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1篇

党的十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和共识指明了方向。“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人们的价值诉求。

党的十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高度概括,不仅深刻揭示了处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国人民广泛认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载体,意识形态不去占领网络媒体的主阵地,就等于自动放弃了思想理论武装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正如所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抢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阵地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基于此,重庆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郑洁博士等人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正试图解决当前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等问题。该书作者长期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对相关问题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深刻感悟。围绕着“如何增强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这一重要任务,作者紧紧抓住网络媒体等现代传播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学、传播学、信息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三重维度来构建全书的基本框架。首先,侧重于历史考察的维度,探讨互联网的产生与网络媒体的兴起。其次,侧重于理论概括的维度,梳理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分析、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科学表述,阐述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在关联。再次,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结合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探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对如何推动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书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该书不拘泥于现状的概括,而是从历史考察的维度,深入探讨互联网的产生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并以此作为厘清相关概念、分析成因和影响、探讨具体对策和路径的基础。通过简要梳理互联网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的含义、类型、优势与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归纳;通过对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现状并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进一步厘清了网络媒体的功能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这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在关联、网络媒体为什么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载体、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方式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提。

第二,该书不拘泥于概念、理论的阐述,而是将概念的阐述及其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结合起来展开探讨。首先,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厘清了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问题;其次,结合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分析、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科学表述,并从“网络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兴载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媒体的引领和指导”两方面来展开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还论述了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第三,该书不拘泥于具体对策和路径的空谈,而是侧重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探寻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路径等相关问题。作者以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性为基点,结合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优势,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经验来探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以及如何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等具体问题。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以及为营造一个优良、洁净、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提出了具有启迪意义的见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21 [本刊网址]http:∥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智能设备在学生的生活中实现了普遍的使用,自媒体成为了现在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传播的速度也十分的迅速。自媒体信息成为影响当代学生思想、心理以及行动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多种影响,自媒体在我国的主要形式有微博、微信等形式,这些移动设备普遍具有的功能成为学生生活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

一、自媒体信息时代的特点

人们通过自媒体获得信息的途径十分便利,只要会使用互联网移动的客户终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获得信息的平台,微信、微博等。通过这些形式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获得各种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信息通过这些App在自媒体上进行。

自媒体在信息上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小,人们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转载和传播,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同传统的电视、报纸传媒的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

自媒体中的信息进入的门槛较低,不用经过严格的审核,导致自媒体中的信息可信度比较低。民众在信息的过程中自我的主观意识比较强。有些出于商业性质的信息目的性较强或是某些草根人物希望能够成名的心理因素较大,自媒体中的信息在过程中的道德意识比较薄弱。

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价值

所有社会都具稳定的的社会、秩序、经济等,同时也有和谐的价值秩序。所以,所有成熟的社会和文化都将核心价值观作为首先要抓的工作。学生在生活中出现了道德底线频频失守的行为,各种雷人事件多有发生。从当前时代特征不难发现,国际范围内的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针对我国实际,这体现在价值重现、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此外,学生具有活跃的群体思维,容易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易受新生事物影响,在利诱下接受西方强势价值观,理想信念不坚定。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其自身作用引领多元,统一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修身教育,反映当代学生的现实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内化当代学生,付诸实际行动,这是目前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没有形成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担负构建现代社会价值秩序的任务。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起都和经济和文化的昌盛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对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提高民族凝聚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追求产生了文化凝聚力于,其首先表现在文化软实力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当代学生只有树立价值观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才能更好得实现修身的转变,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

