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语交际劝说

口语交际劝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语交际劝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1篇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招生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以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1~5册为主要范围。在口语交际方面要求掌握课本中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根据语境,恰当地进行口语交际。

一、特点

通过对近五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试卷中口语交际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种类在课内,语境在课外,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

《语文》1~5册共27种口语交际类型,近五年分别考了即席发言、劝说、举荐、致辞、述评。相应的教学单元分别为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五册第一单元和第五册第五单元。考查的语境不管是2011年同学入伍欢送会上的即席发言,还是2015年针对《现代快报》中一则新闻的述评,都与课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和考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命题种类的选择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高考试卷容量有限,口语交际一般都要求150字左右,所以在命题的种类选择上,也有着一定的规律。高考命题考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式,一人说多人听的演讲式。而近五年的口语交际高考命题中除了2012年考查的劝说属于前者,其余四年考查的即席发言、举荐、致辞、述评均属于后者。

3.通过对评分细则的分析,侧重于人物身份地位准确,主题鲜明,措辞得当四个方面

口语交际是特定语境下特定人群关于特定目的展开的语言交流互动。语言是否符合特定语境、特定人物身份,语言能否准确简明地表达特定语境下的口语交际的目的等几个方面成了评分细则。要用短短150字符全面表现这些考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很大的,这也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4.对口语交际考试中“自问自答”形式的一点反思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一种运用语言的口语实践活动。因为是考试,所以试卷上的口语交际只能通过文字模拟来展现。如果考查种类为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式,而实际生活中参与此种口语交际的人数是两个人或者以上,但是由于考试的特殊性只允许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造成了考生自问自答的情况。例如,2012年的劝说,家长为何不同意,晓华如何劝说,全部是考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首先自问自答与一问一答互相交流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完全违背了口语交际中交际这一根本属性。二是难度的确定上。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命题的设计必须要考虑难度的要求。正如全文所述,一问一答变成了自问自答,原本由命题者设计的难度标准变成了考生随心所欲的选择,这自然很难起到区别考生成绩高低的作用;而口语交际的具体的语境性以及参与人思维的活跃性,导致命题者又不能提前设计好所提的问题。不仅仅是一问一答的互相交流式,还有辩论、现场报道、主持等,都存在这些问题。因此观察近五年口语交际命题种类,有四年考查的都是演讲式,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此也有顾虑。

二、指导意义

通过对近五年口语交际命题趋势的分析,对日常口语教学有以下指导意义:

1.重基础、连生活

口语交际命题种类出自课本,课本教材对于每一种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都标注得非常清楚,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带领学生好好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确实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以规范性为先导、以操作性做准则

首先注意口语交际语言的规范性。《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种类就是说好普通话,教师不仅仅自己要说普通话,更应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口语交际内容的规范性。口语交际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有问题的提出、深入的交流、完美的结语这三个环节。这其中包含礼貌的用语、合适得体的措辞、明确的中心等,而不能满足150个字符。

再次,因为口语交际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只能在一个课时一间教室面对一个班级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位。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2篇

一、主流——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是新教材重视口语交际训练的一大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1.生活情境,解开心结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只有精心设计交际情境,让学生跳出课堂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自然地进入有目标的口语交际活动,取得好的效果。

课堂链接口语交际训练“学会劝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出示一组图片: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地……)碰到这些现象,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1:我会劝他们不要乱吐乱扔。

师:你是怎么劝的?举个例子。

生1:请你不要随地吐痰,你的痰那么脏,多不卫生呀!

师:你这样说,他们听了吗?

生1:(失望地摇摇头)没有。

师: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劝说、阻止他们。劝阻有时会成功,有时会不成功。如果劝说成功了,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你们想学会劝阻的本领吗?

生:(齐答)想!

打开学生口语交际怕羞、不敢表达的心结,是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呈现出学生熟知的不良的生活现象,为学生找到了表达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教师稍作引导,就激活了学生交际的兴趣,使他们敞开心扉,为下面的教学作开场白。

2.双向互动,内化交际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方和说方互动的过程,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在互动中,教师如果只关注劝阻的一方怎样说话,这个话题就会失去互动性。注意引导被劝阻的一方说话,让他也能能言善辩,才不会使口语交际变成独角戏。探究的问题深入了,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提升了,口语交际的素养也会得到内化。

3.多元评价,促进交际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要力求多元化,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中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交际的欲望,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提高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支流——巧用教材

1.习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写与说同属表达,语文教学素有说写结合的传统。先说后写能促进儿童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多用途的米酒杯》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几个问题逐层引导:这个米酒杯的造型很独特,让人喜爱,对我们来说,它有什么用处呢?这个米酒杯确实可用做盛放东西的容器,用它盛放东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把它和其他材料组合配装,能做出哪些东西呢?

