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电站的作用

核电站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核电站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彭泽核电站;生态经济;规模拆迁经济;核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47-02

1 引 言

国家当前正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核电,这是江西彭泽核电站建设的有利时机。彭泽核电项目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核一控”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头号工程。对于其周边的省县市的生态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考察彭泽核电站的建设对周边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彭泽核电站的初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随着工程的实施与完成进度的发展。彭泽核电站已经初步对该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目前的影响来看,以居民迁移为例,此次迁移可以看做是该地区历史上最成功的迁移,并且新建的城区给人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生活。同时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比如,供电的增加、厂区的建设等。产生了规模的拆迁经济。另外,对比大亚湾核电站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生态、社会及环保效益。还有结合近期日本、美国的核安全实践,分析彭泽核电站建设的安全注意事项。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拆迁经济的影响研究,与大亚湾的对比分析研究,和结合日本的核电站安全建设研究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2 概念界定及彭泽核电站建设产生的规模拆迁经济分析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其中,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而彭泽核电站在建设初期,对周边的经济和生活环境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政府适宜恰当的举措,在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基础上,产生了规模拆迁经济。此处的规模拆迁经济要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全新定义并进行分析。

2.1 规模拆迁经济的全新定义

相对于近几年愈演愈烈的“钉子户”问题,而引起人们关心的“拆迁经济”,本课题所定义的“规模拆迁经济”则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进行全新的定义。规模拆迁经济是指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从重新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对原有的城市布局进行规划,完善当地的农业、服务业、工业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体系,从而促进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在彭泽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恰当作为,不仅没有引起当地民众的反对,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帮助。并以核电站建设为契机,以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对其周边环境进行重新的规划布局。为彭泽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规模拆迁经济的积极影响

从规模拆迁经济的全新定义,并结合彭泽核电站的建设,我们可以得到其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的再规划布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常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工业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生活区与工业区抢夺资源,商业区不完善等问题。而在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教育、经济等不发达,其生活和生产设施落后,并很难得到发展。而彭泽利用建设核电站这一契机,对原有的农村居民区进行拆迁、迁移,并重选地址,重建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现代生活区,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同样适用于城市的规模拆迁经济影响。

第二,完善经济—生态—生活三维一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全新而科学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下,能源资源、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等得到良好的分配。经济—生态—生活三维一体协调发展,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彭泽核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各工业产业得到重新布局,服务业得到新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规模拆迁经济的消极影响

但是在规模拆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作为不当,仍然会产生广泛的消极影响:

第一,是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为求政绩与开发商联手,抬高地价房价,制造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第二,大拆大建模式经济代价很高,浪费严重,而最终都会作为固定成本转嫁给产业。第三,是违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见物不见人。因此,彭泽核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生态经济政策不放松,依据科学的规划方案,注意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心声,做好群众工作,降低规模拆迁经济的消极影响。

3 与大亚湾核电站的预期成果对比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自投产以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为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核电,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断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彭泽核电站建设也将在吸收大亚湾核电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其弊端,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突出彭泽核电站的特点及优势。

3.1 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其坐落在深圳市的东部,离香港直线距离45千米,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有其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而在建成以来,为香港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促进力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组,轻工业、服务业不断发展,而核电站本身也成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深圳市一日游的景点之一。而彭泽核电站的建设目标也要以此为标准。

3.2 经济效益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拥有两台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至2009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已成功累计实现上网电量20512亿千瓦时,其中输送香港140079亿千瓦时;大亚湾核电站是内地与香港能源合作的典范,特区政府支持香港与内地企业在能源、金融等领域深化合作。而彭泽核电站作为中国首批内陆核电厂址,江西彭泽核电站规划建设4台125万千瓦级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首台机组计划2010年年底工程具备FCD条件,2015年并网发电。其经济推动力亦不可小觑,为江西中部崛起后备了启动力。

3.3 生态效益

彭泽核电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彭泽经济战略地位的提升,将使彭泽县在短期内实现由农业大县、经济弱县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基地的转变。核电巨大的投资效应对推进彭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必将成为彭泽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核电站的建设,将带动江西临近各省地区的发展,为国家整个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作用。

4 日本核安全的启示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九级地震,其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大亚湾核电站也曾在2010年5月23日发生小规模泄露,系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引起的,但并没有导致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升高,没有对外界导致核泄漏。近期,彭泽核电站的个别项目也暂停审批。所以核安全是核电站建设的重中之重。有如下启示:

4.1 对已经建设或准备建设的核电站的厂址自然条件、设计、运行等各个方面要进行重新检测和评估,追求更高的质量保证防患于未然是中国的传统谚语。在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核电作为最有效的清洁能源,但并不应该被看做最廉价的清洁能源。在核电建设之初,就应该加强核电的安全系数。既然各国都在义无反顾地建设核电设施,发达国家就不能搞技术壁垒。应将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贡献出来与世界共享。毕竟,核电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和事故,很可能造成整个人类的灾难,危及周边甚至更大范围的人民的生命。

4.2 要制定严密的核电站危机处理的方针、对策和措施,设想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环节和情况,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实地训练在这次日本福岛核泄漏实践中,如果东京电力公司或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熟悉反应堆的阀门要使用低压电源才能自动打开或能够作出其他的反应工作,也许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冷却系统问题,从而阻止核泄露事故的发生。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电站 阀门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94-02

核电站对于流体管路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核电阀门完成的,所以核电阀门的基本功能就是负责管路介质的流通或者接通,从而控制介质流动的方向,确保核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一旦核电阀门的质量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

1 国内核电阀门生产状况

目前,国际上对于核电阀门的安全级别主要分为非核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其中Ⅰ级是安全级别最高的等级。我国最先开始核电阀门的研究工作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具备了一些初级的核电阀门的设计、制造、检测和实验技术。有关部门对我国的核电阀门进行生产,目前已经有19家企业具备核电阀门的生产资格,能够独立进行核电阀门的生产。上述企业在我国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核电阀门的生产能力也在逐渐上升,但人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核电生产能力还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一些调节阀门、先导式安全阀等关键的阀门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并且,我国对于核电阀门的技术管理手段和实验测试的环境还是处于低级阶段,这就很难获得具有可靠性的数据,最终对于核电阀门的质量也很难进行控制。

以上的这些问题是目前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限制了核电阀门的国际化生产,目前,只有秦山核电站使用了少量的国产核电阀门,几乎其他的阀门全都是靠国外进口的。由于我国的核电阀门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影响我国的核电阀门制造水平及市场占有率,这样的状况无疑是对我国核电阀门制造业的严峻考验。但是,目前国内的核电设备自主化发展状况也给我国的核电制造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这就需要我国能够大力扶持核电阀门生产业,解决目前核电生产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2 核电阀门特征

目前,核电站使用的阀门一般都具有隔离流体介质管路、阻隔载热剂的功能,这项功能对于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核电阀门除了工作环境非常复杂之外,苛刻的环境也是其面临的一个难题,例如传输介质的放射性、巨大的压力和高温等。核电阀门运输的介质主要是重水、饱和的蒸汽、放射性的物质、冷凝水、腐蚀性物品、碱液和稀硫酸等,此类特殊工况流体介质的存在给核电阀门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数量繁多

