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传全文

易传全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易传全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易传全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易经;周易;《易经》;《周易》;概念

中图分类号:B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3-0081-04

很多学者使用《周易》(带书名号)来表述古经《易》这本书,甚至常常将不同的概念混同使用:一会儿称《周易》,一会儿称周易;一会儿称《易经》,一会儿称易经。从概念上讲,常常让人弄不清其准确定义。对此,有学者认为,《周易》与《易经》是古经《易》的不同称谓,说的是同一本书。[1]另有学者则持反对的意见,认为《周易》与《易经》两个概念截然不同,但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周易》概念的外延大于《易经》,因为除了《易经》外,还包括《易传》,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2]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易经》概念的外延大于《周易》,因为《易经》包括三部分,其中一部是《周易》,另外两部是《连山》和《归藏》。[3]究竟孰是孰非,始终没有定论。这样一种概念混乱、莫衷一是的情况并非个别,在有关易学的著作、论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而易学界对此并没在意,长期以来一直模棱两可地混沌至今,可在稍微懂得逻辑学知识的人看来,则是贻笑大方。因为如果连最起码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划分清楚,作为概念的科研基础还处于混乱状态,那还有什么学术研究可言呢?甚而至于,由此带来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的误区―― 一些人误将算命先生当成是“《易经》大师”,把研究《易经》的学术成果错当成是“美化巫术”,使得具有完美的哲学思想、朴素的数理科学和中国式的逻辑思维特点的《易经》,与占筮、算命等术数为主要内容的周易预测混淆在一起,黑白难辨,从而使《易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科学价值被贬低。

笔者经研究后认为,学者及出版者在著作及论文中使用《周易》这一带有书名号的概念属于误解。仅仅多了个书名号,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实际上其中却蕴含着很深的历史辨析及认知问题,可谓大是大非。故而试对此问题作一辨析,与专家学者们商榷。

一、 《易经》最初书名为《易》,而非《周易》

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的7年中,①“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由此写作出《易》这一大作。但周文王在灭商之前便先期死去。可见,周文王作《易》之时系商代末年,虽然此时周人已经称周,但仅仅是“周国诸侯”,绝不敢称“周朝”。因而此时即使非要以朝代来定书名,也不应用“周”字。

至西周时,尽管周公旦组织文人对《易》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性的编纂,但仍称其为《易》。因为一直至春秋时,后人自始至终称《易》,无人称《周易》。如《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孔子及其门生所作的“十翼”,称为《易传》,并非称《周易传》,其中所有解古经《易》之语,均称《易》如何如何,未曾有《周易》如何如何的记载。尽管《易》后来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但书名未变,始终称《易》。

即使到了汉代,众多学者频繁征引《易》,通常也只称“《易》曰”,从未见过“《周易》曰”的字样。如《史记・周本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h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淮南子・谬称训》:“故《易》曰:‘《剥》之不可以遂尽也,故受之以《复》。’”《说文》释“相”字:“《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乎木。’”《说苑・敬慎篇》:“《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甚至到明清两代,大多数正统学者仍称其为《易》。例如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以上足以证明,春秋时代的学者仍尊周、尚周,甚至自视为大周朝之人,不管是评议还是诠释,都绝对没有必要在《易》之前添加上“周”字。即使汉唐宋至明清,大多数学者均依照前人所述始终称《易》。故而《周易》书名无从说起。

二、周易之“周”并非与“易”合为书名

“周易”(没有书名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此记载的“周易”,在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并不多见。当时的古籍中均不会有标点符号,更不可能有书名号。现今译注者及出版者将“周易”加上书名号,[4]实属误解。因为笔者认为,《左传》中的“周易”二字,意指“周朝之《易》”,是“周朝之《易》”的简称。得此结论,除了前面已经举证说明的以外,还有如下三点理由:

其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涉及的“周”字,多指西周。例如《尚书》中记载:“天休于文王,与我小邦周。”[5]又如《大学》中记载“周虽旧邦,其命惟新。”[6]《左传》“周易”之中的“周”字也应是如此,即意指西周。故而,“周易”之中的“周”字应看作是《易》前面的定语。因为学易之人都知道,在周朝之《易》之前,还有夏朝之易《连山》和商朝之易《归藏》。“周易”这一称谓是当时的史官或其他作者要确定所指的古经易是周朝之《易》。

其二,按照习惯,后代评前朝之作,为确定“代号”和区分不同朝代的同一类型作品,才有必要添加上“周”,譬如对于西周时期的礼制,后人均简称其为“周礼”。例如《中庸》有记载: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7]这里的“周礼”,意指“周朝之《礼》”,由此绝对不能用带有书名号的《周礼》来表述。②也就是说,如是周朝当朝之作,就无需说“周”,除非是史书,否则就是多此一举。周朝时代所出的不少文化古籍,例如《诗》、《书》、《礼》、《论语》、《大学》、《中庸》等,有哪一个需要在书名前添加上“周”字?而最先涉及“周易”二字的《左传》,恰恰是出自不再认同自身为“周朝之人”、且无人尊周的战国时代的作者。以前有学者误认为《左传》出自左丘明之手,即春秋之时,实际上,经过专家考证,《左传》成书之最早年代,应在公元前375年郑国灭亡后至公元前 360 年之间。[8]这一时期,虽然在我们现今史学上仍将它确定为“东周”,似乎仍处于“周朝”,但实际上,那时的人们早已认为彻底告别了“周朝”而进入新的朝代。故而《左传》始称“周易”,既可证明《左传》并非出自春秋之时,而是出自无人尊周的战国时代,又能证明“后周朝”时代古人将《易》定出“代号”――“周”,以后人的角度来述说“前朝”之事,这一做法非常合情合理。二者真可谓相辅相成。

其三,无论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竹简,还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汉初帛书,涉及古经《易》书名的原始记载均为《易》,根本不见带书名号的《周易》表述。