三、自媒体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策略

(一)学校官网为自媒体时代中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建构的措施

学校应为学生在自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做出积极的措施,自媒体中的信息存在的缺点和漏洞较多,学生在主观判断能力不够强的基础上很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社会主义价值的形成。对此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识别和建立,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校园官网的建立,学校的官网最好能够与时俱进不仅仅是单一的对本校的教务管理和校园文化进行死板的介绍,校园官网要强化管理的功能,对校园官网的管理成立专门的团队,将学生在微信微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行正确的论述和探讨。例如微信上出现的不同的谣言往往对学生的观念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这就需要学校的官网对这些谣言进行及时的辟谣。校园官网还要具有面向学生大众的开放功能,为学生的观点提供平台,对学生普遍的价值观进行争取的评价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的基础,作为自媒体时代下的教育主体,应该加强自身对自媒体中信息的甄别能力,对此,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并在学生教学课程中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学校针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网络安全意识的现象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例如针对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认识朋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开展具体的教育。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还要进行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是学生明确自身应该遵守的网络规范,使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应该坚持的道德准则。教育学生不能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的活动,在追求言论的自由的同时保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在网络上的时间,不要沉迷于自媒体中的信息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教育学生文明使用网络,不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网络视频和内容。最终实现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提升对网络中虚假、不健康信息的鉴别能力。提升对网络中健康信息的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构建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网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引导学生对积极健康自媒体信息的关注,在网络中开展具有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媒体带来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净化和塑造学生的灵魂。学校还可以将网络作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咨询、就业、心理等问题的途径。在网络活动的开展中融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健康构建。

(三)构建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

学生多从理论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出现偏离或者动摇的情况时,则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行消解和影响。教育效果要想提高,需要借助各种社会力量担负相应的责任,相互合作。首选,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同时配合好媒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和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互动机制,多管齐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树立节俭意识,具体工作的落实要深入群众之中,全面净化社会主义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工作营造了整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学生形成了同主流的价值。高校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将政策和路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机制观教育活动中,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

(四)付诸实践,强化内化体验

1.提供实践体验平台载体

教师只有树立引导学生的意识,开展各种实践和实习活动,深入体验,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修正或改变自己,实现社会转变,如通过军训、参观国防教育图片,让学生体验部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国家安全意识,锻炼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提升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体验集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在学业中间阶段,参与“爱心支教”、“三下乡”等活动,通过多种体验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使命意识和责任感。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其中获得真正的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社区、基层,面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一些细节性问题,在体验活动中也感受到社会责任,强化了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了学生改造社会的胆识能力,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认识到“知、信、行”中存在的问题。

2.重视引领引导过程体验

过程体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概括、抽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关键,反思过程也是不断同化的过程,使情感和实践体验逐渐内化为观念,外化行为。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和安排,发挥了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认识现实生活的同时,可以客观地对待冲突,逐渐形成认识和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特定的观念和行为标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看待事物,站在客体观点思考问题,从而感受更加深刻的体验,当学生面对体验冲突时,选择价值,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意识好理解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3篇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之相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该体系建构的根基是实现在尊重我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价值观念以及信仰追求的基础上,使社会大众坚持奉行以为主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巩固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作为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奉行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源和现实依据的,它所提倡的是一种社会大众普遍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以此规范大众对现实事物的认识,促使大众能够将其内化为精神世界的合法化与秩序化。

一、牢牢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我国的主流媒体在对新闻事件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舆论引领作用。在新闻面前,政府需要借助具有特殊权力和影响力的媒体来传播权威消息,引导民众。另外,媒体的重大新闻报道能有效地将大众“召唤”入一场重大的事件当中,呈现媒介仪式的特征,进而强化民族认同,弘扬和传播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讲话中指出:新闻传媒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新时期新闻传媒要始终坚持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牢牢占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符合时代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不良文化的侵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者和宣传者,同时也是积极实践者。在现有社会语境与媒介环境下,亟需一种新的新闻报道范式实现和形成科学良性的舆论合力与舆情导向。传统主流媒体生存与发展空间虽然备受新媒体挤压,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传播主体地位和广泛影响力仍未动摇,特别是对通过新闻传播构建社会共识、促进价值共享与维护秩序和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舆论意义。

在10月14日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同时强调“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电视新闻中,经过符号化的电视新闻话语本质上已经蕴含了整个社会族群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此可视为是电视传媒对社会族群成员进行文化濡化的方式和手段,社会成员收看电视新闻的行为,可视为是在对自我身份认知与对族群认同的形成过程。

二、媒体宣传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媒体可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报道对大众进行心理引导,同时表现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凝聚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

(一)确立社会规范,彰显社会价值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矩与准则,在人们的行为互动中逐渐形成且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特征,本质是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反映。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对个体而言,遵循社会规范是其社会性的表现,同时也是身份认定、融入群体的心理前提;就社会而言,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保证。社会规范作为一个群体共同意见的反映,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要融入群体生活,就必须掌握这种价值标准并内化为行为指导,对自身的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时,会以此作为评判标准来衡量他者行为的合法性。我国电视新闻话语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蕴含了媒体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和分类,呈现出暗示性的价值判断,以期最终塑造符合主流意识的规范化角色、规范化行为,达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二)塑造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认同

