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才课

口才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才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才课范文第1篇

近些年来,关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探讨一直是高校教育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有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本土化创新”[1]。的确,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几千年积淀的经典思想资源。在此基础上,力图通过本土化、民族化、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并举的表现方式,来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准确认知,并通过丰富的文化积累来关注和应对当下所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文化精神蕴涵。

演讲与口才课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缺的。它是一门以演讲表达、口才交流与人际沟通为主的实践性课程,而大学素质教育,作为连接“象牙塔”与大社会的重要纽带,对于学生在口才训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以人文社科为主的文科类院校,还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理工类院校,都应注重学生在大学这个特殊阶段的口才素质培养,因为没有哪个高校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只擅笔头、不擅言辞或只擅埋头学问、不擅人际沟通。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形势的不断趋新,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卓越的口才已被列入新世纪开拓型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许多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时,都将求职大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因为口才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形象。而《演讲与口才》课就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的人文素质课程。

作为一门人文素质类的通识课,《演讲与口才》在高校多为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不分班级的全校通选课,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可在一起听课、讨论,或参与实践,这也为本课程的教学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广泛而开阔的空间。

二、《演讲与口才》作为人文素质通选课的现状与特点

《演讲与口才》作为大学各专业年级学生的通选课,总体来说很受学生的欢迎,以笔者几年来一线教学的经历而言,尤其受理工科学生的欢迎。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源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较之于理工科的专业课教学有较大差异,学生有着不同于专业课学习的新鲜感;其次,《演讲与口才》课顾名思义,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与胆量锻炼,这正好与本就对演讲感兴趣的学生选课的初衷相吻合,并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全面展现自己的“舞台”;再次,本课程与传统的“书本位”教学方式不同,更多的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性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浅谈一下《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现状及特点。

(一)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毋庸置疑,《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用性较强并有针对性的素质课程,很多研究者在论及本课程或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时,多注重强调其实用性,而忽略其理论性。需知,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是上好这门课的基本保证,没有理论的引导与积淀、只注重其实用性的教学,会使得本课程成为缺乏根基与厚度的单纯的口语训练课,这也不符合大学开展人文素质课的初衷。只有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理论素养之后,再开展其实用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环节的训练融会贯通。

(二)内容的丰富性与拓展性

本课程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供选择,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人情等等都可作为内容资源,在教授学生过程中,这些都可作为生动的例子予以列举,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演讲时摘取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重点发挥,作为有重点的“无主题演讲”,既关照了学生的兴趣点,也使课程涉及的内容更多姿多彩,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演讲内容中有所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拓展性是指本课程有着课外的延伸性,除了课堂的教学与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口才的重视和日常训练的意识,也就是不把《演讲与口才》课仅仅定格在书本与讲堂上,还包含日常生活中任何适宜场合的表达与锻炼。

(三)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

本课程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与口才表达的创造性。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同于很多传统的课程教学特点,本课程鲜明的实践性显示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始终把学生作为完成每节课成功教学的必需因子,让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其创造力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很多学生的演讲与口才的潜力其实是随着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推动力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逐步激发的。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表现自己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本课程教学模式特点的一个体现。

三、《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本课程教学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普及型教育,它是一种完备的人性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学生具备一定演讲技能、提高其口才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积极向上精神与健康进取人格的人。这也是大学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意中之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要始终围绕着这样的思想与理念展开,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的至关重要性,所以在本课程的体系构建上,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和安排,遵照合理的教学模式但又要不落窠臼。

针对前面谈到的本课程教学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力与爆发力,增强其自信力

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犹如和人接触时的“第一印象”。学生作为《演讲与口才》课的绝对参与主体,让学生对本课程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深刻的第一面,对后面一学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第一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之前课堂上很少接触到演讲,甚至从未当众演讲过的同学来说,是他们的入门教育,门入得好,就会给今后的学习增添自信。第一节课,教师首先应当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准备,同时留下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大力鼓励学生第一节课就能勇敢地走上讲台,做个简短的即兴演讲或者自我介绍等。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第一节课对学生适时的激励与引导,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氛围活跃,且效果也非常好。很多学生初次的临场表现与口才表达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惊喜。所以,学生的潜力与爆发力其实是无穷的,最大程度的调动与激发,让学生感觉到展现自己的满足感与喜悦感,是本课程教学始终要关注的,尤其是教学初始阶段必做的功课。

(二)发挥教师与学生间的“主体间性”作用,把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主体间性”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指把教师与学生二者都作为主体间的共在,以文化、语言为二者之间关系的中介,关注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并确认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性关系。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倾听来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口才的重要性和练就好口才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堂实练的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发挥榜样作用。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较为基本的发音训练时,有专门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发音换气蓄气的练习,可找一些适合学生进行此类语言锻炼的绕口令段子,精练简短的,让学生准备一两分钟后当堂完成。而教师在此环节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适时向学生做朗读绕口令的示范,教师自身积极的口才示范,本身就是和学生最好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推动学生口才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即时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关注与探讨,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际可操作性与社会性