将“周易”加上书名号,有学者认为古籍中另有出处,依据是《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笔者以为,古籍原文应是“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9]如果加入标点符号的话,应是“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至于《汉书・艺文志》所写的“易经十二篇”,应是意指“《易》与其经传③共十二篇”,而非“《易经》十二篇”。

三、 《易》被改称《易经》系“出口转内销”

古经《易》的书名是何时被改称为《易经》的?笔者认为,这应与西方科学家对《易》的理解和翻译有关。

四个世纪之前,即168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白晋(1656―1730)奉法王派遣来到中国传教,在传教的同时开始研究《易》,后著有《易经大意》(Idea Generalis Doctrinae libri Ye Kin)等著作。1697年,白晋明确地将古经《易》翻译成《易经》,在巴黎以《易经》为题专门作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他把《易经》视为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合理、完美的哲学。[10]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首次给予古经《易》科学性的最高评价。自此之后,西方科学家都统一地称中国古经《易》为《易经》。例如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 。”他在《世界哲学史纲》(英译本)中写道:“《易经》此书是被作为中国思维的基本著作,这是由于它是从一和二的抽象开始的,然后对适合于这些抽象思维形式的具体存在去进行探讨。”[1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所代表的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12]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为英文版《易经》所写的序言中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正是由于西方科学家将中国古经《易》的书名直接翻译成《易经》,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获得了中国众多学者的认同,才使得国内很多学者也习惯将古经《易》的书名改称为《易经》,延续至今。

四、 《易经》与周易等概念应严格划分

后人将古籍中的“周易”,误解为书名,甚至以讹传讹,明显缺乏严谨态度。即便是将《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做《周易》也仍不妥,因为《易经》和《易传》两者性质不同、功用不同,所吸收的思想资料不同,逻辑体系也不同;如果“经传不分”,将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周易》,“不利于对两者自身所具有的体系、价值、特点等进行研究。”[2](174)故而《周易》的表述不符合“经传分开”的逻辑趋势。更有后人对一些易学概念随便使用,造成了概念的混乱。例如有人说:“易经就是《易经》,也是周易或《周易》。”可见,易经、《易经》和周易等概念被混为一谈。

那么,这些概念应如何作出符合逻辑的严格划分呢?笔者浅见如下:

《易经》:它的逻辑概念外延最小,系指周文王写的六十四卦的卦辞和周公组织文人集体创作的六十四卦的爻辞并进行系统性编撰的著作全文。共计4986个字。④它仅仅指周朝之《易》。表面上看,《易经》中的卦辞、爻辞等部分似乎与占筮不无关系,但从其深层的整体逻辑结构上看,它具有的完美的哲学思想、朴素的数理科学和中国式的逻辑思维特点的价值不容低估。

易经(不带书名号):它的逻辑概念外延比《易经》要大,系指三部易著:夏朝易――《连山》;商朝易――《归藏》;周朝易――《易经》。

周易(不带书名号):它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周易概念,为了与广义的周易概念区分开,可使用引号,即“周易”。“周易”概念的外延比《易经》略大,包括《易经》和《易传》,但绝对不可以用《周易》(带书名号)来表述,因为我们谁也没有权利将各自独立成篇的《易经》和《易传》两部书合成一本书。

广义的周易概念外延最大,除了《易经》和《易传》外,还包括自秦汉、唐宋至明清,历史上所有就《易经》和《易传》进行解读、诠释、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学术著述,以及对易学义理、数理、占术的补充、完善和创新的全部内容,是易学文化始发并延续、学术与应用的统称。在这其中,有一些占筮、算命的内容虽然与科学是大相径庭的,但社会上的很多普通群众甚至也有上层人士却比较喜欢,他们所理解并口口相传的周易,基本上都与中国传统预测的应用相关,也就与占筮、算命等脱不开关系。久而久之,大众对周易二字的理解,占筮、算命的成分已经远远地大于学术理论研究的成分了。

综上所述,带有书名号的《周易》,不但找不到有理有据的出处,而且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带来说不清的费解和歧义,它可以说是后来部分学者误解所导致的误用。因此,研易者在表述《易经》时,再用《周易》或周易这一表述,就未免添乱了。学术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不同表述,都各自应有严格的定义,各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本文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目的就是要避免费解和疑义。

注释:

①通常学者们都认为周文王是被“囚禁”,其实应是软禁,因为周文王仍可通信、会友甚至外出,只是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并且始终在商纣王所派官员的监视之下。

②周朝有名目繁多的典礼,为方便训练形成各种“仪节单”,经不断排练补充,逐步成为职业手册。《中庸》曾记载:“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现今通行本《周礼》一书,并非是西周时期的周公旦所著,而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仍属于后人对前朝的注释。

③即孔子及其门生所作《易传》。

④卦画作一字算;字数以刘大均、林忠军译注的《周易经传白话解》为准。

参考文献:

[1]刘文英等.哲学百科小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268.

[2]周易经传白话解[M].刘大均,林忠军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

[3]陶然秋缘.《易经》与《周易》两者区别[EB/OL].http:///content/12/1018/17/3819394_242262598.shtml,2012-10-18.

[4]左传[M].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254.1125.

[5]尚书・大诰[M].慕平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158.

[6]大学・第三章[M].王国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9.

[7]中庸・第二十七章[M].王国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122.

[8]王和.《左传》的成书年代及编撰过程[J].中国史研究,2003,(4).

[9]晋书・卷五十一[M].明南监重修本.

[10]白晋[EB/OL].http:///subview,2014-12-11.

易传全文范文第2篇

一、谈抒情,情到深处意自浓

抒情是人类的特色。说到抒情,含蓄美是一种形式,但也不必排斥直率地、大胆地喊出心中所爱的行为。否则街上的玫瑰花都卖给谁呢?