社会规范在形成后要发挥其作用需经历一个形成社会共识的阶段。社会共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体一致的看法,即社会合意。社会作为统一整体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尤其是社会规范)形成“共识”,惟其如此,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同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推动和强化共识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必行的一步,在传统社会中主要由教育和宗教来完成,而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成为这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传媒领域的共识是“媒体工作者及一般民众对社会现状和运作的共同基本假设,包含对社会的基本利益、价值及问题的看法” 。

近年来我国新闻宣传逐渐改变了以往报道中直白刻板的传播模式,利用电视媒介特殊的声画符号系统,将核心价值观念蕴含在文化和情感认同之中,成功实现传播策略的转变。通过这些电视符号形成受众对民族及国家的认同,从而在宏观层面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化与完善。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体育;融合;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05-01

在高中生的学习历程中,体育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科目,给每个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人生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因此,高中体育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一、树立榜样,建立正确价值观

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高中生很容易喜爱一些名人明星,也会努力去学习一些明星身上的美好品质。比如,很多男生都十分热爱篮球这项\动,同时也看过无数场NBA或者CBA的比赛,里面的一些篮球明星身上就具备着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品质。如家喻户晓的迈克尔・乔丹就说过一句话:“在我的人生中,我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很多人都羡慕迈克尔・乔丹能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如此大的成绩,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这些名人的事迹,无形中也激励着很多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既是教授知识的人,也是能影响学生的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导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这样,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会更加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可以选拔一些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他们进行表彰,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传递奥林匹克圣火的故事:在希腊神话中,凡人是没有火种的,只有神灵掌握着火种,普罗米修斯看着凡人可怜,就违背了宙斯的旨意,私自盗取了火种给人类,自此人们才有了火种可以照明和取暖。但是,普罗米修斯自己却被宙斯惩罚,受尽了折磨。这个神话故事,不仅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挖掘内涵,培养学生时代精神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也分为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其中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为了增强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和爱国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尤其是一些团体比赛,当学生看着场上集体合作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爱国精神会油然而生。体育教学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的游戏,如全班性的跳大绳比赛,并评选出第一名给予奖励。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难免会相互竞争,但在这样的比赛中他们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可能一些学生不敢跳,也可能同学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团结的力量无形中激励了每个学生,使他们在有苦有甜的训练中增强了彼此之间的默契。同时,在最终的比赛中,这种团结的力量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着一股子想赢的决心,比赛既培养了他们的团结精神,又加强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心和爱护。

三、个性化教学,树立共同理想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心理,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以实现体育和德育的双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如果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体育,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为学生讲解。只有学生理解了体育真正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将荣辱观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中等。如在考试中,体育教师可以对一些认真面对考试、诚实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并认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喜欢在成绩上弄虚作假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要批评这种行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的开展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体育运动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就是体育运动所渗透的精神正能量,这些正能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教学计划中,将二者更好地传输给学生,才能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而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类;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

自党的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同时有学者对这一概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归纳和解读。即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冲突在所难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得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认同的程度到底如何,是否能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作为体育院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笔者,希望能从自身工作的实际出发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一、体育类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和特点

生活中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90后大学生,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带有个性特点又具有时代特点,体育类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既表现出90后大学生的普遍规律,又带有自身专业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归纳。

(1)体育类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上认知状况良好,但仍未达到全面的认识。其中参与问卷的同学大部分通过形式政策课的学习对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对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层面能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如国家层面的民主、和谐: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的爱国、诚信。但是,能将24字完整无缺讲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不是太大,大家认为这是在信仰层面离自己的现实知识学习层面较远。

(2)体育类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上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同学持有消极态度。大部分学生能理性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其有负面的态度评价。在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情况的认识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国家层面的建设比较完善,但是社会层面的公正有待加强,公民个人层面的四个方面也相对令人满意。也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对国家层面民主、文明以及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和法治等方面的建设持不满意态度。