教师应犹如新闻人挖掘新闻事件的敏锐,找准视角随堂组织学生就社会热点进行即兴演讲或讨论。一方面锻炼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的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关注社会的态度。如近几年针对福建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还有毒胶囊事件,可通过对这些社会事件的即时关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分视频,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并通过几分钟的思考之后进行即兴演讲,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并提出对问题的思考。这种口才训练的方法可摆脱口语训练仅限于纸上谈兵的窠臼,让学生以充满个性的、自我思考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这是本课程作为人文素质课应延展的内容。

(四)激情,热情,态度

这是作为《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教师所必备的。保持对演讲、对口才锻炼不可磨灭的激情,保持对生活哪怕是最琐碎事情的热情,保证对自己演讲与口才交流时的真诚态度。这三者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三方面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并逐步树立自己对于演讲与口才的激情、热情和正确态度。这个锻炼需要时间来渐进完成。在课堂上,每次可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个五分钟左右的主题演讲,每次2至3个学生即可,可提前一周把演讲任务布置下去。课堂演讲完毕后,教师予以点评,归纳其特点,多表扬多鼓励,即使有不足也婉转提出,还可让学生间互提意见,互相提高。一般来说,这种主题演讲的方式学生积极性都较高,比如今年四月讲述大学生活的《致青春》热播后,沿袭本片的热度,有学生主动要求做主题演讲《致我即将逝去的大一生活》,通篇演讲娓娓道来,内容精彩,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细节把握到位,演讲稿写得用心,有真情实感,演讲过程中也能表现出该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演讲完后,全班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并就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还有的学生以自己拍摄的微电影为主题做演讲,也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实学生们的潜力与热情,激情与态度,有时远远超出我们教师的期望值,他们会给教师想象不到的精彩演讲。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

总之,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的教学,应做到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提升学生人格素养,凝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1]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06).

口才课范文第2篇

少儿口才学习的重要性

口才也许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当今社会,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所以,孩子在儿童时期适时地接收口才培训,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口才培训可以锻炼孩子的公众表达能力。

口才培训可以培养孩子的交际意识,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口才培训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口才培训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口才培训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总之,近到升学面试,远到面试上岗,孩子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口才已成为一件不可或缺的武器。

少儿口才学习的普级性

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语言天才,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小朗诵家和小主持人,更不是为有表达障碍的孩子治病,而是帮助所有的适龄孩子,在他们自身语言表达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必需!而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也早已把口语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口才课程纳入普及教育中,随着人们对口才重要性的认识,不久的将来,口才也必将且必须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少儿口才学习的持久性

少儿口才培训是以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习惯的养成为教学目标的,而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儿童接受口才培训需要经历一个由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再到巧于表达的过程,我们不能在孩子还不敢开口讲话的时候就要求他口若悬河起来;也不能在他刚刚习惯或者喜欢表达的时候就觉得已经大功告成了。好高骛远会使我们一无所获,而沾沾自满则会使我们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只有遵循口才学习规律一步步坚持到底,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少儿口才学习的差异性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少儿口才学习必然与孩子的性格以及自身的语言表达状况密切相关,而孩子的性格以及原始的语言表达状况的差异决定了少儿口才学习的差异性。

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学习伊始就会有很突出的表现,因为他们更容易适应也更容易习惯口才课堂,但孩子的突出表现只是相对的,或者可以说是孩子的本色表现,真正的进步不大,所以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里,在口才课堂表现很好,但只要是遇到陌生环境,又很难突破自己,这是因为短时间内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敢说的胆量和乐说的品质,还没有从内心里得到真正的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

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学习伊始表现不出怎样大的进步,与其他孩子比较起来甚至会让家长觉得相差甚远,其实,这只是孩子自身语言表达现状的临时反应。与外向孩子的外在行为的进步不同,他们的进步是在内心里一点一滴的积累的,是在慢慢的感受与体验中改变的,只是,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之,口才培训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家长也要认识到孩子口才学习的差异性,也只有真正理解了差异性,才会更明白口才学习的持久性,帮助孩子取得最后的胜利!

少儿口才学习的实践性

少儿口才课程是最需要实践又是最容易去实践的一门课程。

口才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销口才 情境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16-02

口才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营销口才课程教学中需要设置相关的情境。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本文分析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情境化和职业化两方面探讨营销口才课程情境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源于英文“Situational approach”,又称口语情境法。其教学思想的发展经历时代的变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先驱孔子到西方教育史上希腊的苏格拉底,法国的卢梭以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都对情境教学法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和霍恩比是创立情境法的两个著名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和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曾经在他们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有对情境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如孔子主张“相机教学”,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景,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则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的效果毋庸置疑。它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矛盾。

二、营销口才课程教学情境化

营销口才是一门职业技能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根据工作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来设置情境组织教学。因此,情境教学中情境环节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将营销口才课程情境教学的创新点归纳如下。