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由聚合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化,让学生大量地说,能使习作内容渐渐丰富起来,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开阔了,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更加广阔了。

2.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是什么?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媒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改动文本,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时,教师问:“除了文中写出来的颜色和景物,鸡宝宝还会看到什么颜色和什么景物呢?”这样的问题丰富了教学资源,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又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双边”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识字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能使学生正确把握字词的含义,发展思维和交际能力。如学习菜名,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感知蔬菜,认读菜名卡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随后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对这些蔬菜的认识。”这不也是很好的口语训练的教学资源吗?

三、支流——现实生活

在口语交际的选材上,教师要打破教材固有的题材和模式,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互助的交际情境中,积极实践、探索、领悟,形成初步的口语交际意识和能力,然后在语文的其他课型,如阅读、作文、综合性学习以及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同时积极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促进发展。

现实生活其实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工具。日常生活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增强口语应用能力。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效应;中职语文;口语教学;应用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

一、“南风效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南风效应”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徐徐吹动柔柔春风,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浑身上下暖意融融,不一会儿,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南风效应”对我们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练习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初中阶段缺乏必需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表情紧张、辞不达意、条理不清。同时,正处于16、17岁年龄段的她们自尊心强,害怕出错、出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操之过急,采用一些过激手段,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根据南风效应的有关理论,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学生不愿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没有充分的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告诉他们口语交际对求职应聘、未来职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职业工作的影响,意识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而要想练好口语,就一定不要怕丢脸。强烈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2.民主和谐,充分肯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通过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来缩短师生间的身体距离。然后充分利用语言、眼神、手势、微笑等来创设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当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走近学生,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一直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似听非听。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要中途打断进行纠正,要等学生的全部发言结束后,先进行肯定性的评述,再和颜悦色地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如沐南风,自觉参与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口语水平低下,不愿开口说话。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强迫她们开口说话。而是通过分析她们的心理状态,估计她们所能达到的口语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并且通过同伴的示范作用,引领她们一步步地敢说、会说、说好。如果设计得当,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会踊跃参与,自觉地参加口语交际训练。

二、“登门槛”效应,逐步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里,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17%的家庭主妇同意。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登门槛”现象。[2]

“登门槛”现象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和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模拟了一个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到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安排你给一位患者注射。可患者知道你是实习生,不愿接受你的注射。你该如何劝说患者?如果马上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模拟“劝说”展示,学生肯定畏难不愿上台,即使通过打分考核等方式强迫学生上台,效果也不好,质量不高。那么,根据“登门槛效应”,首先确定一个个的小目标:

(1)根据情境模拟角色,个人尝试练习劝说;(2)两人一组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3)与前后左右的小组交流,体会不同的劝说技巧;(4)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5)擂台赛,推荐四组八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由于设置的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口语训练,并且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就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步前进,通过引导,经过“搭梯子”使之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避免“搭便车效应”,加强课堂组织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常常需要进行分组训练,有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当了旁观者和听众,最后却坐享其成。不仅自己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3]因此,为避免“搭便车效应”,就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

1.分组学习,加强指导

在语文口语训练中,需要大量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发生,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一般的情况是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搭便车”的现象减弱,而且缩小规模可以削减惰化现象,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如需分大组进行训练,则需落实任务,加强评估反馈。此外,在分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小组及个人,要求人人参与,任务明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分组活动的时候,要求每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的组织、汇总和代表发言。如在进行“即席发言”的训练中,为了模拟会议的情景,将十人分为一大组,选出一人为组长,一人为记录员,要求人人发言,记录员将每人的发言时间、内容记录下来。根据每人发言的情况,另选一人作为代表,将本组参加的人员及其观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发言。这样人人有任务,互相受监督,避免“搭便车”现象。

3.加强反馈,分层评价

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可以请各组代表上台轮流发言,汇报训练活动情况。对于每组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并在最后做出中肯的总结性的评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本,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定能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针对性,增加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枫,王.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0.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4篇

