练的基础上加快朗诵的速度。认识字词:松鼠、老虎、树。

3、能正确认读、书写数字1~5,根据字形进行联想。

4、学习新学期晨间操。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1、生活习惯: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愿意展示自己独立做事的技能。

2、学习习惯:(1)坚持每天按时入园,能独自完成作业。

(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3)能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3、游戏习惯:(1)能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活动,按自己的方式游戏。

(2)会使用游戏操作材料,并能整齐地摆放游戏用品。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自己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游戏。

三、环境创设

1、结合我班的班级文化,用蒲草垫和废旧的席子布置主题墙,用绳子编成网子供幼儿悬挂作品。

2、和幼儿一起制定班级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3、布置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我班近期的工作安排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周

1、语言:我喜欢我自己

2、语言:鼠教虎爬树(绕口令)

3、数学:数字好宝宝(一)

4、健康:我的名片

5、科学:七彩太阳光(科学探究)

6、音乐:名字唱出来(歌唱活动)

7、拼音:学习

8、体育:学习幼儿广播操(一)

9、美术:手形画

第二周

1、语言:宽街(续编故事)

2、语言:天(故事)

3、数字好宝宝(二)

4、科学:会变的颜色

5、音乐:狮王进行曲(音乐欣赏)

6、体育:学习幼儿广播操(二)

7、拼音:学习

8、拼音:学习

9、美术:制作小虫子

第三周

1、语言:一去二三里(古诗)

2、语言:小花籽找快乐(童话)

3、数学:整理学习用具

4、健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

5、科学:会变的树叶

6、音乐:拉拉钩(一)(歌唱)

7、体育:在身上滚球(体育)

8、拼音:学习

9、美术:螃蟹

第四周

1、语言:孙悟空打妖怪(儿歌)

2、语言:小花籽找快乐(童话)

3、数学:班级物品清单

4、科学:蚯蚓

5、音乐:快乐的脚步(音乐活动)

6、体育:摘果子

7、拼音:学习

8、拼音:学习

9、美术:名画欣赏《梦》

五、晨间活动

第一周:分组活动:1、器械组合:轮胎、沙包、滚筒、圈;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跳跳球;6、粘贴球

第二周:分组活动:1、跳绳;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羊角球;6、粘贴球

第三周: 分组活动:1、器械组合:轮胎、沙包、滚筒、圈;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跳跳球;6、粘贴球

第四周: 分组活动:1、皮筋;2、小单车;3、滚环;4、皮球;5、跳袋;6、粘贴球

六、家长工作

1、 每天坚持按时送幼儿入园,有事事先向老师请假,工作计划《幼儿园二月工作计划范文》。

2、 召开新学期家长会。

3、 帮助幼儿养成独自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提醒和督促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9月份蒙氏和五大领域教学计划

9月份蒙氏教学内容五大领域教学内容

第一周名称:线上活动——寂静游戏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听力、观察力。音乐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

名称:串项链

目的: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控制小肌肉、细心、耐心、审美能力。美术活动:手指玩色——手指点画

名称:粉红塔

目的:视觉辨别大小的能力科学活动:一天要吃三顿饭

目标: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以及时间和空间特征感兴趣。

感知认识早晨和晚上。

第二周名称:带插座圆柱体

目的:训练幼儿视觉能力,学会一一对应。美术活动:我陪小动物一起住

名称:打招呼

目的:日常生活、礼仪培养语言活动:幼儿园的一天

名称:夹的工作

目的:小肌肉的灵活性健康活动:小蚂蚁搬豆

名称:语言课《咕咚来了》

音乐活动:可爱的小兔

名称:苹果分类

目的:视觉辨别大小美工活动:送给老师的花

目的:对美工的兴趣并认识教师节

第三周名称:我要好好洗个澡

目的:讲卫生的好习惯语言活动:讲卫生的好宝宝

名称:画水波线

目的:让孩子大胆绘画并学会自然的画水波纹。体育活动:小猫捉鱼

名称:红色圆柱体

目的:感知彩色圆柱体的不同特征,并观察与带插座圆柱体的不同。数学活动:香蕉可真多啊

名称:物归原位

目的:培养幼儿物归原位的好习惯音乐活动:快乐的幼儿园

名称:安静活动——走线

目的: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科学活动:我的小脚会说话

第四周名称:感官领域——长棒

目的:视觉辨别长棒的能力数学活动:大球和小球

一去二三里古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材料;诗歌;创想;画境;综合教学

在一次《童谣童画》这课教学的时候,一位学生没水彩笔这些材料,居然把《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表现得特别有韵味,半立体的画面创意,也让我眼前一亮,哽在喉咙里的批评顿时自惭形愧……能否像这位学生一样,结合多种材料来表现诗歌的意境、画面的创意呢?一方面有助于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文化情景,领悟艺术通感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贯通学科思维,让学生更有想象力

