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经占卦方法

易经占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易经占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易经占卦方法范文第1篇

本报记者 赵妍 发自上海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出席上海书展,为其即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傅佩荣谈人生:哲学与人生》(第二版)造势。次日,他便要马不停蹄赶往重庆。

“我在很多地方讲《易经》,明天去重庆也是讲《易经》。讲《易经》有个特色,你讲完之后最后半小时做示范,数字卦,用数字来取代古代复杂的方法,用来占卦。我在全国各地讲这样《易经》的课至少讲过30场,每一场都有五六个人要上来示范,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不准的,从来没有。”上海炎热的夏日,依然西服革履的傅佩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即便是坐在酒店靠窗的咖啡厅,他也是一副随时准备登台的姿态。

翻开这位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师”的履历,其上有关“主要作品”的介绍里,多少带有“心灵鸡汤”的味道—《傅佩荣谈人生:易经与人生》、《傅佩荣谈人生:心的旅程》、《向孟子问道》、《向庄子问道》、《向孔门弟子解智慧》、《领导处世智慧》……

他给“国学热”定了个30年计划,“从普遍推广,到回到经典,最终改善生命”。“改革开放经济要搞30年,搞文化30年最起码。”

台湾“国学”明星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傅佩荣,在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讲了17年。2005年后,他抢滩中国大陆国学市场,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书,书封上画着一个抽象的人脑在接受知识。

傅佩荣第一次到大陆公开演讲,是在2006年9月。线装书局将傅佩荣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的解读,分别成书五册,构成“傅佩荣解读五大经典”。基于新书宣传的考虑,图书策划公司借用他曾频频在台湾校园外演讲的功力,安排了演讲场所,并联络媒体,营造出迎接台湾“大学者”的气势。

十天时间,六个城市,十所大学—傅佩荣对当时受到的礼遇印象深刻,“南方开始,浙大、复旦、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然后上海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加起来总共十个学校,都讲国学。反应还蛮热烈,”傅佩荣回忆,“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对传统文化这么热衷的。当然里面可能有‘’的原因,要寻根、要补课。”

正是那次巡回演讲之后,有人找上门来。“最早是凤凰卫视,找我讲《国学的天空》。2008年上半年讲了137集,之后南方人都知道了,好像是广东人看得特别多。而且知道我这个人讲国学好像还蛮到位的,都会根据原典。后来在2009年上半年,上央视讲《孟子的智慧》,那才让大陆人都知道,这个人讲国学,好像还不错。因为央视有一定的号召力。”

他刻意回避了2006年与“国学超女”于丹的那段纠葛。当年的“十一”假期,央视 《百家讲坛》连续7天播出“于丹《论语》心得”,让这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一举走红。但实际上,《百家讲坛》原本计划《论语》的讲习安排,是于丹7集,傅佩荣30集。于丹一上镜轰动全国,主播方因势利导,取消了傅佩荣的《论语》档期。

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傅佩荣的“成名之路”—他变成了大众心中的“台湾版于丹”。“那时候,只要于丹出一本《心得》,我的书明明是《的智慧》,书商也要把书名改成《心得》;于丹出一本《庄子心得》,我的书叫《向庄子请益》,书商还是把它改成《庄子心得》。弄到后来,甚至有人问我:你怎么跟风?”傅佩荣对这段过去十分介怀,到2009年上海书展,他甚至不掩其怒,公开声称:“别叫我‘台湾于丹’,我在台湾已经成名30年了!”

然而无论如何,借着国学的通俗化演说大红大紫之春风,傅佩荣还是红了。

出名后的利益纷争

成名自然会有“副产品”—书大卖、节目收视好,各地演讲邀约频频。经济收益上的事他雇用专人打理,然而早年因缺乏对大陆市场的了解而签订的一纸图书版权合同,因为各类书籍的大卖,逐渐让傅佩荣感到“分利不匀”—“因为一个无良书商,傅老师亏了不少钱。”一位了解事情经过的出版社编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早在2005年在大陆出版第一本书之前,一位大陆出版商到台湾找傅佩荣,商议到大陆出版事宜。直到第一本《哲学与人生》出版,看到书的傅佩荣才得知是“东方出版社”。“但我在台湾不了解大陆的情况。因为他是第一个到台湾找我的出版界朋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出版商,什么叫出版社,还有书号问题,台湾没有那个概念。台湾每一个人都可以申请正式的出版社,就是合法的。我很信任他,所以我所有的著作交给他处理。”

