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医生 职业道德 职业信仰 塑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社会的医疗卫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医生是医院的主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青年医生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波动性较大,因而建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对于他们的职业成长意义十分重大。

一、青年医生职业信仰的内涵与建构的必要性

1.医生职业信仰的内涵。信仰二字有四重含义,一是相信,即相信自己所坚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性;二是仰望,即对于高尚情操与意识形态的崇敬之情;三是敬仰,即自己不会亵渎,也不允许他人亵渎那些自身对于某种事物、精神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意;四是仰仗,即依靠这种道德观念或行为方式获取实际的收益或内心的满足感,以此诠释生活、生命的意义。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职业信仰是人类信仰的一大方面,也是一个社会人对于自身所处身立命职业最高境界的相信、仰望、敬仰和仰仗。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讲,从进入医学领域的那一刻起,“救死扶伤”、“医者仁术”等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便成为其所坚守的职业信仰。相信医务工作者道德观念的正确性,时刻充满对于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崇敬之情,从不亵渎也不允许任何人亵渎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精神,并最终依靠这种精神获取事业的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便是医务工作者职业信仰的内涵之所在。

2.青年医生职业信仰建构的必要性。青年医生是医院发展的生力军和支柱力量,因而为其建构正确的职业道德信仰,既是青年医生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人力资源保障。从青年医生层面来讲,建立正确的职业信仰能够为初涉医疗行业的青年人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排除各种不正确、不健康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困扰,使其树立坚定的立场、决绝的态度去面对职业道路上所面临的金钱、权力、利益等各种诱惑,为其指明今后的职业发展方面和目标,指导其在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地成长。而从医学和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讲,帮助青年医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仰,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公众对于医疗单位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形式多样化要求实现的必由之路。青年医生正处于专业上升的重要时期,职业信仰能够激发其攀登医学事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而这种动力亦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由此可见,建立青年医生正确的职业信仰,对于青年医生自身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都十分的必要。

二、影响青年医务工作者职业信仰建构的主要因素

1.缺乏对于职业性质的正确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单位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全额投入、医院不为盈利、医生不计报酬,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国家部分投资、医生直接介入医疗市场,这一变化使得医生群体对于自身的职业性质产生了理解偏差。尤其是一些青年医生在医务工作社会性还是利益性的问题上失去了全面的认识,逐利性逐渐占据上风,使得部分医生出现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进而导致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不良的职业信仰。从医疗卫生事业自身性质来看,其既有与人类其他活动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医院作为经济主体,其经济制度必然要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入的削减使得医院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必须重视经济建设,否则无法去承担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简而言之,欲让患者生存,医疗卫生单位就必须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用经济手段运作医疗卫生事业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医院与医生从出现以来便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维持生命是所有医生的职责所在。医生的职业道德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之间出现了矛盾,医生必须进行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人类行为的趋利性使得一些对于自身职业性质缺乏全面认识的医生做出了有违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的决定,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对于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开始重视并鼓励人们追求自身的实际利益,由此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当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定的合理维度时,这种行为便成为了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将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唯一依据,而对于道德、责任、义务则置之不顾。医务工作者自进入医学院校便开始接受医德医风教育,本应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但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一些医务人员开始在个人利益还是职业信仰的取舍问题上变得观念不清、思想模糊、行为失当。特别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医生,既由于成长过程中一直深受市场经济思维的影响,又由于缺乏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使得自己在追求个人利益方面存在误区,久之便将个人利益作为了自己工作的唯一价值取向,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可以牺牲病人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这既是青年医生自身的失败,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可以说,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引发的功利主义思潮泛滥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医生建构正确职业信仰的重要因素。

三、塑造青年医生职业信仰的途径

1.调整观念,重视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医学界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职业信仰意识,即医生的从业过程之中,职业信仰会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而自我形成,这一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过分地推崇“自然论”,将信仰等同于人类的本性。但是,在实践之中,人们不难发现,同样依靠“自然论”的“自觉性”,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敬和信赖,而也有一些医务人员却丧失了最起码的人道主义医风医德,在医疗活动中做出了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不良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应当彻底抛开“自然论”的错误论据,调整观念,加强理论建构和实践要求,使职业信仰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具体来讲,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从思想层面上重视起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构工作,从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根据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可塑性特征,对青年医生进行引导教育。通过系统的、目的性强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青年医生在入职之初便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院方面,可以采用青年医生喜闻乐见、感召力强的方式宣传和普及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价值,如选聘医风医德优良的医生作报告、开讲座、举办茶话会、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岗位,及时了解青年医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帮助青年医生排解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其面对人道主义职业信仰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时,医院方面应当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介入。