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核电阀门是使用最多的介质输送设备,并且是核电站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有关部门进行统计说明,若是一组核电站具有100万kW的机组,那么其具有的核电阀门达到3万台。从最基本的阀门配置的情况上看,球阀占了12.6%;截止阀占有量最高,达到33.6%;其次就是隔膜阀,占到26.2%。

2.2 种类多

核电阀门的种类主要包括截止阀门、止回阀门、闸阀、安全阀、蝶阀、隔膜阀、球阀和主蒸汽隔离阀等数十个品种。由于不同品种的阀门又具有不同的规格和型号,例如,蝶阀就可以分为橡胶密封蝶阀、金属硬密封蝶阀和海水衬胶蝶阀等3个品种。

2.3 要求标准高

国际上规定,在核电站使用的阀门必须符合RCC-M、ASME等要求标准,特别是对于核电站中那些安全级的阀门,就更应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安装。在核电站所有使用的阀门当中,包括一种冷却系统中的阀门,这种阀门内部具有放射性的辐射物质,所以对于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决不能出现一丝的泄露。在ASME中规定,应该把核电站阀门当作是一种耐压的容器,从而提高其技术标准,保证核电站阀门的正常使用。另外,在进行核电站阀门的安装过程中,还需要设置足够的操作空间和安装控件,并且技术人员应该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照明设备的安装也是不能忽视的。在核电站的阀门控制上,其质量的管理比其他管理要求高得多,所以,核电站阀门的供应商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生产。

3 核电阀门质量控制途径

文章是作者根据自身从事多年的阀门制造监理工作的经验来陈述的,其中有部门发么供应商并不重视核电阀门的质量问题,从而在以后的安装和使用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些重要的核电阀门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的核电阀门的设计仍然处于世界低水平位置、核电阀门的配套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并且核电站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等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核电阀门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核电阀门的质量。

3.1 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有关部门应该对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进行严格审查,对其使用的牌号、规格和尺寸进行复查。并且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对实际样品和文件进行复验,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合同的标准和规定。

3.2 检测核电阀门的外观质量

对于核电站的现场设备监理来说,其应该对核电部件的外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一般可以通过目视的方法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负责现场设备的监理应该对外观质量较好的进行放行,从而减少问题和缺陷。一旦发现现场设备中存在缺陷,应该立即进行改正。

3.3 进行无损检测

根据对于核电阀门的工艺要求来说。制造厂应该严格执行RT、UT、LT、VT、MT、PT等无损检测手段。所以,制造厂应该进行无损检测,并且只有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行生产。其中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检测的部位、方法、比例、级别、检测报告、检测人员的资质和规范性等都符合技术要求。

3.4 泄露检测

为了保证核电阀门的严密性和强度,需要对核电阀门的封闭性进行检测。其中主要的检测方法是氦气检测和充气皂泡检测,其中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是氦气检验,因为氦气检验对于由裂纹造成的泄露的敏感程度更高,更容易检测到,但是由于氦气的检测成本比较高,目前,工厂在进行严密性的检测是,一般用氟利昂代替氦气进行。所以,核电站的现场监理应该提前到生产厂家进行严密性检验,并且在进行氦气检测时应该进行亲自见证,以免出现以假乱真的做法。只有经过现场监理验证并合格的阀门才能够进行安装和生产。

3.5 重视质量管理

首先要对核电阀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从而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其次还应该对于技术人员加强培训,从而使其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方式,并且积极推动新型的信息收集方法,将阀门的设计和检验作为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利用智能手段和新式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联网控制,在改善核电阀门行业的同时,使得核电阀门的指令得到改善,对核电阀门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3.6 结合多种标准

随着核电阀门技术的发展,应该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核电阀门的使用方法和选择,在做到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对其标准进行结合。最大限度提升核电阀门行业的发展,保障核电阀门的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发展的潮流,我国的核电行业也应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中,严格实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替和创新。对于目前我国的核电阀门管理体系来说,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应对复杂局势的首要办法,并且在实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该把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控制理念,将其使用到企业的长久规划当中,将行业的发展和企业质量的控制统一起来;并且企业还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和危机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做到很好的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最终通过多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健,房永顺,孙晓宇.基于质量控制视角的核电阀门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88.

[2]陈文安,马尚国.核电站建设中阀门安装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3]魏鹏,王哲,耿江海.核级阀门质量计划控制点见证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4(23):79.

[4]冯继生,章檬.控制阀门制造质量确保电站设备安全运行[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4(6):21-22.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3篇

但是这座位于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核电站却遭到了邻居安徽省望江县的激烈反对。安徽方面认为,这个厂址位于两县交接地带的核电站在选址评估、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详细的评估报告。

受安徽方面的委托,知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将他们的陈情书通过中科院递到了中央。“我个人估计,彭泽核电站下马的可能性很大,反对的理由太充分了,你不够安全。人类已经出现了福岛核事故,绝对不能再出第二次,尤其是在中国不能重复出现。”

两省间的博弈第一次将中国核电决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相对充分地暴露在公共视野内。

核电跃进与反对浪潮

过去数年,中国的核电竞赛已经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此前圈内传闻的一项信息显示,中国的核电发展目标将是总装机容量1.5亿千瓦,一旦实现,必会居于世界前列。一些地区争相布局项目,除已运行的13座核电站,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在建的已达26座,仅长江流域排队申请的项目就有22座。彭泽项目即号称中国第一座内陆核电站。但是这些雄心勃勃的核电计划,引起了更多人的担忧,由于人才储备、设备制造以及监管能力等滞后因素,强劲的“冲刺”势头让人担心“方向盘”会失控。

“核电热是县一级或市一级政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个天文数字的投资过来,地方有极大热情,全力以赴推动这个事情。”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教授郭秋菊说,“我们搞核能的人也不希望核电站像高铁一样变成地发展的。只要速度一快,很多问题会凸显。福岛危机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是在掌控操纵一个巨大潜在危险的事物,我们要更加客观地制定我们的政策。”

围绕核电建设的各种争议在中国近年事实上一直存在,福岛核危机使这些反对力量得以爆发。 “福岛就像一个导火索,让很多公众认识到核电站建设不只是投资和拉动经济这么简单,它对社会层面有触动。”NGO人士衣无尘说。

早在2007年,衣无尘就通过实际行动阻止了乳山核电站建设,那座核电站规划在威海一片被称作“小青岛”的风光旖旎的海滨上,这让很多前往那里投资置业的人感到威胁,他们蜂集到衣无尘的论坛里发起讨论和签名,衣无尘帮助他们递送给国家相关部委。因为没有什么上层渠道和资源,不敢奢望太多,他们当时只提了一些有限度的诉求,诸如项目方能否向公众讲明核电站如何工作、多少公里内有辐射、多少公里海域的鱼不能打上来卖、民众如何防护等。