(3)体育类90后大学生整体上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却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大学生对是认同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认可的,但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困惑"当下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向标,它的最大特征就是趋利避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它有着和谐互利的面相,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公私兼行”这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的大学生,他们走上社会后很难与现实连接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了“本本主义”,脱离了实践。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策研究

针对体育类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紧抓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教育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历来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倡导和引领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引导9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继往开来、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积极的公民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必将改善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认同现状。

(2)重视90后大学生个体的自身教育,自主提高内在素质。德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在于德育的主动性。主动性强调德育的过程不应是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某种道德规范的过程,而应该是受教育者作为道德教育、道德学习和实践的主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建构、自主修养、自觉规范,在将道德要求内化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外部灌输,从而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自主能力的过程。由此可知,在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胜过教育工作者外部灌输的效果。因此,重视当前大学生个体的自身教育,引导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主体,有意识的自主提高内在素质,应该成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关键举措。

(3)加强价值生活实践教育,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价值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其意义。要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行为认同,就必须将价值理论教育与价值实践活动相结合,用理论教育指导生活实践。学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工作和暑期社会实践中通过组织具有一定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

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而又艰巨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时期应具有创新性思维,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状况定会有明显的良好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海柳.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江西:党史文苑(学术版),20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创新做法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国家的相关部门根据我国的国情,针对于具体的事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全局性控制和策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重要的发展依据,为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日常化、具体化以及生活化的践行,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

一、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正所谓“态度决定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建设目标,其能够有效的对社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建设进行一个方向性引导,这样的引导能够使人们能够明确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也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对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行更为有效的确认,这样才能够增强中国民族的凝聚力,使得全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力[1],提高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为此,我们就要有效的推动社会价值观,而且其本身也是我们国家其他建设方针提出和建设以及执行的重要核心耐性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其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创新做法

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能够充分的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此,我们就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认真和有效的分析,并且做到不仅在宏观上理解它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要能够在行动上将其践行,将其发扬,将其显现。充分的做到人人实践,人人参与。那么我们通过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的一些实际行动和调研来充分的对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日常化行为给予有效的了解和创新。

曾维在本次的关于对社会核心建筑观的调查中,它首先调研的地点是沈河区红巾社区,其走进社会的文化长廊,通过相关的图片展示,对社区的优秀事迹进行了解,同时期还与农民工的劳模以及正在亭子里纳凉的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攀谈和交流。他提倡大家生活在邻里互相帮助的环境里就是一种幸福,他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社区高人[2],能够将这种无私奉献和关爱传递给他人,正如冰心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的香气弥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曾维对效老爱亲的行为给予了了解,坐在一些孝老爱亲的典型居民家中,与其交流了真心体会,其能够对将一些孝道进行深刻的讲解,并且对一些孝心行为进行了表扬。除此之外,曾维在大东区北海社区,也对一些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例如:“钥匙管家” 、“爱心门铃“等等,曾维详细了解了这些项目的开展新情况,而且对于居民自愿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多种管理模式进行了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而且其还与社区的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更好的增强了人们的自觉性。

曾维还走进了黎明公司的李志强“的办公室,对相关成员的实际和优秀良好的行为进行了了解,而且还与正在忙碌的李志强进行的认真的交流,他高度赞扬了李志强的先进事迹,并且对其优秀的品质给予了肯定。曾维还要从培养企业的文化和先进典型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者身上给予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曾维还对学校的活动进行了了解,其认真的观看了一些图片作业展览,学生们在家庭故事中找到的爱、敬诚、善,其认为家史能够将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给予有效的集合,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助于青少年实现更好的成长[3]。

曾维还在座谈上指出,道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能够通过交警服务以及关爱他人等一些道德手段和方法入手,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以及生活化,有效的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风尚,进一步的将社会的道德正能量给予有效的传递,从而不断的激发全民共同行动的精神。我们就是要将这种社会主义核心观落实到小的地方上,进一步的使其进行划,明确具体的措施,真正的使得社会主义核心观成为人们的言行准则。通过量的积累,不断使其发生质的变化,针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能够自觉的将其做好[4],引导其发生良好的价值判断,更好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使其能够健全社会全体人员进行共同合作和共同工作的体系,加强对先进行为和先进典型的道德引领,大力的培养情感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引领人们共同合作,去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其能够直接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政策和理论,我们要想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功能,就应该充分的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和生活化,这样才能够使其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为此,我们要在实际的研究中和践行中,不断的对其贯彻方法给予创新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帅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维度下创新富民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4-17+22.