傅佩荣逐渐意识到书商的“商业化”操作。“他纯粹做生意,所以我这本《哲学与人生》,不管卖多少本,永远是第一版。出版商不愿意写卖多少本,他有抽税的问题,所以这种做法就不太合理了。读者永远买到第一版,封面一直换,出版社一直换,再换个书名,我看到的总共有8个封面,他说他只负责5个,另外3个是盗版的。这个出版商换5个封面,好几个出版社,永远第一版,永远不说印了多少本。读者就问我说怎么你的书买过的书名都不一样,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说,根本在我控制之外。”据傅佩荣自己了解,书商所给《哲学与人生》版税只有前面的3万册,而该书第一版“至少卖了20万册”。

易经占卦方法范文第2篇

一、宴会与郊游的紧密结合

曲江游宴曾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宴饮形式之一,自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持续到唐僖宗乾符年间,历时170余年。曲江宴是指唐时考中的进士在放榜后于曲江亭接受皇帝所赐的宴席,又名曲江会。曲江宴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曲江游宴种类繁多,情趣各异。例如,按照古人“曲水流觞”的习俗,众人环坐于弯曲的溪流两旁,置酒杯于上游流水之中,流至谁前则罚谁饮酒作诗,众人对诗进行评判,称为“曲江流饮”。在安史之乱以前,唐代各级署衙都在曲江两岸修筑亭馆台榭,以供宴会游赏之用。天宝年间,萧嵩家的私庙逼近曲江,不得不移往他处,玄宗还在诏书中安慰道:“卿立庙之时,此地闲僻;今傍江修筑,举国胜游,与卿思之,深避喧杂。”野外聚宴是这一时期宴会形式的时尚潮流,也是唐代休闲风俗的重要内容。“曲江游赏”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休闲文化形式。

至唐僖宗时,也在曲江宴中设“樱桃宴”专门来庆祝新科进士及第。每当到了曲江关宴大会时,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都会到曲江亭子选择东床佳婿,场面热烈非常,“钿车珠鞍,栉比而至”。这一天也是长安普通居民的盛大节日,在开宴前几天,就已是“行车骈阗于江头”,而到了开宴时,更是“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车马喧阗,人流杂涌,繁盛无比。朝廷教坊的伎乐赶来表演,甚至皇帝也会到紫云楼垂帘观看。宴会结束后,便移乐泛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

野外聚餐多选在节日期间进行,中和、上巳和重阳“三令节”时,人们最喜游宴。曲江岸边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绿树环水,烟水明媚,是当时最著名的游赏胜地。所谓“百官游宴,多是长安、万年两县有司供设。或径赐钱给费,选妓携觞,幄幕云合,绮罗杂沓,车马骈阗,飘香堕翠,盈满于路”,就是关于当时游宴的描写。

除了官方举办的类似于“公费旅游”的游宴之外,曲江也是私人聚宴的最佳场所,游宴为平日被世俗烦扰羁绊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时机和地点。《剧谈录》说,到了夏日,这里“菰蒲葱绿,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好事者赏芳辰,玩清景,联骑携觞,不绝于路”。天高云淡,碧草茵茵,四时佳节之时,长安豪侠少年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在花树下往来游赏,仆从捧执酒器跟随在后,遇有胜景随时停下,驻马而饮。“春景暄妍,策蹇驴出都门,贳酒一壶,藉草而坐,醺醉而寐。”赏美景,饮佳酿,以天地为家,随时酩酊大醉倒在绿草中酣睡,也只有唐人才有如此洒脱不羁的放达之举。

船宴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宴会形式,也是宴饮和旅游活动的绝妙结合。顾名思义,宴会的地点是在船上。唐代宫廷贵族,于节令庆典或春秋佳日,喜爱乘舟泛于水上,举办船宴之余,往往伴随着观赏水域胜景。这种宴会对文人墨客来说,同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李白《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诗云:“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荡漾,百壶那送酒如泉?”白居易在其洛阳履道里宅中,凿有池水,也曾在船上宴请宾客。唐文宗时,河南尹李待价在上巳节举办了一次游宴赋诗活动,邀集当地名噪一时的文士才子登上彩舟,共享盛宴。宾主十六人时而饮酒赋诗,时而泛舟游赏,直至日落西山,才尽兴弃舟上岸。嘉宾之一的刘禹锡乘兴作诗描绘道:“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