热爱北京的作家不少,但论最爱北京的作家,老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他对北京的爱堪称经典。“我真爱北平”是老舍在《想北平》一文的开头脱口而出的五个字。这五个字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表白,读来给人的感觉只有真诚,没有虚假。“我的北平”四个字也是老舍笔下文字。笔者以为这四个字是全文中最动人的词语。“我的北平”,“北平”前加上“我的”,意思不言自明:“北平”就是老舍先生私人所独有的事物了。这份爱还有谁敢抢占,还有谁敢怀疑呢?此一条,笔者建议同学们应当学着点,遇到喜欢的人和物,也可冠以“我的”为标志。老舍爱北平,爱在心里而嘴上说不清楚,怎么办?先生有一绝妙比方。爱北平=爱母亲。“爱母亲怎样爱,说不出。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这一个比方,很细腻、很准确、很真实。对任何人来说,母爱是最高级别的爱了,说不出什么具体感觉但却刻骨铭心、时刻牵挂。老舍将北平之爱提升到母爱的高度,感情是至真至诚了,他人再无法超越。《想北平》最后两句是“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看这两句话,不知怎么的,人的心儿就那么咯噔了一下。究其原因应该是“要落泪了”四个字戳中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眼泪的力量在生活中强大,在文章中也一样。真是“情到深处泪奔涌”啊!

二、谈选材,柴米油盐的生活最真实

一个大作家写一座大城市,落笔之处却细微可见。这就是选材的艺术――柴米油盐的生活最真实,再现真实的生活就是情趣。叙事散文的选材有讲究,那就是看写作目的与读者对象。正所谓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老舍此文是写给老北京的,写给大众的。所以他的选材必然贴近大众生活,表现大众生活。所以我们在《想北平》中就看到了这些有趣的素材。“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子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看看,看看,这就是中外闻名的大作家笔下的小生活。读来却是趣味十足的。平凡人写平凡事,老舍他爱北平什么呢?原来就是这些能给他带来快乐的小事情。同学们,快乐就是那么简单有趣,就是那样容易传递给他人。我们都活在当下,必须认同“热爱生活的人才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以此为标准去选材、用材,出佳作。

三、谈构思,发散性思维抓来比较对象

易传全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郑玄:易学;易纬;天道

郑玄是个大经学家。他穷尽毕生精力,理解和诠释两汉确立经学及与经学相关的诸子之学,其旨“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即在融通和整合当时经学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囊括百家之长、凸显诸经本义的系列经学著作。故郑玄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不同,不注重概念内涵的界定和运用概念进逻辑推理,不刻意追求建构思想体系。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思想,恰恰相反,透过他那些具体的、细微的关于经学和诸子之学的注释,可以发现其深圳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天道观是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主要表现在《易纬.乾凿度》和《周易》的注释中,它包括三方面:本无论及其象数形成、天道法则与易之三义、阴阳观与物之兴衰。

一、本无论及其象数形成

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玄奥的问题,成为历代思想家绞尽脑汁思索、并试图作出合理解释的一个焦点。在先秦,从老子的“有住于无”的命题的提出,到屈原发人深省的“天问”、《易传》太极生八卦的设想以及庄子“有始、有未始”之辨等,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然而,对这个古老不解之谜,皆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到了汉代,《淮南子》继承了道家的“有始、未始”的传统(《俶真训》),并在此基础上把元气纳入宇宙生成的体系之中,力图用元气揭开这个谜底。它指出:“道始于虚霸,虚* 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文训》)《易纬.乾凿度》将《易传》太极生八卦解释为宇宙始于太极、太极生大地和四时及八种自然物质的过程。如它说:“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在这里《乾凿度》的作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太极是无形的,天地是有形的,“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提出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范畴加以说明:“有大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放日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纬》为了自圆其说,更为详尽地描述了宇宙起源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它与《淮南于》等不同,以老庄和《淮南子》为代表的道家谈论宇宙,是为了建构一个贯通天人的思想体系。《易纬》探讨宇宙生成演化,而是立足于易学,解决象数形成内在根据,建立一个易学体系。如它指出:“易,无形埒也。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突,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具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郑玄正是沿着《易纬》的思路进行了解说和阐发的。他认为大地万物是有形的,有形的天地万物起源于无形:

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则有形生于无形矣。故《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夫乾坤者,法天地之象质,然则有天地则有乾坤矣。

郑玄进一步深化了《易纬》提出的问题:“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则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象可见,地有形可处,若先乾坤则是乃天地生乾坤。或云有形生于无形,则为反矣,如是则乾坤安从生焉。”此是说,天地是有形可见的,乾坤是无形的即形而上的,按照无生于有的说法,应该是乾坤生天地。而这里言天地在先,乾坤在后,圣人效法了大地立乾坤,用乾坤表达大地之道。是否矛盾?此为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是一个传统的问题,即天地怎么从无到有?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郑氏对《易纬》提出的概念和宇宙演化的过程作了说明。

在郑玄看来,“太易”是最高的范畴。《乾凿度》称“未见气”,郑氏注目: “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易之时漠然无气可见者”。他有时把“易”和“太易”这两个概念等同,认为《系辞》中的“易”即是“太易”。他在注《乾凿度》“易无形畔”时说:“此明太易无形之时,虚豁寂寞,不可以视听寻,《系辞》日‘易无体’,此之谓也。”其实,郑氏所谓的“太易”就是老子的“无”。郑注《乾坤凿度》“太易始著”云:“太易,无也。”

《乾凿度》用“气之始”、“形之始”、“质之始”分别来解释“太初”、“太始”、“太素”这三个概念。郑氏认为,太初,是“元气之所本始”,己有寒温之分。太始,是“天象形见之所本始”,己有征兆可见。太素,是“地质之所本始”,已有形状可辨。他在注《乾凿度》卷下云:“太易之始,漠然无气可见者。太初者,气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质始形也。诸所为物皆成苞里元未分别。” 从郑氏解释看,《易纬》使用的这三个概念与太易有着本质的区别:太易是宇宙之本,是寂寞空旷的无。而后三者表达的是气形质的原始状态,是可以感知的,是实有。《易纬》称三者未分为浑沦,按郑氏注“浑沦”云:“虽含此三始,而犹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郑注《系辞》“易有太极”云;“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惠栋《郑氏周易》卷下)注《乾坤凿度》“太极大成”云:“太极者。物象与天同极。”此“浑沦”当为太极。也就是说,由太易到太初、太始。太素是从无到有。郑注《乾坤凿度》“太易始著人极成”云:“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入有。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口太易。”