“真正关心的人是对事情有一定了解,对环境观念有一定程度认知的利益相关者,是中产阶层。”做过相关课题研究的中山大学教师方芗说,“生活在核电站周边每天为生活奔波的大众,是不关心的,一般都表现为无知和依赖。”

福岛事故之前,中国的反核个体一般都是始于切身物质利益考量,乳山事件的主导个体即是一些有其社会背景与层次的“精英”,这些“外来客”能够很快地达成一致,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施加影响。衣无尘将它当作一个项目来运作,闹了一阵,乳山核电站忽然就摘牌了。

“这个是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的。当地人认为无论怎么反对,肯定是要建的。”衣无尘不信,特意跑到乳山现场确证了这一消息,“觉得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当时做完以后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因为你这是阻碍能源发展啊。”

后来发生的福岛危机让衣无尘相信乳山这件事情是做对了。后来又一次去乳山,当地部门的几个人听说他的来历,半开玩笑地一边埋怨他,“你可把我们折腾得很厉害啊,我们这儿一个核电站上千亿啊,没有了”,一边又朝他翘起大拇指。

核电站这种一向不为世人闻问的重大项目的公共决策首度融入公众身影,这有创造历史的意味,以致有观察者将其当作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加以研究。方芗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将乳山事件当作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加以研究。他说,乳山事件中公众的参与实践使公民的风险意识得到塑造,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外压模式,对传统的基于“专家权威”而采取的闭门决策模式造成动摇和改变。

公众参与的价值

对于核电站建设的质疑,更深层面反映出来的实则是一种要求完全信息的公共需要。中国发展核电20多年,公众对于这方面的认知几乎空白,因此一旦遇到福岛核危机一类情形,恐惧自不待言,导致对核电建设的信心丧失。官方大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有着手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意图。

“他们今年要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信息公开,恢复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据我所知,国内核领域的信息公开正在规划,刚开始商量。”郭秋菊说,“长远来看,公众参与其实也是对核电安全本身的一个促进,大事小事都跟公众讲,目的是避免由于没有听到某些正确的声音而犯下遗患无穷的错误。”

郭秋菊是一位辐射防护专家,曾在日本核电公司工作。就信息公开,她向日本人了解过,与核电有关的信息哪些是公开的,哪些又是保密的。人家回答说只有核燃料和核废料的运输是不公开的,以防止反核组织围堵。由于核电站的信息公开是法定的,具体到反应堆周边辐射剂量、停堆检修以及再启动等运行记录,任何人都可以查询。至于核电站项目的立项选址与建设,能不能落地更是由公众说了算,为此核电公司特别需要注意与公众搞好关系,花大代价帮助反应堆所在地进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有的地方想建设一个核电站,前期调研都准备好了,谈了30年当地公众都不肯举手同意,你就做不下去。”郭秋菊说,“国际上一再强调任何事情都要求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后来我也了解到,我们国家也按照这个步骤在做,比如这个地区要建核电站,针对公众的问卷调查、讲座,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另外地方上怎么操作也有不可控的因素。”

新近发生的彭泽核电站风波即是如此。这个项目拟建已经超过10年,之前并没有太多人上心,以致环评报告都通过了,碰巧日本地震,望江县就此反弹。与乳山民间性投书上访不同,这是中国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出面发起的“反核”行动。望江县指责对方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障塞视听,并逐步将内中信息揭示于媒体,引起极大的舆论反响。

提升意识并普及常识,乃是公众参与的基础一步。郭秋菊期望官方为此作出努力,尽快将国民的核能认知教育健全提高。她本人目前正与相关部委合作主持一套面向公众的核科学丛书编写工作。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她注意到,日本的电视台就核电问题有着相当激烈的讨论,这给她不少启示。

“要不要发展核电?它到底有哪些潜在危险?你不要总是强调它是安全、清洁的一面,要讲它是双刃剑,这样才全面。所有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我们整个儿是缺失的。媒体讨论一晚上,这比什么宣传都更有效。这是核电发展必须相伴的一个步骤。”

重估核电安全

核电风险的不确定性在几次灾难事件中不断被强化,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不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认为,核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何祚庥就是其中一位。

“福岛危机之后,核电系统的人也想重新认识核电站,但认识的后果就是要大干快上,说我们新设计的核电站是安全的。我说对安全要重新评估。核电站设计理念有个新的要求,安全壳外面出了事故,要绝对保证壳子里面是安全的;壳子里面出了事故,又不影响外面。这是世界各国检讨的,安全理念认为至少要做到这个。这是很难做到的。”

在相关会议上,何祚庥与一些核电专家进行过激辩,他们坚称现在核电站的安全概率可达百万分之一。何祚庥说,“我是理论物理学家,我知道这种理论计算的可靠性是多少。你算的百万分之一,准确度有多少?正负误差是多少?你不能用理论数据来算,风险决策是要相乘的。”

何祚庥师承钱三强,早年参加过核弹的研究工作。年轻时,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极力拥护并鼓吹推进核能开发的,为此贡献过不少精力。切尔诺贝利事故过后,在国外见到氢弹之父泰勒,泰勒告诉他,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已经解决,科学上可以使之傻瓜化运行。泰勒建议他将此好消息报告给中国官方,“大规模发展核电站应该没有问题。”然而福岛危机立时令何的既有认知被肢解,“看起来设计得很好的安全型核电站,还是不安全”。

受此影响,他从一个积极派转向了谨慎派,从头反思一遍,他拿出5篇文章,分别就核电的安全、经济、资源禀赋等方面加以否定性分析。在核科学界这激起不小的波澜。去年11月的核科学大会召开,何祚庥提交报告,准备将这些问题讲一讲,主办方不答应,再三交涉,才勉强将他的发言安排到分会上。这让他确信,在核电的理解上,“相当一部分人不能与时俱进”。

这种分歧无可避免上升到能源发展方向之争。何说,“可再生能源远远胜过核能。水能我们有7亿千瓦,比核电站好。风能比快中子反应堆好,太阳能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受控热核反应好,现在已经能发电了。为什么不能把能源发展道路转到这方面来?”