2.建章立制,规范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制度建设的优点在于规范性强,能够通过“法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人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制度建设中,针对当前青年医生职业信仰建设的实际,应当关注三大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一,应当从法律层次构建医生的行为规范制度,告知其何可为何不可为。法律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活动中所应坚持的底线,任何行为有所逾矩,都是不应被容忍的。对此,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章立制,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表明底线。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信仰的要求,更是国家法律的约束,一旦行为有所违反,法理不容。第二,应当从公共监督层次构建医生的医德医风行为监督制度。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建设,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谋求更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应当引入患者评价机制,对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患者评价。同时,医疗行为往往并非某一位医生单独执行的,由此还可以引入医护之间、医疗团队内部的相互评价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第三,应当从青年医生尤其是新入职医务人员的特点出发引入职业信仰培养制度。青年医生在医学院学习时,思想和行为受到学校管理和教辅部门的约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种约束突然消失,而来自单位的职业约束又不能做到针对每个人的面面俱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老医生带新医生”的方式,选聘单位医德医风优良、职业信仰强烈的优秀医师指导新入职青年医生的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指导医师的约束力量,帮助青年医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此外,为了将医务人员职业信仰构建工作落到实处,还可以制定职业道德表现与职称待遇挂钩的制度,以提升青年医生的行为自觉性。

综上所述,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设既是提升自身职业修养、严守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构建青年医务工作者热爱医疗事业、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并将这一信仰在现实工作中全面落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叶光群,吕海燕.年轻医务工作者职业信仰的建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2:1172-1173

[2]刘雪,代成虎.试论医生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继承与发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3:182

[3]刘明捷,张前德.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04-307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文化 职业精神 医学道德

2007年,卫生部陈竺部长谈及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时提出:“实施‘以德兴卫’战略,加强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建设”,“继承、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道德,重塑卫生系统良好形象,坚持卫生系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

“品牌的背后是管理,管理的背后是文化”。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医疗卫生文化发展。为了实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卫生文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持续发展。

一、卫生文化建设是卫生行业的根本性建设

卫生文化建设是卫生行业的根本性建设,为促进我国的卫生改革和卫生发展,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生文化是一门“软文化”。 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同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行业色彩。卫生文化对特定的群体意识存在潜在的影响,会产生无形的心理约束和激励作用。它不同于经济和政治,传统的民族文化能横贯历史,积淀在民族心理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从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等方面提高卫生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调节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作为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无形精神,它包括卫生人员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管理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为卫生人员普遍认可和遵守的具有卫生特色的价值观念,反映卫生行业群体意识和精神面貌,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是卫生事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卫生文化建设重在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价值观念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讲究效益,追求利润成为很多人追逐的主流。但是医疗市场是特殊的市场,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利性事业,医疗行业形象对整个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卫生行业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卫生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卫生行业价值体系是通过医务人员的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的文化心理,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卫生事业目标的认同感,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和行为准则,并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自己的行为方向,引导广大卫生事业人员到确定的目标上来,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实现卫生行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我国当前卫生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变性以及各种错误思潮必然对卫生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使得少数人员医德滑坡,医风不正,严重影响到医疗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一个人的灵魂。

2.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只重视硬件投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而对文化建设却不同程度地有所忽视,大多停留在嘴上或纸上。还有些单位只注重卫生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卫生文化的载体,对卫生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有的认为卫生文化就是文体活动,多举办几场球赛、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等一律称为文化建设,导致许多员工说起卫生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或认为卫生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到处悬挂如“视病人如亲人”等之类标语口号,员工们都认为这就是卫生文化;还有的认为卫生文化就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标志。很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院徽,悬挂一面鲜艳的院旗,唱响一支雄壮的院歌仅此而已。这样的文化观念和管理理念对卫生文化建设十分不利。

3.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轻政治、轻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卫生经济学界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割裂卫生经济与卫生政治、卫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孤立地研究卫生经济,就卫生经济谈卫生经济,也导致了卫生文化长期被忽视,等到出现了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和声音时,很多有关文化建设的问题已成行业内部的顽疾,卫生行业形象也备受诟病。

四、卫生文化建设重在人的建设

人是卫生行业各种生产要素和特定关系中第一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全体卫生人员取得价值观上的一致,建立正确积极的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整个卫生行业树立正气新风。充分每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完成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