在此,《易纬》只提出从无到有,即从太易变太初、变太始、变太素。而没有解释怎么怎么变法,尤其是从太易的无到太初的有。郑立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是这样说明的:“元气之所本始,太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此本是解说无生有,然无不能生何,这是极为普通的生活常识。故郑氏在解释由太易到太初时言物不是生于无。而是物自生。很显然,在此又否定了无生有的说法,回到了王充的“元气自然”、“物偶自生”的观点上。这是郑氏与《易纬》在宇宙观上的区别之一。丁四新先生指出:“郑玄除强调太易本无的‘虚豁寂寞’、‘寂然无物’的本质特征外,还着重指出‘太初’等与太易没有直接化生的因果关系,所谓‘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之意。”(《郑氏易义》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二辑齐鲁书社1997、6、)此说极是。

《乾凿度》使用了太易方初太始太素概念说明天地的产生,将天地的产生视为一到七到九再到一这么一个数变的过程。郑氏认为,一至七至九再至一过程是气之变化的过程,也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相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天地生成的过程。他说:易,太易也。太易变而为一,谓变为大初也,一变而为七,谓变为太始也。七变而为九,谓变为太素也。乃复变为一。“一变”误耳,当为“二”。二变而为六,六变而为八,则与上七九意相协,不言如是者,谓足相推明耳。九言气变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发之耳。又言乃复一,易之变一也。太易之变,不惟是而已,乃复变而为二,亦谓变而为太初。二变为六,亦谓变而为太始也。六变为八,亦谓变而为太素也。九阳数也,言气变之终;二阴数也,言形变之始。则气与形相随此也。初太始之六,见其先后耳。《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奇者为阳,偶者为阴,奇者得阳而合,偶者得阴而居,言数相偶乃为道也。孔子于《易.系》著此“天地之数”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变而为七,是今阳爻之象;七变而为九,是今阳爻之变;二变而为六,是今阴爻之变;六变而为八,是今阴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东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气也,形也。既成四象,爻备于是,清轻上而为天,重浊下而为地,于是而开阖也。天地之与乾坤,气形之与质本,同时如表里耳。以有形生于无形,问此时之言,斯为之也。

易传全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媒体业务网络 网间安全 物理隔离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级广播电视台广泛使用,各台均已实现了采、编、播的全程文件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广播电视台业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相关资源得以合法访问,使业务网络系统免受病毒、恶意软件、黑客或其他不良意图的攻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将内外网络物理隔离,解决好网络的安全,而又能实现各网络的信息系统数据方便地安全交换呢?我们常常采用下列方法。

杀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或防毒软件,是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等计算机威胁的一类软件。杀毒软件通常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自动升级病毒库,主动防御等功能,有的杀毒软件还带有数据恢复、防范黑客入侵、网络流量控制等功能,是计算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杀毒软件适用单机使用,方便易用。但存在漏杀和误杀、工作效率低、升级有风险等不足。

防火墙是最常用的网络隔离手段。防火墙设计原理来自于数据包过滤与应用技术,工作在OSI七层协议的1至4层,主要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可以通过设置ICMP或TCP/IP参数对数据包IP地址或MAC地址进行过滤。防火墙的逻辑是在保证连接联通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不对数据格式进行深度检测。防火墙对于安全要求初级的隔离是可以的,但对于需要深层次的网络隔离就显得不足了。另外还存在物理通道、未设置策略无效、协议漏洞威胁、无数据的检测等问题。

网闸即采用隔离卡架构,以物理方式将一台PC虚拟为两个电脑,实现工作站的双重状态,既可在安全状态,又可在公共状态,两个状态是完全隔离的,从而使一部工作站可在完全安全状态下联结内、外网。网闸做到了物理上不同时连接,对攻击防护好,但协议的对病毒防护仍然依赖当前技术,只适合定期的批量数据交换,不适合多应用的穿透。另外,无数据的检测、低级名单识别、数据威胁需要辅助、无广电特点是其硬伤。

USB隔离采用两台PC机作主机,分别连在内、外网系统上,在内、外网主机之间,使用USB双端电缆连接,在两台主机上分别安装USB驱动程序和专用程序,用于存储转发芯片的控制和文件检测、传输,但USB隔离在防攻击方面存在问题。一是PC机系统自身的防病毒、防攻击稳定性问题;二是黑客进入外网主机破坏USB驱动程序造成网桥中断工作;三是采用通用的USB协议取代TCP/IP协议;四能阻断网络攻击但容易传播USB病毒;五是无深度检测,需配杀毒软件做辅助检测;六是病毒库升级需连接外网,安全与风险并存。

系统异构是指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并发控制、访问方式和通信能力等的不同,这里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系统不同。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交换数据是采用先杀毒再导入的工作模式,适用环境有安全要求的节点。异构网络存在不足:先杀毒再导入的模式;系统病毒和文件病毒毫无隔离功能;无深度检测,需要选配杀毒软件检测。

综合安全隔离应该是软硬结合的安全隔离,主要是进行通道控制,并实现内容检查。通道控制主要采用物理隔离技术,内网与外网没有物理连接;依靠电子开关和数据缓存池分时导通,隔离开关摆渡传输数据,保证在任意时刻内外网都是断开的。内容检查的核心是检测数据文件真伪和是否有夹带,首先根据扩展名对传输文件与特定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对,判断文件的真伪。在确定文件真正身价后,再全文扫描,确认文件是否有夹带,比如含执行代码语言等。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病毒数据的扩散,保证了内网的安全。

安全方案比较

以上几种安全解决方案各有优缺点,各机构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解决方案。根据我台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各类网络系统中采用综合隔离方案。