自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以及美国三哩岛事故相继发生,一些核电发达大国先后停止核电站建设,其中原因也是由于公众的反应。日本地震后,中国官方也采取行动,针对核电站的全面安全检查很快就展开。鉴于福岛核电站污水排放的教训,据说已加强了审批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对核电站的排放水要设计一个可以大量存放的暂存罐,但不确定这是否能自根本上应对超预期的意外风险。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表示了对核电发展持有的慎重态度,显著表现之一即由国家能源局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一个更为大胆的核电发展规划未获通过,此份规划设想到2050年中国核电发展应达4亿~5亿千瓦,被一些业内人士批评为“不对安全问题进行细致讨论竟能在能源界、环保界一路绿灯地通过”,“令人吃惊”。

最新版本尚未的国家能源中长期规划据说已经作出修改,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措词替换了原有的大力发展核电的方针。

“关于核电站的争议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价值观或指导思想的角逐,是我们的取舍不同,看中的东西不同。”郭秋菊说,“跟利益直接相关的人可能看利益会多一点。”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核电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核电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为此采取的措应对措施,通过对国外与国内核电企业采购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核电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对核电企业采购成本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

关键词:核电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创新

一、我国核电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核电是新兴的电力企业,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通常情况下我国核电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所以很难形成规模式的发展,造成初始电价较高,在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1.核电企业发展的现状

1.1核电站的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5年左右才能建立起一个双堆核电站,更是要耗费40亿美元,这对电价的影响非常大。

1.2现如今电力改革不断深入,厂网分家、竞价上网已经迫在眉睫。以往是国家根据电厂投资和建设情况核定电价,现在电站都在相对公平的市场中相互竞争,竞争情况日趋激烈,因此需要深入发掘自身的潜力,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此达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电价。

1.3世界的经济形势和能源供求关系的变化加大了核电企业运营成本的压力。由于我国并未全面的掌握核电技术,对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依靠性较大。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下通货膨胀加剧,公司各方的采购价格都在提高,这使得核电站的运营成本逐年递增。

1.4核电站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同时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1.5核电站的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核电企业是新兴的企业,发展时间短,因此没有形成固定大量的供应商,采购的渠道相对单一,很容易形成较长时间的采购周期和大量的库存,造成资金运转不灵。这些因素,对核电站的建设运营产生了很大的成本压力,这就对公司的成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我国核电企业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措施

2.1采用统一标准规模化的核电技术

折旧费在核电站发电成本中占有一大部分,因此必须在建设期就开始进行进行成本的控制。而成本控制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设备技术,只有设备统一才能进行核电站设备的资源共享;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在技术服务、设备采购等方面形成集约效应。

2.2采用国内的设备备件,大力发展国内技术

我国秦山核电一期是属于国产技术原型堆外,大亚湾核电站、岭澳一期、秦山二期核电站都是基于法国第二代压水堆的技术基础上建设的,主要设备在欧洲生产和采购,技术服务由AREVA-NP和EDF提供。严重的依赖国外的后果就是成本高。因此,进行核电设备制造、备件生产国产化,技术服务国内化是减少初始投资,缩短建造周期,降低造价的必然选择,更是核电站运营时运营成本降低的必经之路。

2.3核电站检查修理由国外负责到国内负责

我国核电站的发展相比国外还比较落后,为了保证前期建设的质量与效果,都是采用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因此,设备的检查与修理同样需要外国的专家,而启用国外的专家耗费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为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应该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使核电站检查修理由国外负责到国内负责。

二、核电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

1.国外核电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

核电产业在欧美等国已经发展了多年,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供应市场。一方面供应质量比较稳定,通过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约束供应商,有些国家还通过法律来保证核电站设备的质量;另一方面价格比较稳定,供应渠道比较稳定,通常只要不发生特殊情况,协商好一定的交货期,都能保证核电站的供货。因此,项目采购比较容易实现按部件采购管理模式,相应的采购费用也不会太高,质量也可得到保证,工期也可得到控制。

2.国内核电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核工业起步晚、规模小,目前国内核电站的供应市场很有限,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因此采购主要是从国外成套采购。核电站项目采购管理国内尚无按部件采购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

三、核电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创新

1.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创新

1.1 做好采购的预算。采购的成本控制要开始于采购成本的预算,这有助于及时的了解采购的成本。采购人员要依据所采购的物资材料的供应商价格,物资材料的运输成本等,分项列出采购成本,形成采购总成本,以此作为成本价格的依据,最后用采购成本比较法进行对比核算,最终确定出合理方案。同时要注意把握好采购的时机,利用好供求,季节等因素。

1.2 建立健全采购成本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强采购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采购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用制度去警示人、教育人。

1.3 实行统一的采购。企业实行材料设备的统一采购,可以提高采购的效率。与固定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大数额的采购方式,可以与供应商达成一个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采购价格,并能得到供应商的良好的服务。这样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采购的效率,有利于企业采购陈本的控制与管理。

1.4 在采购环节中创新性的应用招标手段。采购招标是竞争采购的科学方法,它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相比传统采购它具有公开化与透明化的特点。

1.5 对采购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影响最终的采购效果。要建立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当今市场上采购渠道多种多样,采购的价格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因此一个号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有助于材料与设备采购工作的良性发展。

2.核电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创新

2.1建立健全全面采购预算管理制度,控制核电企业的成本

核电站的成本管理需要全面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的支持,全面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因其具有全面性和先见性,对于核电站的成本具有有效性的控制力。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要依据基本的控制原则;采购预算只是一个控制数,而不是支出的最终数值;要按需授权,按授权批准,一切管理走程序。

2.2建立供应商联合协会,提高设备采购和行业服务的效果

目前,我国核电站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种类繁多,而相对的数量却不大,因而很难形成规模化的采购模式。这就需要在国内培养一些核电企业设备制造商,同时建立供应商联合协会,通过联合协会的约束力来提高采购设备的质量,提升核电企业采购行业的服务质量。

2.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现代采购模式的应用

传统采购市场信息不灵、库存量大、资金占用多、库存风险大,经常出现供不应求,或者库存积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采购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过失而导致浪费,增加企业效益。在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控制采购的成本。

2.4规章制度的不断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的管理水平

当今社会,企业都在制度上不断的寻找自我突破,以达到自身管理上的成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其中一个具体的方法,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同时可以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约束。注重企业的物资采购规章和制度,要不断的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和制度,提高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这就需要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申购管理规定和采购程序管理规定,以此实现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加强采购的监审工作,严明纪律,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公司生产和工程的物资需要。(作者单位: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电设备涂装系统防护

1.1核电厂相关厂房及设施的混凝土防护涂料的发展现状

核电站运行时,环境温度较高,核岛内涂层必须具有一定的耐温性、抗辐照老化性。除此之外,核岛涂层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功能:

(1)去污性能要求,即易于清除涂层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以免检修时对工作人员造成放射性损伤;

(2)LOCA条件附着力要求,即核岛内管道破口时,涂层不剥落。

核岛的环境特点是:正常条件下,核岛内空气中腐蚀性离子较少,温度保持恒定,涂层劣化的主要途径是人为损伤和辐照作用;异常条件下,如核岛内管道发生破口事件,管道内充满的高温高压蒸汽瞬间能使核岛局部达到约300℃、16MPa。因此更强调核岛内适用涂层满足在异常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此外,根据ALARA原则(所有辐射剂量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核岛适用涂层还应具备较低表面处理条件下的可维修眭。