(一)充分考虑所设计的情境内涵的可解读性。先来看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手里拿一张京剧脸谱的图片以此导入话题。学生有谈及绘画的,也有谈及创意的。其实这位教师的初衷是让学生畅谈京剧,但因为他创设的情境内涵未能使学生领会到,所以导致教学双方产生歧义。后来改成出示京剧的视频或是放一段京剧,教学效果好很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地考虑自己所设计的情境内涵的可解读性。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适宜的、有效的语言情境,尽可能地从学生角度来考虑何种情境才是最适宜的。而最佳情境的获得得力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认真积累和努力尝试。

(二)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扩展教育和学习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模式。由于营销口才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收集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口语交际资源,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例如,商务谈判课中,可以先让学生观摩精彩的谈判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参与实训。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即分为买方和卖方,并安排各方的代表就某一商品的交易进行谈判,要求谈判结果必须是“赢―赢式”,即达到“谈判双方都是赢家”的目标。其余的人作为听众,可以给自己的一方传纸条,出谋划策。这样,人人都参加这项活动,都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了解了这项复杂的活动。

三、营销口才课程教学职业化

进行口语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口语的水平,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应尽可能与学生的专业对接,有意识地强化提升学生的专业口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助力。在教学中将专业与情境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行业口才表达要求,增加口才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职业情景模拟训练。作为营销专业基础课的营销口才课,课堂上可以设置与营销专业相关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假定的情景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习的技巧进行模拟求职应聘、职场交际口才、管理口才、推销口才、柜台口才等,这是工作前的预备练习,也是对所学知识和技巧的运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营销口才课程的常规教学模式以职业情境教学为主,采用循序渐进的三步实践体系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实现。下文以第十章“柜台口才”为例,通过教学实例来对营销口才情境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步,任务驱动。开始学习前,首先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结合这一具体任务,讲解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具体如下:先导入一段多媒体资料以引出新课,内容可以是登录相关网站的一些“在线教程”,也可以是用自拍的DVD播放资料,如商场的导购影视片等。让学生通过声、形、像真切感受柜台销售职业的工作氛围。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拓展专业认知的体验中对柜台口才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幽默流畅、通(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16页)俗易懂的特点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第二步,资料搜集。经过与合作企业的共同讨论、研究,及本课程教学组人员的资料收集,整编了本课程各教学环节与销售行业相关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典型案例,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应用于教学。通过活生生的实际案例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理解柜台销售导购原理并掌握与顾客沟通、交流的具体方法。

第三步,仿真模拟。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说服能力。采用“商场柜台销售”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推销员、顾客,按照要求进行演练,在演练中掌握各种技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商场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向顾客介绍商品时机把握得当,介绍有新意,能够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回答顾客的询问和异议迅速恰当;能够把握时机,及时促成交易。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中心,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氛围。此法通过团队的力量和同伴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精神培养。

以上是笔者在营销口才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同仁们广泛交流,从而能够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口才,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苏扬.卡耐基成功之道[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99)

口才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生 口才训练 训练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才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我从近几年执教的高职语文必修课《演讲与口才》及选修课《实用口才训练》中,均可见“说”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弱项。但是“说”又是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高职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说”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思维敏捷的程度,而且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训练策略与方法。

一、开设专门的口才训练课

近几个学期我担任《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学校将口才训练这门课程专门列入公共必修课系列,可见对高职学生口才训练的重视。作为《演讲与口才》的授课老师,我并不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最清楚,而是教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技巧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训练活动,着重提高学生实际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当众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自信,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以上口才训练主导理念,学生口才实际情况及素质拓展营课程的特殊要求,我设计了较为简洁的渐进式模块训练方案。我把整个训练过程分为六个模块,六个模块按照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来安排,每个模块有重点训练的技能和训练模式、训练手段及相应的知识点传授。

1.练普通话和练听力。

普遍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全中国通行的口头语言。学练普通话,要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克服方言,掌握正确的发音、发声技巧,经过学习,能够将普通话讲得较为准确、流利。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字、词,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读,还可以安排一些绕口令。练说先练听力,我们可以利用听来培养语感,解决了语感问题,对学习语言会有很大帮助。善言者一定善听,只说不听,再好的口才也只能用来自言自语。善听就是能听懂别人谈话的内容,听明观点、层次,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练态势。

态势训练重在训练学生落落大方的说话仪态,增加人际交往的自信和自身的人际交往魅力。我们通过观摩、模拟训练、自我态势设计训练等手段来进行此模块的训练。通过训练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进步很快,往往一次态势训练下来学生在当众说话或演讲中的仪态表现就能让人耳目一新。由此我想到:学生并不缺乏提升自我口才的基础条件和能力,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的口才交往能力,也缺少必要的指导提高自我的口才综合素养。

3.练心理。

口才交际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胆怯的心理障碍,在进行口才训练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明白害怕当众说话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正常心理反应,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大多数人刚开始都是这样的,包括一些职业演讲家。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并告诉他们克服恐惧紧张的最好方法是锻炼,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情绪,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很重要,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与表达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先训练学生当众站立,坦然地接受众人的目光,能完成这第一步就是胜利。在练习说话时可先做充分的准备,无话可说肯定紧张,要教给学生一些克服恐惧紧张的技巧,如进行心理暗示,认为我是最棒、最高明的,台下的听众非常欢迎我,他们是有求于我的,要专心于自己的讲话内容上,尽量避免受一些反面刺激的影响。