卫生文化建设重在人的建设,“以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满足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体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把卫生人员的全面发展居于核心地位,没有卫生人员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有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要关心、关爱、关怀广大医务人员,充分满足每个人的权利、尊严等需求,进而充分释放每个人的专业技术价值。

通过建设卫生文化,在卫生行业广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全面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保证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群众,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大力促进和谐卫生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76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3篇

在患者期望值不断提高的今天,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崇高的医德也是医患相互信赖的重要条件,只有相互信赖,才能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构建最佳的医疗氛围,实施最佳的医疗救治,医护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基础,就很难构建医患和谐、信任的关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身边发生的多起医患纠纷,虽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大多是因为信赖出现了问题,这为卫生界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关注医德医风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加重视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基础就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这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今在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医德医风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这需要医务人员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为患者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保证。只有全体医务人员意识到良好的医德是职业的生命力,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基础,只有对患者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卫生事业怀有无比的崇敬与热爱,爱岗敬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崇尚科学,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3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为了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做到对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把它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卫生行业作风的重要内容,与医院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并以医德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为抓手,加强卫生队伍的建设、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素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近几年卫生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明显减少,医疗服务环境更加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更加完善和规范,服务内涵更加人性化,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个别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医疗活动中不讲医德,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准则;行业作风方面,还存在“生、硬、顶、托、推”等现象;一些卫生法律法规执行上还不够严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医疗卫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意愿背道而驰,社会反响也不好,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打折扣。所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必须抓实、抓狠,一定杜绝“重表彰、轻处罚,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只有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赞誉,才是医院生存的有力保障,也才能真正体现医院救死扶伤、服务广大老百姓的宗旨,只有牢牢抓住医德医风建设这个关键点,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满意度、知名度,才能保障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4篇

各行各业各有要求,特学习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九不准”》。

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九不准”》。

一不准将医疗卫生职员个人收进与药品和医学收进挂钩、

二不准开单提出、

三不准违规收费、

四、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五、不准参与倾销活动和违规医疗广告

六、不准为贸易目的统方

七、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八、不准收受回扣九、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关系事业改革发展成败,关系医疗卫生职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自有医生职业的那一天起,医德、医术、医风就密不可分,厚德载医成为正道常理。千百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犹铿锵在耳。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曾说过,“凡大治疗病,必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亦不得左顾右盼,自虑吉凶。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些震动灵魂的医学精神宣言,塑造了医者仁心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此次学习、看到了我党高度重视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和果断惩办行业不正之风的决心,近几年医疗事故频发,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很多医院领导、医生利字当头、早已违反了当时学医时所立下的誓言、使得整个行业蒙羞,如今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清除行业毒瘤。通过此次学习建立卫生行业清风正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作为医院的一位护士我将不断更新知识,进步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尊重关心爱惜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重视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自觉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最高使命。

在今后的平常工作中,进一步建立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把握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作为积极份子,更应当以饱满的热忱投进到工作中往,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进一步增强医疗工作者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但代表着个人,而且也代表着医院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行业自律性,构成监督、患者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熟悉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

我们要做好一切工作,才能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

学习九不准总结及体会二

首先:改善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用语,提高服务质量而不是提高灰色收入。尽量避免因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让病人在本院有回到家的感觉,让病人进医院时的愁容满面,到回家时的眉开笑意。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患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缔造人间爱的真谛,而我们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了升华。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赢得市场,赢得民众的信任,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医院需要好的口碑,好的口碑会给医院和个人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其次:坚持落实好医疗服务和医药收费价格公开制度和住院病人“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把“医不二价”、“童叟无欺”作为行医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心摆正了,才会对病人坚守诚信,才能兑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诺言。严禁违反规定泄露患者等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和医学信息。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诚信道德的阐述和强调不绝于史,在传统理论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严禁医疗卫生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当今社会,诚信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层道德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应以诚信为突破口,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强化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千头万绪,诚信应该成为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工作、家人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得到继承,道德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减少疾病、救死扶伤,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工作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凭良心做好一名医务工作者。

最后:通过对“卫计委九不准”的详细剖析与解读,我充分认识到其在树医药卫生行业新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只要我们医疗护理人员以其为我们的工作的尺度,以其为我们行医之底线,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医疗风气将焕然一新,医患关系也将迎来新的春天。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抓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自己的行动来兑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的诺言,维护我院的良好医疗服务形象。

学习九不准总结及体会三

《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立了规矩,设了底线。通过认真学习,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体会到做为一名医务人员身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九不准”规定,为我今后医疗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避免了我在医疗工作中出现差错。