国外很早就开展了核电站防护涂料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主要有聚氨酯耐辐照涂料、环氧耐辐照涂料两类,例如美国的溶剂型环氧耐辐照涂料、聚氨酯耐辐照涂料已用于多个国家的核电站;日本研发并生产的溶剂型环氧耐辐照涂料,也已用于日本的各大核电站以及我国某些核电站上;法国的水性环氧耐辐照涂料及溶剂型环氧耐辐照涂料,则用于法国国内的各大核电站以及大亚湾核电站、岭澳一期和二期等。在混凝土面上配套涂层大致相同,均为封闭底漆一道、腻子两道(一道为填坑,一道为找平)、底漆一道、面漆两道。由于核岛安全壳内核辐照剂量大,会使涂层中有机聚合物化学键断裂而降解,造成涂层表面易损坏,使得停产返修时去核污染比较困难,给维修工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另外由于涂层中有机基团的降解,造成漆膜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易脱落,易堵塞部分或全部流体管线、泵和回流喷水系统而造成核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要彻底解决此问题,首先涂层中有机基团要在大剂量的核辐照后不降解或尽量少降解,使整个涂层既有好的去污性,又使在核电站一旦出现事故时漆膜不脱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中主链带苯环,尤其是侧链中也带有苯环的在核辐照下不易降解,因此环氧耐辐照涂料是核电站用涂料的首选,目前世界上核电涂料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高固体环氧耐辐照涂料及水性环氧耐辐照涂料的方向发展。

我国核电涂料的开发起步较晚,自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起,国内各涂料研究单位、供应商才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工作,在七、八十年代由当时的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与核工业部下属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联合进行了开发研究,当时开发方向即为高固体份环氧耐辐照涂料,而国内其它厂家当时也在自主开发聚氨酯耐辐照涂料。如兰州应通特种涂料研究所开发的耐高温涂料、上海开林造漆厂开发的核岛内环氧涂料、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开发的NC系列涂料,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核电涂料产业自主化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目前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十年以上,岭澳一、二、三期,秦山二、三期、红沿河、田湾核电站也相继建成,这些核电站在涂料的运用方面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国内核电站的核岛涂层沿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使用溶剂型涂层,涂膜厚度小于1mm,并且使用喷涂的施工方法,但在目前的应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目前国内核电站混凝土用涂料有两类,一类为高固体份环氧耐辐照涂料,一类为水性环氧耐辐照涂料;其配套体系为高固体环氧耐辐照涂料为封闭底漆一道、腻子二道(一道为填坑,一道为找平)、底漆一道、面漆两道;水性环氧耐辐照涂料为腻子二道(一道为填坑,一道为找平)、面漆二道。核安全壳内混凝土用涂料的主要核性能指标为:

1、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可去污性的测定,引用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1112 2000;

2、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耐化学介质的测定,引用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1087-1998;

3、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受v射线辐照影响的试验方法,引用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1111-2000,

4、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也就是冷却剂失去事故试验即LOCA试验。核辅助厂房、电气厂房、柴油机厂房混凝土用涂料的主要核性能指标除LOCA试验不需要外,其他相同。

而国外的核电行业针对混凝土的保护涂层已经有独立的规范,明确规定了采用新型无溶剂地面涂层材料,这种特殊的保护涂料除了具有高性能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还可以弥补原有涂层的缺点,使之更好的满足核电站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所有材料具有高环保性。VOC的含量几乎为零,不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材料通过所有国际上最为苛刻的环保测试例如:HACCP等);

2.极好的抗压强度(ENl96 1>70MP,即:7000吨/平方米);

3.极好的抗拉强度(EN196>7MP,700吨/平方米);

4.极好的抗折强度(EN1961>ISMP,1500吨/平方米);

5.极好的耐磨强度(D1N53109

6.极好的水蒸气(耐最高温度至130度);

7.耐宽泛的化学品;

8.良好的防火性能(GB B1级);

9.对用作核毒物的硼化合物的非吸附J眭;

10.遮盖基底内小瑕疵的能力。

11.施工安全,快速,方便,可靠,容易修复(所有的施工采用最为先进的usF基面处理设备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1.2安全壳内防护涂料的要求

安全壳是核电站的中心部位,在安全壳

内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高辐射物、高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沾污。为此,安全壳内防护涂料必须经受耐辐照试验、去污试验、LOCA试验等多方面试验的考验。其中耐辐照试验是放射性物质会加速涂层的主要成膜物质高分子聚合物的老化,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的辐照会引起聚合物中化学键的断裂而降解。作为安全壳内所用涂料耐放射性辐照计量要求不低于核电厂规定的累计剂量。而去污试验则是指核电站燃料元件、堆内构件在核电站运行期间,放射性尘埃、裂变气体等在砼面的防护涂层表面吸附,有时会发生泄露造成放射性物质对有关设备设施及砼面涂层的污染,这些对现场工作造成放射性辐射,要深入现场排除故障都要先进行去污,使放射性计量水平降低到一定的允许值。因此,防护涂层必须耐去污剂的侵蚀,同时涂膜表面放射性污染容易被消除或减少到相当低的程度。考察涂膜去污性能的指标为去污率,即

P=(AO-A1)/AO×100%

式中:P去污率;AO沾污前放射性比活度;A1去污后反射性比活度,一般要求涂膜的去污率85%。

LOCA试验(lossofCoolantAccident失水事故试验)是模拟核反应堆发生意外情况时涂层是否能经受这一考验的试验。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必须考虑失水事故的可能性,在该种情况下,涂层必须良好,否则,保护涂层的脱落可能会堵塞部分或全部流体管线、泵和回流喷水系统,造成核放射性物质的泄露。LOCA试验对涂层的考验极为苛刻,整个试验持续96h,经LOCA试验后试板表面应无开裂、起泡、起皱。作为核电站安全壳砼面涂料,除了上述3个核性能指标,还必须具备常规涂料的性能如人工老化、耐盐雾试验等。

1.3研究意义

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至2020年,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将增加至9亿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至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内,我国将建设20多座核电机组,中国核电面临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核电站各个系统用防护涂料也受到重视和欢迎,目前国内外有多家涂料生产厂商正努力进入核电。核电站用各种防护涂料也正朝着高性能、环保型方向发展。可以说核电站用防护涂料仍处于方兴末艾、推陈出新的态势。环保型的多功能和高性能、低成本的核电站用防护涂料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MASTERTOPNPP环氧涂层由于其带有稳定基团,对提高漆膜耐辐照性能有很大帮助,提高附着力、热稳定性、机械性能、耐介质性和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优异。

2、MASTERTOPNPP环氧涂层的固化剂选加成物。该加成物与环氧交联后形成立体交联网状大分子,且该大分子中主链、侧链都有很多稳定基团,经核辐射后,降解不明显,更有利于通过LOCA试验的检验。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enterprises hav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reat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applied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to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 of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China's nuclear power plants.