4.练思维。

口才是思维的花朵,任何精彩的演讲都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蕴涵着说话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因此口才与思维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口才思维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联想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训练,学生能增加思考的深度广度,提升口才能力内在涵养,促进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

5.练演讲和论辩。

无论是专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面对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演讲要以讲为主,辅之以一定的演。要求克服朗诵腔、读稿件的弊端。演讲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材料典型、结构清楚,注意做到与听众在思想与情感方面相互认同,注意演讲者的声音、语言、形象、表演、时空构成上的综合展现。

论辩是口语表达的最高形式。论辩双方就同一话题针锋相对地同时立论和驳论,从而明辨是非、曲直、利弊。要求双方运用准确的语言、严密的逻辑阐明事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有关社会、人生、道德、理想等方面的辩论,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安排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以比赛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练交谈和求职面试技巧训练。

交谈是口语表达中最富色彩的方式,交谈双方互为传播的主客体,互为沟通。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介绍、应答和反诘、劝慰和调解、答辩和反驳、倾听和交谈、应聘和面试等练习。交谈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谈话简明扼要,把握对方心理,气氛要融洽,要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职校学生都将面临求职面试,面试场上的语言表达标志着面试者的成熟程度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前途,所以,在口才课上,训练求职面试技巧是重要而且必要的。在面试这种特定的交际场合上,除了要达到一般的口才表达的要求外,还有必要注意一些技巧。如为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问候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以每个主试人都能听清为原则;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之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给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可展示自己的优良气质和从容风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二、把口才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演讲与口才》这样的口才训练课当然是学生口才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在其他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把口才训练贯穿始终。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我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向前辈教师学习运用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就是提高口才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每节课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到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口才训练。这项训练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可以由最初的自我介绍、讲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畅谈自己感兴趣的事,对社会生活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方式可以由易到难,可以由简单的介绍到自由式演讲,再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渐练就了敢说话、想说话、会说话的能力,锻炼了临场应对的心理素质,培养了迅速组织语言并得体表达的能力。

2.加强学生“读”的口才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朗读、诵读、说读、演读,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理解课文,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声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训练的对象可以是整篇课文,也可以是重点段落,还可以是精彩语句。朗读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又可以是吟咏诵读,还可以是理解性的说读、表演性的演读,等等。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全文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芙蕖》一文可以让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学习《氓》一诗可以让学生说读,也可以让学生诵读;学习《雷雨》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读,等等。但在课堂教学中需注意对学生朗读方法的引导与示范,使学生的朗读训练有方。实践证明,朗读教学行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才水平。

3.通过复述、独立讲述培养表达能力。

复述方式多种多样,可详细复述,也可概括复述;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也可复述全文,还可创造性复述。如学习《项链》一文可让学生分阶段复述借项链以前的梦想、借项链的过程、还项链的经历。为了既达到理想的复述效果,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示范,让学生有目的、有章法地复述,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指正,最后推举出几名优秀学生班内交流。

独立讲述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扩充课文材料、谈感受谈认识等方式展开。记人为主的文章往往涉及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形象,既可提高学生认识人物、社会的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有依据地阐明观点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学习目标(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了人物形象与环境分析的方法后,我鼓励他们运用学习的方法分析本文的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或环境描写,然后自告奋勇地登台分析,若有遗漏,下面的同学可上讲台补充。在不断的锻炼中培养学生口才训练的兴趣,提高口才表达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口才表达能力,学会打口头作文的腹稿

不会打腹稿的学生,就不会有好的口头表达。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在初中开始就对写作和表达存在着厌烦心理,作文成了负担,长期以来形成谈文生畏的不良心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说话的源头,做到胸有成竹,学生自然就感到从容。第一,写作课上最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要写的题材,选择的具体材料,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一开始可让学生作简短的、内容单纯的口头作文,如叙述一件小事,说明一样物品,或是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等等。这些单项练习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时,就可以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讲述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发表一些内容充实,思路缜密的议论等。经过口头作文,学生的思路清楚了,语言丰富了,不仅会自然地用汉语表达思想,而且会自觉地使用汉语进行思维,这就为写好文章打下了基础,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第二,作文的讲评,写作课上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讲评,也是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文章和有问题的文章由学生自己朗读,其他同学通过听,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口头讲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中的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中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

职业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把握时机组织辩论,激发感情,引入理性思考,启发学生说自己所见、说自己所闻、说自己所感。如我校就开展了“江海志愿者”服务社团,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利用假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生活,学习语言,并根据特定的时空、条件、语言、环境和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地组织语言来交流感情,旁征博引,以理服人。还通过组织辩论会,就某一社会现象围绕一个中心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事先让学生准备草稿,最后达到脱稿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正使学生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何霄燕.高职口才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42.

[2]许黎英.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强化策略探讨[J].江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68-69.