医生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医生要肩负着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要做到让病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就必须坚持“九不准”规定。正像医生职业道德所言:“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我一定会遵守“九不准”的规定,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比如,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还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是约束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廉洁从医意识的利器,更为预防和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行为设定了高压线。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医院大处方、滥检查、收费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时有发生,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甚至极少数人员跌落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些现象,与医疗卫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水火不容。

“九不准”规定注重防微杜渐,避免“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大病拖延酿成不幸”。“九不准”在医疗服务的当下,彰显的是行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热心、耐心、爱心、细心、关心、体贴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成为每名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给予的财物、回扣以及其他不正当利益应成为警示。

作为医生,应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也要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些关乎关系医疗卫生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人性化;医疗纠纷;医患关系

卫生部有关领导在《卫生部门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专题报告中强调:针对卫生部制定的“医院管理年”的有关要求, 各级医疗机构都要把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作风、道德教育, 如何促进医患关系缓和,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头等大事和系统工程来抓。要求各级医疗管理部门研究并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保障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审视医疗卫生机构 “人性化服务”的内涵, 形成平等、理解的医患关系, 营造文明、高雅的就医环境, 提供便民、利民的措施和设施, 无疑将为构建和谐社会, 保证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性化

人性化服务是指在卫生服务领域中一切活动以病人的总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也是指在卫生服务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主要包括了两层含义:一种是理念, 一种是目标, 并以服务作为载体得以实现[1]。

1. 1 医疗卫生服务人性化的内涵 医疗卫生服务, 是以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作为自身的使命。人性化服务是医患关系和谐的“支点”和保证。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因为人是具有丰富思想和情感的高度情感化的智能生物体, 人不但需要关注, 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 所以在医疗服务和医疗行为中贯穿人性化显得格外重要。

1. 1. 1 如何正确理解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性化 从理念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放在首位。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为:医患双方要有足够的沟通, 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医务人员对患者不厌其烦, 对待患者热情周到, 有同情、考虑到患者各方面的需要, 重视人胜于疾病, 重视伦理胜于病理, 重视生命的质量胜于数量,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标。患者也好,医方也罢,虽然处于矛盾的对立面, 但是拥有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社会价值观, 共同努力, 携手战胜疾病作为最大的基本点。

1. 1. 2 倡导有序和良好的服务品牌 医疗卫生服务有其独特性, 特别是强烈的服务意识、组织权限意识、管理文化和竞争意识等特征, 从而突显了卫生服务行业的功能定位, 充分体现出了公益性卫生服务事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包容以人为本的理念, 做好做强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 要与各类医疗机构错位服务, 创造自我, 突出优势, 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服务中树立良好的品牌。

1. 2 医疗卫生服务人性化的表现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家庭、社会关系等各方面情况。当患者出现疾病时, 就可以从接触的自然环境、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着手, 详细分析病因, 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 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1. 2. 1 人性化的关键要表现在行动中 医生长期为患者服务, 对患者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不但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 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让患者感到亲切和安全。医生不仅解除了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的痛苦, 还可以监督、指导患者愈后情况, 提高生活质量。人性化服务还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环境和设施等方面。位置便利、环境熟悉、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医治有效, 这些都是医疗卫生服务人性化特点的要素。

1. 2. 2 人性化要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 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 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卫生服务文化”, 提倡“人本精神”;建立广泛、高效的公共关系网,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积极合理地利用好各类资源, 从而多功能多渠道地调动、发挥与卫生服务有关联的社会各阶层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卫生服务与文化建设的双赢[2]。

2 医疗卫生服务的理性

相对于人性化而言, 理性有其自身特点, 其对自然、事物、人是从有用性方面来考虑的。因此, 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 如果仅仅依靠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性化特点是不够的, 虽然在人性化服务的影响下, 医患关系是一种良性的关系, 但也需要理性化的法律规章制度等维护和保障。

2. 1 医疗纠纷的处理

2. 1. 1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法制系统 跨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患矛盾更加突出,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了一定法律依据, 但在目前的实际处理中, 《条例》存在着与其它法律的矛盾与冲突。正因为没有法律上的确实依据, 使得医疗纠纷在处理上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 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可见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法制系统是多么迫切和必要。因此, 在今后卫生服务法规制订过程中, 必须考虑与《民法》、《行政法》、《合同法》和其他法律的接轨问题, 不应存在矛盾与冲突, 医患双方的平等权利和义务才能得以保证。