一、制作播出安全隔离。综合安全隔离设备部署在制作网与播出网之间,制作网向播出网传输的播出素材,必须通过综合安全隔离设备的检测后,才能够进入播出的二级存储中,再通过转码软件迁移到播出服务器中。通过该设备可彻底杜绝来自网络通道的威胁(网络攻击及木马程序等),并依靠数据深度检测彻底避免非法文件及病毒的入侵,进而全面保护播出网,保证播出安全运行。

二、外部素材安全导入。综合安全隔离设备部署在广播电视台外来素材的安全导入环节。通过安装在不同部门的上传工作站进行外部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可以避免因需要导入外来数据而带来安全隐患,避免因使用外部介质(U盘、移动硬盘、P2卡等)而带来的各种病毒进入内网。

三、外网数据安全交互。部署多台综合安全隔离设备用于广播电视台各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其中有部署在广告中心和制作网之间的,也有部署在几个不同的制作网之间的。保证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四、远程数据安全上传。部署综合安全隔离设备,通过FTP方式,将外地数据素材上传到外网上载客户端,之后上载客户端经过综合安全隔离,将素材传到内网服务器。通过安全隔离设备安全地将广播电视台的数据素材传输到非编网中,保证数据的安全交换,同时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五、文稿稻莅踩交互。综合安全隔离设备部署于内部网络与制作网互联,办公网用户使用自动上传方式向制作网上传文件,将客户端安装在FTP服务器上,用户通过ftp将文件传输到服务器上各个账户指定的自动上传目录来传输到安全网络中。每个记者使用自己的特定ftp账号,互相之间看不到任何有关传输文件的信息。

易传全文范文第5篇

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造型艺术的艺术形式。电脑图形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不能脱离传统造型艺术的成就而孤立存在的。它是植根传统艺术的,一种以高科技数码新产品为工具的新的创作形式。

关键词:传统造型艺术;电脑图形艺术;共融关系

第一章 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概念上的区别

一、传统造型艺术

传统造型艺术

传统造型艺术是指以传统物质材料如载体,而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主要创作工具是画笔及一些辅助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建筑、雕塑、设计、书法、篆刻等诸多种类。

传统造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产生而发展的。有近6000年的历史,有着光辉的艺术成就。

二、电脑图形艺术

电脑图形艺术是广义上讲,是以电脑为辅助工具,依靠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创作出的图形艺术作品。电脑图形又称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

CG广义上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可以是2维3维、静止的或动画。

CG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数码化的图形艺术作品。

三、传统造型艺术和电脑图形艺术工具的对比

传统造型艺术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是指以传统物质材料为载体,而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主要创作工具是画笔及一些辅助工具。

传统造型艺术创作工具有铅笔、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毛笔、雕刻刀、刮刀等等,要在实物载体上创作。

电脑图形艺术工具

电脑图形创作是通过运用硬件和软件工具,在电脑屏幕上成像出图形的过程。

电脑图形创作与传统造型艺术一样,不需要纸张与画布等实物载体,所以又称为无纸化创作。

电脑图形艺术工具分为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大类:

硬件工具

硬件是电脑绘图板(数位板)这些电脑外设,让我们用电脑创作,更加接近传统绘画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由的绘画创作。

软件工具

软件是十分重要的图形创作工具,随着软件业的不断发,图形创作的工具,更加是丰富多彩,如Photoshop、Painter、3D max、Maya 、Z-Brush等顶级图形设计软件。

在这些软件中,按照设计创作的需求,设置了功能齐全的工具。如下图的所示,为Photoshop和Painter中部分工具,软件中工具图标与现实中传统绘画的工具十分相似,就连在电脑上绘制所得到的图形效果,也非常相似。

第二章:电脑图形艺术的造型原理及诸多工具源自于传统造型艺术;(也存在一些概念差别)

一、电脑图形艺术的造型原理源自于传统艺术

电脑图形的创作也是需要遵循传统艺术的理论成就。

随着电脑图形艺术的发展,电脑绘画也出现了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从造型角度,主要可分为夸张变形的卡通风格和写实风格CG作品。

写实风格CG作品展现出强大魅力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绘画理论,在CG创作更加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种观点认为:传统艺术就是传统的,数码就是数字电脑的,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CG作品的创作,特别是写实风格的CG作品,也要遵循传统造型的理论, CG作品的创作与传统造型艺术,只是工具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绘画的道理是不变的,依然要按照现实透视原理,比例,明暗,色彩关系,版面构成,人体结构等原理。

二、电脑图形艺术诸多工具也源自于传统艺术

硬件工具创意源自于传统艺术

虽然有着较大差异:传统造型艺术工具是实物,而电脑图形艺术是数码化的工具。但是,电脑图形创作的工具源自于传统造型艺术的。

数位板中的压感笔就是按照人类绘画的功能原理制作。

传统绘画中,画家用笔的力度不同,可产生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压感笔就是将力度分成不同的阶次,来摹仿画笔力度的强弱,以便CG艺术家,用电脑创作,有如同在纸上绘画的用笔感觉。

数位屏,这更加贴近艺术家在纸上创作的感受,因为绘画时,所绘制的效果,直接呈现在屏幕上,如同在画布上创作的感受,十分相似。

软件工具开发也源自于传统艺术

以下是painter,这个最精典的电脑绘画软件的一些工具:

铅笔,油画笔。水彩笔,喷枪粉笔;再看下,电脑的调色板吧,如下图:

与现实中的调色板极为相似。

不仅名称形状与现实中的传统绘画工具相同,用其在电脑上的创作,所得到的笔触感也十分相似。

三、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与传统艺术的过程也十分相似

下面以电脑中,写实风格的绘画创作为例,来说明电脑绘画的过程。

在当前CG插画画绘制过程中,每个作者的创作细节方法虽有不同,但主要还是有以下两种主流画法。

第一种CG的传统画法:画法与传统水粉及油画的创作方法相似。主要是用画笔,一笔一笔用块面来绘画。通称来CG的传统画法。下面为韩国著名插画家的电脑创作过程。

第二种线描画法:与中国画中工笔画的创作极为相似,即先勾线白描出精细的线稿,然后再以线稿为边界上色晕染。可称为线描画法。下面为中国著名插画家小白的电脑创作过程。

电脑绘画创作也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绘画过程, 素材打轮廓――调整画面的比例及透视――铺大色块――刻画细节――总体调整。