在诗歌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画境的情感之美;在画面的丰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韵律之美,它们具有密切的联系:都有内涵美,感情丰富,具有张力。诗给画以情思,画给诗以情景。

(一)由诗意找材料表现

齐白石先生有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故事――当年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中做客,顺手从案头拿起一本书,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白石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修养和真知灼见,终于将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表现了出来――画面上没有蛙,却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抖在端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收集这样的故事和学生们交流,让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寻找美术创作的兴奋点。结合意境需求,让学生选择不同材料进行表现,把画境推上一个更高的层面。例如,古诗《咏柳》,学生理解诗意后,各种念想众生,创作兴趣高涨。有的学生想突出柳树的枝干,选择牛皮纸,并褶皱后进行粘贴,添画柳树的枝条和细叶;有的学生则想突出柳条,选择皱纹纸搓条,粘在枝干上;有的学生用超轻黏土捏出燕子,在柳树边上飞翔;有材料加添画的,有全材料制作的,有平面的,有半立体的,有立体的……学生的作业千姿百态。画境和诗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启发,陶冶审美情操,课程的效果可以得到最好的发挥。

(二)由材料特性觅诗情

各种材料拥有特殊肌理、美感,在作品中会形成不同的效果,也会有不同的审美体现,有时候让学生带上材料,在课堂上结合材料特点、造型进行创想,去寻找合适的诗歌进行表现。例如:四年级的课堂上,学生带了很多材料,有树叶、种子、棉花、布头、毛线等等材料,我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分析材料特点,甚至用材料先进行创意,然后再讨论联想用什么诗歌表现更加贴合材料的特点、造型的特点。诗歌可以是童谣、古诗,也可以是自己创意的诗。有的学生用干树叶做船,用棉花当云,用纸板刻出桥的形状,配合水笔刻画的人物和水粉颜料添画的小河,配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童谣,整个画面和童谣的意境配合得相得益彰。有的学生用绿色花纹的布做荷叶,用树叶剪出鱼儿的造型,再配上用粉色卡纸做的荷花,画面以荷叶掩映下的荷花为散点往后发散至荷叶,再拉伸至无际的天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对比色在变化中透出光彩,把诗意和画境用别样的材料有机融合,极好地表现了西湖荷塘盛景的辽远与阔达……让学生面对材料,通过合作讨论,他们总能找到合适的诗情来配上画意。

二、拓宽造型表现,让学生更有创造力

(一)材料创想的画境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材料在绘画中是通过重构、粘贴、裁剪等等表现方式来表现作品内容。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是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将形式体现出来,其视觉美感、视觉冲击力相对于传统绘画作品毫不逊色,它在创作中想象中甚至更胜一筹。比如古诗《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歌里表现东西的容量非常大,学生运用玩具数字体现诗中的量词、把人家和亭台用不同大小的图片剪贴、再用植物小花标本作为点缀进行实物拼贴等方法,把那么多的景物借助于不同的物体进行表现,而且画面不再是平面,而是凹凸有致,大大提高了整幅作品的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表现力。

(二)材料创想的画境具有变化的生命力

材料的表现还体现在它的形式美,形式美的许多规律是建立在学生玩材料的基础之上。例如三年级上册《剪雪花》这课教学,利用儿歌:小雪花,真美丽,我用剪刀剪出你。三一叠,真简单,画一画,剪一剪,展开雪花飘下来。摆一摆,贴一贴,卫生安全记心怀。结合教师的示范,把剪雪花的技巧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学生边念儿歌边剪雪花,雪花的造型也是形态万千,各种巧妙,在拼摆成为一幅画得时候,有的学生不仅利用剪纸、添画,甚至借助于枯树枝、废旧的木头积木等材料,使画境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在学生的快乐拼摆中,对称美、放射美、平衡等美术形式的素养教学润物细无声。根据画面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创编合适的诗歌,把创造性思维又进一步进行提升。

(三)材料创想的画境具有鲜明的材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