口才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用口才训练;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实用口才训练》课程是高职学院中的一门具有人文性、通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的公共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及职场口才的基础平台,课程以语言基础知识为底蕴,以思维、表达、沟通、从业等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做事”与“做人”的人文熏陶为目标,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优势,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口语交际、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职场情境沟通风范与职业表达规范,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专业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在与人交往、合作时的沟通问题,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社会生活、职场工作、商务往来等场合中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表达现状,对接专业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表达、沟通训练和职场演练三大模块,17个学习任务,共36个学时。

三、学情分析

笔者在《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课程教学方法探讨》(2013年)中提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学习意志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人文素质不高等缺点,但是,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喜欢展现自我的优点。他们在课堂上大多能积极主动地表达,配合教师进行情境演练、演讲等等,但由于他们的表达基础本身薄弱、理论学习的兴趣又不高,要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从理论上做深入指导,需要教师用更广阔的平台与他们交流沟通。

四、教学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口才教学已经彻底打破了一言堂,实施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活跃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甚明显,原因有二:首先,这门课程尽管是小班教学,但是四五十个学生的班级,有限的学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以讨论、游戏、情境演练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逐渐成了极少数学生展示口才的舞台,而另外的大多数,则成了兴趣盎然的看客甚至事不关己的“低头族”;第二,口才学习虽然以实践演练为主,但不可否认,适当的理论指导相当关键。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演练,也要让学生有必要的理论学习,教师自然感觉时间上捉襟见肘了,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针对当前学生的“手机控”、“低头族”特色,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延伸课堂,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反复地在教中学、学中做,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一)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

高职学校《实用口才训练》课程借助世界大学城平台,搭建课程资源平台,丰富课程教案、PPT、微课、理论库、案例库和训练题库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宏观了解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计划等,并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随轻松学习。如下图:

图1 《实用口才训练》资源导航图

(二)借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教师借用世界大学城课程教学平台、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分配学习任务、交流学习心得、评价学生作品、反馈学习效果等交流,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局面。

五、教学流程

以口头描述训练为例,《实用口才训练》教学流程如下图:

图2 《实用口才训练》教学流程图

(一)课前――理论学习

设计中,《实用口才训练》课程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而课前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接收到教学任务以后,按照任务提示观看视频、课件,并进入理论库阅读相关理论,再进入作业系统完成强化作业,同时准备口头延伸练习。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大学城平台或者QQ、微信反馈学习状态和问题,教师则对接学生需求,有效优化教学。

(二)课中――全方位学习

课中的全方位学习分为两大版块,其一为旧任务检测版块,即上次学习任务后分小组布置的口头测试(口头复述:讲成语故事),每组轮流派一位同学参加测试,要求受测试学生根据所给主题写稿、改稿、背稿并脱稿演讲,从而检测学生对上次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

另一版块则是新任务的学习演练,包括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口头抽测、口头延伸作业的效果讨论以及情境任务演练等(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调整教学环节),有效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情境演练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游戏法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安排学生做相关的理论评价,教师再加以总结升华,从而达到通过实践演练深化理论认知的效果。

(三)课后――拓展强化

师生在课后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1.学生。首先,学习反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视频、辅助视频及案例分析进一步强化学习任务,在教师设置的“答疑专区”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其次,作品讨论:每周的口头测试,教师都会选取学生的代表作品以视频形式展示在“作品交流区”,学生可以在世界大学城教学平台上观看到其他班的优秀作品或者争议作品,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学习;再次,准备测试:这个是在平台下完成的,每个小组的测试对象应全力以赴地准备口头测试,组长和其他组员应给予支持;最后,延伸学习:网络平台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辅助视频、图书资料等等,学生可以根据喜好阅览这些资源,增强学习效果;同样,训练题库里还有更多的延伸训练题,学生也可以自主选做,教师给予评价和加分。

2.教师。首先,在“答疑专区”及时回答学生学习困惑,并正面鼓励;其次,整理学生口头测试作品,展示优秀和争议作品,并给予点评;再次,根据反馈意见,反思、优化教学。

六、教学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本门课程应依据校内督导、校处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反馈意见以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平台表现,课堂表现则根据考勤、课堂参与(是否主动上台展示、是否主动表达、是否担任小组长、课代表等等)和过程性口头测试效果给分,占科目成绩的60%,而教学平台表现则根据完成作业状况、网络参与(互动次数、互动质量等)给分,占科目成绩的40%。

七、创新之处

(一)创新了口才类教学方式

口才类课程重在表达实践,现有的实用口才教学研究几乎都着眼于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本设计重在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探索新型的基于空间的信息化实用口才课程教学方式。

(二)丰富了空间教学途径

本设计构建的实用口才训练平台,将口才训练内容模块化、进程有序化、形式趣味化、效果互动化,并构建跨时空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台,真正实现学生在口才方面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泛在学习、开放学习。

参考文献:

[1]贺军李喜梅.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空间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报,2013(9):21-23.

[2]王淑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12-16.