2. 1. 2 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属于医院和患者以外的第三方, 具有较强的中立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原则上在县(市、区)设立, 各医疗机构可以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本辖区内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受理范围包括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就检查、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 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起的纠纷。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可以客观公正地对纠纷进行调解,简化纠纷处理程序。成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已经是医患双方的共同需求,搭建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让政府、法院、工商、消协、工会等多个部门参与到第三方调解中来,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医患纠纷[3]。

2. 2 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医疗纠纷防范

2. 2. 1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医务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 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院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做到依法执业, 行为规范。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只有学法、懂法, 才能自觉守法, 维护医务人员自身的正当利益。

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求医的权益和医院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 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 倡导良好的医德医风, 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 2. 2 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要以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水平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重点抓好在职教育, 搞好岗位培训。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职称, 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 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 定期考核, 达到相应职称标准。同时,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结构, 抓住一切机会丰富和提高自己, 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2. 2. 3 加强沟通技巧, 广开交流渠道 医患关系是鱼水关系, 是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 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具有交流信息、传递情感和调节行为三大功能。医疗服务是一个进行医患沟通的良好场所。沟通进行以前, 医生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如诊室的布置, 医生的衣着、姿势、态度等, 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医生要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才能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 怎么治疗, 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 多一些耐心, 多一份真诚, 让患者感到温馨、安全。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昌茂.人性化医疗服务.临床实践, 2008, 22(18):133-134.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6篇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部署卫生文化建设工作,隆重纪念5.12护士节。刚才,我们表彰了11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市中心医院以及两位先进个人代表做了典型发言,亚平同志对卫生文化建设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议开得很好。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护理工作者表示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年来,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团结拼博,真抓实干,全市卫生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03年非典以后,全市卫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立和完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医德、医技素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多项工作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卫生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为了推进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市卫生局在深入研究、认真谋划的基础上,启动了卫生文化建设。这是卫生局党组针对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着眼于全市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增强全市卫生系统软实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成就事业,文化成就未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没有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事业也得不到较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市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的需求、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开展卫生文化建设,通过卫生文化建设加强对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观的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建立起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卫生事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要求、反映卫生行业特色的卫生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统一、蓬勃向上的精神氛围,锻炼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文明规范、诚信为民的行业形象,增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竞争能力,通过卫生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职工的服务行为,培育广大干部职工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卫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实现新增强。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医疗卫生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高尚的思想品格、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所以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搞好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广大医护人员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上来。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们每个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第二,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开展卫生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当前,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现实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差距和矛盾。这里面既有医疗事业投入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小、药品和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的因素,也有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三要靠投入,四要靠监督。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降低服务价格;要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利用好民间资源,提高社区卫生建设的社会参与度,建立社区卫生发展的新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规范运作,把好事办好;要在创新服务流程、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优化服务形象等方面多下功夫,积极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品牌,真正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第三,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各项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展卫生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卫生事业发展。一是要加强体系建设。要大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等四个卫生体系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以提高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

二是要加强网络建设。要切实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要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指导、诊疗服务、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及个人举办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机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三是要强化机制建设。要加强卫生行政指挥协调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卫生质量评价机制、医疗卫生信息公示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在设备配置、人员素质、工作机制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综合卫生监督,提高卫生执法水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保证人民卫生安全。第四,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卫生行业形象实现新转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卫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结合开展社会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把"八荣入耻"的要求与医疗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严守医德为荣、以背弃医德为耻的正确荣辱观。要认真挖掘、总结医疗卫生行业的优秀文化积淀,弘扬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提炼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承德特色的医疗卫生行业精神,使之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把个人的事业追求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与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个人的事业发展融入卫生事业发展之中。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卫生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和行业监管力度,下大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人物和事例,弘扬救死扶伤、仁爱奉献的卫生精神,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要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严格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一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医疗卫生队伍,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同志们,加强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卫生系统肩负的重要责任。市委希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卫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把我市卫生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和谐承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7篇

第一,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实现新增强。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医疗卫生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高尚的思想品格、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所以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搞好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广大医护人员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上来。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们每个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二,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开展卫生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当前,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十分强烈,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现实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差距和矛盾。这里面既有医疗事业投入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小、药品和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的因素,也有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三要靠投入,四要靠监督。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降低服务价格;要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利用好民间资源,提高社区卫生建设的社会参与度,建立社区卫生发展的新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规范运作,把好事办好;要在创新服务流程、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优化服务形象等方面多下功夫,积极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品牌,真正让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第三,要通过开展卫生文化建设,促进全市各项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展卫生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卫生事业发展。一是要加强体系建设。要大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等四个卫生体系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以提高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二是要加强网络建设。要切实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要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指导、诊疗服务、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及个人举办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机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三是要强化机制建设。要加强卫生行政指挥协调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卫生质量评价机制、医疗卫生信息公示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在设备配置、人员素质、工作机制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综合卫生监督,提高卫生执法水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保证人民卫生安全。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范文第8篇