关键词: 核电站;学习型组织;核电安全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learning organization;nuclear power safety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15-04

0 引言

自日本福岛核电泄露事故之后,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许多国家对本国的核电站进行彻底检修,重新审视核电站的安全标准,重新评估其组织结构的设置。Geoffrey Rothwell(2012)利用持续生产的经济模型证实核电组织结构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核电站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与核电站的产出挂钩,关系着核电站的安全,核电站构建怎样形式组织结构决定着核电站的发展前途命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得到企业的推崇,并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在此背景下,核电站构建学习型组织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将对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对核电站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建立核电站学习型组织进行思考。

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979年美国三哩岛事件、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等重大核电事故教训表明,要提高核电安全水平,应该建立更有效的组织模式,即学习型组织。

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1.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述,尤以彼得·圣吉最具典型,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个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线,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不断学习以及如何共同学习。”[1]因而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2]

1.1.2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按照彼得·圣吉教授的观点,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①学习型组织是愿景驱动型的组织;把个人的愿景综合汇集成共同的价值观与愿景,在企业、单位等组织内部形成“一条心”的思维,促使组织成员一起努力奋斗。②学习型组织是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个人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追求的目标。③学习型组织是自主管理的扁平型组织;让低层员工的思想快速、准确的传达到上层管理者当中,那么就要去除繁琐的管理层级、理清信息传递的路径,实现组织管理层级的扁平化。④学习型组织是具有创造性的组织;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具有活力,就在看于其是否有创造能量的潜质。⑤学习型组织是员工家庭与事业相平衡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在充分自我发展的同时,也提倡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

1.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1.2.1 核电安全文化的驱使 核电站本身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提升依靠学习型组织,只有与学习型组织的有机、柔性、扁平、符合人性的组织特性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核电安全文化的作用,指导核电厂可持续发展。核电站是一个复杂型工业系统,提倡安全性文化。因而建设核电站安全文化需要一种具有学习型特征的组织结构作支撑,因而需要在核电站内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升核电安全文化水平。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一直以“安全发展,追求卓越”为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团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安全文化导向;秦山核电站则是以“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安全文化是核电的灵魂”为命题展开核电安全文化建设;田湾核电站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其安全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核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如此等等,提升核电站安全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需要。把安全文化与学习型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核电安全文化水平。由此可见,核电安全文化使命驱使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

1.2.2 提高核电站的抗风险能力 传统的核电站是一切行动都听从上级管理部门的安排,操作员基本上没有自主决策权利,当核电站发生安全临界事件或核电安全事故时不能当机立断去解决,而是通过层层的领导“命令”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途径单一,速度也很慢,并且问题层层传递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信息失真,这些都有可能给核电站带来核电安全风险。要改造这种管理模式,构造上级指令与下级的主观能动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的特性将发挥作用,能够让核电站领导与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在动态环境下坚持终身学习,增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提升核电安全修养,最终提高核电站抗风险能力。

1.2.3 学习型组织可加快核电产业的自主化与国产化 我国第一座商业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在由中国人接手管理之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法国和英国的“外来”技术,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而我国第一座自主建造、设计、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则是在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情况,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结束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求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核电站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新思想新方案,让核电产业自主化、国产化,从而使得我国能够掌握核心核电技术,加快实现核电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1.2.4 核类学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核电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需求。根据我国核电发展状况,全国在建及拟建核电站,需要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核电专业人才,如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物理等。由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核电技术水平距离先进国家的核电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缩短这种差距,就需培养大量核电人才。而在核电站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使得从电站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人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我国核电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环境分析

核电站是属于研发成本高、规模大、系统复杂、项目周期长、沉淀成本高等特性的大型技术兼资本型产业系统,受到国家层面政策环境影响、行业内各种条件约束以及电站本身发展技术制约,因此在核电站内部创建学习型组织所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更好的创建核电站学习型组织,首先应对其所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2.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2.1.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核电站绝大部分为压水堆,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安全性能大大提升。福岛核电事件后,国家已经重新审视我国的核电技术路线并对二代加和三代技术的市场空间或将重新划分。由于我国核电技术起步较晚,其发展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来实现,在核电规划中,我国政府将青睐更安全的第3代AP1000核电技术。[1]在建的三门核电站和海阳核电站均采用了世界上最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以缩短与世界核电先进技术的差距。如今我国在世界上已率先掌握了第三代AP1000的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技术,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主管道制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技术五大核心关键技术。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已经对核电站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核废料处理、核安全检测机器人等新技术加大研发与实验。以上种种说明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具备了技术条件。

2.1.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积极态度 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指出,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元人民币,其中,15年内项目资本金需求量为900亿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业自有资金54亿元。根据我国核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可见,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那么要管理好、发展好核电站,没有一个健康、安全、高效、可靠的组织管理结构是不行的,创建学习型组织迫在眉捷。虽然受到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我国核电发展脚步有所放缓,但不影响国家发展核电的长远计划,只是更加注重安全发展核电理念,借助日本核电事故,可以给国内核电站提供提倡安全文化发展理念,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机会。

2.1.3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人才条件 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核电站建设已拥有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而且据统计我国约有40所高校培养核专业人才,其中设立本科核类专业的高校有32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高校有24所,为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奠定一定的人才基础。

2.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制约因素

2.2.1 对学习型组织认识不足 目前核电站管理者对提高核电安全绩效的硬件建设十分重视,而对建构学习型组织认识不到位;核电站组织国有成分较大,员工也不担心“饭碗”的问题。又由于核电站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创建学习型组织可能会占用一些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最重要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在短时间内难以给核电站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使得核电站从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者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存在一个定位差。还有一些员工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拿着书本读读书,再进行统一考核就完事了,而且考核的主观性太大,量化考核体制又难以实施,所以就干脆敷衍了事。其实不然,学习型组织并不是死读书,它强调的是一种学习的思维与理念,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指标对员工进行考察。

2.2.2 核电站本身管理的缺陷 一般而言,企业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核电站不同于一般企业,强调生产安全责任高于一切,但同时也追求电站效率,提高经济产出。当发生临界事件时,核电站可能会考虑到经营成本而没有停止运作检修,这时“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就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与实施。再者我国核电站集权程度高,操作员工在发现问题时需层层上报之后才能得到解决,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这种决策方式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一个相对放权的环境,信息能够由上到下自由的传递,强调安全与效率同样重要。因此可见,我国核电站本身管理的局限性可能会限制核电站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3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路径

3.1 以自我超越为导向,重视标杆管理 自我超越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也是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只有核电站每个领导干部和员工都具备实现自我超越的强烈愿望,核电站才能实现持续的安全运行和跨越性的发展。[4]核电站对于安全工作是“永不满足”的,对于人员、技术、管理方面的改进时刻都在进行着,这就要求核电站管理者与员工具备强烈的自我超越的意识,从一个目标超越另一个目标,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果。自我超越的典型管理模式就是施乐公司1979年创建的标杆管理,即与同行的电站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实行核电站内部不同部门相比较、与国内标杆核电站进行对比、同国外先进核电站进行比较、将核电站各项综合指标同WANO等先进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我国的大亚湾核电站正是采用了标杆学习的方法,通过电站员工持续不懈的学习,才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3446天的记录。