口才课范文第6篇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能力教育发展成为北美及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1]。能力本位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能力养成为职业教育的基石,强调职业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应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关于职业能力构成,美国SCANS(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1991)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可雇佣性技能包括资

源、人际、信息、系统和技能等五大类21项胜任能力[2]。美国著名管理学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则认为,职场中的人们尤其是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与技术技能[3]。其中概念技能主要指对全局的把握能力,亦即战略决策能力;人际技能是指理解、把握与处理人际关系,运用语言等正确表达自身情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多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技能指从事某项工作需具备的具体操作技术与方法,通常理解为操作能力。在管理实践中,不同层级员工的概念技能与技术技能要求有所侧重: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概念技能十分重要,技术技能较次要;对于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非常重要,概念技能的要求不太高。而与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有所不同,人际技能对不同的管理层的重要程度区别并不十分明显,优秀的管理者与职场达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由此可见,人际技能对大学生的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但纵观以往的高校教学活动,都强调对学生技术技能尤其是概念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人际技能的培养,导致某些大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为了让高校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提升未来的升职空间,加强在校生的人际技能培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口才课程正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课程。

通过对已进行了口才课程学习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与课程学习前相比,绝大部分学生的人际技能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口才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仍多采取灌输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某些学生表示,由于缺少运用人际沟通理论的平台与勇气,因此口才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对人际技能养成的现实作用有限。鉴于此,改变传统的口才课程教学设计体系十分必要。

二、基于人际技能培养的口才课程课前设计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良好课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课前设计。课前设计的目标是:学生愿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综合前人的研究,有效的口才课程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学内容与模块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任务驱动,如下图所示。

图1 口才课程有效教学因果图

(一)教学内容与模块选择

通过查阅现有口才教材后发现,绝大部分教材内容体系的设计为三大模块:口语表达基础知识、口语表达技巧和专项口才知识。这种模块设计能较好地解释“是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但未能阐述“为什么”的问题。而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中,解释好“为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明了事物发生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因此,在课程内容组织时有必要增加该门课程中回答“为什么”问题的知识模块――沟通心理。在授课内容的安排方面,则按照由本质到现象的顺序进行,即第一模块沟通心理,第二模块口语表达基础,第三模块口语表达技巧,第四模块专项口才实训。

(二)教学方法选择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教师应认同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口才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需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行为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口才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仍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授课方式,但与传统的课堂讲授不同,能力本位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时间将极大缩短,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演练。在具体的时间分配上,讲授、课堂讨论与演练的时间比为1:1:1,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将留给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只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课堂教学方式,在口才课的授课中教师将结合模块内容,通过提供文字案例、视频案例及新闻事件等,引导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强化理论认为,个体要做某种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强化是人的学习是否成立的关键,及时的课堂演练则是强化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演练将成为口才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三)教学任务驱动方式设计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如果没有好的任务驱动方式,那么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再好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将流于形式。

为驱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选课动机。在对选课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80%以上的学生选课的原因是该门课程易懂、容易修满学分,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或认为口才课程学习有利于自己人际技能的养成才选择这门课。从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学生的选课动机是为了修学分,为此,要从学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具体操作方式为:在第一堂课时便向学生表明,其参与互动频次及效果将作为期末考评的重要依据,考评成绩等级有相应的参与互动次数要求,未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通过期末考核。互动环节分设个体能力展示和团队展示两种形式,个体展示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展示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对他人的激励能力。为顺利完成团队展示任务,教师按照学生总数和授课总周次决定团队总数,要求每个团队中的成员均来自不同专业,每个小组需在后期的授课中至少上台展示一次小组自编自排的语言类节目。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尽可能地为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与机会,鼓励学生敢于上台发言;再次是通过适时的课堂点评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最后则是利用qq群、微信等平台增进师生间的课后互动,通过频繁互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平台,极大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

三、基于人际技能培养的口才课程课堂设计

基于对人际技能范畴的分析,得出人际技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敢于展现自己,积极地与他人沟通;第二方面是在了解他人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正确地与他人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人际技能的提升做了以下尝试。第一步,将新闻述评引入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从最近一个星期发生的新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且与本堂课授课内容有一定关联的新闻作为素材,要求学生围绕新闻及老师的提问展开述评,时间安排在每次课的前30分钟(一次课90分钟)。如在讲到“口才技巧――诡辩术”时,选取当周的热点新闻“崔永元与复旦教授卢大儒的转基因辩论”,在呈现新闻素材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许多人认为这次辩论以崔永元的完胜告终,崔永元胜在何处?我们该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之后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再邀请学生上台陈述观点。从课堂表现看,10%的学生能富有创意地表达观点,50%的学生能正确表达观点,30%的学生能完整地阐述观点,10%的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上台表达观点。在学生述评完新闻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面评价,在总结学生的观点基础上引导大家以科学态度对待新生事物,最后通过分析崔永元获胜的原因引申出当堂课的授课内容――诡辩术。第二步,结合案例或游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如讲到沟通心理知识――“社交的需求”时,设计“糖豆”游戏,让每位学生在三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上赞美或感激的话作为“糖豆”,写完后将自己的“糖豆”送给最想送的三位同学,之后让收到糖豆较多和较少的学生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活动,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人都有社交的需求,良好的表达与沟通是实现社交愿望的最好方式。第三步,加强课堂演练。课堂演练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演练内容一般由教师提前一周将题目告知需展示的团队,该组学生依照题目要求自行设计场景撰写脚本,教师在每次课的最后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其排练成果。