本文作者:田璇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一院

1.缺乏对于职业性质的正确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单位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全额投入、医院不为盈利、医生不计报酬,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国家部分投资、医生直接介入医疗市场,这一变化使得医生群体对于自身的职业性质产生了理解偏差。尤其是一些青年医生在医务工作社会性还是利益性的问题上失去了全面的认识,逐利性逐渐占据上风,使得部分医生出现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进而导致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不良的职业信仰。从医疗卫生事业自身性质来看,其既有与人类其他活动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医院作为经济主体,其经济制度必然要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入的削减使得医院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必须重视经济建设,否则无法去承担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简而言之,欲让患者生存,医疗卫生单位就必须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用经济手段运作医疗卫生事业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医院与医生从出现以来便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维持生命是所有医生的职责所在。医生的职业道德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之间出现了矛盾,医生必须进行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人类行为的趋利性使得一些对于自身职业性质缺乏全面认识的医生做出了有违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的决定,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对于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开始重视并鼓励人们追求自身的实际利益,由此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当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定的合理维度时,这种行为便成为了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将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唯一依据,而对于道德、责任、义务则置之不顾。医务工作者自进入医学院校便开始接受医德医风教育,本应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但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一些医务人员开始在个人利益还是职业信仰的取舍问题上变得观念不清、思想模糊、行为失当。特别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医生,既由于成长过程中一直深受市场经济思维的影响,又由于缺乏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使得自己在追求个人利益方面存在误区,久之便将个人利益作为了自己工作的唯一价值取向,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可以牺牲病人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这既是青年医生自身的失败,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可以说,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引发的功利主义思潮泛滥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医生建构正确职业信仰的重要因素。

1.调整观念,重视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医学界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职业信仰意识,即医生的从业过程之中,职业信仰会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而自我形成,这一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过分地推崇“自然论”,将信仰等同于人类的本性。但是,在实践之中,人们不难发现,同样依靠“自然论”的“自觉性”,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敬和信赖,而也有一些医务人员却丧失了最起码的人道主义医风医德,在医疗活动中做出了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不良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应当彻底抛开“自然论”的错误论据,调整观念,加强理论建构和实践要求,使职业信仰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具体来讲,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从思想层面上重视起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构工作,从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根据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可塑性特征,对青年医生进行引导教育。通过系统的、目的性强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青年医生在入职之初便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院方面,可以采用青年医生喜闻乐见、感召力强的方式宣传和普及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价值,如选聘医风医德优良的医生作报告、开讲座、举办茶话会、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岗位,及时了解青年医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帮助青年医生排解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其面对人道主义职业信仰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时,医院方面应当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介入。2.建章立制,规范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制度建设的优点在于规范性强,能够通过“法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人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制度建设中,针对当前青年医生职业信仰建设的实际,应当关注三大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一,应当从法律层次构建医生的行为规范制度,告知其何可为何不可为。法律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活动中所应坚持的底线,任何行为有所逾矩,都是不应被容忍的。对此,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章立制,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表明底线。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信仰的要求,更是国家法律的约束,一旦行为有所违反,法理不容。第二,应当从公共监督层次构建医生的医德医风行为监督制度。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建设,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谋求更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应当引入患者评价机制,对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患者评价。同时,医疗行为往往并非某一位医生单独执行的,由此还可以引入医护之间、医疗团队内部的相互评价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第三,应当从青年医生尤其是新入职医务人员的特点出发引入职业信仰培养制度。青年医生在医学院学习时,思想和行为受到学校管理和教辅部门的约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种约束突然消失,而来自单位的职业约束又不能做到针对每个人的面面俱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老医生带新医生”的方式,选聘单位医德医风优良、职业信仰强烈的优秀医师指导新入职青年医生的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指导医师的约束力量,帮助青年医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此外,为了将医务人员职业信仰构建工作落到实处,还可以制定职业道德表现与职称待遇挂钩的制度,以提升青年医生的行为自觉性。综上所述,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设既是提升自身职业修养、严守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构建青年医务工作者热爱医疗事业、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并将这一信仰在现实工作中全面落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