四、两者也存在一些概念差别

电脑图形创作,它也许多,独特的功能。这些功能,更加方便CG艺术家的图形创作。

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功能如下:

1.层概念

在不影响图像中其他图素的情况下处理某一图素。可以将图层想象成是一张张叠起来的醋酸纸。如果图层上没有图像,就可以一直看到底下的图层。

2.调色功能

在电脑上,绘制完一副作品后,还可以用“色彩调整”功能,进行整体或者是局部的色彩变化。从而,可以避免象传统绘画中,因为色彩达不到视觉要求而不得不重画的现象。

第三章: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学习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从事传统艺术的初学者作用较大

电脑图形艺术在不同的传统造型领域都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工笔画中,线描是十分重要的一处环节,以下是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素描/拓印”功能,得到的图形线稿,下国是将工笔画《夜宴图》有“滤镜/素描/拓印”变成线稿后的效果。

下左图是有photoshop临摹绘制的中国写意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的虾。右图是用数位板创作的国画效果的水墨花牵牛花。如下图:

还可以用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木刻”功能,得到画油画起大型时的大的色块关系效果。

在版面的创作中,“滤镜/木刻”功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好工具,将现实的照片图像素材,变成类似于版画的刀刻效果。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应用,可看出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学习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从事传统艺术的初学者作用很大。

第四章: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图形艺术不是对立的,是可相互促进的共融的关系

传统造型艺术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就象摄影不会代替传统绘画一样,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的电脑化,科技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为价值的无法等同性,所以,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图形艺术不是对立的。

传统造型艺术的艺术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就象摄影不会代替传统绘画一样,电脑图形艺术是传统造型艺术的电脑化,科技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果将传统造型艺术比作大地,那门类繁多的传统画种就如同大地中的宝藏,

传统画种象钻石、黄金一样闪耀,光彩夺目。而电脑图形艺术就生长在大地的上一棵大树,其根植于传统艺术,从中吸取营分,才能向更广阔的天空生长,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同时,电脑图形艺术,又以其科技化的一面,为传统造型艺术创作带来一定的方便的辅助作用。

就如同大树,不仅从大地吸取营分,也会造福于大地一样。

CG艺术,不仅延续了传统艺术的很多精华,同时,CG艺术本身也有其独特一面,其具有可复制性,这样令CG艺术作品极易传播,所以数码艺术价值是不可与传统艺术作品相比,也难用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的。

电脑图形艺术又以其的科技的独特性,在继承和延续传统艺术的同时,开创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电脑图形世界。

结论

理清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造型艺术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利用两者的长处,帮助我们更加方便的进行艺术创作有很大帮助。

电脑图形艺术对传统造型艺术有促进的作用;电脑毕竟是一种工具,一种创作的方式、手段,从其产生之初的30余年来,迅猛的发展,但是传统造型艺术,有6000余年的成就和底蕴,是电脑图形艺术所无法动摇的。

电脑图形艺术与传统造型艺术是可以互为利用,相互共融的关系。

参考文献:

书籍资料部分:

[1]Stokstad Marilyn著.《艺术史 Art History 》(中文版)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王传东.《动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9月

[3]本社编.《宋人小品》.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 年5月

[4]漫友文化.《漫友大画集》.新世纪出版社,2003 年9月

易传全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物流管理 群件 文本挖掘

一、引言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的储存和运输,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

二、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显性知识,它便于编码,记录在各种介质上,易于保存、广泛传播,其获取成本较为低廉,特别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此类知识的获取显得更加方便、快捷。另一类为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存在于头脑中的、难以编码的经验性知识,如教学经验、想象、创意、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据统计,此类知识占到知识总量的90%。没有一定的外环境所带来的驱动力,隐性知识难以自主地传播及与人共享,具有较强的阻滞性。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企业、团体、群体、机构)中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储存、转化、扩散、共享和应用的过程。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数据库、印刷品,或者是人们的大脑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群体、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核心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群件技术、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企业知识门户技术等。

1.文档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中的文档管理不同于信息技术中的文件管理,它更像是古老档案管理学的电子版,并具有以下特殊功能:(1)多文档管理功能。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包括新闻稿、产品说明书、设计资料、演示文档、工作报告等)都会被纳入知识管理系统的文档管理子系统,同时还能将上述文档在目录中列出、打开和编辑。(2)文档外部特征管理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的文档管理还要具备文档外部特征管理功能,能自动提取文档的外部特征,并允许按文档外部特征进行检索。常见的外部特征管理功能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版本管理、作者管理、签发管理以及调阅状况管理等。此外,系统还应该提供关键词管理功能,允许使用者给出文档的关键词以便检索。

2.群件技术

群件(Groupware)是协同群体合作工作的新工具,包括信息共享、电子会议、日程安排、群件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工作流自动化、软件和联系群体各成员的网络。群件是支持、促进、简化一个工作群体的全部功能,或协同多个群体共同工作(思想开发、论题讨论、工作流业务、消息发送),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软件或应用开发环境。群件能帮助用户建立应用系统,允许用户定义工作群体,允许多重群体定义。群件允许多个用户编辑同一个文档;允许访问群体工作日历,共享项目信息,记载所有用户的“会话”和交互作用,支持群体电子会议、屏幕共享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档中快速、准确、全面地找到用户所需的文档。因此,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目前较流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两种,即文本挖掘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文本挖掘(TextMining)技术是先将文档归入到一个有序的结构中,再按结构规则提取文档(检索)。全文检索技术方案则不需要建立结构,在检索时用户自由地输入检索词或短语,由系统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到的文档按检索词出现频率的统计规则提供给用户。