不久前,我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这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我最初的教学设想是把这堂课完全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于是我将这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1.教学目标:掌握说话技巧,提高口语能力。2.教学设想:学生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在“学语言”“讲故事”“演短剧”三个环节中掌握说话技巧。3.教学过程:(1)比一比:模仿同班同学的语言,看谁学得逼真;(2)讲一讲:讲述班级或家庭故事,看谁讲得生动;(3)演一演:编演社会或家庭短剧,看谁演得精彩。

课堂上,学生果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各小组成员跃跃欲试,唯恐落后,整个课堂热闹非凡。正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候,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形:在“比一比”环节中,有个小组模仿了班里说话有些口吃的小李,只见模仿的同学极尽表演之能,说话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再加上肢体语言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而小李则面红耳赤,怒目圆睁。正当我准备叫停的时候,编演短剧环节又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一个小组表演的是家庭主妇到菜场买菜,讨价不成和菜农对骂,最后在一片粗言秽语中,主妇得胜而归。这两个环节使课堂教学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种情况让我意识到这堂口语交际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于是,我收集了学生对于课堂情况的反馈。学生稚嫩的语言给了我一些启发,以下节选四位学生的话:

我的总体感觉很好,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我们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讲话了。但是,我似乎感到老师是不是有些“冷清”了,您能否和我们一起活动起来?

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学生说得虽多,口语交际能力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能否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中学习到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这节课活动很多,我很喜欢。但又觉得这些活动开展得有些盲目,特别是口语交际课上不该出现不文明的语言。

我很喜欢这一课,但又觉得缺少点什么。整堂课下来,好像只有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没有老师的点拨。我觉得这一课应该让我们学会更多的语言运用技巧,并非用我们已有知识在原地徘徊。这样上完课,总觉得不充实。

学生的教学反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语文教学的活动课上,教师究竟应该做点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一点点明晰了。

一、关于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活动课,决不能仅以课堂浮于表面的热闹来替代,所有活动必须有其目的性,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就拿本节口语交际课来说,它是在前一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基础上的一个深入,前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的文明得体”,是从宏观上解读口语交际内涵,而本课则从微观上阐述了口语交际的工具性,主要是劝说、演讲、辩论类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课后,我找了语言不得体的两组学生,我本想批评这两组学生的随意,我告诉他们这是一堂口语训练课,语言一定要文明得体,然而他们的回答令我愕然:“早知这样,上课时我就把话说好听一点了。老师,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们呢?”原来,我的学生居然连我这节课要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该怎样做当然就更无从知晓了。再看原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掌握说话技巧,提高口语能力”不具有明确性,根据本堂课的要求,可以细化为:(1)说话要有针对性,倾听对方观点,根据对方观点提出看法;(2)说话要有吸引力,注意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对方注意;(3)说话要善于打动别人,语言真诚恳切,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围绕着这个“圆心”,语文课实践活动才不会脱离轨道。教师于课前必须对此有所思考。

二、关于学生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学生的活动轰轰烈烈,课堂气氛沸沸扬扬,但正如学生反馈所言“学生说得虽多”,思维水平却“只在原地徘徊”。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这才是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除了前面所说的整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外,每个活动步骤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有层递性。比如先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话题,为口语交际做“热身”准备,再提供口语交际中的“范例”进行示范引导,在此基础上,最后进行实战训练。这样,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做到稳扎稳打。而教材本身就在这一活动中为我们提供了经典范例,那就是针对青年军官抗日爱国的共同心愿,晓之以“民族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大理,动之以舍个人恩怨、顾国家安危之大情,说服青年军官“不杀蒋”。语言中有的放矢、迂回出击、因势利导、激发共鸣的策略,无疑为该实践活动提供了范本。学生如果能在材料中挖掘出这种语言技巧,当然会收获不小。看来,认真研读教材,更是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深入下去,活动的质量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三、关于教师地位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往往会形成一个误区,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全部,而教师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事实证明,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同样不可替代。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有所收获,教师应成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希望教师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又是不可或缺的点拨者和激励者。这堂课教师除了要对教学活动有梯度设计外,活动前启发点拨、活动中指导点评、活动后总结拓展,这一切都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任务。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我对原先的教案作了如下修改:

1.教学目标:(1)说话要有针对性,倾听对方观点,面对观点提出看法;(2)说话要有吸引力,注意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对方注意;(3)说话要善于打动别人,语言真诚恳切,引起听众感情共鸣。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说服因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的好友。引出主题——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2)研读教材:是如何针对青年军官的提问,进行有吸引力的回答,从而打动在场听众的?