唐代女子的开放和洒脱不输男子,女子钟爱的春游野宴就反映了当时女性的休闲生活。唐玄宗时,仕女结伴赴郊外野宴,成为一种时尚。其一被称为“探春宴”,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探春宴多在孟春时节进行,参加者多为贵族或富家年轻女子。届时,她们相约做伴,载着帐幕、餐具、酒器美食等来到郊外踏青游玩,然后选择一处美景所在,搭起帐幕,摆设酒肴,享用美食佳酿的同时,开始行令猜谜、吟诗作对等休闲活动,直至日暮方归。另一种是上巳节(又称女儿节)前后举办的一种野宴,女孩子玩累了就选择一处席地设宴。由于这种宴会是在裙帐中进行的,故称为“裙幄宴”。仕女游春时,绿衫红裙,极尽美艳之能事,“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就是说姑娘们在踏春赏玩时,看到好花,就随地坐下,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各自解下红裙,将裙子联结起来挂在竹竿上,连在一起挂成一座帷幄,形成临时的饮宴幕帐,她们就在其中宴饮赏花。此举在今天看来,亦能称其为浪漫、时尚,放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并未被时人斥为荒唐、不合礼数,恐怕只有在唐代,才会出现如此大胆和开放的女性吧。

二、宴会与文艺的巧妙融合

唐代贵族官僚和文人雅士在举办宴会时,往往伴之以各种观赏性节目和游戏。

首先是音乐、舞蹈类的娱乐表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有一幅唐人所作的《宫乐图》,展示的是一群唐代宫廷女子作“时世妆”打扮,一边宴饮,一边演奏乐器以助兴。唐代观赏性音乐文化十分发达,广泛吸收、融合了全国各地的声乐流派,并大量借鉴西域乐曲风格,音乐文化空前繁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江边女子弹琴之声悦耳,其乐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一个流落尘世的歌女尚且有如此水准,其他宫廷乐官的造诣可想而知。在舞蹈方面,由于西域舞蹈艺术的东传,唐代的舞蹈因而种类繁多,美不胜收。舞蹈艺人的技艺也臻于完美,据《乐府杂录》记载,唐代的表演性舞蹈中,健舞节奏感强烈而明快,动作潇洒而流畅,如棱大、阿连、柘枝等;软舞动作抒情柔美,节奏舒缓,如凉州、绿腰、苏合香、团圆旋等。宴饮之余,欣赏着优美的歌舞表演,着实令人如醉如痴。

唐人宴饮,多有歌舞伎相伴。唐代明确规定:“凡大燕会,则设十部之伎于庭。”乐伎在宴席中佐饮,十分常见。很多贵族家中蓄养乐伎,供宴饮寻欢。例如,白居易家中蓄养了红俏、春草、小蛮等多名舞伎,他在《谕伎》诗中说:“浊泪夜黏桃叶袖,酒痕春污石榴裙。莫辞辛苦供欢宴,老后思量悔煞君。”诗中对这些供人戏弄欢娱的女子蕴含了深深的怜惜之情。

除了观赏音乐舞蹈,唐人饮酒兴酣时,还会参与歌舞娱乐。唐太宗有一次设宴款待武功仕女,酒兴正酣时,“老人等递起为舞,争上万岁寿,上各尽一杯”。不H如此,唐太宗还亲自带头起舞,一次设宴款待群臣,“太宗酒酣起舞,以属群臣,在位于是遍舞,尽日而罢”。大臣王常日饮酒,“枥多名马,家有伎乐”,并曾在酒宴上自唱自歌,神气豪迈,恣酒不羁。从中,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唐人狂放率真的个性,洒脱不羁的真性情。

另一类属于饮酒技艺和游戏,这些休闲小游戏使饮酒过程变得十分生动,列举如下:

(一)酒令

唐人酒令艺术丰富多彩,且有雅、俗之分。白居易将“雅吟”与“俗饮”对比,作诗云:“香浓酒熟能尝否?冷澹诗成肯和无?若厌雅吟须俗饮,妓筵勉力为君铺。”韩愈也曾写道:“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令,惟能醉红裙。”唐代酒令不下二十种,有高雅的文字令,有简便的筹令,有传统悠久的占术,还有直接抛打等俗令,名目繁多。

在一批江苏出土的唐代金银中,有一件金龟贞《论语》玉烛筒,有酒令银筹五十枚,正面刻有文字,上为《论语》词句,下为饮酒对象及酒量。行酒方式有四种,“饮”为自斟,“劝”为敬酒,“处”为罚酒,“放”为重新下筹。例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自饮十分。”“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任劝十分。”“与尔邻里乡党乎。上下各七分。”“乘肥马,衣轻裘。衣服鲜好处七分。”这批珍贵的酒筹使人们对唐代酒令有了清晰的认识。

骰盘令是从樗蒲、双陆等博戏游戏中发展而来,以十只骰子齐掷,自掷骰的人起,依采数饮酒。白居易《就花枝》诗云:“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

抛打令则是用香球或杯盏,类似于今天的“击鼓传花”。行抛打令时,主宾皆回环而坐,巡传香球,以乐曲定其始终。当曲急近终时,便相互嬉戏抛掷,中者须起舞。常用的传球巡杯曲和舞曲(游戏背景音乐)有《抛吕帧贰兜餍Α贰断隆贰赌走》《舞引》《红娘子》等。

(二)射覆

这是一种类似于占卜术的猜物游戏,通常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射覆是文人雅士宴集聚会时一种玄妙而又有趣的休闲方式。《汉书・东方朔传》曰:“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射之,故云射覆’。”射覆看起来似乎是猜谜,其实是用易经占卦占出来的。射覆时将某个物品覆盖起来后,如扇子、笔墨、香囊、盒罐等生活中的常用品,让预测高手通过占筮取得卦象,通过对卦象的特点做变化分析,确定出被藏物品的特征:数量、形状、颜色、尺寸、特性等。《红楼梦》中写道,姐妹们在大观园中偶尔以诗文进行射覆,是先用诗词文章等隐喻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以隐喻该事物的另一诗句或掌故揭出谜底,须是饱读诗书之人才能参透其中奥秘。文人墨客喜欢射覆,贵族妇女通常也十分青睐于此。李商隐的《无题》描写射覆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也许诗人正是贵妇人的座上嘉宾,此诗大概就是在这种绮丽的情境之下生出的感叹。

(三)投壶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作为礼仪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盛行。那时,成年男子崇尚骑射,宴集聚会时射箭成为必备程序,之后流行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据《礼记・投壶》记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这种活动与古代的射礼在形态、意趣、方法、规则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投壶是一种以矢代箭、以壶代侯的具有射礼色彩的游戏活动。投壶也是宫人消磨时间的娱乐,王建《宫词》诗云:“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宫女分成两群赌樱桃玩,玩投壶玩得手腕酸疼。作为唐代宴会上受欢迎的休闲方式,士大夫投壶,常伴以饮酒、赋诗以助雅兴,如“阉令促传觞,投壶更联局”,就是指酒宴上的投壶。据《旧唐书》卷一六《穆宗纪》记载,给事中丁公著说:“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于乱。”

(四)藏钩。

据《酉阳杂俎》记载:“汉武钩弋夫人手拳,时人效之,目为藏钩也。”据称,汉武帝宠妃钩弋夫人的手里紧握一只钩子,于是,民间流传起了藏钩之戏。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了其玩法:“藏钩之戏,分为二曹。若人偶则敌对,人奇则奇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数。”参加的人分为两组,如果人数为偶数,则互相对峙,如果是奇数,就让一人作为游戏依附者,随意依附一组,称为“飞鸟”。游戏时,一组人暗暗将一小钩(如玉钩、银钩)攥在其中一人手中,由对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里,猜中者为胜。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写道:“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岑参的《敦煌太守歌》云:“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花蕊夫人《宫词》云:“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宴会上玩藏钩,不是罚酒,而是用墨画花脸。《宫词丛钞》中说:“欲得藏钩语少多,嫔妃宫女任相和。每朋一百人为定,遣赌三千疋彩罗。”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