4.企业知识门户技术

企业知识门户是一个很形象的概念,它通过数据的高度集成,以一个入口,在单一界面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所有相关资讯与知识的充分分享,并且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界面设计选择。对用户来说,日常工作的一切事务都可在企业知识门户中完成,并试图将日益复杂的应用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企业知识门户中可以打开各类文档进行编辑、访问数据库、访问因特网和内联网、收发邮件、进入工作流操作等。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知识门户的管理对象是知识,其目标是要实现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物流系统的知识管理策略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因此,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他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3.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 Ti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4.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

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5.物流系统应加强与客户知识交互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如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6.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知识创新有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7.加强知识管理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2]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3]尹继东:知识管理的主要层面和特点[J].管理纵横

[4]田正育:知识管理的类型与开发[J].知识经济

易传全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桥梁伸缩缝养护施工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桥梁伸缩缝过早破坏是目前桥梁工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有些桥梁通车一年就出现了损坏现象。伸缩缝的更换也给业主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给行驶车辆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养护施工管理。

一、桥梁伸缩缝现状

某高速公路所在区域属山岭重丘区,两条高速公路均建设了大量的桥梁,在建设期,该线原设计为板式伸缩缝,但在营运一年多后,发生大面积损坏,现已全部更换为异型钢伸缩缝, 另外一条高速公路原设计为弹性体伸缩缝,在营运2~3年后也发生了大面积损坏,现也已全部更换为异型钢伸缩缝,该高速公路在建设期就采用了异型钢伸缩缝。在最近的4-5年内全线桥梁异型钢伸缩破损情况发生较多,增长较快。损坏的病害形式主要为:伸缩缝损坏(含水泥砼破损、异型钢松动等)、伸缩缝拉伸量过大、伸缩缝错位等,其中以伸缩缝损坏为主要表现形式。经修复后的桥梁伸缩缝,因施工、养护、营运等原因,二次损坏现象也较为普遍。伸缩缝处因桥头沉降、水泥砼不平整等已是全线平整度最差的位置,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桥梁伸缩缝出现的原因

1、设计因素

设计时梁端部未能慎重考虑,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梁端破损引起伸缩装置失灵。有些桥梁结构,桥面板端部刚度不足,当桥面板受到汽车荷载作用时,因翼板较薄,横向联系较弱,导致桥面板反复变形过大;伸缩量计算不足,没有考虑到伸缩装置安装时的实际温度对伸缩装置的影响,伸缩装置本身无法或很难调整初始位移量,选型不当;一些设计是将伸缩装置的锚固件置于桥面铺装层中,与主梁(板)连接的部分很少,而且力的分布不容易传递,微小的变形可能演变成大的位移,最终导致砼粘结力的失效;使用粘结或橡胶材料等制造的新型伸缩装置,材料和结构选择不当,防水、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锚固件受腐蚀,梁端和支座侵蚀严重;设计对伸缩装置两侧的后浇砼和铺装层材料的选择、锚固钢筋设置、质量标准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大跨径桥梁伸缩缝结构设计技术不成熟。

2、施工因素

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掌握施工工艺和标准,并按安装程序及有关操作要求施工,致使伸缩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伸缩装置两侧水泥砼和沥青砼铺装层结合不好,碾压不密实,容易产生开裂、脱落,加上刚柔相接,容易产生台阶,最终引起伸缩装置的破坏;后浇砼(或其它填充料)浇注不密实,时常出现蜂窝、空洞等,达不到设计的强度要求,难以承受车辆荷载的强烈冲击,有时提前开放交通,致使过渡段的锚固混凝土产生早期损伤,从而导致伸缩缝营运环境下降;赶工期忽视质量检查,施工人员疏忽大意,伸缩装置锚固钢筋焊接的不够牢固或产生遗漏预埋钢筋的现象,梁端伸缩缝间距人为地放大和缩小,定位角钢位置不正确,给伸缩缝本身造成隐患,质量不能保证。

3、管理维护因素

通行期间,填充到伸缩缝内的外来物未能及时清理,限制伸缩缝功能导致额外内力形成;轻微的损害未能及时维修,加速了伸缩缝的破坏;超重车辆上桥行驶,给伸缩缝的耐久性带来威胁;地震等其他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三、养护对策研究

对水损坏造成的桥面铺装病害,其养护对策主要指导思想是完善排水系统,改善防水措施。通常采用灌缝、挖补或封层罩面等养护方法,视病害轻重缓急而定。从预防性养护的角度出发,通常在桥面铺装发生病害初期,采用一些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处治,如微表处、雾封层、涂刷TL2000封层、薄层罩面等封水防渗技术措施。当病害发生在局部时,一般进行灌缝和范围挖补修复,并实施雾封层、涂刷TL2000等预防性养护技术,起到封水防渗的作用;当病害发生面积较大,达到桥面总面积5%以上时,考虑中修,挖补后进行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或微表处罩面;当病害面积达到桥面总面积的10%以上时,应重做防水层、防水粘结保护层和沥青层并增设排水盲沟;病害深度较大时,已发生至桥板时,宜凿除水泥混凝土铺装、防水层、沥青混凝土桥面,进行彻底的水泥混凝土白色化大规模维修。

1、病害比较严重时的中修养护

桥面铺装损坏较严重时,宜进行薄层罩面,在原桥面上加铺一层约4-5cm厚的新沥青混合料,由薄层沥青砼形成的抗滑磨耗层给过往车辆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耐久的行驶界面,罩面可恢复桥面的使用功能,提高桥面的抗滑性能,改善桥面的平整度,同时防止桥面水下渗。但这种方法改变了原桥面铺装的结构层设计,不允许多次铺筑。

罩面前应对桥面原有病害进行彻地的挖补处理,并洒布粘结防水层,使用密水性能好、抗车辙能力强的沥青砼为宜,例如SMA层是较好的材料。

2、病害严重时进行大规模维修

桥面铺装发生病害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当该类病害得不到及时维修,达到严重程度时,先是沥青砼铺装破损、接着水泥砼铺装层破损,更进一步致使板梁单体受力,会影响到桥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此时须对桥面系进行拆除重建维修,具体视病害检测结果按以下方法维修:(1)当桥面防水砼铺装未发生结构性破坏时,仅需对沥青层和防水粘结层进行重修;(2)当桥面防水砼铺装发生结构性破坏时,应对梁板以上的全部结构层进行重建。重建方案一般有两种,一是仍采用沥青砼+防水粘结层+防水砼的组合结构;二是进行彻底的水泥混凝土白色化(黑改白)大规模维修,全部铺筑为水泥混凝土。