(3)牛刀小试:

期中考试结束了,小红的成绩不理想。小红妈妈认为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是小红考试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情急之中,给她报了三个补习班。而小红认为应该劳逸结合,打疲劳仗只会事倍功半。母女俩发生了争执。如果你是小红的同学,该怎样劝说这对母女呢?

(方法指导:要针对母女俩观点的分歧,真诚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实战操练:师生共同编演家庭短剧。小组推选特派记者就语言问题进行采访。

(5)合作探究:通过活动,你认为口语交际中最应当注意什么?填写在卡片中,贴在黑板上。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问题 对策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中通过设计口语交际课程,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口语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口语教学特点,充分结合了口语交际话题和口语交际内容,利用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对口语交际课的整个程序和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相关设计,并对整体的口语交际结果进行预期评价的有效的计划设计[1]。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指导性设计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出弱化趋势;另一方面,进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此外,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设计来说,其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之中。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社会和学校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日渐重视,并针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2]:

(1)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一方面表现为设计过程中没有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目标具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教材话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够详细。这种情况下,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指导性,进而造成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

(2)受传统教学体制与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忽略教学实际情况而照搬教材和脱离生活实际而设计话题内容空洞等问题,导致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选用方面缺乏灵活性。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常态化,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则造成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零散且缺乏应用价值,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3)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相关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实用性方面不够突出,主要表现为:其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模式方面能力欠缺,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在实施交际互动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阻力,特别是在师生间交际互动和班级间交际互动中,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升学生交际互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三,在口语交际训练方法设计方面过于单一,常以学生单独陈述为主,而缺乏表演类、情境类以及劝说类表达形式的展现。

此外,由于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缺乏多元主体评价的设计和明确评价设计标准等,导致了其在对教学评价设计方面过于单一,无法为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真实反馈,不利于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调控。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优化对策

针对前期分析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问题现状,为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为[3]:

首先,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程度。一方面,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强化相关理论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材编制。

其次,对于小学学校来说,应充分发挥其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监管作用。一方面,在全校内制定严格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检查制度,以强化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与口语交际相关的教研活动,如口语交际话题设计研讨会等,以提升学校口语教学质量。

第三,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面,应采取多渠道方式不断促进口语交际考查机制的完善。一方面,转变原有单一的评价主体,转而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评价的标准与体系;此外,在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过程中,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协调统一。

第四,通过制定明确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等,提升教师口语交际的理论素养等途径,促进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能力。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不断完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迁乔,关于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教学;特点;内容和形式

学龄儿童(6~12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对学龄儿童的语文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按“听―说―读―写”的基本顺序发展的,听说也是形成与发展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形成书面语言能力。张志公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上照着所说的去写,写出来当然还需加以润饰,然而不费力。说话支离破碎,语无伦次,到了提起笔来才去选词造句,调整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写出来再去修改,也十分艰难。”费根和法伦1982年也说过,“(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际技能,那么,他们在整个受教育的时间里成绩会很差。除非他们迅速掌握大多数儿童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口语交际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认为,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更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他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们的语言由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由“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向社会化语言过渡,由不规范的语言向规范的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8~12岁,这时语言发展虽然已处在关键期的末期,但在语言关键期末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地促进学龄儿童的口语进一步规范化。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孩”都是证明。

无论从学龄儿童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还是从学龄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角度,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那么,在学龄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一、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

规范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和机敏。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的特点。

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向表述时,学生要考虑如何组织词句和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

2.复合性。复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同时也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

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人、地、时,要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

4.简散性。“简”为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需多费口舌。

二、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范口语交际特点,按学段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各有侧重的内容训练和形式训练

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言,但口语规范性较差,该阶段应重视学生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际习惯、文明的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介绍类,介绍自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动、植物,花鸟草虫等),介绍旅游景点等;也可以是简单的访友待客类,如做客、待客、祝贺、问路、打电话、接电话等。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小学一年级多采用看图说话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形式。

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口语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持平,并开始反超,应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表演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和观后感、说经验教训、演童话剧、主持节目等,更可以是商量、请教、赞美等内容。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交谈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的训练,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营造多样化的情境。

高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此时他们的书面语言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口语水平,学生的生活圈子已日渐成人化。高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调节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能听、敢说,而且要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做到大方、得体,学会如何适当地回应他人。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是演讲、访谈、辩论,也可以是劝说、沟通、协商、对话。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既有对话形式,也有较高层次的独白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广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2]朱晏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7篇