四、基于人际技能培养的口才课程课后评价体系构建

学习评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标,考评中如果侧重对知识的识记,学生即会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知识的记忆上。由于口才课程是一门以口头沟通表达为重要形式的偏重实践的课程,故应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应将考核方式告知学生,以此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将重心转移到知识应用上。口才课的评估与考核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口试成绩占80%,笔试成绩占20%,口试成绩由学生的每次互动参与成绩组成,笔试则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题型为案例分析等开放性试题。通过这种偏重口语表达的考核方式引导,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中积极展现自己。

五、基于人际技能培养的口才课程教学实效测评

通过上述课程设计,学生的人际技能得到较大提升。表现为:

第一,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学期初,某些学生不敢上台讲话,但在老师的激励及其他同学的示范下,到期中时,大部分都敢主动上台展示自己,之后一度出现争前恐后地上台阐述观点的情况。某些学生在表达观点时由最开始的声音偏小、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性、不敢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等,逐渐成长为台风稳健、表达流畅的演讲者。

第二,学生的沟通能力有所加强。学期初,某些学生会在课间与老师或邻座的同学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课前、课间或课后都有学生上来跟老师热情交流,学生间的互动十分频繁和融洽,当有学生上台展示时,台下的学生逐渐学会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人表示鼓励。

口才课范文第7篇

一、当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为薄弱,在一些人多、陌生而又正式的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学生常表现为怯场,面红耳赤,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语句不完整,扭扭捏捏,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等现象。

(二)课程现状

目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内容选取上缺乏专业针对性,未能充分体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面面俱到,理论性指导过强,而专业实效性较为欠缺。

(三)教学现状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模仿本科教学的现象,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虽然都强调突出实践课训练,但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教授与训练,而对于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却忽视了。因而,虽有围绕知识点创建模拟实训,但训练要点是孤立的,从而缺乏职场真实性,训练也缺乏前后联系。因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谓的实战技巧是难以内化为实际的交际沟通能力的。

二、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运用

近些年,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认可。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法实践性、操作性更强。为突破高职实用口才课程教学的瓶颈,笔者在学校国际贸易专业二年级实用口才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串联单个的知识点,使得实训体现整体性。学生围绕专题展开有效分工、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将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的选取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设计,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实用技能培养为目标,突出行业特性。首先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紧扣所授专业就业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以沟通表达技能为基础,围绕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一定的相关素质培养目标,比如职业修养、求职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等。其次,注重课程设计的效率化,课程内容的选取提高有效性。以项目化为导向,选取来源于企业或服务于企业的真实任务或情景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注意提高实践性,加强课内和课外实践并举,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在课程考核上注重过程化,将平时实践表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以服务专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模块,以教学项目串联知识要点。在课程设计上,有常规模块,即基本理论技能;也有变化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和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技能需求的不一,需要适当调整变化模块。以本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确定项目选题时,将基础理论技能分为普通话基础训练、心理素质与思维模式优化、态势风度设计;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分为交谈口才、公关口才、辩论口才、求职口才;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分为说明口才、叙述口才、报告口才、说服口才、主持口才、推销口才;专业拓展模块有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及课外实践。项目选题以把握实用性为原则。一方面是要求项目选题趋近于生产或服务一线对从业演讲及交际能力的特定要求;另一方面,要选择贴近工作及生活实际的社会热门话题,有利于学生展开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加以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评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组织做到任务设置精准、案例分析精确、视频内容剪辑精彩、学生演练精心、讲授要点精炼。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等各项社会能力的发展。

以“辩论口才”为例,项目化教学设计如下安排:

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进行辩论?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步:实践教学,观摩一场国际大中专院校辩论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点拨。

第三步:情景体验,以八人为一组就观摩的辩题展开模拟辩论。

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视频回放等手段,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之处。

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评点,归纳做法。

第六步:训练提高,通过反复训练得以训练提升。

第七步:效果评价,各小组通过班级组织辩论赛,展示训练成果。评选出优胜队伍和最佳辩论员。

其中辩论赛在组织安排时,同样以项目化教学法设计:

第一步:选定项目,选定要辩论的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是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步:设定目标与分组,教师给学生讲解辩论赛的辩论程序,可以分为五人一小组。

第三步:计划与分工,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实施计划。

第四步:实施,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材料并准备辩论词。

第五步:成果展示,由课代表担任主持人,组织正反双方开展辩论比赛。

第六步:评价,先由班长、团支书与任课老师组成三人评委会对第一场比赛评分,评选出优胜队伍与每队各一名最佳辩手。这两名最佳辩手和任课老师组成下一场的评委。并且由评委会成员加以点评。

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

对于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估,教师应采取讨论、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要求学生将项目完成后的评价与项目开始前的预估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找出项目执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