[2]张红霞,王娇娇. 论多元思潮影响下的青岛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3:2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实践模式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内容,对高中学生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因而,高中学校加强培养和提升学生友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现阶段,高中学校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存在诸多不足,且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学校有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友善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以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学校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中学校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存在诸多不足,使得学生友善价值观意识较为淡薄。虽然许多学生认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值得弘扬和继承,但多数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未能有效落实。尤其对于90后高中生而言,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其过于溺爱,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逐渐降低。因此,学校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培养和提升学生友善价值观念很有必要。

二、影响高中生友善价值观的因素

现阶段,多数学生的友善价值观意识较弱,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究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高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过强,弱化了集体意识。许多高中生以自我为中心,该思想观念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学校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念增加了难度。其次,社会环境过于复杂,对高中生思想观念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进而为学校开展友善教育实践工作提出严峻挑战。最后,贯彻和落实新教育思想理念经常流于形式,对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对学生友善教育较少落到实处。

三、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高中生友善价值观的对策

1.增强学校领导对友善价值观的重视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要更好地开展友善教育实践,必须增强领导及教师对友善价值观的认识和重视,深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有关部门鼓励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转变传统德育教育思想。其次,通过微信、腾讯QQ等网络社交工具建立群组,要求领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友善的互动,加强学校管理。最后,鼓励全体教师人员利用网络查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资料,并进行科研探究。

2.利用新媒体加强友善价值观的宣传

新媒体的发展,为教师对学生加强友善价值观宣传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班主任要更好开展友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使学生了解友善价值观产生的背景。因而,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关于友善价值观的资料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传授,为深入开展友善教学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应充分利用好班会课。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上引人德育微课,学生亲自拍摄、制作、观看宣传友善待人的微课,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友善价值观的熏陶。最后,培养学生友善价值观,应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积极渗透友善价值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该文章表达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情感,因而可深入挖掘,渗透友善价值观。

3.利用新媒体深化友善价值观的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深入友善价值观教育。首先,学校可以利用LED显示屏加强友善价值观的宣传,促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友善思想观。其次,学校在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同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内容为背景,设置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主界面,推进友善教育,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于高中学校而言,加强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有效教材,友善是该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高中学校培养高中生友善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新媒体为高中学校学生友善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以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而且能有力推动中国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0-02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精神,加强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高校理论第14次学科论坛于2013年7月14日至15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学科论坛紧扣主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一、基本概念与问题的厘清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任何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立足于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由此,专家们首先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何种角度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阐述。

(一)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

专家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兰州大学王维平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是位于主导与引领地位的社会价值,是旨在社会主义主体的人摆脱经济贫困、政治依附和精神奴役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王学俭教授则从社会主义价值为何存在、如何生成、因何发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论述,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湖北大学杨业华教授也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最为抽象和普遍性的价值观,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明确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命题。专家们一致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在当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它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科学命题。复旦大学的顾钰民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在十提出的“三个倡导”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基准进行研究。吉林大学的陈秉公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势位”定位角度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1],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国家的“软实力”。

除此以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探讨也是本次论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湖北大学的贺祥林教授认为,从学理上来讲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出发来阐释“价值体系”与“价值观”的问题;从逻辑上来讲是大目式的内容与内聚性的纲要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定位

党的十在坚持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的理论创新基础上鲜明的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凝练与定位“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源本,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现实”[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不断的挖掘其实践内涵、时代内涵与民族内涵。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社会经济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体现为集体主义。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必须以“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为根本,在深入研究普世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研究为借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蕴含着自由、平等、解放等内容。广西师范大学的钟婧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一定要在理论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上囊括人类中西普遍价值,进程上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基本理念上的继承、包容与超越,基本方法的提取、弥补与协商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

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就如何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名词“高势位”。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稳定、动力等社会功能,就必须进行“高势位”建设,使其具有更大的势能与位能,成为“高势位”的国家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引领和整合价值观体系,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中山大学的钟明华教授对于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社会形态、实践形态到价值形态的研究发展轨迹,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基础上对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解放、平等的扬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导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当前普遍存在的文化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的现实中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