1、把握目标,挖掘生活话题

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生活类话题《秋天的发现》《成功的小实验》《走进春天》;有“学会”系列话题《我学会的本领》《打电话》《问路》;有讨论类的话题《遇到危险怎么办?》《谁有好办法?》,还有辩论、演讲、推荐等。

1.1、立足教材,从教材中选择话题

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从内容上看,是让孩子们学会环保,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观察图画,看懂画面包含的信息。(2)使用文明用语,态度温和,能比较完整地用普通话说两三个句子。(3)就“生活中的垃圾”展开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老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及孩子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语言发展、交际技巧、生活常识、情感态度上做了恰当在要求,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1.2、挖掘教材,从生活小事中选择话题

生活舞台是最好的“口语交际”教材。快乐的校园生活、温暖的家庭生活、熟悉的朋友圈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表达的源泉。如放寒假前,讨论下春节快来了,怎样使用压岁钱?同学要过生日了,人准备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暑假里,你看了哪些有趣的电视节目?周末,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我还设计有关家庭口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配合完成训练。一年级学了《要下雨了》,请孩子们回家也了解下要下雨了,天气还会有哪些变化?我们班得了运动会第一名,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长,和他们一起分享过程的快乐。

2、创设情境,充盈生活厚度

2.1、引发事例,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所以口语交际要经常性地设计多种符合学生生活感知的活动,让孩子说得真实,说得充实,说得详细,说得有趣。

片段:师:小朋友,周末老师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出示视频,几个男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

师:你看到了谁在哪里干什么?

生:我看到有几个大哥哥在院子里玩耍,他们在踢足球。

师:他们殖得是很开心,可是,你看他们把老奶奶家的玻璃打碎了,就兔子样地逃跑了,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引出话题)

2.2、结合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最期待在大家面前表演,表演与做游戏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表演与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达到“化静为动”的目的。

片段:师:小明会怎样劝说奶奶,同学你会改正吗?我们来演一演吧!(老师系上围裙,扮演正在洗菜的奶奶)

生:奶奶,我回来了!

师:宝贝,回来啦!你先休息下,奶奶先洗完菜就给你做好吃的。

生1:奶奶,你能不能把水关小点呢?水就这样白花花红地流掉,多可惜哪!

生2:奶奶,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洗菜呀,这样还更健康呢!

2.3、续编故事,创设情境

喜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后,它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情绪被老师感染了,“表达”便成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3、感知实践,搭建生活之桥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不丰富,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动脑、动手、观察、讨论、体验、联想、想象、表达、能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掌握相应技能,从而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口语交际劝说范文第8篇

一、巧妙导入、激发思维,产生交际欲望

导入作为上课的引子,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堂的学习目的和主要的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想说就说、敢说、乐说。课前,教师精心制作《这样做不好》的微机课件。上课一开始播放微机课件,让学生静观动态的画面。看完课件,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心情和感想。因为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获得一般表象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产生获得一般表象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产生出爱看图、爱言语的动机,就为后语言交际奠定了基础。

二、诱情入境,发展思维,营造生活的交际氛围

教材中的两幅图画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凭借,体现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教学时,要利用好图画,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进入“画境”。这一教学环节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观察图画,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看图,口述图画的内容。要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图画的内容口出来,做到语句通顺。第二步,集中汇报。在小组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口述图意,要求用几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表达清楚。口语交际课不同于看图说话写话。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总之要“交际”起来,达到以师生、生生双向互动。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展开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组内交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学生先自己练习说,然后互相说,最后指定学生小组说。教师要深入一小组内,进行启发引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件高兴的事。第二步,集中评议,相互补充。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集中交流。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议,要引导学生说出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补充。学生在交际的同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注意规范学生的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第三步,放手练说,巩固提高。学生在集中交流、评议之后,教师还就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扬长避短,放胆练说,达到人人都交际。

三、课堂表演和游戏,体验真切的口语交际形式

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激感,陶冶情操,体验交际的快乐。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交际,选择比较典型的内容;要指导表演者进入角色,演得越逼真越好,要依人物的身份选择语气、表情、动作,应该有礼貌。当“观众”的学生要随表演的发展,对“演员”给予鼓励、评价。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联想、比较、概括等思想活动。学生练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兴致勃勃,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