三、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反思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的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经过实践操作,发现有一定的收获与一些经验反思。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师生双方的观念转变为前提

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于“坐等”,被动式的学习,等着老师讲、老师点名、老师总结评价,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真实主体,必须由他来参与教学、甚至主持教学。这样的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适与压力。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同样需要学生深入了解、配合及适应教学活动。此时,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理解并认同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化教学分布项目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参考资料,并且选取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各项目的协调安排工作,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多一些耐心与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时,适时提供一些指导,但并不亲力亲为,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难题。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为基础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尤为重要,唯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才能切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项目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又要顾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深入培养,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老套,又要难易适中,互相结合。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既能做到普遍参与,又存在一定的优劣竞争,在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开展。学生从不同的项目任务中获得自我锻炼与提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心理因素的干预为抓手

在项目化教学实训中,依然会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般会差于书面表达能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同学尤其是在即兴发言时,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紧张畏惧怯场,从而影响了表达交流的效果。此时,就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来辅助,唯有从根源上引导改善才能疏通障碍。学生克服了心理阻碍,自然可以提升表达的兴趣,从而找回自我表现的信心。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引发内动力为支撑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绝非一朝一日即可速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如果仅凭课堂的学习与训练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引发学生的内动力,树立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训练的意识与决心,自觉地在生活的细节中注意表达技巧的运用。只有当所学能得以致用时,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带来的帮助与快乐,学生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

当然,项目化教学实施中还有些问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探讨与解决,比如: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训练时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如何确保学生能自觉主动完成课外的训练任务;如何更好地让师生适应项目化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地将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效合理联接的优秀教学方法。笔者期待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的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2015年校级立项课题《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SY20151221-17。

参考文献:

[1]陈若蕾.高职《演讲与口才》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2]王彦,陈华炎.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改造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3]陈珏.论“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现代交际,2014,(6).

口才课范文第8篇

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多程度上体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要以应用为主,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是切切实实用得到的。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也毫不例外要打上以应用型为主的烙印。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实用性是指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学生今后会用得上的教学内容来讲授,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用;另一方面,这些实用性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它可以避免出现很多枯燥的、与他们专业联系不大的且难以用得着的纯理论的内容,这是三本学生很反感的。实践性是指通过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在课后通过各种机会去多实践,去锻炼自身,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这是学生很喜欢参与的内容。比如,讲完演讲与口才的内容后,学生可以借助学院展开的各种主持人比赛、辩论大赛和演讲比赛等去锻炼自己;讲完应用文写作之后,可以结合需要在学生会、在社团各种信息等。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要体现大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不能整本教材都是属于文学鉴赏性质的内容,这不符合三本学生的特点。考虑到三本学生的语文基础还比较差,所做的作业,还有很多错别字,标点符号也有使用错误的地方等,以及所写的毕业论文通篇散文式的道来,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连说话都说不清楚,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教材要有应用文写作以及演讲与口才这两部分的体现。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而应用文写作以及演讲与口才是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希望借助大学语文这个课堂想要学到的内容。或许有人会认为应用文写作应该另外开设一门课,但是真真正正在独立学院另设应用文写作课是很少见的,除非是应用文写作与本专业联系很紧密。而且应用文写作这一部分,老师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将各种类型的文书,通过报纸、学院发的公文等讲1~2范例,其他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多媒体、视频等自学。

演讲与口才,也是大学语文教材必须要体现的,尽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所占的比例少,课时少,但是不可缺少,这一部分重点在锻炼,通过课堂上的少许时间的讲述,让学生在课后抓住学院开展的各种活动去实践,去锻炼。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都只有文学鉴赏部分,针对的都是本科院校,所以在独立院校的学生看来,这些教材不符合他们实际需要。教材的各大主体部分,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个总的概述,特别是文学鉴赏部分,哪个时期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及作品,便于学生了解整个文学的来龙去脉。文学鉴赏部分、应用文写作部分和演讲与口才部分,文学鉴赏要占大部分,而文学鉴赏中的现代文要占主要部分,古文占少部分。相比文学鉴赏部分来说,应用文和演讲与口才占小部分,但不能少,且在教材后面应当附有常见错别字、正音表等。这是大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的重要体现。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大学语文教材尽管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都有体现,但是偏离了大学语文学习的主旨,主次不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鉴赏处于同等地位等,这是在编写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时需要主要的地方。

教材在选材方面一定要新,要切合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不能老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学的文学类的文章放到里面,特别是拿一些现实意义不强的文章放到大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本来,大学语文是一门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各大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具有大众性,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专业,要让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接受它,就必须做到在选材上与学生的生活相贴切,与他们的思想动向相贴切,所以选材一定要有新意,与时俱进。比如,可以选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一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思想反应了当代“80后”“90后”的主流思想,也是“80后”“90后”崇拜的对象;同时,可以选入最具中国风的歌手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等来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词的创作以及它是如何配乐的,从而学会这首歌。总之,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不能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要有新意,符合学生主流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个总的概述,特别是文学鉴赏部分,要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要附有常用错别字、正音字表等,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作者:钟柳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