3.2 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注重经验反馈 心智模式是映照在我们心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每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植于每个组织成员的心中。对于核电站,经验的不断反馈很重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很多基于经验判断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组织结构的发展要求,这时就需要核电站领导班子和员工去除陈腐落后的思想,学习新理念,改善心智模式。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广大员工应该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力求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像“融纳百川”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为生产实践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并将一些成功经验、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编写成册,以方便以后工作查阅,及时淘汰错误落后的经验与方法。大亚湾核电站鼓励“高度透明,经验反馈”,核电站各级领导提倡政策透明、决策透明、管理透明和事件报告透明;并做好内外部的经验反馈,努力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并特别注意鼓励员工主动承认自己造成的过失,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避免重蹈覆辙,以强调经验反馈的重要性,改善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心智模式。[5]

3.3 树立共同愿景,统一核电站员工的价值追求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的、发自内心的一种非抽象的意愿,能够激发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奉献,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共同愿景是凝聚核电站领导与员工有力武器,它需要核电站领导与员工一起努力奋斗、共同真诚的奉献。控制室操作员的共同愿景是力求让每一个操作都能够及时正确的执行,安检部门的使命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的死角,供应商的愿景是尽量使每一台核电设备高效安全的运行,投资者追求尽快回收投资额,核电站运营商则既强调核电安全又重视核电经营效益,等等。可见核电站安全经济这一共同愿景需要核电站内部领导与员工,外部供应商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与协调,在核电站内外部树立共同愿景,统一核电站各层员工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追求。将核电站各级员工的工作重心放在这一共同追求上,是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所在。秦山核电站员工就是一直秉承着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6]努力实现“成为中国核电运营管理第一品牌”共同愿景,兢兢业业管理企业。

3.4 以团队学习为依托,加强安全文化的培训与宣传

团队学习是一个单位的集体性学习,便于单位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讲求的是团队的意识和行动,它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路径。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人很难独自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与智慧,创造一种“一种智慧+一种智慧>两种智慧”。在核电站,以团队学习的方式开展安全文化的培训与宣传,可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入职培训、提升技能培训、安全文化培训、团队学习交流活动来实现,让核电站内部不同层级的领导与员工都能够有所侧重点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以实际行动加深对核电安全的认识,确保核电生产有序高效的进行。例如:秦山核电站定期开展培训班、研讨会、安全技能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用来宣传安全文化知识,讲授安全科学技术、传播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技能,以团队的方式使广大核电员工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培养安全文化意识、提高实际操作技巧。[6]

3.5 学会系统思考,培养安全第一的全局观念 系统思考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传统的静态思考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获取经济利润、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动态的思维思考问题。在核电站内,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会导致大的灾难,这就要求在日常生产中不管何时何地,什么岗位什么工作都应该铭记“安全第一”这一全局观念;在发生核电事故时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安全为已任,积极应对,及时救援。大亚湾核电站推行的STAR方法就是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等都以各种不同的系统思考方式来提升核电安全意识,为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做铺垫。

4 结论

核电安全理念已逐步得到完善与保证,核电经济效益也日渐稳定与扩大,这些都离不开核电领导与员工的努力奋斗。同样,在保证核电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核电站创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也需要核电站广大领导与各级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改善思维模式、开拓创新,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操作生产,提升安全文化,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德意,宋浩亮,许俊斌.从世界核电站发展趋势看我国核电发展现状[J].上海电气技术,2011,(2):41-46.

[2][美]阿基里斯.组织学习(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13.

[3]徐其锋.重庆公路养护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5):148-150.

[4]黄昕,谭杰.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电站核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7篇

一、核反应堆原理

半个多世纪前,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会发生核裂变反应,出现质量亏损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物体的质量是其所包含能量的直接量度,原子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为常规燃料的几百万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能最早被用来制造原子弹,显示出了它的巨大杀伤力。但是,核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意义不是战争,而是解决人类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如果把木炭、硝和硫磺混和,让它在瞬间发生氧化反应,就成了具有杀伤力的火药。把木炭放在火炉中缓慢燃烧,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能量来源。同样,为了把核能作为生活的能源,必须解决如何控制核反应速率的问题。

原子弹采用浓缩度达百分之九十的金属铀,一定数量的金属铀瞬间集合在一起就发生核爆炸。为了让核燃料像普通火炉那样缓和地发生反应,并向外界供应能量,人们设计和建造了核反应堆,对核反应进行人为的控制。核电站中的锅炉,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提供的能量。

在核反应堆里,不是采用有危险性的高浓缩铀,而是浓缩度只有百分之三甚至更低的铀。这些铀不是金属状态,而是氧化物或碳化物状态,从源头上防止了发生核爆炸的可能。为了使核反应按照人要求的速率可控制地进行,在反应堆的核燃料元件中间插入许多吸收中子的控制棒。通过调整控制棒的位置控制中子的数量,就可以控制核电站的功率大小。

为了利用核反应产生的能量,采用水、氦气或液态钠这类冷却剂对核燃料棒进行冷却。被加热的冷却剂从核反应堆流出,进入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递给汽轮机回路的水,把这些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除了沸水反应堆核电站,汽轮机的蒸汽是没有放射性的,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核电站结构

一般来说,核电站的反应堆本体由堆芯、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及控制棒系统组成。堆芯是实现可控制核裂变反应的区域,主要由核燃料组件、慢化剂、冷却剂、控制棒组件及中子源等组成。多数核电站的核燃料制成氧化物芯块装在金属包壳中,采用锆合金为包壳材料。除了快中子反应堆,核电站采用慢中子维持核反应,以提高中子引发裂变的几率,因此堆芯中还有使中子减速的慢化剂。堆芯的冷却剂将燃料棒冷却,并把热量从堆芯中载出。控制棒由吸收中子的铪、硼、镉等材料制成。

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常用的反应堆有压水堆(用加压普通水冷却和慢化)、重水堆(用重水冷却和慢化)、沸水堆(水在反应堆内加热成蒸汽后流出)、高温气冷反应堆(用氦气做冷却剂,石墨做慢化剂)和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用液态钠做冷却剂,不用慢化剂)。

为了发出电力,除了沸水堆核电站,在反应堆冷却回路(一回路)之外,一般还有单独的水、汽回路(二回路)及其他各种辅助回路。快中子堆核电站在一回路和水汽回路之间还有中间钠回路,以防止放射性钠跟水发生反应。

二回路的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它的冷凝水由海水或冷却塔的冷水进行冷却,因此核电站的放射性水与外界是隔绝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核电站安全

为了防止核电站发生事故,在反应堆的设计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都作了详尽的分析并设置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对于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压水堆核电站(我国的核电站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堆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设备保证安全:

(一)控制反应堆的反应速率,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紧急停堆。这类措施包括精心设计的控制棒系统,注射吸收中子的含硼水。在核设计上采用负的温度系数,即反应堆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自动减小。

(二)采用多回路冷却系统,保证反应堆有足够的传热能力。同时,配备多套的向反应堆注水系统,使反应堆在各种事故中仍然保持有一定的传热能力。

(三)采用多种办法防止事故扩大,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为此在核电站中设置了三道防护屏障:

1.核燃料包壳,防止二氧化铀和水接触将裂变产物释放到一回路水中。

2.反应堆压力壳和一回路管道,把放射性的水限制在压力边界内。设计压力壳所采用的安全系数,是各类压力容器中最高的。

3.厂房安全壳,是内层带钢壳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壳的外面可承受飞机撞击,内部可以承受堆芯的水全部蒸发成蒸汽所产生的压力。安全壳的强度,应保证在核事故和所在地的最大可能地震同时发生时,能够把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

(四)为了把发生事故的几率减到最小,凡是与核安全相关的重要设备、电源、动力机械(如泵)都采用两套或三套,或采用多套设备并行的方式。

除了上述正常运行工况下采用的措施外,核电站的设计还考虑了因为设备失灵、操作失误及其他外来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设计中考虑了四种可能偏离正常工况的情形:

(一)正常运行或起动和停闭时经常发生的情况。

(二)反应堆的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的故障(误把控制棒抽出、交流电丧失、部分冷却流量丧失、冷凝器冷却水丧失等)。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保护系统和三道屏障都不会损坏。

(三)任何特定的核电站寿命内不会发生,但在整个核工业30―40年内可能发生的不正常情况。这类事故中可能少量燃料棒包壳损坏,但压力壳和安全壳不受影响,放射性产物绝大部分被局限在安全壳内,对环境不会造成大影响。

(四)极限事故,就是几率非常小的假设事故,为此设计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和安全壳内的喷淋系统。

应当说明的是,在核反应堆中辐照过的核燃料(乏燃料)从堆芯卸出后,由于含有大量的核裂变产物而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还会继续产生热量。因此,乏燃料必须贮存在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贮存池里,否则乏燃料会由于自身发热不断升温,最终导致烧毁熔化使核事故后果增大。

由于核电站采用低浓缩的氧化铀,从源头上避免了核爆炸的可能性,核电站严重事故时发生的爆炸,一般为高温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与氧气作用发生的化学爆炸,或蒸汽爆炸,跟原子弹爆炸不一样。

四、核电站事故

核事故分为七级,最低级别为l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七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最低影响的三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四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

第7级核事故标准: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例,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编者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由5级提高到了7级。)

第6级核事故标准: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

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第5级核事故标准: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属于这个级别。

第4级核事故标准:非常有限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或者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

第3级核事件标准:很小的内部事件,外部放射剂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严重的内部核污染影响至少一名工作人员。

第2级核事件标准: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影响,但是内部可能有核物质污染扩散,或者直接过量辐射了员工,或者操作严重违反安全规则。

第1级核事件标准: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任何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

五、核事故防护

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国家对核事故有应急响应计划和应急组织。因此,在出现核事故时人们首先要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l生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事故早期(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在甲状腺中沉积。

在事故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个人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畜牧业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这时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核电站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核电站 1000mw级机组 发变组 保护配置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068-01

近年来,国际持续上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又会加重环境污染,清洁的核电成为能源短缺地区的首选。随着我国核电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核电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广大技术人员根据相关的继电保护文件以及对于发电机做出的具体规定,深入研究了核电站的机组保护领域的技术。依照新一代核电站的电气接线的特征,在借鉴国际高端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变组保护配置策略。

1.核电站电气接线以及运行特点

核电站1000mW级机组采用的是接入系统,由两种单元接线连接。这两种单元分别为发电机、双圈变压器组,双方彼此内部设置了断路装置。发电机则主要利用接地的方法,特别是其中心地带运用了这种方法,而且主要是通过接地变压器进行的。两台降压变通过引按的方式来接线,主要在两个机械设备之间进行引接。这两个机械的一端分别为:主变压器压力较低的一端以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两个降压变中会有一个进行接地处理,也是要依靠接地变压器进行的。中压厂用电设施则不必进行接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持续。而这种接地方式与普通的火电系统所运用的按电方法有很大差异。

2.发变组继电保护的配设

要想使核电站的一切设备能够稳定运行,确保用电的安全,就要对比较关键的一些环节进行双套的保护,其中包括:电气事故、非常规运行状况-这种双套保护的电源主要来自于直流电路。这种直流电路则是从常规岛以及核岛中伸出的,这一项目总共有五面保护设施,其中用来维护A、C的保护设施则备注了有效的保护系统,这样就有效保护了其他设施,能够有效维护E设施当作没有电流的保护系统。不但有主变以及厂变的非电流保护,对于额外的系统则要通过其他的保护方法进行保护。主要的方法为:励磁变保护,连锁保护其遵循的规范为:对主保护进行双重设置,也就是主要利用主保护,后备保护次之。

主要的保护方式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电机差动保护以及匝间保护。其中的纵差保护具有较强的敏感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电机之间出现的问题。然而,却对一些特殊的事故问题没有反应,例如:开焊――现今我国的几个有名电机厂以及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发电机仅仅能够在其中心地带出现三个端口,无法增设具有反应性质的横差保护装置。甚至一些裂相差动保护,仅仅可以通过利用纵差保护来充当主保护,如果是核电站,则要配设一定的出口断路设备,不需要再增设其他差动保护。

由于发电机的端口具有繁琐的结构,绝缘系统分布各处。一旦某个端口出现活动或者牢固度不强等状况,则会影响绝缘效果,严重时会造成短路。所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匝间设置保护,防止短路现象的出现,因为发电机本身的结构十分复杂,无法设置单元横差保护,甚至是其他的裂相差动保护。

第二,发电机的失磁保护。核电站的机组的内部电抗都有点大,例如:直轴电抗、暂态电抗等。一旦电机系统被扰乱以及其他系统出现故障,就会造成系统没有稳定性。所以,必须完善失磁保护,确保发电机在非常规情况下出现转子过热的现象,其中失磁保护大体通过定子判据进行维护。对于定子回路判据,其保护设备则要使用电流的正序分量来测算出阻抗的倒数。其中导纳的取值为发电机的稳定限度,其同发电机一端的电压的额定电压的偏差没有任何联系,保护设施能够更加稳定地接近发电机的稳定性质。

第三,过激磁保护与发电机的过电压保护。前者主要用在防范绝缘老化的现象出现,特别是变压器或者是发电机等设备受到刺激时出现的受热老化的现象。相关的技术章程里面曾经介绍过:激磁保护主要是通过程序跳闸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具体的顺序为先跳闸再解裂,当出口受到有效的维护以后,过激磁也会存在,这种激磁存在的时间范围与逆功率密切相关。如果将主气门关上,则会降低电动机的出力,造成频率全面降低,过激磁的现象会更加明显。而且,一旦发电机组处在起励时期则会发生过励磁,当程序跳闸发生以后即便将主气门关上,也不能够发生逆功率,保护没有办法出口。这样就会导致激磁故障作用很长时间,造成严重的灾害,甚至会影响到发电机的安全。所以,发电机的过激磁保护最好是作用在裂解灭磁中,因为在上面增设了出口断路器,就要在上面设置一些过激磁保护。