三、伸缩缝养护施工管理措施

1、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在施工作业区布置交通警告标志牌,严禁在标志牌不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务必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将路进行封闭,包括必要的纵向封闭和横向封闭,封闭要彻底,并悬挂彩条旗进行提醒,引起路人、行车的注意。

同时在施工时做到施工器件、材料堆放整齐,设备布置妥当,垃圾及时清理干净,实现文明施工。

2、质量与进度的统一

由于桥梁伸缩缝施工的特殊性(必须是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完毕后进行),而各桥梁的面层施工进度参差不齐,造成伸缩缝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同时又因路面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工程等的交叉施工,给伸缩缝的施工与管理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必须做好质量与进度的协调统一,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伸缩缝安装的质量是与施工队伍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厂家的产品息息相关,因此伸缩缝的安装一定要由专业安装队伍来施工,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

(2)根据路面工程完成情况及时并合理地安排剩余路面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将伸缩缝施工按工期要求进行倒排计划,并细化到每个工作日,做到心中有数。

(3)为及时了解、掌握工程动态,每天要上报日工作报表,以便及时了解工程进度。一旦发生进度滞后,立即查明原因,并予以协调解决,确保工程进度。

(4)伸缩装置安装后,往往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强度的时候就提前开放交通,致使过渡段的锚固混凝土产生早期损伤,导致伸缩缝营运环境下降。因此施工前合理安排好工序,动态调整,做好工程与进度之间两不误。

(5)要求各安装厂家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同时进行几个工作面施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顺利通车。

结束语

桥梁伸缩缝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桥梁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并对整齐结构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而在伸缩缝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桥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建发.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探析[J]. 经营管理者. 2012(04)

易传全文范文第8篇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近6年来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涵盖了文献源分析、文献的研究方法、主题、研究内容等分析,揭示了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在新媒体营销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北大方正在其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 引言

本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互联W上以“北大方正”、“新媒体”、“营销方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本文对近6年有关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进行评析,并同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通过阶段性总结出北大方正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中的发展情况及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二、文献源分析

(一)文献分布以2011年为主

对文献时间分布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运营的关注程度,经分析发现,2011年研究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的文献最多。而2011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云服务平台、合作共同开发、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

(二)文献源类型以传媒类期刊为主

对文献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关注话题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问题的关注以传媒类期刊为主,且多为新闻报道或采访、访谈类型。

三、 文献研究对象、类型和主题

(一) 研究对象为新媒体营销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现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为几种:

1.搜索引擎营销。它是全面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影响方法,作为新媒体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准确地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各种产品与服务信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2.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 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个新型媒体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即是企业借助论坛这个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新媒体领域中采用的营销方式。中文在线已开通微信公众号,但阅读量和粉丝数较少,影响力较小;而北大方正集团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它们在营销中的一个缺点。

(二)研究类型以新闻报道类为主

本文将研究类型分为一般的介绍性文献和新闻报道类、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三类。其中新闻报道类16篇,占76%;理论研究5篇,占24%,这表明研究主体关注点在操作层面,而理论研究则相对欠缺。现阶段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发展主要为初步发展,趋向是在实践分析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并给予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三)研究主题侧重内容方面

本研究将文献的主题分为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大数据运营平台、医疗领域的新媒体运营三类。

四、 研究内容分析

(一)北大方正的运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想获得新鲜的血液,都要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探索一番,从而进行品牌的优质推广,策划品牌发展方式,提升知名度。[1]北大方正在其精英团队的策划发展下,就其集团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朝着新媒体运营方向迈进。

1.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

北大方正在交通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交通”。2016年6月1日,方正IT联合郑州地铁开通互联网购票服务,在原有云购票AP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全面实现微信、支付宝网上购票。这一具体事件是北大方正的新型媒体运营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经营。在形成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方正的大数据运营平台

人类信息经互联网的发展与支持,不断积累增多,在繁杂的数据中要想发掘有用的数据信息。[2]方正IT推出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能够从信息采集、检索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给企业强大的决策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方正IT采用这些技术为多个国家部委及高端政府用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分析服务,其行业覆盖教育、安全、政法等多个领域。方正IT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逐步向平台化、数据运营商转变,与媒体、企业、政府和垂直市场客户开展服务和合作,这给新兴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尝试。

正是新兴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让新媒体运营得以飞速发展。在内容创作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北大方正电子“新空云泛媒体融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同时加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3.医疗领域新媒体运营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 中文在线运营方式

1.微信营销

中文在线移动阅读终端业务分别有微博和微信两种营销方式,整合移动阅读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厂商需求,量身定制包括正版数字内容资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下载平台开发、在线服务平台、客户端定制、行业销售、运营商合作、读书卡产品合作等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的评论中文在线实现与客户交流,应市场所需完善自身的良好平台。

2.微博营销

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这个营销平台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将每一位粉丝都当做潜在的营销对象,中文在线还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产品形象。

3.其他营销

此外中文在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线上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这些营销方法有有助于中文在线的品牌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优势与劣势

中文在线在线上可以拥有大量顾客信息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受地域、时间的传播自己的文章。而微博营销也存在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在于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成本较低,效益高,然而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劣势,那就是基础奠定较难,易被错过关注这两点。

五、结语

经营方式的更新是判断一个企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营销推广这一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3]将新媒体技术与营销方式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 CP 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4]总之,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运营方式上的更新是符合时展需求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未来营销方式的发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曹素妨. 报道融合后,媒体经营转型的技术探索――“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的方正幕后经验谈[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 (5): 31.

[2] 奔跑吧,大数据――方正工厂,大数据的领跑者

[3]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4]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